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0最多支持内存通道数为2,那我插两根ddr5是不是浪费了,毕竟一根就ddr3双通道提升大吗了,两根4通道?

(第四版更新)对大部分容易进行了更改,新增和删除了部分产品的推荐。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因为有疑问的时候,只有主动提问才可能被解决,不问的话我怎么知道你们哪里的细节有不懂的呢?一定要善于提问前排辅助阅读:内存,又叫“内存储器”,而硬盘则可以叫“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内的信息必须调入内存储器后,才能被CPU所使用,所以内存是CPU与外存储器进行沟通的桥梁。而主流的内存已经发展到了ddr5时代,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一定不要买错了,不能台式机买了笔记本的内存(虽然台式机确实是有插笔记本内存的时候,但是那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只支持ddr5内存的主板千万不要买了ddr4的内存,具体ddr4还是ddr5这些都是可以在商品的宣传栏找到的,并且相对应的频率也可以找到。一般来说不要串台,我在推荐的会写清楚全程,只要按照我的推荐来,基本上就不会找错的。RGB能提高性能?这其实是一个梗,RGB灯对性能毫无影响,千万不要把它们划等号了。关于高频高效能内存,这个只在部分用途下是有用的,比如说某些优化不好的游戏,高频高效能内存可以明显提高帧数表现以及稳定性,高频高效能内存可以明显提高内存带宽,在部分密集计算用途里可以提高CPU的表现。但是确实是有很多对高频高效能内存不敏感的应用,很多时候可以不用无脑追求高频内存,一般来说ddr4时代,普通人建议购买的内存频率在2133-4000之间,根据个人需求以及用途来选择,切勿无脑追求高频内存,超过4000频率的内存我觉得更适合发烧友考虑。关于内存容量问题我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概括不同用途对容易的追求2022年的今天,想要流畅使用Windows,轻度用途可以考虑8-16GB的内存容量要想无障碍玩绝大多数大型游戏,建议内存为16-32GB;如果是专业工作站,则要看具体使用的软件、各软件的使用频率来定,有高容量需求的也有低容量需求的,就比如说AE就是对容量需求极高的,一般万元级经常用AE的建议64GB内存起步,并且做好加到128GB的准备。关于内存通道问题主流产品最多也只支持双通道内存,比如说i7 13700K,它就是双通道内存的产品,一般来说最好是考虑插两根或者四根。是否为双通道和它对应的主板是双内存槽还是四内存槽无关,最大支持双通道内存的主板双槽也是双通道,四槽也是双通道,插一根内存就是单通道。下面来看一下图示,以普通主板1/2/3/4内存槽为例真正装出来的效果如图:应该是很直观的看出安装几根内存的情况以及建议选择类型。之所以用13700K、7700X这类产品做参考,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考虑的就是这一众主流平台的产品,所以这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让你们琢磨一下自己的内存需求,直接参考即可。HEDT和服务器级甚至有四通道、六通道、八通道内存的产品,这个就针对特殊用途再去考虑了,一般人不用考虑小心买到假货内存,关于这一点我会在文章末尾详细说明。关于内存条数量的问题很多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主板有四根内存槽,同样的32GB内存,我是选择四根8GB还是两根16GB呢?来看图:对于双通道内存平台,如果只有两个内存槽,那么我建议你插满;如果有四个内存槽,我建议首选插两根,比如说要满足32GB的容量那就首选16GBx2,四根8GB也可以,但是这样会插满所有的内存槽,后续没有拓展性;其次我们假设每根内存条出问题的概率是一个固定的低数值,那么四根内存将拥有两根内存翻倍的故障率,这种事在通道齐全的情况下越低越好尤其是偏工作站用途,比如说你要剪视频、跑密集计算之类的应用,除非你要求一定要插满内存槽,或者说后续规模不可能再扩大了这样就足够了,那么此时你可以插满内存,不然一般还是建议留些余地方便以后直接在这个基础上加内存。对于打游戏来说,同频率时序下四根8GB的游戏帧数会略高于两根16GB的(高2%左右),四根内存也会进一步提高内存带宽(但是幅度不大),这是插满内存的优势方面,你们需要知道这些。关于目前主流平台搭配内存超频这一环节主要讲述目前几个主流平台的内存频率选择问题,我会尽可能把这一部分写的简单易懂。目前主流平台我将它们分为四类:(1).12代酷睿目前12代酷睿是同时支持DDR4内存和DDR5内存的,两种模式都是有分频机制的,分Gear1和Gear2,Gear1对应高能效模式,Gear2对应高频率模式,延迟方面高能效模式更容易调教出更好的延迟,对游戏来说需要折腾的也不多DDR4内存有Gear1和Gear2,一般来说4000以下都可以跑Gear1,4266以上基本上就是Gear2了,4000-4266之间看IMC体质,不建议12代酷睿使用Gear2 DDR4内存,很没必要。DDR5内存频率更高,基本上开XMP就是Gear2模式,不过带宽大幅提高了,未来DDR5内存还会有Gear4模式,所以当下DDR5内存还是Gear2的玩法目前由于DDR5内存太贵,所以当前主流玩家应当以DDR4内存为主要追求,DDR5内存建议从DDR5 5600MHz开始选择,而DDR4内存建议从3200MHz开始选择,建议区间为3200-4000MHz。(2). ZEN2/ZEN3也有内存分频机制,也就是说内存分一个高能效模式和一个高频率模式,高能效模式下内存频率不能跑太高但是延迟、带宽方面表现优秀;高频率模式则是专注于拉高频,但是带宽和延迟会不如高能效模式,这种一般都是用来挑战超频极限的,一般玩家可以不用考虑。主流ZEN2/ZEN3在超频的时候需要对齐一下FCLK频率,在高能效模式下这个频率基本上就是内存频率的一半,比如说你跑3600MHz,那么此时FCLK应该对齐为1800MHz。重点来了,FCLK频率并不能无限拉高,就我目前所看过的来说,ZEN2/ZEN3处理器的FCLK频率基本上大众体质就只是跑1600-2000MHz之间,对应的就是3200-4000MHz的内存频率,常规ZEN2基本不可能突破4000MHz,少量ZEN3可以突破4000MHz,所以对于ZEN2平台来说,可以优先考虑购买频率为3200-3600MHz的内存,对于ZEN3平台来说可以优先考虑3200-4000MHz的内存,因为在高能效模式下你基本上也就跑这么高的频率,再往高里选你照样得把频率拉下来。(3). 11代酷睿十一代酷睿也分Gear1和Gear2,Gear1对应高能效模式,Gear2对应高频率模式,延迟方面高能效模式更容易调教出更好的延迟,对游戏来说需要折腾的也不多。高能效模式,一般直接把内存频率固定就好了,比如说你要跑3600那就直接去设定3600 Gear1。但是同样的大部分十一代酷睿的Gear1只能上到3600-4000MHz,个别可以突破4000MHz,但是十一代酷睿的Gear2和AMD的高频率模式又有一些区别,十一代酷睿在Gear2下如果把频率拉高到5000MHz左右,此时内存带宽会非常可观,压一下时序延迟也不会很难看,但是依旧只建议用来挑战内存超频,一般人直接用Gear1就好了。(4). 10代酷睿及以前这是还未分频时代的产品了,没有分频机制,调多少跑多少,这个系列可以随意跑4000+MHz的频率,只要你的CPU、内存和主板支持就行,这个系列的内存选择可以从ddr4 3200MHz到ddr4 4600MHz,当然4600MHz以上也不是不行,看你预算和平台的实力,单就普通人来说,可以考虑3200-4000MHz之间的内存,主要是性价比不错,然后很多这个频率区间的内存也拥有超频突破4000MHz的能力,有不错的折腾空间,比如说我之前买的一对英睿达ddr4 3200MHz
C9bjz颗粒的内存,在10600KF+Z490平台上跑出了ddr4 4700MHz的频率,稳定运行频率为4500MHz,就折腾空间很大。所以对于目前主流平台来说,最完美的内存选择区间是3200-4000MHz的内存。更高频率的D4内存一般没必要考虑,因为高预算直接上高频率DDR5内存了。如何结合用途、预算来判断内存容量的选择?普通办公类用途:2K以下:8GB-16GB 2K-5K:16GB内存5K以上:考虑32GB以上的内存游戏用途:2K-20K:16GB内存(部分游戏可以考虑32GB)20K以上:32GB内存起步工作站用途:2K-6K:16GB内存或者32GB6K-10K:32GB内存或者64GB10K-20K:32GB或者64GB内存20K-40K:64GB或者128GB或者256GB如何结合用途、预算来判断内存频率的选择?(以ddr4为例,D5会特殊标记)普通办公类用途:2K以下:2133MHz2K-5K:2133-3200MHz5K以上:3000-3200MHz游戏用途:2K以下:2133-3200MHz2K-5K:3000-3600MHz5K以上:3200-3600MHz20K以上:3600MHz-4000MHz(D4),5600MHz及以上(D5)工作站用途:2K-6K:2133-3200MHz6K-10K:3200MHz10K-20K:3200MHz20K-40K:D4 3200MHz/D5 5200MHz以上关于高频内存搭配非高频内存主板那些事如果你是一个经常混知乎硬件圈的人,可能就见识过一种搭配,比如说ddr4 3200的内存搭配H410/B460主板,显然后者是跑不上3200的,B460最高也就跑2933,这意味着多出来的频率是浪费的,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很难以接受的事,带K的CPU都有不超频的呢,比如说10600KF,12600KF之类的出现那种搭配主要原因是该款型号的ddr4 2666MHz和ddr4 3200MHz的价格相差不大,所以在预算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取优选择ddr4 3200MHz的内存。当然若是你有强迫症喜欢对齐,偏要用ddr4 2666区和主板最高支持2666来对齐也是可以的。通常3200MHz的内存颗粒都会比同款2666MHz的好。AMD全系列主板支持内存超频,所以没有这个烦恼。以下是正式指南,希望能够帮到你们,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基本上没有坑可踩的产品,跟着我走基本上不会亏。如有不懂的,可以来我的值乎提问DDR4内存目前大部分电脑可以选择的内存类型,虽然在带宽上不如DDR5,但是由于其在够用的场景下保持可观的性价比,所以也还是很值得考虑的。对于办公用途来说,请只考虑DDR4 3200MT/s的内存对于游戏用途来说,可以考虑DDR4 3200- 4266 MT/s的内存对于工作站用途来说,请只考虑DDR4 3200MT/s的内存打游戏一般不建议考虑首选ECC内存,因为ECC内存更贵,而且延迟略高。下面开始推荐金百达的银爵这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一类内存了,有单8GB也有单16GB的,这内存基本上就是冲着只开XMP去的,如果你要超频的话就没有什么余地。值得注意的是金百达内存不建议用在除了华硕、微星、技嘉以及华擎以外品牌的主板,有概率点不亮。游戏主机6K以上预算可以追求32GB内存了。宏碁掠夺者/Vesta 系列3600MHz 如果想多用几年的话,我觉得买双16GB的会比较好,使用的颗粒是三星的B die,超频能力较强,尤其是C14时序版本,超频和压时序能力很强,不过价格也贵。普通人可以考虑C16版本,超到4266MT/s去用挺好的,也是目前12/13代最适合搭配的高频内存之一。金百达的CJR灯条这个系列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32GB套条之一了,699即可拿下32GB,并且由于都是CJR颗粒,所以超频上4000是比较轻松的。缺点是灯效看起来有点廉价。科赋雷霆马甲条(3200MHz)这个系列的3200MT/s是CJR颗粒值得说明的是,CJR颗粒也拥有超上4533MHz的潜力,并且在中高频下能效也还可观,所以雷霆系列也可以拿来搭配游戏主机和办公主机。但是3600MHz款不建议考虑,因为用的颗粒基本上是DJR颗粒,这里不过多赘述,你们只需要记住在中高频下DJR不如CJR即可。金士顿骇客神条(3200/3600MHz)这个系列和频率区间的产品基本上也都是MFR颗粒了,倒也没想起来啥很值得说的,就比较稳定,没别的优点了。金士顿叛逆者系列(3200/3600MHz)这个系列是新出的,算是接了上代掠食者的衣钵,定位是骇客神条之上的灯条,据说是拿来对标芝奇幻光戟的,3600MHz以下是CJR颗粒,3600MHz起步是三星的B-die颗粒,最高可有4600MHz可选。威刚龙耀D50 (3600MHz)这内存我也有一对,颗粒基本上也都是海力士CJR颗粒,这个系列真要说起来没有什么太明显的特色,我只能说如果你喜欢它的外观,那么你可以考虑购买它。芝奇幻光戟、焰光戟系列(3200MHz/4000MHz)经久不衰的一个系列,早期3200 C14是OC B-die颗粒,现在停产了,现在的颗粒水平也没指望能有以前那么强了,但是玩这个系列的大部分是喜欢它的灯效,买也是冲着它的外观和灯效去的,对于频率则是差不多就行了系列,就看中RGB。如果你比较喜欢RGB内存,然后又比较随大流,那么可以考虑幻光戟系列。阿斯加特弗雷系列这个系列和金百达的银爵差不多,颗粒都不算好,但是只开XMP的话够用。价格足够低,但是不建议用在小厂主板上。弗雷系列也有专门的三星 B Die型号,这个系列价格相对较贵,如果你是DDR4内存的超频爱好者或者高预算游戏主机,可以考虑买这种内存去折腾,这内存可以超频到4000 C15或者4266 C17使用DDR5内存:(暂不建议考虑单8GB的DDR5内存,建议单16GB起步,因为单8GB的DDR5内存Bank Group数量较少,内存带宽相较同参数的16GB要明显更低)DDR5内存现在还不是很成熟,大部分内存都是原生4800MT/s的颗粒,超频能力有限。并且DDR5内存在高容量下价格高的可怕,所以目前只建议高预算用户和特别用途的人考虑目前单根16GB的内存建议考虑6000MT/s及以上的频率,而单根32GB版则可以考虑5200-5600MT/s的频率。金百达刃系列DDR5 6400 16GB/32GB我自己装机的时候是选了刃系列6400 32x2的内存,凑齐了64GB,颗粒是海力士a die,主要是省了我自己去买马甲来做外壳的过程,而且直接XMP就能上6400的频率。普通人的话我认为可以考虑16x2的版本,32x2可以用在偏生产力的用途。鲜京海力士5600MHz:如果你接触DDR5内存超频圈,那就会知道海力士原生5600MT/s颗粒的厉害这是目前首批原生DDR5 5600MHz的内存,这种原生更高频率的就可以超上更高频率,根据板厂人员透露,13代搭配这种内存能够开到8000MHz以上,表现可以说相当的炸裂。适合高预算的玩家考虑。值得一提的是,只有16GB单条版才是特别能超的,如果是32GB单条,其实超频能力不强。如果你不想自己超频,就想直接用高频DDR5内存,那就往下看这些型号金百达银爵DDR5 6400 系列金百达银爵系列依旧是高性价比的选择,6400 C32也就一千二左右,只需要打开XMP就可以了,性价比非常可观,如果你是主流大厂主板,那可以考虑这种内存光威天策系列-皓月白DDR5 6400系列光威也推出了自己性价比较高的高频DDR5内存,而且价格也不贵。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系列几乎没有什么超频能力,如果你需要一定的调教能力,那你需要去买标记了“A Die”的版本,会贵一些,不过考虑到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超频内存,我认为就直接买这种普通DDR5 6400 C40的,然后开XMP用就行了。芝奇幻锋戟系列(6000-6600MHz;16GB单条)如果你想买高频DDR5内存,但是又不想自己超频,那么你可以买这种官方超好的高频DDR5内存,确定就是价格有些贵了淘宝的幻锋戟系列通常惠更便宜,甚至有7200 C34的卖2600左右。金士顿Beast 野兽系列(6000-6400MHz;16GB单条)这内存要比芝奇那对时序差一些,这是C40的,芝奇是C36的,不过价格会略微便宜一些。目前金士顿也有7200频率的,只适合超高预算考虑。金士顿 FURY Beast野兽系列 大容量版如果你要用到大容量DDR5内存,可以考虑这种32GB的单条去组,四根32GB组128GB并且这类内存建议不要考太高频率,因为会上不去,目前来看可以考虑5200-5600MT/s这个档次就行了,不要强求6000。工作站用途内存推荐:原则上来说,不建议工作站用途的主机对内存进行XMP之外的手动超频,主要是为了尽可能降低不稳定因素,再加上大部分工作站用途对内存频率需求并不明显,或者说提升不明显,所以在这一个大类里面,将会更加注重内存容量、内存带宽以及ECC内存等问题。这个系列的内存可以不需要那么花里胡哨,应当以实用为准这个系列最好是可以用上专门的ECC\RECC内存,毕竟好事不嫌多嘛,但是预算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所以还是需要多调节调节。对于Adobe全家桶、动漫设计类专业应用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存容量,其次是内存带宽,最后是内存频率,按照这个优先级来看,可以考虑优先加大内存容量,其次换更高定位的平台,最后还有很多预算的话我建议换能上ECC内存的系列对于Pr/AE来说,只要项目够大,内存可以吃到100GB以上,并且这种应用脾气还贼怪,内存持续爆满可能会引发软件崩溃,跟大爷一样;所以有条件还是尽量把内存容量加上去,AE建议起步32GB对于3ds max、maya、Zbrush单纯建模来说,其实一般工作用途32GB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使用了,建模并不是特别吃内存容量,学生阶段用16GB也行对于密集计算、仿真预算类用途,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上将“内存容量”和“内存带宽”视为第一档次追求,说到这里虽然超内存频率可以带来内存带宽的提高,但是明显不如直接堆内存通道来的提升大,所以这个系列也不是很建议超频,这个系列最好是可以上ECC、RECC内存。对于三维渲染来说,基本上最好是可以让CPU每个核心分配到2GB的内存,比如说5950X就搭配至少32GB的内存,3990X搭配至少128GB的内存,多一些没关系。AE的话,最好是可以每线程分配4GB内存容量。对于高预算的 任 意 工作站主机来说,这种ECC\RECC内存才是正道:别看它们外观挺土价格还贵,在数据安全面前,这真的是小钱,并且能带来很大的安全感。有一种流传的说法是DDR5内存自带ECC功能所以可以不买ECC内存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流言。因为ECC至今也衍生出了多个维度,DDR5普通内存带的ECC模块是on Die ECC,也就是Cell ECC,这其实并不纠错,而专业用途真正需要的其实就是带纠错功能的ECC内存,这是SideBand ECC所拥有的能力,所以DDR4时代需要专门买ECC内存的用途到了DDR5时代还是得买专门的ECC内存。关于内存假货的问题其实就目前来说,淘宝很多第三方店铺是有售卖假内存条的,常见的作假手段有自己拼颗粒来造之类的,这样小作坊式拼出来的内存在颗粒质量、稳定性方面是很糟糕的,像金士顿骇客神条、英睿达绿色普条,都有在第三方店铺卖过假货,最严重的时候只有京东自营店是能信任的,现在假货内存这边究竟演绎到什么程度了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总之你们极好不要随便找个小店铺就买内存(一般比较贵的内存少有假货,但不代表没有),一定要看评价,最好是去自营店购买。笔记本内存这边假货是泛滥到无法解决的地步了。如果研究电脑配置、想DIY一台好电脑可以看看下面这些文章台式电脑组装具体硬件推荐台式电脑多用途配置单参考【保姆级教程】台式机CPU选购指南【保姆级教程】台式机主板选购指南【保姆级教程】台式机散热器选购指南【保姆级教程】台式机内存选购指南【保姆级教程】电脑硬盘选购指南【巨详细的保姆级教程】台式机电源购买指南如何选购合适的显卡?如果觉得本文写得不错,可以点个赞,也可以关注作者,私信/评论区我也只会回复粉丝(私信可以问一些简单问题,复杂的走值乎)。微信公众号:硬糖的硬件树屋,会更新一些有趣的数码信息。
前言相比于隔壁的 AMD Zen4 平台只能搭配 DDR5 ,13代酷睿这边保留有 DDR4 平台跟 DDR5 平台两种选择,DDR4 平台非常成熟,产品价格合适,性价比高,DDR5 平台属于前景无限,但是整体来说略贵。那么两者在理论测试、游戏测试跟专业测试方面上面有跟价格一样的明显区别吗?为此,我用 13700K + 4090 天启 OC 为测试工具,看看 D4 与 D5 的差别。同时也给有装机意向的朋友们做个参考。说到 4090 ,大家都懂 12VHPWR 原生接口的重要性吧, ATX 3.0 的电源略贵,不过目前有非常出色的替代方案哈,最新版的海韵电源 FOCUS GX1000 有标配 16pin 12VHPWR,,可以让 40 系列显卡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哦~~!当然如果之前购买 FOCUS GX1000 系列的朋友无须担心,只需关注海韵电源公众号,点击底部的“活动”——“申请 16pin 模组线”,会立即弹出说明图片,只需按照说明步奏,即可免费申请到 12pin or 16pin 12VHPWR 的模组线哦~~~~~~~~DDR4 整机成果图DDR5 整机成果图平台配件介绍CPU▲ CPU 采用京东购买的 13700K,因为用消毒,所以有点褪色。8个大核心,8个小核心,24线程,性价比秒杀 12900KS。▲ 不过功耗确实感人,满载功耗 233W 左右,基本上告别了风冷,顶级 360 水冷起跳~~~~~DDR4 主板▲ DDR4 的主板采用华硕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D4 吹雪,吹雪这一系列的主板作为 ROG STRIX 家族里颜值、性能、扩展性非常均衡的存在,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背面是产品的特点,我们后面详细说。▲ 比较有趣的改变是,当翻开包装盒,就可以看到雪武战姬形态的 Se7en,以及满满的 ROG 元素。▲ ROG Z790 吹雪 D4 主板的颜值非常出色,黑白灰的经典配色,无论是 ARUA SYNC 时候的流光溢彩,还是洗净铅华让一切静下来的黑白配色,都十分相得益彰。主板的做工与用料十分出色,CPU 供电模块、PCH 芯片上与 M.2 NVMe 接口上都有厚实的散热片加以覆盖,可以为整机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并且可以让用户进一步释放整机的性能。I/O 盔甲上还有可以在通电之后发出 ARGB 流光溢彩的败家之眼,不通电的时候,可以看到 STRIX 的 LOGO。▲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华硕为 ROG Z790 吹雪 D4 主板配备了 2 * CPU 8pin ProColl 实心插针强化接口,可以更为出色的为 13700K / 13900K 这些顶级 CPU 提供稳定的外接供电输出口。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到,供电的散热装甲为厚实、大面积的一体式的设计,采用非常养眼的银白色配置。▲ 供电区域采用 16+1 供电模组(DIGI+数字供电),每一相都配备了高品质合金电感与耐用固态电容,供电十分出色,就算搭配 13900K 也可以完美适用。搭配上 2oz 铜的 6 层 PCB 设计,让电路布局更加合理,电气性能更加出色,可以让玩家在散热允许的条件下进一步释放整机性能。▲ 2对 DDR4 DIMM 插槽,支持双通道,理论上可以超频至最高 DDR4 5333 的内存频率与 128GB 的最大容量。其上搭载 OPTIMEM III 技术,可以让内存拥有更强的性能与更低的延迟与更强的稳定性能。内存插槽旁边有 USB 3.2 Gen2 Type-C 20Gbps 的机箱前置接口,它支持 30W PD 快充。旁边还有 USB 3.2 Gen 1 5Gbps 的机箱前置接口,这两个接口都有进行加固处理。在内存的上方有 ARUA ARGB +12V 与 +5V 的接口,可以方便玩家接入 ARGB 设备。在最右上角有 Q-LED 故障诊断灯,方便玩家快速诊断故障。显卡易拆键也进行了升级,强度与耐用度比第一代更出色,易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个 SATA 6Gbps 接口在 PCH 芯片的旁边。▲ 主板的下半区域被厚实的散热片覆盖。通过观察可以看到主板有一条 PCIe 5.0 X16 CPU 直连显卡插槽,可以让显卡发挥出全部带宽,这个接口也做了加固处理。此外还有两条 PCIe 4.0 全尺寸扩展插槽与 PCIe 4.0 X1 的扩展卡接口,方便用户在后续进行功能扩展。▲ 把厚实的 M.2 散热片拆除之后,可以看到 ROG Z790 吹雪 D4 提供有 4个 M.2 接口,每个接口都配备了 M.2 便捷卡扣,可以实现免工具装卸 M.2 SSD.两个带有金属强化装甲的 M.2 接口为 PCIe 4.0 X4 CPU 直连,靠近 CPU 的 M.2 插槽支持 2242 / 2260 / 2280 / 22110 全尺寸规格的 M.2 SSD,另外一个在 PCH 散热片的下方,支持 2242 / 2260 / 2280 规格。剩下两个接口为 PCH 扩展的 M.2 PCIe 4.0 X4 接口。▲ 板载声卡来自 Realtek 小螃蟹的 ALC4080 音频芯片。搭配奥创中心 Armoury Crate,可以开启 FPS 游戏里非常实用的第三代声波雷达,可以成为玩家的游戏利器,此外还支持多种音效,以及非常实用的 AI 双向降噪,让用户开黑时沟通交流更加顺畅。▲ I/O 接口区域已经预装了 I/O 挡板,与顶部的 I/O 盔甲形成非常出色的保护空间。 ROG Z790 吹雪 D4 提供有一个 HDMI 与 DP 核芯显卡输出接口,以及 2 * USB 2.0 接口,有标识的 USB 2.0 接口与底部的 BIOS 一键升级按钮,可以利用 U 盘实现无 CPU 升级 BIOS,旁边还有个内嵌的一键清除 CMOS 按钮。此外还包含 4个 USB 3.2 Gen1 Type-A , 2 个 USB 3.2 Gen2 Tpye-A (10Gbps)与 1 USB 3.2 Gen2 Tpye-C (10Gbps),此外还有个 USB 3.2 Gen 2x2 Tpye-C (20Gbps)网络方面则提供 WiFi 6E 无线网卡 + 2.5G 高速网口的有线+ 无线的连接方式。板载声卡支持 7.1 声道输出,同时配置一个光纤口。▲ 配件包十分丰富,足以兼顾到日常使用的方方面面。DDR5 的主板▲ 华硕 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的定位会更加高端,采用18+1供电模组(90A),CPU 供电会更加出色,也支持 DDR5 ,它同时支持 PCIe 5.0 X16 与 M.2 PCIe 5.0 X4 接口,USB 的扩展接口也更多。▲ 整张主板基本上完全被散热片所覆盖,他拥有 5个 M.2 接口,其中有 1个 M.2 PCIe 5.0 X4 ,4个M.2 PCIe 4.0 X4 接口。CPU 的供电散热也更为出色,并且两块散热片有通过一个热管加以连接。风扇的 4pin 接口也更多。▲ 直连 CPU 的 M.2 PCIe 5.0 X4 接口标配的散热片还有热管,做了强化散热处理,可以完美适配未来的 PCIe 5.0 X4 SSD。▲ I/O 接口处的 USB 接口也更多,规格也更高。无线网络方面也支持 WiFi 6E 和 2.5G 高速网口。显卡▲ 显卡采用索泰的 RTX4090 天启 OC,它源自于兼具高性能与散热能力出众、静音效果好的天启系列,能够给予玩家在顶级性能享受的同时,拥有非常安静的使用体验,独特的背部冷却风扇,可以为显卡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背面就是显卡的特点啦。▲ 内里包含 RTX4090 天启 OC 本体,两把独特的背部轴流风扇,以及 4*8pin 转 16pin 12VHPWR 转接线,如果拥有 ATX3.0 或者电源自带的 16pin 12VHPWR 模组线,可以用直连线,以进一步提高显卡的安全性。▲ 索泰 RTX4090 天启 OC 的散热规模非常巨大,长367mm;宽150mm;高74mm。正面三把 11cm 盾磷 2.0 仿生风扇,仿生的的流体力学设计,能提供更大风量,更大风压,可以进一步提升 4090 的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风扇轴承采用双滚珠轴承,可以有效减少风扇运行噪音,提升风扇的使用寿命。三把风扇支持智能启停技术,可以减少待机时候的噪音。导流罩表面覆盖一层银鳞合金甲片,可以增大显卡的正面结构机械强度,同时也让显卡的颜值得到了提升。▲ 正中间的风扇周围有启世之环,天启姬翅膀上面的圆环就是启世之环。通电之后会有非常出色的光影效果。▲ 显卡的厚度约为 3.9 槽 PCI 槽厚度,这是庞大的整体规模。从侧面看,可以看到散热塔体厚度达 3.5 槽,内置的散热鳍片做了加厚、加高处理,从而增加散热塔体的散热能力,这一切只为让 4090 的性能得到完全释放的同时,拥有更为安静的运行体验以及更低的运行温度。▲ 与 GPU 表面接触的部分采用冰芯 VC 均热板,均热板表面采用高亮表面抛光工艺,进一步减少与 GPU 表面的接触间隙,这一切让热量迅速从 GPU 核心传导到散热系统上,从而实现 GPU 的快速降温与稳定运行。冰脉 2.0 复合热管与冰芯 VC 均热板采用焊接紧密相连,从而使热量快速从 GPU 表面传达到热管之上。▲ 从尾部可以看到冰脉 2.0 复合热管与散热鳍片采用回流焊技术相连,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高强度一体式合金背板自然延伸到末端,对散热塔体与冰脉 2.0 复合热管收缩口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索泰的 LOGO 灯在通电之后可以呈现出非常出色的流光溢彩,并且亮度十分高。16pin 12VHPWR 的接口可以让 PCB 的板子更加短,从而节省出更多空间,让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可以穿透整个散热塔体,让显卡拥有更高的性能与更低的使用噪音。▲ 一体式的高强度合金背板可以增加显卡的整体的机械强度,一定程度上提升显卡的使用寿命。16pin 12VHPWR 节省出来的 PCB 部分则在背板上在不影响机械强度的前提下有镂空处理,搭配上两把背部轴流风扇——天启之翼 2.0,让显卡的散热系统运行起来效率更高,从而完全释放 4090 的性能,让 4090 天启 OC 运行更加稳定!全新迭代升级的天启之翼 2.0,采用了全新的无线触点方式,可以让安装更为便捷,整体更为美观。▲ 天启系列最值得称道的背部轴流风扇,迭代升级到天启之翼 2.0 之后,风扇分了左右,可以看到两把风扇的扇叶造型不一致,因为右侧那把风扇可以从散热塔体中抽取热风,这样可以让 4090 天启 OC 的运行温度更低,运行也更稳定。炫彩的 ARGB 一直是天启之翼的保留项目。▲ 装完之后,跟天启姬的翅膀很像呀!当然天启姬是按照天启 OC 系列的元素进行二次元设计创作的。左侧的散热风扇会为 GPU 背面的电子元器件降温,同时也辅助为 GPU 进行散热,让显卡的运行更加稳定。▲ 最高支持 8K 分辨率级别的 3个 DP 1.4a 接口,以及 1 个 HDMI 2.1 显示输出接口。DDR4▲ 作为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 DDR4 3600 16G*2 RGB 且采用海力士 CJR 颗粒的内存条,金百达 刃 DDR4 3600 16G*2 RGB 的性价比十分出色,它外形出色,RGB 绚烂,兼容性出色,拥有非常不错的超频性能。▲ 背面有透视窗,可以看到内存的铭牌贴纸,可以直接了解内存的重要参数。▲ 内包装采用硬质塑料壳包裹,可以起到固定与保护内存的作用。▲ 金百达 刃系列的造型非常棒!非常养眼,流畅简约的线条,主体白色的配色,加上红色的 LOGO 与灰色的线条图案、文字,让整体观感非常出色。单边厚度为 2mm 合金散热马甲可以让内存的运行更加稳定,刃 这一对内存条拿在手上感觉很有分量。内存条的表面喷涂工艺非常出色,摸上去手感非常舒适。▲ 流畅简约的图案与线条,简洁之美扑面而来,令人一见倾心,正中间的 刃 十分显眼又恰到好处。内存采用海力士可靠品质 CJR 颗粒,运行非常稳定,完美兼容主流型号主板,一键 XMP 轻松使用。▲ 顺畅的线条,简约之美。作为金百达内存条里颜值最高的存在,699元 DDR4 3600 16G*2 RGB 非常值得入手。通电之后,两侧边可以欣赏到内存的流光溢彩。内存的 RGB 支持主流主板的灯效控制软件。▲ 铭牌贴纸的设计也非常出色,红白配十分适合刃这一外观造型。DDR4 3600 16GB 单条的重要参数在这里都有标识。▲ 顶部的 RGB 导光条可视面积非常大,通电之后会呈现非常出色的流光溢彩。DDR5 内存▲ 作为市面上最便宜的 DDR5 6000 16G*2 海力士 A-die 内存条,金百达银爵 DDR5 6000 16G*2 C30 目前售价仅为 1199,海力士 A-die 懂得内存超频的都知道它的好,上 6400 是没问题的。▲ 背面也是小型说明书 + 透视窗的组合。▲ 内里采用硬质塑料壳加以包裹内存,实现定位+保护的作用。▲ 金百达银爵的标准造型,简约的线条 + 图案,银白色的马甲散热片,顶部亮面金属的金百达 LOGO,这些都是非常熟悉的银爵元素。▲ 安装时,有铭牌贴纸的这一面朝向外侧,简约的元素,内里采用海力士 A-die 的颗粒,时序为 30-36-36-76,1.35V 的运行电压,单条 16GB,单条 DDR5 就能实现内部双通道。两条 DDR5 在民用级的酷睿13 跟 Zen 4 因为内存控制器限制,还是只能使用 2*32bit 的双通道带宽。▲ 立起来欣赏下这对金百达银爵 DDR5 6000 16G*2 C30 吧,它支持 XMP 与 EXOP ,可以一键实现轻松启用 XMP / EXOP 超频。内存 ODECC 自纠错技术,可以提高内存运行的稳定性。▲ 内存铭牌上面清晰标注内存的容量与运行频率,小参上机实测 30-36-36-76,1.35V。▲ 顶部十分简约。电源▲ 作为国际 TOP5 电源大厂,海韵的电源在玩家中有口皆碑,很多市面上出色的电源都是海韵代工生产的产品。海韵金牌系列中 FOCUS 的定位是玩家潮派,它可以在海拔 5000m以下持续长时间稳定运行,完美适应中华大地上的三级地形阶梯,让你无论身处哪里都可以使用。MTLR 精确稳定输出,让 FOCUS 的浮动电压输出稳定度非常出色,仅有 0.5% 的电压稳定度偏差,远高于市面上众多产品。海韵为 FOCUS 提供长达 10 年的出色质保。▲ 包装盒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电源与模组线都采用无纺布袋加以包裹。此外还包含白色扎带以及魔术扎带,AC 电源输入线,以及说明书,以及注册并上传装机照,有机会获得 50美元的 steam 充值卡告知书。最后还有个特别的“开机检测器”可以快速帮助用户实现电源的点亮测试。▲ FOCUS GX1000 非常值得称道的是,它在 1000W 的输出功率下,仍保持 14cm 短机身的设计,这一切使得海韵 FOCUS GX1000 兼容性非常出色,甚至可以兼容部分 ITX 机箱。正面 120mm FDB 液压动态轴承的静音效果十分出色,搭配上 AC 电源输入端旁边的温控开关,可以开启 Hybrid Silent Fan Control 模式,当电源负载低于 40% 时, 可以实现 0 噪音输出。▲ 无论电源在机箱正装还是反装,用户都可以直观正向的展示您的海韵 FOCUS 电源。▲ 全模组接口,可以完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让机箱的理线、走线更加清爽,让机箱内部拥有更为顺畅的风道,提升整机的运行稳定性。海韵的 FOCUS 电源内部采用全日系耐高温 105℃ 高品质电容,内部针脚与高密度铜柱在 PCB 上无导线连接,从而实现出色的连接可靠度,延长电源与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 AC 电源输入端旁边有总控电源开关,上方有海韵的 LOGO 。旁边就是 Hybrid Silent Fan Control 模式的开关啦,当开关压下时,风扇采用标准散热曲线,当开关弹起时,进入 Hybrid Silent Fan Control 模式。从散热孔里可以看到电源的内部零件排布整齐美观。这得益于 6S 工厂管理制度,采用 CHROMA MES 系统的严谨制程,让每一个零件在工厂都有对应的 ID ,从而让电源拥有非常出色的品质。▲ 电源的 +12V 额定输出为 83A ,996W。在国标 AC230V 的使用环境下, FOCUS 超越了 80PLUS 金牌的转换效率,转换效率达到了 >92% 80 PLUS 白金牌的转换效率。这得益于更先进的全桥 LLC 方案,通过优化线路,降低波纹,输出更为纯净的电压电流,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间接达成低噪环境。▲ FOCUS GX1000 白色版除了电源做了白色处理之外,对于模组线也进行高品质升级。电源线采用高品质高规格的 16AWG 线材,更加柔软,足料铜芯搭配耐高温镀金端子让传输能力更加出色,接口的温升更低,输出更稳定,为整机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京东自营在售的新版本 FOCUS GX1000 已经包含相应颜色的 16pin 12VHPWR 压纹模组线啦。▲ 白色的压纹线让模组线更美观的同时,也让模组线的线材质感更加出色,搭配上柔软的 16AWG 高规格线材,让走线更加轻松写意,装机更加美观。▲ 已经拥有 FOCUS GX1000 的朋友可以跟我一样,通过关注海韵电源的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的“活动”——“申请 16pin 模组线”,会立即弹出说明图片,按照上面的操作说明后,审核通过即以顺丰到付的形式,快递送来玩家申请指定颜色的 16pin 12VHPWR 压纹模组线啦。这一款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售价 白色 129 / 黑色 119 元。▲ 线材采用高品质高规格的 16AWG 线材,十分柔软,足料铜芯搭配耐高温镀金端子,可以为 4090 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防止意外的发生。▲ 只需按照官方规定的方法插入模组线,即可稳定、安全的使用。海韵官方经过严格测试,可以保证这款电源能够稳定、出色的提供 4090 等 ATX3.0 外接电源接口所需的 16pin 12VHPWR 600W 功耗输出。这款产品经过了中国 3C 强制认证,可以放心使用哈!▲ 装上 16pin 12VHPWR,会让 4090 与 电源的安全性更上一个台阶,当然还有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整机会变得更加美观,机箱的风道会更加顺畅!SSD▲ 为了详细测验 DDR4 平台与 DDR5 平台对 SSD 带来的影响,我选择双通道高速缓存颗粒的金士顿 KC3000 1TB,售价也十分合理,699 元左右。外包装有褪色的原因之前说过了,因为喷酒精消毒。本次测试的所有专业软件全部安装在 KC3000 1TB 上。▲ 请记住它刚开箱完的样子,他附赠一把 M.2 螺丝刀与两颗 M.2 紧固螺丝,当然还有最重要的 KC3000 1TB SSD 本体。▲ KC3000 1TB 十分稳定,在之前的平台上采用他作为专业软件的存储设备,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拆解,所以有战斗成色。KC3000 采用半高式石墨烯铝制散热器,导热效果出色,兼容性非常高,可以兼容主板标配的 M.2 散热器,以及市面在售的 M.2 SSD 散热器。▲ KC3000 的电子元器件集中在正面,背面就是光板 PCB 跟一张铭牌贴纸啦。▲ 轻轻揭掉半高式石墨烯铝制散热器,就可以看到盘体本身。双通道的高速缓存十分显眼。▲ 主控是 群联 PHISON 的 PS5018-E18-41 主控,这款主控最重要的特点是——12nm 制程,支持 176 层闪存颗粒,以及 PCIe 4.0 X4 配置。主控下面是来自南亚的 DDR4 3200 512MB *2 的双通道高速缓存。▲ NAND 颗粒是金士顿自行封装的 NAND 颗粒。▲ 金士顿 KC3000 1TB 安装在华硕 ROG STRIX Z790-A 吹雪 WIFI D4 上。▲ 金士顿 KC3000 1TB 安装在华硕 ROG STRIX Z790-E GAMING 上。▲ 用 NVME flash id 查看 NAND 真实身份,果然是我们的老朋友——镁光的 176层 3D-TLC NAND 颗粒 B47R。散热器▲ 散热选择目前最为出色的 360 水冷散热器之一 —— Tt(Thermaltake)钢影 TOUGHLIQUID Ultra 360 ,它的强大不在于那块可客制化 LCD 屏,而在于水泵跟散热非常出色的三把高性能风扇。▲ 背面是这款钢影 360 的特点跟装机图,机箱还跟我这款差不多.............不过我的显卡更长,装在这个位置容易有兼容性问题。▲ TT 钢影 360 ,除了拥有可以客制化显示的 LCD 之外,还拥有非常高效能的水冷排,该冷排经过优化后,可以提升散热面积及热循环效率。采用耐用编织线包裹低蒸发率水管,管径非常大,能有效降低冷液流失,安全耐用。▲ 冷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可 270° 旋转的 2.1 英寸 LCD 。▲ 冷头的上半部分由 microUSB 接口,通过配件包里的转 USB 2.0 主板插针线数据线加以连接,这条连接线为一分二线,可以连接另一个 TT Riing 风扇的控制器,这些都可以通过 TT 官网下载的 APP 进行自定义设定。冷头的下半部分为高性能水泵,可以快速将受热的冷液输送到冷排上冷却。▲ 纯铜底座,底座的内部有密集的高效能水道,可以让 CPU 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 最值得称道的风扇——TT TOUGHFAN 12 TURBO ,这三把风扇光重量就比一般的 120mm 风扇重,风扇中间的电机部分也比普通风扇大很多。它的转速可达 500~2500 RPM!风压高达 3.78mm H2O,最大风量 72.69 CFM ,关键是它的运转噪音仅为 28.1 dBA。实测开到最大转速 2500 RPM 跟普通风扇开 1200 RPM 噪声相当。这得益于风扇采用第二代长效寿命液压轴承,并且在轴承的周围采用全钢金属罩壳加以包裹,进一步提升了风扇的稳定性和耐用度。▲ 背面仍可以看到全钢金属罩壳包裹的轴承,每一把 TT TOUGHFAN 12 TURBO 额定电压 12V 额定电流 0.75A,风扇的 4pin 电源线采用耐用编织线包裹,线长很长,足以让风扇线走背线连接主板底部的风扇接口。为什么不串一起呢?主板的 4pin 风扇接口安全电流值为 1A...........普通的 CPU 可以串一起,但是 13700K 以上不推荐了。▲ 风扇的正反面 2* 四个角都采用减震硅胶加以减震保护。风扇整体做工非常出色。▲ 钢影 360 支持全平台,包括最新的 LGA1700 与 AM4 / AM5。机箱▲ 机箱采用 Tt 的钢影巫妖版,是 View 51 的国内渠道定制版,跟 View 51 的区别是,没有标配风扇,并且没有风扇集线器。很适合宁美等一些整机商自行搭配使用,整体的布局跟 View 51 十分相近。对于一般玩家来说 View 51 白色 国际版或者 The Tower 500 白色 国际版拥有更为出色的性价比。钢影巫妖版最让人值得称道的是,整个机箱采用分仓式设计,让机箱在 ATX 的体型下,拥有超越中塔机箱的实际宽容度。机箱可以最大支持 420 + 2*360 水冷的安装,或者 4*200mm + 2*140 or 3*120 + 120mm 的风扇组合安装。▲ 机箱的顶部面板跟前面板的钢化玻璃跟机箱的面板形成一个整体。整个机箱非常透亮,搭配上出色的 RGB 设备及风扇,会拥有非常出色的视觉效果。▲ 机箱的前置接口位于右上侧,数量也较为丰富,从上到下分别为开机键、USB Type-C接口、2个USB 3.0接口、2个USB2.0接口、耳机接口、麦克风接口、硬盘指示灯和RGB灯光按钮。机箱的开机键也在右上角,采用大按键设计,造型别致,使用方便。▲ 跟 View 51 一样,钢影巫妖版机箱采用转轴式无锁设计的钢化玻璃侧面板,厚度达 4mm,面板十分高透,可以让用户欣赏到内部的景色。前面板与顶部面板的钢化玻璃也是 4mm 的厚度。▲ TT 机箱最为出色别致的地方在于,与 RGB 设备十分相容的设计,可以呈现出非常出色的 RGB 视觉效果,同时机箱除了支持传统的显卡安装方式外,也充分支持显卡竖装,并提供有 PCI 挡板转置功能。机箱支持 itx、MATX、ATX、 EATX 的主板,CPU 风冷散热器限高 175mm,显卡最大支持 440mm 长显卡,最大支持 20CM 长电源。机箱的整体厚度非常出色,整个机箱采用 SPCC 冷轧钢板,整体厚度在 0.9mm 左右。机箱的前置以及顶置的风扇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加以拆装。两个风扇架支持 3* 120 or 140 风扇,or 2 *200mm 风扇。▲ 机箱 PCI 挡板下方有显卡竖装的支撑架,底部有两个 2.5 英寸 硬盘位,以及一个独立水冷水泵安装支架,底部也可以拆除这些支架,直接安装 3* 120mm 的风扇。▲ 机箱的右侧盖板采用高透设计,可以让机箱内部的热量快速从这里散发出去,侧盖板的后方有磁吸式防尘网,可以定期拆除清灰。▲ 整个机箱采用模块化设计,PCI 挡板区域可以旋转转置,以支持显卡竖装,HDD 硬盘的快速拆装可以通过后部的手拧螺丝打开 HDD 硬盘舱门实现。▲ 机箱的背线空间非常广阔,内部空间为比电源略厚的 97mm 左右,电源可以最长支持 20cm ,并且可以自行调节电源架的长度。背线的利息按扣排布十分合理。硬盘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加以拆装。流光溢彩▲ 翻箱倒柜的找出 Riing PLUS 12cm RGB 风扇*3,虽然是以前的产品,但是,实话实说,就 RGB 的视觉效果而言,我站 Riing PLUS ,它是所有风扇重视觉效果最出色的,除了贵、需要单独控制器跟 App 之外,没有啥缺点了。▲ 机箱正面的视觉效果。▲ 当不开启 TT 软件时,冷头默认显示状态。同时也可以看到 Z790 吹雪 D4的 ROG 大眼睛,以及金百达 刃 系列非常出色的 RGB 视觉效果。▲ 冷头可以在 APP 里面设置显示的 CPU 温度实时显示。(我觉得这一套 RGB 很漂亮)。▲ 或者可以播放默认 GIF ,以及自定义的图片 GIF。上机实测▲ 非常尴尬的是,我 DDR5 截图的时候,脑袋不知道怎么抽了,竟然把 DDR4 的 CPU-Z 成绩 + 识别图给覆盖掉了...........而且主板也拆下来了........不幸中的万幸是成绩已经记录到 excle 里了。可以看到 华硕 ROG STRIX Z790-E 已经刷入了最新版 bios ,4090 天启 OC 开启了 Re-Bar。金百达银爵 DDR5 6000 C30 支持 XMP 和 EXPO DDR5 6000。▲ 这是两个平台的 aida64 内存及缓存测试,这个毫无悬念,DDR5 平台得益于更高的频率,内存的读、写、复制性能更为优异。▲ 国际象棋测试,DDR5 平台也略微领先 DDR4 平台。▲ 3Dmark 项目测试,DDR5 平台整体上会比 DDR4 平台有着些许的优势。▲ CinBench R15 、R20 、R23 13700K + DDR4 3600 16G*2 + Z790-A 吹雪的测试成绩。▲ 对比之后可以发现,越重的载荷,DDR5 平台领先的幅度越大。DDR5 平台更抗重载荷,至少是 CPU 理论性能方面。▲ 金士顿 KC3000 1TB 刚上机时候的样子,然而现在已经是战斗成色了。▲ 测试极限性能的演示模式下, DDR5 平台会比 DDR4 平台有优势,更能释放 SSD 的极限性能。▲ Crystal Disk Mark 1GiB 测试块,KC3000 1TB 在 DDR5 平台的理论性能会比 DDR4 高一些,性能释放得更充分。▲ Crystal Disk Mark 64GiB 大测试块项目测试,DDR5 优势没那么明显,毕竟此时主控的温度决定了极限的速度。不过 KC3000 1TB DDR5 平台的 4K 单线程读写还是强于 DDR4 平台。▲ 3Dmark 存储基准测试项目上,DDR5 平台略有优势。▲ 3Dmark Fire Strike 系列的项目测试,DDR5 平台的物理得分会更高一点这是肯定的,但是没想到,显卡的分数也有了略微的提升............▲ 3Dmark Time Spy 系列测试,跟之前的结果差不多,DDR5 平台比起 DDR4 平台有提升,提升幅度虽然略小,但是总体上还是有提升的。光追测试跟最新的 Speed Way 测试也是同样的结果,DDR5 平台的确会带来性能的提升,这也是 AMD Zen4 平台那么激进的原因吧。游戏实测▲ 首先来看看《刺客信条 英灵殿》 DDR4 跟 DDR5 平台的表现吧。汇总结果后,让我惊掉了下巴。对于 CPU 跟内存非常敏感的 1080p 分辨率下,DDR5 平台带来的提升非常明显,无论是最低帧还是平均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随着分辨率跟显卡载荷的加大,提升效果在降低,但是 4K 分辨率的提升还是可以看得见的。▲ 《尘埃5》的 benchmark 测试表明,DDR5 平台对平均帧的体验有提升,但是不是很明显,但是对于最低帧的提升非常明显,也就是画面会感觉更加流畅,卡那一下的时候会更没有感觉。▲ 《极速竞技 地平线5》表示,DDR5 我不太卖你面子,有提升,但是这个提升基本上忽略不计。▲ 《荒野大镖客2 救赎》在传统模式下,有提升,但是提升怎么说呢,因为 4090 天启 OC 性能太强了,这一点点提升可能察觉不出来。开了 DLSS 后,DDR5 平台 提升也是有的,但是还是那句话,边际效应递减,超过了人可感知的流畅度阈值之后,虽然数据表现得出来,但是可能不太明显了。最低帧提升虽说有,但感受因人而异吧。整体来说 DDR5 平台比起 DDR4 平台还是有提升的。▲ 《赛博朋克2077》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测试,DDR5 平台在超级模式下,最低帧的提升会很明显,平均帧率虽然会有提升,但是个人感受察觉起来比较难。DDR5 平台会让用户感觉更加流畅,因为最低帧的提升会让用户感觉游戏更加平滑、顺畅。开启光追+DLSS 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DDR5 平台直接让游戏的体验升了一档,特别是 4K 分辨率下,这个提升简直是升级到“4090Ti”了。可能是光追 + DLSS 会对 CPU 跟内存方面有更高的性能、带宽需求吧。专业性能测试本次测试的所有专业软件全部安装在 KC3000 1TB 上,测试时拔掉 HDD ,以防止影响最终测试结果。▲ 这是 13700K + DDR4 + Z790-A 吹雪 + 4090 天启 OC 整机的 V-Ray 性能。▲ 这是 13700K + DDR4 + Z790-A 吹雪 + 4090 天启 OC 整机的 V-Ray RTX 性能。▲ 这是 13700K + DDR4 + Z790-A 吹雪 + 4090 天启 OC 整机的 PCmark Extreme 整机性能测结果。▲ PhotoShop 是很多人都会用到的后期软件 Puget 作为专业整机生产商,有提供 Puget Systems for PhotoShop 进行测试。这是 13700K + DDR4 + Z790-A 吹雪 + 4090 天启 OC 整机的测试成绩。结果还给出了仪表图,可以看到整机性能在整个行业的性能排位情况。▲ After Effects 也是很多专业人士都会用的后期软件,这是 13700K + DDR4 + Z790-A 吹雪 + 4090 天启 OC 整机的 Puget Systems for After Effects 测试成绩。结果还给出了仪表图,可以看到整机性能在整个行业的性能排位情况。▲ Premiere Pro 是很多专业人士都会用到的视频编辑软件,这是 13700K + DDR4 + Z790-A 吹雪 + 4090 天启 OC 整机的 Puget Systems for Premiere Pro 测试成绩。结果还给出了仪表图,可以看到整机性能在整个行业的性能排位情况。▲ 达芬奇作为一款集调色、编辑为一体的视频编辑软件,是很多专业人士的心头好。这是 13700K + DDR4 + Z790-A 吹雪 + 4090 天启 OC 整机的 Puget Systems for Davinci Resolve 测试成绩。▲ 对比 DDR5 平台与 DDR4 平台的测试成绩,可以看到对 PS 、PR 这两个专业软件来说,DDR5 带来的性能增益更高,其他的专业测试可以说有提升,但是提升效果比较不可感知。不过有一点画外音必须要声明的,就是个人实测 DDR5 平台运行最新版的专业软件会更为稳定。烤机与功耗测试▲ aida64 系统稳定性测试项目 ——单钩 FPU,进行 CPU 满载测试,最高核心温度为 95℃,测试时间长达 44分钟多,因为........我去打 DOTA2 了...............华硕 Z790 吹雪 D4 跟 ROG STRIX Z790-E 在最新版 bios 里都添加了 MCE 细节选项,可以完全解锁功率墙,也可以选择温度墙为90℃的解锁模式(此模式下性能高于默认设置,略低于完全解锁模式),玩家可以仅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 FurMark 显卡压力测试,测试时间>20分钟,最高温度在 73℃左右。▲ 双烤压力测试时间 26 分钟,最高内核温度毫无意外的破百了,毕竟多了 4090 的大火炉,就是不一样。4090 天启的最高温度还是维持在 73 ℃。▲ 功耗测试方面,其实半斤八两,毕竟 DDR4 跟 DDR5 能差多少功耗呢?主机各个阶段的整机功耗采用功率插座实测,并做记录。大品牌高品质的 1000W 电源是足够的,ATX 3.0 电源,或者原生的 16pin 12VHPWR 能给整机带来非常出色的稳定性。个人经验分享总结换成这个吧,首先是1. DDR5 平台虽然贵,但是实测大部分游戏能够有效的提升最低帧,就是能减少玩家可感知的卡顿,提升游戏的顺畅性。如果开启光追 + DLSS 后,DDR5 平台可能会带来更为出色的游戏体验。对于使用高端跟旗舰显卡的用户很有必要采用 DDR5 平台。2. 现阶段 DDR4 仍具有很不错的性价比,对于采用集显、中低端、或者主流级显卡用户而言,DDR4 是目前最优选,节省下来的钱可以用在其他能带来更多提升的地方。3. 13700K + DDR5 平台在测试专业软件上会更加稳定,AE 软件上表现尤为明显,如果有专业需求的用户,推荐采用 DDR5 平台,会更稳定些,当然也要记得安装主板驱动程序跟 ME。4. FurMark 测试后,我摸了摸 16pin 12VHPWR ,略烫,所以,ATX 3.0 电源或者原装的 16pin 12VHPWR 很重要!机箱散热也很重要!5. 13700K + 4090 个人推荐采用要采用更加通透的机箱。

图拉丁吧
关注:6,707,446贴子:118,966,051
10回复贴,共1页
咸鱼买内存没注意,以为是16×2,现在很迷茫有差距,不影响使用2023-08-15 13:03广告够用不大DDR5单根也是双通道吧?看了你的提问,我特地去搜了测评,DDR5的单根内存(双通道)和两根内存(4通道),主流游戏测评帧数相差才几帧而已,差别不大。不用纠结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dr3双通道提升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