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怎么教加法有几种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篇1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要用14-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4、发散练习。(课件七)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篇2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3页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这个设计独具匠心,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加以改造,让学生找规律填空。有利于诱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动手。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能正确的填出所缺的所有算式。]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这时学生一般只能直观地感知规律,如回答第一列第3格为什么填12-9,学生会说:“因为上面是11-9、12-9,所以下面应该是13-9。”不经提示,就能自觉地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总结规律的学生毕竟不在多数。]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这里,教师先让学生说出竖看每一列得数的规律,再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差会从小到大依次增加1,从而让学生发现每一列的减数都相同,被减数从上至下一个比一个大1,所以差也依次增加1。这样引导,学生容易发现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感悟被减数、减数与差的依存关系。类似的,横着看也这样引导。]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教材提供的这一教学设计,既可以起到巩固强化已有认识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尽管学生对这个表的规律已有所认识。但要他们自己重新构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实际教学时,还需要教师通过巡视,提醒学生如有困难可以先看看书上的表再排。但一般不要照着书上的表格来排。]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第24页的第2题。)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第24页的第3题)

  这是一节复习课,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整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没有直接出示已整理好的减法表。而是让学生看不完整的减法表,根据已出示的算式找出内在的规律,尝试填出所缺算式。说理由时也不必很完整,就题论题,只要有道理就行。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整体的观察,从结构出发,找出一系列的规律。最后,通过利用减法卡片重建表格的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清楚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利用这张20以内退位减法表,找出差是6、7、8、9等的算式。在引导学生找规律时,横着看、竖着看,减数和被减数的变化规律都较容易找到。所以这里的引导重点放在从得数着手,看表找出结果相同的算式,学生会发现得数相等的算式总是排在一条斜线上的。

  第三部分是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特别是口算,熟练的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这节复习课的重点是整理和寻找规律。教学设计的重大特点是充分考虑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加以适当的处理。

  其一,为了突破规律的概括、表达这一难点。教师先出示一张有空缺的减法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算式寻找规律把表填完整,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积极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先描述出一列或一行的具体规律,进一步再引导他们由发现列或行的得数规律入手,去寻找、去归纳列或行的算式规律。这样,填表说理由→看表说规律→重新构建表格,螺旋反复,逐步递进,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且能有效强化对整个表格的认识。

  其二,对教科书练习六第一题的处理也比较细腻。顺应学生的思考特点,因势利导,使整个练习过程由开放、发散(不限制得数是6的减法算式范围)到集中、略有收敛(把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限定在20以内退位减法范围内),然后再略加开放、发散(“你能想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从而充分发挥这道习题的功能,同时也使斜行的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篇3

  【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1.口算下面各题。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篇4

  1、通过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加强高效率的联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1、第一题:是通过给出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能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过程。让生交流第一小题后,再让生做第二小题。或让生独立完成。

  2、游戏。(小组说加法算式)

  游戏规则:说得数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数是11的算式如9+2、8+3等全部找出来;说9加几的算式,就要把9加几的算式如9+2、9+3等全找出来。学生除了说得数是11的算式,还可以说得数是12、13、14、15等的算式,还可以说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该游戏应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再独立的进行找朋友连线。如果将这道题制作成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觉得更有趣。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口算,填写得数,再订正结果时,让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初步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的关系。不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只要能有体验就可以了。

  (1)引导学生看图(两只小兔正在用力的拔萝卜,一只小兔身边放着7只萝卜,另一只小兔身边放着4只萝卜。)

  (2)根据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列算式,集体订正。

  (1)来到游乐场,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同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问题,大家一起解答。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7、课堂小结:谈谈本节收获。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篇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三个小小节编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这一单元最大的变化就是减缓了坡度。

  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直接由“十几减9”过渡到“十几减几”,在实验中显得跳跃性过大,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

  鉴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必要途径和要求,我们在修订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十几减几”分为“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两部分编排,以减缓坡度,增加练习时间。这种结构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结构(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是相对应的,形成了结构上的节奏美,也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

  (二)教材呈现(6个例题)

  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将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

  (2)从卖气球这个小情境引出15-9后,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仍利用圆片图显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算理的理解)还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2.十几减8、7、6(例2、例3)

  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十几减8。例3由“学生观鱼图”,从不同角度引出13-7、13-6两个算式,教学十几减7、6,仍然呈现两种算法:只不过破十法不再呈现直观图;想加算减法则利用前面一图三式(四式)中的直观图,想加计算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适当突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

  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比较熟练,前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中有明显的体现。

  4.解决问题(例5、例6)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2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一些新的数量关系、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从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上来说,“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解决问题重在理解图意(或问题),例5则侧重于检测步骤――“解答正确吗”。并呈现了检测的方法:重新回到情境中,看看没来的人数与已经来的人数的和是不是要来的人数。

  ●教材借助了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并且有多余条件“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使学生体会到:当信息比较多时,可以通过画图表示出信息,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知道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来解决。

  ●教材借助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体会应用所学计算解答实际问题的乐趣。

  ●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通过操作表示信息的方法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套教材我们在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与原来的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相比,我们在具体编排上增强了整理性: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整理好的表让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先把所学的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进行整理,再根据整理结果回答一些问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计算,又能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体验和感受),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三)教学建议: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20xx版》P53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这个目标不是轻易而举就能达到了,需要老师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有计划、有效的练习才有可能达到。这方面老师都有经验,相信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篇6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探究活动)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15-9=617-9=818-9=9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1、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139+()=16

  13-9=()16-9=()

  9+()=159+()=129+()=17

  15-9=()12-9=()17-9=()

  2、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探究活动)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篇7

  【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十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该【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是由【cjc2016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完整word版)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2。十几减8、7、6的口算。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
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
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同时能激活学
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
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
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br****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在教学13—8,
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
"“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
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
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
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
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在玩中学、玩中练,
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十几减8、7、64课时
3十几减5、4、3、22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完整word版)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3捆.
老师提问:小丑带了许多气球,,小丑卖了一些气球(课件动态显示),并问:
卖了几个?课件显示文字: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这时课件显示:还有几个?
(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
(1)还有几个气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5—9=.
(3)15减9该怎样计算呢?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不同的
(4)汇报。15减9等于几?你们是怎么想的?
①点数结果,一个一个地数出还有6个气球.
(完整word版)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③用“破十法”算。先用15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5中的另一部分5合起来就是6,所以
老师:还有哪组跟他们的方法一样?请你到讲台上来摆一摆。
刚才我们是先从10个圆片中去掉9个,还剩1个,板书:10—9=1,再把1个圆片和5个圆片合起来,是
老师追问:为什么把1和5相加呢?
,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老师总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怎么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