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杭州北大信研院城乡共富实验室吗?

奋进新时代,共筑教育梦 |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共享、共培、共育,绘就教育共富新图景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是满足市民基本需要的民生工程,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大力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被列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大步迈进,打造共享幸福的新天堂”标志性成果之一。围绕省党代会精神、教育共富理念的学习要求,杭州市教育局与杭报集团杭州网共同策划推出《奋进新时代,共筑教育梦》系列网络宣传活动,本期一起来看看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的教育实践。

有着百年深厚底蕴的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以“艺文兼修、协调发展”为特色。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教育共富实践,让优质均衡的教育照亮每个孩子成长之路。

杭七中学生处主任、高级教师余晓翔,是本期《奋进新时代,共筑教育梦》的主角,也是学校教育共富实践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他说,“守好教育报国初心、担牢筑梦育人使命,‘七中人’将致力于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杭州的美好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守初心:教学共研、志愿服务

杭七中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打造党建“1+4”、争创先锋岗主题活动,推出“党建+思想”“党建+教学”“党建+育人”“党建+保障”四个维度,通过党员教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在杭七中的校园里,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热闹”场景:午休时分或放学时间,在不少任课老师的办公桌前,总会有几名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而老师们也总是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教得细致,学得用心,教学相长。

余晓翔介绍,这种常态化教学场景,已经成为学校老师们的共识。 只要学生有需要,老师们也一定会竭尽所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坚持为学生提供义务辅导服务。 

作为学生处主任,余晓翔经常要与学生“打交道”。哪位学生遇到困难了?哪位学生情绪有波动了……他都会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缓解学生的心理情绪,当好学生的“知心人”。

杭七中有转塘校区和解放路校区。两校区常年开展教师全员公开课,努力提高课堂实效,使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

为了让学生们对自我认知更加深入,杭七中还曾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邀请家长代表走进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畅谈职业发展,使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愿景更加清晰。

担使命:“山海协作”、“丝路课堂”

根据省市有关部门的部署,杭七中与新疆阿克苏、贵州黔东南等西部地区的学校进行“山海协作”,以“共享、共培、共育”方式,推动两地美好教育共同发展。 

杭七中目前有三位老师在阿克苏支教,其中林杨副校长和孙俊平老师任教于阿克苏市高级中学。他们深研教学方案,传授教学经验,干在实处,倾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深化教育援疆工作落细落实。两所学校还共同开展了空中“丝路课堂”教学共研活动,通过云端跨地域授课,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两地师生全面交往、深度交融。

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杭七中三位老师吴江东、洪梅、胡晓环在萧山、桐庐等地开设了乡村名师工作室,开展帮扶教学教研工作,振兴乡村教育。

教育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余晓翔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自己也一定会常葆工作热情和工作实效,与所有学校老师一起,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美好成长,共绘教育共富的新图景。

作者:记者 林海燕 视频 沈达 图片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徐文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北大信研院发展前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