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和生活哪个更重要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按道理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感觉越来越满足和越来越幸福才对,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反而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焦虑、抑郁、空虚、失眠等精神疾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把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搞错了。今天,人们享受的食物越来越丰富,服装从面料到款式都发生了变化,既丰富又多彩,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也越来越先进和便捷,大部分家庭都有轿车,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然而,在短暂的感官刺激和表面上的愉悦之后,人们很快便陷入一种精神上的虚无感和无力感,感觉生活越来越没有意思。那么,人的幸福感和什么东西有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真正的幸福感、心理上的轻松感以及满足感,都只来源于人的信仰。因为这些感觉来自精神层面,而信仰是一个人最大的精神支柱,并且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所以,人类如果失去了信仰,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人的充实感和幸福感来自于心灵深处对人生价值的定义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核心内容是承认与崇拜造物主。如果失去了这样的信仰,人是很难感到充实和快乐的。仁慈主说:“难道他们没有观察诸天和大地的主权以及安拉创造的万物吗?也许他们的寿限已经将尽了,除了它之外,他们还能信仰什么言辞呢?”(7:185)文/马石头,图/邢亮财经自媒体联盟
你是不是经常也有这种感觉,相比过去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了,幸福感却没有得到提升?答案也许是:你很可能是一个“美盲”!没错,换句话说,你缺乏感性思维。“当你缺乏感性思维的时候,你巨大的身体就是你最大的弱点。”在昨晚“World,I”全球巡讲杭州encore站现场,金诚集团董事长韦杰说他在柬埔寨看到了30年前的中国,虽然物质生活落后,但因为有新鲜的空气、健康的食品,他们生活得很幸福。而中国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从2007年开始,每一年都说下一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可以先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如果没有感性思维,可能只有躯壳式的发展那时,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年昂首步入大学的学子们,不知有多少人曾经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韦杰看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定是对的。因为它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课程,它代表着理性思维。但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感性思维也应该随之跟上。“如果我们没有感性思维,我们都是理性思维,我们有可能只有低层次的、躯壳式的发展。”相信有一个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发生过,那就是一堂音乐课或是美术课,会经常被通知改成数学课或其他课程。而现在,语文课或是数学课已经不能取代艺术课,因为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需要齐头并进。一个人要让自己幸福,最关键是让内心的感性和理性达成平衡有人说,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一个人,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快乐和幸福,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内心的感性和理性达成一种平衡。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文学巨匠木心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因为对美的无知,他会肆意地破坏环境。因为对美的无知,他可以把自己身上最好的财富丢掉、销毁。虽然终其一生追寻美好,却不懂得如何去感受美好。形神合一,才是发展的最好境界这一现象同样影响着中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在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经济体量和建筑体量的增长举世瞩目,这个过程也是最大程度理性思维的发展。但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也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就像一个人个头特别大时,不能让自己变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个需求就是老百姓改善生活的需求,对应到经济发展中就是各个产业、服务品质。“我们需要形神合一的发展,不仅注重外在的量,还应注重内在的质。”韦杰创建的金诚集团正在“补这一课”,中国什么都能制造出来,但缺的是审美,比如如何把瓶子设计得更美观,更方便易携,这是接下去市场的机遇,也是转型期里获得的发展机会。韦杰说,中国人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形神合一,也非常注重感性和理性意识的和谐统一。在汉唐明清,中国的瓷器的艺术造诣举世震惊。他希望点醒、恢复中国传统审美,这也是金诚运营特色小镇、打造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去做的。

知秋侃史
2022-09-28 02:08
·重庆
0
包括你在内,我们都有这种感觉: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好,但缺乏幸福感,邻居之间几乎不来往,亲人之间变得冷漠,好像每个人都变得有些麻木。为什么会这样?深层原因是:现代人相互之间不是比较精神,更多的是比较谁的物质丰富。而物质文明是能看到的,但精神文明是看不到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很重要,但是必须要有顺序。假如我们把这个顺利颠倒过来,会是什么后果?我不会讲大道理,举个例子说明。例如,首先我们满足孩子的物质文明,说白了,就是针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而且都是名牌或者品牌,特别是汽车和房子,我们都一辈子拼命满足孩子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我们再教育孩子的精神文明,让孩子懂得孝敬,积极上进,能吃苦。请问在已经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前提下,孩子能听进去我们讲的这些话吗?朋友啊,不要自欺欺人,孩子肯定听不进去。后果是:别看孩子穿名牌,住洋房,吃得好,但是很遗憾,孩子的思想匮乏,就是废物一个,是没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老一辈的人在物质条件那么差的条件下,依然有比较强的幸福感,邻居之间和谐相处,人人都上进,因为他们相互比较看不到的精神,比较谁孝敬父母,比较谁勤俭节约,比较谁是劳动模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现在的人,不是比较看不到的精神,而是比较物质,比较谁的收入高,比较谁的私家车豪华,比较谁的房子大,位置好,比较谁漂亮,比较谁的个子高,比较谁旅游的次数多,一言以蔽之,就是比较谁更有条件享受生活,谁更会享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与人之间一旦比较物质,整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就会下降,相应地,每个人的幸福感就会下降。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我们都感觉不到幸福”的答案。怎么办?好好学习中国文化,找回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精神升级,与物质丰富相辅相成。同时要明白,学习中国文化,不是用来考试的,不是拿来让我们的孩子背诵的,而是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学习的东西。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能离开物质呢,没有钱哪来的物质啊?我只能说,我不是富豪,我也缺钱,上面的文字只是我对 “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我们都感觉不到幸福”这个话题的感悟。不过,我在努力挣钱的同时,从没有放弃学习中国文化,也在加强自己的精神修养。恳请朋友们批评指正,欢迎交流。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和生活哪个更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