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判了死刑,然后她的家人跪在法官面前,日日夜夜哭着向法官求情,能改判吗?

橙柿互动讯 今天(8月18日)上午,劳荣枝案二审进行公开审理。

开庭前,劳荣枝身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手铐,被三名法警押解出庭。

劳荣枝在被告席上坐下后,开始翻阅庭审材料,神态相对一审时比较淡定……法庭现场庄严肃穆。

“希望二审能够在委托律师的辩护下,还原事实真相,让大众了解劳荣枝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遭到了(法子英)什么样的胁迫。”

今天上午,劳荣枝二哥劳声桥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今天的开庭审理,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橙柿互动发现,有不少网友的留言是:维持原判。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劳荣枝参与了绑架,抢劫,没有杀人的故意,被欺骗,被胁迫,被控制,是一名受害人。

2021年9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判决:被告人劳荣枝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橙柿互动留意到,一审开庭审理时有个细节,当法官宣读判决时,劳荣枝不断抹眼泪。

宣读完判决,法官问她,“被告人劳荣枝,刚才宣读的判决你是否听清楚了?”劳荣枝摘下口罩声称,“审判长,我听清楚了,我不服,我要上诉。”

在一审公开审理中,劳荣枝称,“20年暗无天日的生活我一直不敢面对,我非常害怕。我带着毕业证去找工作,他不让,让我去坐台。

我真的没有杀人的故意,我也是受害者,长期承受身体、心理上的折磨。”劳荣枝极力辩解自己是受法子英胁迫参与犯罪,称自己“也是一名被害人”。

法庭上,公诉人和民事诉讼原告律师都曾这样问过劳荣枝,“你有机会逃走吗?”

而劳荣枝的回答是,“有。” 

对于劳荣枝的说法,被害人陆木匠家属的代理律师刘静洁提出多重质疑——

劳荣枝在法庭上多次表白自己是善良的,愿意帮助所有哪怕是不认识的人。

那么如果她有心,为什么二十年来没有暗中给过陆中明遗属分文赔偿?

哪怕劳荣枝有丝毫悔罪表示,也不会潜逃二十年,过着让人包养的优裕生活。

劳荣枝说,她不离开法子英,是因为怕法子英报复杀害她的家人。

那么在南昌作案后完全可以报案,三条人命足够判法子英死刑了,法子英伏法怎么可能再去报复杀害她的家人?那后边的四条人命都可以避免被害。

温州作案后她带着取来的被害人的钱逃跑时,关心的是法子英安全否,而不是被绑架的两个人是否还活着。

当然,有人同情劳荣枝可以理解,在第一天开庭后甚至有人在网上骂我,说我没有证据证明劳荣枝犯罪,不配做律师等。

但我觉得做人要有底线,同情劳荣枝也要尊重法律和证据。

公诉人举了一百多份证据证明劳荣枝伙同法子英作案四起,犯了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和抢劫罪。

不能无视这些证据而仅凭劳荣枝的哭诉,劳荣枝说她没有杀人,她从不说谎。

但是在她潜逃这二十年中,她说过真话吗?

名字是假的,身份是假的,对所有人隐瞒她背负七条人命的罪恶,这就是她说的“从不说谎”吗?

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南昌中级法院在审理劳荣枝案时,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给劳荣枝最大的宽容和发言的时间,也给了媒体采访的方便和尊重。

这次二审庭审中,橙柿互动留意到,有不少网友提出疑问,“涉7条人命,劳荣枝从被抓到终审,为何长达三年之久?”

对此,浙江太安律师事务所的吕建伟律师告诉橙柿互动:关于审理期限问题,二审法院以不可抗拒原因,中止审理,中止期限不计入审限。

这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另一方面本案案情重大,社会影响力广,法院要做到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判决能经得起检验,所以延长时间,这充分体现了法院对死刑案件的重视以及审慎态度。

关于劳荣枝是否受胁迫成为免死的理由?

吕建伟律师认为,劳荣枝辩解自己也是受害人,当时年轻心智不成熟,在法子英的胁迫下才走上了犯罪道路,而自己并未直接实施杀人,所起的作用较小,应当以从犯论,故不应当被判死刑。

对此,业界律师的多数观点是:劳荣枝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与法子英相当,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劳荣枝多次作案,手法和目的相同,说明她是知道法子英的手段及案件结果的,而且她是有足够时间和机会离开法子英,也有足够的时间向警方报案。

但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在犯罪这条路越走越远。

从劳荣枝的经历来看,我们可以说她以前可能善良过,也可能在犯罪时闪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但不可能成为她免除死刑的理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看过《解救吾先生》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作品是根据演员吴若甫绑架案而改编的。特别是在王千源的表演下,一个阴险狡诈和残忍冷血的犯罪分子形象跃然出现在屏幕中,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这个案件中真实的绑架犯王立华,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残忍和更可怕。从他被捕后的种种表现,警方发现这个人的心理已经极度扭曲,在很多场合下他那不合时宜的笑容,让人实在难以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王立华这个人在性格上还有着极其复杂的一面,在被执行死刑的前夕,王立华最终还是流下了泪水,也许这是他在面临死亡之前,向其世人展现的最为真实的一面,泪水代表着后悔还是无奈,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一、 接到报案后立即成立专案组

2004年2月3日凌晨,在北京三里屯豹豪酒吧门口,王立华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开豪车的男性身上,因为事前做了很多准备,他很轻易就将男子绑架了,而他绑架的这个人正是演员吴若甫。

这时候,与吴若甫同行的朋友马上就拨打了报警电话,警方在得知事态的严重性后,立即成了专案组,案件的侦破行动瞬间拉开大幕。

根据当时目击者的描述,警方很快就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了王立华的身上。对于王立华,警方非常了解,因为他身上背着好几个绑架案件,已经被盯上很久了,正是由于这次行动,警方一下就抓住了他的马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王立华有着犯罪的前科,人质的处境不容乐观,警方第一时间就对他可能藏身的地方开展搜查,可是一直都没有没找到他的下落。

对于人质来说,只要多在绑匪手中一分钟,那么他就将多面临着一份危险,更何况这次的绑匪还是多次犯案王立华。

距离案发七个小时后,王立华主动打来了电话,说要两百万的赎金。接到电话后,警方立即商讨应对措施,然而仅仅过了半小时,电话又响了,这次依旧是王立华,只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他这次的态度和语气格外嚣张,还在电话里拿着人质的性命发出威胁。

警方出动了大量的警力,从接到报案开始一直不停歇地进行地毯式的搜查和摸排,但是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依旧没有任何收获。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当天晚上7点40分左右,警方发现了王立华和他平时开的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速锁定目标后,警方部署了周密的抓捕计划,待一切准备妥当后,立刻对王立华实施了抓捕。抓捕的整个过程进展得比较顺利,然而在将王立华缉拿归案以后,人们才意识到其实这次行动还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警方在王立华的身上搜出了杀伤力的武器,而且为了能够在被捕后顺利逃跑,王立华还在自己的内裤里藏了一把木质的钥匙,可见王立华这个人心思多么缜密。

二、 审讯过程一副满不在乎表情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让在场的很多警方工作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

王立华被捕后,他并没像其他犯罪人员一样,表现出恐慌和害怕,反倒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当警察询问他是否知道自己被抓的缘由,他的回答更是出乎意料,竟然反问负责审讯的工作人员说的是哪一件事情。

审讯人员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根本不可能按照他的话题继续下去,而是给了他一个非常隐晦的回答,然后就让他先谈谈最后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逼到墙角的王立华一副调侃模样,丝毫没有任何胆怯,试探性说出一句:“最后一件是什么,你说说看,我看你知不知道”。

接下来当警方说出“吴若甫”这个名字的时候,王立华在回答了:“还真知道”这四个字的同时,脸上露出了轻蔑的一笑。

当审讯进行到这里的时候,王立华的心态依旧是十分放松的,他在面对审讯人员问话的时候,一直都保持着正常的语气,还有他身上那种混不吝的风格,让人觉得这根本就不像审讯犯人,双方的对话与朋友之间的聊天和开玩笑差不多。

然而在整个过程中,王立华守口如瓶,一直都没有说出他到底把吴若甫关在了什么地方。后来,王立华主动提出来要见一见自己的女朋友,警方同意了他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见自己女朋友的时候,他终于松口说出了吴若甫所在的位置。根据负责审讯的工作人员反馈,他们认为王立华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有自己一套严密的计划,但是他身上并没有不要命的那种胆量,自始至终他都特别渴望自己能够逃过法律的惩罚。

因为他事先在身上藏了一把木质的钥匙,所以当时找自己女朋友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他逃跑,可是警方提前发现了他的企图。

被发现后,他还十分得意地炫耀说自己早就知道警察这边有设备,这一系列的行为让人觉得王立华的这个人有一些扭曲。

根据王立华提供的信息,警方很快就将吴若甫和相关人员救了出来,而且还将其一伙人一网打尽。

三、 各种场合下不合时宜的笑容

2004年8月31日上午,有关王立华绑架案一审正式开庭审理,由于这个案件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所以开庭的这一天有二十多家媒体到场,除此之外现场的旁听席也是坐满了人。

开庭前,与此案相关的一干人员都被警方带了上来,在这种严肃而庄严的场合下,王立华竟然露出了一抹微笑,可以说十分的不合时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王立华整个人看似十分轻松,他的目光来回在旁听席扫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在法官宣读审判书的过程中,王立华依旧是满不在乎,瞪着眼睛、与镜头对视,与其他嫌疑人凝重的表情对比,他的行为显得十分地违和。

现场面对的问询,他承认了自己所有的罪行。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有说有笑,一副手舞足蹈的样子,显得格外兴奋和高兴。

当一审判决王立华等三名主犯死刑的时候,他当场就表示要上诉。

二审期间,他的母亲和姐姐曾经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以他们家族有精神病家族史,希望法院能够为王立华做司法精神病鉴定。

王立华的姑姑和孩子都患有精神病,一直享受残疾人的待遇,如果王立华的鉴定成立的话,他可以免于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二审的现场,王立华总会时不时地看向旁听席的姐姐,然后情不自禁地笑一笑。在面对相同的问题,王立华翻供了,他甚至一改之前的姿态,积极争取发言机会,努力向法官证明自己并没有指使杀人,还表示自己一审的时候说的都是胡话。

王立华身上背负的命案是在实施绑架吴若甫之前。2003年9月,王立华和几个之前在狱中认识的朋友一起在北京平谷绑架了一名男子,事后在拿到赎金后王立华给同伙发了一条短信,上边写了两个字“办了”,然后同伙根据他的指示将这名男子杀害,就地掩埋。

王立华在二审的时候,一直强调“办了”这两个字并没要杀人的意思,但是在完整的证据链和铁证如山的事实下,他几乎没有了活着的希望。

四、 成长的经历导致其性格扭曲

多次站在被告席上的王立华对于这些程序已经十分熟悉,当法官宣布死刑的时候,他始终面带微笑,毫不在乎。

以姐姐对于弟弟的了解,王立华之所以在很多场合上表现出不合时宜的笑,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难逃一死,用笑来假装自己的满不在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立华这些所作所为和其性格的形成,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有着南辕北辙的差异,母亲对他十分溺爱,所有要求都满足,父亲对他异常严格,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

因此,小小的王立华就形成了格外倔强和叛逆的性格,每次挨打绝对不会轻易低头,严重的话他就选择直接离家出走。再加上外边时不时也会有年龄大的孩子欺负他,所以王立华觉得要想不受欺负就必须得变强大。

根据她姐姐的描述,小时候的王立华就成为家长和老师嘴里的坏孩子,特别是学校老师不让其他同学搭理他,然后他就从家里偷偷拿钱,买各种好吃的好玩儿,为得就是让那些孩子就整天围着他。

她姐姐还强调,那时候王立华十分享受被人包围的感觉,还觉得自己是这些孩子的老大,十分有面子。为了偷钱,王立华竟然直接将家具毁坏,然后面临的就是父亲的一顿毒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被父亲教育了以后,他好多天都没有回家,当母亲找到他的时候,他跟一帮乞丐住在桥洞里。母亲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心疼,拉着他就往家走,可是王立华说什么都不回家,甚至还说如果母亲不跟父亲离婚,自己永远都不会回去。

舐犊情深的母亲把这句话当真了,没过几天当她再一次找到王立华的时候,她已经把婚离了。没有了父亲的约束,王立华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为所欲为,成为了派出所的常客。

年仅17岁的王立华因为和同伴抢劫价值2万多的手机等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在监狱里,他依旧是不知悔改,出狱后更是变本加厉,多次实施绑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立华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独有的“丛林法则”,他将自己身边的人分为两类一种的应该死,一种是不该死。

五、 仰面哭泣也难掩犯罪的事实

2005年9月13日,在执行死刑前的一天,王立华见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姐,当着亲人的面他依旧是故作轻松,还说自己进来以后没受罪,挺知足的,并且还说他不冤枉,人就是他指使杀的。

在整个探视的过程王立华都故意保持着嬉皮笑脸的状态,可是当面对满脸泪痕的母亲和她嘴里说着自己有罪的话的时候,那一刻王立华彻底破防了,他当时就双手掩面哭泣。

到了晚上,看守所内的气氛有一些凝重,民警们知道很多死刑犯在被执行前的一晚都会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因此当时看守所的领导安排了民警和王立华轮流进行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第一个负责陪他聊天的民警监管队长王绍楷,在看守所监管大楼的第四管教室见到王立华的时候,他已经换上了一套新的衣服,而且之前还有其他民警帮他洗了澡。

王绍楷为了打开话题,先问王立华晚饭是否吃了。然而在我们常人看来只不过是一句最普通的客气话,在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王立华看来并不这么认为,他随后诡异地笑了笑,反问王绍楷说白天的时候说要给自己带吃的,现在是否带来了。

根据王绍楷的经验判断,他知道王立华这种孩子气的撒娇,是一个人在将死之前的心态。在得知王立华想吃肉的时候,王绍楷很爽快就答应了他,还表示一会儿买完就给他送过来。

晚上11点多的时候,孔庆宝所长的到来让王立华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后来,王立华给孔所长讲了很多自己的事情,但是对于他的那些犯罪行为,他在讲述的时候始终都没有悲伤,也没有哭泣,而是像在讲“英雄事迹”一般,说到激动的时候,还会有肢体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晚上,陪着聊天的民警换了几波人,可是王立华却精神十足,直到天边现出了一抹鱼肚白,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话,丝毫没有困意。

眼看时间快差不多了,民警们看着只有27岁的王立华人生将要走到了终点,心里都是十分的不好受。

当民警问如果有来世,他会怎么活的时候,王立华表示他肯定不会这么干了,会选择新的人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泪流满面。但是,这一切已经太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9月14日上午10点,王立华和其他两个被押赴刑场,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通过电影我们看完了王立华的故事,但是电影里的人物、情节再怎么夸张,也远不如现实残酷。


如果真是这种状况,当然没用了,毕竟是判死刑了。法官不可能网开一面的,因为必定法律在那里,谁能违规法律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刑犯下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