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是什么秉持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2021-05-12 13:24
来源:
财联社
资讯:华大基因:后疫情时代,精准医学的黄金期刚拉开序幕
作为全球抗疫先锋,基因科技龙头华大基因(300676.SZ)2020年交出靓丽成绩单。4月25日晚间,华大基因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为83.97亿元,同比增加19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90亿元,同比增加656.43%。
亮眼的业绩主要缘于其在全球抗疫中的表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华大基因表示,公司凭借在基因组学及感染防控领域多年研发与业务经验积累,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需求大幅增长,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
此外,华大基因同日披露2021年一季报。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97.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274.94%。
在这背后,华大基因的国际化运营能力正日益凸显。目前,华大基因已完成检测试剂盒出口、综合解决方案输出、海外投资设厂的“三步曲”,国际业务布局进一步深化,这也直接拉动了公司2020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增长,并为公司未来推动“生、活、染”等常规业务大规模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疫情是价值投资的试金石
北京时间5月2日凌晨1:30,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2021股东大会如期举办,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是巴菲特价值投资如何穿越70多年的牛熊,面对新冠疫情波卷全球,经济受到冲击的局面,资本市场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机会。
实则,市场的本质永远是困难重重,唯有始终面向未来,用长期的确定性,对抗短期的不确定性,才能穿越周期。
优秀的企业是企业家以持续不懈的企业家精神打造出来的,面对不确定性也能保持稳健发展态势,甚至实现组织发展的跃迁。疫情是价值投资的试金石。
2020年,华大基因在董事长汪建和CEO尹烨的带领下,成为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出海的领航者,并收获了良好的业绩与口碑,抓住了发展先机。作为基因科技行业龙头,华大基因不仅领跑于国内抗疫一线,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检测试剂盒和“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的“双线布局”成效显著,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超过60%。经此一战,华大基因不仅扩大了公司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以“火眼”实验室为切入口,积累了国际业务的渠道优势,完成对常规业务的赋能。
华大基因在参与全球战疫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科技能力,改善了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卫生防控现状,同时也获得了自己应得的商业回报,从而得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科技储备与产品迭代。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华大基因研发投入金额6.36亿元,同比增长90.33%,拥有一支超过700名的具备专业复合背景的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比近20%。高额研发投入的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2020年,华大基因新增获授权专利58项,新增专利申请83项。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447项,软件著作权共计685项。
在深度参与全球新冠抗疫的同时,华大基因也在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充分准备迎接后疫情时代常规业务的回归与升级。这点从其2021年一季报便可窥一斑。
2021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获得CE准入资质,升级了安馨可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产品;平稳推进肠癌、肝癌早筛产品的性能升级,继续加大多癌种早筛的产品开发、临床性能验证、国内外资质申报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速完善PMseq%uAE产品体系和PCR等技术相结合,进一步丰富POCT相关产品,推进高中低通量产品体系研发多极发展。此外,公司重点研发项目41项,覆盖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和多组学大数据与合成四大业务领域。
“防大于治”理念深入人心 精准医学应用或迎来爆发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人类第一次超大规模的使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而这个影响也并不仅限于一时。“核酸检测”等较为艰涩的科学名词也在大众间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和传播,同时将疾病防控的关口从治疗前移至检测的理念也在此次疫情中深入人心。从长远角度看,此次新冠疫情将成为普及和推广精准医学检测模式的一个良好契机。
相关行业报告也指出:新冠病毒检测除了为相关产品和服务企业贡献利润之外,长期来看加快了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渗透率、以及分子诊断产品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的提升,进一步打开检测相关企业的成长边界。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疫情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国家层面亦有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出,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政策的提出和落地,不仅为我国IVD行业带来历史性机遇,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都为生命健康行业的早筛早诊早治、预防关口前移指明了方向。
华大基因CEO尹烨曾公开表示认为,“防大于治”是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
具体落实在华大基因的自身的业务上,公司正对出生缺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等与民生健康息息相关的产品及服务不断进行升级完善。细数公司目前的研发成果可见,公司于2020年收获颇丰,在多个应用领域上均已具备成熟的产品布局:在生育健康领域,华大基因在报告期内建设了百万级NIPT检测通量全自动化平台,能够实现血浆分离到DNA纳米球制备的全流程自动化NIPT检测;肿瘤防控领域,公司已完成华常康和华甘宁早筛基因检测产品的开发与上市,并已完成多癌种早筛技术开发,同时多个癌种产品已进入扩大临床验证阶段并计划分阶段启动资质申报工作;感染防控领域,公司2020年内新增高敏版PMseq%uAE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产品,从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及局灶感染四大症候群维度对产品进行了细化。
公司表示,将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实现出生缺陷防控深入落地,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三级预防体系;在肿瘤防控业务上探索出一条“精准数据驱动”的“创新科技”“创造市场”新型发展道路,将推进大人群防控项目作为落地目标,实现并推广复制示范性成果和可持续商业模式;在感染防控业务上丰富检测产品系列,结合临床深化应用,加快高中低通量产品体系研发,促进感染精准检测多极发展。
在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球经济发展再度向好的环境下,精准医学服务的“红利期”才刚刚开始。华大基因也有望将疫情防控中所积累的大人群检测经验和自身丰富的产品应用相结合,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将精准医学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并有望将我国的先进技术及标准推行至全球范围,成为在公共卫生领域推行“防大于治”理念的领军企业。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体现龙头企业担当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华大基因始终不忘初心,一直秉持“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企业精神与使命,通过民生项目让精准医学普惠更多民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体现了公司作为基因测序龙头的企业担当。
除了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的积极响应,华大基因还曾多次参与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控。比如2003年“非典”发生,华大基因不到3天就在国内首个破译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全球首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盒,并捐赠了30万人份的试剂盒。
面对海外疫情,华大也曾多次出海支援,在埃博拉爆发的西非国家、印度洋海啸受灾区,华大基因多次组织志愿团队为当地免费提供测序服务,并为应对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5日内便完成病菌基因组测序并全球首先公布序列,10日内成功研制诊断试剂盒并无偿公开核心技术。
不止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临危受命”,华大基因也持续担任着民众日常生活的“守护神”。公司率先拓展基因健康筛查应用于大样本量的民生项目,基于公司自主测序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大样本量检测的规模效应,公司通过优化产品成本、营销费用等方式,在严守质量关和保持合理利润水平的前提下,较大幅度的降低了检测服务费用,解决了检测可及性问题,让精准医学惠及更多家庭。
在社会公益方面,华大基因通过合作发起“华基金”、“光基金”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公益救助与义诊活动。2020年,公司还联合中国女医师协会等多家机构,开展了“全国女医护健康关爱公益计划1.0”、“乡村女教师健康关爱计划2.0”大型公益活动,通过女性健康关怀礼包公益捐赠、两癌防治知识的公益直播等系列活动,关爱女性健康、助力女性远离两癌。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的健康筛查民生项目是首创的大人群筛查模式,公司建设了百万级NIPT检测通量全自动化平台,满足了在短时间内快速交付高质量的检测结果的需求,彰显了公司在承接大样本量项目方面的优势,可为更多的临床应用场景提供自主可控的平台与工具,最终建立一个人人可及、人人可享的基因科技产业化成果的服务体系。
2020年,华大基因子公司陆续中标河北民生筛查项目--孕妇耳聋基因检测服务和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河北省拥有超过7,000万人口,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公司后续推广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民生实施方案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截至2020年末,已开展的民生项目覆盖了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民生项目筛查人次已累计达到1,100余万次。随着民生项目推广取得的实际卫生经济学效益,未来也有望逐步拓展到更广的检测范围。
创新而笃行,厚积而薄发。强研发能力为华大基因赢得发展先机,业绩高增长也为其未来不断扩大战略布局打下基础。更难得的是,公司始终不忘初心,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可以预见,未来华大基因将持续发挥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巩固基因科技龙头地位。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9-12-23 12:40
来源:
基因谷
20年前,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的汪建与杨焕明、于军、刘斯奇共同创办了华大基因,并于同年9月成功申请到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基因测序任务。
华大创始人团队
正是从诞生之初便怀抱着“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从非典时期无偿捐助30万份试剂盒到发布自主研发测序仪,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坚持科普工作,提高大众对于基因认知,以公益善举传递社会价值,做行业前行者和奋进者,华大永不会停歇。
“生命如此美妙,我们却知之甚少”。将基因技术变成大家都能消费得起的东西,直到有这样一天,大众能像懂英语一样能看懂基因数据。
12月12日,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9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年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最大的精准医学龙头企业,华大基因凭借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领先的创新技术以及广受信赖的口碑斩获 “2019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奖”。
我们曾多次探访华大基因,借助此次评选,我们再次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精神核心
华大的成立源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999年9月9日,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代表中国承担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从这时开始,一张“为了祖国的荣誉”的标语,一直挂在华大实验室的墙上。“为国争光”的精神,也一直记挂在所有华大人的心里。
试剂盒是卖还是捐?大家争执不下。“汪老师拍板说捐了!”华大基因CEO尹烨兴奋并带着感动说,“在这种特殊时期,科研工作者能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呢?在大是大非面前,私念一闪的时刻,华大人没有往后退,而是勇敢地冲了上去。”这件事也成为激励尹烨,激励华大人的高光时刻,是最核心的精神支撑 。
2000年4月,华大在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1% ”任务后,正式启动了水稻(籼稻)基因组计划,测序的样本正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父本。当时,日本早在 1991 年就已经启动了水稻(粳稻)基因组项目,为报1982年水稻命名权被日本抢走的一箭之仇,华大在当时成立之初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赶在日本之前发表了研究成果:2001 年底,华大完成了水稻(籼稻)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并免费公布数据库;2002 年 4 月,Science 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这项工作。
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发表于Science并被选为封面故事
2011 年 9 月,华大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启动“全球 3000 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计划”,对 3010 株亚洲稻进行了重测序,并在 2018 年 4 月把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在这篇文章里,研究人员没有采用日本的命名法,而是坚持用了籼稻(Xian)和粳稻(Geng)的名字,最后“籼”“粳”这两个汉字被印在文章上,纠正了日本人当年的错误,也是第一次将汉字写入到世界顶级期刊。
华大因科研而诞生,并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在水稻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华大又相继完成了家蚕、千人基因组计划、大熊猫基因组、万种鸟类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
打破国外垄断 基因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虽然我国对基因科技的研究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的基因测序相关产业,长时间处在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中下游,直至华大于2013年收购美国的测序仪上市公司CG,我国的基因测序相关产业才开始真正布局上游。
在收购CG一年后,华大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推出了BGISEQ-500 测序仪,从而打破了Illumina等美国公司对上游的垄断。
2017年,华大基因对Illumina的采购额同比下降30.65%。2018年,华大基因自主测序仪使用占比超过93%。随着华大超高通量测序平台DNBSEQ-T7的面市,日产出数据可达6Tb,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将大规模下降,能够帮助社会真正走向人人基因组时代。
2019年以来,华大自主平台发表科研文章数量爆发式增长,日均发文数量达1.53篇,每周发文数量达10篇以上。截至2019年9月,华大自主平台累计发表论文超过500篇,文章产品类型包括RNA、DNA、微生物、多组学关联等方面,实现了各类产品全覆盖,文章影响因子在不断提高,华大基因自主平台越发被广泛认可。
在破除国外垄断领域的背后是华大基因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今年8月,华大基因肺癌组织试剂盒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项试剂盒基于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打破了国外测序仪在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领域的垄断局面。
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肺癌组织试剂盒
面对未来基因领域的广阔市场空间,华大基因当前也正致力于打造“华大生态圈”,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投资,不断完善公司全产业链生态圈和前瞻性战略布局,投资涵盖生育健康、肿瘤基因检测、合成生物学、消费级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眼科诊疗、宏基因组等细分领域。
布局大数据战略 基因科技兼善天下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加强、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以及科技进步,未来的医疗服务前移已是大势所趋,即大家更关注防病于未然和早期检测,而样本数据量对精准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华大基因在数据价值挖掘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遗传病检测、肿瘤筛查、传感染防控等领域已分别构建多个组学数据库。
其中,截至2019年6月30日,遗传病数据库已积累表型-基因信息6000个以及4000多个明确致病基因的有效信息;肿瘤数据库覆盖12个癌种;病原数据库汇聚病原物种8000余个。
在临床检测方面,华大基因更具有全球领先的数据优势,仅生育产品临床检测累计服务已经超过900万人次。以基因为代表的生命大数据信息是精准医学的内核,大数据也将是未来精准医学竞争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除在专业领域获得卓越的成果外,华大基因不遗余力地坚持科普,将基因科技传向了更广阔的地方,让基因科技飞进寻常百姓家。
华大基因CEO尹烨开设了基因科普节目《天方烨谈》。截至目前,该节目已录制超1000期,收听次数已超1.4亿次。此外,华大基因还创建了“非要你健康”的健康访谈视频节目,传递正确的生命科学、健康知识。
坚持惠民,助力健康中国
华大基因作为基因科技领域的龙头机构,始终坚持“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坚持“持续低价惠民”的原则。在基因科技惠民的道路上,华大基因结合近年来的项目经验,协助各地政府制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效且可持续的健康城市规划,通过基因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近年来,华大基因在全国各地继续开拓新的基因健康筛查民生项目,截至2019年上半年,民生项目覆盖了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共60余个区域,民生项目筛查人次已累计达到700余万次。
长沙民生项目
2019年,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业务在河北省实现全省覆盖,而且相对于国内外同行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真正做到普惠民生。
此外,华大基因的民生项目覆盖的检测范围也在探索逐步扩展。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到耳聋基因检测,从宫颈癌筛查到肿瘤早筛,河南三门峡已启动了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临沂市万人肠癌筛查民生项目也正式启动收样,是肿瘤早筛第一个万人民生项目。相信随着项目实施经验的积累,未来也会有更多人受益于基因检测的民生项目。
华大基因在临床救急上同样也一直发挥突出作用。近期一例案例显示,深圳一位女子在国外旅途期间出现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症状,回国后一度病情危重住进ICU。在检测过程中常见病原体检测均显示阴性,医生判断为非常规的病菌感染,立即建议进行高通量基因检测,华大基因拿到样本后,分别进行了PMseq病原微生物DNA和RNA高通量基因检测,最后在呼吸道分泌物内找到鹦鹉热病原体基因。找到“元凶”后,医院及时开展针对性药物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在基因科技惠民的道路上,华大人掷地有声,永远以行践言,凭借基因测序技术助力全球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以达到在未来构建全民精准预防、精准医疗的目标,实现全社会“先天无残”和“后天少病”的美好愿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大基因是什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