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门道填报志愿的机构靠谱吗可靠吗

  • 手把手教你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 2020高考志愿怎么填报指南

  • 2020高考志愿怎么填报指南

  •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 关于上海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 高考志愿填报专科志愿怎么填

  • 高考填报志愿指导_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 如何科学填写高考志愿表

  • 高考志愿应该怎样填(案例分析)

  • 高考志愿怎么填?如何保证顺利录取!

  • 2017年高考如何填报志愿

  • 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 应该怎样填?

  •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最全)

  • 高考报志愿院校代码怎么填

  • 2020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技巧模版

  • 2019年高考填报志愿流程图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 最新整理手把手教你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 如何快速填报高考志愿的计算方法

  •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大全总结(完整版)

  • 2018全国高考填报志愿分析流程怎么样

  • 2019高考志愿填报全攻略

  •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专家教你如何使用一分一档表

  •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怎样搜集高考志愿信息.pdf

  • 2017年高考志愿填报常见问题一览

  • 2016年手把手教你如何能填报高考志愿

  •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一本二本压线生怎样报志愿

  • (完整版)2019高考志愿填报全攻略

  • [精]2020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大全总结

高考结束了,这里先恭喜广大考生终于跨过一个人生门槛。

你们是不是一考完就已经踏上旅途,或者宅在家放飞自我了?

但是考完不代表结束,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后面还有填报志愿在等着你们!

现在先收收心,可以准备准备开始填报志愿啦,填完之后,在开学前又是一条好汉可以继续浪去。

说实话,我觉得填志愿比高考累得多。

高考的问题还有标准答案,只需要努力把它解出来就行。

而志愿填报就不太一样,它没有所谓的 “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分数,爱好、需求不同,做出来的选择也不同。

而且志愿填报一定程度上还关系着未来的人生之路,所以对它的决定肯定要慎重再慎重。

高中老师们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过几天学校应该就会发放厚厚的《 普通高等学校报考及志愿填报指南 》和《 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 》这类填报志愿的书。

这些书有用是真的有用,但是太厚,内容也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

可是都 2022 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去找点好用的工具呢?

今年有不少软件早早地就开始推广自家的志愿填报应用,像夸克、百度之类都有类似的功能。

不过话说在前头,大家也不能只认这些工具,还是要多个渠道收集信息,选择志愿才会更准。

在浏览器搜索框直接输入“ 高考 ”,就会跳转到夸克高考模块。

查大学、查专业、一分一段,一眼望去功能挺多的,但大家最关注的功能应该就是填志愿了。

点击左上角的模拟选志愿后,填写省份、科目、成绩、排名,它就会给你智能推荐一大波院校专业。

在智能推荐里,既可以按院校优先选择,也可以按专业优先选择,不管哪种优先法,都会给出可冲击、较稳妥、可保底 3 种策略。

毕业填志愿的时候,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结合 650 分对应的 7364 名的全省排名来看,学校录取最低排名与概率还算比较吻合。

但还是得留一个心眼,虽然它告诉你被浙江大学录取的概率是 77 %,但这并不是说浙大的专业你就能随便选了。

我们还需要注意每个专业的具体录取率。

如果选择了浙大的理科实验班,那就是开启地狱难度,录取率只有1%,可以直接放弃了。

院校录取分析里面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今年新开设专业的录取概率。

就比如北航新开设的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我并没有在分析表中找到,希望后续能添加上。

除了志愿录取率这类功能外,夸克高考还提供了一些很贴心的小功能。

比如同分去向,这个功能类似于购物车抄作业,它把跟你同排名段学生的往年学校、专业选择和地区去向都用数字标出来了,方便你参考。

差不多知道自己能选什么学校和专业之后,你可能就需要打探这些学校和专业的风评如何了。

除了校园介绍、专业介绍、招生简介这些可以从官方渠道获得的消息外,夸克高考还会有类似于过来人对校园的吐槽评价专题,比如学长学姐说和权威问答。

说是权威,其实就是直接把知乎中与学校相关的问题直接搬运了过来。。。

但如果真想了解一些具体的信息,还是直接搜索靠谱点。

除了夸克,百度也推出了志愿填报功能模块AI 助考。

但是,和夸克一样,百度的志愿填报功能也要下载 App 才能使用。

乍看之下,百度高考该有的功能都有,选大学、选专业、高考查分、志愿填报之类的基础功能都有,就是 UI 设计和夸克不太一样。

除了这些,百度还有个对得起AI助考这个称号的功能,那就是一键智能填报和合理性分析。

但是这两个功能是要收费的!

其实,你不想被割问题也不大。因为靠着免费的信息,也能大概得出个结论,只要费点劲,多筛选学校和专业就行。

不过这些应用也不是没有缺点,他们的数据不全是正确的。

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的这个工科试验班,百度高考中告诉我录取率有 35% ,还是有机会冲一冲的,但是夸克高考就说,我基本没有机会,只有 1% 的录取率。。。

左为百度高考,右夸克高考 ▼

之所以会有这个情况,是因为虽然百度高考的最低录取分是对的,但它的位次错了,正确的位次应该是 4381。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投档及专业录取情况( 2021 年 )▼

而这只是我在百度高考中发现的一个数据错误,谁都没办法保证夸克或者其他类似应用的数据完全没有错。

所以完全依赖这些 App 其实并不可行,它们只能给你打辅助,关键还是要大家多动动手指收集信息。

世超在这里也给大家提供一些除了志愿填报指南之外,百分百可靠的信息源。

第一个,就是你们所在省份的考试院官网。比起网上杂乱的信息,考试院里面的消息不仅有针对性,还可以保证准确性。

第二个,就是目标院校的官网,在这里除了可以找到招生信息以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招生办电话。比起自己蒙头蛮干,咨询“业内人士”会更有效率。招生办老师的话一般八九不离十,就是电话不太好打通。

最后一个算是偏方,你们可以多去目标院校的贴吧、公众号、微博这些社交平台逛逛,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些槽点,在微博搜一搜,就能看到学姐学长的吐槽,然后大概就对学校的生活环境、学校学风等方面心里有个数了。

虽然有工具,但这只能帮你了解自己能去哪,想去哪这个问题还是不少人的困惑。

不知道到底是奔着学校去,还是奔着专业去;各类专业也千奇百怪,不知道未来发展如何,怎么选志愿才能一劳永逸。。。

世超请教了很多同事和朋友。虽然大家的专业不尽相同,但就结论来说,大部分人都觉得选学校比选专业重要。

因为未来你的职业和专业可能并不对口。

像我们办公室的编辑,有学医学、生物、汽车、艺术的,但就没有一个人是学传媒相关专业的。

而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学入学时,某一个专业冷门,不代表三四年后,这个专业依旧冷门。

别看芯片行业现在很火,在世超选专业的当年,周围很少有人会考虑选它。理由也很简单, “ 芯片出成果慢,工资少,还烧钱,现在基本上靠补贴活 ”。

谁能想到现在的芯片人才反而千金难求,让人恨不得回到几年前重选芯片专业?

而一位选择土木工程的朋友,就恰恰相反。

她原本被亲戚劝说这个行业工作既轻松又赚钱,但是毕业后发现被忽悠了。当她察觉到不仅要经常跑工地、风吹日晒钱包也没鼓起来的时候,就彻底从这个行业跑路了。

当然,也有人从一而终,专业和职业对口,像世超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朋友依然留在 BAT 这类互联网企业,默默地发光发热。

差评君则有一个学世界经济专业的朋友,读完研直奔四大做审计,现在在熬夜、加班、秃头中努力保持身体健康。

大家经常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但其实这个句式可以用在每一个专业上。

不同于专业的不稳定,一家好学校,通常能一直好下去。

而且选择好学校,除了让履历漂亮作为敲门砖以外,还能给你带来一些隐形的好处。比如好的学习氛围、师资条件,以及社交圈。

当你的周围都是大佬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学习这些人的优点。看到学霸舍友都去了图书馆或者实习,你也静不下心在寝室继续摸鱼了。

当然,这些只是作为过来人的一丢丢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填志愿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谁都无法帮别人决定未来。

如果你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那就直接奔着去,不用管别人说怎么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什么我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退出世界大学排名?

前几天,中国人民大学宣布从2022年开始将正式退出世界大学排名。

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这两所老牌985高校也紧随其后,陆续宣布不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

三所高校相继退出世界大学排名,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舆论。

5月11日,#多所名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有人认为:之所以退出世界大学排名,是因为这些高校在国际上排名不好又爱面子,退出排名是可笑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只会闭关锁国与国际脱轨。

还有部分网友表示担忧,认为退出排名会降低中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以把该排名作为参考,但不用直接退出。

不过也有不少赞同退出,认为很多世界大学排名本身就带有歧视性,并不公正,还有些排名的评分标准根本不符合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因此国内高校不跟从“洋指标”是合理的。

大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到底应不应该参加世界大学排名,固然值得讨论。但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以人大为代表的国内高等院校,为什么退出世界大学排名?

首先,世界大学排名,并不能准确反映这些高校的实力和位置。

就拿人民大学来说,2021—2022年度,人大在国际十大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均不高,平均排名为590.9位。

这个位置,不仅落后于国内知名的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浙大、南京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武大、厦大、华中科技大学等其他985、211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甚至还落后于深圳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扬州大学、青岛大学等“双非”或“四非”大学。

在世界大学平均排名中,人大仅排在全国第79位。

而人大在国内发布的2022年高校排名中,在软科排名全国第19位;在校友会排名全国第10位;在武书连排名全国第18位;在金苹果排名全国第15位。

人大在国内的高校四大排行榜上平均排名第15.5位,远高于国际上的79位,如此悬殊的差距,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国际排名的排名依据。当然如果结合实际的高考志愿填报意向顺位,落差就更加明显。

为什么人大在国际上的排名这么低?

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人大一直被西方认为是新中国建立的党性色彩浓重的大学,因此在西方排名体系中不讨好。

尤其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愈加疯狂,在美国对华战略中,人大自然也成为学术领域对华制裁的对象,哪怕它是人文社科为特色的高校。

在2020年美国制裁的18所中国高等院校中,就包括人大。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惩罚在排名方面体现得很明显,以目前“四大国际排名”之一的“QS排名”为例,近五年来,人大排名持续走低,从2017年的420-430名持续下降至2022年的601-650名。

同样身为985的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近五年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也逐年走低。

南大从2017年的115名下降至2022年的131名。兰大排名降幅也较大,从2017年的551-600名下降至2022年的751-800,甚至不及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双非”、“四非”高校。

这样看来,这些世界大学排名似乎不是那么靠谱。那么问题来了: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排的呢?

从明面上来看,这些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和考察重点,其实各有千秋,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就比如说全球范围内较为公认的4个世界大学排行榜:QS(英国)排名着重考察学术声誉和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THE(英国)排名赋予教学、科学研究各30%左右的权重;US News(美国)排名强调学术研究和学校的整体声誉;ARWU(中国)看重科研成果的数量等客观指标,如获诺贝尔奖、菲尔茨奖的数量及在顶级学术期刊的发文数量等。

但实际上,以西方主导的世界大学排名,是其价值观强化和渗透的重要利器。

举个例子,QS列出的6大评估指标中,学术声誉占40%、雇主声誉占10%、师生比占20%、教员的论文引用率占20%、国际教师比例占5%,留学生比例各占5%。

其中占比高达40%的学术声誉,这项的得分是怎么计算的呢?

主要根据对全球学者和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计算。那么在受访的这些学者和企业中,毫无疑问,英美是最有话语权的。

这么说并不是空穴来风,下图是QS公布的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声誉这一项的受访者国别比例,其中美英两国以绝对的优势占比稳居前两名,从第三名的澳大利亚开始,受访者占比开始断崖式下跌。

(受访者国家/地区分布比例)

而高校数量数倍于英国的中国大陆,受访者数量却只排到了第19名,竟然还排在香港、台湾两地之后,请问倾向性如此明显的调查,真的公平吗?

再说同样作为考察对象的国际教师和留学生比例。

外来教授哪里来呢,当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顶级院校来的才好,在某种程度上,是强化西方学术垄断地位的又一巧招。

而将留学生比例列入考评范围,对于每年有大量留学生狂热奔赴的英美来说,自然是优势在我。也是这项相对劣势的我国,有大量院校盲目招收留学生,并且给予一些洋垃圾超国民待遇的诱因。

而所谓的雇主声誉调查,了解这些雇主更喜欢聘用哪些大学的毕业生和哪些专业的毕业生,调查来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是以欧美为主的巨型跨国公司调查来的,至于受到西方国家制裁的华为、中兴们,那是绝对不会在调查范围之内的。

所以,用英美的考评标准、以英美学者和企业为主的调查,统计得出的世界大学排名结果,就基本等同于,问你奶奶谁家孩子最好看得出的结果。

不出所料,乌鸦查了下,这些西方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真是一个比一个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英国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前10名被英美包圆了。

前20名中,瑞士、中国、加拿大“有幸”占到一到二席,剩下的也全是英美大学。

QS世界大学排名的前十名中,除了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入榜,剩下的全部都是英美大学。

美国的U.S. News 就更甚了,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里,除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有幸入围,剩下的全都来自英美。

而且在这些英美主导的大学排名中你会发现,五眼联盟国家、甚至一些英国曾经的殖民地,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其排名都是相对较高的。

而在昂撒体系之外、工程技术比较出色的德国,日本,排名却低得可怜。

(东京大学在美国U.S.News世界大学中排名第77,是前100名中唯一一所日本大学)

这说明什么?所谓的排名,不过是英美国家在意识形态和学术霸权方面的一种强化,远不只有大学排名这么简单。

而其中所掺杂的复杂因素,除了意识形态和学术霸权之争,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其根本就是被英美垄断的一门生意。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不同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有很多,但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公认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总的来说有4个: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以及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

说起这4个世界大学排名的起源和发展故事,很有意思。

虽说现如今的世界大学排名多为英美主导,但实际上,我们国家才是多指标全球大学排名的开山鼻祖。

2003年6月份,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表了世界大学排行榜,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多指标的国际大学调查,并在学界掀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准备,2007 年,上海交大在原高教所的基础上,成立高等教育研究院,下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CWCU),这个中心挂牌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专门发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

研究中心挂牌的时候,教育部副部级领导时任中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亲自出席,中心给自己的排行榜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y),也就是后来大家俗称的ARWU,中文名软科世界大学排名。

这是有编制、掌握民间机构不具备的高教系统资源和话语权的教育部属重点院校直属研究机构。当然,最重要的,拥有高等教育系统的认可。

但在2007年我国的软科排名正式成立之前,2003年上交大的第一版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之后,英国人和美国人就双双闻到了商机。

2003年6月份上海交大的第一份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后,迅速引发世界关注,一群欧洲学者远赴上海学习了排名的调查方式,欧盟委员会在2003年12月31日更是以头条新闻报道了此事。

第二年,也就是 2004 年,彼时还是英国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的QS,受英国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委托,负责世界大学排名的数据收集工作,二者联名发布了 THE-QS 世界大学排名。

简单说,就是QS 公司负责制榜,泰晤士报教育增刊负责发布。一个制造商,一个渠道商,品牌共同持有。

说到QS,全名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叫Nunzio Quacquarelli,出生于意大利,童年时期随着家人移民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求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早期的移民经历和这一通留学经历,让Nunzio很具商业头脑,当时留学生获取学校资讯的渠道与学校分享信息的途径并不广泛,于是1990年Nunzio就成立了教育咨询公司QS。

但是他没想到,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联合制作世界大学排行榜,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财富大门。

2010 年,QS 公司决定自己单干,制造、渠道、品牌自己一手掌握,推出QS 世界大学排行榜,从此进入发展快车道。

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与 QS 公司的合作终止后,改与汤森路透公司合作,排行榜更名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THE排名。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常年做美国国内大学排名生意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1984年被一个叫Moretimer Zuckerman犹太裔地产商人买下,在世界大学排名兴起之后,也风生水起地做起了世界大学排名的生意,。

以上就是著名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来源。

那么大家可能会好奇,排行榜这玩意儿,难道不是免费发布的?咋还能做生意呢?

说起来,这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

确实,大学排名榜的发布和观看都是免费的,但是榜上的这些大学如果想和排名机构探讨一下“如何在该排名榜上取得进步”,那就得收费了。

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QS的六个评估指标里,某个学校如果想在在学术声誉方面推荐更多对本校友好的学术专家参与同行评议;或者在雇主声誉方面推荐更多雇佣本校毕业生的雇主代表参与雇主评价;或者在师生比方面,让校方提供更有利于排名的人数统计数据......等等,得跟排名机构表表诚意吧。

有些排名机构,为了助攻高校“榜上有名”,甚至发布了官方“辅导书”。

就比如QS组织的“QS Stars”,即QS星级认证体系,可以让学校在国际上获得更高的声誉和曝光度。

QS Stars,是QS于2010年发布的一项大学付费评估系统,旨在对大学的各方面实力进行客观而详细的测评,“使学校有机会强调其优势”,即通过付费的方式来获取QS Star评级,范围从0到5星。

QS官网显示,自2010年推出以来,已有45个国家的275多所大学获得了QS Stars评级。其中还包括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在内的四所来自中国大陆的大学,其中浙大管院和西北工业大学均为五星级。

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参与星级排名,评级机构会派专人到高校作评估。根据评分不同,收费不同,如大学需要在官网和榜单等宣传资料上展示星级评分结果,收费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人民币不等。

曾经还有媒体曝光,有的评级机构甚至私下找校方,主动询问要不要提高学校排名,做起了销售生意。

一般这种情况,评级机构会向学校提供一些“付费咨询”,比如如何根据排名指标来办学,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要学校提供一些经费赞助。

2021年5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研究,该报告作者Igor Chirikov指出,对于频繁接受和偶尔接受QS收费服务的大学对比结果显示,五年内前者在QS世界大学整体排名和师生比得分超过后者。

(UC Berkeley 一项研究对评级机构商业活动扭曲排名提出质疑)

为了证明这一结论,Igor Chirikov还调研了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28所俄罗斯大学。在过去的8年,这28所大学中的22所(78%),在QS的相关服务费上花费超过285万美元。

除了Igor Chirikov,法国NEOMA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Julien Jacqmin在《Education Economics》上也提到了相关问题,他发现,高校在排名机构投资更多广告与更高的排名和绩效指标显示正相关。

他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THE世界大学排名中,部分大学在其网站和杂志上投放广告与排行榜中大学的排名上升情况有直接关联”,与Igor Chirikov的研究不谋而合。

所以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的世界大学排名机构并不纯粹,其本质都是私人盈利机构。

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盈利,这些排名机构,不过是披着学术的外衣去敛财的工具罢了,在看似公允和权威的排名之下,掺杂着的是各种经济利益和水分,暗含着所属国家的意识形态,抢夺着各自的话语权。

比如英国的THE排名喜欢将英联邦国家学校放在高位,来自美国的U.S.News毫不避讳地青睐北美大学。

所谓的排名,是被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渗透最严重的领域之一,这种情况下,又有何公允可言?

世界大学排名,原本是门生意,但很不幸,在中国,却有成为许多“双一流”建设大学办学的指挥棒的趋势。

当前,在中国“双一流”建设中影响较大的第三方评估有: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科、THE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4大世界大学排名全都位在其列。

可以见得,正因为这些世界大学排名影响力如此之大,国内高校跟国外的排名机构相互勾连、进行灰色交易的现象也非常常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QS 公司的中国区总监张巘(yǎn)博士,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各大高校的座上宾,接待张总监的经常是各大高校领导层,甚至校长亲自接待,尤其是在 年双一流评估的关键时期。

从公开报道看,一般都是这样:

“校长会表示,当下正值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学校对张巘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相信经过张博士的指导,必定可以使我校教职员工眼界更加开阔,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同时也希望张巘博士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视野为我校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部分“双一流”大学,不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不按照学校制定的发展战略办学,而是 按照各种境外大学排行榜办学,完全背离了大学的使命与初心,偏离了正常的办学道路。

比如说,世界大学排行榜大都偏重理工科,对人文社科类高校并不“友好”。不少排行榜把获得诺贝尔奖和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的引用率等作为重要指标。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不能用自然科学的评价标准去量化和评估。更别提中国的人文社科成果在上述评奖中是个什么待遇,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但在排行榜指挥棒下,一些大学盲目扩张规模,以文科见长的学校也开始抓紧设立理工科目,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排名。

再比如说,学科分类体系也具有地域性和国别性。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属于国家政策范畴,具有极高权威性。中国的学科分类逻辑不同于美国的分类逻辑。美国ESI学科体系将学科分为22个,美国Web of Science将学科分为13个门类110个一级学科。

但是当前,部分“双一流”大学不遵照中国自己的学科分类体系办学,而是依据国际排行榜确立的学科分类标准办学,动摇了中国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

不少高校近年来过于推崇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也有相当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但随着“洋标准”的流行,“第三方机构”对大学的评价在国际上风头太盛,严重干扰了政府的问责性评估。

除此之外,世界大学排名本身就有很多缺陷和局限性。

比如说,大学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看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可是在所有的大学排行中,几乎没有把学生的培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的。

更别提在各大世界大学排名当中,标准不一致、指标不匹配、数据不可靠、方法不科学和明显的文化偏见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缺陷,“商业化运作”和“金钱化排名”的弊端更是饱受各界人士的诟病。

因此,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等不参与这些世界大学排名,不支付排名经费,把这些资金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科研和教育上,那就称得上明智之选。

现如今中国学术界和高校建设方面的一些乱象,对西方标准的迷信也是动因之一。

中国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是要学习参考国外经验,但不能不加分辨地拿来奉为圭臬。自己的标准,过去的成果,尚不能去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何况这些在不同环境、不同观念下产生的“洋指标”呢?

最后分享个高考志愿填报的软件,以学生的成绩、位次、兴趣、性格测评为参考,在往年高考录取分数基础上,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概率测算的独特算法,根据考生预估的专业成绩(分数/位次)和文化成绩(分数/位次),模拟推荐高校及专业,为志愿方案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助力。

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上大学高考志愿填报”下载安装,或微信搜索小程序“掌上报志愿” 进入了解详情。

高考志愿填报app下载 戳下方链接即可下载~

它是在往年高考录取分数的数据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智能填报来模拟推荐高校及专业,用科学计算的方法填报不浪费考生的每一分。 接下来简单介绍下掌上报志愿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首先,按照考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地区、选择高考科目、和输入实际分数

在大数据计算后,主页面会根据你填入的资料推荐大学:可冲刺的学校、稳妥的学校、保底的学校

点击【智能填报我能上的大学】,会跳到详细分析你的分数在这些学校的录取概率分析的页面

如果你是今年高考生或考生家长,想知道考取的分数能冲什么大学,可点击下方小程序在线填分数↓

除此以外,小程序上很多功能都是高考生和家长在报志愿的过程中实打实能用上的,如查大学、找专业、查职业、大学排名、一分一段、批次线、志愿表和新高考选科等实功能~

6.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a.地域优先。 如果考生在职业和学业发展、学校选择方面还没有建立非常清楚的目标,那么可以优先考虑地域。不同的地域,不仅文化底蕴各异,还代表着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

b.职业优先。 这一原则适合于职业选择已经“有谱”、分数较高有选择余地的考生。比如喜欢教师这一职业,那么第一就要选择填报师范类专业。

c.专业优先。 这一原则最适合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当然也适合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对前者,考生可以列出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结合分数在可能达到的区间内选择。对分数较低的考生,学校选择性不多,专业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建议选择技能性较强的专业。

d.学校优先。 三种考生较为适合这一原则。 一是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选择,各门成绩又比较均衡,就比较适合优先选择学校。 二是踩线的考生,考虑到“掉档”可能性较大,首先选择学校以保证就读学校的层次。 三是准备将来出国深造的考生,选择在国外认可度较高的国内名校,有利于出国申请成功。

给大家推荐这个高考志愿填报的软件工具平台,它会以学生的成绩、位次、兴趣、性格测评为参考,在往年高考录取分数基础上,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概率测算的独特算法,根据考生预估的专业成绩(分数/位次)和文化成绩(分数/位次),模拟推荐高校及专业,为志愿方案的完善和优化提供助力。 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上大学高考志愿填报”下载安装,或微信搜索小程序“掌上报志愿” 进入了解详情。

精确定制考生的志愿方案,助力圆梦理想大学。祝愿金榜题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市优秀青年人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