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影像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华为P系列相比Mate系列,主要区别在于P系列是专注于手机摄像技术,而Mate系列侧重于商务和综合素质,所以不少喜欢手机摄像的朋友都会首选华为P系列,那么这次P50强调的“计算光学”到底是什么?能给P50带来怎样的提升?是不是意味着当手机摄像从“拼硬件”进入到“拼算法”时代呢?本文就此探讨一二。

这几天手机的热度无疑是集中在华为刚刚发布的P50上,其中的焦点就是P50全新的“计算光学”技术所带来的手机摄像领域的突破性提升。

说起“摄像算法”,很多人脑海里会出现一个小众的品牌手机,就是谷歌的“Piexl”系列,谷歌手机在国内也有不少追捧者,除了其原生的安卓系统,还有就是谷歌手机超强的摄像算法,正因为谷歌不断提升摄像算法,谷歌手机即便不具备很强劲的摄像模组,也能拍出高质量的照片。

同时,小米、OV等厂商在近年除了不断拔高摄像模组的硬件性能,也在摄像算法上下了功夫,比如小米11Ultra上加持的“夜枭算法”,配合小米和三星合作研发的GN2感光模组,极大地提升了小米11Ultra的夜拍能力。

华为手机的摄像算法更不用说了,一直一来,华为P和Mate系列的夜拍能力是其主要的卖点,也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后面也是厂商不断对摄像算法进行优化的结果。

那么,这次华为把摄像算法重新定义为“计算光学”,无疑也将对行业产生影响,从拼硬件到拼算法,这也许是条合适的方向,毕竟,算法能力才是一个厂商自身真正的实力

而对于华为而言尤其意义重大,可以限制华为的硬件,但华为的技术和软实力是无法限制的,如果通过软件能力的提升,可以弥补在硬件上的缺失,这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华为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对于P50,我们需要注意华为的宣传语是“忠于色彩,所见即所得”以及“原色双影像单元”的描述,也就是说P50的主要优势就是最大限度还原原色的拍摄性能。

对比一下P40的拍摄性能,P40搭载的是华为XD Fusion图像引擎,强调的是“更清晰、更真实和更明亮”,还是强化更大的感光、更多的光线、更快的变焦和更稳的防抖,而P50是“XD Optics”计算光学引擎,在P40的基础上,实现了所见即所得,重点在于你拍了之后对照片原色的还原,比如你使用各种焦段拍摄草地、天空等的色彩还原度。余承东在发布会对此的描述是:业界首创突破物理边界的新时代摄像技术。

什么叫“突破物理边界”?

我们知道手机发展到今天,在尺寸、重量、内部空间上已经接近于物理边界,也就是说你可能无法再塞入性能更强大的摄像模组,在摄影界,要追求更高的拍摄效果,除了更大的CMOS,还需要强大的镜头,镜头内部则是由复杂的光学镜片组合而成,镜头越高端,带来的结果是体积会越大。

手机的摄像模组就相当于一部相机的浓缩版,硬件水平根本无法和实体的相机媲美,之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用手机拍照的效果好于相机,这是手机的算法使然。

那么手机要突破“物理边界”,要实现无限接近于单反的拍摄效果,唯一的办法是优化手机摄像的算法。

厂商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毕竟现在手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拍照能力的竞争,小米之前推出的“夜枭算法”和现在华为推出的“计算光学”,其实都属于各自对摄像算法的提升。

不过,即便算法得到提升,也要兼顾摄像模组的配合以及手机的便携性,华为P50在不足200克的机身上实现“计算光学”,确实体现了华为强大的技术和工业设计能力。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用户并不关心什么是“计算光学”,关心的是这个技术能带来什么不同的拍摄体验。

这张图就是使用这个技术后的直观效果,华为描述为“首创的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P50的摄像性能主要包含“光学成像”和“图像处理”两个方面。

你用P50拍摄人物或者风景后,通过P50的摄像模组获得原始图像,然后P50的“计算光学”算法开始工作,主要是对原始图像进行光线误差进行修正,以及复原拍摄对象的细节部分,这个时候主要是华为的麒麟芯片主打AI神经网络算法的达芬奇架构在工作,修正完成后,最后进行图像处理,呈现在手机相册里的就是一张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饱满清晰的照片。

华为P50的“所见即所得”就是这样实现的。没有华为强大的AI算法能力根本就无法实现。

由此可以判断,未来这个算法越先进,就越能减少对追求高阶光学变焦的依赖,算法替代了传统的硬件光学追求,也许这就是未来手机影像的发展方向。

华为通过P50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手机影像极限的认知,唯一的遗憾就是5G版本的缺失,当我们在抱怨华为的4G手机卖到六千以上的高价位时,也许华为的“计算光学”能弥补一下这个遗憾,毕竟这个世界并没有一部完美无缺的手机,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有期待,期待国产手机能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吧。

凰家评测 凤凰网科技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出品

这是小米牵手徕卡之后的最高规格旗舰——小米12S Ultra。第一次拿起这台手机,我们并没有想它的骁龙8+表现如何?它的边框、R角处理的是不是够好?它的屏幕色彩是否准确?而是直接点进相机,拍下了一张照片。

因为对于这样一台手机,我们更想知道在这块硕大的一英寸模组背后,小米究竟从徕卡那里学来了什么?

大家之所以对徕卡印象深刻,是因为其影调和色彩的呈现足够特别,俗称「德味儿」。

在与徕卡的合作中,小米12S Ultra带来了2种风格:徕卡经典和徕卡生动,以及4种滤镜:徕卡鲜艳、徕卡自然、徕卡单色和徕卡单色HC。

在徕卡经典模式下,小米12S Ultra在风格上还原更真实,红、蓝色表现浓郁也足够「德」,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光影细节,对光线、阴影的还原非常到位。

而徕卡生动模式,是小米与徕卡联调出来,专门体现计算摄影优势的模式,可以看到天空的蓝色被算法调整的更符合预期,亮度和饱和度更高虽然丢掉了一些光影质感,但整体会更鲜活。

而四款徕卡滤镜,鲜艳会提高饱和度让颜色更有冲击力;自然则有意降低饱和,尤其是克制红色、蓝色的浓郁表达,让还原更真实;单色可以拍出好看的黑白照片;单色HC则是进一步拉高黑白的对比度,同时有意增加噪点来营造胶片感。

恰巧我们手中有一台徕卡Q2相机,它除了不能拍摄徕卡生动模式的计算摄影照片之外,也具备标准、鲜艳、自然、单色、单色HC五个风格。我们就拿来拍了同一场景,用JPEG直出来看看小米的味道有几分。

在标准模式下,由于手机本身有着更聪明的大脑,所以在生成一张照片的同时,会做更强的算法处理,所以在例如高光压制上,手机就更有优势,同时还顺带做了一些人物的美颜处理。但两张照片从色彩风格到光影质感上,小米已经非常徕了。

不过要知道,好的摄影师一定会修图,相机更大尺寸的传感器也一定会带来更高的宽容度和更高的解析力,后期空间会远比手机更大,今天这个对比只是来看看小米在影调上是否和徕卡有相承之处。

而四个滤镜风格的直出,也与小米12S Ultra对应的四款滤镜取向相同,但相比手机来讲,相机风格的变化更加克制,后期空间也更大,而手机通过算法把风格化展现的更强烈,一定程度上把原来专业用户的后续操作,帮普通用户完成了。

到这里你觉得小米的德味儿够足吗?徕卡的精髓学到没有?如果你觉得视频展现看不太清,可以关注「凰家评测」公众号, 回复「小米徕卡」,可以获取前面的所有样张原片。

通过几组照片,大家对小米12S Ultra的影像有了一定认知,但跟相机对比我们没有比高下,只看了风格,不过拉回到手机圈,同为大家都能买到的旗舰手机,小米又表现如何?我们也找来了上届徕卡头牌华为Mate40 Pro和计算摄影先锋iPhone 13 Pro Max两款旗舰机一同比较。

在日间环境中,可以明显看出三种风格截然不同,小米所谓的德味扑面而来,而华为在后期已经走真实还原路线,「毒」性不再,iPhone则是出色的HDR带来的计算摄影味。放大人物可以看出,小米一英寸底解析力最高,同时对于质感的保留非常到位,真丝连衣裙和后方墙面的质感都更真实。

这组样张中,华为保留了最多的细节,iPhone则是暗部表现欠佳,同时对衣物和墙面的还原有些偏绿,小米则是在保留一定细节的同时重点在营造氛围。可以看到相比华为和iPhone,小米保留了更多的阴影,对阳光的颜色做了最准确的还原,同时用暗角来营造「德味」,整体照片的质感确实会更高级。

在超广角镜头上,小米在传感器上选了一颗IMX586 ,取景范围与iPhone一样,比华为广了不少。三者整体解析力表现华为最好,不论是中心还是边缘,iPhone超广解析力最低,有较为严重的涂抹。在色彩上小米依旧有徕卡的影子,华为则是真实还原,iPhone则是色彩明度更高。

而在5倍长焦端,小米凭借IMX586的豪华配置,不论是在解析力还是色彩表现上,都直接赢过华为和iPhone。小米也算是时隔很久,手机厂商终于又有一款好好做长焦的机器了。

到了晚上,小米的成像依旧注意氛围感的营造,整体光线保留最接近当时场景。放大看细节小米解析力最高,华为其次,iPhone会有涂抹,同时对于酒瓶上的高光,小米进行了出色的压制,整体画面表现最好。

这一场景也能看出,小米对于夜晚氛围感的营造最到位,暗部没有出现死黑,也保留了足够多的细节。华为和iPhone则是画面亮度过高,对于店铺高光的压制不如小米,同时对于灰色地面的还原,华为出现了偏红的色差,iPhone则是偏绿。

综合以上这些场景,我们觉得就硬素质这个事儿,可能小米登顶DxO的那几年,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但是与徕卡合作之后,带给小米影像质感和氛围感的提升非常大,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材质还是光线。

同时小米在人像模式中还加入了35mm黑白、50mm旋焦和90mm柔焦三款大师镜头,用算法模拟徕卡经典光学镜头,也是在街拍过程中的出片利器。

有时候一张照片好,更重要的是感觉对,而在基础素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做到了质感和氛围,就能更给人营造一种好看的感觉,这个发力方向小米是选对了的,小米也确实从徕卡那里得到的不只是一个LOGO。

拍照之外,小米12S Ultra也是第一个支持杜比视界HDR录制和回放的安卓设备,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iPhone同款杜比视界。

先来看一下视频表现,两台手机调整至4K 60帧拍摄杜比视界视频,同时手持跟拍,二者在画面解析力和宽容度上表现相当,色彩风格上,我们观察故宫的墙体,iPhone更接近真实场景,小米则是颜色饱和度更高。

在防抖上还是iPhone的祖传优势,整体画面更平顺,小米在运动画面中没有出现果冻、撕裂,但是会有细微的抖动,可以看出防抖算法痕迹,但整体拍摄视频能力已经是安卓第一梯队。

在HDR视频预览上,目前小米有个体验上的问题,当你在iPhone上打开一段杜比视界视频的时候,屏幕会针对视频内容做激发亮度,去展现视频的高光动态范围,但小米12S Ultra目前需要手动把屏幕亮度调到最大,才能完全看出杜比视界的动态,在默认的当前亮度下观感不是很好,希望能在后续的OTA中补足这块的体验。

不过第一次把杜比视界拍摄和预览体验带到安卓设备上,小米12S Ultra已经开了个好头,随着如今越来越多视频平台开始支持这一格式,安卓用户也有了自己拍摄杜比视界的选择。

最后,没错已经是最后,收到这款手机之后我们最想做的就是不停的拍照,以至于在评测一款手机非常常规的测试,并没有怎么做,最大的原因还是觉得不重要,因为如果你想要一款能拍出徕卡质感的手机,那么只能选择它

选择它就意味着可能镜头模组你摸着有点厚,依然有些头重脚轻,但好在重量控制的不错,也给了IP68。选择它就意味着可能充电没有到顶的120W,但就这几天使用来讲,续航表现不错,充电速度也还行,就是实在时间有限,没有进行专业的测试,凰家评测后续会在动态中更新数据库榜单。

不过...原神还是小玩了一下,室温25度,最高画质手动调整到60帧,根据凰家评测测试模型,从风起地跑到层岩巨渊,途中见怪就砍,半小时平均帧率58.4,整机平均功耗5.6W,正面最高温度43.1,背面最高温度41.1,这个表现也足以证明骁龙8+确实翻身,也能满足12S Ultra的旗舰使用场景。

当然,针对小米调骁龙8+调的如何,大家可以看完这期之后,看我们用小米12S Pro测试的结果。

OK以上就是针对小米12S Ultra更偏重影像的一个体验,我们认为这款手机是今年目前为止,最让人有拿起来去拍拍片,扫扫街欲望的手机,硬件上三颗摄像头料堆到顶,风格上又有徕卡精髓加持,质感拉满,如果你不是专业影像用户,它带给你的体验可能比相机更好。

其实手机摄影和专业相机之间的争论已经很久,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摄影曾经是门槛颇高的艺术,所以现在按下快门一刻,就能得到一张算法为你修好的徕卡风格照片,其实是一件很赚的事儿,即便专业用户可能依然觉得它怎么怎么,但普通用户面对徕卡相机直出的一张照片,即便有更丰富的后期空间,但往往也是无从下手。

这大概也是手机厂商和老牌影像厂联合,能提供给用户的最大意义,如果你想定格那天的金色阳光,不妨拿起小米12S Ultra一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屏幕镜像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