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文盲如何考驾照可以考电瓶车驾照吗

  (采访人员及时间:雨伞,天信,2012年4月)

  姓名及出生年月:袁云满,男,1921年二月二十八

  部队番号:100军80师224团二营四连

  地址:诸暨浣车街道白马坉村

  1938年,当时我18岁,高小刚毕业,在亲戚的带领下,到福建报名加入了当时驻防在福州的第100军80师,当时军长是陈琪,80师师长是我们诸暨人,叫王稽祥,我被分配到224团二营四连任二等兵,当时我们部队的任务是加强福建沿海的防御力量。

  参加部队的新兵训练,因在部队训练中表现出色,被加入专门的军事训练班学习半年,刚好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来我部队招考,军事训练班有三十六个人报名了,结果就录取了我一个,我考上了,到湖南武冈二分校,分入第十七期步 七中队。当时的分校主任是李明翰,七中队队长叫孙绍武,上尉队长,在黄埔二分校专业训练二年半后,毕业回到100军75师做见习排长,当时100军军长是刘光济,75师长是韩文英,75师部队成员大都是河南人,对我们浙江人很排外,但我们有文化,他们大都是文盲,所以也很快在部队里站稳了脚根。

  在1941年我们部队奉命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记得一起参加还有同一个军的新编20师,我们师的任务是会战中牵制驻在南昌的日军,防止支援长沙。

  驻在南昌的日军有一个联队,约三千多人,装备非常优良,配有很多的大炮和迫击炮,等重武器,而我们一个营也只有三门迫击炮,所以使用时要集中起来用,记得有一次日军先派骑兵部队向我方阵地冲来,当时我军的轻重火力点一见骑兵快速冲来,立即枪声大作,当场打死了20几个日军,并打死了三匹大洋马,但也把我军的火力点给暴露了,当时就招来了日军有目的的大轰炸,及更猛烈的进攻,当场阵亡了700多人,那一天晚上,我们部队一边吃着马肉,一边含着泪给死难的战友办丧事,白天忍受着日军的飞机和大炮的轰炸,晚上我们就每天对南昌城发起偷袭。南昌城外,日军布有九道铁丝网,每当我们攻到第五道铁丝网的时候,往往进入日军的交叉火力阵地,横斜两道的交叉火力,往往使我军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时我部队的伤亡非常大,记得新编20师的一个加强营一个夜袭下来,只有两个人得以幸存,加上部队的给养非常差,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就等于是天天萝卜、菜叶子。因伤亡大,补充兵员较大,但这些新兵刚上战场大都被战场的惨烈给惊傻了,打枪也只是胡乱地打,我们连只有十几个人能沉着应战,我在黄埔二分校接受过正规的射击训练和辟刺技术,二分校也以射击成绩优秀而闻名,所以在战场上能冷静应对,亲手击毙过日军。

  后来部队被打散,我转编到104师的通信营任中尉附员,部队长官是汤恩伯,驻扎在贵州,到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我部队接到接受上海的命令,当天乘飞机到上海,接管了大上海,接受后因裁编到在无锡的军官十七总队报到,当时的总队长是吴求剑上将,1948年因战事紧张被调到苏南师管区镇江团管区任征新兵上尉中队长,1949年临近解放,回到家乡,1953年戴帽,管制一年,到1978年摘帽。

  老人现育有五女一子,都是普通打工者,老伴是本地人,前年已去世了,居住在儿子家,靠黄埔同学会525元生活。

  (感谢诸暨志愿者团队采访并提供稿件)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 19:10: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日新月异联合村 小康幸福大家庭

发布日期: 15:49 浏览次数:

日新月异联合村  小康幸福大家庭

我们联合村位于陶朱街道北大门,距离诸暨城关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前有浦阳江,后有花山山(花山村名盖来),南有新亭码头108公交车直村庄,三环线已经通车,赵家埠大桥即将建成北通直埠,西通白门三都,南接诸暨城关,东连大侣湖建的诸暨农贸市场,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实践证明,哪里交通发达,哪里经济就发展。

我们村地域面积6.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0亩生态公益山林3038亩,2006年由花山、苍湖、新亭、红岭四个自然村合并为联合村,划分为14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4个党小组,135名共产党员,分布在花山61名、苍湖26名、新亭28名、红岭20名1979年陈蔡移民25户103人,2008年丽水移民16户51人来我村居住,全村现有农户978户,人口2812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寿命也长了,全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608人,其中6069周岁的361人,7079周岁的147人,8089周岁的86人,9099周岁的13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一名,老寿星史梅牛,今年103岁。

我们村新农村建设中,服务站、医疗站、农贸市场、灯光球场,有老年协会老年活动室、关工委,办有省级示范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有专职管理卫生的保洁员。全村路灯亮化,道路道地硬化周遍空地绿化,村容村貌整洁,展现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回顾我村的史,旧社会一穷二白,人民生活疾苦新社会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幸福:    

    我们村世代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村后有坂田,村前有湖田,旧社会遇到天旱,湖田有收成,遇到洪涝水灾,坂田有收成,称半山半湖,素有“晒煞坂田有湖田,淹煞湖田有坂田”,称得上旱涝保收,曾有“游泳天下不如花山脚下”之美谈实际上,坂田晒煞了,湖田淹煞了,哪里还称得上旱涝保收。地主富农吹大话,穷苦农民喊天,他们有田地,贫苦农民没有田,只好他们租种到年终,交了租谷,留下的粮食很少,吃不饱,只好沿门去讨饭。现在,农田灌溉机械化,遇天旱,上有大岭脚水库泉坞庙水库、红岭水库和上坞水库,下有浦阳江抗旱机埠、半埂涵洞、一级电灌、二级电灌,还有小水泵灌溉,遇洪涝天气有苍象湖电排站排水,现在到是真正称得上旱涝保收了。     现在农业年年丰收,加上多种经营,大棚蔬菜、葡萄、草莓、西瓜、甘蔗水果种植,还有鱼塘养殖等使许多村民走上了富裕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农户70%以上有汽车,电动车家家都有。种粮大户朱华灿、生猪养殖户俞成更是远近闻名。

工业经济,我们村旧社会只有麻车园山一个榨油坊,解放后,在上级政府号召下,发展社队企业,1979年花山土地庙办起了红门公社第一家村办企业——花山农机厂,隆隆机器声、叮当榔头声,办得热火朝天,为当时花山村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还有一级电灌站办起了针织厂——袜厂。前几年,织布业发展到农家,目前全村有几家袜加工业、绣花业、冷风机业、豆制品加工业,不少农民在外地经商、办厂、搞建筑业等办得很好。

我们村属于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金萧支队在花山村组织农会,陈金堂为农会长,成立民兵队,队长俞林海,(解放后在上海工作到离休)组织民兵抗租抗息,贫苦农民壮胆助威。日本强盗侵略我国,我村人民深受其害,被日本鬼子杀掉的有俞善本外公(大家叫他阿土外公)的一个儿子、一个伙计,俞杨生父亲俞仕传,俞康福父亲俞江水等人。日本鬼子放化学毒气弹,俞福昌烂脚多年,无法生产和生,最终只好整条腿截掉俞贤良、俞洪茂俞友康母亲杨香柱烂脚到死。我们绝不能忘记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后世子孙一定要奋发图强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了,为阻止日寇逃跑,督促鬼子就地缴械投降,花山民众在俞林海、俞立清、俞初星、俞许桥等人带领下,去白门鞍山弄撬铁路,被白门馒头山碉堡日本佬用机枪扫射,其中陈法当场身亡,年仅19岁。后陈法被追为烈安葬母岭脚。解放后,花山学校师生,每逢清明节向烈士扫墓以表纪念。还有俞许桥撬铁路日本鬼子投掷的炸弹炸断肋骨左手解放后俞许桥评为荣誉军人,到杭州康复医院治愈,后分配在杭州工作到离休,今年6月因病亡故,终年93岁。

在诸暨革命烈士馆中的《革命烈士英名录》上,有一位花山烈士俞成章,乳名弯佬,他早年与俞林海、陈金堂参加金萧支队,从事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在解放战争中,辞母北上,参加华东野战军,任班长,在解放山东泰安战斗中光荣牺,年仅22岁。    

烈士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新生,换来了人民的幸福,人们怀念他们,应该代代相传。先烈的遗志,应继续发扬光大,作为我们生长在和平环境下的青少年更应爱学习——学习最有用,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爱祖国——祖国最可爱发奋图强,努力向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旧社会,土地掌握在地主富农少数人手里,贫苦农民租田、租地做长工,就花山一个村,百来户人家,解放后被划为地主的有十三户、富农四户、富裕农民十多户,因此给他们做长工的人多,加上小商小贩、贫困孤儿寄养等人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贫苦农民彻底翻身,分房、分田、分地落脚花山居住。因此花山村民姓氏特多,据统计俞姓为主,有王、方、陈、高、杜、金、楼、张、周、杨、叶、鲍、何、毛、徐、程、蒋、赵、许、孙、郦、郭、史、沈、孟等二十多姓。还有新亭村姓氏也有十多个。这些人出生贫苦,解放后,听党的话、跟共产党走,走上小康路。

在党和政府号召下,经过土地改革肃反运动,1953年成立互助组,1954年办低级社,花山王伯章的“民丰社”、方贤桥的“旭光社”,新亭丁同福的“劲余社”,红岭毛诚品的“农华社”,朱家朱梦才的“五丰社”,前店黄孙黄仁的“复兴社”,办得轰轰烈烈。1956年由花山,下俞、朱家、前店黄成立了高级社、联合社,社长朱梦才。1958人民公社化、1960年四落实下俞、花山分开,朱家前店黄为联合大队。 1960年各村单独核算,下俞划为直埠管辖,花山为花山大队独立核算,1962年起又划分为小小队,到1966年并大小队1969年又实行大队核算1971年又以生产队为基础,到1980年农村责任制改革一一分田到户。现在农业生产又走向了以种粮大户为主的组织形式,我村一次又一次的发展过程,充分证明共产党领导好,改革开放好。

    在上级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为确保农业丰收,担水库、筑堤埂,庙横头开通天沥,建苍象湖电排站,造半埂涵洞、一级电灌、二级电灌,大搞苍象湖土地平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苦创业。    

为改善村民生话,花山有两个十二月一日不能忘记一是过去照明用清油灯、煤油灯,在村干部的努力下,于1968年12月1日,实现了全村电灯照明后逐渐办起了粮食加工厂、年糕厂。目前家家户户实现电气化,烧饭电饭煲,烧菜煤气灶,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空调已不足为奇了。

二是改变了饮用水过去人们用水桶担水,坂头塘、新开塘.横硬中央藕塘,每当天下雨,路上的牛粪水,田中的农药水,冲入吃水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980年12月1日,村民用上了自来水,成为当时三都区用上自来水的第一村。目前大家用的是陈蔡水库水,用的放心水。

1968年,公社搞机械化运动,我们村成立了机耕队,拖拉机代替了老牛耕田,现在农业生产以现代机械化为主,水稻品种优良,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的花山粮仓,旧社会是花山祠堂,解放后为了村民交公粮方便,自愿赠送给粮食部门作为粮仓。2015年联合村出资一百八十万元,重新购买回来归村所有,今后办集体福利事业,企业家俞小大捐款陆拾万元用于改建

为改变村容村貌,村民们自动集资,把村中弄堂道地水泥硬化走在了全三都镇前列,三都镇领导组织了周边村来我村参观取经。

我们村人才辈出据历史查证,晋朝出了个将军俞纵唐朝有户部尚书俞公帛宋朝有中书舍人俞烈明朝有福建总督俞大猷,清朝有河南学政俞越,民国时期有著名学者俞平佰。近代出了一个著名学者俞可平,西施故里名人外交官俞盂嘉,穷苦人家出身的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俞卓峙等等。

我们村旧社会办有小学一所,校名叫“时化”,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抗战时期,校园内书声朗朗、歌声嘹亮,令人欣慕。解放后,高德宝任大队长、高林尧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期间,有两次翻建。赵家埠、霞俞、苍湖、新亭、毛家的学生都来读书,学校系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花山学校是诸暨教育单位“赶新山、学花山”的先进单位和典型。后因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生源减少,学生并到张四里学校而停办,红岭新亭村学校也一样。以前村里多文盲半文盲,现在村民文化素质比较高了,其中全村大学生就有45人。

全国解放后,我村人民同全国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走互助合作化道路,从低级社到高级社,人民公社走集体化道路,经历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等。全村人民都经历了无数次考验。多次的组织机构沿革和党政干部沿革变动,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分子和当家作主的带头人他们是:朱家朱梦才,从农会长到联合社长,联合大队支部书记20年,花山金爱成,从民兵连长到任花山村支部书记15年,花山俞灿根任村团支部书记,到苍象湖水利主任,花山村党支部书记后调任红门公社,城西公社管委会主任到退休。新亭张林根从大队长、革委会主任到任新亭村支部书记近30年,前店黄黄贤飞任书记15年,花山叶夫潮任书记16年,俞火宝任花山书记10年,还有任过大队长支部书记的俞桂朝、俞正信。任苍湖村书记的朱伟良、陈友焕、朱松根、朱益明。新亭村任书记的陈关林、赵伟根、郧伟岳、张国均、傅岳信、丁同福。红岭村任过书记的毛成品、毛志山、曹信夫、王水安、毛伯成、毛杏品、毛志国、毛校良等。

有当选为诸暨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俞月仁,四届人民代表俞文华,八届人民代表俞根土,九届人民代表俞立山,十一届人民代表叶夫潮,十三届人民代表张云珍,连任十四、十五届人民代表俞金红。以上这些同志有的任过花山村大队长、村民委员会主任、支部书记,有的任村妇女主任和企业家俞金红。    

还有许多任过各村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水利主任等老干部老党员,他们有的已年老亡故,有的还健在,还在继续发挥余热,他们在我村发展史上带领村民勇挑重担,作出了一定贡献,这里要特别提到的现任联合村党支部书记高林尧,在村关键时刻,不计  个人利益,克服困难,搞好村级建设。百年往事,一方见证,人们不会忘记他们。

花山俞伯贤,现年83岁,中共党员,诸暨县八届人民代表,多年任赵家埠供销社、汤家店供销社、江东区供销社主任、经理,直至退休。他用长达九年之久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编写《花山轶事》一书,记载了花山的几代沧桑与点点滴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书中所列举的人和事,供后人敬仰、继承或吸取经验教训,对已谢世的,应永远怀念。《花山轶事》与其说是一本传记,倒不如说是一本村史,供后人传阅。      

俞卓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堪称一代名师,诸暨县立中学第六任校长,先后在杭州、宁波、绍兴、温州、衢州、丽水等地省立中学任教他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民国时期穷人家能出大学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喜事。

俞盂嘉在《西施故里名人谱》中有名,他精通英、法、俄三国语言,任过丹麦、挪威大使,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联合国代表团副团长,曾16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周恩来总理曾给予高度评价。

俞可平,政治学者、教授、政治学哲学双学博士生导师,是解放建国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两名政治学博士之一他任过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现任北京大学教授,是中国当代的著名学者俞可平著作《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而蜚声海内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国高层文胆》一书,内含九位人物,俞可平名列第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文胆,也不是智囊,我只不过是一名学者”。他可称为中国现代新秀他,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放过牛,生产队参加过劳动,当过植保员,由于刻苦学习,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俞善学从教50年,任校长近30年。次被评为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省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诸暨市优秀共产党员,曾获省、地级“红领巾事业功臣”称号,1988年评为全国中小学德先进工作者。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恢复高考来,我们村出了许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他们有的己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在校就读,今后决心为国家、为社会作新贡献。俞立权、俞秀红夫妇的三个儿子都是大学生,其中杭州“117医院”工作的俞满祥,为我们村民提供了许多求医方便,受广大村民好评。还有办企业致富的俞小大,经商致富的赵兆权,他们称得上我们村的富豪

前进者的足迹,带动后来者的努力向上在坐的青少年学生们都能读书用功,品行端正,前景无限美,我村将来一定能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盲如何考驾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