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含金量


随着中国正式颁布5G商业牌照,5G技术以超乎大家想象的速度进入人民的生活,5G技术将改变未来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2019年7月,清华大学首届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在京学习期间,特邀请中国移动的王昀同学对5G知识进行了普及和介绍,并对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创新领军工程博士4班王昀介绍5G

王昀首先分享了中国移动通信的“十年定律”,讲述了中国从20世纪80s开始1G商用到21世纪20s 5G大规模商用的过程。从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过程看,一是数据量越来越大: 1G打电话,2G聊QQ,3G刷微博,4G看视频,5G虚拟现实;二是连接程度范围越来越大: 1G是基本实现区域内部的连接,2G实现全世界的基本通信,3G实现改善基本通信状态,4G实现人人互联,5G实现人物互联,那么可以预期的是6G实现天地互联。从各国移动通信的建设节点和标准来看,移动技术的发展从来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一直都是大国博弈的过程,这中间存在很多国家伦理问题。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们讨论了5G标准制定过程中美、中欧各国立场问题,从国家利益角度进行了伦理分析。

接着,王昀分享了5G的三大应用前景:增强移动宽带场景(eMBB)、低功耗大连接场景(mMTC)、低延时高可靠(uRLLC),目前代表性理解为流量消费、物联网以及车联网。在5G的商用过程中,按照资金投入和各国的承受能力,5G建设又区分为5G核心网+4G基站(NSA),5G核心网+5G(SA)基站等模式,不同运营商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5G建设布局。未来国内运营商会加大SA的投入力度,布局多项5G重大项目,支撑国内技术创新,通过大规模5G基础建设更好地拉动经济,同时在5G商用应用中领先其他国家。

王昀还介绍了中国移动在5G的布局。中国移动在5G的需求提出、5G标准的协调、5G之花形成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IMT-2020 5G(第五代移动通信)焦点组会议上,中国移动主导的《ITU 5G网络标准技术指导建议书》编制完成,成为ITU 5G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在国内,移动在5G应用方面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国移动将通过建立 “5G+Ecology”、“5G+业务”、“5G+服务”的方式,通过深入开展5G规模试验,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5G精品网络。通过加强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快培育5G与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创新与应用。

最后,按照部署一代、预研一代的中国策略,中国移动持续开展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创新技术研究,进一步推动5G增强技术研发及国际标准化,布局未来6G基础研究,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王昀的讲解细致全面,特别是很多细节首次披露,让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们对于目前的5G发展和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希望后续有更多机会对最新工程技术前沿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2020年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招生考核录取办法变更及实施细则”相信是准备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2020年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

招生综合考核录取办法变更公告及实施细则

因受疫情影响,我校2020年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招生综合考核将以网络远程形式开展。申请人在参加综合考核前务必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政策法规”栏目提前学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与《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考场规则》,保证对招生相关政策法规充分知情了解。申请人请按以下要求做好备考:

一、网络远程综合考核技术方案

网络远程综合考核使用Zoom视频会议软件,备用软件为腾讯会议软件。申请人须准备两台能够安装以上软件并具有远程视频会议功能的设备,并保证稳定的互联网接入。

申请人须按要求备妥软硬件条件和网络环境,提前安装指定软件,并按指定时间完成网络远程综合考核软硬件测试,保证综合考核顺利进行。

(1)软件要求:申请人须按照下述链接网址提前下载安装软件。

Zoom视频会议软件下载链接:

腾讯会议软件下载链接:

(2)硬件设备要求:申请人须使用双机位模式参加综合考核,须配备2台综合考核设备,设备均须安装Zoom视频会议和腾讯会议软件。其中一台设备建议为电脑,用于拍摄申请人正面,该设备的音频和视频必须全程开启;另一台设备可以是电脑或手机,用于拍摄申请人侧后方,该设备的视频必须全程开启,音频须关闭。综合考核全程请保证设备电量充足或外接电源线缆。如有需要,申请人可增配三脚架或者手机架。

(3)申请人综合考核画面要求:

u 正面画面: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摄像头,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呈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保证面部清晰可见。不得佩戴口罩,头发不可遮挡耳朵、眉毛,不得佩戴耳饰;

u 侧后方画面:要求综合考核全程对准申请人侧后方及综合考核正面拍摄相关使用设备,须能够看到申请人的综合考核正面拍摄设备的屏幕。

?   (4)申请人网络要求:建议综合考核全程在宽带网络及相应的WiFi下完成。如确需使用4G网络,请保障4G网络畅通且不受闹铃、来电干扰,并注意留有充足的流量(单账号Zoom软件每小时流量约300Mbps)。

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须按通知要求进行网络远程资格审查。未参加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通过者不准予参加综合考核。

1、软硬件测试和资格审查时间(以具体通知为准):

2、资格审查前应备齐以下材料:

(1)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出示硕士学位证书原件,以学士学位申请的申请人出示学士学位证书原件;

(3)以境外学位证书申请的申请人须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原件。

3、宣读诚信承诺书:申请人须在资格审查环节按要求以网络远程方式宣读《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网络远程复试考生诚信 承诺书》,承诺诚信应考,教务老师将对宣读过程录音录像存档。

2、综合考核主要内容和要求

(1)考评专家组结合申请人的陈述及答辩情况综合考查申请人的工程创新力和工程领导力。

(2)每位申请人的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包括不多于10分钟的陈述(可用PPT),并进行不少于20分钟的答辩。

陈述应至少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承担科研任务情况(重点介绍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工程领导力体现情况);

工程博士生期间拟进行研究的课题和工作设想。

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招生领导小组以申请人的综合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具体招生情况和培养条件,并结合招生计划确定推荐拟录取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1、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相关规定和纪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申请人,我校将取消录取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取消综合考核、录取或学习资格。

3、我校及相关招生院系以研招信息平台、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申请人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因申请人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4、我校将在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申请人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六、信息查询、申诉及联系方式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020年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招生考核录取办法变更及实施细则”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医学教育网成立至今已有15年,专注培训教育,已经为数百万学员提供了考证、从业和晋升等专业帮助,赢得了广大医学从业人员的认可和信赖,未来我们依然会为每一位在医学路上不断前进的你,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及优质的服务。

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清华大学今年首次开设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下称“项目”),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重点行业、创新型企业人员招收攻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大湾区建设高端创新领军人才。该项目3月29日正式公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于4月13日召开项目招生说明会,就项目情况、报考要求等进行详尽解答。当天的招生说明会吸引了近300名来自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东莞、香港等地的人员参加,更有3万余人同步收看直播。

该项目隶属于“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毕业后将获得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证书。清华大学教授王晓浩介绍,这是清华与深圳合作的新篇章,也是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开局之作。项目聚焦大湾区产业创新升级,提升产学研融合深度,通过模块化课程,工程与管理结合,培养学习者的创新力、提升领导力。此外,项目会充分利用大湾区与清华大学的资源,拓宽学习者的国际视野。

王晓浩表示,成为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将拥有高质量的导师“配置”——国际导师是在国际学术界及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顶尖学者,腾讯、华为、大疆等约4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委员代表是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是清华大学全时工作的工科正高职称博导。

据介绍,此次招生专业涉及三个领域,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有10位导师,先进制造领域有8位导师,能源与环保领域有7位导师。课程涵盖交叉创新课程、工程领域专业课、领导力与职业素养课程等,同时还特别设置了大湾区、海外学习等专题调研。该项目授课地点主要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费总计15万人民币/生,分两学年缴纳,其中第一学年缴纳9万元人民币,第二学年缴纳6万元人民币。

据悉,报名已从4月12日中午启动,学校将于5月安排面试,7月发放录取通知书,8月底入学报到。系统报名截止时间为4月28日12时,申请人可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报名。这次因为名额所限不能录取的,9月份之后还可以继续申请。 该项目后续还会陆续在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举办招生说明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科技创新MB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