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尼泊尔尔人在美国过得好吗?

锡金王国的前生今世:像是印度的脖子,会让印度有分崩离析的危险,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路生观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锡金加入中国需要什么条件1提示:锡金虽小,但其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正好位于西里古里走廊。西里古里走廊连接着印度东北部和次大陆,就像是印度的脖子一样。如有他国控制了锡金,就等于掐住了印度的脖子,就会切断印度东北部各邦和内部的联系,甚至会让印度有分崩离析的危险。01.山顶王国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如今是印度的一个邦,面积7096平方公里,海拔超过1500米,人口约61万人。甘托克是锡金首府,位于蒂斯达河左岸山坡上,海拔约1700米。人口3.68万(1981年),占锡金邦的11%。这里曾是印度—西藏传统商路上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也是古代中亚香客前往恒河和雅鲁藏布江圣地的习惯通道。甘托克也是锡金最大城市,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山麓。甘托克一词,意为“山顶”。锡金邦旗延续了锡金王国国旗,锡金被称为“山顶王国”,旗地为白色,四周有红色宽边,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中央是一个法轮。四周的红边象征着历史上的锡金王国周围由巍峨雄壮、起伏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环绕;法轮是佛教的圣物,既表示锡金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家,又象征世间万物轮转相传,繁荣进步。甘托克市区四周梯地环绕,保持着农村的特有景色。城市建筑在山坡上,附近有森林,周围坡地上种植着玉米等粮食作物。城内的主要街道是商业中心,主要的商业活动就是每周一次的赶集。传统的手工业主要有制毯、纺织、刺绣、加工纸制品和制造宗教用的漆器等。锡金有11种官方语言:尼泊尔语、不丹语、雷布查语、林布语、尼瓦尔语、拉伊语、古隆语、苏努瓦尔语、塔芒语、雪巴语、英语是文书用语,也述说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来路和历史。锡金的民族包括尼泊尔移民(占人口75%)、菩提亚族(Bhutias)、雷布查族(Lepchas,又称锡金族)等民族。雷布查族是锡金最早的居民,属黄色人种。在8世纪前,他们就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带。菩提亚族来自西藏康巴地区,17世纪时建立了锡金的第一个王国(纳木加尔王朝),成为锡金的统治者。古代中国称锡金为哲孟雄(Dremojong)。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菩提亚族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菩提亚语,有众多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使用藏文。大多信仰喇嘛教。系中国藏族后裔,历史上一直与藏族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建立纳穆加尔王朝的蓬楚格·纳穆加尔的曾祖父是西藏的贵族古鲁·塔希。蓬楚格于1642年登上锡金王位,在他统治下,雷布查人与锡金人融洽相处,从事畜牧和农耕。同时,宣布佛教为国教,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将首都建在甘托克,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沙古(相当于县)治理。02.尼锡战争廓尔喀人是对今尼泊尔国居民的统称,廓尔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首都加德满都西北。这个部落起源于十四世纪的北印度月亮族契托尔王朝,相信自己是月亮所生的,信仰印度教。他们最早是尼泊尔招募的雇佣兵,后因天生勇敢剽悍举世闻名,手中锋利的廓尔喀弯刀能让敌人胆寒,因此,亚洲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都愿意招他们为雇佣军。1787年,统一了尼泊尔的廓尔喀人进袭锡金,被锡金军队击败,锡金军队深入尼泊尔领土追击廓尔喀军队,但是,并没有将他们消灭。1789年,廓尔喀军队卷土重来,再次进犯锡金,攻占锡金当时的首都拉达孜,锡金国王越境逃亡到西藏,在热日宗的春丕谷避难,廓尔喀军队继续向西藏推进,一度占领整个后藏并洗劫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达赖与班禅向大清帝国请求援军。这时,清朝的皇帝是乾隆,驻藏清军只有500多人,和驻藏大臣一起扎营拉萨,没有能力解决这种局面。乾隆接到求援的信息后,首先想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派出钦差大臣赴藏谈判。廓尔喀人听说清廷从内地派遣军队过来,不再坚持使用武力,提出要藏地每年交付1000个银元宝给他们,允许尼泊尔商人去藏地贸易,但藏人却不得去尼泊尔地区贸易等条件。钦差大臣与藏地代表只是觉得1000个银元宝有些多,与廓尔喀人将其谈至300个,答应了其余条件。廓尔喀人在收到第一笔款项后已撤离,还派遣出使节向清廷进贡,清廷册封廓尔喀的王室成员。矛盾化解后,清廷开始重视对这一带的驻防,但当时因为高原恶劣生存条件的限制,只从拉萨和临近四川哨卡抽出150多人,与当地的藏兵训练和巡防,军事力量依然相当薄弱,再加上藏人付出廓尔喀人的300个银元宝不太及时,这让廓尔喀人有了再一次发动战争的理由,直犯班禅额尔德尼驻锡的日喀则,而驻藏大臣保泰临阵退缩,竟想把达赖和班禅移至青海。消息传到京城后,乾隆急召两广总督福康安进京,并授予其西藏事务的统帅职权,从四川抽调屯练、土兵和绿营进入藏区,组成了一支大约1万多人的军队。任命参赞海兰察为福康安副手,率巴图鲁侍卫入藏,迎击入侵的廓尔喀。这便是历史上的廓尔喀之役,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战。福康安抵藏后,乾隆帝命他迅速出兵作战,不使廓尔喀军队有喘息之机,以尽快收复失地。福康安和海兰察于1791年将廓尔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击至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城郊。廓尔喀国王表示愿意送还之前俘虏的西藏贵族以及绿营官兵,退回入侵劫掠的财物,今后再不侵犯西藏。这次入藏征讨廓尔喀的胜利,保证了清朝边境的安宁和西藏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维护了清朝国家的领土完整。然而,这场战争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即清军除去分防后路、阵亡、疾病、事故死亡之外,在一线作战的兵力只有5000-6000人,廓尔喀人虽然因为投降逃过一劫,但在后来却没有吸取多少教训。更为重要的是,清军击退廓尔喀后锡金本欲收复其失土,但其后尼锡战争中假意援助锡金的不丹军队突然攻击锡金,导致本来就已经被廓尔喀人打得溃不成军的锡金腹背受敌,结果锡金在提斯塔河谷地以西的大片领土仍然沦于尼泊尔之手,而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领土则被不丹占领,锡金只保有提斯塔河上游的领土,比现在的锡金邦大不了多少的区域。03.英国入侵其实,这个世界一直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一个小国,要在周边复杂的环境里生存下去,实在是太难。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入侵锡金。1835年,英国人割据大吉岭和兰吉德河以南的地区。1861年,迫使锡金签订条约,将锡金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这时的清廷分明已经不能顾及这个地方,致使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这期间,侵略者又将魔爪进一步伸入了我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的西藏高原。1886年,英军派军队集结西藏亚东地区以示威胁。清朝驻藏大臣文硕被西藏军民誓死保卫祖国边疆不受侵犯的爱国主义行为所感动,他不顾清廷的多次谕诏,也立场坚定地对侵略者的无理要求坚决予以抵制,然而,文硕的爱国行为却遭到了卖国投降的清廷严厉斥责。其后,升泰受命任驻藏帮办大臣,清廷的一味消极退让,助长了英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这便导致了1888年3月英军的第一次武装入侵西藏的战争,西藏军民因寡不敌众退守春丕谷,而腐败的清政府却在这紧要关头将文硕革职。升泰则接任了文硕的职位,奉谕对西藏军民的反抗活动加以约束,同时与侵略者议和。1890年3月17日,升泰与英国驻印度总督兰斯顿(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尔各答签订《中英藏印条约》,共八款。主要内容为:清政府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西藏和锡金的边界,游牧、通商等问题,留待日后再议。由此英国成为锡金的保护国。1893年12月5日又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解决游牧、通商等问题。这一条约的签订立刻在全国特别是藏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升泰也因“失信藏蕃,见好英国”而成为全国人民眼中的卖国贼,遭到了西藏人民群众的唾骂和谴责。其后,英属印度于锡金进行地理勘察及开垦荒地,并引进大量尼泊尔农民,这些农民与当地人逐渐融合,后来被称为锡金-尼泊尔人。04.印度进驻锡金虽小,但其地理位置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正好位于西里古里走廊。西里古里走廊连接着印度东北部和次大陆,就像是印度的脖子一样。如有他国控制了锡金,就等于掐住了印度的脖子,就会切断印度东北部各邦和内部的联系,甚至会让印度有分崩离析的危险。正因为如此,印度后来便将锡金给吞并了。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在亚洲的势力和影响不再存在,印度人继承英国在锡金的地位。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向锡金派驻专员。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借口,派军队入侵锡金,强行接管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5日,印度进一步强迫锡金签订所谓《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1968年8月,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度锡金和平条约》。印度于1973年4月强行对锡金实行军事管制。1975年,印度军队发动政变,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软禁了锡金国王,并由其主导,在锡金以全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废除锡金王国及君主制,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投票中因为有尼泊尔移民的大力支持,结果显示大部分锡金人同意并入印度。从此,锡金国亡,正式成为印度的一个邦,印度迁移大量居民至锡金,以移民的方式让锡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对锡金的文化进行了迅速的同化。同时,为防止锡金日后再闹独立,每年都会拨一笔补助款项给锡金。所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锡金要比近邻孟加拉国要富有,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05.末代国王锡金王国末代国王叫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印度吞并锡金后,帕尔登结束了对锡金统治,流亡去了美国。帕尔登1923年出生,1929年被送到当时英属印度控制的原锡金领土噶伦堡学习。后因当地疟疾流行而终止在噶伦堡的学业。1931年起在国内各大寺庙修行、研究,并被确认为宗教领袖的地位。后继续到印度大吉岭和西姆拉深造,1941年毕业于西姆拉科顿主教学校。同年成为王储。1949年起代表国王处理国家事务,组织成立和领导了锡金和印度谈判的委员会。1950年8月,帕尔登和拉萨藏族女子桑吉德西结婚。桑吉德西1932年出生于显赫的拉萨桑珠颇章家族。这个家族起源于四川理塘,因此在当地备受尊敬。桑吉德西因为漂亮别致,被誉为锡金最美王后。帕尔登非常宠爱桑吉德西,但红颜薄命,桑吉德西25岁时便匆匆离开了人世,为帕尔登留下了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个是丹增王子,一个是旺楚克王子(即现任的锡金流亡君主),一个是央珍公主。桑吉德西去世后的第六年,即1963年,帕尔登与美国白人女子荷蒲库克(Hope Cooke)结婚。荷蒲库克194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位美国商人。两人相识缘于一次宴会上的邂逅。当时,帕尔登已36岁,荷蒲库克只有19岁,但他们还是坠入了情网。一开始锡金王室是反对的,认为作为王储的帕尔登不能迎娶白人女子当王妃,荷蒲库克为此也曾经发生过动摇,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王室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婚当年,帕尔登王储继位,荷蒲库克其后被加冕为锡金王后,为王室生下一儿一女。1980年荷蒲库克与帕尔登离婚,带着自己的2个孩子离开了帕尔登。这段时间,帕尔登虽然流亡,但他拒绝放弃国王的地位,一直希望锡金能复国,因此四处呼吁。力量弱小几乎没人响应。1982年,帕尔登在纽约因癌症逝世,临终前,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是为锡金第13代国王。旺楚克即位后第一时间宣布:印度对锡金的吞并是非法的。然而,历史的长河风起云涌,和帕尔登一样,旺楚克的声音几乎没人听见,而荷蒲库克也在1983年与一位美国哲学博士再次结婚了。(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编写,图片亦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锡金加入中国需要什么条件21973年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锡金皇宫中的国王却面沉如水,眉目中满是担忧。处理完很多政务之后,刚想揉揉眼角休息一下。却突然间被门外的紧张脚步声吓了一跳。原来有人前来报告,印度有大量的军队进入到锡金境内。听到这样的消息,锡金王已经呆愣在王座之上。此时他的脑海中只有这4个字:大势已去。果然,事实证明他的预料是正确的。印度这一次突然入侵锡金,所打的招牌是冠冕堂皇。他们要维护锡金境内的正常秩序,帮助锡金建立良好的环境。明知道印度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吞并锡金所找的借口。可是此时的他却无能为力。因为早在1814年锡金的政权就不在王室的手里了。此时的他陷入到了痛苦当中。是什么原因令锡金丢掉了自己的主权?锡金同不丹和尼泊尔一样,只是喜马拉雅山下的一个小国。可是却遭到了英国的窥视。1814年英国以印度为踏板,以贸易合作为借口正式进入了锡金。在这方面英国可是一个老手,先控制住对方的经济,然后以经济胁迫再试图夺取对方的政权。东印度就是英国用这样的手段,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很明显此时的锡金已经成为了英国的下一个目标。毕竟当时的清政府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根本顾及不到锡金的死活。慢慢的锡金被进一步蚕食,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18年英国才把锡金的政权还给了当时的皇室。没想到英国刚走印度却趁机而入。最初印度只是以帮助锡金维护国家秩序为借口,可是他们却无耻地暗自培养反皇室的势力。直到1975年一切条件成熟,印度在锡金发动了政变。当时的国王被赶出了锡金流亡国外。如果锡金是主权国家,为什么当时的美英这样的大国会坐视锡金被吞并而不管?上个世纪的70年代。美国和英国这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渐渐的在亚洲失去了他们的影响力。因此他们觉得的非常的担忧,并且中国的经济正在复苏。显然已经具有逐渐成为世界强国的实力。此时的美英已经坐不住了。可是他们唯一能想到的方法,那就是扶植起一个听话的国家来对抗中国。印度就是当时他们最好的选择。印度的人口密度同中国很相近,而且他的文化同中国一样古老。但是想要印度听话需要给他一点甜头,那么放任他去吞并锡金就是最好的安慰。并且如果印度吞并了锡金,就等于在中国的身边安下了一颗钉子。曾经锡金为了复国,也向中国求助过。可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也正处在特殊的时期,根本没有精力去帮助锡金这个小国。更何况当时的锡金在世界上,已经被大多数国家认证成为没有主权的国家了。为了吞并锡金,印度都耍了哪些手段?印度的独立就是吞并锡金的开始,而且印度吞并锡金可谓是蓄谋已久。为了给自己在世界上制造舆论,印度先是逼迫锡金认定了所谓的《维持现状协定》。虽然锡金不甘情不愿,可是也不得不迎接印度"专员"的到来。可是殊不知他们此时迎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豺狼猛虎,正等待着适当的机会,把锡金吞到自己的肚子里。虽然印度在锡金的计划已经完成了一半,但是印度也知道锡金皇室仍然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想要把他们撵下台,还需要一些手段。于是印度在锡金的境内,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借用这些势力的手来对锡金的广大人民进行洗脑。让锡金人民觉得,自己一直是在印度的庇护之下生活。就这样锡金皇室在速度一步步的运作之下,失去了自己对锡金的控制,同时也失去了人民对他的信任。1973年的印度认为时机成熟了,专门在锡金搞了所谓的公投。90%以上的锡金人民,都同意把自己的国土并入到印度的统治当中。锡金皇室大势已去,这个曾经属于古代中国的藩属国成为了印度的囊中之物。锡金的国王最终被赶出了锡金,所有的曾经皇室成员不得不流亡美国。在此期间,曾经的国王去世了,结束了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成为了一个没有国土的国王。但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停下想要复国的脚步,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奔走。希望寻求到其他强国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回到锡金,回到自己曾经的国土之上。继续完成他们的统治之梦锡金加入中国需要什么条件3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国人都是不太熟悉的,甚至有的从未听过,更从未见过,因此,关于这些不熟悉的少数民族的故事总是显的很神秘。达曼人就是一个苦等了200多年才加入中国国籍,成为我们民族一员的人群。这其中又有哪些离奇曲折的事呢?迷失的骑兵达曼人的祖先是尼泊尔人,这源于2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现在的尼泊尔人,在清朝时期称为廓尔喀人,当时是尼泊尔境内的一个强大部落。众所周知,中国西藏地区边境与尼泊尔紧邻,由于边境线悠长曲折,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很恶劣,这一带的边境防务都比较薄弱。这正为周边的廓尔喀人钻空子入侵提供了机会。乾隆年间,当时在尼泊尔进行统治的廓尔喀人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其民风彪悍,兵强马壮,经常在中尼边境地区进行烧杀劫掠。其不仅推翻了尼泊尔当时的玛拉王朝,还占领了锡金这样的小国,逼得锡金国王逃进大清境内躲灾祸。连续征服尼泊尔和锡金,让廓尔喀部落的侵略野心瞬时膨胀,其居然将下一个侵略目标放在了中国清朝的藏南地区,就在其蠢蠢欲动时,西藏地区的内部纷争给其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出兵借口。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圆寂后,乾隆皇帝为表哀悼向西藏发放了一笔慰问银两,但就是这笔钱让班禅的两个弟弟巴呼克图、沙玛尔巴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在西藏地区影响力有限的沙玛尔巴没能争过巴呼克图,于是起了歪心。其直接离开藏南投奔了当时的廓尔喀部落,试图借助其力量侵入藏南重掌西藏政权。而此时的廓尔喀部落正愁没饭吃,于是以帮助西藏回归正统为由出兵藏南地区。当时的清朝驻藏部队实力虚弱,加上大雪即将封山,清军对取胜缺乏信心,便向廓尔喀许诺每年给予其一定的银两换取其退兵,听信了清朝的承诺后,廓尔喀部落便退出西藏。到了该发银两的时候,廓尔喀人才发现西藏地方官员言而无信,于是1791年再次卷土重来。疑心重重的乾隆皇帝开始调查廓尔喀为何又二次入侵,在得知先前的指挥官巴忠因撒谎自杀,非常震怒,但又不能在群臣面前自打嘴巴,于是来了个杀招——将廓尔喀部落打到跪地求饶为止。于是1792年,乾隆派出福康安调集1万余清军清剿廓尔喀,而且给福康安下了不打服廓尔喀不撤兵的死命令。福康安很争气,到了藏南一直将廓尔喀部落打成首都保卫战,廓尔喀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只好向大清俯首称臣。而在与清军作战中被冲散的一小部分廓尔喀人在地形复杂的藏南地区迷路,由于当时尼泊尔已经被清军占领,回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马上就加入清朝又显得不合时宜,于是这些人就暂时在山区密林中流浪,依靠获取山间野果、鸟兽生存。由于生存自然环境恶劣,这其中的一部分人被大自然消灭,经过1年多流浪生活,终于还是决定向清朝投诚,希望能够加入大清。但由于该民族民风彪悍,清朝对其是否能够在国内安顿下来是有怀疑的,因此一直没有准许其加入大清。后来他们就在当时中尼边境中国这边的吉隆镇安顿了下来,当他们了解到清军已经离开尼泊尔后,曾动过再回尼泊尔的心思,但很明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时间长了,尼泊尔政府对他们再次回来是有警惕心的,再说清朝好歹比尼泊尔强大多了,于是他们就在没有加入清朝国籍的情况下在吉隆镇生活了下来,其后代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后来英国征服尼泊尔,其中一些逃难的尼泊尔境内的人也逃到此处,与他们汇合到了一起。廓尔喀人与当地的中国藏族人民通婚、生活,最终成为今天的达曼人。算到现在已经繁衍了六七代,但由于加入国籍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加上各种历史原因,他们一直都未能加入中国国籍,一直停留在吉隆镇吉隆沟劳作生活。达曼人,民族融合的缩影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由于中央政府更迭不断,国家对边境治理能力有限,其本就对少数民族不够重视,导致少数民族在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和谐的问题,而对于达曼人这样的外人,更是直接拒绝。达曼人加入中国和中国56个民族相互融合的历程一样,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没加入中国国籍之前,达曼人一直和中国藏族在一起混居,他们拥有蓝色的眼睛,深凹的眼窝,在身体特征方面和藏族较为相似,不是对他们有长期了解的人很难分辨出到底是不是藏人,由于长期游走在中尼边境,因此有媒体将其称为“东方的吉普赛人”。达曼人在吉隆镇,由于没有中国国籍,他们就无法获取土地,也没有房子可住,教育问题更是无从谈起,他们的生存一直处于居无定所的状态。为了遮风挡雨,他们就用找到的石块、茅草、木头搭起一个简易的棚子,然而这样的房屋明显是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他们经常以为当地的居民干些体力活来作为谋生手段,木匠、铁匠这种职业通常是男性的谋生方式,而女性就是织布、整理家务,老年人则被留在家里照看火塘,削竹编藤。达曼人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但却没有发展出文字,200年来,他们和藏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在文化、服饰、饮食等方面都已经被藏族同化,但在日常社交活动中,其与藏族的区分还是较为明显的。达曼人善于爬山,为前来旅游的内地人当向导,往山上运送货物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凭着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品质,达曼人在吉隆镇也能凑合着生存下去,但没有国籍就不能享受到中国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和法律保障,没有合法的土地房屋,衣食住行用都极为不便。虽然达曼人渴望加入中国国籍,但其多次请求都被中国历届政府所驳回。达曼人刚流落到中国的年代是乾隆执政晚年,当时中国国力已经出现衰弱征兆,乾隆之后的清朝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当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孱弱的中央政府更是无暇顾忌达曼人这仅仅数百人的生存问题。达曼人在200多年间一直得不到中央政府的认可和接纳,说明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的。中国历史上的多民族融合事件非常多,如五胡乱华时期的衣冠南渡,宋元时期汉人南迁,匈奴西迁等等,这种事情,最著名的就要数原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土尔扈特部原本就与中国有深厚渊源,后来决定脱离清朝统治自己单干,但是自己过的不好,频受沙俄欺负,又后悔当初的决定,想重新回到清朝怀抱,而达曼人却是“仇人”。土尔扈特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在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形成蒙古帝国,后来蒙古国又分裂成瓦剌和鞑靼,而土尔扈特部就是从瓦剌部分出来的。土尔扈特部和其他3个瓦剌分部共同生活在戈壁沙漠西侧,但其中的准噶尔部后来崛起,压制了其他3个部落,土尔扈特部被迫向西迁移到伏尔加河流域,然而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沙俄的势力范围。作为外来民族,到了人家沙俄的地盘自然要听沙俄的调遣,但沙俄对少数民族的奴役和剥削使土尔扈特部认识到,还是中国好,于是其在一边受沙俄压迫的情况下暗中发力,终于在1761年拔营起寨,开始了东归中国新疆的征程。出发前,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烧掉包括皇宫在内的一切已有设施,表明其不再回头。但一直将土尔扈特部当炮灰的沙俄意图继续控制该部落,让其为沙俄卖命。因此沙俄不仅亲自派兵追杀,还调动其政治附庸哥萨克骑兵在土尔扈特部的归国路上进行多次截杀。由于他们西迁不仅仅是部落子民,还有大量的牲畜等随身财产,因此在西迁的过程中遭受了惨烈的人口损失,其中一部分负责驱赶牲畜的队伍有9000多人因行动迟缓,被沙俄骑兵追上,经拼死搏杀,全部牺牲。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经过战争、饥饿、瘟疫和严冬的重重考验,终于于1771年7月到达新疆伊犁,但是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其最终到达伊犁的人口不足8万人,还不到其出发时的1/2。当时的土尔扈特部在出发前并没有与清朝联系过,乾隆皇帝也是在1771年4月份才从沙俄政府口中得知此事。当时沙俄要求乾隆不得接受他们,还要清朝联合沙俄击杀土尔扈特部,但几经考虑,乾隆还是拒绝了沙俄的无理要求,并且不惜要与沙俄兵戎相见。后来乾隆皇帝对浴血归来的渥巴锡给予高规格接见和赏赐,土尔扈特部宣誓效忠清朝。不过清政府采用了一贯的恩威并用方针,将其分为数个部分,分别安置到不同的地方休养生息,在当时来看,这也是很合理的,到此为止土尔扈特部算是有个不错的归宿。从土尔扈特部的归顺可以看出,民族融合的历程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达曼只有区区不到200人,但是其毕竟代表一个民族,还是从来没在中国生活过的异族,要接纳“仇人”,谈何容易,中国政府未武力将其驱逐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达曼人终获中国国籍随着共产党解放统一全中国,全国各族人民终于迎来了新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强大的共产党政府对民族共同繁荣问题非常重视,实行各民族平等相待的政策,而对于像达曼民族这样愿意参加中国建设,拥护共产党执政的未定民族也是持欢迎态度。但这个过程也经历了50多年,200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批准了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并将其划为藏族的一部分,按照中国民族政策享受藏族所拥有的的一切平等权利。经历200多年的居无定所,达曼人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为了安置这40多户不到100人的“中国籍新人”,中央政府指示当地政府为他们专门建立新农村,叫达曼村。当地政府为此投入上百万元,为全体达曼村民修建了二层新楼,分配了土地、牲畜、农具等生活设施,同时还投资20多万元为达曼村修建饮水基础设施,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让达曼人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中国政府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连楼房中的家具、被褥、日用品等都是现成的。而在教育方面,当地也修建了专门的学校,让他们的孩子能及时接受中国教育,保障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力。达曼村建立后,中国政府又出资修筑了公路,方便他们出行,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将达曼村列入扶贫对象,每年给予其大量医疗、教育方面的援助,帮助其尽快融入当地中国社会,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达曼人生活越来越好。在生活上,一部分人一边继续打铁,保持其传统手艺不失传,一边参加农业生产,其在政府分配的田地里种植了玉米、生姜等经济作物,同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达曼村还成为了旅游胜地,其传统手工艺如打铁、编织等谋生方式已经成为一种特色文化,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在经济发展上,达曼村民早已利用电商平台实现了手工艺品的外销,比如现在国内房间装饰领域所用的狗腿刀就出自达曼人之手,达曼人高超的打铁技艺为其带来了高收入。其打造一把斧头,只需花费一天功夫,但售价却可以卖到500元,而菜刀更是只需花2个小时,可以卖到25块钱。达曼人十分注重自己打铁技术和文化的传承。在达曼村,村民们经常拿着一些废弃铜具和铁具,同时带着青稞酒和好菜,来到铁匠铺先请铁匠好好吃一顿,然后才开始打造生活用具,打完之后还要支付报酬,这种习惯已经成为该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文化上,达曼孩子努力学习汉字和藏文,2017年的高考,让达曼人达瓦多吉成为该村建村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成为其建村以来的又一大喜事。加入中国国籍18年来,达曼人早已改变了过去被当地人民排斥、歧视的境遇,在过去他们靠出卖苦力给当地村民做工求生存,他们甚至不能进入藏民的房屋,不能和藏民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如今他们成为真正的中国公民,拥有了和其他中国民族一样的平等权利。如今,达曼村每家每户都立着一根旗杆,上边挂着五星红旗,他们在思想上早已将中国当作自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曾经落魄无人接纳的少数民族,能在中国这样强大的国家保护下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确实是他们的幸运。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公民,达曼村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照顾,特别是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交界处,时有地震发生。2011年,中国政府在当地发生地震后,启动了灾后重建项目,通过投入564万元,为该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广场、道路、牛棚等都加装了太阳能路灯,使该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根据最新统计,达曼村的人口从不足100人已经增加到200人左右,随着人口增加,达曼村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日子将继续红红火火,这都是加入中国国籍后所产生的剧变,更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和繁荣。达曼人经过200多年的艰辛等待和努力终于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并在加入后的18年里实现了安居乐业与各民族的和谐共处,迎来了“翻身把歌唱”的新局面,这主要归功于新中国政府对民族融合问题的正确态度。中国的发展离不开56个民族的团结协作,中国党和人民也绝不纵容任何民族破坏各民族团结,数千年来由56个民族共同不断融合形成的华夏民族认同感和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将各民族紧紧的融为一体,这是无可动摇的历史结晶。达曼人已经成为藏族的一部分,每当有人惊讶于他们的蓝眼睛、高鼻梁,怀疑他们的外国人身份时,他们都会高傲的说一句:瞧,我是真正的中国人。
阿米塔夫·高希“如果有茶,那我肯定是喝茶呀。”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熟练地给自己斟上一杯。每天早晨沏一壶绿茶,边喝边听粤语磁带,这是高希创作“朱鹭号”三部曲时的惯常状态。除了爱喝茶,从小就常吃中国炒面,年轻时还曾迷恋《卧虎藏龙》……我们有些讶异于中国流行文化在印度的如此普及,但更多宏大而隐秘的关联却被中印两国共同遗忘了——千年前,曾就佛法对答、往来辩难的两个文明古国,却在1962年时面对边境问题面面相觑,中印政府都发现自己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一无所知。高希于是想到了鸦片战争。19世纪,在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开始大面积地种植罂粟,以鸦片为引的硝烟始终萦绕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里,却不知道在虎门升腾起的黑色烟云里,有90%都来自印度。他搭建了一条十九世纪早期往来于中印之间的黑桅货船,来从事鸦片贸易的行当:朱鹭号上混居着印度人、孟加拉人、英国人、美国人各色人等,满载着梦想、痛苦和希望,就此奔赴着相互关联的未知命运。这是真正的同舟共济,印度文化中有着天然的多元主义,“印度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度之一,但是基本上没有人去加入伊斯兰国。我想,这是因为在印度,来自不同社群、信奉不同宗教的人们都生活在一起,几千年来都是如此。”以自由贸易为名义,以坚船利炮为保障,叩开广州十三行的两大利器,后来又在阿拉伯半岛故技重施。而鸦片战争对中国和印度最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才袒露出狰狞的原貌。在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中国和印度都被猝然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现代世界,经历了贫穷、战争和屈辱,我们都太想和西方看齐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对世界的观看方式完全被西方同化。高希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鸦片战争才在中国和印度真正取得了胜利——在此之前,我们都在千方百计地抵制伴随资本主义入侵而来的“自由贸易”,而现在,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渴望成为下一个美国。无论是北京面目模糊的高楼大厦,还是印度随处可见的低头玩手机的少年,都证实了西方通过战争所播种的消费主义观念本身就代表着绝对的不平等,“我们的地球不可能允许所有人在同一时间享受同样的生活方式”。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或者来自圣雄甘地的警告都被抛诸脑后,我们早已丧失了从古老传统中汲取定力的能力,随波逐流、身不由己,“我们的世界不会好了”。高希谈及这些,酷爱纸质书写的老派写作者高希显然有些情绪低落。他掏出手机看时间,发现又错过了妻子的电话,一脸茫然地问,“你知道这个苹果手机怎么解除静音吗?”即使我们可以轻易操纵消费主义的神圣图腾——iphone噤声或鸣响,却无法阻止全世界对它的执迷,“中印两国的年轻人完全成为了消费主义的奴仆,他们效忠物欲,总希望得到更多更多更多。我对欧美的年轻人更有信心,他们面临着经济的崩溃和生态的崩溃,比我们更能直接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而就在今夜,双十一狂欢节即将开启,势必又将造就“大把大把的吃土青年”……以下为采访实录:中国城市的个性在流失,看上去和西方差不多凤凰文化:这次来中国,感觉跟之前有没有什么不一样?高希:是的,过去几年我曾经多次来到中国,中国之行的确是很有趣又很激动人心的经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探索发现新世界的过程。第一次来中国是2005年,那一次真的是很让人兴奋——我去了广州,阅读这座城市和广东四周的一些区域,广州真的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几年过去了,广州当然也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也不光是广州,还有黄埔,这些地方都和过去大相径庭。但中国还有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有些地方从来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比如你去杭州,在西子湖畔漫步,你会发现时光是静止的,无垠的——那一刻你才懂得什么叫做永恒。广州也有一些这样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老寺院,你也能体会到这种无边无际的永恒之感。广东城内有两三处古老的寺院,真的是非常漂亮,这些寺院周围有一些小小的店铺,还有一些做斋饭的小馆子,一些茶馆,这真的是广州格外有魅力的一部分。在广州城内四处走走看看、打发时光的确是非常赏心悦目的事情。凤凰文化:那么,您提到的广州城内发生了变化巨大,指的是哪一部分呢?高希:其实我认为,我真真正正走访过的那一部分广州并没有太多的变化。那些真正的广州老城区,十几年来几乎保持原样。真正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地方是成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成都就看上去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而我第一次去成都也不过是2010年而已。今年我再去看成都,已经物是人非,当然了,也有可能我去的那些地方正好是改变最大的地方吧。凤凰文化:看到成都的这种变化,会不会感觉个性的消失,和其他城市的同质化之类。高希: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参观过很多中国城市,它们看上去真的和西方城市差不多。尤其是当你去市中心走一走,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的确很像西方的大都市。很多时候,你真的不能分辨自己到底是身处上海还是成都、广州亦或北京,这些城市的外貌愈来愈趋同。对于北京来说,城市的特征之一恐怕是马路更宽阔——没错,气势磅礴的高架桥,规模宏大的机动车道之类。然而除此之外,我认为这些城市的个性特征的确正在流失,成都对我的打击就很大。我第一次去的时候,那是一个多么生机勃勃,个性十足的城市,可是现在完全变了。不过这些观察都是很表面的,很宏观的。也有人告诉我说,这些大城市中现在还有一些被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区域。前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吃晚饭,她住在北京市中心很老很老的城中村里(恐怕高希不太懂得城中村和胡同的区别)。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城市的个性和风骨。那些青砖碧瓦,那些细小的胡同,住在那里的主要是移民,而几步之外就是高大巍峨的现代建筑,可是在“城中村”的内部,好像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凤凰文化:您说的“城中村”,指的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那种类似贫民窟的聚集区吧?不过说起来,印度的贫民窟文化也很典型,还是想听您聊一下无论是在印度还是中国,人群或者阶级的分化。高希:我觉得,在中国,阶级之间的差异还不如省份之间的差异明显。当然,你会注意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因为那些民工都是来自北京之外的其他省份。所以我前天去拜访我的朋友,我朋友的家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四合院,在那附近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民工,住在四周非常袖珍的小房子里。那个地方真的很有意思,我不觉得那是一个“贫民窟”,它看上去也不像一个贫民窟,只是很有烟火气。甚至在印度,贫民窟也是一个经常被污名化的地方。人们对所谓的“贫民窟”的理解是有错误的。在孟买就有一些被称为贫民窟的地方,没错,那些地方的确很拥挤,可是它们也很有生产力,那里有很多的小型工厂,事实上,孟买非常大一部分的工业产出是在这些小小的贫民窟中实现的,而居住在这些所谓的“贫民窟”中的人们往往非常富裕。孟买的情况和北京非常相似,因为那些贫民窟中住的人大部分都是民工,也就是说来自印度其他州的人。中印在流行文化上非常熟悉,深层互不关心是因为都想向西方看齐凤凰文化:在您看来,为什么中国和印度之间会有一种“互不了解”、“互不关心”的情绪在呢?高希:没错,这的确是一个让我很困扰的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政府层面的问题,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中国人和印度人,我们对彼此也没有什么兴趣,这一点真的让人很费解.我们中印两国之间有着长长的边境线,有着那么多彼此往来的历史,还有那么多深远的相互影响,比如佛教,还有很多文化方面的、观念方面的往来。这真的是一个让人几乎不可能理解的状态——我们两国之间,怎么就会产生一道如此巨大的鸿沟天堑?但是,从好的一面说,我认为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在中国我遇到了一些年轻人,他们专注于研究或者书写印度,现在印度也有一些年轻人正在研究中国。每一次我踏上前往中国的飞机,都能看到很多来自印度去中国求学的年轻留学生。我也真的很希望,这些年轻人将带来真正的改变。当然了,虽然我们现在在说中印两国之间彼此如何不感兴趣,还是有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方面——比如现在在印度,最受欢迎的食物居然是中餐,虽然是印度式的中餐吧,但也是中餐啊。凤凰文化:中餐在印度很流行?高希:太多啦。在印度,不管你去哪条街角,你总能看见有些馆子在做中式的面条。炒面简直成了印度人的首选食物——我小的时候,“下馆子”往往就意味着去中餐馆。电影也一样,印度电影有段时间在中国很受欢迎,而中国的电影,尤其是功夫类、历史类的,比如《卧虎藏龙》在印度真的是家喻户晓。这种文化层面上的交流、彼此影响,还是广泛存在的,这一点也让人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在我还小的时候,十几二十岁吧,去看一场功夫电影真的是非常了不得的梦想呢。凤凰文化:您是说70年代吗?高希:七八十年代吧。所以,在流行文化的层面上,我认为中印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多的。凤凰文化:但是在历史和文化的层面上,中印交流或者说彼此的“好奇心”就少了很多。高希:是的,很可悲,在中印两国历史的层面上,我们对彼此基本没有什么好奇心,现在我回想起来,我所接受的历史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学了大量的英国历史、欧洲历史、美国历史,可是对于中国的历史我们一无所知,没有人教给我们,所以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从殖民时代以来就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印度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是非常欧洲中心主义的,我们的视线都是向西方看齐的。而当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崛起的时候,中国看的也是西方,而并不是亚洲。因为中国当时的目标也是要赶超英美。凤凰文化:鸦片战争是他们第一次发生以西方为中介的联结吗?高希:不不不,完全不是。我们翻开历史,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我认为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还没有得到学者和大众的关注和研究,那就是乾隆时期对尼泊尔的军事输出。在1790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派遣了一支军队,由一位钦差将军领导,前往尼泊尔驻扎(即廓尔喀之役,尼泊尔发动的一场入侵中国西藏的战争)。对于印度和中国来说,这的确是打开了一系列的窗户,让我们可以彼此交流。在那之后,1795年,英国人进攻了尼泊尔。不过他们一直都没有能够得逞,因为那个时候尼泊尔正在中国的保护之下。你可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对吗?不过你知道吗,乾隆皇帝还真的写了一本关于印度的书呢。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才华横溢,很与众不同。他当时和印度很多国王都有书信往来,而且还真的有一些印度的国王试图和他建立联盟关系。我们必须要谈到喜马拉雅山脉了,没错,喜马拉雅山脉是一道屏障,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中间地带,通过喜马拉雅,中国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联系。正是乾隆皇帝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中亚。很遗憾的是,之前中印双方的历史学家们对这段历史的研究还是很不充分。但是现在,随着中印之间的研究和联系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这种有趣的知识点。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很有意思,同样也基本没有人知道,那就是在英国侵略尼泊尔之后,中国的将军带了一些尼泊尔人回到了北京,而这些生活在北京的尼泊尔人就成了中国连接南亚地区的纽带。所以,通过这些尼泊尔人,中国人了解了很多南亚方面的信息。更有趣的是,鸦片战争还没开始的时候,这些尼泊尔人其实已经警告过清朝了,说英国人就要来打你们了。这些尼泊尔人声称,唯一能够避免在中国的土地上开战的方法,就是中国资助尼泊尔,然后尼泊尔出面和英国交火。如果当时清朝真的这么做了的话,可能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吧!然而,历史没有假设,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是从孟买出发,从海上打过来的。但是其实孟买和尼泊尔距离很近,它们是接壤的。所以那些尼泊尔人会建议从尼泊尔进攻孟买,这相当于从后方突袭英军老巢。但是可惜的是,清朝的皇帝拒绝了这个建议。现在回头看看,这的确是能够阻止鸦片战争爆发的唯一方法。凤凰文化:拒绝是出于天朝上国的自大感?高希:其实,长久以来,这就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他们是绝对不会和另外的国家结盟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自大吧。或者也可以说,是因为一叶障目、敝帚自珍,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太浅薄了。凤凰文化:可是鸦片战争还是发生了,而且它给亚洲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希:我想我们可以做一些假设。如果清朝当年真的资助了尼泊尔攻打英属印度,那么整个亚洲的历史可能都要重写了。因为尼泊尔人都是很骁勇善战的,如果他们得到了支持和资助,一定会击败在孟买的英国人。他们也许还会在印度的北部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尼泊尔的国土会扩张得非常非常快。鸦片战争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彻底取得了对中印的胜利凤凰文化: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头再看,这场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高希:我想我们必须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鸦片战争已经爆发了,而且就像书里白纸黑字写得那样爆发了。它驱使中国和印度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西方社会——也就是英国——建立起来的。我认为,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依然在为此支付着沉重的代价。比如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都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后遗症。在19时期初期的时候,英国人从中亚开始向各个方向发起侵略,一部分是针对俄罗斯的侵略,还有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侵略。这就是英国人所谓的“大博弈”。但是印度方面对这一切一无所知,英国人在中亚地区的所作所为都没有告诉印度人,因为这是高度机密。英国人之前和清政府的谈判、和早期共和党人的谈判,林林总总、方方面面,但是印度人从来没有参与到这些对话中来。所以当印度最终独立的时候,印度领导人发现自己有好多的问题要和周边的国家协商解决,但是其实他们也是一头雾水,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们。所以1962年的时候,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都发现自己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一无所知,边界问题的确有着很长的一段历史,可是当时两个政府都不知道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所以你会看到,在这种政府治理的连续性被打破的情况下,你不得不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政府,而这个新政府和之前的政府的确没有什么交集和传承,我所谓的“代价”,就是指这种连续性被打破之后的一系列后果。而在这种断裂带来的,则是一整个惶惶无知的真空地带。凤凰文化:可以认为我们现在还处于后殖民的时代吗?高希:我不这么认为。事实上我得承认我根本不知道“后殖民时代”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最关键的一点是,其实西方是很想要打这样一场鸦片战争的,以贸易的名义发动一场战争。事实上,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我们都在用各种方式抵制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为止,所以我认为鸦片战争其实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取得了胜利,现在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渴望成为下一个美国。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让整个世界都“美国化”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地球有它自己的物理极限,它不可能允许地球上的所有人在同一时间享受同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认为,对于殖民主义,或者整个这场鸦片战争来说,这一点恰恰被遗忘了,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本身就代表着绝对的不平等,因为只有在极端不平等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才能成功运转。所以如果你想构建一个平等的环境,每个人都过上西方式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地球会崩溃的。凤凰文化:甘地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高希:是的,不过也不光是甘地的看法,还有一些中国学者也是这样想的。凤凰文化:涸泽而渔、焚林而猎?高希:对。而且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印度传统文化,不管是道家,儒家,甚至印度教,我们的前辈们看待人类生活和自然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亚洲文明的一份子,都不应该是贪婪的,我们不应该贪得无厌,予取予求,我们不应该那么自私。传统价值不复,到处都是吃土青年,我们的世界不会好了凤凰文化:那么,我们怎样能让这些传统的智慧与现代化的社会现实发生联结呢?高希:我们没有办法,这些传统已经被丢掉了,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事实。你知道吗,在短短10~15年的时间内,我眼睁睁的看见印度变了。在我小的时候,大家都教育我们不要浪费,也不要欠债。但是现在你看看印度和中国,大把大把的吃土青年。这些年轻人们都使用信用卡,而且都负债累累。看看此刻窗外街上的那些车吧,他们靠什么买来的这些车?是贷款啊。凤凰文化:您之前提到说欧美的一些年轻人已经在做这种反思了。高希:是的,事实上,我对欧美的年轻人很有信心,因为我觉得他们比我们更能直接地感受到我们所面临问题的本质。年轻的美国人,年轻的欧洲人,他们目前所面临的,一方面是经济的崩溃,一方面是生态的崩溃。而且我觉得目前在欧美,应该已经有新的抵抗运动正在兴起,比如说有一个叫作“退行增长”(Degrowth)的运动。所以当下,有很多有意思的运动正在发生。不幸的是,在印度,在中国,我认为年轻人还是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奴仆,他们效忠物欲,希望等到更多更多更多。凤凰文化:是因为我们还在发展中的缘故吗,因此很多的消费欲望还没有得到满足?高希:或许吧,我想应该是这样。但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发现不管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当你看向车窗外的时候,每个人都在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凤凰文化:印度人也一样?高希:都这样,我刚去过不丹,他们也是这样。年轻的不丹孩子们都是这样的低头族。真的让人感到很悲伤。这真的太可怕了。《在古老的土地上》当下的“宗教问题”是战争的创伤,与宗教无关凤凰文化:所以我们的未来终将被消费主义裹挟吗?高希:我认为我们正处在历史长河中一个相当黑暗的时刻。这个世界并不会变得更好。我们的的确确是生活在地球村之中,好比之前我还在印度,而此刻我又在中国,这两个国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算稳定。而如果你去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看一看,你会看到满目疮痍的文化,分崩离析的国度,要知道我对中东也算是有一点了解,我曾经在埃及度过了很长时间。凤凰文化:您有一本书叫作《在古老的土地上》(In an Antique Land),您在里面讲了自己是如何去埃及寻找那些已经失落的东西的,所以您对现代性的批评是以对其未来的悲观为前提的吗?高希:我当然觉得古印度洋一带的世界是非常有意思的,那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是很有意思,同时我也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遗失在时光之中了。悲观主义可能不是一个恰当的词,我不觉得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只是指出人人都能看清的现实。而且也不光是我,整个德国哲学界从1910s~1920s开始就形成了这样的学科传统,我们得回到尼采,回到海德格尔去看这个问题。凤凰文化:您怎样看待那片土地上肆意横行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呢?高希:我怎么看?自然是一脸惊恐的看啊!不然还能怎么看,那是绝对的恐怖。看看现在世界各地的情况,宗教冲突已经越来越有杀伤力了。事实上,当我还在埃及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我在《在古老的土地》一书中也写到了这一点,关于年轻人越来越激进化,诸如此类。但是今天,宗教冲突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极端的状态,我认为伊斯兰国现象的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种宗教冲突,这样极端的残酷和暴力真的是让人不能理解。但是我们必须也要记得,伊斯兰国的崛起,是伴随着伊拉克战争开始的,还有随后我们看到的利比亚战争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不久,也就是19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也发生了这种声势浩荡的运动。我想,当一个社会经历了某些可怕的冲击之后,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那样的、超乎寻常的反馈。很显然,现在中东正在经历的,正是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后果之一。凤凰文化:所以根本的问题并不是信仰冲突,或者习俗冲突。高希:是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而往往,当一个社会经历了这种巨大创伤之后,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所谓“信仰”出现。要知道,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国死了两千万人。在真正的战争过程中,可能死亡的人数并不多,几千人左右,但是战争带来的后续往往非常糟糕。而且似乎在西方的干预下,同样的故事一再上演。比如英国人在1885年的时候侵略了缅甸,在那场战争中其实没有多少伤亡,但是战争带来的叛乱过程中,有几十万人因此丧生。而现在,你们看在埃及,在也门,在叙利亚,在土耳其,又正在发生些什么。启蒙运动说一套做一套,自由贸易完全反人类凤凰文化:那您觉得这种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如果沿着这个思路追溯过去,近几百年,整个世界都笼罩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所带来的分配激荡里,起初是战争和自由贸易,再之前是启蒙运动,但启蒙运动的核心之一不就是平等吗,像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他那个时候其实也在讲私有制啊财富啊带来的不平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平等的扩大化。高希:所有这些都导致了不平等。我提到了启蒙的问题,之前也提到了种姓制度。其实在印度,平等的观念和对于种姓制度的批判并不来自于启蒙,佛陀认为,众生平等,他是批判种姓制度的,而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有类似的关于平等的概念。可有趣的是,当你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我们迈入现代化社会已经有二百来年了,或者说这二百来年以来我们过的都是后启蒙时代的生活,然而,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刻,不平等的现象比现在更普及,更严重。其实对于收入分配的学术研究已经证明了,当今的我们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不公平的时刻。想想看,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90年代,那个年代其实很荒谬,一方面,我们有了所有这些关于平等啊,自由啊之类的话语,而另一方面奴隶制度也达到了顶峰,种族主义被完全制度化了。所以这就是关于启蒙的有趣之处,它说一套、做一套,反差如此强烈。所以,启蒙主义批判了不平等,可是它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不平等的社会形态。凤凰文化:所以您想说的是这种启蒙价值的虚伪性?打着自由和平等的旗号,行的是贩卖奴隶之实等等。高希:“自由贸易”这真的是一个完全反人类的想法。在所谓“自由贸易”的年代,首先应运而生的是有史以来最具有破坏力的想法,也就是说,市场规律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类本身。事实上,直到今天为止,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依然奉这种想法为圭皋。人人都知道,市场必须有一定的道德边界。这个边界到底是什么、在哪里,这是可以讨论的,但是这个边界一定是存在的,也必须存在。比如说,我不能拿走你的肝脏,哪怕我非常想要你的肝脏,可是我不应该被允许拿走你的肝脏。你看,在这个意义上,在鸦片战争中,来自清朝方面的批评,尤其是林则徐对鸦片自由贸易的批判,就是这样的。我们先不要管鸦片是不是毒品,真正的问题在于,市场的道德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样的道德边界到底存在不存在?事实上,在鸦片战争以前,自由贸易就已经存在了,你觉得中国商人们那时候做了些什么呢?印度商人又在做什么呢?他们在做买卖,他们在彼此合作,他们在做投资,所有这些商业活动他们都有从事,而且往往比西方人做得更好。可是他们做的所有这些都是在一个有限的道德范围内进行的。所以其实按照中国人的方式,这些商人的活动总是被严格监视的,因为中国人相信“商人重利轻别离”。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看法。所以说,所谓的“自由贸易”也不过是一个概念层面上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商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声称的自由贸易完全是不知所谓——因为他们贩卖的鸦片都是英国的寡头大公司批量生产的!因此,他们一方面大言不惭的谈论着自由贸易,一方面却贩卖着垄断机制下的产品。此为其一。其二,他们高谈阔论关于自由贸易和市场规则,然而面对发动战争的契机却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如果自由贸易真的有他们声称的那么强大,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他们一手抓“自由贸易”,一手抓“军队战争”,这个模式到今天也没有改变。比如伊拉克战争和鸦片战争又是何其相似!他们一边谈论着“自由贸易”,一边派了一支军队来“支持自由贸易”。这简直是自相矛盾!《精神大错乱》印度奉行历史多元化,穆斯林几乎没人加入伊斯兰国凤凰文化:然而,当今世界的军事政治秩序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霸权格局,您也认为我们很难退回到过去的状态,那么未来呢?我们会面对怎样的未来?高希:我想我们绝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再也无法恢复从前的旧价值秩序了。那些旧价值早就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点。关于未来我们将会面对什么,我想任何的危急时刻的好处之一,就是强迫我们去思考到底什么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希望能够有一种不同的、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这就是我的新书《精神大错乱》(The Great Derangement)中所提到的论点。我们不得去寻找那些新的方式来思考生命,思考这个世界,因为原来的那些模式很显然已经崩溃了。凤凰文化:您认为这种新的方式是什么?高希:我想我不能,因为我不是预言家。但是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去思考我们是如何与世界相连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彼此相连的。所以我觉得,社群将会变得非常重要。而我也认为,社群正是我们正在丢失的东西。看看北京那样的城市,再看看孟买那样的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被深深的割裂了。凤凰文化:那么在未来,社群建立的基础又会是什么呢?高希:嗯,之前我也谈到了伊斯兰国的招募工作,有一个很惊人的事实不知你是否知道,那就是印度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度之一,但是基本上没有人去加入伊斯兰国,所以人们说起伊斯兰国的时候,根本不会想起印度。我想,这是因为在印度,来自不同社群、信奉不同宗教的人们都生活在一起,而且几千年以来都是如此。光是从外表看上去,你就知道印度人民是非常宽容的。比如这儿有个人戴面具,那儿有个妇女穿着布卡(Burka,穆斯林妇女传统的罩袍)。这种事情绝对不会让你感到困扰,因为你知道人人都是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也已经习惯了这一点。我们知道,西方社会奉行的,是宪政多元化。可是我们也看到了,对于宪政多元来说,时常有龃龉发生,就以布卡为例子来说吧,法国政府对于布卡的问题非常头疼,它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它,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它。除了布卡,还有面纱,等等。所以我觉得在印度,我们奉行的是历史多元化,历史多元化比宪政多元化要更有力一些,但我绝对不是说,历史多元化就一定是我们的未来方向。《烟河》凤凰文化:其实您在《烟河》中提到的广州十三行的那个情境也有点类似这种历史多元化,虽然它是一个各方干预下的微妙平衡。高希:你知道吗,在《烟河》一书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广州。尤其是广州对外的内飞地(即“广州十三行”,起始于明朝,为政府设立的对外贸易特区)。这块内飞地构成了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彼此交汇的、立体的多向性殖民空间,在当时,这里真的是除了租界之外,能够让亚洲人,非洲人,西方人能够充分交流互动的场所。某种意义上来说,内飞地也是一种殖民空间,但却不是被西方势力掌控的,而是亚洲本土的势力(译注:尤其是在清政府的控制下)。所以这一时期,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广州内飞地是很有意思的地方——飞地中充斥着各种复杂的、有意思的关系,印度人,中国人,西方人,马来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对我来说,这是《烟河》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这些联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些复杂的交易是怎么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或者说,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内飞地被完全地摧毁了,广州等通商口岸也完完全全地沦落为殖民地了,也就是说这些地方完全被西方势力控制了。我想十三行的存在是历史中非常有趣的一个案例,它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关于现代性的思路。历史多元化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它是反现代性的,它是在现代性的对立面生存的。鸣谢:西天中土计划陈韵女士,肃慎猫和姜昊骞同学,三辉图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真实的尼泊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