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历程如何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新世纪大厦2号楼四楼 联系电话: 8 服务热线:400-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交流群:关注微信hejsks,获取更多教师考试资讯。

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在教师招聘考试的过程中主要以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一般考查方式比较简单,但偶尔也会有关于不同学制拓展内容的考查,今天就我国学制的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广大的考生有所帮助。

别称:《钦定学堂章程》

内容:最早规定小学7年为义务教育阶段,但未使用“义务教育”一词且仅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规定都是一纸空文。

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别称:《奏定学堂章程》

制定者:张百熙、荣庆、张之洞

1.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2.首次确定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3.实业教育首次纳入学制系统,首次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4.首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已经进入到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

5.首次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

6.首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强迫教育”词汇,表明了近代义务教育的正式发端;

7.修业长达26年,这是我国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

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开始,是我国从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

指导思想(方针):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创造精神

1.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1912年5月将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2.规定“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政府法令中第一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别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年学制、《学校系统改革案》

指导思想(方针):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

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兼顾升学和就业。沿用时间较长的学制类型。

2.首次提出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依据划分教育阶段;

3.首次将“幼稚园”纳入了学制体系,确立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中的独立和基础地位;

4.以“职业教育”代替“实业教育”,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正式确立。

以上就是关于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的解读,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考之路起到一定的作用。

更多河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

《19教育学考研壬戌学制名词解释知识点最新(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教育学考研壬戌学制名词解释知识点最新(精华版)(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19 训练学考研 |壬戌学制 |名词说明学问点1922 年新学制名称新学制 7 项标准1922 年新学制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扬平民训练精神;3)谋个性之进展; 4)留意国民经济力;5)留意生活训练; 6)使训练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六-6 年学校学制体系三-3 年中学三-3 年高中四-4 年高校跟我国现在的学制体系大同小异主要内容|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1922 年新学制: 1922 年 9 月,训练部在北京特地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训练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 10 月在济南召开的训练会联合会

2、第八届年会征询看法,最最终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 年的 “新学制 ”,或称 “壬戌学制 ”;由于采纳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新学制 ”的标准为 :1)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2)发扬平民训练精神;3)谋个性之进展; 4)留意国民经济力; 5)留意生活训练; 6)使训练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这七项标准正式取代民初的训练宗旨,其表达出来的主流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所提倡的 “民主 ”与“科学 ”的精神, 特别是有用主义的训练思想;它对其后民国一系列的训练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度系数重要系数 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

3、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进展战后民族资产阶级不仅要求在政治经济方面赐予制造连续进展的条件,也要求在训练方面能供应 具有文化学问的劳动力和科学技术;1920 年 10 月,以资产阶级训练家为主干的全国训练会联合会第六次代表|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大会在江苏召开,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1921 年 10 月,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通过的学制系统草案向各省区训练会和各高等训练机关征询看法;1922 年 9 月, “北洋政府 ”召开学制会议,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整理的草案做了修订,再交同年 10 月在济南召开的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争论;最终,于11 月 1 日以

4、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修业年限改革案对各级学校修业年限作了规定: 初等训练 6 年;其中初级学校 4 年(可单设),高级学校2 年; 中等训练 6 年,分初高两级,各为3 年; 初级中学施行一般训练,可单设,亦可依据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高级中学分为一般,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为 6 年; 高等训练 3 6 年,其中高校4 6 年,特地学校3 年以上;大 学院为高校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争论之所,年限不主要特点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是:缩短学校修业年限,延长中学修业年限;如干措施留意依据地方实际需要,不作硬性规定;重视同学的职业训练和补习训练;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有用

5、;实行选科制和分科训练,兼顾同学升学和就业两种预备;1922年制定的新学制,主要是实行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 多年的“六三三制”,说明中国现代训练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军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训练;但它却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训练界经过长期酝酿,|精.|品.|可.|编.|辑.|学.|习.|资.|料.集思广益的结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训练制度的确立, 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指的是同一个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训练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不仅提出了“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的弹性训练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历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