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结严重的人考了三本大学,心态该如何摆平?

文章摘要:具体这些学校都开设那些专业,请查询下各个高校的招生办网页,查看下他们各高校去年的插班生招生简章即可,招生简章中信息很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都有.三是:熟悉插班生考试的各个时间截点.考插准备的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招生简章的……

一定要从高考完就看书准备,如果对自己足够的有信心,就报一个确定能上的上海高校,然后把整个大一全部投入到这次战役中.

下学期开始准备也行,但肯定准备的会比较粗糙.

首先,是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考插班生?

1、有些同学是因为自己高考不理想,所以想通过考插来突击,重新进名校.2、有些同学是因为志愿没填好,所以想换专业顺便换学校.

3、还有些同学就是单纯的想再努力一把,趁机再冲一次名校,所谓名校情结.

4.当然,考插的大军当中,广大三本的同学是不少的,毕竟,三本院校,学费高,学校文凭含金量一般,虽然法律上和二本一样,但是实际的用的时候别人更青睐二本的.三本的同志们如果考插进了名校,自然是更好,即使进了普通的二本也是蛮划算的,毕竟除了文凭含金量、学费低了之外,整个大学的学习环境、氛围也都不一样了.

其次,就是考插前的准备

对于在上海的同学来讲,其实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他们高考结束就可以开始准备了,毕竟在上海的话各种资讯比较畅通,当然前提也是要知道插班生得政策了.

对于非上海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吃亏的,因为他们来到上海上大学,大一报到结束后懵逼一脸,慢慢腾腾的到大一第一学期期中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当然也有少数信息灵通的同学.

那么,说了一堆废话,来看看主要准备什么呢:

一是:熟悉插班生的政策.插班生只有上海有,全国其他地方都没有.考插的同学,你自己本校的专业课,大一1年的所有课程必须不能有挂科,挂课出现一门,考插免谈.

二是:清楚考插学校和每个学校开设的专业.

其余28所二本和三本.那么招收插班生的学校有哪些呢?目前是总共有13所,但实际上是12所.

为什么呢?其中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招收的是民航或者航天、飞行员一类的,大多数人基本无缘直接pass掉

.所以实际有12所.分别是: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传说中的上海四大名校就是这4所985/211),华东理工(211),上海大学(211),东华大学(21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重点),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

具体这些学校都开设那些专业,请查询下各个高校的招生办网页,查看下他们各高校去年的插班生招生简章即可,招生简章中信息很全,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都有.

三是:熟悉插班生考试的各个时间截点.

考插准备的时间,当然是越早越好.招生简章的发布时间,一般是4月初或中旬,也就是大一第二学期期中的那段时间,各高校会陆续发布.

5月中下旬到6月初,各高校考试组织考试,笔试.7月初左右,开始复试,也就是面试.

如果被录取,就是在8月中旬左右的时间,上海教委会把考插班生成功的学生的档案信息转交到录取学校,这个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主要是官方操作,自己随时留意适时配合就好.

四是:考试科目和形式.

插班生的考试科目,基本上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考英语和数学.

英语的难度一般是在六级和考研之间.但是复旦和交大的会更难一点,基本是考研的难度了.数学大多数学校考的主要是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高等数学(第7版),同样复旦交大的会难一点.

其他的,例如华政的法律专业,不考高数,只考英语、法律和大学语文.

上海大学的悉尼工商学院(中英合作办学),只考英语1门,但是这个学费也高,一年1万5.

再比如上海交大的有些专业和华东师大的有些专业,物理专业的会考物理,生物的会考生物,具体每个专业考什么科目,要在每个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上查看.

考试的形式是分成初试和复试.

初试是笔试,复试主要是面试.根据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考插班生的,只要笔试过了的,面试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当然也不排除遇到奇葩老师了,这个既是运气的成分了,非人力所能为了.

五是:插班生的录取比例.

基本上的话,上海插班生的报录比例是10:1,去上海12所高校每年大致录取的名额在400多人左右.

其中,复旦交大录得人少,复旦每年也就是20人左右,交大10人左右,交大16年只招了6个人.

同济和华师大稍多一些,20-30人不一定,其他的211学校也在20人左右,其余的都是30-50人,像招生最多的海事大学和华政,也不会超过50人.

然后,考插过程中需要注意

高数:一定要领先于学校高数课的进度,自学的时候看书(同济7版)一定要把所有的概念全部理解,再做课后习题,建议买一本课后习题全解,做完后看一看过程.

每天至少要有2-4小时是做考插题的时间,一遍一遍刷.还有考研真题,我做的是李永元的三件套,知识考察的很基础,特别适合不能准确运用知识的宝宝们,考研题一定要刷一遍,以后有时间还要再刷.

考研题做完后,如果还有精力就有选择的买一本竞赛题, 竞赛题不用做得太难,就中等难度就好,特别难的变态题是不会考得.

最后在收尾阶段,最重要的是在看一遍课本,把没记住的公式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认真记一记(尤其是泰勒,曲线曲面方程和线面积分 )最后的最后还有时间的话,就看看考研题错题吧,如果认真的做完以上,你的高数考80+应该没问题.

线代:我当时没考,但同学告诉我考研题很重要

英语:考研词汇雅思词汇,考研词汇一定要熟记,雅思词汇一定要眼熟,每天要做考插真题的阅读,没必要把每个单词都弄懂,大致意思能读懂就好.每天3-5篇为宜.还有完形,每天也要做1-2篇.最重要的是学校的英语课一定要好好听课,一定要好好听课,一年下来你会增加很多词汇.而且要缠住大英老师,每周写一次作文,一篇翻译,六级难度就好.同济英语三篇作文啊,坑爹啊,坑爹啊,坑爹啊!

最后,说说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如果你的学校和专业本身还可以,对于考插就当做是给自己一次更新爬高的机会.但是,如果你的目标学校招收的专业不太好,建议就不要考了,毕竟任何学校上出来,最终都要是就业,还是看专业,但是如果你非要冲击名校不顾其他因素,那完全可以试试.

在选择学校时,还有就是,如果你是三本的学生,想通过考插该换下出身,就建议不要抱太高的目标,毕竟稳打稳扎最重要.对于自己学校本身就不错的同学,可以尝试冲击名校.

总体上,四大名校难考,尤其是复旦交大.其他剩余的就相对容易一些.

1、自己的特长,数学不好就不要沾染理工科,或者看看不考数学的学校,例如华政.

2、自己的兴趣,目标学校定了,最喜欢什么专业就报哪个专业.

3、将来的就业,这个必须要考虑啊,现在在大学里包括在高中时的一切付出,不就是为了有一份好的工作嘛.

  • 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 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

  • 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 在普通高校的招生过程中,考生填报志愿不仅关系着能否被高校录取,更为重要的是:填志愿时选择专业、学校内在地规定了学生未来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路线及发展状态。

  • 通常所说的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体制改革,考生的志愿得到了进一步的尊重,其所报志愿已成为普通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 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

  • 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

  • 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在充分考虑国家需要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本人高考成绩,尽可能填报档次合适的院校(专业),既提高录取的命中率,又为今后走向社会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考生、家长及学校应重视填报志愿这一环节。

  • 每个人的志向、理想是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所以在报志愿时,首先要明志,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合理地选择自己人生的这一导航标。

  • 特长又称为"性向特长",是指完成一特定的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 所谓潜在,就不是现实的能力,而是指能够轻易掌握这种能力的可能性。

  • 在与自己性向特长相吻合的事业或专业领域内,往往可以比较快地获得成功,因此从这一点出发,又把性向特长定义为"对从事特定职业或职业群工作成功率的"选择了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俗话说: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

  • 每个考生都应认真做一次自我分析,看看到底喜欢哪一个学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和逻辑思维哪一个更有优势?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在同学中处于什么地位等等。

  • 这些都是选择志愿的参考因素。

  • 假如考生在单科竞赛中(省市级以上)曾取得优胜,只要高考成绩达到了院校的,被其相关专业录取的可能性就较大。

  • 在同等条件下,各校各专业都愿意录取那些显示相关特长的考生。

  •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性遗传因素,后天教育,环境的不同,使青少年形成了不同的气质和性格,如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则沉着稳健;有的是急脾气,有的是慢性子;有的反应灵活敏捷,有的则小心谨慎,三思而行。

  • 气质和性格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在未来的事业中,每个考生总是要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

  • 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应考虑考生本人的气质和性格。

  • 比如,要求反应迅速灵活的专业,对于和的考生较为合适;要求耐久性和细心谨慎的专业,对于黏液质和的考生较为合适;要求性格活跃、善于交际的某些专业(如新闻、外交、旅游、艺术等)对于的考生较为合适;要求沉静和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专业(如数学、物理等抽象理论学科)则适合于内向性格的考生。

  • 现今北京高考升学率在70%左右。

  • 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大学一般分为3个层次: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

  • 这3个层次的院校在高考录取时分批录取。

  • 由于多种原因,不同的招生院校和专业,又形成了"冷"与"热"的区别。

  • 在熟悉了这些情况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看看能填哪一类的院校和专业。

  • 既要看高考总成绩,又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

  • 各院校在确定了调档比例之后,首先是以高考总成绩来调阅的。

  • 要根据报考人数及考生高考成绩等,在录取现场来确定。

  • 不同年份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不同,考生报考人数不同,因此各年份的提档分数线也不尽相同;各个院校情况不同,提档分数线也不同,考生应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有所了解,则更有助于选报志愿。

  • 考生首先要预测自己能进入哪的提档线,来确定自己的志愿。

  • 各院校在录取时,除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条件外,还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

  • 如清华大学看重的相关科目为数学、物理和外语,因为它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尽管高考成绩达到了提档分数线,但如果这三门课程的基础不好,就会对未来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 所以,进入提档线的考生,相关科目成绩不佳,也可能被淘汰。

  • 反之,在进入了院校的提档线后,相关科目突出,尽管总分比别人低一些,被录取的可能性也很大。

  • 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了有数种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报考普通高校。

  • 此外,还规定了对某些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宜报考的专业。

  • 每个考生应该严肃认真地参加,根据体检结果,对照体检标准,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

  • 每年都有少量考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未被录取,或被分配到非本人志愿的专业。

  • 综上所述,考生的身体状况对于报考院校和专业的选择起着直接作用,考生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 分析了自身情况后,再来了解一下所谓的“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

  • 如何判断哪些是冷门专业哪些是热门专业呢?专业的“冷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看一个专业是否热门,不是表面地看它的报考人数和就业率,而主要应该看它的未来趋势。

  • 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我们一起了解近几年来专业“冷热”的形势。

  • 通过两个表格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热门专业中,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就业率就在排行榜前十名。

  • 而这些热门专业,都是在新形势下有较好的发展趋势的。

  • 比如土木工程,由于中国城市化速度依然在不断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在未来几年里不会衰退,因为它的人才需求量还很大。

  • 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专业。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和一样,是一门先端的科技,科技不断发展,这个专业的知识也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有比较强的快速学习能力,避免专业知识的淘汰。

  • 新增的专业,势必是有行业需求的,而那些降分录取的专业或取消的专业,也是受到行业或招生的影响。

  • 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分析。

  • 由于招生学校在客观上存在差异,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实行分批录取的方法,分为提前录取、第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艺术类高职、专科录取。

  • (1)提前录取的院校,指军事院校、公安部所属院校和少量国家教育部特批的院校、艺术院校及招收艺术专业的院校、体育院校及招收体育专业的院校。

  • (2)第一批录取的院校,指全国的重点本科院校、进入“211”工程的院校和经批准的少量一般本科院校。

  • (3)第二批录取的院校,一般本科院校。

  • (4)艺术类高职录取院校(5)专科录取的院校,指全国(含北京市)的专科类院校和招收专科学生的本科院校。

  • 在录取中,以上每批录取院校之间按批次顺序录取,互不影响,只有上一批结束后,才能开始进行下一批录取。

  • 同批次录取院校在同一时间进行该校的录取工作;不同院校由于所报志愿的考生多少及分数高低不同,自然导致同批录取院校所谓志愿“梯度”关系,这是考生需要注意的。

  • 因为招生学校只有在审核完上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档案,并确定该校的录取状态(录取结束、档案数与计划数持平或该志愿生源不足)时,才能确定是否调阅下一志愿报考该校并且未被上一志愿所报学校录取的考生档案。

  • 也就是说,同批次院校间的所谓志愿“梯度”,是由于考生志愿情况自然形成的。

  • 高招录取流程一般包括七个环节:(1)投档,网上录取——市高招办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送到招生院校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一般不高于120%,招生学校审阅考生电子档案决定录取与否,电子档案包括考生登记表、体检表及综合信息。

  • (2)高校招办阅档——高校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网上下载考生的电子档案信息并阅读。

  • (3)预录及补录——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排名和专业志愿进行预录和预退,考生档案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处于同一批次所有招生学校在同一时间里,都审录同一志愿的考生档案,即同批录取学校都先审录第一志愿,结束后再同时审录二志愿考生档案,以此类推。

  • 结果通过网络传给市高招办。

  • (4)录检——市高招办对结果进行检查审核,如同意则确认录取结束,有异议则传回高校商请复议,直至结果双方都接受,再确认录取结束。

  • 如需二次投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00%。

  • (5)补录——在录取工作中,若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根据情况将重新征集考生志愿。

  • (6)打单——市高招办打印《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新生花名册,加盖市高招办录取专用章后邮寄给高校。

  • (7)通知——高校填写《录取通知书》,与《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一起通过邮局寄给考生本人。

  • “”的核心原则是“分数优先”,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志愿优先”录取原则而言的,在市高招办层面操作。

  • 在过去的传统录取方式中,高校居于录取的中心地位,将所有报考该院校的上线考生按批次及志愿顺序依次录取,而在新的平行志愿录取方式下,是以考生为中心,按高考总分排名顺序,依次检索上线考生填报的各个志愿,直至被对应高校录取后方转为检索录取下一名考生,所以平行志愿表面看是高校录取原则的改变,实际背后体现了对考生利益的尊重。

  • 该录取方法的实行大大降低了上线考生落榜的风险,但可能对国内非一线名校招收高分考生造成更多限制,利益博弈,2009年高考中局部试行了平行志愿填报。

  • 在2010年高考中仍局部施行,本科一批院校第二志愿采取平行志愿录取方式,考生可同时选择3所高校,虽然受益考生不超过上线人数的15%,但毕竟已是一大进步;2010年专科批次将全面放开实行完全平行志愿填报及录取方式,俗称“大平行”,这也符合国家高考改革中的“低端放开”思路。

  • 需要提醒的是,平行志愿是按填报顺序依次检索,上线落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所以应注意志愿及专业由高到低的填写顺序,同时因采取顺序检索仅投档一次的方式录取,一旦遭到退档该批次就会落榜,所以在专业及学校选择上仍需慎重。

  • ——《招生目录》、《》、《录取统计资料》以上三套资料是高考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必须认真研读。

  • 《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是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和权威参考,内容要点包括:在京招生各高校的详细专业和人数、(个别院校可能较上一年有调整)、收费标准等;《招生章程》是了解目标高校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内容包括学校名称、办学性质、地址、主管部门、收费标准、办学类型及层次,还有家长学生必须了解的招生政策,比如加分政策、限报专业说明等等。

  • 《录取统计资料》汇编了过去三年各高校在京录取分数详细分布情况,是考生选报高校及专业的直接依据,主要内容包括07—09三年北京市高考各批次录取控制线、各高校各专业各志愿录取结果的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等。

  • 在志愿选择过程中,各资料应配合使用,常用方法为结合自身高考成绩预估和兴趣参考《录取统计资料》初步筛选各批次目标高校,要注意第一第二志愿报考及录取人数以估算我们的命中几率,还要留意高校录取分数分布情况中的极高极低分数往往属于特殊情况,不具有参考价值,期间应对比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查看目标高校各专业招生人数有无大的起伏,这将关系到当年录取分数的可能变化,然后翻阅《招生章程》详细了解学校信息及专业特点,缩小目标范围,循环反复直至精确圈定志愿目标。

  • 自身成绩的评估定位是我们填报志愿的基本前提,必须确保相对准确。

  • 每年有大量考生“低分高报”和“高分低报”的原因,就是在对自己高考实力的判定出现了失误。

  • 判定高考实力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考生的校、区排名作为基准,决不能轻易用某次考试的值估计,更不能一厢情愿地指望高考时能超常发挥。

  • 我们评估高考实力的基本参考数据是各的一二模考试成绩,一般来讲是一模给压力,相对偏难;二模给信心,相对偏宜。

  • 一模试题在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热点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生变化较大,考生要认真分析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

  • 各区县在一模二模后都要统计分数,给出相当于上一年一本、二本、三本线的分数,你就可以大体推算出在区里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区县往往由教研中心和高招办分别给出划线,高招办划线以录取情况预估为目的,教研中心以预期激励为目标,所以高招办划线的更偏向当时的实际水平。

  • 简单办法就以一二模成绩相对区县划线距离为参考,对比上一年录取控制线粗略判定成绩可能相当于上一年高考所属区间,结合《三年录取统计资料》选择志愿,一二模权重各50%。

  • 资料齐备的区县考生可以根据一二模成绩在所在区县(或全市)的排名,对比上一年高考本区县(或全市)分数排名分布情况判定此成绩相当于上一年哪个分数段,相对精准的确定高考水平。

  • 如果考生可以拿到近几年各高校在本区县录取结果的人数及分数分布情况,则可更加精准的定位。

  • 考生也可参加其他区县统考进一步判定修正自己的成绩位置。

  • 另外要注意,不要指望“附加分”取胜。

  • 各高校是按计入附加分的总分投档,但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是按实考分排序、分专业的。

  • 若高校按招生计划的120%提档,最终被退档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进档的考生,所以按实考分报志愿才有把握。

  • 重点本科中间段的大部分学生。

  • 应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是选择专门院校的主体专业。

  • 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或是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感兴趣或毕业后找工作时有优势的专业。

  • 一般本科范围内的大部分学生。

  • 要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

  • 这是因为一般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

  • 这部分学生学业成绩虽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学习潜力、兴趣特点均可能不同,选择适合于自己潜质的专业,会给个人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起点相近而未来发展差异巨大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重要。

  • 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

  • 应主要以专业作为填报志愿的出发点。

  •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基础,因此,考生要从选择职业角度出发选择专业。

  • 在选择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的专业虽然很热,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较宽。

  • 二是充分考虑本人的兴趣及潜能,对于一线的技能性岗位,如果考生始终抱有足够兴趣,工作能力、生活习惯适合岗位需要,不仅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而且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需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招生章程》来填报。

  • 《体检指导意见》分四大部分对考生填报的志愿学校和专业进行了限制,第一部分是“患有哪些疾病不可报考”,第二部分是“患有哪些疾病,学校有关专业不予录取”,第三部分是“患有哪些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第四部分是部队、公安院校和一些新学科所规定的标准。

  • 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要读懂《体检指导意见》,并根据所选院校和专业认真查阅《学校招生章程》的相关规定。

  • 不同院校(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体检结束后,体检建议会告诉考生本人。

  • 从往年情况看,体检完全合格、专业不受限的只有少数人,绝大多数考生报考时专业受限。

  • 限报专业的最主要原因是视力,其次是身高,再次是色觉异常。

  • 因此,体检合格但存在限报专业的考生在报志愿时,一定要避开限报的专业,要注意《学校招生章程》中对考生身体条件的要求,否则录取时会因身体条件而遭淘汰。

  • 考生对自己体检情况的把握只能严,不能松,不能存有。

  • 如果因为身体条件导致错失第一志愿,影响将难以弥补的损失。

  • 每年均有不少考生因各种原因上线却最终落榜,一般有以下五个主要原因:政策性落选:部分上线考生因招生计划限制而未被录取;填报志愿失误:所填报学校的投档线太高,成绩未达投档线;专业志愿填报失误:部分分数较高的考生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又不,高校无法满足其填报的专业志愿;身体原因落选:填报了因身体条件不能录取的专业志愿;相关科目成绩低:高考成绩达到了学校的投档线,但某一门单科成绩太低,或者与填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

  • 在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

  • 对此,在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高校一般会有如下做法:对已经达到该批次最低且有该校第一志愿的考生降分补录;对已经达到该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且有该校第二志愿的考生降分补录;如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将通过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开剩余计划,电话或者网上填报;如生源仍不足的高校将有可能进一步降分录取。

  • 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这样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吉林省共4个省市是高考前猜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的时间主要在5月中下旬,即高考考试还未进行之前,故以下简称“猜分填报”);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河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9省市区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的时间主要在6月中旬,即高考考试刚刚完成但考分究竟是多少还不知道,其他重要信息也不知道,故以下简称“估分填报”);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江西省、安徽省共18个省市区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的时间主要在6月下旬及7月上旬,即高考考试分数已经知道,各科类各及考生的排序位置等重要信息也已经知道,故以下简称“据分填报”)。

  • 这里,分几次填报志愿的,以本科为划分。

  • 在2007年11月份,广东省决定2008年高志愿填报将从“猜分填报”改为“据分填报”。

  • 一看看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毕业生被录取情况孙老师认为,中学教育规律性很强,一所中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 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各分数段毕业生被录取的情况,找到自己相对应的位置,选择相关的学校和专业。

  • 二看看学习水平、身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考生本人的自身条件主要是指考生的学习水平、身体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等。

  • 录取的结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学习水平。

  • 因此考生在对自己的水平有了正确的估计后,要重点研究与自己水平相应的那一层次的院校志愿及专业志愿。

  • 此外,自己的身体条件也要考虑到填报志愿中,如果身体某一部分报考受限,所选志愿一定要与其避开。

  • 再者,考生家庭经济状况也要在填报志愿时予以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应优先选报不收费或少收费的学校及专业,例如:民族、体育、师范、航海、军事等院校或专业,以减轻求学的经济负担。

  • 三看看目标高校近几年的录取信息据北师大招办老师介绍:第一,要确定范围。

  • 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即使是“211工程”院校也有近百所,考生们应把范围由大到小,由面到点进行圈定。

  • 第二,要把圈定的学校分出批次。

  • 如第一批是哪几所,第二批是哪几所。

  • 第三,要深入了解这几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特色,国内国际影响、招生章程等。

  • 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收费情况,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师生比例、比例、就业情况、就学环境、录取政策、招不招非第一志愿考生、招收计划数、是多少等。

  • 有些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进一步咨询。

  • 发布的《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中揭露了100家虚假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的一般都为“e d u.c n”,虚假大学院校名称上与知名高校极为相似,均无办学和招生资质,利用互联网诱骗落榜考生报名,以诈骗高昂学费。

  • 近期对虚假办学类拦截量大幅增长,需提高防范意识。

  • 第四,要重点分析高校近几年的录取信息,形成。

  • 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录取分数不同的院校或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程度,这是在多年办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 当然,随着投入的不同,院校的发展有所变化,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同一专业在不同时期也有冷热之差异。

  • 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把最为心仪、有把握的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排序应是依次降低的,而不是并列关系,形成志愿梯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 一考虑要考虑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而选择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能使青年人将来较可能做出重大贡献。

  • 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 二考虑考虑所实现的可能性以招生院校在当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分析各专业的档次和“冷”与“热”情况,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

  • 不能单纯看其绝对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对位置及其变化。

  • 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有希望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应该是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可以“兜底”的专业。

  • 三考虑考虑“服从专业调剂”当考生档案调入学校后,由于名额所限未被所报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自然扩大了本人被录取的机会。

  • 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

  • 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

  • 凡“空白”者,均作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对待。

  • 若“服从专业调剂”,希望考生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或哪类专业,或除哪些专业以外其他任何专业的调配。

  • 要重视抓早,不要轻视赶晚很多家长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

  •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

  • 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简称),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等等。

  •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

  • 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 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

  • 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 其次,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

  • 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 要有理有据,不要凭想当然高考志愿填报是关系考生命运和前途的终身大事,可现实中还有些考生及家长跟着感觉走,仅凭想当然、靠道听途说就完成了志愿填报。

  • 那应该怎样选择学校呢?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 其次,要从学校的内涵上去识别大学。

  • 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和课程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等。

  • 因为文理均衡可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是职能部门对学科的认可度,院士、长江学者、教授的水平和数量是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就业率高、就业层次和就业地域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去向。

  • 要量体裁衣,不要只追名校中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历来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 可是,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平时成绩或高考考分较高,就放出豪言或暗自打算非某某名牌大学不上。

  • 如果说这仅仅是他学习上的追求目标,那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依然如此,就不可取了。

  • 要使高考志愿填报成功,要把握两个竞争实力,做到恰如其分。

  • 第一个是由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其他情况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

  • 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缺陷,都会影响考生的整体竞争实力。

  • 第二个是学校的竞争实力。

  • 这虽然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但是以综合排名为基础的,最终会反映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

  • 其核心是在掌握学校3—5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再准确判断并预测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

  • 要分批填报,不要孤注一掷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

  • 中国的现行招生政策是,前一批次的落榜一般不会影响后一批次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所填报的志愿。

  • 提前批次录取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但不利因素是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不太多,招生专业的选择范围较窄,在大城市的高校不多,重点院校较少。

  • 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了再报。

  • 对于本科第一、二、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一定要知道“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的招生录取规则。

  • 对于后续批次志愿,如果你不报,就浪费了一次或几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

  • 高招报考中出乎考生与家长意料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 要以选校为主,不要过于看重地点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切不可人云亦云,别人报什么你也报什么。

  • 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 但是如果你要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

  • 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

  • 其他广大考生,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

  • 要综合分析,不要偏听偏信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多,这是好事。

  • 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

  •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对于政策信息,不论国家的、当地的,还是高校的政策,一般不需要辨真伪,只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就行;对于学校和专业信息,关键在于既了解静态的历史数据,又把握动态的现实变化;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信息,需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尤其要学会综合分析,切不可偏听偏信。

  • 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险搏高许多考生及家长很重,他们大多愿意“分尽其用,用在选校上”。

  • 对这种填报志愿不留余地的做法,笔者并不认同。

  • 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调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故而要一矢中的。

  • 如果你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

  • 反之,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

  • 要跟着招生章程走,不要跟着感觉走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而应该跟着招生章程走。

  • 因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 考生应该依据高校的招生章程来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

  • 08年浙江省有一位考生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由于他没有看招生章程,有关每门单科分数应及格的要求不知道,结果他总分达到录取要求,还超了1分,可是语文没及格,最后被退档了。

  • 如何跟着招生章程走呢?最好是用高校的招生章程来指导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即指导性填报,如达不到高标准也应做到低要求,即把关性填报。

  • 要抓住关键,也不要忽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细节。

  • 有时候因为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导致全盘皆输。

  • 比如,有的考生及家长看招生计划时,很重视招多少人,却往往忽略了看学费多少,结果虽然被录取了,却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不能上学;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的人把设置的密码忘了,造成了许多麻烦,甚至严重影响了志愿填报;有的人把学校的代码和专业的了,把这个学校和那个学校的代码混淆了,这很有可能导致、高分低录,甚至是高分不录。

  • 这些细小的事情,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 只有知己知彼,在把握自身高考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确定自己在全体考生中可能占有的位置,为比较准确地填报志愿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一)、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定位。

  • 1、“猜分填报”定位法(1)依据平时成绩定位。

  • (2)依据模拟考试定位。

  • 高考前“猜分填报”志愿的省市一般都非常重视模拟考试的情况,但由于时间上的原因,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统计得很详细,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情况一般统计得不很详细(可能仅有该校的情况统计),那就别说第三次了。

  • 通过模拟考试的情况,一般会统计出各地市、各区县的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参考线,各科类考生成绩分布,各学校各科类考生成绩排名等等信息资料。

  • 因此考生及家长可据此给自己定位。

  • 2、“估分填报”定位法依据平时成绩定位和依据模拟考试定位与上面同。

  • 3、依据高考估分定位。

  • 而对于考后“据分填报”,就比较容易一些,因为成绩已知,录取控制线已晓,位次排序已定,只要再进行五大要素的综合分析就可。

  • 当然,离完成高考志愿填报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 (二)、立足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思考的方向定位高考志愿是考生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体现出来的志向和意愿,其核心是体现考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选择。

  •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各类人才。

  •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仅只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定位,还应结合国家未来的建设发展,思考个人的方向定位。

  • 要根据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举措,选择自己适合进入的行业,确定自己学习的专业。

  • 所谓参考分数线就是国家教育招生部门或者高等院校招生办,根据以往几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以及综合本年的报考人数等各项因素,从而预先地推测出来当年录取的分数线,但可能未必是学校的最终录取分数线,可以根据录取情况而作出调整,故称为参考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分数线即是通过考试选拔一些合格者进一步进修或升学,而制定的被选拔的底限分数。

  • 录取分数线是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

  • 出档分数线,就是调档分数线。

  •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对某地报考该校考生的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

  • 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该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该校在当地招生计划数确定。

  • 在同批录取的院校中,由于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均衡,按照各院校招生计划、调档比例和考生成绩,各校的最低调档分数并不一样,这就自然形成了院校的调档分数线。

  • 它们一般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

  • 所不同的是,部分院校由于生源充足,其调档分数线高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有的院校由于生源不足,调档分数线就只好定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还有部分院校(专业)调档分数线低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 提档分数线在同批录取的院校中,由于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均衡,按照各院校招生计划、调档比例和考生成绩,各校的最低提档分数并不一样,这就自然地形成了院校的提档分数线。

  • 他们的共同特点一般是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而其不同特点是部分院校由于生源充足,其提档分数线高于同批控制分数线,有的院校由于生源不足,提档分数线就只好定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还有部分院校(专业)提档分数线低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 因此,有的考生高考成绩虽然上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但由于未达到所报院校的提档分数线,电子档案不能投放,因而参加不了该校的录取,但也有部分学校由于生源不足,而低于某批控制分数线却被录取,就是由于降分的缘故。

  • 调档分数线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录取考生时对某地报考该校的考生在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

  • 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该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该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确定的,每年都会不同。

  • 录取线是和试题的难度和整体的分数线来定的,历年的只是一个参考,所以最好不要用录取分数线估计当年的投档线,因为每年的分数变化实在太大。

  • 统招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中毕业报考中专或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对毕业生生源的一种定义,它是相对于当时“委培”、“定向”及“自费”三种毕业生生源而言,统招就是“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并享受国家补助待遇的新入学大学生的称谓。

  • 择校分数线就是选择学校要达到的分数线。

  • 比如2009年理科一本线是586.二专线是210.超过一本线的可以选择一本学校。

  • 超过二专线的可以选择专科二批学校。

  • 控制分数线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分批录取,根据每个批次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确定一个分数线,每批次录取考生时一般不得低于该分数线,这个分数线就叫该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划定,由于条件各异,分数线的分差可能很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超过100分。

  • 如2004年山东省最低分数线理科为374分,同年青海省最低分数线理科是240分,相差140多分。

  •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

  • 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简称投档线也称或提档线。

  •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和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

  • 只有高考总分(艺术、体育考生含专业成绩)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 身体健康状况,指具有体检资格的主检医院和主检医师按照相关规定,对考生身体检查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结论,供学生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参考,同时供学校招生录取时参考。

  • 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教育部有如下规定:“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体检工作的组织办法,由县级(含)以上招生委员会和卫生部门组织实施。

  • 考生的体检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

  • 主检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应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对考生体检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作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 省级招生委员会应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一所终检医院,负责协调有关方面对有异议的体检结论做出最终裁定。

  • ”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结论实际上一般有以下几种:(1)、合格。

  • 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报考普通高校的任何专业(不含)。

  • 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报考普通高校的许多专业,但有一些专业的报考将会受到限制。

  • 也就是说,一些受到限制的专业,不能报考;即便考生填报了,高校也不会给予录取。

  • 每位考生必须严肃认真地参加体格检查,根据体检结果,对照体检规定,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

  • 每年都有一些考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未被录取,或被分配到非本人志愿的专业。

  • 有的人虽然熟悉《体检意见》和各院校专业对身体的要求,但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抱着侥幸的心理想蒙混过关。

  • 国家制定体检的规定,是为了按照专业的需要来选拔身体条件合格的培养对象,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欺骗招生学校,于国家于自己都是有害的。

  • 各大学在新生入校后都要进行体格复查,每年都有一部分新生体检复查不合格而不能取得学籍,个别新生虽然在复查中没被发现问题,但身体条件不符合专业要求,在校学习期间,病情发展,中途辍学的有;甚至丧失警惕,发生意外而亡故的也有。

  • 所以,从考生的身体实际出发,也是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依据。

  • 另外,少数院校的个别专业,由于未来职业的需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只招男学生(招生专业目录里均有注明),女学生就不要填报了,否则就等于浪费了一个志愿。

  • 同样,只招女生的专业,男生不要填报。

  • 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报考普通高校的许多专业,但有一些专业将会是不宜就读的专业。

  • 什么是不宜就读的专业呢?对患有不影响专业学习的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但今后对在该专业领域内就业可能有影响的,提出不宜就读专业的指导性建议,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报专业。

  • 其作用在于告知该类考生,其身体健康状况不能报考普通高校的任何专业。

  • 思想品德情况,在招生录取中属于德育的考察范围。

  • 对于此,可能有些考生及家长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学生嘛,思想品德不都差不多,还能好那差那?这个想法的对错与否,大家看看下面的介绍就会清楚了。

  • 教育部对考生的思想品德有如下规定:“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

  • 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

  • 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或省级招办另设的专门附加表中。

  • ”由于无具体的量化指标,故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 (1)、特别优秀,即可以保送的省级优秀学生。

  • “即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2000]28号)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基[2001]1号)要求评选出的省级优秀生。

  • ”(在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础上,按高中毕业生总数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产生的。

  • )经所在中学推荐,招生学校审核同意,可免于参加,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 (2)、非常优秀,即可以加分投档的优秀学生。

  • 具体是适当增加分数投档, 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 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 教育部对此有如下规定:“(1)、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28号)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的通知》(教基〔2001〕1号)评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指的是获得受到省级以上党政表彰的优秀学生和优秀干部;和见义勇为受到市(州)以上行政部门表彰或嘉奖的考生。

  • 如上面所讲,在2005年就有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等省取消评比和照顾政策(即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和加分投档的资格)。

  • 连加20分投档(录取)都取消,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是不是太急太快了呢?不是,这正是高考“阳光工程”的要求。

  • 它体现的是高考的公平、公正。

  • 近几年只有江苏、江西、湖北等少数地方实行。

  • 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

  • (3)、优秀,在条件相当或同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可优先考虑录取的。

  • (4) 良好,绝大部分考生都属此类,即完全符合招生录取条件。

  • (5)、不合格、甚至是无资格报考,即不能录取的,这是极个别现象。

  • 教育部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对此有如下要求:“对受过法律处罚或违纪处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表现等详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1)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言行或参加的;(2)道德品质恶劣,经教育仍不思悔改的。

  • ”何谓高考考分情况,也就是高考成绩及如何确定高考考分。

  • 由于中国的招生录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 而在实际操作上,当考生在德育(思想品德)、体育(身体健康状况)上基本相同时,而这两项又比较容易基本相同(下面将作具体介绍),因此,择优录取,就主要看高考成绩如何,即高考的考分的高低、多少了。

  • 于是也就出现了,当高考总分或招投总分(高考总分加政策性照顾分)相同时,需要靠相关科目成绩的高低来作取舍的情况。

  • 由此可见,考分在录取中的作用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 因此,高考成绩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 “猜分填报”和“估分填报”的考生(考前3省市和估分9省市区)需要解决如何确定高考考分的问题,而“据分填报”的考生(19个省、市、区)则不存在如何确定高考考分的问题。

  • (一)、对于“猜分填报”的3个省市的考生来说,如何确定高考考分呢?由于考生的成绩和名次常常会在接近高考前的几个月发生较大的变化,且越接近高考会越贴近实际高考,这主要是考题难易度的贴近和考生临考状态及临场发挥的贴近。

  • 因此来说,高考前的3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或者是2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可以看成是考生自己的基本实力,考生可以通过计算这3次模拟考试或者是2次模拟考试的来大体确定自己的高考成绩,再结合前面所介绍的关于平时学习成绩即可最后确定自己的高考分数。

  • (1)计算3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方法。

  • (2)计算2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方法。

  • (3)所计算的模拟考试加权成绩,如有必要,也是可以将其进行修正的。

  • 如何修正?(4)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个考生在运用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计算方法时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生搬硬套。

  • (二)、对于“估分填报”的9省、市、区的考生来说,如何确定高考考分呢?1、准确估分的基本方法。

  • 正确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依据。

  • 高考一结束,考生就应及时将自己的解答、得分利用参考答案进行自我评分。

  • 如何估算分较为准确?一般认为:首先拿到答案后先回忆一下自己的答卷充分调动记忆,尽量避免产生误差。

  • 同时,对不同科目,采用不同方法估分。

  • 2、在估分时出现特殊情况的方法与技巧及注意事项。

  • 在估分中还有一个普遍现象,也需要把握,那就是一般而言,平时成绩好的考生,在估分时反而容易估低;而平时成绩一般,甚至不太好的学生却往往将分数估计得过高。

  • 这是因为学习好的考生对自己答题中出现的错误比较敏感,考后他们往往能较快地发现并意识到自己在试卷中出的错,在估分时容易过于“保守”。

  • 相反,一些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考后自我感觉不错,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评价过高,估分时满打满算,缺少余地。

  • 对于估分,有些考生仅估一次就算完事了,这是不可取的。

  • 笔者建议大家至少要估3次分;对于相当数量的考生来说,仅作简单处理、计算出3次的算术平均分即可;但对于还有些考生来说,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以选择使用。

  • 在自我估分基础上,还要估算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并力求接近准确。

  • 4、正确对待与利用考分。

  • 考分出来了、确定了、知道了,不是大功告成,而是才开始,还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与利用的问题?(1)、高考录取与否全在于考分高低,这个看法对吗?有许多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存在着“”的想法,这很显然是不对的。

  • 这是这些考生和家长完全不知道(不懂)或者是忽略了我国的招生录取政策所致。

  • 中国的招生录取政策是什么?中国招生录取的基本政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 仅凭考分进行志愿填报,很有可能是功败垂成。

  • 因为,虽然高考考分在招生录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 但绝不是不可变化的唯一作用与唯一因素。

  • (2)、只习惯看总分,也就是绝对分数,而不习惯看或不知道看相对分数。

  • 有许多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存在着,只习惯看总分即绝对分数,并简单地把他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

  • 这种方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 由于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历届高考成绩之间的绝对分值也不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总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分数比绝对总分作用要大。

  • (3)、看相对分数也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

  • 看相对分数,如果仅看一年,体现不了相对分数的很强的可比作用,因为绝对总分在当年也是具有可比性的,只不过是到了下一年问题才显现出来(当然,看其他数据也必须至少看三年)。

  • (4)、除了关注分数,还需要了解与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

  • 高考志愿填报所涉及的相关因素、环节、条件有许多,无论哪一个因素都不能忽略;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哪一个条件都需要具备。

  • 因此,仅仅关注绝对分数和相对分数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一下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

  • 由于高校录取时是按照招生计划和填报志愿考生的分数高低依次录取的,直到录满为止;因此成绩居于所有考生中的哪一个位置,比绝对的分值高低更有实际意义。

  • 一般来讲,考生要了解自己圈定的准备报考高校近几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是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在当年所有考生中排列的次序,再判断自己在所在省市的位置,以此为参考填报志愿。

  •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生的排序位置的作用比其高考分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所以,考生的排序位置比其高考分数就更值得关注。

  • 除了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如果还能掌握分数含金量等方法,对高考志愿填报无疑是有很大益处的。

  • (5)、莫因有了“意向”,而没了“方向”,切不可只做粗估,而不做细测。

  • 有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

  • 正确的做法是,凭着这个“意向”、这点“谱”,首先解读相关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则可以认为“初试合格”;反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其把握的原则是,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并会影响到录取,就必须“忍痛割爱”,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

  • 二是才算合格;下一步的要点才是预测校线、预测专业线等等。

  • 再解读“初试合格”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则可以认为“二试合格”;反之,同上。

  • “二试合格”后的下一步要点才是预测校线、预测专业线等等。

  考研,考BJ,考重点,会给你带来不少好处,但并不容易,那么三本考研的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为您整理的三本考研的励志文章吧。

  三本考研的励志文章:考研一定要有目的性--为了就业

  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些不是为了做研究而考研究生的同学的。

  假如飞机起飞,却不知道飞往何方,这样的飞机,怎能不满载重重危“机”?!

  读书要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要有职业目标。读死书而不考虑就业可能,求学位而不追求就业技能,是中国教育最大最大的弊病之一。对于绝大多数出身平凡、父母期待迫切的普通学生,人生的出路就只有一个:就业,找个好工作!

  很多人从小到大虔诚地读完中学读大学,读完大学再读研究生甚至出国留学读研,但悲剧的是,很多人在拿到他们苦苦追求默默等待的文凭之后却发现自己还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即使找到了工作却发现远远低于自己当初的期待值,被工作抛弃,被机会抛弃,被社会抛弃。归根结底,他们,几乎所有人的核心问题,就是没有把奋斗与出路结合,把学习与生存挂钩,把考研与就业挂钩。

  高中阶段,大家的人生理想和兴趣都处在不确定的状态,在就业目标上也许可以、甚至必须稍微缓一缓,不必要那么急切地决定;但到了大学毕业时,如果你决定考研,你就一定要仔细想清楚你的考研的目的——毕业后出来干什么?

  如果你的回答不是那么自信,那么肯定,那你对这个决策,就要非常慎重,三思而行。

  因为研究生对于就业的好处,主要是在刚毕业那两年。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并且,对于同样的工作,研究生的起薪高一些。但是在两三年以后,学历带来的影响就渐渐消失了。

  考研之前,三思而行,思什么?

  1.读研之后的就业是否有合理保障?

  2.你对读研的专业和就业岗位是否有必要的兴趣与足够激情?

  3.该学位是否是你目标职业的“从业资格?”、必要条件?

  总之,一定要将考研与就业挂钩,这样三年毕业后,才不至于又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再次陷入新的人生困境。

  当然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工作,又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考研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至少没有无所事事。

  三本考研的励志文章:考研很重要,做自己更重要

  我所知道的考研过来的学生有三种,90%是前两种。

  一种是随大流,这种人占大多数,别人考研了,所以我也考,也不想想自己再花费的三年时间到底值不值,自己在这三年里面能够做些什么。这类学生,我只想说,他们真的不清楚自己相要些什么。

  也有一种,也占剩下一部分人力考研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学生的名校情结。因为高考没考好,因为考得不是名校,不是BJ(Beijing)高校,于是毅然决然的想要给自己重新抉择一次的机会,“将自己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的穿回来”,简而言之,争口气。这类学生,我只想说,你们真的活得好累。如果说,你只能借助学历、外貌、身材、背景能让自己获得某种程度的社会认可,那么,你真得好好想想,这种外在的认可真的能让你安心吗?

  这两类学生,其实指出了我们现今社会的两种大部分生活状态,一是浑浑噩噩的活着,不分他人与自己。一是为着别人活着,以他人当做自己。

  当然第三类学生,那的确是安安心心想做学术的,真正把学习当回事,也许学习就是他们的爱好,就是他们最擅长的,值得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情。

  我想说,其实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心安理得的活着,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可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就实际而言,考研,考BJ,考重点,会给你带来不少好处,因为中国的社会资源倾斜实在是太严重了,当你找工作,你就会发现各种“外貌协会”,压得你都喘不出气来。

  所以,考研重要,对于你的职业的发展而言确实这样。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对你的人生而言,即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学会认知自己,认可自己。

  三本考研的励志文章:考研,那些为梦想拼搏的日子

  曾经怀揣着梦想,小心翼翼前行在考研的山路上,以为山高,风急,天黑,孤独无助的日子,竟容不下小小的我。

  曾经肆意遥想着凤冠霞帔衣锦还乡的荣耀,秉持着怒发冲天怅然若失的拳拳之心只为清晨那一缕朝霞,明媚闪闪的小惬意。

  曾经渴望畅饮豪情,把酒言谈,人生几何,只为心中的女神,还以为自我安慰平淡无奇繁琐杂乱的日子就能多份浪漫的气息,少了艰辛沉重的叹息,事实上我们把梦想当做全部,不容自我诋毁。

  考研,对于我们来说,道路很漫长,一路走来,情愫几许,个中滋味,难以名状。

  所有的我们都相信:胸中有沟壑,梦想就起航,脚下有磨砺,信念便坚韧。

  虽是如此,却每个人的际遇却不尽相同,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可以手舞足蹈欢歌笑语蹁跹起舞,可是那些失利不得志的人就注定要郁郁寡欢幡然悔悟痛心疾首中脱去华丽的衣裳就会变得一无是处么?

  这部分人, 难道为梦想执着,为理想拼搏一路辛勤耕耘一路躬耕垄行一路挥汗如雨终将预示着错误的流局么?事实就是换来残酷与无情的打击么?

  虽然有些幸运儿最终能够驾轻就熟,能够百变星君,能够如鱼得水,能够左右逢源,能够坦然处之,可是又有多少的莘莘学子超越不了上天的安排,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归宿么?我不知道这些对于那些考研一路奋斗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走完规划前程的我们意味着什么?

  那些一起披荆斩棘奋斗不息一路摇浆呐喊的研友们,其中那些不能圆其所梦,无法登上彼岸的同学们,最近都还好么?

  事实上请不要怀疑心中的光,质疑从心底发出的铮铮誓言,请让我们相信每一个希望背后,都隐匿着冲动的欲望和勇往直前虚怀若谷的虔诚。

  事实就是我们所有的付出与努力也终究一并注入个人的轨迹和境况之中,雌雄莫辩,亦幻亦真,满载一路的沉淀,为将来撑起一片天空,立起坚实的脊梁。

  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世界里,估计脱离学校庇护的我们以后很少还能有这般坚毅与纯粹为梦想编织嫁衣,以小小的心丈量现存之天地,以大无畏的气魄咆哮着一路欢呼着卷起波澜壮阔的画面,在血淋淋的转身后华丽丽哗啦啦的躲在某个角落悄悄的聆听心底的声音,默默的为自己鼓足士气,这样的心无杂念,这样精湛安详的时光估计很少能有了。

  请让我们相信:声泪俱下的场景,劈头盖脸的打击,摧枯拉朽的气力,一切的事与愿违,所有的黯然伤神都是暂时的,因为眼前的天空依然一片蔚蓝,我们的心依然清明澄澈。路在脚下,并非无路可走。


看了“三本考研的励志文章”的人还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本大学低素质人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