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吃手怎么回事吗?

我会给我孩子吃零食,还会主动给他买。因为零食这个东西,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喜欢吃,很难去禁止的。我们也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吃零食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刻,我不想抹杀孩子的快乐。我对儿童零食的看法是:儿童零食也有健康的,禁止孩子吃零食还不如给他买专为孩子定制的零食。我这不是无脑乱说,是市场上真的有专为孩子设计的健康干净的零食了。不是那种只是在包装上打个“儿童”字样的假健康零食,而是从食物本身到加工工艺到产品形状设计等方面都能对孩子好的真健康零食。(这是我家经常买的儿童零食牌子)2020年6月的时候出了一个《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专门对儿童零食做了各方面的限制要求。并且首次确定了儿童零食定义:为3-12岁儿童食用的零食。直接带大家解读这个通用标准太枯燥了,我根据这个《儿童零食通用要求》给大家整理了五大类应该规避的儿童零食。建议各位家长点赞收藏!1.含反式脂肪酸的零食我们人体摄入最多的还是加工过程中植物油氢化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于我们很多普通人来说,具体什么材料是反式脂肪酸比较难甄别,不妨记住下面几个常见的例如起酥油、氢化植物油。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技术改进了,植物油同样可以做到低反式脂肪,甚至就不会在配料表中标出来,这时候我们最好还是看下营养成分表确认下比较好。加了反式脂肪酸的零食虽然味道好,但是还是要少吃。人体中的脂肪酸通常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反式脂肪酸很难被人体代谢掉,就容易堆积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如果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的话,就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导致动脉硬化、大脑功能衰退等。儿童过度摄入就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不仅是身体上还有智力。2.经过辐照处理的零食常见的辐照食品就是泡面的蔬菜包、加工果脯等。辐照技术是用一定剂量的电离对食品进行辐照,以此达到杀菌延长保质期的作用。但是这个技术已经把食品里营养成分破坏了,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我们可以选择自然晾晒制作的蜜饯果干,不受到辐照技术影响,孩子吃得更健康。至于保质期短的缺点,少量多次购买就可以解决了。3.含色素、甜味剂、防腐剂的零食这类零食大人都懂,对孩子不好,充满了各种化学成分。人民网上的一篇报道就提到了,长期吃这些零食,会加速体内锌的流失,从而导致孩子食欲不振、挑食和偏食,甚至会出现多动症。【1】4.含大量糖、油、盐的零食这个的副作用大家都很熟:肥胖,还会增加骨质疏松和糖尿病的风险。其实不仅小孩子要少油、少盐、少糖,大人也需要。小朋友常买的辣条这种调味面制品,就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高油零食。辣条色泽艳丽、口感辛辣刺激吃得很爽,快乐又满足。但是各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少吃辣条,辣条不仅没有啥营养成分,而且还存在添加剂超标、无生产厂家、质量不合格等问题。5.有安全隐患的零食《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对零食的外形和包装都做了要求,不能出现一些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形态。每次买儿童零食都一条条对甄别能不能买的话太麻烦了,我就直接认准了做健康儿童零食的牌子——小食仙。小食仙是良品铺子旗下的的健康儿童食品品牌,并且良品铺子也参与过上面这个《儿童零食通用要求》的标准制定。仔细看一下小食仙的零食包装,我们是可以买得安心吃得放心。我要给大家说下小食仙的这个高钙鲜虾片,我和我家宝宝都超级爱。非油炸非膨化,还添加了≥60%的虾肉呢,里面高钙高蛋白可以帮助小孩子长高和长牙换牙。还有这个0添加蔗糖的山楂棒棒糖也很推荐,0添加防腐剂、0添加着色剂、0添加香精。因为可爱的小兔子造型特别招小朋友喜欢,过年刚好要备年货,准备多买一点招待小朋友们。所以不要妖魔化儿童零食,也不要把市场上售卖的儿童零食一棍子打死。确实,市场上的零食产品良莠不齐,家长很容易买到劣质不健康的零食。那现在有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咱们做家长的起码能拿来作为参照,给孩子买零食心里更有底了。也希望市场上能出现更多专门为小朋友们研发生产的儿童零食,降低我们大人挑选零食的时间成本,也给小朋友更多挑选空间。参考文献:【1】《加锌饮料弊大于利 零食是缺锌的罪魁祸首》—人民网
轩轩今年四岁,已经上幼儿园了,有个毛病让妈妈非常焦虑,那就是喜欢吃手。据调查,关于孩子吃手的问题,排在家庭育儿问题的前五,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吃手这个问题,对此感到非常的头疼。有妈妈问,我家宝宝三个月了,成天吃手,是没吃饱啊?有妈妈问,我家孩子两岁了,喜欢吃手,是不是缺少营养或者肚子里有虫啊?还有妈妈问,我家孩子吃手的问题好多年了,一直没有缓解,而且好像越吃越厉害,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孩子为什么对吃手情有独钟呢?手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呢?第一,
孩子把嘴巴当成了探索世界的工具。特别是在口欲期,他们用嘴巴研究身边的一切东西,从而探索这个好奇的世界。大家觉得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医学观察,胎儿在子宫内就会吮吸自己的手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满足欲望的主要途径是在嘴巴。一般来说,孩子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但对于他们来说,外界是模糊而混沌的,他们分不清自己的手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更不用谈身体外的离奇的世界了,他们该怎样来确认一些东西呢?此时的孩子把嘴巴当成探索世界的工具。他们开始把食指、拇指、拳头放进嘴里吮吸,甚至碰到什么就舔什么,遇到什么都往嘴里塞,通过嘴巴尝,来认识周围的环境。老一辈们讲孩子摸到鸡屎,也会往嘴里塞,你是不是觉得很恶心?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手,也不知道鸡屎不能吃。如果他们能说话,会告诉你:我只是在用嘴巴研究研究这件东西。第二,
吃手是他们最主要的情绪应对机制。这个动作会让他们产生安全感,达到对自己的安抚作用。就是作为成年人,我们在焦急无措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咬指甲、咬嘴巴,咬笔杆等等。有的人可能会抖脚,抠手指,这都是我们用来应对情绪的一种方式。当然,婴儿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宝宝们感到不安,烦躁或者紧张时,吃手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应对方法。所以,现在家长会给孩子用安抚奶嘴,用来安抚情绪,避免情绪焦虑。第三,
孩子吃手是为了缓解长牙时期的牙龈痒痛。孩子在长牙期间,需要吃手来减轻牙龈的生长过程中的不适。家长们了解了孩子吃手的原因,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处理孩子吃手的问题呢?总体来说,家长根据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处理。对于还处于口欲期、一岁之前的孩子,家长不要禁止孩子吃手。孩子在该有的口欲期里没有得到满足,过度补偿的心理反而会延长口欲期。同时,大人越阻止,宝宝也可能越上瘾,因为家长的每一次阻止,都可能强化孩子的吃手行为。这个时候,无论孩子是要吃小拳头,还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甚至是脚趾头-----家长都不要禁止。因为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家长只需要帮孩子做好清洁即可。比如多用温开水或者婴儿专用的手、口湿巾纸,帮孩子把手擦干净。但不要频繁使用消毒剂或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手液、湿纸巾,防止有害成分残留在孩子手上。对于过了口欲期,大约是一岁之后的孩子,如果仍然频繁的吃手,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干预比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需要用到手的游戏,尤其是指指点点,戳来戳去,擦擦弄弄,垒好又推倒等等动作,让孩子的手很忙碌。小手这么忙,哪里还顾得上吃手呢?从这些游戏中,孩子双手获得的刺激以及大脑获得的愉悦体验一定远远的超过吃手。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吃手很频繁,首先想一想,你们给孩子的小手准备了哪些游戏呢?如果是在孩子觉得无聊或者倍感压力的场合。那么家长就要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中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感受到无聊或者压力,找到它,然后解决它。所谓“忽视“,就是孩子吃手的时候,家长要绝对克制自己的情绪,当做没看见。如果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吃,批评孩子“吃手不是好孩子“,甚至涂上苦苦的东西等等,这样反而对吃手这一行为进行了强化,越不让吃越吃,所以“忽视“是第一步,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要全家人都看不见,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看见,这个法宝的功力就会大减。所谓“正向激励”,简单说就是孩子不吃手的时候,用手玩有趣的游戏。这个有趣不是大人们觉得有趣,而是孩子觉得有趣的游戏。比如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套上小纸偶,玩一玩过家家的游戏。或者让孩子来给爸爸的大肚子画画,还可以让孩子拿着妈妈的口红,给妈妈画一个独具特色的晨妆等等。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重点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了。因为如果孩子四岁后仍然改不掉常吃吃手的习惯,这可能是一种倒退的行为表现,用吃手来满足口腔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该关注一下孩子是否有压抑、焦虑、叛逆的情绪没有排解掉,多和孩子沟通,试着多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两个绘本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故事对孩子的教育比你说十遍更有效果!1、《露露再也不想吸大拇指了》,露露喜欢吸着大拇指去上学,但看到好朋友璐因为从楼上摔下来,拇指受伤,不能吸大拇指了。露露不想让好朋友璐伤心,所以也不想吸大拇指了。2、《小鼹鼠吸手指》5个小鼹鼠觉得吸手指是快乐的事情,不过它们又找到了其他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吹口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爱吃手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