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造的明日之后亭子怎么建造为什么没有柱子?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特色,且异于外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屋殿顶内部梁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正身梁架;山面梁架和转角部分。正身梁架组成前后两坡,其构造为抬梁式构架。构成屋殿顶的关键是山面梁架与转角做法。因为山面的桁檩与正身桁檩垂直放置,而和正身梁架平行,所以需要解决支撑山面桁檩的梁。在屋殿顶中设置了一系列的顺梁和顺趴梁以承托山面桁檩。顺梁和顺趴梁与正身梁相垂直放置。
若下面没有柱承接,则只能用趴梁。顺趴梁的里端搭在正身梁架上,外端扣在山面桁檩上,其上用瓜柱或柁墩承托上一层桁檩(3-24)趴梁和顺梁的区别在于趴梁扣在桁檩上,靠桁檩支撑;顺梁在桁檩下,两端承托桁檩。按位置不同,顺趴梁又有上金顺趴梁和下金顺趴梁之别。

此种情况推山时,仍保持檐步不动,第二步推出其本身步架长度的1/10若其原步长为五尺,则应推出五寸。以后各步推出时都应首先减去前面各步已推出的尺寸,在推出剩余长度的1/10设第三步架原长四尺,减去第二步推出的五寸后,剩余三尺五寸,应在推出三寸五分,实际第三步变成了三尺一寸五分。若第四步架原长为三尺,则应首先减去第二步推出的五寸和第三步推出的三寸五分,在推出二寸一分五厘。一次类推。

屋面仅有前后两坡组成,左右两侧用山墙封死,正脊、檩木等均不挑出的屋顶形式称作“硬山顶”。在常用的屋顶形式中排在屋殿、歇山、悬山之后,属于地位最低的屋顶形式。因此,常用在各类次要或附属建筑物上,也大量用于普通民居中。
            硬山建筑也有大式和小式之分。最常见的为小式硬山顶建筑。如:常用于民居中正房或过厅的七檩前后廊式硬山建筑;常用于民居中厢房或配房的六檩前出廊式硬山建筑;常用于民居中厢房、倒座或后罩房的五檩无廊式硬山建筑等(4-9)。大式硬山建筑常用作宫殿、苑囿、陵寝、寺庙等建筑群中的附属建筑或配房、大多不用斗拱。若使用斗拱,也只做简单的一斗三升成一斗二升交麻叶等不出踩的斗拱。
硬山建筑的正身梁架为普通的抬梁式构架。硬山建筑中有特色的构架为贴山墙处的“排山梁架”。排山梁架中常使用山柱(4-10)。山柱立于台基之上,柱顶承托脊檩。山柱将排山梁架分为左右梁部分,使各梁架分别变为由上至下的单步梁、双步梁等(4-11)。排山梁架全部包在山墙内,室外看不到。但室内常将山墙与柱相交处做“八字门”露出柱体。

悬山建筑的山墙有三种做法:其一,象硬山式建筑的山墙一样直砌到顶,仅把挑出的檩木和燕尾板露在外面。其二,将山墙砌至各层梁下皮,并沿瓜柱向上折砌,使山墙呈阶梯状,把梁架局部露出。这种做法称“五花山墙”(4-14)。其三,山墙只砌至大柁下皮,梁架上三角形空挡处用“象眼板”封起来。

歇山顶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的地位仅次于屋殿顶,所以在宫殿、陵墓、寺庙、园林、贵族府邸等建筑中被大量使用。从外观看,歇山顶好像时悬山顶和屋殿顶结合而成。其上部有前后两面坡和山花、博缝,宛如悬山顶;其下部前后左右四面坡,又如同屋殿顶。所以歇山定即庄重又轻盈。

歇山顶前后两坡面的檐椽承接做法与庑殿顶相同。其两山坡面的檐椽前端搭在檐檩(或正心桁)上,后尾插入采步金梁的预留椽碗中。采步金梁这个构件在宋代建筑中已有雏形,叫做“系头栿”在明代常以桁檩的形式使用,叫做“采步檩”;直到清代才形成了“身似梁,端头似檩”的“采步金梁”。
                  采步金梁的承接有两种方法,即顺梁法(4-15)和趴梁法(4-16)。趴梁中的趴梁,既是承接采步金的梁架,又是梢间的金枋(又称老檐枋),所以改称“金枋带趴梁”。

清代规定:歇山顶山花板外皮位于山面檐檩(或正心桁)的檩中向内一檩径处(4-17)。由此确定了脊檩(脊桁)向外挑出的长度。山花板外面,沿前后两坡屋面举折安装博缝板。山花板装订在里面由草架柱和穿构成的木架上。草架柱外面承托山花板,上端顶托悬挑出来的檩(桁),每根檩桁下设一根草架柱。草架柱在水平方向由穿(又称“横穿”或“穿梁”)连接起来。草架柱和穿枋为方形断面。草架柱的下端立在踏脚木上,踏脚木放在山面檐椽上,其底面按檐椽举度做成坡面,所以断面为直角梯形。踏脚木与檐椽用铁钉或铁件固定,两端与下金檩相交。若檐步步架较大,脚踏木可从下金檩下皮穿过,直达角梁侧面。

            攒尖顶是一种屋顶各面向中间交汇,形成中央尖顶的屋顶形式。这种屋顶形式在中国古建筑中使用相当广泛,其大量使用在园林建筑中的亭子上。其平面形式眼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屋面可以做成单檐、重檐、三重檐等。

这里所说的抹角梁法是以抹角梁下层檐角梁的交点为支点,以下层檐角梁为桃梁,将整个上层檐构件做在下层檐角梁悬挑出的后尾上。下层檐角梁后尾做透榫,插入上层构件4棵悬空的柱子上。垂柱头可做成雕饰(4-21)。下层抹角梁的平面位置应设在下层檐步架2/3处,使下层檐角梁的后尾不致挑出过长,并应用铁件加固下层檐角梁与上层悬柱交接的节点。

远方,本名胡志炯,2005年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出版长篇小说《青春如茧》,制作独立电影《大四》,“遥”工作室主人。曾经当过警察、幼儿园老师、咖啡馆经理、青年旅舍店长。

三四月的早春杭州,碰上阳光正好的周末,西湖边总是游人如织。当人们都争先恐后赶去湖边探春赏花时,有一位年轻小伙却和大家逆道而行,走向西湖最深处,到孤寂偏僻的山山水水间寻找一个个亭子。

这个人叫远方,1983年出生,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一个人背着相机,寻觅和拍摄了200多个西湖边的亭子,并为每个亭子配上诗词、写下“传记”。再后来,他干脆带上铅笔和小本子,跑去给每个亭子写生画手绘。

去年10月,他在网上发起一次众筹,筹集到了两万多元款项,他用这笔钱把这些亭子的史料故事、照片和手绘自费出版成了书,收录了其中102个亭子和30幅手绘,并取了个好听的书名叫《亭留》。现在,这本专门介绍西湖亭子及其文化的书正在印制中,预计今年5月出版。

西湖,千百年来有各种各样的塔、桥、长堤、佛寺等等名胜,隐在其中的小小亭子,实在是太容易让人忽略的一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坚持着如此小众的“寻亭记”?

听说他是青芝坞一家国际青年旅舍的老板,原名胡志炯,业余喜欢写小说,拍电影,还搞了个独立杂志《手纸》,听上去文艺范十足。采访就约在他开的青年旅舍里,坐在最角落的他抱着台电脑,一身灰扑扑的外套和西裤,无论发型、穿着和装扮,都和文艺搭不上任何边。反复跟前台确认,女孩告诉我“他就是我们老板远方”。

胡志炯很早就来了:“旅店的管理比你们想象中要清闲,我一般很少来店里”,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拥有了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支撑他独立拍亭子、拍电影和做杂志等等爱好的财力。

说到亭子,胡志炯顿时话匣大开,从西湖的布局、各个亭子的前世今生以及相互之间的串联,他聊起来逻辑清晰到我一时忍不住脱口问道:“你是理工科出身吗?”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我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

胡志炯是宁波余姚人,2001年到杭州读大学,2005年浙大本科毕业后,考上广东省的公务员,成为一名海关缉私警。虽然他并不用执行一线任务,做的主要是行政文宣等工作,但这些还是和后来的拍电影写书风马牛不相及。

他唯一能想起来的线索是,小时候家里父亲收藏了很多《论语》《孟子》《春秋》之类的书,埋下了他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的种子。胡志炯高中时给自己取了个网名“飞向远方”,后来被叫成了“远方”,他就一直用到现在。

2011年夏天,胡志炯回浙江参加高中同学会,和一位高中同学一合计,辞职在青芝坞租个农民房开起了旅店。

写《亭留》,是胡志炯挑战的又一个梦想。早在上大学的时候,他游西湖,见到一个个亭子,就萌生过“能把西湖所有的亭子都走一遍该多好”的想法。2014年元旦傍晚,他去长桥公园夕影亭拍对面的雷峰塔,那里是拍“雷峰夕照”风景最美的位置,看着落日下的夕影亭,那个找寻所有亭子的念头又冒出来了。

可是真做起来,胡志炯才知道自己的念头有多疯狂。他根据自己的脚力,对照着西湖风景地图,设计了路线,每周去寻访一次。“刚开始以为最多几十个,越找到后面才发现真的太多了。光孤山白堤小小一块,就有20多个。”胡志炯暗暗叫苦,“而且大多数亭子都是要爬山才能找到的。像虎跑后山有个贵人亭,我整整爬了两个多小时才见到真面目。”从湖心三岛、九溪、龙井、满觉陇、虎跑、杨梅岭一直到云栖、十里琅珰五云山,整个西湖里外都被他翻了个遍。而有些亭子,以前古书上有记载,现在却消失了,他问了附近的居民才知道早被拆了,比如南高峰上的吸江亭、龙井的涤心亭等等。也有改名的,像苏堤上的夕佳亭,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02年被改名成了“醉春亭”。

体力还是小事,最大的难题是资料难觅。“原先有的古亭资料,我会参考《武林旧事》《西湖梦寻》《咸淳临安志》《西湖志》,但亭子也只是书里提到的很小一部分。现在西湖边很多亭子都是后来新建的,资料不多,也没有人专门研究这个。”他说,寻亭的目的是要为每个亭子“立传”,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诗词,写一本关于西湖亭文化的书。

全书写完后,胡志炯托人找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社长寿勤泽写序言。了解了他的故事后,寿勤泽很惊讶:“以前专门写西湖亭文化的书也有,但没有那么全,远方在史料研究方面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不过,有一个小缺憾是,亭子的描绘上文学性不够一些。”

而以前从没学过手绘的他,当出版社提出是否考虑增加手绘时,他想都不想自己跑去素描写生了。“没那么难啊,真画了发现天生就会。”他给我展示自己后来画的一些素描和水彩画,还真像那么回事。

“你看过刚上映的电影《疯狂动物城》吗?”他突然问我,“我喜欢那只叫朱迪的兔子,想当警察就去当了,哪怕被人嘲笑。我们活在一个讯息如此发达的世界,从小接触的往往就是各领域顶尖的东西,这样有时候反而让我们畏首畏尾,很多事情不敢去做,其实都是人们想太多。”

胡志炯寻找的好玩亭子分享

最难认的亭——卍字亭

西湖中间有个湖心岛,叫小瀛洲,上面的亭子都很有意思。比如巨大的卍字亭,不仅占地面积大,和一般的亭子不同,里面还建了奇怪的“卍”字走廊。很多人都叫不出这个“卍”字(发音:万),实际上是个佛家象征吉祥福瑞的字符,也叫佛祖心印,你去大雄宝殿如来佛的胸口就能看到这个字符。亭内四面都做了入口,分别挂了四个匾:春和、夏凉、秋爽、东净,祈福四季。

最纠结的亭——亭亭亭

这个亭也是小瀛洲上的。别看打成铅字后,三个“亭”是一样的,等你真到了亭子前,匾额上写的三个“亭”字可是都不同的,虽然都是“亭”字,但用了古代三种完全不一样的写法,一时间你还不一定都能认出来。而且这三个“亭”的意思也不同,第一个“亭”是停下的意思,第二个“亭”寓意亭亭玉立,第三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亭子。

最善良的亭——开网亭

开网亭和亭亭亭遥相呼应,一高一低,一东一西,营造奇巧,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亭子的名字取“网开一面”,所以,每年很多人都会到上面去举行放生仪式。还有一种理解是,亭子本身的结构,两面为屏向东北方敞开,和西湖本身以西北、东南两面山为屏,向东北江河敞开是一样的。

最深处的亭——密云亭

这个最难找,在整个西湖最远的云栖景区最深处,隐在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林里,是躲在非常角落的一个亭子。附近还有个巨大的皇竹亭抢风头,稍不留神就错过了。密云亭长得也很奇怪,一共有五根柱子,五柱型的亭子本来就少,而且其中一根柱子只有一半,另一半镶嵌进了石头里。

亭、亭、停,我们的生活也应当偶尔停一停,去看看那些无人的风景。

文章来源 | 整合自新浪浙江、读城杭州、遥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日之后亭子怎么建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