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易 考考试系统可以减少成本吗?

CPA确实是极少数人成功的游戏,我现在越来越认同这个理念,那么为何有人失败?简单来说:跳出你的舒适区,你之前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很可能是错误的,那要想成为少数人,你务必跳出你目前的学习舒适区,去习惯“跟不上”,去习惯“来不及”。

6个月,如果学习能力还行,这个学习能力还行是指“知道什么是学习,知道学习的正常流程,也不会随便被难题干掉,知道享受错题,心态不会随时崩掉”,那么6门其实问题不会太大。而且最好跟着直播课走,直播课的好处是老师跟学员一直在进行交流,这个交流不是说真的聊天,而是互相在沟通哪里有问题,哪里有BUG,这样可以快速入门!录播课,其实讲超级详细,但是你要入门需要更长的时间,老师确实讲的很好,但是问题就是他不知道你真的啥时候入门,相当于互相切割开了!

对于我自己而言,当时我是怎么想着要报六科的呢?应该是被逼到了悬崖上了吧,觉得自己必须奋斗一搏,方可改变目前的窘况,所以我在没有看任何经验贴的情况下,我决定我一次性过六门,所以我就去买书开干,结果你们知道,全国第二名一次性过了六门。

这是一篇关于CPA科目搭配的文章。

那么,对你们而言,一次性报几门好呢?我觉得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了解CPA考试整体规律与各科特点;

2、自己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3、自己是否有跳出舒适区的勇气

至于“1”各科的特点,我们在下面要详细讲解,我在这里先就“2”和“3”进行详细跟大家做一个沟通:

1、自己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急切的改变自己的现状,也很想奋力一搏。但是我希望各位看看自己的可以利用的时间,比如你每天加班到9点或者10点,然后周末还单休,很显然你想考5门或者6门是何其艰难,这个时候建议就选择3门或者以下。所以还请各位理性的分析自己的时间。我对我学员的要求是不要贪多,如果你没有最基本的时间保障就不要报这么多门。我们去年一次性过六科五科的一共是64个人,他们平均每天花的复习时间基本在5-6个小时,我们对他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他们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

2、自己是否有跳出舒适区的勇气。

我个人不太建议辞职考试,在职只要不时常加班,时间上挤一下也是很多的,比如晚上8点到12点,早上上班路上一个小时,中午吃饭半个小时,下午下班路上1个小时,周末全天,这些时间完全足够。

学习,应该说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做到这一点:都在羡慕蝴蝶的美丽,却无人体会破茧的痛苦,我们想要更进一步,必须去承担这种痛苦。这就是所说的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曾经你可以学习20分钟,那对不起,现在你要开始连续学习1个小时;以前你只喜欢做“1+1=2”的题目,那对不起,现在你要开始做“2×2=4”的题目,这个过程中,你会很痛苦,你会觉得自己跟不上,你会觉得自己是废柴,但是慢慢的突破下去,一个月之后,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一切都是那么值得。这也是我这几年带学生的心得。

网上一定要给各科排一个难度,其实我个人认为不可,因为每个人对每一科的反应真的不一样,当然我觉得有一条总的原则:注会的难在会计,会计的难在长投及合并,那么拿下长投及合并,整个注会其实都会顺利拿下。

每个人对每个科目的难易判断真的不一样,比如有人觉得《审计》很难,其实《审计》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很简单,无非就是像司法考试的出题模式一样,去死扣细节和字眼而已;也有人觉得《财务成本管理》很难,其实高中数学牛逼的人都明白一个原理,越是这种公式多的科目,考的就越是死板,基本不会有变化,都是套路而已;有人“臆想”《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简单,殊不知,一堆人卡就是卡在了这一科,所以盲目的排一个各科难易程度并不科学。

那么如果彬哥也要俗气的排一下,我就这样排吧:《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确实是难度最大的,审计是内容最多的,财务成本管理是公式较多的,税法是计算较多的,经济法是文字较多但是考点较固定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框架感最强的,除了会计之外,其他各科的难度我真的觉得是在乱排,实在很难搞清楚孰难孰简单。

从学习角度上, 《财务成本管理》需要掌握和运用公式;《会计》和《税法》重在理解和记忆知识;《审计》重在理解知识;《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重在理解框架。

会计是CPA考试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所以没有基础的人最好看看企业会计学、新准则应用指南,准备必要的知识基础。

会计最难的地方在于金融资产与长投,2017年教材已经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彬哥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进行讲解,今年官方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做出了相应调整。

对于金融资产与长投的学习,大家可以紧跟着彬哥的框架法,熟练使用“三段论”;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学习套路,结合题目使用六步法或者四步法就可以得分过关。

另外,注意一会计的考试特点是覆盖面广、系统性强,因此考生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学习。

2018年的会计考后哀鸿遍野:政府会计等觉得不会考的知识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中注协考不到!考生投票中,半数认为会计最难!

不过,有那么少数几个同学的呼声,抽在下午场考试的会计可以说相当难了,可能出题人想给掉以轻心的同学们喝点醒酒汤~

《会计》科目近6年通过率(百分比):

审计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考生的反馈经常就是:“明明每个字我都懂,可是连起来我就不懂了(手动无奈.jpg)”,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审计=天书”。

审计工作是在会计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会计基础一定要有。审计需要按照流程走,跟着彬哥的思路,理一下顺序,对于广大考生整体把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和审计一起报考的时候,要注重这两门之间的关联性。

2018年的审计可以说是史上最简单的审计,和税法差不多,被会计甩下了一条街。

《审计》科目近6年通过率(百分比):

税法不如审计,但仍不容小觑

税法的处理原则虽然和会计趋同了很多,但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处理原则,实际发生原则直接导致了和会计的差异,从而引起了递延所得税的发生。掌握好递延所得税就能把会计一半左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重要性不容小觑。

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还是比较简单的,难度仅仅高于经济法;但同时也有少数同学认为税法很多坑,尤其是大题,很多坑。

《税法》科目近6年通过率(百分比):

财管、经济法和风险管理区别不大

财管看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套路性非常严重,历年考生,只会吐槽会计审计等等考的偏,出题怪等等,吐槽财管的很少。财管变的不多,也让我们有规律可循。

按照彬哥的说法“越文科越理科,越理科越文科”。很多考生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财务成本管理》看似需要很多数学公式,但其实可以运用“文科”方式来解决。《财务成本管理》历年出题相对固定,题型不外乎就那么几类,“把真题练熟了,出的题目你差不多都会,你不会的题目,再怎么费时间精力在考场上也不可能做出来”。2018年BT学员反馈这种方法非常有用,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的出题规律后,就像“文科”一样便于掌握了。

彬哥把财管分为:筹资、营运、融资三大块,以及后面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如果有会计和税法基础,财管的难度相应会降低很多。

2019年的财管考试:计算量依然大到惊人,但是本质上不太难。

《财管》科目近6年通过率(百分比):

战略和经济法历年来看难度并不大,和其他科目联系并不是很紧密,本身学习起来并不费力。

2018年的经济法的考场常常变成了“大型立法现场”。

《经济法》科目近6年通过率(百分比):

战略考试其实也没那么难!但是继17年考了冷门知识点以后,一些偏的知识也是有可能考核到的

《战略》科目近6年通过率(百分比):

综合阶段还要多说吗?最后娱乐局了呀~

综合阶段测试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虽然说综合阶段测试综合了各个科目的内容,但终究属于是“乌合之众”,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和领导,所谓群龙无首形不成战斗力,有的只是吓唬人的老虎架子。综合阶段的通过率也有80%之高!

有人曾说综合阶段测试会有很多实务内容,但是考试毕竟是考试,实务方面的也也会点到为止,有专业阶段的知识基础和适当的培训学习,每个人都能够胜任综合阶段考试的要求。所以应对综合阶段考试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应对考试的信心!

报考科目时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
1、知己:个人学习基础、所能支配的时间,甚至包括身体状况都需要考虑在内
2、知彼:对考试科目及范围、考试时间等都要事先做必要了解。

2018年的注会考试,可是让许多人跌破眼镜:战略难得不可思议,而会计也和和去年的难度不在一个水平线!而经济法则特别简单——为什么呢?从往年的难度就能看出端倪。

2017年注会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在感慨传统最难的三个科目会计、审计、财管今年全面坍塌,在2017年的难度发生了垫底,往年比较简单的经济法扛起了难度大旗。因此,今年的经济法简单,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而2016年是刚好把难度低的三科和难度高的三科做了对调。难度较高的三科依次是税法、会计、审计,难度较低的三科依次是财管、战略、经济法。

2015年和2017年的难度排行很相似,难度高的三科依次为战略、审计、经济法,难度低的三科依次为税法、会计、财管。这也就意味着,会计、税法、财管从2015年到2017年的难度变化趋势为低、高、低;而战略、经济法从则刚好相反。

所以,2019年CPA考试的经济法可能会特别难,而今年难度平平的财管、税法、审计也要小心了!

但是,如果再分析历年通过率就会发现,难度的“大小年”和通过率并没有什么关系。各科的通过率基本稳定在12%-15%之间,所以,还是要保证自己的分数考到参考人数的前10%,才能最大程度的通过考试。

所以,考生可根据往年规律对要报考的科目进行一定调整,安排相应的复习时间和计划,以确保最高的通过率。

(一)备考科数:建议一年3门以上,有时间的可以冲刺6科,别把时间拖的太长,要不很容易坚持不下去!

1、轻松搭配法:审计+经济法+战略

这种搭配的好处是避开了会计和财管这两个难度较高的科目,这样可以增强信心!适合工作比较忙的人群!但是坏处也很明显,等后面遇到会计和财管,可能感觉不适应,觉得太难了!

2、难易搭配法:会计+税法+经济法

会计难度较大,然后搭配税法和经济法,这样可以让整体难度降低,会计学了一遍还会有很多问题,然后学习税法和经济法的时候可以进行不断复习,这样可以加快速度!而且这种搭配可以帮助你过5科税务师!

3、顺带中级搭配法:会计+财管+经济法

这种搭配的好处是可以顺带中级,基本覆盖了中级的所有内容,然后在中级考点,看一下中级的部分知识点差异,做几套中级的真题就可以上考场了!

4、四科搭配法:会计和财管尽量放在两年

会计难度大,如果你只考四科,那么把财管和会计放在两年就很好,这样避开了一年同时考这两门的问题!

5、六科搭配法:要求时间比较充足,至少不能经常加班!如果加班太多,六科是无法过的!

(三)难度排序和需要的时间

1、会计:难度算是最大的。需要的时间最多!如果正常的学习情况下,我们按照每天学习5个小时,一个正常人大概需要2个月到2个半月才能彻底学透会计,所以时间估算应该在300-350个小时!这个时间包含了做真题的时间!

2、财管:财管算是一只纸老虎!当你学透了财管,你发现财管就是套路,拿高分比其他科目简单,但是你刚入门的时候,你会很痛苦!我们按照每天学习5个小时,一个正常人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来学习财管,那么时间应该在230-300个小时左右!

3、审计:审计的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我们不习惯学习文字性的科目,另外就是我们内容超多!如果我们随便抓出一章来考试,都没问题,问题是全部汇总那就有问题了!所以需要大量时间,审计如果你能够集中学习,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是足够的,最后再加上一些做真题和巩固的时间,200个小时差不多可以搞定!

4、税法:税法比较符合我们的考试思维,那就是各种计算多!而且计算也不难!当然跟审计一样,需要我们不断的熟悉讲义!税法一个月时间足够,这个时间还包含了做题的时间,我认为150个小时是足够的!

5、经济法:经济法的学习其实跟审计不一样,审计都是原文,所以不断去回归原文差不多!但是经济法除了原文之外,还会涉及一些应用,比如物权是否转移!所以难度放在第五其实也不一定合适,不见得经济法比税法简单,但是就内容来讲,经济法确实少很多,所以时间也相应的少很多!经济法如果集中精力学习,20天-22天我认为没问题!120个小时差不多!

6、战略:战略的难度最小,但是你们要注意,很多人其实学不懂战略,总觉得枯燥,这个时候框架就是最重要的。战略去年我们超过80分的都有50人左右,所以战略我们算是吃透了,时间花的最少!如果每天学习5个小时,5-7天差不多,也就是30个小时左右可以拿下!

先写到这里吧,关于方法、学习方法还有学习顺序,我晚点会陆续更新~你们如果有想看的也可以留言告诉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成本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