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读小学一年级没入学藉去另一个学校读一年级老师会知道吗?会有记录吗?

  外文名:穆伦·席连勃

  出生地:内蒙察哈尔盟明安旗  

  出生日期:1943年10月15日

  职业:散文家,诗人,画家,美术系教授

  毕业院校: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七里香》,《有一首歌》,《心灵的探索》  

  席慕蓉的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公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

  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在台湾《中央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

  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1977年10月在皇冠杂志上开设《诗的画,画的诗》专栏。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1987年一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之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1997年散文集《生命的滋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剖析自己写诗的历程,席慕蓉对记者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席慕蓉流连在诗的国度,“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对于时间的流逝,对于生命的感动,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难于表述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席慕蓉觉得只能以诗来表达。“诗能说清楚的事情,平时却怎么也说不清。”写《七里香》时,正是席慕蓉一生中最安静的时刻,那是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及只有一点点乡愁的年岁,感觉灵敏而纯粹,是生命最清灵的时刻。《七里香》诗中的白描插图,也是她哄孩子睡觉时画的。一支钢笔、一本本子,搁在床边,随时随地地画。小孩子们也特别安静,看到他们的妈妈拿着笔,就很满足地睡着了。一直到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旧作,席慕蓉仍然为自己感到庆幸。“幸好我在36岁的时候写出了《七里香》,我庆幸在我要写的时候写了出来。不少人都会悔其少作,但我没有,我觉得幸运的是,在我走过来的路上,留下了《七里香》。”记者问席慕容,当初写下这些诗,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席慕蓉一脸满足:“应该是生命的富足。”

  诗歌:《七里香》《戏子》《》《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河流之歌》《时间草原》《水与石的对话》 《我》
  散文:《》《》《有一首歌》《同心集》《写给幸福》《信物》《写生者》《我的家在高原上》《江山有诗》《黄羊玫瑰飞鱼》《大雁之歌》《金色的马鞍》《诺恩吉雅》《》《宁静的巨大》《2006席慕容》《》《》《意象的暗记》《与美同行》《走马》《槭树下的家》《透明的哀伤》《胡马胡马》(蒙文版)《梦中戈壁》  小品:《三弦》(与张晓风、爱亚合著)
  美术论述:《心灵的探索》《激光艺术导论》
  《贝壳》选入初中课本,(与小思的《蝉》收入中学生课本人教版短文两篇)
  《乡愁》(诗歌)、《外婆和鞋》被选入小学课本。
  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应蒙古族著名女中音之邀而作)

3.1 作品目录(部分)

  无怨的青春代序 此刻的心情
  卷一 无怨的青春 卷二 初相遇
  卷三 年轻的夜 卷四 警告
  卷五 谜题 卷六 回首的刹那
  卷七 前缘 卷八 与你同行
  卷九 最后的一句 跋 光影寂灭处的永恒曾昭旭
  卷一 七里香 卷二 千年的愿望
  卷三 流浪者之歌 卷四 莲的心事
  卷五 重逢 卷六 囚
  卷七 彩虹的情诗 卷八 隐痛
  卷九 美丽的时刻 后记 一条河流的梦
  卷一 诗的成因 卷二 长路
  卷三 悬崖菊 卷四 雾起时
  卷五 时光的复仇 卷六 良夜
  卷七 子夜变歌 卷八 在黑暗的河流上
  卷九 夏夜的传说 后记 愿望
  序 在那遥远的地方
  卷一 出塞曲 卷二 漂泊的湖
  卷三 飘 蓬 卷四 旧日的故事
  卷一 请柬 卷二 谢函
  卷三 忧思 反省与回顾
  主妇生涯 星期天的早上
  花的极短篇 月色两章
  同学会 姊姊的歌声
  说 梦 心灵的对白
  我的泪水 妇人之见
  阿克赛 从画里看现代人生
  席德进 永恒的盟约
  一个春日的下午 花 事
  丰饶的园林 黄梁梦里
  母亲最尊贵 窗前的青春
  白色山茶花 幸 福
  一个年轻的兵 岁 月
  童言两则 我的苦闷
  哭泣的女孩 夜校生
  给爱亚的信 夫 妻
  (席慕蓉的《贝壳》与小思的《蝉》同编入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 )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她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也要好好地说一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她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之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 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明月
  就这样地俯首道别吧
  世间哪有什么真能回头的
  就如那秋日的草原 相约着
  相约着要把彼此忘记
  只有那野风总是不肯停止
  在山道旁 在陌生的街角
  在我斑驳的心中扫过
  扫过啊 那些纷纷飘落的
  又岂仅是你我的面容
  那奔腾着向眼前涌来的
  是尘封的日 尘封的夜
  那低首敛眉徐徐退去的
  不见来踪 亦无来处
  空留那月光 沁人肌肤
  而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
  有什么与那一夜相似
  竟而使那旋律翩然来临
  山鸣鼓应 直逼我心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缠绕着我们这一代的,就尽只是些没有根的回忆,无边无际。有时候是一股汹涌的暗流,突然冲向你,让你无法招架。有时却又缥缥缈缈地挨过来,在你心里打上一个结。你却找不出这个结结在哪里,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是为了哪一个人。
  三年以前,在瑞士过了一个夏天,认识了好几个当地的朋友.常常一起爬山。有一天,其中一个男孩子请我们去他家玩。他家坐落在有着大片果园的山坡上,从后门出去,就可以看到后山下一大块树林围着一个深深的湖。这个男孩子指着他家院墙外的一棵大樱桃树说:
  “你看见那个从下面数左边第五枝的枝子了吗?那根技子歪得很特别的,看见没有?那是我爸爸七岁时候的事了,他爬到树上采樱桃,也是这样一个夏天,被我祖父看见了,罚他就在那根枝子上坐了一个下午,不准下来。那根枝子从此就歪了。”
  也许是他在唬我,也许是他父亲唬了他。可是他对家的眷恋,对儿时的追怀,对时光逝去的否认,都可以由这一棵大树,甚至由这棵大树上的一根歪歪的枝干上获得满足了。因此,他说话时甚至带了一点骄傲。而我呢?我给他看我的拖鞋吗?我或许可以给他唱那只儿歌,但是他听得懂吗?就算他终于懂了,那份量能抵得住就在眼前的这一棵他曾祖母手植的庞然大物吗?能抵得住他立足于上的这块生他又有他的土地吗?
  而我就越发怀念那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故乡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父亲讲故乡的风光。冬天的晚上,几个人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的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所述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很惊喜地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一片一块地拼凑起来,我的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型了。而我的儿时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
  如何, 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我喜欢出发 喜欢离开
  喜欢一生中都能有新的梦想
  千山万水 随意行去
  不管星辰指引的是什么方向
  我喜欢停留 喜欢长久
  喜欢在园里种下千棵果树
  静待冬雷夏雨 春华秋实
  喜欢生命里只有单纯的盼望
  只有一种安定和缓慢的成长
  我喜欢岁月漂洗过后的颜色
  喜欢那没有唱出来的歌
  我喜欢在夜里写一首长诗
  然后再来在这清凉的早上
  每一个与你有着关联的字
在黑暗的河流上——读《越人歌》之后
  灯火灿烂 是怎样美丽的夜晚
  你微笑前来缓缓指引我渡向彼岸
  是我胸怀中满涨起来的爱意
  怎样美丽而又慌乱的夜晚啊
  请原谅我不得不用歌声
  向俯视着我的星空轻轻呼唤
  星群集聚的天空 总不如
  坐在船首的你光华夺目
  我几乎要错认也可以拥有靠近的幸福
  从卑微的角落远远仰望
  水波荡漾 无人能理解我的悲伤
  所有的生命在陷身之前
  不是不知道应该闪避应该逃离
  可是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啊
  藏着一种渴望却绝不容许
  只求 只求能得到你目光流转处
  一瞬间的爱怜 从心到肌肤
  我是飞蛾奔向炙热的火焰
  燃烧之后 必成灰烬
  但是如果不肯燃烧 往后
  我又能剩下些什么呢 除了一颗
  逐渐粗糙 逐渐碎裂
  逐渐在尘埃中失去了光泽的心
  扑向命运在暗处布下的诱惑
  用我清越的歌 用我真挚的诗
  用一个自小温顺羞怯的女子
  在传说里他们喜欢加上美满的结局
  只有我才知道 隔着雾湿的芦苇
  我是怎样目送着你渐渐远去
  当灯光逐渐熄灭 歌声停歇
  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遗落了的一切
  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着的
  你的昔日 我的昨夜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一日
  席慕蓉的爱情诗句,总是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那么温婉哀怨,令人魂肠愁结、不能释怀。或许青春,抑或爱情本身就是甜蜜中掺杂着淡淡的苦味吧!席慕蓉爱情诗句,与您分享!
  假如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
  假如你我的相遇,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然而,这不是随便传说的故事
  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
  --席慕蓉《错误》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蓉《无怨的青春》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道我莲的心事。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席慕蓉《莲的心事》
  <被选入高中阅读书>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席慕蓉《古相思曲》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
  --席慕蓉《邂逅》
  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
  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
  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曰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席慕蓉《回首》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席慕蓉《千年的愿望》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席慕蓉《暮歌》
  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谁停留。
  所以,我把我的爱情和忧伤挂在墙上展览,
  --席慕蓉《画展》
  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
  我脚下已不是昨曰的水流
  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
  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
  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
  --席慕蓉《月桂树的愿望》
  我答应你雾散尽之后
  穿过种满了新茶与相思的
  前路将经由芒草萋萋的坡壁
  直向峰顶就像我知道
  生命必须由丰美走向凋零
  所以如果我在这多雾的转角
  稍稍迟疑或者偶尔写些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
  我已经答应了你只等
  --席慕蓉《生命的邀约》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
  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
  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
  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留下来作一件不灭的印记
  不相识的人也能知道
  我曾经怎样深深地爱过你
  --席慕蓉 《 印记》
  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
  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

  1.“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搏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独白》
  2.“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戏子》
  3.“一生,再也不敢那么勇敢,为你。” -----《》
  4.“原来我只不过是只华丽的木偶,演尽了时间所有的繁华,才发现身后无数的金丝银线,牵动我的,哪怕,举手,投足。” -----《我只是个华丽的木偶》
  5.“如果雨之后还要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雨中的了悟》
  6.“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为什么》
  7.“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送别》
  8.“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 再见的,已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 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
  9.“你走吧,我总要习惯一个人。” ------《》
  10.“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凡人。不和别人吵架。不需任何解释。不论是否爱过。不说脏话...一日三餐一个不能少。11点之前睡觉...其实这些,我都做不到。”
  11.“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
  12.“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一棵开花的树》
  13.“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开花的树》
  14.“无缘的你啊,不是来的太早,就是,太迟······” -----《莲的心事》
  15.. “年少时仓皇走过的道路,在今日回头看去,应该是只见苍苍横着的翠微,不再见愁容了。”——《夏天的日记》
  16.“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与誉抄着的诗稿,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执笔的欲望》
  17.“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丰饶的园林》

  18.“我如何舍得与你重逢,当只有在你心中仍深藏着的我的青春,还正如水般澄澈、山般葱茏。”——《短诗》

  19.“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却没料到,回首之时,年轻的你,从未稍离。”——《回首》

  20.“亲爱的朋友啊,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回首》

  21.“所以,年轻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这样,当十几年后,我们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把你从人群中辨认出来。”——《》

  22、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这种叫做爱的情啊。如果你忘了过去,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23、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我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24、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笑容。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你曾留下的气味,独眠。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25、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先爱吧把这一副肩膀挡掉一点遗憾,先爱吧看似一双翅膀躲啊躲已经黑暗,先爱吧人们不懂这样一旦欲求不满,先爱吧之后感伤之后再算,之后再算。

  26、我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个结果?思念,很无力,那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也许,思念不需结果,它只是证明在心里有个你曾存在过。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证明曾经你曾存在过?

  27、也许。这只是一个梦。一个破碎了的梦。花凋花谢。最后还是一片凄楚。相识相爱。最后还是会无语而散。

  28、这个世界好大啊!路这样长,生命这样短暂,浓雾又这样久久不肯散去,那么,要怎样才能告诉你,我已经来过了呢?

  29、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凡人。不和别人吵架。不需任何解释。不论是否爱过。不说脏话...一日三餐一个不能少。11点之前睡觉...其实这些,我都做不到。

  30、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的面前,只是个陌生人。是浮华的化妆舞会,散场以后,一个落寞而黯淡的我,是烟花一样虚空的美丽。喜欢这样的文字,把自己沉在一个最卑微的姿态里,不需要任何人的理会,独自一个人在角落里笑着哭泣,不需要谁再来打扰属于我的宁静生活。

  31、永远不要欺骗爱你的人,因为我们一眼就能看穿。你知道男人和女人,说谎的最大差别在哪里吗。女人说谎是要让自己觉得好过,而男人说谎呢是要让对方好过,我们选择欺骗,是因为不想伤害深爱的人,我们不是故意的,只是没有伤害对方的勇气,所以才隐藏真正的答案。

  32、最好的时光里,我依然独自一个人走在那条浮华炫丽却不属于我的街。我像一个拾荒者,悄悄收藏起时光的底片,让它变成陈年的私酿,然后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晾晒出任何与你有关的画面。

  《七里香》第一本诗集、《无怨的青春》第二本、《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以诗之名》,时间顺序依此类推。

  席慕蓉诗选Flash动画版(包含22首作品)

  《》《》《有一首歌》《》《写给幸福》《信物》《写生者》《我的家在高原上》《江山有诗》《黄羊玫瑰飞鱼》《大雁之歌》《金色的马鞍》《诺恩吉雅》《》《宁静的巨大》《2006席慕容》《》《生命的滋味》《意象的暗记》《与美同行》《走马》《》《透明的哀伤》《胡马胡马》(蒙文版)《梦中戈壁》

  《三弦》(与张晓风、爱亚合著)

  《心灵的探索》《激光艺术导论》

  《贝壳》选入初中课本,(与小思的《蝉》收入中学生课本人教版短文两篇)

  《乡愁》(诗歌)、《外婆和鞋》被选入小学课本。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应蒙古族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之邀而作)

  席慕蓉的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作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前缘》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仔细地向你说出。”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她的诗作产量减少,散文作品不断的增加,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其实席慕蓉的散文也有另外的风味。本文将以席慕蓉的散文作品为范围,探讨其特色与写作技巧。其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对此现象做一分析。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便多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
  整棵大树上满了白花,又厚又绿的深色叶子把白花衬得特别耀,老远就看到了。…
  好大的一棵树,深植在海边的山崖上,在几十年之前,当那些渡海而来的人刚刚开始在这个小岛上栖身之时,这处山崖之上,一定曾经长满这一类的海岸植物吧?
  我想当那一群人刚刚开始在这树木底下搭建他们时小木屋时,一定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停留,以为不久就可以离开,所以才会盖得这窘迫和杂乱无章的吧?
  席慕蓉喜欢将某种花的特性和某种类型的故事相结合。虽然,花在故事之中,可能只是扮演物的静的角色,却占有全文重要的地位。如在《有一首歌·花的极短篇》,席慕蓉写下一对男女的故事,因昙花的绽放而开始,随着昙花的凋落而结束。
  好多年以后,每次闻到相同花香,女孩都会想起那个在月亮底下把昙花摘下的少年,他们从那夜以后就没有再见面。
  他不应该送她一朵昙花。听人说,那是一种不幸的征兆。
  以故事形态表达出席慕蓉对花的感觉。花同时也扮演着触媒的角色,对于读者而言,即使不曾经历类似或相同的情境,也可藉着席慕蓉笔下所营造的气氛,有了更深的感觉,有着身历其境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席慕蓉作品始终被喜爱的因素之一。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钟爱的事物,席慕蓉特别钟情于荷花。她画荷花,也写荷花。不过,她一般不单独的赞美荷花,她总是把荷跟人相连,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带出荷花。在文学的批评上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环境与作品的文风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此现象与席慕蓉的关系,可以从席慕容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之中寻得解答。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植物园的荷池,站在满池亭亭的莲叶旁,空气中充塞着一种模糊而又熟悉的清香,幼年时和父亲同游玄武湖的记忆,在霎时都重现在眼前,阳光在霎时也变得柔和起来。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大一样的世界,在那里,时光滞留不前,我心中充满了一种恍惚的乡愁。
  对我来说,读诗和写诗也和荷花荷叶一样,每次都能把我领进那一个不大一样的也界里面去,在那里,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我只是喜欢反覆温习那一种恍惚的甜蜜和忧伤。
  涉江采芙蓉的时代,荷叶与荷花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了吧。荷,真是我的乡愁,对一个古远的时代与古远的爱情的乡愁。
  不知道是看多了画中的荷,还是在古远的日子里曾多次涉江采芙蓉,总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一次就是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过了几千年。
  东坡独爱清风与明月,有〈爱莲说〉,对作家而言,自己青睐的事物,,钟爱的一件事,喜欢的一个东西,不单只是字面上的解释,重要的是深层意义及它与作家能够相遇相通的一股默契,‘荷花’对席慕蓉而言正是如此。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她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
  我每天早上都去端详它,看着它的颜色从敷着一层青绿的暗紫,慢慢转成水红转成柔粉再转成灰白,看它的花瓣从紧密的蓓蕾到微绽到盛放再凋落,仿佛是看着一个生命从青涩的少年逐日逐日走到最后。
  原来,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了的。所有的日子越走越远越黯淡,只有在莲花盛开的时候,那些记忆,那些飘浮在它们周遭的记忆才会再匆匆赶回来带着在当时就知道已经记住了的,或者多年以来一直以为已经忘了的种种细节。
  在席慕蓉所写荷的作品内容中,人、事、时、地常常是相同的,她却用不同的字句去描述,从各个角度切入,写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感觉。如〈花之音〉和〈莲池〉都在写林玉山先生八十年回顾展中一张巨幅的荷花写生。在〈花之音〉中,她被这幅画吸引,因而请问林玉山先生,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画成的?
  老师说那个时他刚刚日本回到台湾,和年轻友人一起,两个人到嘉义附近的山里,在一处荷花池旁住了好几天
  老师又说:‘那个时候,年纪轻,对任何事物都想一探究竟,我们听人说荷花刚开的时候最美,并且花开的时候有声音,所以两个人就在池旁和衣睡了一个晚上,天还没亮时就起来守着花开,等着听花开的声音。’
  我从来不知道荷花开的时候有声音,老师那天真的声到了吗?
  ‘听到了。是很轻,很细微的声音,但是可以听得到。………’
  在〈莲池〉一文中,她采倒鈙的铺陈方式,将时间拉到林玉山先生听荷花的昭和五年七月,逐字逐句慢慢述说一个发生在日据时代的故事,然后将场景拉回一九九一年的五月,也就是八十回顾展的会场。她写到收藏这幅画作的张家,将这幅‘莲池’呵护得无微不至。席慕蓉用她柔性的笔触记录下来巨幅荷花写生的来源及归处,同时也做了见证。
  六十一年之后,一个初夏的正午,美术馆里的展览厅因为外面的炎炎烈日而显得格外清凉,艺术家和他的画作重新相遇。
  当年那个站在池边的年青画者如今鬓发已如霜雪,目光却依旧清亮,依旧深藏着那对生命与美的渴望,从他笔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艺术品挂满在美术馆许多间展览厅的墙上,他必须要带领他的学生和观众一张一张地看过。
  但是,在转身之前,在离开‘莲池’那张画幅之前,白发的艺术家忽然停了一下,回首对那池莲荷再看了一眼,才微笑着转过身来带领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过去了。
  老师,您是不是听见了什么声音?
  〈花之音〉出版于一九八九年,〈莲池〉是作者一九九六年的新作,相同的一段往事,在隔了将近七年,席慕蓉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再次呈现她心中的感动,若不是对荷花的深深爱恋,如何能够经历长时间而不遗忘!
  席慕蓉曾在《成长的痕迹·自序》中提及:‘我是一个喜欢“回顾”的人’。这也印证了她的作品中不时出现充满回顾的意味,除前所举〈莲池〉的例子外。对于小时候父亲带她去玄武湖看荷花一事,也常常出在文中。用不同的笔法,切入时间的前后,虽然是同一件事,因不同角度的写作方法,让人不容易觉得腻。
  玄武湖的黄昏,坐在父亲腿间,父亲双手划桨,
  小船从柳荫下出发,在长满了荷花荷叶的湖上静静地流动。暮色使得一切都变得模糊和安静。小手拿着一个饱满的莲蓬,在小小的胸怀中,人世间的幸福也正如莲蓬一样饱满、莲子一样清香。
  记忆里最早的荷,应该就是五岁时,父亲带我在玄武湖上泛舟时给时过我的那一个莲蓬了。
  父亲的怀抱是那样安全温暖,能够独占父亲的怀抱对于小小五岁的我一种忐忑的惊喜与骄傲,伴随着记忆而来的,还有湖上一片昏黄微微带着灰紫的暮色。
  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后有着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物。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而海棠花就是属于年轻时母亲的花。……而从没有过那样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过那样连年的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曾忍受过那样多的苦难,于是那一代的少女没有一个能实现她们的梦。……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古老而芬芳的故国,而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
  所有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的后面,都有我珍惜的记忆。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玫瑰仍在,而所有属于那个夏天的事物都会回来,我几乎还可以闻得到林中松针在太阳下发出的清香。……
  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
  走进席慕蓉的花花世界,可以发觉她一贯的温暖笔调,同时为画家的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较一般作家更为敏锐细腻,使得作品有更鲜活的感觉。其意象的建构有大半是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上,呈现给读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体画面。
  是那个似曾相识的山林,满山开着一种野花,长而直的花梗上缀着从紫红到浅红到纯白的串串风铃,衬着青绿的野草,和后面郁绿黑蓝的森森,是一幅又一幅人让人心醉的画面。
  整片草原一望无际,天地间除了苍空的蓝、云朵的白、青草的绿和远处丘陵上一些土石的褐黄以及几株杂树的灰绿之外。
  茶褐的底色上画着横枝的菊花。枝干墨绿,花瓣原来应该是洁白的,却在画家笔下带着一层仿佛被时间慢慢染黄了的秋香色。
  秋日下年和父亲牵手走在波昂市郊,天气不错,路旁人家院子里的大树金灿的,白色的细秋千安静地垂挂在绿草地上。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是风和日丽的夏日正午,太阳光从翠绿层层的高枝上洒下来,森林中有着一层绿玉般的光影〔21〕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蓝,草好柔软,是那个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
  席慕蓉利用颜色搭配花卉的描写,将所要传达的抽象意念,明确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席慕蓉的作品时,非常容易进入她所想表达的情绪之中,颜色的功劳实不可没。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可能是同时身为诗人的关系,席慕蓉的散文会有意或无意的出现诗中才有的‘跳跃感’,将散文中所需的连接词省略,或使用字句的排列,将诗感融入散文之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席慕容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当年他们曾经向怎样的一个女子挥手作别?在雪白的苹果花下,或者在浮动着清香的山坡上,他们挥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挥手就是三十多年的空白?
  我也正一层一层地将我自己剥开,想知道,到底那一层才是真正的我呢?是那个快快乐乐的作着妻子,做着母亲的妇人吗?还是那个谨谨慎慎地做着学生,做着老师的女子呢?
  是那个在画室一笔一笔画着油画的妇人吗?还是那个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记着日记的女子呢?
  是那个在暮色里,手抱着一束百合,会无端落泪如雨的妇人吗?还是那一个独自骑着车,在迂回的山路上,微笑地追着月亮走的女子呢?
  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到底那一个我才是真正的我呢?而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与珍惜,又有谁能真正的明白?谁肯真正的相信呢?
  六十年的时间在往前进行的时候真是一笔一笔,一幅一幅,一日又一日慢慢累积而成的,为什么在回顾之时却如急流奔驰而过?
  老师站在画前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难道,这就是年少时的我所不能了解的人生吗?
  那个无忧无虑、理直气壮的小野马到那里去了呢?
  我能不能有足够的智慧来越过眼前的困境?能不能重新回到那片宽广宁静的天空?能不能重新拥有那跑沙跑雪的独嘶心情?还有,我那极为珍惜的,在创作上独来独往的生命?
  在静夜的灯下,我轻声的问我自己,能还不能?
  不断地自问,也让读者有自问的机会,席慕蓉并没有也不愿意将答案诉诸于文字,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相异的时空环境都有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答案,她总是留了一些余地,使读者有想像、反思的空间。所以,席慕蓉的文章是言有尽时,意无穷际的。
 席慕蓉是抒情的,而作品中所运用的技巧更是表达出此一讯息,重覆的句型、问句的使用,文中充满跳跃感,在不经意中仍有奇句,文体虽是散文,但诗的意味浓厚,这也是席慕蓉散文之作异于其它散文作家的。
  ‘花’对于席慕容而言,不单单只花而已,而是已经被拟人化再出现作品之中,当它只是个静物时,殊不知其实他是个旁观者,当席慕蓉画它时、写它时,它像是她的知心好友,也从它身上得到回应‘看花不是花’应该是席慕蓉的另类特色。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蓉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
  在几次聚会中,席慕蓉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他会为猫做舒适的窝,会送落单的女孩回家。他常陪席幕蓉打乒乓球,而且总会有风度地输给她几分。
  某晚在月光下告别后,当刘海北的背影渐行渐远,席慕蓉的内心涌起淡淡的忧伤,那种情愫被她化为美妙的诗行:“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上天没有辜负她的期盼,给了他们相爱的契机。
  一个周末,刘海北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席慕蓉亲自下厨,精心地为他熬了一锅粥。这个温柔的举动让整个男生宿舍都沸腾了!
  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时,都渴望回台湾。长辈们起初都不理解,最终被他们一封封家书感动,同意他们回台湾发展。两个人牵手在布鲁塞尔的大街上微笑、欢呼,向注视他们的人大声说:“我们要回家,我们可以回家了!”回台湾后,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从小到大,漂泊已久的席慕蓉没有在一个地方住这么久。他们种下很多槭树,春天时一片葱绿,到了深秋一片全红,在孩子熟睡后,两人会携手散步。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正如她诗中所写道的:“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所以/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内心安宁的席慕蓉再也不在夜梦里惊醒,开始有了梦寐以求的熟睡。夏日的清晨,在孩子稚嫩的歌声伴着清脆的鸟鸣中醒来,席慕蓉听见丈夫正悄声跟孩子们说:“小声一点儿!妈妈还在睡觉。”
  刘海北永远比席慕蓉早起一刻,亲手做美味的食物来填充她的胃。刘海北也永远是席慕蓉诗歌的第一个读者,虽然不懂诗歌,却给她尊重和理解。甚至当席慕蓉出名后,一些人开始尊称他为“席先生”,刘海北总是微笑着纠正道:“鄙姓刘。”不是每一个男人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气度,他还干脆写了一篇《家有名妻》发在刊物上,幽默的笔调使它被广泛转载。
  在生大女儿慈儿时,席慕蓉遭遇了难产。竭尽全力生下孩子后,她有了短暂的昏迷。恍惚中,她感受到了熟悉的拥抱。刘海北轻轻地抱着她,不断低唤她的名字。突然之间,这个从不落泪的坚强汉子开始哭泣,并在她耳边喃喃道:“再也不生了!以后再也不要生了!”光阴似水流逝。他们也携手从葱绿的青春走到花甲之年。09年丈夫刘海北因病去世,爱却在席幕蓉心中永存。半年后,席慕蓉会带着《追寻梦土》等两本新书走进《悦读会》栏目。她在节目中流着泪说,先生刘北海是她苦苦追求而来的,然而半年前先生因病离开了她,“我觉得他是我最大的支持者,我有今天,一直都是他在我的后面,他对我很宽谅、很大度。所以他过世后,半年多了我以为我不会哭,我本来也觉得可以蒙混过关,结果还是过不了关。如果要讲的话,我就是说我想谢谢他。也许思念之时,也还是能不住饱含泪水地低吟着:“愿天长地久/你永是我的伴侣/我是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
  时间或许早已流转,而关于爱的诗句却永远年轻。每一个人的生命,总会因另外一个人而变得丰盈;每一个流浪的灵魂,总会因为相爱而变得安宁。人生最美妙的事,真的是: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地懂你,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她还是幸福的。

  一九四三年: 公历十月十五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
  一九四八年: 于南京入小学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 迁至香港,入同济中学附小。
  一九五一年: 得校内四年级组作文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三年: 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升入同校初中一年级。

  一九五四年: 迁至台湾,参加联合招收插班生之考试,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得国科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美术科杨蒙中老师之鼓励甚多。开始在日记本上写诗。购得第一本诗集为的《蓝色的羽毛》。
  一九五五年: 得校内初三组国文阅读比赛第一名。
  一九五六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锳老师。三年内皆参与《北师青年》之编辑工作。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在校外教育刊物上发表诗作,投稿《自由青年》,亦获发表。校内演讲、辩论及论文比赛均曾获得第一名。
  一九五九年: 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一九六〇年: 水彩《静物》一幅入选全省美展。
  一九六三年: 得台北妇女协会举办全省青年美术比赛水彩第三名。师大毕业美展油画第三名,水彩第二名。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一九六四年: 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因入学成绩优异,直接升入二年级就读,从师里昂·德浮斯教授。
  一九六五年: 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独立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比京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中国当代画家展”。
  一九六六年: 二月得教授推荐,在比京艾格蒙画廊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比国七大报画评均予以评介。应邀参加三十一届海洋画家展览。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得最佳优等第一奖、杜特龙·德·特利基金会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颁发之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
  一九六七年: 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比京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在瑞士佛利堡大学举行个人画展。在瑞士温特吐城举行个人画展。在北京可口可乐厂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八年: 在比京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
  一九六九年: 以萧瑞为笔名,在《中央副刊》发表作品。
  一九七〇年: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一九七四年: 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
  一九七六年: 参加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一九七七年: 在台中美国新闻处举行个人画展。十月在皇冠杂志上开始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一九七九年: 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五月在台北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七月《画诗》同皇冠杂志社出版。十一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十二月在台北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台湾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一九八〇年: 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七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一月:以激光版画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中国时报》、《中华日报》、《幼狮文艺》、《台湾时报》、《台湾日报》、《自由小报》、《中华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台湾时报》发表。六月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个人画展,为父亲七十寿辰之贺礼。展出《镜子连作》及三百号之《荷》。九月诗集《七里香》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十二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一九八二年: 三月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镭射艺术导论》由台湾镭射推广协会出版。
  一九八三年: 二月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由大地出版社出版。七月与晓风、爱亚合着《三弦》小品文集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十月散文集《有一首歌》由洪范书店出版
  一九八四年: 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一九八五年: 三月与刘海北合着散文集《同心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心岱作序。六月在阿波罗画廊及皇冠艺术中心举行画展,于阿波罗画廊展出四年来之作品--《夜色系列》及荷花人体等油画。于皇冠艺文中心展出二十年来油画及素描作品回顾展。七月应邀赴港参加文艺夏令营。十月散文集《写给幸福》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六年: 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台湾高山植物。四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七月应香港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八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十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一九八七年: 元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四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五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台北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五月母逝。六月底应美西华人学会年会之邀赴洛杉矶演讲。七月参加旧金山东风书店书展“以文会友”座谈会。十月开始作《荷的连作》系列油画。
  一九八八年: 三月诗及散文合集《》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七月赴印尼 里岛作荷花写生。九月应邀赴新加坡《南华早报》“读书月”之演讲。
  一九八九年: 一月散文及素描集《信物》由圆神出版社出版。三月散文及素描集《写生者》由大雁出版社出版。四月在阿波罗画廊举行个展,并应邀赴新港展览。八月与女芳慈赴欧洲游览。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九月起应主编季季女士之邀,在《中国时报》人间版,发表还乡系列--《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共十篇。十月起得友人之助,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历史。
  一九九〇年: 七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八月与子安凯赴欧洲游览。九月重返蒙古高原,谒圣祖成吉思汗之陵。九月底前往蒙古乌兰巴托和林故都。十月乘火车横渡戈壁,正逢农历八月十六月圆之夜。
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四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五月散文集《江山有待》由洪范书店出版。六月应德国柏林艺术文化宫之邀赴柏林朗诵诗作。并应邀前往德国汉堡大学现代中国文学课程演讲。七月陪同台湾文化访问团一行十六人,应蒙古文化部之邀请前往乌兰巴托参加建国七十年庆典活动。七月获蒙古文化部长颁发之文化奖章。八月《江山有待》大陆版授权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容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九月与北京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签约,委托代为处理大陆各省盗印及仿冒席慕蓉作品之严重侵权行为。九月再赴蒙古,访问当地艺术家,并赴蒙古北部之库苏古泊采访、摄影。
:二月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二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四月邀请蒙古民间音乐工作者来台访问录音。五月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六月在台北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由东华书局出版。
  另外,席慕蓉所作的《贝壳》被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材收录;《乡愁》被粤教版初三语文教材收录。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1943年,席慕蓉生于四川,之后她住过上海、香港,而后到台湾。本来,身为蒙古人的席慕蓉并不觉得自己与周遭的同学们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说了一些伤害蒙古人的言辞,霎时所有同学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下课后同学们似乎都忘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从那时开始,席慕蓉便再也不愿和那位老师说一句话。
  事隔多年,席慕蓉说,如果再遇到这位老师,她真想和他说声抱歉,或许他当时并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语气让学生打起精神上课而已。也是要经过这些年后,席慕蓉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觉得,一个汉人可以和你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当他一旦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眼光发言评论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时,偏见就非常严重了。至少在那堂课上,老师所形容的蒙古,就与父母亲所告诉她的天差地远。
  席慕容的父亲是上一辈的蒙古族知识分子,1949年后,从台湾到欧洲,直到去世,一直没有再回来过。“他不舍得回去。因为他从前的印象那么好,他怕破坏自己的印象。尤其是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席慕容说。
  席慕容自己在台湾当美术教授时,学校附近有一个考古历史书店。对考古她完全是外行,那时她也还没回过蒙古高原,但有一段时间内,她每次到书店去转一圈,回来后就会发现,自己买的书,竟然大都是跟蒙古考古相关的。
  “只是因为那上面是我父母家乡的文化,买回来之后会让我感觉心安一些。”
  1989年到现在,草原永无休止的游走,让她喜悦,但也伴随着痛心和遗憾。
  除了环境之外,最让她感到痛心的,是价值观的逐渐混乱,以及传统仪式的消亡。她坚信:“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2006年,锡林浩特市举行那达慕盛会,从黄河流域来了各种文艺团体,敲锣打鼓进行表演。“但他们跳着跟蒙古文化完全无关的一些舞蹈。”
  那达慕是同乐会的意思,现在汉族朋友也很喜欢参加,席慕蓉说这当然应该欢迎。但那达慕有自己的仪式,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世代传下来的很古老的规矩,比如摔跤、射箭和赛马等等。“为什么要邀请马戏团和杂耍团来呢?”席慕蓉心里觉得很难过。
  “它已经不像一个那达慕了。再过两代以后,也许就没有人能够说出,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游牧文化的那达慕了。”
  有次在北京签名售书后,席慕蓉马上要开赴内蒙古的额济纳和阿拉善。对她来说,蒙古高原永远走不完,实在是有太丰富太新鲜的知识在里面,游牧文化的吸引力太强了。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生前跟她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曾经说太闷了,他不喜欢有东西挡在视野前面。那时候席慕蓉还没去过蒙古高原,“我觉得欧洲好大,风景好漂亮,怎么会闷呢?我不理解,难道那么远的山也会挡你吗?”
  直到回到蒙古高原之后,席慕容才知道,什么叫眼前没有东西遮挡。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远远地看到一个牧民从草原上骑马过来。“他穿着蓝衣服,那么远的距离,我能看到他腰间那根黄腰带的光芒,就像一根针尖在太阳下发出光芒一样。其实我是个近视眼,可是在草原上,我却能看得清清楚楚。”
  “哦!我的天,我明白我父亲的感觉了。”这时,席慕蓉才深切地懂得了她父亲。
  “这是一种世代传承的记忆。”席慕容曾对《青年周末》记者说。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1989年的蒙古之行,是席慕蓉创作的分水岭,之前她活在父母的乡愁里,而后她活在自己的乡愁里。席慕蓉以转变而非改变来形容其间的区别,并且透露了一个令她思索许久的小故事。在公教人员尚未开放探亲之前,她曾依据父母、外婆的叙述,写了一些怀乡的文字,而后香港摄影家林东生特别千里迢迢去到蒙古,为她拍摄许多家乡的照片,并以图文并陈的方式出了一本书《》(圆神)。不料,席慕蓉的一位朋友却心直口快地浇了她一头冷水,对她说:“无论如何,你写的只是二手经验。”这句话令她无言以对。
  但是当她真正坐上返乡的火车,亲眼看到熟悉的站名一一跃入眼帘时,她所想到的,却是更多父母当年告诉她的事情。比如经过宣化,她想到的是母亲说的,宣化的葡萄最好吃;车过张家口,她想到外祖父与伯父曾在这里办过蒙文的编译馆,规模之大足有半条街。这时,席慕蓉突然明白了,“原来文化就是这样传递的”,“所有的一手经验必须经过二手经验,力量才会更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她来到母亲的家乡,想要寻找母亲口中整个森林都是香的,走也走不完的松漠树海,却发现这里连一棵松树都没有留下时,会如此震惊莫名,原来维持了数千年的郁郁苍林,只要数十年就可以毁于一旦,就如同文革时汉人用粗暴一元的价值观,就可以轻易毁弃蒙古人的文化传统一般。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古人作诗词,不仅可用来抒情咏怀,也能有用于劝诫。以诗相警,让人更易铭记于心。譬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便警示人们少年时期要努力学习。劝人读书学习是劝诫诗词吟咏最多的题材。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学士都曾作诗劝诫家族子弟读书勉学。这些“读书”诗在今日读来,依然对我们有警示作用。

今天狗子就归纳了史上最为经典的五首“读书”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自幼家道中落,凭借自己苦读方才有所成就,尤其是于书法一道更是自成一家,名传千古!正是认识到刻苦读书的道理,颜真卿才会作此《劝学》诗以劝勉子弟后人勤学苦读!一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想必每个人都听过这句出自《增广贤文》的警语,殊不知《增广贤文》正是引用了唐代王贞白的诗句并加了一句“寸金难买寸光阴”!王贞白这首诗于情于景,都乏善可陈,但于叙事之间道出哲理感悟,尤其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将无形的光阴以金子的形象衬托出时间的宝贵,劝人珍惜光阴!千古名句,着实不凡!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很多人都知“腹有诗书气自华”,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千古名句出自苏东坡的这首诗!苏东坡这首《和董传留别》并非为劝诫而作,但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却是极为经典地道出了读书与外在气质的关联,讲出了读书能使人气质升华高雅脱俗的道理!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旁人劝诫多是劝勉勤学苦读,唯独陆游这首劝诫诗道出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道理!这首诗前两句先以古人做学问说起,写出了做学问的艰难:“少壮工夫老始成”,潜意即位劝勉儿子珍惜青春时光努力读书。而末两句则是教育儿子如何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是既要读书,也要身体力行地实践方才能明悟真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最后一首读书诗便是朱熹的《观书有感》,朱熹曾作两首《观书有感》,这是其中第一首。不同于一般的劝诫诗,朱熹此诗以湖水之景喻理,写出了人们需得时时读书,学习新知识方能保持心灵之水清澈的道理!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既有艺术性有深含哲理,不仅意寓读书,放之任何一行都是同样的道理!

这五首关于“读书”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上学是人们为未成年人所定制的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一般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现代教育则为学龄前的儿童开设了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为九年义务教育,政府有义务承担各地儿童上学,而高中、大学,以致幼儿园,则是自行出学。

读书和学习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读书特指以阅读为手段的求知活动,而学习则是一个宽泛无边,涵盖了所有社会活动的概念。学习可以包括读书,而读书却不能代表所有的学习,它们应该是一种包含和包含于的逻辑关系。读书是因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来源于阅读。阅读是学习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帮助人建立起知识、思想体系和世界观,指导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如果缺失了主观能动的指导,就会陷入盲目而付出太多不必要的代价。

有没有人觉得上学读书和减肥是最累人的事

真的吗?大鱼从来不觉得!

直到今天我都认为我读书那段时光是最美好的!是不是因为成绩不好的原因呢?现在都能回忆起小学中学大学的各种事情,有时还把课本翻开看看,满满的回忆!这一刻都是嘴角上扬的!

再说减肥,也不难啊!简直就跟玩似的!我从120斤长到140斤用了六个月,然后一路飙到了168斤,这样肥了差不多十年,终于有一天觉得自己太胖了,还是减点肥,然后就研究各种减肥办法,最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实验,结果三个月就减了四十斤,然后就拿自己做实验(可能那段时间太闲了吧)不断的吃肥又减下来,各种花式实验,极限挑战了一把两星期27斤的记录,简直就跟玩似的!不锻炼、不吃药、不饿肚子!真的是躺着都瘦那种!诀窍就是规律调整饮食,现在五年过去了!依然保持着夏天120,冬天130-140的体重!冬天太瘦抗不住,冷的很!贴点膘好过冬。读书的事帮不了你,减肥的事倒是可以聊聊!有兴趣就开话题大鱼来回答吧!我的头条号也在慢慢的把总结起来的经验公布出来,让大家都能轻松减肥!关注大鱼会有意外收获哦!

手机抠字不易,望鼓励!

很多名句和文章都鼓励人们多读书,所谓的读书到底指的是哪类书

谢邀!鼓励人们多读书,这类名言警句确实不少。例如“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告诫人们,趁着青春年少,多读书,积累知识,增长智慧。因为人年轻,记忆力好,理解力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更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书中的营养。这到底是些什么书?遗憾的是,没有哪句话开了清单,连类型也没有,都只是说要多读书。那怎么办,就到书海中畅游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如此,乐此不疲。看看那些大师,谁不是皓首穷经?

上学读书毕业后,会思念上学时的生活吗

准确的来说是肯定会的,因为在读书时我们都不会有太多来自生活上的压力,有的只是学习上的压力,那时候还有父母养着我们,还可以经常和朋友同学一起玩一起疯闹。但是毕业后这样轻松的生活就彻底结束了,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生活,去面对这个社会,父母也不再是你依赖,很多读书时朋友同学也会渐行渐远。

读书时的生活是我这辈子里比较美好的一段时光,过了就不会再有,所以无论离开了多久都还是会想念读书时的时光,我也会这样,现在都还是比较怀念以前的生活。

在异地上学的初中生回户籍地读书,以差生名义被拒绝,这合理吗

这件事,"三味"认为:家长也应放低姿态,别一味用"法律"逼迫学校就范。要知道,学校也有学籍管理规定上的理由。

异地就读的初中生,转回原户籍地就读,被当地学校以"差生"名义拒绝接收。

从《义务教育法》上讲,学校是无权拒收本辖区内学生上学的。

但从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上讲,学校有权拒绝非本校学籍学生入校学习,除非已办理好学籍转入手续。

相信,"学习差",或许还不是被拒的唯一原因。事实上,往往是某些家长曾经的做法,令学校"感冒"。

"三味"在乡镇初中兼管过多年的学生学藉管理工作,曾遇到过几位家长,其情况与题主十分相似。

当时,学校按上级下达的招生计划,必须保证所辖区内学生全部入学。学校发了录取通知书,也征订好了教材及教辅导等,当时还不是"免费",一个学生近200元课本费,如果学生不来报名注册,不仅巩固率不达标,而且还无端损失几百元课本费,这对学校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可是,一些家长处事任性,不计后果,不为自己"留后路"。当时,孩子被录取后,根本不把学校放眼里,只要自己找好了"门路",便无声无息地把孩子送到了连学校都找不到音讯的地方去了。当然大多数是进了城里。几年过去了,孩子在城里不适应,成绩每况愈下,甚至城里也不收了,走投无路了,才想起要回来了。你想啊,这学校可不是WC啊。

虽然,你的户籍为本地,但你孩子的学藉可不在学校啊?学校当然有理由拒绝你入学。

虽然从法律上讲,你有受教育的权权。那你总得把学籍手续办好啊。

你知道转学手续该怎么办吗?

如果接收学校不同意接收不盖公章,转出学校是无法开出转学证明的。就象一个没找到男友的女孩,哪怕她年龄多大,父母多急,你也无法把她嫁出去一样。

既然你开不了转学证,学校就有借口不接收你。

如此,你是不是被绕到"谜宫"了?你是不是觉得被学校"耍流氓"了?

这也许就是你为当初"任性"所负出的代价吧!

因此,"三味"建议你:

放下姿态,好好与学校谈谈吧!

怎样让小学生觉得上学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让小学生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把读书跟其他事情联系起来。让他能从读书中体会到快乐。读书本来就是苦的

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也不认识,要做作业家长要陪做题目,所以动作很慢,比高年级还要辛苦。这个时候能够诱惑他的就是教师的表扬。还有你可以培养她的目标,不读书你会有什么后果?读了书你会怎么样?

让他从读书中获得成就感这一点很重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他原来不认识,现在认识字了,故意的指那个包装盒问他,那个是什么?当他告诉你答案的时候,你马上表扬他,你看读书真好,你认识那么多,你越来越厉害了。

整天带娃闯红灯的家长,你们送娃上学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家长带娃闯红灯,此事万万不可行:

两条人命一线系,侥幸心理要抛弃!今日或许没事情,明天或许没问题,

今天明天日复日,说不定大祸就临头!

家长带娃闯红灯,此事万万不可行:

十字路口繁华地,车辆行驶比虎猛,

红灯指示停一停,绿灯指示往前行,违犯规矩胡乱冲,说不定就要出人命!

家长带娃闯红灯,此事万万不可行:

别以为娃小不懂事,实际个个比猴精,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言传身教比什么都重要,

近墨者黑近赤者红,潜移默化自然成。

望子成龙,家长首先身体力行,望女成凤,家长首先素质过硬!

家长你有多优秀,孩子优秀更出众。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遵纪守法靠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学籍和就读学校不一致有影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