恩华三轮轮子怎么使用?

大家仔细看回答,股票的重合度是不是很高?几乎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基本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股,成长性较好,业绩稳定有预期,不太容易踩雷。俗称大白马。

你再去看各大牛基的持仓,也基本是这些。

我随便截个名基睿远成长价值的前十大持仓,是不是也很眼熟?

又如,有聪明资金之称的“北上资金”,重点买入的股票也是这些。

仔细看看,有啥差别吗?并没有好嘛。。。

因为上周五(2021年1月8日)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创新高,我周一wx公众号(一鹤说财)的文章里说了北上资金重点买入的基金,细心的读者朋友也都发现了。。并无二致好嘛。

真正好的股票,并不需要什么内幕消息、专业分析才能得出来的。就如同我们感知生活那样去感知股票,基本大差不差了。

比如,白酒最厉害的是谁?那当然是茅台啊。

比如,酱油最厉害的是谁?当然是海天啊。

比如,快递最厉害的是谁?当然是顺丰啊。

比如,家电最厉害的是谁?当然是格力啊。不过最近几年美的也是很厉害的。

比如,新能源车路上开的最多、身边朋友买的最多的是谁?第一名比亚迪当之无愧吧。

比如,如果你炒股,肯定也能知道东方财富的厉害。

尽管稍微专业点的行业,你可能感知不来,比如医药、科技细分领域。但凡你稍微懂点财报知识,也不难发现恒瑞医药和迈瑞医药的厉害,也不难发现立讯精密、隆基股份的成长速度。

那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牛股,还是挣不到钱呢?

股市七亏二平一赚的规律,为啥这么多年来都颠簸不破呢?

所以,重点并不在于你知道哪些是牛股,而是你的操作!

比如,你的买入时间点,是不是在阶段性高点?

比如,你的操作策略,是一把买入、删软件不看,等到牛市爆发;

还是暴跌扛不住止损,割在黎明前;

以及暴涨忍不住止盈,错过未来的一波大肉。

比如,你的仓位管理,看好的票敢不敢重仓?买几百块试试算怎么回事?都被支付宝这些平台的营销给带坏了,10块钱当股东。。。于是一群2位数、3位数的股东们天天盯盘、天天讨论区骂娘。我也是醉了。。。

这是一个老读者发我的。。。看好了,买10块钱,赚300%又怎样?记住一句话,比收益率更重要的,是仓位管理!是仓位管理!是仓位管理!

所以,我经常说,比起标的本身,操作才更重要!

以我推崇的ETF工具为例,根本不存在标的好不好的问题,比如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等ETF。

关键在于操作策略怎么定。

我们没法判断未来行情走势。以10年老韭菜的身份劝各位,千万不要去瞎猜行情走势。应对永远比预测更重要。

3000点以下,闭眼买沪深300,捂住就好了。买牛股也是一个道理。

但现在3500点,你闭眼买,就不一定了。从3200干到近3600才花了一个月。

股市有个逻辑,赚钱就靠那么几天,亏钱也就看那么几天。比如我,今年A股赚的钱,主要是12月和1月赚的。而去年3月份的疯狂暴跌,大家可能也还有印象。

现在的操作,非常难。现在开始建仓的,一定要分批买入,大跌加仓。但加仓的频次、金额要降低。

千万不要大跌不敢买,大涨追高买入,然后形成倒金字塔成本结构,那就麻烦了。稍微回调一下,就被按在地板摩擦了。

以及,千万不要满仓干。留点子弹,进可攻退可守。

更多干货、实盘跟车,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一鹤说财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然,别人随随便便敢说十倍,问题是你敢信吗?

就算你运气好听别人的刚好买中了十倍股,那以后遭遇大跌的时候,你是否又能坚持拿得住待涨十倍呢?

没有对公司理解透彻的买入,是经不起市场剧烈震荡的,注定会被大牛股甩下车出局。

投资赚的是认知变现的钱,理解透了才能赚到确定性的钱,没有看明白就下注跟赌博无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我们先来看看什么行业比较容易出大牛股。

先上结论:全世界范围内,医药、消费出长牛。

80-90年代美国消费升级的黄金时代,大市值公司收益率前十的公司中有8个消费股,2个为医药股。

美国年年化复合收益率排名前十中,消费股占了4个,医药股占了2个。

英国市值排名前20的股票中有7个消费股,2个医药股。

即使是在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失去的二十年中,指数几乎不涨,但消费行业频出牛股。日本年年化复合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3个消费股,2个医药股。

在中国,过去十五年收益率最高的股票中,消费股占比40%以上,医药股占比30%以上,医药、消费两个行业就占掉了70%以上。

其实,科技行业也比较容易出大牛股,但对于投资能力要求太高、行业变化日新月异,且行业先驱都往往难判断未来成败趋势(要不腾讯马爸爸60万想要卖掉QQ呢?),所以,科技行业价格弹性高,但把握难度太大,投资要投自己看得懂的公司,赚自己看得懂的钱,看不懂还要强撸就跟蒙没啥区别。

巴菲特也说过,高科技行业确实能出大牛股,但对于投资能力要求非常地高,远非常人可以轻易把握。

所以,股神几乎从不投资高科技行业。

2020年濒临奔溃的蔚来汽车涨了11倍,就连名震江湖的高瓴资本也马前失蹄,被洗盘下车完美错过大涨。

像这种1年11倍的新能源神仙股,牛确实是牛,但大神都拿不住,我们又怎能确信能看懂并一直持有?

所以,综合来看,医药、消费行业是寻找十倍牛股的首选,特别是消费行业。

因为散户天然有信息劣势,不太可能脱离自己的生活建立能力圈,而且,消费行业不太存在突发的情况来影响基本面,也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容易被订单、政策或上下游情况左右,商业模式相对简单易懂。

二、医药、消费行业为什么容易出大牛股

第一,你可以没有苹果手机,你也可以不喝茅台,你甚至根本不用手机、不喝白酒,但是你一定会生病,每个人一定会生病,一定会去看医生,去买药吃。

每一个人都会生老病死,没有谁能逃脱,医药所对应的需求是最硬的刚需。医药行业相比科技行业而言,可以说医药是中国最确定的赛道,没有之一。

第二,医药所对应的需求与老龄化息息相关,到2050年中国的老人会高达5亿以上。

5亿的老人,是什么概念呢?美国、日本2个国家的人口之和。

5亿以上的老人所对应的医疗、卫生、健康市场是当今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所有的。

而且,60岁以上的老人在医药、医疗、健康服务上的支出占掉你人生当中的80%消费支出。

多少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一场大病全送给医院了。

中国未来将成为全球第一的医药、医疗、健康服务市场,是确定的大概率事件。

又因为医药行业有技术壁垒,而且患者没有选择,从来没看到在医院买药的时候有任何一个患者讨价患者,说这个药能不能便宜一点,医院缴费窗口从来都是排着队给钱。

就算是在集采政策的砍价之下,我们医药企业的毛利率和经利率水平在工业制造业里应该都属最高的第一档之列。

所以,医药行业是超级繁荣的赛道,未来赚确定性刚需的钱。

人活着就要消费,中国有14亿人,整个经济结构正在从出口拉动转向进口消费,从制造输出转向消费驱动。

我国仍处于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中,消费偏好呈现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趋势,正在从物的消费进入到服务性消费以及精神层面消费,消费升级浪潮为消费股成长带来机遇。

茅台酒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酒精饮品类的上市公司,将来中国人创造的品牌将遍及世界。

将来国货成为全球No.1,我们还会以穿外国的衣服、拿LV的包为荣吗?

三、医药、消费行业有哪些公司值得关注

医药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赚的是创新的钱。抗癌药是未来医药创新的主线,继续看好抗癌药龙头恒瑞医药。据EvaluatePharma预测,抗肿瘤药物市场空间将达到23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2.2%,仍然是几个主要药品分支中市场空间最大,增速最快的领域。

在抗肿瘤药物上,PD-1免疫治疗药物为公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赛道,目前该领域属于“4+4”(外企、内企各4家),但预计恒瑞很快将拿下国产企业最大市场份额。

作为我国最优秀的药企,恒瑞账户上货币资金近百亿、无有息借款,研发投入全行业领先,研发投入费用化处理,无意做高业绩,恒瑞潜在新药共70个,Top1数量顶Top2-Top10之和。

对于恒瑞这种重视企业文化、体制建设等软实力的公司,优秀是必然。

CRO行业正乘行业东风而起,不仅承接了海外产能转移,并且在集采倒逼医药创新的大趋势和医药精细化的大趋势下,CRO仍将保持超高速增长。

作为CRO行业的绝对龙头,被众多明星资本加持,想不腾飞都难。

生物制药是一个十分注重安全性的行业,长生生物事件之后,生物制药的行业的生产许可牌照基本上已经关停,对现存的公司而言是集中度提高的好时机。

与此同时,生物制药的增长潜力仅次于抗肿瘤领域用药。

我国生物制药起步比较晚,所以早期的主要攻坚的领域的一类苗(必打),在二类苗、三类苗(选打,自费)领域涉足的还不够深,目前正进入重磅产品陆续上市爆发的大周期,从各细分领域增速来看,疫苗行业增速瑶瑶领先,持续看好具有丰富产品管线的优质龙头。

中药是我国的瑰宝,具备鲜明的民族标签,4大老字号中药品牌护城河极宽,近几年4大品牌仅仅片仔癀经营情况良好,产品线日益扩大,由于天然麝香具备较大的缺口,稀缺性极高的片仔癀具备持续涨价和较大的成长性。

眼科是专科医院里面最好的赛道,没有之一。

首先从宏观上来看,它顺应3个大趋势:(1)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100万;(2)消费升级趋势:90后是我国受教育程度最高也是近视率最高的一代人,这批人成为了近视眼手术的主力军;(3)国家关爱青少年眼睛,青少年视光成为趋势。所以眼科是与牙科、体检规模相当的千亿赛道,却是增速最快的赛道。

再来看行业,医疗服务机构的主要看其可复制性,眼科的民营化比例仅20%,仍有提高空间,由于眼科行业需要长期的品牌建设,行业也比较稳固,基本上不会有新的资本进入该市场。

眼科重服务、体检重资本、牙科整形等重人才。

重资本复制容易、利润率低;重人才利润率高,复制难;重服务则相对居中。而重服务能够诞生品牌,爱尔是眼科品牌,品牌能够提高议价能力,所以爱尔的议价能力很强,毛利率能跟弱品牌的通策口腔媲美。此外,爱尔在全球已经有588家店,远远甩开竞争对手,甚至把店开到了欧洲和东南亚,其复制能力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极度成熟的行业,白酒不看行业集中度,主要看品牌拉力,品牌拉力强,则具备提价能力,茅台的品牌拉力自不必说,近几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说明高端白酒仍然具备提价空间。

过去部分中低端白酒通过渠道的拓展获得了较大的业绩增速,但是随着渠道的铺设完成,越往后,则越考验品牌拉力,越要投资高端白酒,因为白酒的涨价是自上而下的。

在一个存量市场下,预计高端品牌白酒市场将不断扩容,高端白酒未来五年收入增速在 10%以上。而五粮液作为高端白酒头部企业,必将充分受益消费市场扩容,看好五浪液的品牌价值回归。

口味习惯是人类最难改变的习惯之一,这本身就为调味品行业构筑了极宽的护城河。而且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我国调味品还有很高的提价空间,尤其是市场空间最大、附加值最高的酱油行业。

从酱油行业集中度的角度来讲,目前主要是一超多强的格局,虽然已经诞生了像海天、厨邦、 李锦记等知名品牌,但龙头集中度仍然较低。 CR3 占比仅为 31%,和日本相比(CR3 为 48%)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马太效应的原因,决定了龙头公司会在行业整体朝上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受益。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消费额达4000亿以上,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在必须消费品行业非常难得的(白酒、乳制品等行业的消费增速其实已经不增长或微增长)。从渗透率的角度上讲,我国化妆品较日韩等国家还有一倍以上的渗透空间,行业集中度也较低。

近几年来身边代购化妆品的较多,主要原因是我国本土企业缺乏品牌沉淀,但作为一个非标品,本土品牌会具有更强的优势。按照日韩的经验,本土品牌在发展初期都是直面外国大品牌的压力,最终脱颖而出的。所以理论上,我国本土品牌也会不断崛起。

有人说,这些股票都涨过不少了,现在进去还能涨多少?

短期内,确实当前处于医药股、消费股的超级大牛市,好公司普遍没有好价格,当前价格基本透支了未来几年内的业绩增长,不建议现价买入。

从长期来看,不要害怕错过行业增长的前半段,大牛股从鱼身开始吃,涨幅也依然是惊人的。

再说,百舸争流的行业前期,即使是行业高增长,行业里的公司业绩表现也乏善可陈。

不如等行业竞争格局胜负已分,再来投资买入行业龙头,这样投资取得高收益的确定性更高。 以上个股及推荐理由来源“梅森投研”。

觉得对您有帮助的朋友,麻烦点个发财赞,祝您牛年收益牛气冲天。

————————————————————————————————————————

更多关于金融、理财、投资的原创干货,欢迎关注我,常回来看看——以投资成长驱动时间复利。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 月均发货速度: 暂无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恩华药业孙家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