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99分在上清华大学要多少分能算佼佼者吗?


如今的工作实在是太不好找。据统计,202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已多达900多万人,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人拼了命挤破头也要“进大厂”,有的人投简历毫无音讯被迫“家里蹲”……
可是有这么一群毕业生,毕业后他们几乎都游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其中有很多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影响世界级别的优异成果,最关键的、也是打工人最关注的是——哪怕刚毕业最低都是百万年薪,世界各大公司、各知名高校争相挖人,仿佛生怕给钱不够,让尖端人才流失。
这群毕业生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来自清华“姚班”。
年薪百万的姚班人,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
说到年薪百万的“姚班人”,就不得不说说下面这几个人。提起他们的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但他们做出的成果却十分显著,影响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如此,他们也只是姚班中的“普通一员”。
1、入《2020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楼天成
楼天成是中国的计算机领域内,被公认的大学生编程第一人,人称“楼教主”。他从中学时代起参加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竞赛,包揽各种第一名,在CEOI(中欧信息学竞赛)、ACM(国际计算机学会)界内无人不晓、赫赫大名,以大满贯的成绩被保送清华,紧接着就被姚院士挖掘进入姚班,成为其得意弟子。
第一人的title或许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只不过他读博时就被facebook发了offer,薪资“差不多”是年薪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6.3万),回国后在百度参与无人机研发,成为最年轻的T10员工,薪资加股票超过200万。
后来他自己在国内创业,成为“小马智行”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开始从事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当初小马智行这公司一经创立,市场估值就达到9000万美元,但与楼天成在无人驾驶技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相比,市场估值、个人薪资,可能反倒是最不重要的事情了。
2、带领创业公司成为百亿美元估值AI第一股:唐文斌、杨沐、印奇
这个创业公司叫做旷视科技。旷视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正是三位来自清华姚班的天才级、学霸级选手:唐文斌、杨沐、印奇。
旷视科技从计算机视觉领域起步,逐渐发展成为AI独角兽、国内“AI四小龙”之一,离不开这三位姚班人的努力。
李开复曾如此评价:“他们是我多年来见过最强的团队,这么强的团队让我想到了早期的GOOGLE和APPLE”。
联合创始人之一唐文斌,初中时就曾经先后多次获得各类编程比赛冠军,直到高二时直接被保送清华,后被选拔进了姚班,又连续7年担任清华大学信息学奥林匹克总教练,可见他扎根于计算机领域的功力之深。
杨沐从小学习编程就展现了非常高的计算机天赋,国际信息编程奥林匹克比赛(IOI)金牌得主,高二直接保送清华后进入姚班。2018年还入选福布斯中国“30U30精英”。
印奇可以说是真正的学霸一路开挂,通过自主招生获得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入场券,随后被选入姚班。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呢?
原来现在超过一亿人使用的支付宝的刷脸技术,就是在这姚班三人的带领下创建出来的。
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目前Facebook的人脸识别率是97.25%,旷视科技人脸识别率达到97.27%,一定要说的话他们已经比国外人脸识别技术做得更好,不输反超。
这样的顶尖人才和他们所创造的顶尖技术,不仅让社会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也让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年薪百万又何足挂齿?
3、诺奖风向标指向了她:陈丹琦
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出现了一个大新闻:陈丹琦成为2022年“斯隆奖”获得者之一,一举获得7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7.4万元)奖金。
斯隆奖是1955年创立的一个专门为奖励和支持职业早期的杰出科学家和学者的奖项,每年只颁发一次,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斯隆奖被公认是“诺奖风向标”,已经有42位斯隆奖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陈丹琦正是2008级的姚班校友。她在还是中学生时就提出的以她名字命名的CDQ(陈丹琦)分治算法,不仅在奥赛圈耳熟能详,现在还在计算机各领域广泛应用。
这位姚班校友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自然语言处理泰斗曾这样评价她:“她已对该领域产生非凡影响,并且未来这种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
在学校做学术研究虽然可能比不上创业公司直接打入应用市场赚钱多,但凭借着她出色的NLP领域研究成果,也已经拥有令人仰望的、相当可观的收入了。这几个人的共同点则是——他们都来自清华“姚班”。
不管是从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来看,还是从毕业后在相应领域的发展和产生的影响来看,这些人都是各个方面的“佼佼者”,已经是常人所不能及;在清华姚班,说遍地都是这样的“佼佼者”也不为过。
如果说考上清华是所有莘莘学子的终极梦想,那么清华“姚班”就是所有清华学子心中的梦。清华姚班,到底还藏着怎样的惊喜?
姚班揭秘:十年培养400余“年薪百万生”
其实这个神秘的清华姚班,成立不过将近17年。书面称呼是“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所属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这个班由姚期智院士在2005年创办于清华,因此被称作“姚班”。姚班每年只有30个名额,迄今为止也不过招收了400余人,毕业生才300人左右。
姚班的学生都是各种国家级学科竞赛的获奖选手甚至金牌选手,更有各省份高考的全省三甲,但反过来说,高考是全省三甲或学科竞赛获奖选手却不一定都能进姚班。
姚班的“集合”,是姚期智院士在这些金牌选手和省高考三甲选手里进行二次选拔组成的,通过选拔之后才能够正式加入到姚班。
因此姚班可以说是汇聚了全国最优秀、最顶尖的生源,他们在清华学子中排名前列、各有所长,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
连国外排名前列的大学教授都会感叹道,看到大学申请者来自清华姚班,只要TA英语过关,基本都会率先通过申请——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姚班的名声早已靠着能力过硬的学生们打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知名大学里被广泛认同,遍地开花。
清华姚班的最初创立,其实也是清华大学在本科生教学上的一些新鲜尝试。姚班由创立者姚期智院士亲自设计培养方案,全英文国际化师资团队授课。
姚班学生100%都要出国或出境进行交换学习,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应的负责导师,这给每一个姚班学生都创造了一个不仅时常能与老师一对一交流、也能与国外同学交流学术实践的机会。
在姚班,围坐讨论是学习常态。姚班既十分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还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在普通的本科大班内向来较难实现。
学生们绝不是像“走个过场”那样听老师授课,毕竟如果只是听听就过,那教授们留的课后作业可就没办法完成啦——这是连这些少年天才和学霸们都会觉得“很有挑战”的个性化作业。无疑这也促进了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钻研、前进。
据说有一些课程甚至没有指定参考教材,市面上也没有相关习题,作业和考试都是老师亲自设计,“每届学生情况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姚期智院士如是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下,怎么会塑造不出真正的人才呢?
姚期智院士在姚班的开学典礼致辞上说过,希望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让同学们发现最感兴趣的工作和最有能力去做的工作,也希望通过培养,让中国的学生和斯坦福等这些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一样优秀,“甚至能做得更好”。
可以看出,清华姚班最初对标的便是国外一流大学的本科学校教育。姚班的培养目标,在清华大学官网上明明确确写着,是“培养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结合上面这些毕业即年薪百万的姚班学生们的经历和成果,是不是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它最初定下的培养目标呢?
姚班“领路人”姚期智院士
清华姚班的成功,就不能不提到姚班创始人、同时也是领路人的姚期智院士。他早年分别在台湾大学、哈佛大学就读,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本可以在物理学大展拳脚的他不满足当前现状,便申请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从此就一直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育至今。
整整二十九年,姚期智在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内从事各项研究和教学工作,从助理教授做到教授,研究领域几乎覆盖计算机复杂性的方方面面。
打开他在清华大学官网的个人介绍页,光大大小小的荣誉奖项就多达二十余项,论文发表多达百余篇。他在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堪称是顶尖的学者。

按理说,正值春风得意又功成名就,正是他可以大展拳脚、产生更高的国际影响之时,姚期智却心系祖国,没过几年,他便毅然放弃美籍和终身教授的荣誉回到祖国,在2004年已全职教授的身份正式加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并在次年主持创立了现在声名显赫的“姚班”。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祖国。”这句话何尝不是在姚期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或许正是由于他在国内外都有多年的求学经验与研究经验,才让他开始越发重视中国的本科生教育。
“如果中国本科生都不好的话,怎么有好的研究生呢?”
他在一次采访中十分诚恳地表示,在国外有很多机会可以看到中国大学的留学生,他感觉到,如果学生在本科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他们在研究院就会觉得力不从心、难以赶上别人的进度。“会影响他们的志向”。
姚期智对于本科学生们的“志向”非常看重。他专注于办好本科教育,很大的意义就是为了能让这些拥有天赋和能力的少年天才、少年学霸们,能在年轻的时候就看清自己的路,自由选择他们的方向,始终坚持他们的志向。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钻研、深入这个领域,把技能和知识真正运用起来,去挖掘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到现在再回头看看清华姚班的这些毕业生,姚期智当初这种淳朴简单的愿望——做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和培养学生们在计算机领域达到顶尖、做出贡献——几乎已经一一实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姚班”“智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代表着计算机领域的更高水平,走向世界、迎接未来……或许,还可以期待更多。
清华姚班的未来:期待?还是质疑?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培养了中国最优秀本科生的地方,也难免引发争议。只是争议的内容不是其任何一个教育环节,是有数据表明,清华姚班自成立以来培养了336名毕业生,有222人选择在国外发展,出国率高达66%!
网友不禁质疑,花了那么大精力好不容易培养了顶尖的本土人才,结果还不是被源源不断输送到国外、为国外所用?
我们理应尊重他人的任何选择。不得不承认,国外顶尖大学的确有着非凡的研究视角和学术资源,能够给个人的研究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提升。
或许正因如此,很多科学家和知名学者数典忘祖,享受着国外的高薪待遇,成为彻头彻尾的“外籍人士”,但也依然有姚期智这样的顶尖科学家最后还是选择回国育人,在计算机领域开枝散叶,为国家带出了一批计算机领域的世界顶尖人才。
清华姚班最早的毕业生还很年轻,正是在学术领域搞深入研究交流的大好年华,不能因为看到当下他们选择了去国外留学、或目前已经留在国外教学,就开始质疑和指责他们永远不会回来。
相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还是如他们的老师一般,怀抱着一颗建设祖国的心。期待肩负着中国希望的未来的姚班人,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再添一把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清华大学要多少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