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工科教学中理论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区别与联系与实践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比例?


  钟玉凤 谢四才 攀枝花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攀枝花 617000
  关键词: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七条明确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2015年11月6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简称三部委7号文件),其中在“三大政策措施”中就提出了加强试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提出经费投入方面要向“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倾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又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然而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毕竟刚走出学校或研究机构,没有实践经验, 导致青年教师难以真正实现学术独立,在教学上,常常照本宣科,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效果。因此,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高等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意义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想培养出适应性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是重要的保证,当然也包括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通用标准关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中,明确规定要有适当比例具有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作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只有通过参加不同层次的实践和科研活动才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实践的各个环节,掌握对于一个实际工程来说具体的施工顺序是怎样的,施工中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等等 ;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对其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教育知识,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要点结合社会实践以若干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使学生能够接受。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知识和技能外化为教学能力的前提条件;是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需要和载体,也是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从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夯实基础。
  二、高等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内容
  实践能力可以理解为实践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其中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客体是主体要认识或改造的对象。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再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认识人的实践能力。能力总是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它是控制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实践教学能力强调教师应当具备职业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教师要熟悉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岗位技术规范;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教师既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既要有教师系列职称,又要取得与所在教学岗位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同时,专业教师应具有本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经历。
  三、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及原因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分析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
  长久以来,我国对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视较为不足,很多教师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在教学的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存在不足。比如实践性课程偏少。无论是学科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还是教育专业课程,多是理论课程形式,实践课偏少 ,使得实践性课程处于“边缘性”位置。 见习和实习课等作为实践课程, 呈现流于形式和放任自流的现象。因为课程设置的时间短,学分所占比例小, 实习的基地少,没有合适的学校、没有专业的训练场馆、没有完备的计划指导、没有适当的考核与评价,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等,出现教师技能训练走过场现象。
  2、与行业企业相脱节,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理论或学术研究。由于学校在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方面政策力度较小,专业教师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不高;从教后又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课堂理论教学上,缺乏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的经历,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尤为薄弱,导致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薄弱等。
  四、提高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
  1、建立和完善教师实践能力保障制度
  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部文件要求,根据自身实际,切实制定好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的实施细则和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等相关制度,为广大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同时,在培训费用、福利待遇和评优评先方面,要对深入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要对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专业教师予以重奖。还要制定并实行“双师型’,教师津贴制度。
  2、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完善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制度
  高等院校要在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完善教师到企业进行定期实践的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创造有利条件。在具体安排上,一是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全面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二是合理调整授课任务,安排无课教师到企业有针对性的挂职锻炼;三是借助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之机,边指导管理学生边进行实践锻炼。 同时还要规范教师顶岗锻炼或调研要求,每位专业教师要详细制订锻炼或调研的计划,明确实践内容和锻炼目标。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 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
  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能够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有利于教师及时把企业的最新技术、最新要求贯穿于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教师进行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后,可以按照企业模式建立相应的专业实践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3、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专业教师科研开发能力。
  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形式,也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科研开发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高等院校可以选派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让他们贴近产业、融入企业。在行业和企业里,专业教师可以与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将“教学、教研、生产、实训’,构建成一条完整的事业链,让教师不断地把行业企业中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此外,专业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带到企业,向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请教,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新技术研发能力。
  4、聘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教师
  在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方面,学校可考虑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专家、高级技师等来校兼职兼课。充分发挥和利用兼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作用,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经验交流,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实训,扩展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也可缓解或解决专业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
  5、利用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训
  学校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资源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在制度上明确专业教师要参与学生实践指导工作。为此,学校应采取相应保障措施,打破实验和实训基地院系各自为政的局面,对设备资源进行宏观优化、整合调控。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应向教师全天开放,专业教师也应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
  6、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鼓励并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的职业技能竞赛赛活动,通过同行的竞技即可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可取长补短,查找不足,培养出大师级的领军人才。鼓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参加市(厅)级以上的技能竞赛,把教师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与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相结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经常性的开展专业教师校内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树立比学赶帮超的实践动手氛围, 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鼓励专业教师去考取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加快“ 双师型 ”教师培养,高等院校应该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行业举办的各级各类与本专业实践技能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执业资质考试或技术等级鉴定,鼓励教师取得高校教师系列以外的中级及以上职(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等。把获证与实践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对没有获得双证的专业教师,要制定计划,注重推进和落实,对青年教师要限定时间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五、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提高专业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适应自身工作的需要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