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庆祝什么都可以组什么词?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使学生产生无比敬仰的思想感情。

  从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产生无比敬仰的思想感情。

  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

  这篇文章是何其芳民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那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自由读文,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准备把自己感受讲给同学听。

  读后,总理给你留下怎样印象?文章是怎样概括说的?(出示文章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四、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默读课文,把文章中能体现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句子画出来。

  2、有感情地读一读划出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如: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发出感叹,升华情感

  1、作者见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回去以后发出了感叹,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作者对自己、对全世界分别说了什么?怀着怎样的感情?指导朗读。

  3、假如周总理就在你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将课外作业、配套练习册上面的练习题做完。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2

  1.学会4个生字,注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学习文中描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的部分,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体会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感悟总理的人格魅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激发情感,感知总理的人格魅力。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周总理的材料,感知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之情。

  2.检查自学,理清文路。

  了解课前读文情况,知道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感知作者看到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激动心情。

  二、明确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思考:对于周总理,人们为什么怀有那么深厚的情感?读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总理一夜工作情景的部分,体会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组成合作小组,深入自学。

  3.交流自学,体悟情感

  (1)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研读收获,体会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

  a、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体会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简单之极,感悟文句如此而已中表达的作者惊叹之情。

  通过品读词句,体会总理对工作的极端认真,极端负责的精神,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了解总理夜餐的简单,体会总理生活一贯简朴的高贵品质。

  2.总结升华,感悟总理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总理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品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为新中国有这样的好总理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2.小结:体会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质疑:文章这么简短,事例那么平实,让我们读来却那么感动。这是为什么呢?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部分。

  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得好在哪里。

  一、诵读课文,再悟情感

  读出课文中自已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哪些。

  背涌课文第三部分。

  二、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1.浏览课文,说说总理的特别之举,体会总理的高尚之德。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写一首献给周总理的小诗,读给别人听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版报。

  3.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自己也可以另外设计其他的活动方式。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4、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式是多样的。

  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

  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1、(出示插图)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纪念章,纪念章上写着这五个字(学生齐读):为人民服务。周总理一生都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诗人何其芳走进周总理的办公室,目睹总理工作的情况,近距离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二、自读课文,探究品悟

  1、自学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合作)

  (1)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2)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把你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2、全班交流自读情况,教师顺势而导。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1)“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理解“极其简单”,指导朗读,感悟“简朴”。

  (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想想可以用哪些词形容周总理审阅稿件的情景。

  从以下三个情景中任选一个,写出作者的心里活动:

  情景一:看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约5000页,两百多万字),“我”想

  情景二:听着总理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时,“我”想

  情景三: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我”想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1、阅读《周总理的一天》,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4、人们怀念总理,讴歌总理的方式是多样的。

  (1)默读故事《周恩来洒泪自疚:我对不起老百姓》和诗歌《你是这样的人》,并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为《你是这样的人》增添一行:一个 的人!

  (2)作曲家三宝用音乐歌颂总理。欣赏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

  1、你又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总理的爱?可以是诗、读后感、手抄报、讲故事……

  2、推荐阅读:《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4

  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3.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人格的伟大。

  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劳苦、简朴,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CAI课件,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图片。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评论,探究。

  齐读课题,看录像,谈观后感。

  1.自读课文,勾画感动句。

  2.小组交流,反复朗读。

  3.学生汇报所得,紧扣“劳苦、简朴”,教师相机引导。

  (1)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2)联系前后文谈体会。

  4.拓展,汇报搜集资料,进一步体会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1)小组交流,讲述周总理工作、生活的感人事迹。

  (2)教师讲述“周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表”,学生结合前面体会,进行比较,谈新体会,紧扣中心。

  5.体会朗读,颂扬周总理。

  6.深化主题,继续汇报所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1)小组交流,周总理工作、生活之外的资料。

  (2)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7.激发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面对周总理,你想说点什么……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5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一、请你将自己找到的有关周总理的小故事给大家讲一讲。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一夜的工作》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真情实感。)

  2、指名朗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的?(工作劳苦、生活俭朴)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些内容?(2――6自然段)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作者在周总理的办公室亲眼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第三段:(第7、8自然段):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一盏、咨询、浏览、一小碟

  “盏”:上下结构,形近字有:浅、钱、践

  “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姿、资

  “碟”:左右结构,形近字有:蝶

  审阅:审阅,阅读。

  咨询:征求意见。多指行政当局向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现在已经广泛使用。

  极其:非常、极端。

  如此而已:这样罢了。

  劳苦:劳累,辛苦。

  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

  2、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工作情况是怎样的?赞扬了总理怎样的品质?)

  二、细读课文,答疑解疑。

  解决第一、二个问题

  1、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用“______”画出说明总理工作辛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示总理生活俭朴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汇报自己的体会。

  (1)总理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一尺、一叠说明总理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

  (2)他一字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下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是写总理审稿时的情形。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件正确无误。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张还是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的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是一个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用了“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加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俭朴。)

  (4)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是些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是简单得很呀!这里,工作的繁重与生活的俭朴在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的辛苦。)

  (5)学生质疑:我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是说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

  (6)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去掉这句话中的“好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花生米比平时增加了,但是虽然增加了我一个人,花生米仍不多,仍可以数得清颗数。从中可以看出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呀。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形象的高大。)

  三、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的关系。

  1、听老师说一句话:“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

  2、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那组关联词?

  (虽然……但是)这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对比关系)

  3、请你从课文中找到有这种关系的内容,并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把这样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1)虽然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一尺来高,但是他审阅每一篇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

  (2)虽然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

  4、总结:作者有意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这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描写更加突出总理人格的伟大。

  四、朗读,悟真情。

  1、看到这样的总理,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

  2、指名读7、8自然段,比较两次说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1)一次是对自己说,一次是对世界说。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吐,正是想到这样的好总理,这样崇高的品德,作者更加激动,以至于向“全世界”再次发出内心的呐喊。

  (2)文章两次提到“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能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而幸福、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中联想到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的操劳,鞠躬尽瘁,这是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了的。

  3、再次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了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打动你?请你把这样的内容读给你的同伴听。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6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技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作者陪同周总理审稿子这部分。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1、幻灯片3张(周总理照片一张,“周总理的一天”工作日志一张,《一夜的工作》插图一张)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周总理工作、生活的资料。

  播放视频(周总理批改文件,访问等),大家认识他吗?(周总理)看了这段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生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何其芳一起来他的办公室,看看他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齐读)

  1、初读课文,简说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3、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

  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

  (1)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附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周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是周总理彻夜工作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绿茶、一小碟“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简单到极点。周总理工作任务那么繁重,饮食却如此简单,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作上不辞劳苦,生活上却低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的高尚品质通过吃夜宵的这一细节,具体地表现出来了。从“两杯”可以推断,花生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是两个人的花生米的量是少到“数得清颗数”,以致作者怀疑是否有所增加,因此在句中加了“好像”一词。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教师点拨:为什么说总理是一句一句地审阅?

  生:因为总理是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句句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因为总理是有时候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其次,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得知,总理审阅的这一份文件是他自己写的报告,大致有400多句,自己写的报告总理审阅时却是一句一句地审阅,认真思考,反复斟酌,并且谦虚地征求别人的意见,以至于审阅这一份文件花了相当长时间。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可以说令人震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总理。总理为什么如此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审阅一份文件?

  生交流体会,读出感受。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由于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么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在前一段中,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历朝历代哪里有过像周总理这样的总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就是我们的总理”的感叹。在这一段中作者的思绪又从纵向转到横向的对比上,于是向全世界发出内心的呼喊:“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这里,一方面表达了作者为能有机会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想到了总理每个夜晚的工作,所以作者自信而又自豪地喊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大屏幕出示:1974年3月26日周总理一天工作的日程表

  1、边读边想象周总理工作的画面

  2、此时你最想说点什么?

  3、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工作量大得惊人:一尺来高

  工作劳苦工作时间长:一夜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篇7

  1、学会4个生字,会写朦胧、咨询、浏览、一小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得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5、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感悟文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语言的情感性和见解的独立性。

  抓“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研读文段时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从最后两个自然段中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强烈的感情,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教师讲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感人故事。

  2、释明题意,质疑问难:同学们对文章题目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

  过渡:故事中的周总理是多么的令人感动啊!那么他在生活上和工作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下面我们就和作者一起走入周总理的生活中去。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词,多读几遍,并想想该如何记住。

  3、课件出示生词:各小组自由对读生词,互相纠正读音,再抄一遍。

  4、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5、教师将学生写错的词语书于黑板,组织教学,强化记忆。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中,继续关注学生的识字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2、指名逐段读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3、看谁的记性好,合上书本,回答问题: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写了有关周总理哪几方面的内容?(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导。)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写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3)你印象最深的是课文哪一处的记叙?

  4、可以自由读文,要求读准确、流利、有感情。

  〔设计意图: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理解课文脉络,培养作者感悟文章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个展示阅读成功的平台,激发他们动脑、动口的欲望。〕

  总结:周总理是一个伟人,他为了中国的振兴而鞠躬尽碎地工作着,但他又是一个凡人,因为他的生活是多么的简朴。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周总理的优秀品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开课前,课件出示周总理课文插图。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件、挂图、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出示课件:泼水节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

  (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5、读后,你一定想问:

  周总理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知道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诉我,你们还有疑虑,能告诉我吗?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7、老师也有不懂的问题想请你们帮助解答,书上有欢乐的鼓点在那种场面可能还会有欢乐的什么呢?地毯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1、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2、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1、多么热闹、多么难忘的场面啊!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看看下面三段与前面几段有什么不同?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句话,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傣族人民与总理的深厚友谊,那份友谊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你一定感慨万千,快吧你的心理话对大家说说吧?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2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3

  1、学习课文3―7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入情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浓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驶、串、贵、闭“,正确规范书写。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

  2、读词。师:所有的词串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心情一一高兴。

  3、师:傣族人民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

  二、图文结合,拨动情弦

  1、周总理是什么样子?自由地读一读第三段,划出那句话。

  ①、喜欢总理这身打扮吗?谁来读?

  ②、所有人的表情都化为了一个什么词?练读“笑容满面”。

  4、小男孩身上背的是什么呀?

  5、周总理呢?CAI,出示句子。(自由读)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载歌载舞”什么意思?

  6、CAI(动词变红)教师引读。

  7、欢乐的鼓点敲起来了,让我们和总理一起载歌载舞。(师生律动)

  8、让我们留住这幸福的时刻,(全班读)。

  9、和总理在一起,能不幸福?能不令人难忘吗?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三、创设情境,会文悟情

  1、热闹的泼水开始了,自由的读一读第4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泼水的?边读边画。

  2、师小结:原来过泼水节是他们互相泼水,同时也把祝福送给了对方。

  3、傣族人们是怎么向总理泼水,送出祝福的呢?(板:傣族人民)

  ①、CAI显示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②、人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周总理呢?

  ③、CAI显示总理图片资料,师深情描述。

  ④、人们欢呼什么?祝福什么?(相应指导感情诵读)

  4、周总理是怎样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呢?

  ①、自由读,指名反馈。

  ②、CAI显示句子,介绍“银碗”、“柏树枝”含义。

  ③、谁收了总理的祝福?(指名读)。

  ④、不光我们收至打,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⑤、我们的爷爷奶奶也收到了祝福。(分组读)

  5、有两个人特别幸运,谁呀?〔分角色读)

  6、(CAI)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练读)

  7、难怪姑娘、小伙闭上眼,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相应指导感清诵读)。

  8、(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9、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敬爱周总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完成板书)。

  10、感情朗读第五段

  四、激情导读,升华主题。

  师:47年过去了,傣族人民依然清楚的记得,身穿傣族衣服,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的周总理啊。(全班读)

  多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师:傣族人民不会忘记给他们送去祝福的周总理(齐读)。

  师: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深深爱着他们的周总理(再读)。

  五、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收集有关周总理的其他故事。

  1、出示“驶、串、闭、贵”怎么记住它们呀?

  2、师范写“贵”字。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破案1101起查缴财物6.9亿元!江苏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战果显著

破案1101起查缴财物6.9亿元!江苏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战果显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泼水节庆祝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