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下聋儿为什么会发音不准?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本来,他们老师上课不让人打扰,所以杜主任总是安排我们星期天他们放假的时候去,带孩子玩。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体会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不知道孩子们是通过怎样的课来康复的。于是我们希望在他们上课的时候来实习,幸运的是杜主任一下就答应了。

  于是我们就真正的坐在教室里和他们一起上课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学校开设了四个年级,在每个教室里,黑板的旁边都挂着一张最新幼儿拼音挂图,还有一些用汉同时又用拼音标出的日常用语。

  即使是同时在,他们也有差别,听力好的,说话就很积极,不好的就很沉默,而听力好否,不只是先天的原因,还有助听器好坏的原因。父母都是疼孩子的都想他们快点好,但是经济条件限制,有的买不起好的助听器,虽然老师们没说,我想送孩子去本身就要花不算小的一笔钱。当上课你看到两个听力相差无几的人,表现有天壤之别,而这只是因为助听器价格不同时,你就会忍不住的为那个沉默的孩子难受,社会到处都充斥着不公,上天本来就让他们有缺陷了,还要用家庭的经济条件来制约他的治疗和康复。

  那一节语训课可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竭尽力气的喊,以让他们明白做土豆丝的程序刨土豆―洗土豆―切土豆―炒土豆,让他们都读一遍,力求读得标准。然后,是发挥,“大家想一想,刨土豆的时候,用什么刨。”“洗土豆用什么洗?水,对,是用水,那,水还能洗什么?来一个一个的说。”“切土豆要先干什么,磨刀对不对?来大家和我一起磨。看看刀磨快了没有?”“然后要切土豆,大家都来切土豆,边切边说,跟我说,切土豆、。大家想把它切成什么形状?”“猜猜看,老师把它切成了什么形状?”“切好的土豆丝放在盘子里,满满的,像什么?大家说像什么?”“然后干什么?炒土豆,放在哪里炒?”……总之,课堂上,老师会尽力想出很多与之有关的内容,然后,鼓励他们尽量说出来,老师会看着他们发音标不标准,口型正不正确,边说边训练,边玩边学。黑板上的都注了拼音。

  老师不仅是老师,是朋友,是慈母。孩子们最听的就是老师的话,上课铃声一想,老师说上课了,一二三,坐好。他们就全部坐好了。“老师好”,要是声音较小,或是有人发音不准,老师就说,“不好”于是又重新喊“老师好”,有时重复喊几次。那次,老师说:“还有呢?”然后拿眼睛瞄了我们一下,聪明的小朋友们就大声喊:“姐姐好。”“姐姐是来干什么的呀?来看我们说话对不对?那我们说得好好的给姐姐听好不好啊?”上课时,有人针对别人的话反驳不停,老师会说,你真棒,他的话你都听见了,但是要放在心里,上课不要说出来。有时,小朋友的耳朵痒、头疼,老师会赶紧去看。

  最后我们也体验了一下当他们的老师的感觉,大声、很慢地问:“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了什么?”“你们说,这铅笔是用什么削的,这支呢?”“你们是喜欢用卷笔刀削的铅笔,还是喜欢用转笔器削的铅笔。为什么?”还好,他们都能听动我的话,还很配合,互动。当然,感觉不像老师上课时那么积极,我也不能像老师一样,能从一件事,一句话,引出很多话让他们说。不过老师说:“你讲得不错嘛!” 让我很是自豪。

  斯金纳的强化作用在学校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他认为,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肯定是孩子们良好行为发展的方向。

  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家庭或听力障碍程度的原因,有的聋儿十几岁――别的正常孩子读初中的年龄――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发展的人格不同,如果把他们也和五六岁的孩子同等对待,那会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摆脱无声世界,走进正常的生活,是他们的成功的目标。杜老师的儿子就是先例。他三岁时意外重度耳聋,医生都说没有希望了,但是杜老师不信,坚持用爱和科学的语训方法来治疗,终于能说第一句话,然后上了正常儿童学校,接着考上大学,现在已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有父母般对他们的老师,还有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语训的科学方法,还有社会的关爱,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一定会在努力之后回到我们正常的生活中来。

  从实习中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聋儿的听力有障碍,但是智力正常,对待他们完全可以像对待智力正常的孩子一样,只是需要耐心,耐心的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

  另外聋儿语言训练要讲究科学方法:交往第一的原则,实用原则,灵活多边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停顿、持之以恒,语言要有趣味性,先求数量、再求质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多给孩子一些信心和力量,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要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

  作为听力康复中心的老师,要付出比双倍的汗水去浇灌花朵,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去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将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教育部的杜在新主任也这么说,(她坚持要我们叫她杜老师,说孩子们都这么叫她。)所以当我们说明来意的时候,她就说让我们体验一下老师们的辛苦,带聋孩子不容易啊。于是安排我们带孩子们玩。大约两个小时吧。每个人带一个。即使只有一个,我们还是忙得够呛,累得够呛。刚去之前,以为聋和哑是一起的,既聋,那就哑。其实不然。杜老师说他们这不收完全耳聋的儿童,他们是康复中心。是要让那些听力较差的儿童通过治疗和教育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够回到正常学校、正常的生活中去。上课的时候普通话一定要标准,因为他们不仅要听,还要看,通过看口型来领会那不能完全听明白的话。我们带他们玩的时候,和他们交流,一定要对着他们,让他们看到口型。也许平时他们都不大出来玩,课间的时候,总是在教室里玩。于是难得一次的机会出来,他们满院子的跑,从这个小房子到那个滑梯,直到累。也没什么交流,因为她总是不愿停下来听我说,停下来了也不看我。可能是陌生的感觉让她这样,只问了她几岁了,她用那稚气、模糊的声音告诉我:“五岁”。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她看到我就跑过来拉着我的手,直到上课。

儿童康复中心实习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怎样与聋儿进行交流,更深的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实现我们的专业价值,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习单位概况:我们实习单位是的听力康复中心,市听力康复中心成立于年月日,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特批的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是一所集听力技术开发、耳聋康复科研、言语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心地处动物园旁,有宽大的康复治疗场地和广阔的户外活动场所,可同时容纳名聋儿在训康复。中心硬件、软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级康复中心标准。

  门诊拥有国内先进听力检测设备,能对患者进行听功能的全面检测和评估,为诊断耳聋性质提供科学的依据。门诊拥有一支由医学专家、听力专家、康复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言语矫治师等组成的强大专家队伍。通过专家会诊,对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提供听力补偿最佳解决方案的强大专家队伍。并率先开设言语矫治专科门诊,主要解决极重度耳聋及更严重的耳聋患者发音不清、吐词不准;大龄聋哑儿假音、假声;以及言语发育迟缓、发育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自闭症、孤独症等言语疑难问题。还设有人工耳蜗调试训练中心,全面开展人工耳蜗调试和听觉语言训练工作。

  经过门诊检测,那些具有康复和提高可能的儿童才可以进二楼的言语康复教育部。我们实习主要是在言语康复教育部。这里与一楼的门诊不同,是以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到知识和听力得到提高。康复教育中心设有语训部,综合素质教育部和社区康复部三个部门,其功能如下:

  1. 目标:使每一个到市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聋孩,经过科学的听觉康复训练和语音矫治,都能开口说话,进行语言交流,并能发音清楚、说话流畅。

  突破年龄---突破“超过七岁很难康复”的传统观点,对大龄聋孩通过语音矫治,也能达到言语康复攻克听障---创新语言康复技术,极重度听力损失也能说清楚

  压缩时间---将原来需要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语言康复期压缩至更短时间

  2.综合素质教育部:

  文化学习: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完成聋儿的文化教育,同时继续康复语言、发展思维

  文化培优:对优秀学生重点学科或全面培优,向重点学校冲刺;

  特长培养:开设美术班、舞蹈班、手工班、职业特长班等。

  蒙式教育:引进北京市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最新成果,开发聋儿潜能,促使聋儿身心协调发展。

  1、家长学校举办函授讲座、交流康复经验、开展家长联谊活动、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家庭康复训练、研讨家庭康复教育

  2、“聋儿之家”跟踪了解在普校随班就读的聋孩子情况,推广优秀典型;每年举办“暑期相聚在”活动,让已经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在这里进行语音矫治---文化补习---特长培养----才艺展示-----夏令营活动

  3、定期发行《康复》宣传康复典型、提供康复信息、介绍康复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康复专家访谈、传递上级精神、倡导扶弱助残、弘扬社会关爱。

  和孩子们一起玩,教他们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参与“语训课”,在交流中纠正他们的语音错误。

  他们实行一周六天制,只有星期天休息。课程主要有晨谈、语文、语训、数学、美术、体育。上午两节课之间也有课间操、中午午休。

  他们还实行负责制,每个老师带5-7个孩子,听力特别严重的带3-4个。老师们不只教孩子们上课、说话。因为是全托的,所以孩子们的饮食、住宿,也归各自的老师负责。自早上起,孩子们起床要给他们穿衣服,吃饭要给他们打饭,口渴了要倒水给他们喝,课间操要和他们一起做。(当然,老师的作用是看护、监督,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己做,让他们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语言发展。)知道了这些,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辛苦,老师们真是辛苦。

  • 康复实习报告3篇 相关内容:
  • 这周的班主任工作几乎都是校运会的入场式排练。由于副班上在周一的班会课上,跟同学们介绍了班委们的想法,也播放了甩聪舞,可是班上当场就吵闹不断,反对者都是表示音乐不ok,于是班主任林老师,便果断地提出解决办法,那就是,让有异议...

    时间飞逝,还有一年就要告别大学生活了,即将踏入社会。我们知道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我们国贸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或对于作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我...

    xx年年07月07日星期一早晨5点中就起床准备出发实习基地,六盘水土城矿务局。这次实习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有好多人晚上都没睡得着。...

    作为一名在假期实习的大学生,如果你的实习工作时文员的话,该怎么写一份文员的实习报告呢,是不是很苦恼呢,那么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员实习报告把文员对于学我来说只能说是一个概念,一个形式上很笼统的概念。...

    时光飞速,一转眼我已经从一名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在这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中,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的重要性,但当真正接触到病人后,...

    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实习的主要内容: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从XX年5月23日到6月14日大概20天时间在中国电信营业厅做一名导购员通过培训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销售 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公司产品知识与业务...

    一、书店实习内容未去书店之前就对这份实习满怀期待。之前去书店都是以顾客的身份,这次角色要作彻底地转变。7月1日下午一点,我开始了在书店的实习。...

    给水、排水工程实习报告一、 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学生参加实习,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机会,是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的重要环节. 给排水工程实习是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之一。...

    土建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土建专业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促进土建专业与就业岗位 零距离 操作模式的有效途径,有关土建资料员实习周记要如何写呢?下面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土建资料员的实习周记,欢迎参考。...

  通过放松肢体的肌紧张可以使咽喉部肌群相应地放松.可以引导儿童像练习气功一样做身体放松。站立或仰卧位,双手放两边,练习做有规律的腹式(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呼吸。每天起床时和睡觉前各做10分钟。

  聋儿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言语训练,而它的前提是发音训练。言语的基音是由呼出的气流振动声带造成的。所以气流强弱的变化与声音的响度、字节的清晰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呼吸与言语呼吸不同,要让聋儿说清楚话,首先要学会运用呼吸,控制气流。

  A.坐姿:要求做端正。

  B.自主呼吸:尽量延长呼气,鼻吸气嘴呼气。

  C.呼吸短弱:仰卧或坐位,手法介入,吸气时按压腹部,帮助增加膈肌的运动。可安排在做时进行,每次做3-5分钟。

  D.增加肺活量:双上肢举起吸气,放松时呼气。或每天跑步、跑上楼梯等大运动约15分钟。

  E.增加气流:吹气球、泡泡、纸条、乒乓球、风车、口琴等。

  深呼吸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状态,锻炼呼吸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的力量。在开始训练聋儿呼吸时,要强调的感受。首先是练习吸气,方法是:可用一朵芳香的花,或在手绢上洒上香水,让聋儿试闻,当他自然地闻香气时,就是进行正确的吸气了,逐渐不用花和香水手绢,聋儿就学会吸气了,学会吸气后教呼气,把聋儿的一只手放在家长鼻子前,另一只手放在家长胸前,家长先深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口鼻慢慢呼气,这样聋儿能通过触觉感受到呼气时胸部的扩展,完成以上训练后进行深呼吸训练。

  (2).发音器官运动训练

  A.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A).感觉刺激:用学习牙刷左右刷舌头上面的整个面,以及下边,舌尖;刷口腔内上下、左右粘膜, 共约 15~20分钟。刷完后,让儿童用嘴唇抿住牙刷圆形处。(可以改善儿童习惯)

  B).压力:对舌肌、舌骨施加压力,用学习牙刷压。

  C).牵拉:牵拉舌肌,诱发更大的收缩,用学习牙刷压轻轻拍打舌肌。

  D).抵抗:舌肌、咬肌等抗阻运动。用学习牙刷压抵舌尖(向上或向下)

  (3).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口腔外抚摸)

  大人给儿童做口腔外抚摸。用大拇指按揉双侧颊车、廉泉、人中等穴位。一边抚摸双侧颊车,一边练 习发a、妈妈、爸爸、阿姨、大爷等音;一边抚摸廉泉,一边练习发o、do、Po、摸、我、婆婆等音(舌面运动).

  A).下颌运动:张口、闭口,下颌前伸、左右侧移

  B).唇运动:噘嘴、闭唇、鼓腮等。一边做游戏让儿童摸大人的嘴,一边引导儿童模仿鼓腮。

  C).舌运动:前伸左右摆动、后卷、环形“清扫”

  D).软腭运动:用力叹气、发“a”音,发pa、da、ma、si、shu、ni音。

  (4). 呼吸锻炼操

  它是一系列的动作练习,目的是帮助聋儿的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得到正常的发育,三到六岁是锻炼肌肉的最重要时期,必须用体操帮助聋儿锻炼。

  第1节:扩胸运动(二、八呼) 两臂弯曲平举至胸前,然后把两臂伸开向后甩,注意不要缩脖子和端肩。一拍一个动作。

  第2节:呼吸运动(四、八呼) 两手缓缓向上吸气,两手缓缓向下呼气。二拍一个动作。

  (5). 声气结合锻炼

  它是锻炼聋儿说话用气和控制气流的能力。练习方法:数数练习,开始数1、2、3、4、5……看一口气能数多少。然后选用一些字和词变化的材料,使口腔大小开合得到全面的锻炼。

  一个枣、二个枣、三个枣、四个枣……

  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

  一个萝卜、二个萝卜、三个萝卜……

  每次读到一口气用完。身呼吸和声气结合锻炼法,要作为聋儿发音训练的重要内容,抓住要领,持之以恒。

  结合聋儿年龄特点,可以用吹纸条、吹蜡烛、吹纸龙的方法呼吸。总的要求是吹时气要匀、细、长,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吹蜡烛时,可点燃数根小蜡烛,看聋儿一口气能吹灭多少根蜡烛,还可以一根根的吹,或吹纸青蛙、纸马等,为了提供聋儿呼吸训练的兴趣,可以采取集体游戏,比如吹鸡毛比赛。其目的是锻炼聋儿呼吸器官,学会控制气流。

  吹鸡毛办法: 准备一根柔软的鸡毛,一根长绳子。在室内用一根长3~4米的绳子当分界线,一边站聋儿,一边站家长,一个家长当裁判。开始由聋儿把鸡毛吹回去,每人最多吹三下,如连吹三下,还不过网,则对方得分。做游戏以前,先由家长示范讲解,聋儿先看,看明白了,再去玩。活动中,可使用下列言语:“吹”、 “吹”、 “吹”;“再吹一遍”、“妈妈要吹了”;“轮到你吹了”“吹吧”;“等一下,轮到我吹了”………

  在呼吸训练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舌头训练(舌头锻炼操)。舌头是构言器官的一个重要部分,舌头的每一段都在发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它的动作很灵敏,可以前伸后缩,也可以上升下降。聋儿由于听力缺陷,言语发展受到障碍,使舌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舌肌僵硬,故舌尖转动不灵敏,舌头动作跟不上言语节拍的速度,有的字就发不出来,或者发得残缺不全。因此,对聋儿舌头进行锻炼十分重要。

  进行舌头锻炼,分四步:

  第一步:舌尖抵住上齿龈,舔着上腭往后钩,钩的越深越好,但不要使舌系带扯痛,然后舌尖舔着上腭慢慢放在齿后。

  第二步:舌尖放下后再向嘴外慢慢伸,伸得越长越好,然后快速收进。

  第三步:舌尖用力顶左腮顶得面部越鼓越好,然后用同样的方法顶右腮,一下左,一下右,反复多次。

  第四步:舌头平放,用牙齿轻轻咬舌面,牙齿边咬舌头边往外伸,然后又慢慢的边咬边缩回来。

  通过以上四步舌头操的锻炼,使舌头上、下、左、右都得到运动。做舌头操时,可用鼓点和指挥聋儿训练,同时让聋儿加上拍手、点头、摇头的动作。

  (1)学习发拼音字母。(构音类似动作,发出靶音;学习发单元音和辅音等)
  1)练习发单元音:a、o、e、i、u、ü、
  a发音提示:嘴张大,舌放平,位置最低,不圆嘴,嘴成自然状态。
  o发音提示:声带颤动,舌头后缩,舌位半高,口微开,圆唇。
  e发音提示:声带颤动,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不圆唇。
  i发音提示:声带颤动,舌面隆起的部分在前,舌位最高,开口很小,上下牙齿对齐,嘴角向左右展 开,不圆唇。
  u发音提示:声带颤动,舌头后缩,舌根抬高,嘴唇收拢得又高又圆,向前突出。
  ü发音提示:声带颤动,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然后舌面隆起,嘴拢圆。
  2)练习发声母:b、p、m、f。
  b发音提示:双唇紧闭,憋住一口气,然后突然放开,气流冲口而出,不送气,声带不颤动。
  p发音提示: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用力喷出来,声带不颤动。
  m发音提示:双唇紧闭,软腭下降,气流从鼻孔透出,声带不颤动,声音比较响亮。
  f发音提示:上齿咬着下唇,让气流从唇齿之间的缝隙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5.拟声训练(语音语言的节奏训练、练习声调和唱歌。)
  小鸡怎样叫?叽、叽、叽……
  小狗怎样叫?汪、汪、汪……
  小猫怎样叫?喵、喵、喵……
  小鸭怎样叫?嘎、嘎、嘎……
  小羊怎样叫?咩、咩、咩……
  蜻蛙怎样叫?呱、呱、呱……
  火车怎样叫?呜、呜、呜……
  一个人一边打鼓模仿声音“咚、咚、咚”,一边应声走和跳。
  让儿童触摸指导员或自己的喉部的振动来感受发音。
  发音时把手放在嘴前来感受发出的气流。
  发音时指导员慢动作移动手指,让儿童跟着模仿,学习控制气流。

  练习d、t、s、b、p、m等音,再与i、e、u等元音配合练习,可使后倾舌前移; 练习发a--、0--、e--、u--等长音,再练习发a、0、e、u各约5秒钟,练习g、k等舌根音与上述舌后 元音构成的字词,可使前倾舌头后移。

  分辨错音--复述、放录音机、朗读文章辨音

  (1).图片词汇刺激。选择一些与主题有关、儿童容易学的词汇图片指导儿童学习。

  (2).指导者呈现一张图片,引导儿童说出名称。

  (3).指导者蒙住大部分图片,让学生猜出图片名称。

  (4).将图片放如书包或信封,让学生摸出一张并说出名称。

  在舌头操的基础上,进行聋儿发音训练,可将勺子或某一东西当作“话筒”,具体方法:

  (1). 坐在孩子旁边,举着“话筒”靠近你自己的脸,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你的嘴,重复发出有节奏的元音,如:“a”、“o”。然后把“话筒”对着孩子,鼓励他发音,向他表明,他如果这样做,你将非常高兴。

  (2). 拿着“话筒”,重复元音“a”,不要担心你的孩子不作出反映。然后把“话筒”给他,让他发音。开始时,允许他发出任何音,不要介意他把“a”发成类似“哇”的音。当你的孩子能连续作出反应后,你可以拟出一个句型,让他模仿。当你说“a、a、a、a”时,让他相应发出“a、a、a、a”,你可以在说话时在他的胳膊上轻轻敲音节拍数。如果你的孩子前一部分的练习做得很好,你可以继续下面的内容。

  (3).当你的孩子能模仿发音,而且近似于你的发音时,你可教他第二个音:“o、o”象上面一样,拿着“话筒”,鼓励你的孩子进行重复。当他模仿这两个时,不需要他发的音与你的完全一样,但他应该懂得这两个音不一样的,这可在他模仿时观察到。对他来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此时,可以让他发第三个元音。

  (4). 如果你的孩子能模仿前面的元音,逐步可增加新的元音:“a、e、I、o、u”。还可以把元音和辅音结合起来。有可能的话,引入曲调,让他试着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锻炼舌头的动作。连续发音:

  发音时要有一定的开度,保证每个音节读得响亮有力,字字清楚。这样舌头、舌面、舌根、舌边都得到训练,训练时要先慢后快,舌头动作灵活利索,弹力要大。

  (5). 双唇练习。 双唇闭拢,向前突出,然后自然地恢复原状,唇形的圆展对某些字,如b、p、m、l、u,发音的正确与否,是个重要因素。双唇练习可帮助聋儿锻炼双唇的力量,使双唇灵活,发好双唇因。训练双唇的动作灵活性,可连续发:

  (6). 注意突出口型发音

  ①a、o、e、a、o、e、a、o、e……

  ②i、u、u、i、u、u、i、u、u……

  发音时双唇用力,读音响亮,口型正确,这样嘴伸得圆,伸得扁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练习时,先慢后快,双唇要活动开来。可加入模仿强声和弱声的言语练习。鼻腔主要用在发鼻音,发鼻音常需双唇、舌头、硬腭、软腭等部分参加,鼻腔只是使气流通过,鼻音练习,让聋儿体会气流从鼻子通过的感觉,为发好鼻音打下基础。

    鼻音训练可以用哼唱法。即用鼻音m、n进行哼唱,教师和家长哼唱时要让聋儿模着教师或家长的鼻翼,感受气流从鼻腔通过的振动。然后让聋儿模仿哼唱;或用手指捏鼻翼发“miao”。通过学猫叫,慢慢去掉手指动作也能发“miao”。通过学猫叫,让聋儿意识到发鼻音对鼻的振动。

  “苹果、苹果……”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天使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的一间教室里,赵小平正带着班上的8个学生做发音练习。

  孩子们戴着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张口发音非常吃力,有的要憋得满脸通红,才能挤出一两个字;有的好不容易说出一个水果的名称,却与标准发音相去甚远……他们平均年龄6岁,今年是在这里学习的第二年。

  这家大山里的语言康复中心像一所特殊的学校,学生年龄从3岁到10岁不等,都是努力想要走出无声世界、融入正常生活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师赵小平就是他们的引路人——20年来,他让600多名山区听障儿童开口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用行动和心血向社会证明:聋童不哑。

“我要棒棒的,我不哭”

  除了哭和笑,没有经过语言训练的听障儿童,通常不能发出其他声音,要教会他们像听力健全人一样发音,需要在吐气、口型、舌位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指导训练。

  讲台上的赵小平不慌不忙,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刚教的新词,对于个别发音特别困难的孩子,还要亲身示范。

  “这个班的8名孩子经过上一年的康复训练,都能开口了,并且可以进行简单交流。”51岁的赵小平是陕西人,他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语气温柔,让人倍感亲切。

  语言康复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孩子开口。

  即使戴上助听器,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辨识度仍然很差,赵小平首先让他们练习辨听,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使用铃铛、锣鼓、木鱼、桌子、木块等发出声音,让孩子们逐一识别。

  “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孩子的听力得到一定补偿,这时候他们会用眼睛寻找声音发出的位置。”赵小平说,要善于抓住这个特点,让他们学会利用视觉、触觉,配合残余的听觉识别声音和物品,进而模仿声音,认识事物。

  为了训练孩子吐气,赵小平用纸条靠近自己和孩子的嘴边,让孩子观察纸条被气流吹动的样子;为了纠正孩子的口型,他贴近孩子的嘴巴观察,有时候弄得满脸口水。

  一堂课接近尾声,赵小平会对发音仍然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特别训练。“对于幼儿,一个发音、一个词语、一首短诗需要重复几百甚至上千次,做好这份工作非常需要耐心。”

  有一次,赵小平单独教一个6岁的男孩说“茄子”。反复练习了几十遍,男孩就是发不出准确的读音,委屈得哇哇大哭。

  赵小平立马意识到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赶忙用小男孩熟悉的语言安慰道:“我要棒棒的,我不哭。我要棒棒的,我不哭。”孩子听懂了他的话,止住泪水,并伸出大拇指,与赵小平的大拇指碰了一下,这是赵小平与孩子之间的暗号,代表给孩子信任和鼓励。

  在一旁陪课的家长感叹:“赵小平更懂孩子,孩子也更愿意听他的。”

一个聋儿开口,一个家庭“康复”

  赵小平从事语言康复工作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998年的一天,在陕西省岐山县老家工作的他路过一家聋人学校时,看到孩子们正在升国旗,同时用手语“唱”国歌,铁门外的他被震撼了。

  “要是他们能开口说话多好啊。”赵小平驻足在门外久久不愿离去。

  后来,赵小平结识从事语言康复工作的前妻,并跟随前妻学习语言康复技能。“她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康复师,也是带我入门的人。”赵小平说。

  2001年,赵小平与前妻在陕西岐山县办学招生,7岁的听障女童黄婷让他印象深刻。

  黄婷的母亲是聋人,父亲靠打零工维持家庭开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给孩子做康复。赵小平决定免费给她做。

  经过20天的发音训练,黄婷学会喊“爸爸”“妈妈”了。一天下午,黄婷的父亲偷偷来到赵小平的康复中心,从门外观察着女儿的一举一动。赵小平看到了,就对正在院子里玩耍的黄婷说:“爸爸来了,快叫爸爸!”黄婷叫了一声“爸爸”就朝门口跑去。一脸沧桑的父亲激动得忘记了回应,只是弯下腰紧紧地搂着女儿,两行热泪扑簌簌地滚落。

  站在一旁的赵小平也情不自禁跟着流泪。“多年来,这个场景一直印在我脑海里。”赵小平说,这件事让他明白,通过训练得以康复的不仅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家庭。

  “他教会我说话,我会一辈子记着他”

  2005年,赵小平从一位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学生家长口中得知,当地很多听障儿童得不到及时的康复训练,成年后依然无法开口说话。

  他坐不住了,很快动身到黔东南实地考察。经过多方了解,赵小平发现,黔东南州全州没有一所语言康复机构,不少听障儿童痛失语言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决定到当地办一家康复中心,填补这个空白。

  “最难的就是招生,我一个外地人,说着普通话,开口便找聋人小孩,别人还以为我是人贩子呢。”赵小平说,初到黔东南的那段时间,他总被拒之门外。

  后来赵小平请当地残联的工作人员带他入户,这才逐渐取得家长的信任。

  “刚开始在凯里创立康复中心的时候,只有6个学生,经过一个月的免费康复,所有孩子都能开口说话了,会叫爸爸妈妈。”赵小平说,看到康复效果以后,家长们一传十,十传百,赵小平逐渐被大家接受。

  从陕西到贵州,20年里,赵小平共帮助600多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融入正常生活。

  今年23岁的黎绍秋是赵小平初到黔东南办学时的第一届学生,如今,她已经结婚生子,与人交流没有任何障碍,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赵老师教会我开口说话,我会一辈子记着他。”黎绍秋说。

“能多活一天,就多帮助一个孩子”

  2011年4月的一个晚上,下腹的阵阵剧痛让赵小平彻夜未眠。

  第二天,在妻子杨欢的强烈要求下,赵小平到医院检查身体。一周后,活检结果出来,确诊为直肠癌。

  随后杨欢带着赵小平到重庆治疗。第一次手术进行了约9个小时,因病灶穿孔致腹腔感染,只能暂时摘除1个肿瘤,并在腹腔留置了2根引流管。当时的入院记录上明确写着“需两个月后再行二次手术”。

  出院后的赵小平一回到黔东南州,就把医嘱忘了,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得知不少农村家庭因经济困难拒绝把听障儿童送到康复中心,赵小平多次到黔东南州残联争取相关支持。2012年,赵小平的康复中心得到了“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资助,黔东南州7岁以下听障儿童第一次获得免费康复训练的机会。

  得益于黔东南州残联的帮助,赵小平的康复中心搬进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楼。

  为节约成本,康复中心没有聘请专门的管理人员。装修布置、准备材料、康复教学……每一件事赵小平都亲力亲为。

  在杨欢的催促下,2012年1月,赵小平终于到重庆接受了第二次手术,但是却比医生要求的时间足足晚了半年。主治医生惊呼:“你这是在玩命呀!”

  这次出院几个月后,赵小平发现手术伤口感染,右腹部出现肿块,后经医生诊断为“肠癌术后腹壁转移”。医生要求他必须停止工作,马上手术。

  杨欢的鼓励、康复中心孩子的牵挂,让赵小平又一次战胜病魔。

  “经历了3次手术和8次化疗,他还是挺过来了。”杨欢说,治疗期间,赵小平一心想着康复中心的孩子,在医院躺着的日子里,仍然用电话安排着康复中心的事。

  “我在与时间赛跑,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无声世界,能多活一天,就多帮助一个孩子。”赵小平说。

  改变“贵人语迟”“十聋九哑”等误解

  2014年5月,赵小平获得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目前,赵小平的病再未复发。他说:“既然上天又给了我一次生命,我就应该多为听障儿童做点事。”

  对听障儿童来说,比康复治疗更重要的是观念意识的改变。赵小平发现,前些年,受限于当地经济水平和观念意识,在听障儿童的家长中,有人觉得“贵人语迟”不用治,有人认为“十聋九哑”没法治,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康复治疗期。

  绝大部分听障儿童是可以开口的。为了让家长了解这一点,赵小平经常跑到孩子家里去“游说”。

  “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得到根本性好转。”赵小平说,这些年,很多听障儿童家长主动将孩子送到康复中心,就连遵义、铜仁、六盘水等地的听障儿童家庭也慕名而来,康复中心的孩子增加到80多人,教师增加到16人。

  赵小平觉得,对听障儿童来说,家庭生活场景里的日常训练与康复中心的课堂教学缺一不可。“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应积极营造语言氛围,多与孩子交流,从丰富、自然的生活场景中让孩子感受生活、学习语言并以此提高孩子说话的兴趣。”

  采访到最后,比起自己的故事,赵小平更想让记者帮他呼吁一句,“听障儿童家庭也要参与到孩子的康复教学活动中来。”(记者 蒋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发音不正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