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山小学地点九年一贯制学校杭外会接手吗

 杭州教育资源丰富,出国留学的人数也比较多。国际教育备受杭州家长关注,体制内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很多家长的需求。杭州的国际学校虽然入学要求很高,费用也不便宜,但仍然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奋不顾身抢名额。今天,远播教育小编带大家看看杭州国际学校有哪个,希望为您的择校提供一些帮助。一站式获取国际学校招生较新动态,远播教育的学业规划师为您提供择校方案参考。

  一、杭州伊顿剑桥国际中心

  成立于2010年,归属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是一所较为年轻实力却不可小觑的国际学校。

  来这里读书的学生接受的是剑桥A-Level的课程体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出国留学!!!

  而在出国留学这个美梦实现以前,每年的毛爷爷就要耗掉9.7W+,不过这9.7w+的投资回报率高达百分之百。

  据校内官网数据显示:其三届毕业生被国外正规大学录取的好成绩。

  其中报考英国方向的毕业生,90%获得全英排名前30高校的录取;

  报考美国方向的毕业生,70%的学生获得全美排名前100高校的录取;

  报考加拿大方向的毕业生,获得全加排名前十高校的录取。

  二、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

  成立于2008年,是一所由杭州外国语学校委托管理的,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民办全日制中学。

  较先是只有初中部,2010年才成立高中部。

  初中部学生可以至杭州外国语学校本部,也可以英特高中、杭外剑桥国际高中(A-Level课程)、海外私立高中。

  英特高中部主要以出国留学为方向,入学之前都是要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

  杭州英特高中毕业生除经过高考规划通道外,还享有美国、澳洲、德国、日本等大学的绿色通道。包括澳洲“五星大学”的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以及德国、日本等海外大学的直接招生通道。

  2017年85%以上的初三毕业生进入海内外高中就学,国际高中毕业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普通高中高考录取率为63%。

  三、人大附属杭州学校

  2018年9月开学,总校长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海玲教授担任。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采用双语教学。15年学制,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教育。课程采用双语浸入式教学,高中阶段开设剑桥IGCSE、A-Level等课程。

  地址:余杭区,在02省道北侧、南湖东侧,即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区块。

  学费:幼儿园学费大约是10万/年,小学中学学费会逐步增加。

  四、浙江常春藤A-Level国际高中

  音乐家彼得·巴菲特先生和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先生的支持下,所创办的一所融汇中西文化精髓的寄宿制国际学校。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支路79号

  学费:97000元/学年

  五、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

  一所9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

  地址:上城区姚江路5号

  六、杭州萧山惠立学校

  杭州市萧山区惠立学校将为2-18岁的学生提供世界品质的双语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将遵循课程标准及浙江省课程要求开展教学,进入高中后将采用IGCSE和A-Level课程体系。

  学校坐落于萧山科技城,由传化科技城投资建设,总投资8亿元、占地111亩、建筑面积6.7万方,是惠灵顿中国大家庭中校园较大的一个校区。2018年9月开学。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鸿达路萧山科技城科创大厦A座318

  学费:幼儿园大概15万~20万。

  七、杭州绿城育华学校

  被评为浙江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学校与新加坡华侨中学、德国拉特瑙学校,美国温莎学校、印度德里公学、新西兰林菲尔德中学、瑞典国民青年学校、西班牙贝塔尼亚·帕特莫斯学校等25所国际结成姐妹学校,进行多方面合作。

  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世界各地参加学生论坛、音乐会表演、学生辩论赛、环境保护、课程交流等各类考察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的个性设计相关课程,除必修课程的以外,还可以选修射箭、篆刻、西班牙语、茶文化、商业经营与规划、德语等精品课程。

  【结语】以上就是上海远播国际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杭州国际学校有哪个的相关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滞后性的特征,家长若想了解更多国际学校招生、择校、插班生较新新闻资讯,填写下方#家长有问必答#,远播教育择校专家会耐心为您答疑解惑。

杭州站 杭州JW万豪酒店 · 3F大宴会厅(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28号)

天津站 天津富力万达文华酒店三层宴会厅 (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八号路486号)

深圳站 大中华喜来登酒店6楼西翼汉厅(福田区福华一路1号)

上海站 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 10楼宴会厅(上海长宁区长宁路1018号)

苏州站 苏州维也纳国际酒店火车站北广场店3楼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厅(姑苏区苏站路1588号世界贸易中心A座)

成都站 成都瑞吉酒店二层宴会厅(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88号)

南京站 南京雨润涵月楼酒店6楼石城宴会厅(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235号)

广州站 海航威斯汀酒店5楼宴会厅(天河区林和中路6号)

免责声明: ①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②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

杭外肄业生,在杭外待过五年。

杭外以人为本,前面讲了那么多杭外硬件上的优势,我就专注于讲杭外的人了。初中时盲目寻找什么杭外精神,到了高中才逐渐明白,杭外就那么点大,里面的人怎么做事,杭外就长什么样。

记得在零七年的艺术节上,《疯狂的跑蛋》轰动一时。在此剧结尾,男主跳下台问了负责老师一个问题,“什么是杭外人的立身之本?”

我只了解三位校长:汤子良,林卫民,和方建文。我从校史里认识了汤子良校长,面对面见过的有林卫民校长和方建文校长。

对汤子良校长,因为没见过真人,我一直非常佩服,认为他有远见。从官方校史上看到,汤校长自九五年上任,八年任期内确立了杭外国有民办的体制,兴建了现在的小和山校区,并争取到了开放全省招生的政策。

林卫民则是我入学时到初三上的杭外校长,他在位时我觉得也没什么出色的地方,厌恶他高高在上的领导味。初二冬天第一次去校长室,那时办公椅上坐得还是他。当时爆发流感,学校里每天都要求记录体温,每天总会打破几只温度计。那时觉得汞非常危险,每次打破时都会迅速收集并用硫磺中和,很快全校硫磺全用去中和汞了。流感疫情变弱之后,我和我一位好友觉得这体温记录制度已经没有必要了,就去找校长。校长直接接待了我们,那次交流我们待了二十分钟左右,虽然制度没取消,但貌似是给我们又进了一批硫磺。那次交流虽然很像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但起码认识到校长也是人,也是能交流的,原先对其的官僚偏见也少了很多。汤校长卸任后,林卫民是已学校化学老师身份继任的,也是八年任期,在一零年初与省教育厅争取实际行政权无果,在八月底北上去北外附校做了校长,还在网上留了一篇文章表示“我很好”。一年后又带了北外附校全体高二老师回杭外观摩考察,心还是没放下[1]。虽然个人对林校长的第一印象很差,但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他还是为杭外做过很多事的。林卫民在位期间杭外放下了民办的英特和国际合作的剑高。英特日后吸收了在缩招过程中辞退的大部分老师,维护了有特质的老师群体。剑高成为了正式的出国分校,多加了一条杭外人的出路。

方建文是改制后才出现在杭外历史里的。林校长被方校长顶替后[2],一时同学心中颇有不服,我是直接把他当傀儡校长看的。他有各种官样政策,高一上有一个阳光工资的政策,学校先大幅度削减教师工资,再公开被削减的工资,每个月再回涨一点。老师们是直接去静坐抗议,但可惜抗议被后来回涨的可怜工资,和一对一的谈话瓦解了。学校这种明升暗降,逐个击破的处理方式把我恶心爆了。我恩师直接告诉我,在改制之后杭外老师之间受裁员压力,人心离散,丧失了原先亲密的关系和相互学习相互进取的动力。当时对这个校长非常失望,觉得他就是哈利波特五里的乌姆里奇,完全政治化了整个杭外,让人相互厮杀,以巩固他的地位。

但也许是杭外大环境对方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也懂得了杭外的底限,对学生有起码的尊重。这是在我第二次去校长室交流的时候发现的。

高二上的时候有一个更傻逼的政策,叫学习刘希平厅长重要讲话,要求每个老师打印刘希平的讲话并在周五全体讨论,并钉在各班的黑板上。刘希平是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被认为是杭外改制的直接推手,在杭外是不受待见的。我那次怒了,觉得这么直接的政治灌输简直是侵犯杭外的教学自由,就手写了一封信交给了校长。第二天下午我被请到校长室去了,那时人也乖聪了长了心眼,开了录音再走进校长室。谈了七十分钟,我后面被他的思路带着走了,但起码向他明确表示了这种类型的学习在杭外是很不受欢迎的。他客客气气地和我谈了,既没追查我,也没追查我班主任。也许是我一个人做事没成气候,但我暂且相信是他懂了杭外的底限,给予了学生最起码的发言权。方校长在位期间时期特殊,基本上就在夹缝中求生存,但在其争取下整体搬迁已经拖了一年,让这届高三依旧能在小和山校区毕业。

总结起来,汤校长有远见,林校长亲近杭外有骨气,傀儡校长方校长有底限。

杭外老师里卧虎藏龙,虽然这次改制后伤筋动骨,但劣币逐良币的效应并没有很明显,最好的那批老师还是做到了隐藏自己,长线发展。

曾在杭外任职的范美忠老师,这可谓是杭外众师长里最有争议的例子。他虽然任期非常短,但影响之深远,直到今日,在楼下有直接全文复制他的文章。恩师的推荐阅读里就有《范美忠文集》,其中影响最深的还是他对里尔克诗歌的见解。

范美忠老师的博文《中学教书生涯的总结性陈词》中有点名黑过的章路平先生[3],在我印象中却也是有功底的教师。他是我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当初每天早上早读时,他都会在黑板上留下激励我们读书的话。影响最深的包括:“你若惘然无措,岂非汲汲晚矣。”在学报任安书后就会看见“报爹娘书:孩儿不肯读书...感激涕零,不知所言。”他管我们管的很松,所有作业都可以不交,只有每周写随笔的作业不能落下。他也是第一个公开声明可以在他课堂上可以睡觉的老师,声称我们睡觉,说明他的讲课不够吸引人。当时上他的课可谓大开眼界。不过他毕竟做老师比范老时间更久,为人更谨慎,有很多原则,其一就是不能录音,讲的再好也不能录。

初三分流考之后,那下半学期绝对是个性成长最快的时候。那个时期同时是社团,恋爱,做实验,发起活动最活跃的时候,一辈子的朋友都是在那时候结交的。当时初三下就已经请高中部的语文老师来上,我们班的老师是徐洁老师,每两周在语文课上看完一部电影,而且是换课把时间凑好一口气看的。那时是老师和学生最自由的一学期,上课讨论诗歌史,看“楚门的世界”,“入殓师”,“海豚湾”,“死亡诗社”,然后公开讨论。记得徐洁老师最厉害的是讲海子的诗。

进入了高中,就碰上了人生导师曾涛。他是我们理科竞赛班的语文老师,高一没有高考压力,所以他教得很深,记得“竹林中”一文讲了很久,还做过一次公开课,没有预演,就发了资料让我们在课堂上野。当时课堂发挥最好的那个同学最后高考裸考上了人大,现在在那边的辩论赛上横扫千军。他上诗歌也上了很久,我至今依旧能背诵那首《萧红墓畔口占》。他同时是我们班主任,当时我觉得性教育很重要,他便把一堂公开班会课交给我们,鼓励我们好好准备,并不时发资料给我阅读。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深入探讨了几个主要议题,两男两女就在实验室里直接讨论男女在青春期感受的不同。那才叫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当然,曾哥张弛有度,该准备高考时也不含糊,字典简直就是刻在他脑海里的,跟着他复习不会有问题。

然后认为杭外教不出竞赛神牛的不必丧气,还有陈贵新老师在。陈贵新老师是我高中时化学竞赛的辅导老师,为人严肃但随和,高一时开始每周两次竞赛辅导,高二开始每周三次。在两场比赛之间也会让我们去实验室野。出借器材什么的只要我们列出实验目标,开单他都会给。我一个准备出国的同学在他的支持下建立了化学社,每天做逼格很高的实验。我当初竞赛不够努力,在社团和做实验上野走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有国初三等奖完全是靠贵爷的指导,但那时组织实验的过程依旧是我珍贵的经验,到了美国后更有感受。

随想:杭外自由放任的确毁了一批学生的高考前途,但他给予了我们机会去探索各种硬实力。与人交际的实力,主动求学的实力,快速判断的实力,明辨是非的实力,克服孤独的实力,诸如此类。所以说杭外人能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不是没有道理的。

单纯政策的倾斜是砸不出杭外的,不然成外,深外,上外为何没有杭外的气质?政策倾斜固然是杭外文化存在的基础,但文化本身则是时间和一个个特立独行的人沉淀下来的。

如果你和我一样进入过杭外的仓库,你就会发现里面堆满了学长学姐们超额印刷的书,杂志,和诗集。找到最角落里的,你能翻到八六年杭外人留下的散文和诗。这算很肤浅地展示了杭外的文化底蕴。

我们这几届毕业前有几批人试图保存杭外校园,包括echo回声周刊终刊里的杭外跳棋,朱陶学长曾经设想的三维地图,等等。放几个我最喜欢的作品在这边:

一、施忆学姐手绘的杭外地图介绍

二、朱陶元敏学长拍摄的杭外03年建筑设计图

三、朱陶学长和我自己先后完成的谷歌地图模型,在谷歌地图上应该可以看到

[3]原文倒数第三段。范美忠文集是范美忠老师早期博文的收录集,原文已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和山小学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