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代替劳动力只能取代社会底层劳动力简单工作,还是也可以取代那些对着电脑干活的人?

人工智能(AI)的发展,让机器替代人工的新闻越来越多:

从2020年双十一开始,淘宝将逐步启用机器人送快递,因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成熟。

在家用轿车之后,特斯拉发布了纯电动无人驾驶卡车,未来AI将全面取代司机。

亚马逊和阿里都搞了无人商店,超市门口扫码收钱的阿姨没了,拿货直接走人,钱从支付宝上自动扣。

就连医生、律师、记者这些专业能力要求高的工作,都可以用AI高效完成。

人们越来越担忧,我们今天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在《机器新脑》这本书中都有解答。

人工智能是如何被发明的?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人脑的认识都停留在想象阶段,直到19世纪70年代神经元染色技术的出现才开启了现代神经科学。

人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这个数量超过整个银河系所有恒星的总数。如果以集成电路作类比,2019年华为海思发布的ARM架构手机芯片“麒麟990”,晶体管数量103亿。

单比复杂度,手机芯片刚勉强达到人脑十分之一的水平。

再对比性能,每个神经元平均有5000个突触连接着其他神经元,每秒可产生约1000个脉冲信号。

如果把每次神经信号传输等价为一次“计算”的话,人脑的最大计算能力是50亿亿次,换算成衡量CPU性能的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PS),相当于5亿GFLOPS。

就算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5000万GFLOPS的恐怖算力,也只有人脑的十分之一。

大脑中不同的数据分布在千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庞大网络中,彼此之间相互连接,这就是大脑的底层原理——神经网络。

神经元的结构很简单,中间一只球形的细胞体,一头长出许多细小而茂盛的神经纤维分支(称为树突),用来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另一头伸出一根长长的突起纤维(称为轴突),用来把自己的信号传给别人。

神经元运作的原理可以抽象为一个水桶,当树突灌进足够多的水(信号),使得水位上升到足够高(阈值)时,轴突这根水管才会喷发出水来(激发),而喷出来的水流进了下一只水桶(传输)。射完后,水位突然下降,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喷射(不应期)。

用计算机也可以模拟神经网络模型,哪怕一个神经元也可以当作一个决策系统。

比如出去吃还是叫外卖,这个决策模型通常取决于3个因素:下雨吗?远不远?和谁去?每个因素可以根据程度不同,用一个小数表示。

比如第一项因素:X1=1.0代表晴空万里,X1=0.5是多云转小雨,X1=0代表瓢泼大雨,其他因素依次类推,最后设置阈值T=5,只要输入总和大于T值,就决定出去吃;否则就叫外卖。

只要有足够的神经元,只要这些神经元组成足够多的层级,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模型参数,神经网络可以把任何输入变成任何输出。神经网络的潜力远远超出基于逻辑门电路的传统计算机。

用硅晶和电力运行的机器版神经网络,可以模仿依靠生物细胞构成的大脑版神经网络,只是现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没能超过大脑的实力,但这孕育了无限的潜力。

玩世界上最难的游戏,机器比人强吗?

围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游戏,因为下围棋共有种可能性,无异于探索思维的宇宙。

2016年“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以4:1比分结束。这一刻标志着,从五子棋、魔方到象棋、围棋等一切智力游戏,人类已经没有一项是机器的对手。

仅半年后,最新版本的AlphaGo——Master战胜了十多位中韩世界冠军,取得了60连胜。

这一切源于2014年,谷歌收购位于伦敦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一年后AlphaGo诞生。

从最简单的井字棋为例,第一步共有三种走法,对于这三种走法中的每一种,对手又会有各种应对结果,从而产生更多数量的棋局。

电脑只需要一步步计算下去,把每种局面都推演一遍。井字棋总共只有26830种棋局,电脑很容易将每一种情况都推演到底,并记录下输赢结果(穷举),下棋时尽量选择自己能获胜的分支就可以了。

而国际象棋有64棋格,电脑每往下推演一个回合就要计算一千种可能的情况,每多推演一个回合计算量就会增加一千倍。无论什么样的超级计算机,都扛不住这样指数级增长的庞大计算量。

而这就用到了评分算法,对每一种棋局进行优势评估,并得出量化的分值。AI不需要知道究竟走哪步棋能赢下比赛,只需要知道现在走哪步可以使得下一步的局面评分最高(优势最大)即可。

而AlphaGo并不是用国际象棋一样的评分算法下棋的,它是在用人类的方法下棋——学习。

把3000万步海量人类棋局做样本,训练出一个可以模拟人类下棋方式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会人类的思维模式,根据棋局的变化主动变通。

用随机的方式AlphaGo一天和自己下100万盘棋。随机的次数越多,偶然的成分越少。

AlphaGo不断探索棋盘上每一点、每一步的胜率,而在下一次模拟中,更加频繁使用那些已知胜率较高的走法。每一次模拟后,AlphaGo都会比上一次聪明一点,这就是进化。

而在Master横扫人类后,DeepMind开发最新版AlphaGo Zero,尝试在没有模仿人类的前提下,用自我迭代的方式,从零开始进化,纯靠自我博弈。40天后,它超越了过去所有版本AlphaGo,成为当之无愧的围棋之神。

很多人已经感受到,未来被AI支配的恐惧。

DeepMind官网披露的下一个项目DeepMind Health,它能够检查肾病病人的验血结果,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可以通过普通X光片,自动检测患者是否患有早期乳腺癌。

一切职业做的事无非是学习和决策,没有什么在理论上不可能被机器取代的职业。谷歌和DeepMind团队的目标就是,研发解决一切问题的“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命运将何去何从?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的高科技密集地区,被一个神秘的连环杀手频繁袭击。

炸弹狂魔一共寄出16枚炸弹,炸死3人,炸伤23人,但破案一直没有任何线索。直到1995年,连环杀手要求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工业社会及其未来》。

他描绘了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悲观结局,他认为强人工智能会统治世界自主决策。

“随着社会及其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人们会让机器替他们做更多的决策,仅仅因为机器作出的决策会比人做的决策带来更好的结果。
最后,维持体系运行所必需的决策已变得如此之复杂,以致人类已无能力明智地进行决策,机器实质上已处于控制地位。人们已无法把机器关上,因为我们已如此地依赖机器,关上它们就等于自杀。”

炸弹狂魔叫卡辛斯基,他后来被逮捕判终身监禁。但二十多年后,他的预言已经逐渐变成现实。我们能在网上搜索信息,但能搜到什么,不能搜到什么,是由搜索引擎的算法决定的。

我们在购物网站上看到的商品,是机器根据我们的浏览偏好数据生成的。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看到的信息世界,就是机器造出来给你看的世界。

很多人觉得,目前我们是能够关掉机器的,但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愿关掉机器了,我们已经严重地依赖互联网。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变得真的不能关掉机器,淘宝这样级别的大型互联网服务的背后,是上万台乃至百万台服务器集群构成的云计算平台,一台服务器宕机不会对网站整体造成任何影响。

如果把云计算平台和能源系统对接到一起,让机房学会自己发电、充电、维护、升级,那么即使想关掉机器,机器也不会让我们关。

如果真到了“人类的命运全凭机器发落”的时候,我们完全无法预知,这种智力无限超越人类,而基因上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物种,究竟会如何对待我们。

而眼下机器正在取代人类的工作,司机、售货员、股票交易员、推销员、搬运工、医生、记者、律师这些职业,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高危职业。

从长期看,只有在某学科天赋异禀、深耕前沿领域的“专才”,和学习能力超强、十八般武艺融会贯通的“通才”,才能够在弱人工智能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继续发展人工智能,我们会被机器取代,而如果停止发展,我们就会被那些发展人工智能的人取代。

为了争夺巨大的竞争优势和丰厚的利润,世界各地正在爆发军备竞赛般的技术热潮。

无论前方是刀山还是火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奔赴新世界。因为对于我们,落后无异于死亡。

那个属于人类的真正命运,是由我们自己亲手写就的,而它尚未注定。

作者:洋葱,精读读友会会员。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女子,想和你一起深度思考,改变人生

每天精读一个新概念,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号:精读(ID:jingdu999)。

“如果有一天,我财富自由了,我就……”

省略号部分,请大家自行填充。我猜,你一定幻想过自己财富自由的那一天。

但财富自由哪有那么容易,如果没有对财富自由的正确认知,你绝对不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有一个现象,很多年轻人,90后甚至00后,居然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很恐怖,财富自由是很多人幻想了一辈子都没做到的事,这些年轻人凭什么?

还有一个现象,以前那个能力与你相当,出身并不比你好,还没你努力的同事,有一天突然年薪百万了。

你一定满脑子都是问号,为什么啊?

原因就在于,他们对财富自由有正确的认知,并付诸了行动,而你并没有。

在众多解释中,我最认可李笑来老师对财富自由的定义:

所谓的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你可能会说,搞错了吧,财富自由不是钱的自由,而是时间的自由?

这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但你没有看错,上面这句话,就是对财富自由最本质的解释。

财富自由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时间。

你去看所有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他们是不是都把时间看得极为重要。

因为时间是唯一的、每个人都相同、无法凭空创造的最稀缺的资源。

然而,大多数人每天的工作,都是拿着最稀缺的时间换取少得可怜的金钱。

明白了财富自由的定义,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接下来才能谈赚钱的4层境界,因为这4层境界,每一层都和时间有关。

当你考虑要不要换工作,当你思考未来的方向,当你幻想着财富自由,如果你理解了赚钱的4层境界,你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你可能会说,这个问题还用问?当然怕,工资得老板发,老板是我的衣食父母。

怕老板是员工的基本心理状态,这很正常。

但有些人,并不怕老板,他们敢给老板提建议,敢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敢和老板吵架。

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他们是用一种平等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和老板的关系,他们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知道这只是合作的关系而已。

你工作了这么多年,探究过工作的本质吗?

所谓的工作,其实是一个价值交换的过程——出售你的时间和能力,通过公司进行变现。

所以,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怕老板了吧,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价值交换的过程。

公司雇你,是因为公司需要你的能力,需要你的时间。而你,用时间和能力,换取金钱的回报。

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算是进入了赚钱的第一层境界。

处于第一层境界的人,我称为打工者,这也是绝大多数职场人士的身份。

所谓的打工者,其实就是单纯的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老板的工资。

他们的同一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

典型的打工者思维是:我是给老板打工的,老板让干嘛就干嘛,公司需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工资。

他们更关心,老板给多少钱,钱什么时候到账,年底奖金有多少,明年会不会加薪。

所以,处在第一层境界的打工者,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单位时间所创造出的价值,以便换取更高的工资。

虽然提高自己单位时间所创造出的价值,线性的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想要财富自由,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在第一层,我建议你不要待太久,否则会麻木,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工作多年,至今还停留在打工者这个层面,无法自拔。

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却成不了专家?

因为你陷入了低水平的重复,你用打工者思维,把1年经验用了10年而已。

刚才说了,工作的本质,是价值交换的过程,所以打工者出力的程度是和老板给多少钱成正相关的。

他们只能被动的成长,不去碰新的事,不给自己招惹麻烦,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呆着,每个月拿固定的工资就好。

但有些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把很多有挑战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主动寻求变化,做很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

这类人通常会被人看成傻子,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老板就给那么些钱,你还要自己多干那么多的活儿,这不是傻又是什么?

TA真的傻吗?当然不是,TA只是和打工者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比起每月的固定工资,TA更在意自己的成长。

打工者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被动的成长,而这类人,他们主动寻求成长,我把这类人称为成长者。

两者最大的不同,打工者给老板打工,成长者给自己打工。所以,同一份工作,有的人却能做到收入翻倍。

如何做?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两次就好了:

一次出售给老板—— 因此获得了工资;

一次出售给自己—— 因此获得了成长。

成长者是赚钱的第二层境界——把同一份时间出售两次,一次出售给老板,一次出售给自己。

成长者所考虑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所以他们是给自己打工的,给老板打工只是顺带的事。

对成长者来说,工资并不是他们考虑的第一选项,他们更在意所做的工作,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进而产生复利效应,在未来产生更大的收获。

这其实就是投资思维,把一切都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中。

投资的本质,是跨时期的收益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

这个跨时期,包括现在,也包括未来。所以,投资你的成长,是在投资你的未来。

社交媒体上有一个著名的励志公式:

你每天成长1%,一年后,你就成长了38倍;

你每天倒退1%,一年后,你就成了渣渣。

尽管这个复利公式是励志公式,真实情况却根本做不到。但是,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式,一切的成长都需要你时间的积累。

所谓的复利公式,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你每天的进步不可能每次都能加强到明天的工作,所以肯定做不到。

虽然做不到,但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事值不值得做的判断方法,可以从价值和复利这两个层面来判断。

价值,对应着当下,可以是心智、情感、身体和物质等层面;

复利,对应着未来,指现在做的事对未来有没有价值。

高价值、高复利:锻炼身体;找到真爱;习得一种思维模型。

高价值、低复利:买当季流行衣服;玩手机游戏;看网络小说。

低价值、高复利:学习写作;读哲学书;刻意练习一个技能。

低价值、低复利:漫无目的的刷微博;关注各种明星的离婚新闻;窥视陌生人隐私。

毫无疑问,你一定要选择高复利的事做,不管现在的价值是高是低。

你要选择一份工作,就可以用这4个象限来做判断。

如果这份工作不能给你带来高复利,那不管老板给再多的钱,我劝你都不要做,因为在工作中,成长,才是你该考虑的第一目标。

工作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成长。

如果这份工作没有成长,那你只是在廉价的出售自己的时间,是一个打工者。

所以我不会建议别人下了班后还去兼职开个滴滴,因为这不能给你带来高复利。

就好像餐厅里的年轻服务生,端出来的是饭菜,端进去的是青春。

没有任何歧视,这只是现实。

现在很多所谓的白领其实也是一样的,每月上着固定的班,领着固定的工资,本质上,和端菜的服务生,没任何区别,都是打工者思维。

最近几年流行一种叫做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指一个人做多份工作,来获取多份收入。

很多年轻人都心向往之。

但你可别被表象给迷惑了,那些盲目跟从的人,根本没有明白斜杠青年的本质是什么。

我要告诉你,斜杠青年不是目的,而是结果,是你能力到达了一定水平过后,发现好多事都可以做。

这只是你同一种能力的不同表现方式而已,但很多人,把斜杠青年理解成了兼职,去做了很多事,但这些事却没有内在联系,并不能给你带来成长。

切记,斜杠青年不等于兼职。

前段时间,甲骨文裁员900人。为什么?

这就是打工者的命运,没有投资思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跨时期的收益,因为没有成长,就只有少的可怜的工资收入,而风险却达到了最大。

所以并不是时代抛弃你,时代一直在进步,而且从来没有停过,唯一的解释,就是你自己抛弃了自己,放弃了成长。

赚钱的最正确姿势是躺着

第一层境界——打工者: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第二层境界——成长者:同一份时间,出售两次。

第三层境界,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就是把你的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我把达到第三层境界的人,称为IP者。

如果说,打工者是给老板打工,成长者是一半给自己打工一半给老板打工,那IP者就完全是给自己打工了。

那如何做到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呢?

薛兆丰老师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教师,以前在学校上课,但后来,他在得到APP开设了一门音频课,至今已卖了40万份。

从央视出来的樊登老师,创立了樊登读书APP,每周通过视频解读一本书的精华知识点,至今已有1800万用户。

他们所创造出的价值,都是一次创造、永久收益,只要创造完成,以后所花的时间,几乎为0。

你可能会问,这些人都是顶级的大咖,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那我再举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例子。

PPT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必备的技能了,但你每天用这项技能都只是为了给客户演示,给领导演示,你有没有想过用它来赚钱?

有个人叫冯注龙,90后,通过制作PPT模板,连续3年获得WPS年度最佳设计师称号,光靠PPT模板就年入百万了。

这还没完,这哥们又跑去开了一门PPT的课程,教别人怎么成为PPT大师,现在他已经年入千万了。

同样一个技能,你只是停留在“用”这个层面,但有人的想法就不一样,TA会把这项技能的核心提炼出来,然后出售给更多需要的人。

这就是把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的例子,有人说30岁后,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追求“睡后收入”,这就是典型的例子,只要创造完成,即使是躺着睡觉,也能把钱挣了。

你是不是也想达到这种境界,那该怎么做?

前提是,你得先成为一名成长者,成长不仅仅只是在公司的行为,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时候。

还是回到工作的本质,工作的本质是价值交换的过程,你提供的价值,是真正被需要的,不仅被需要,而且还有很多人需要,你才能把它卖出去。

所以,要做到IP者,有三个步骤:

首先,你得创造独特的价值,被人需要,而且是一次创造,终身受益;

其次,你得被很多人需要;

最后,你得找到需要你的人。

第一层境界——打工者: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第二层境界——成长者:同一份时间,出售两次。

第三层境界——IP者: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到了第三层境界,你发现你自己的时间价值已经到顶了,同一份时间已经出售多次了,还能怎么提升?

这也就是赚钱的第四层境界——用钱买别人的时间,创造了价值,然后再卖出去。

我把这类人称为资本者,有两种典型的人群:老板和投资人。

老板买员工的时间,创造产品或服务,然后卖出去;而投资人买的是老板的时间。

所以说到底,还是时间的买卖,只是到了第四层境界,时间是别人的时间。

这个境界的人,经常用钱买时间。

你去观察就会发现,为什么老板要请助理、要有司机、要坐头等舱?

因为他们觉得值啊,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时间,所以他们考虑问题是从时间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从钱的角度来考虑。

他们把琐碎的事交给助理,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这事在他们眼里,是划算的。

还有的人,在没有喝酒的情况下,也请了代驾,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在车上休息,或者处理一些更重要的事。

这些都是在用钱买别人的时间。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了?

原因是现在的成功案例太多了,大家都在宣扬成功,这并没有错,但是在看的人眼里,就会不自觉的和自己做比较。

适当的压力其实是好事,但如果压力变成了压垮你的重物,那就太不划算了。

别人的成功,其实是因为TA在成功之前,就已经找到了方法,并不断的努力,所以你只看见了TA成功的结果,而没有看见TA成功前的迷茫与焦虑。

就好像现在的朋友圈,所呈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都是一段时间内,某个精彩的瞬间,但那些不美好的一面,那些伤心难过,那些痛哭流涕,你是看不到的。

所以,你不要因为别人的结果,而打乱了自己的步伐,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的。

这篇文章,虽然说的是赚钱的4层境界,但我最想告诉你的,并不是赚钱,而是成长。

你只有成长了,你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被更多人需要,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赚钱只是结果,成长才是原因。

所以,多一些耐心吧,现在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成长。

普通人,在没有资源,没有背景,靠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再有一些耐心,才是唯一的出路。

复利效应被爱因斯坦称为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只要你有着复利思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个复利曲线的拐点,很快就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而且,会比你预估的时间,还要快。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了拐点,才会爆发出效果:

胡炜炜做了10年的汽车记者,才创办了摩拜;

六神磊磊在新华社做了8年记者,才踏入自媒体行业;

papi酱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学生,在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才开始火起来;

连岳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全职写作的作家。

所以,多一些耐心和坚持吧。

那些创业成功的人,都是创业了很久的老手了,只是以前的积累,你没有看到而已,你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再说,那些失败的案例,因为你看不到,所以无感,但是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多到你根本无法想象的地步。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没有积累,只是在还没有等到拐点的时候,就放弃了。

得不到任何反馈,这个时候,唯一的反馈只能是自己,你只能笃信自己。

在商业上,有一个著名的三级火箭战略,这是从火箭的设计原理借鉴过来的,火箭是靠自己把自己给推起来的。

而在商业上,三级火箭具体如下:

第一级,搭建高频头部流量;

第二级,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

举个例子,360的第一级火箭是免费杀毒工具,第二级火箭是从免费杀毒工具变为安全网络平台,第三级火箭就是它最终承载的商业闭环,从安全浏览器和网址导航的广告收入,获得企业的经营利润。

其实,赚钱的4层境界,也是符合三级火箭的原理,从打工者,到成长者,到IP者,最后到资本者,都是一级一级自己把自己给推起来的。

所以,现在在哪一级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推自己。

我以前挺理想主义的,认为做事考虑钱,是一个很俗的事,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虽然现在我也挺理想主义,但对钱的认知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

赚钱,并不是为了享受虚荣,而只是不想被社会的惯性所控制。

钱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但能够让你摆脱很多痛苦。生在地球上,人是社会性动物,有些宿命,终究逃不掉,唯有正面面对。

举个例子,在你没钱的时候,如果你的家人生了重病,会是什么感觉?

所谓的自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的自由,一种是精神的自由,钱能给你带来社会的自由。

虽然钱很重要,但你不能把你的目光盯在钱上面,而要把目光盯在创造价值上,还记得上面说的工作的本质吗?

你越想靠近钱,钱反而会离你越远。

你应该把目光放在成长上,放在创造价值上。还是那句话,赚钱,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火箭把自己推上天空,并不是飞得越高越好,而是为了把一颗星星挂在天空上。

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力提倡,让很多人陷入害怕失业的恐慌!目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在积*合作研发财务机器人,会计从业人员在未来真的会被机器人替代吗?

底层会计工作90%会被替代

当前财务机器人也好,共享中心也好。可以说,底层财务会计的工作90%可以被机器替代。只要是准则或者税法有明确规定的业务,都可以被机器替代。

我举个栗子,发票报销,可以说所有公司50%的会计工作跟这个有关。包括审核,贴票,检查发票,签字,做账,打款,再做账。

报销人员自己在系统中填写表单并且扫描上传发票扫描件,经过培训或者系统设置的框架,他必须在允许报销的几个选项里选择,并且*填的内容跟发票一致,并且这张发票以前没有报销过,否则系统会不允许提交(发票核查工作是不是省了,不用再跟销售吵架这个票不能用,那个票报不了等等),上传成功后,部门负责人甚至总经理审批,之后系统核对预算,有预算的情况下,连接网银支付,自动记账,根据报销部门,费用性质,进不同的费用。

如果没有预算,要么发起特殊审批流程,总经理点一下审批,付款做账。月末尚未支付的单据,挂账往来,下月支付。这个流程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再举个栗子,剩余比较重要的财务工作就是报税了。其实报税更好实现,*麻烦的汇算清缴,也无非是再报表的基础上调增调减,相关规定也是定好的,系统很容易就能实现自己调整并申报。还有会计什么事,但这个是建立在前面所有的账务系统都要规范的基础上。

推行需要时间和大量成本

再说说审计,就目前而言,我们去审计银行,大面积不用审计准则规定的实质性程序了,当然我们会做一些满足要求,但我们更关注银行的系统。现在有个方向是ita审计,就是专门检查他们的系统,这不仅仅需要财会方面的专业技术,比如要知道系统的设计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还有懂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要看系统逻辑和信息传递安全是否合适。

所以,信息技术会淘汰一大堆财务和审计。

目前来讲,技术已经实现了,但是推行有几个难度,*成本,能上这套erp系统的成本,每年几百万少不了。等过段时间,成本降下来才能大面积普及,这是迟早的事。

第二,人员。可以说现在的财务,100个财务总监,也不见得能够有几个可以推行。这涉及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财会领域的专业,更多涉及到部门博弈,所以对财务负责人要求*高。

所以,这即是社会的淘汰,也是职场的机遇。如果不跟上时代,淘汰的不仅仅是财务,人力,行政,文员,仓管......凡是基础性,重复性,不涉及人为判断的工作,都可以被替代。

感谢自己是在财务专业吧,毕竟行政或者人力资源,想搞企业erp,他们都没有资格和能力去推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代替劳动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