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要你报的自考本科有什么套路吗?

近日,据学生家长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骗取受害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对于以上情况,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资助中心提醒大家:以上是新的诈骗手段。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除此之外,利用学生资助诈骗,还有以下几种套路,大家一定要注意!

诈骗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直接诱导学生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骗子冒充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近期有人冒充学校学校资助中心散发“申请助学金、奖学金”的短信,其中包含引诱性链接,切勿输入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及手机验证码。

“兼职刷单”是一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网络刷单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利用招聘网站、兼职类QQ群等途径,发布虚假兼职信息,套用真实刷单兼职的工作流程,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受害人进行刷单,刷单成功后,再以系统、网络、冻结问题等种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多次汇款的网络诈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成了骗子的主要目标对象之一。

对此小编温馨提示大家: 1、贫困大学生助学金要经过严格审批,学生持大学录取通知书及贫困证明等有关材料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根据学生贫困情况和申请人数进行初审,然后上报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如果没有提交材料,有关部门不可能突然提供助学金。 2、接到任何的电话,需要核对你个人银行账号时,你都要警惕!如果学校确实需要核对你的个人账号的话,也应该是通过辅导员老师或学工办的老师联系你,绝不会要求你通过网络、电话或是ATM机进行相关的操作,这一点必须谨记! 3、学校里任何助学金的申请和获得,都不需要交保证金!凡是接到以需要交保证金或变相以激活银行卡等形式的电话,你都要立即与辅导员老师联系,助学金的申请和获得,学校都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并且助学金也是直接转到你个人的银行卡上,任何人不得克扣、挪用或是支配! 4、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平时在网络上或是生活中,不能随意透露给陌生人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在网络填写自己个人信息时,若是需要填身份证或是银行卡信息时,你一定要谨慎!在平时生活中,记得把自己辅导员老师的联系方式告诉你的家人,以备在需要的时候,你的家长能够第一时间与老师取得联系。

作者:商学院资困助学中心

责编:丁爱国主编:朱丽华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

  近日,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渝中区公安分局通讯网络诈骗大队获悉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31种常用实施手段,诈骗“套路”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些诈骗套路中,有些套路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有些套路则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有些套路我们觉得幼稚可笑,但有些套路确实也让我们觉得防不胜防。一起来看看,通讯网络诈骗中,骗子们这31路“招数”你到底能不能见招拆招。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通信运营商、广电、社保、医保等单位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电话、有线、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恐吓事由,之后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调查核查为由,诱骗事主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打款,或者套取事主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受害人熟人或者上级领导。之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或需要向他人送礼等理由,让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

  1、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借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2、犯罪分子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冒充受害人的上级领导、熟人等身份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充值、购物,从而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1、犯罪分子网上购买网购客户信息资料,冒充客服人员以交易不成功给客户退款等为由,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退购网址进行诈骗。2、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发布订购、退换机票、火车票等虚假电话,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网络等方式发布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或提升信用卡额度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做资金流水”“保证金”等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从而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低息、免担保的虚假贷款信息,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手续费、税款、代办费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或骗取受害人的账户、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

  犯罪分子通过电杆广告、互联网、短信群发等方式发布复制手机卡、提供考题、私家侦探、办理证件等虚假服务信息,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便以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进行诈骗。

  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实施诈骗。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3、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1、针对不特定的人群,群发仅有银行卡号和开户人姓名的信息。当有正与他人商谈转款事宜的受害人,收到此短信时,可能会误将应该转入他人账户的汇款打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2、针对有租房信息的特定人群,向其发送“你好,我是房东,请将房租汇入XXXXX(银行卡号)”的短信,利用部分房主与房客间沟通不多的情况,误导房客将租金汇入其指定账户。

  犯罪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网店高价购卖商品或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款。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短信或者传统媒体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而以缴纳服装费、押金、保证金、定金等名义,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账户上汇款。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或传统媒体发布虚假招商、加盟信息,以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取受害人定金、加盟费、货款等费用。

  1、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设立的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进而通过虚假注资、人为操控市场行情的方式使受害人在交易平台内大额亏损、爆仓,达到大额获利的目的。

  2、犯罪分子以投资公司名义通过网络或传统媒体发布高收益理财产品广告,诱骗受害人投资,诈骗得手就以网站维护或被查封为由关闭网站。

  犯罪分子开设一个虚假的博彩网站,然后在QQ群上发布信息,以收益好、回报高等为诱饵,诱骗受害人到虚假网站购买时时彩、六合彩等彩票,从而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犯罪分子冒充各类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或买卖古玩、艺术品等。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冒充企事业单位、部队购物

  1、犯罪分子冒充企事业单位人员、军人联系受害人,提出购买帐篷等物资的需求,并告知受害人此类物品的供货商,后由另一名同伙扮演供货商,以让受害人先打货款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2、犯罪分子冒充老师、辅导员、上级单位等身份,要求受害人购买书籍、资料或缴纳各种名义的费用,骗取受害人钱财。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或其他违禁物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或老师、医生、律师等名义,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突发急病需紧急手术或被绑架为由,要求事主转账。

  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手机或伪基站发布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又是一年开学季,不管是新生还是老生,即将踏上入校的列车,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忙碌”起来,费尽心思地为学生挖好一个个“陷阱”。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开学诈骗,你们一定要知道骗子们的这些“套路”。

  诈骗一:冒充熟识朋友

  许多不法分子采取盗取他人账号,然后联系账号中的同学,谎称买机票、车票等方式骗取钱财。

  2017年3月23日,仙林大学城某大学女生娜娜在开学之际收到舍友小梅的微博私信,称自己需要支付回校的机票定金。平时小梅与娜娜经常在微博上交流互动,关系也很好,娜娜未怀疑便直接用支付宝汇款2500元。事后,娜娜找小梅确认到账信息,但无人回复,再打电话得知她并不知晓此事。意识到被骗后,立即报警。

  警方提示:QQ、微信、微博这种以网络账号代表身份、“见字不见人”的通讯工具,最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诈骗,一旦遇到转账要求时,一定要事前当面或电话核实。

    一些不法分子常乔装打扮冒充在校大学生,以没带钱、急用钱等方式博取学生的同情进行诈骗。

    今年3月4日,某大学生袁某报警称被骗1000元。原来3月3日傍晚,袁某经过图书馆时遇到欣欣,欣欣称香港人,作为交换生第一次来南京,因不认路且手机也无法使用,希望借袁某的手机给朋友打电话。结束通话后,欣欣表示朋友正忙,一时赶不过来,而自己身上现金不足,银行卡都未带在身边,希望袁某能先借一部分现金,第二天偿还。袁某出于同情,借了4100元给欣欣。第二天,再也联系不上了欣欣。

  警方提示:这类诈骗往往选择银行网点已关门的傍晚或晚上作案,而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很容易相信骗子编造的故事,产生同情心,进而被骗。

    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喜欢做兼职,而诈骗分子经常冒充校内兼职代理,通过推销产品及寻找代理进行诈骗。

    某大学生曹某系大一学生,3月3日下午在宿舍整理内务时,一名自称某公司的代表华某,目前也是该校的校园代理,称为公司做一些产品问卷调查,免费试装,同时为公司物色校园代理。曹某有些心动,便让华某进屋,华某利用花言巧语诱骗曹某购买了假冒日化产品共计7200元。然而第二日,曹某的微信被华某拉黑。

    警方提示:新生入学后可能会收到很多推销,对方在推销的同时会利用大学生期待在校内有一份兼职的心理,抛出诱饵。因此不要轻信任何广告、推销。

    在校期间,许多大学生经常因手机流量不够而烦恼,有的会从网上寻找低价流量套餐,其实,这正是许多犯罪分子挖好的坑。

    5月17日,位于栖霞的某大学生金某上网看到这类广告很心动,加了对方QQ。对方先让金某转账20元,随后谎称需要支付2222元押金,谁知金某转账后,对方便将他拉黑。

    警方提示:此类骗局宣传途径非官方,其次,购买通过加QQ联系后进行支付,非第三方支付平台页面进行支付的都可能是骗局。

    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可能会接到电话或垃圾短信。有些以资助新生学费、生活费为由,骗取银行卡密码;有些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尤其是银行卡密码,切不可透露给其他人,遇到问题,可以先向相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有些骗局发生在新生报到后。新生住进寝室,会有自称老师的人让同学交费用,如办卡费。还有一些人冒充老师给新生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出车祸急需用钱,这个案例在开学季经常发生,家长因为救孩子心切,慌乱之中失去警惕心容易上当受骗。

    家长要务必对此类电话提高警惕,学生到校一定要认准自己的辅导员,并将辅导员的电话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有任何问题和辅导员联系。

    “专科生报名就可以预约专升本”,等于天上掉馅饼的事。一些专科学生报到后,有些自称校方的人会前来告知,可以专升本,但前提是必须进入高价培训班等。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多加留神,也许是个骗局!

    最近一两年,骗子利用部分大学生助人为乐的善良心灵,开始在校园里一次又一次地耍起换汤不换药的老把戏。

  对象一般为新生,尤其是善良的女生;

  对方一般会称自己来自外地找老同学或是外地游客;

  对方称银行卡被吞或被盗窃;

  骗子说方言或英语,并显示自己的富裕;

  旁敲侧击问你卡里的钱数,并答应如果借银行卡帮他们转帐,事后会重金酬谢。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在做很赚钱的生意,邀请你加入,可以挣钱给家长减负,不要轻易相信,这类短时间能暴富的神话百分百是骗局。特别是本身不太熟或者很久已经没联系的朋友亲戚突然出现,十分热情邀请你外出,一定要加倍小心,防止陷身传销组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辅导员情景案例答题套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