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升学适合哪一个阶段的学生使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为更好帮助各地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10条指导建议。随小编一起来看↓↓↓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为更好帮助各地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如下指导建议。建议1: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建议2:做好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沟通,充分了解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国外疫情形势发展也可能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建议3: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建议4: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建议5:通过多种方式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指导教职员工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新学期开学,教师面临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了解掌握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居家学习与在校学习衔接等任务,工作压力较大。学校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合理安排教职员工的疫情防控、线上和线下授课、班级管理等工作量,让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和授课中。要切实关心教职员工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给予心理支持。组织形式适宜的教师活动,鼓励教师自主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观和工作观,提高生活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议6:针对受疫情影响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师生,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持续关注和追踪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师生,并联合家庭、班主任和社区共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要向师生推介社会心理服务官方资源,掌握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寻求专业支持的方法,提高师生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师生,学校应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亲属,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建议7:为毕业年级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协助学生以自信平稳的心态积极备考学校应对面临疫情、考试和升学多重压力的初三、高三年级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和家长解读考试延期带来的复习、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招生等安排的变化,解答师生、家长的典型问题。如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整体可能延迟、新生秋季入学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暑假时间也可能相应调整等。公布学校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醒师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及时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考前情绪指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建议8:加强权威信息推介和宣传引导,增强师生心理正能量学校要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大量信息传播对师生产生的心理和观念冲击,及时向全校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传递权威政策信息,避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猜测,提高信息辨别和独立思考能力,降低焦虑情绪。可通过推广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学习疫情期间身边优秀榜样事迹、抗疫斗争中各战线表现突出人员尤其是90后、00后临危不惧、最美逆行的故事等,面向师生用小切口展现大视野,以小事件体现大情怀,帮助师生汲取正能量,引导思考平凡与伟大、个人与集体、生命与健康的关系,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型思维,增强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议9:注重疫情防控与学校文化活动相结合,营造平安健康文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小学开学后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中小学校要重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开透明,定期向全体师生、家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公布相关工作进展。提供有效沟通渠道,听取师生和家长对于学校疫情防控的意见建议。出现特殊事件时,要以“及时、真诚、负责”为原则做好说明并付诸行动,积极争取师生对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降低师生对复学的不安全感,避免因疫情防控而造成的人际隔阂。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创新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可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广播、主题讲座、宣传栏、读书角、角色扮演、心理剧等形式,促进师生交流和共同探索,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建议10: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校沟通对于平稳复学非常重要。学校要指导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做好家校沟通,细化沟通内容、沟通频率、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要及时向家长通报教育教学安排,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要定期开展线上家长学校活动,就困扰家长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学能力,如何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等,提高家长科学育儿和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缓解疫情期间家庭矛盾,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对特殊群体,如医护人员子女、流动和留守儿童等给予重点关注,对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倾听、多理解,主动答疑解惑,帮助家长寻找解决之道。END来

微言教育

五月份对高考备考至关重要,以下是5月备考策略,对高三学生备考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 1 -
考生五月备考策略
1、 五月备考的基本特点
五月份属于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备考时间段,其主要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效率高。基础与能力并重,调节与过渡同步。
2、 五月备考的四大主要任务
一是巩固基础知识;
二是进一步提升综合解题能力(特别是在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答题速度方面要全部达到考试的要求);
三是要及时进行练后或考后的总结和反思,力求在考试前充分暴露自己的存在问题,并确保在考试中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四是要做好平衡调节和平稳过渡。
3、 五月备考容易出现的六种误区
(1)误认为大局已定,已无法改变现状。特别是在经过一模、二模后都未能寻求突破口或进步甚微的同学,很容易产生松劲的现象;其实,这个时候如果合理利用时间,找到问题所在,成绩依然会有提升。中等水平的学生是提升最快的。
(2)心浮气躁,无法安心投入最后阶段的学习;
(3)缺乏耐心,希望考试早点到来,早点结束;
(4)忽视最后阶段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一心只想做套题,功利思想比较突出;
(5)过度紧张 ,压力过大,过早出现考前的不安情绪;
(6)拼搏过度,分秒必争,精力透支,效率低下。
4、 五月备考的基本对策
(1)正确认识五月份备考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任务(参考上面所提到的内容)
(2)调好“五种”状态:
① 思想状态: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排除干扰,全情投入;顽强拼搏,坚守阵地,决不放弃。
② 学习状态:目标清晰,知己知彼。忙而不乱,科学有序;短时高效,主次分明。
③ 心理状态:不骄不躁,平和冷静;紧张中有放松,压力下会调控。
④ 身体状态:精神饱满,身强力壮。 每天坚持课外身体锻炼,及时消除疲劳,及时给大脑补氧。
⑤ 生活状态:饮食卫生,营养均衡。保证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不加班加点,调好生物钟,用好课余零碎时间。
(3)订好“四个”计划:
①自主复习计划;
②自主纠错反思计划;
③自主调节放松计划;
④自主练习提升计划;
(4)落实“四件”事情:
①每天有具体的重点复习内容;
②每天列出常考易错的知识清单;
③每天落实一次基础练习;
④每周保证有一次套题训练。
(5)做到“四个”结合:
①基础回顾与能力提升结合;
②复习与练习相结合;
③练习与练后反思相结合;
④专注复习与调节放松相结合。
5、 最后一个月如何看课本
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但是不同时期,课本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刚入学时,我们可以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学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是到了现在,离考试没有几天了,学习课本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这里讲的课本,不单单是指的教材,它包括以下几种:
课本、讲能力的参考书、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各种学习班的讲义、各种考试卷,这几种中,最重要的是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两种。
现阶段,学习课本要坚持几个原则:
(1)不能单纯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要两者结合起来看才有效果。
(2)以记忆 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 2 -
考生家长如何做
1、 “高考无战争”、“看透不说透”
离高考越来越近,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高考快乐,快乐高考;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复习方式、尊重孩子的应对策略,只要学生是对的就可以。
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记忆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场紧张;压力和焦虑等。
2、守住平常心,期望不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考生的现实的成绩和智力的差别,总想着让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为家长长脸,为家族争光。
目标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要守住一颗最可贵的平常心。
3、不过分关爱,不过度保护
孩子快要大考,饮食睡眠,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的关爱和保护,会弄得家里气氛紧张。 而紧张的家庭气氛,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关于睡。家长应该这样指导孩子:困了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这样,入睡反倒容易。
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也无所谓。孩子考前如果没休息好,家长也要鼓励他挺起胸膛,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关于吃。 建议是:比日常生活水平略微高一点就行。孩子在静心复习时,父母不要一会儿送补品,一会儿送水果,这些做法只会扰乱孩子。
4、招生章程集中发布,做好信息收集员
5月,是高校招生章程集中发布的时期,更是家长仔细研究招生章程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家长掌握好了,7月份的志愿填报才能把握住孩子报考方向,不至于被别人忽悠,上当受骗或莫名退档! 以下几点是考生、家长需要关注的!!
(1)招生章程
在近期陆续公布的招生简章中,家长可多了解每个院校招生要求,并作出自己合理的判断。
(2)重点看招生章程中的6个重点
高校情况、加分政策、投档比例、专业录取原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
(3)阅读招生章程的注意事项
建议:必须拿着笔,对着招生章程逐字逐句阅读,有疑问、重点处狠狠标记。
专业术语不能想当然,必须逐个了解。
比如专业录取原则:从分配专业的规则方面看,专业录取主要有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三种方式。
高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
那么,我们家长就必须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优劣势是什么?
对“圈定院校”的报考要求了然于胸。
在报考前一定要多加注意,对于提前“圈定”的目标学校(也就是想要报考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所规定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特是部分学校的“特殊要求”。
比如: 有的学校在《招生章程》里明确要求不招收非第一志愿学生或只招收部分第二志愿成绩优秀的学生。
有的学校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体重不低于50公斤,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体重不低于45公斤等。
有的学校不招收往届生;还有的学校对录取学生的男女比例也有要求等。
招生章程中表述含糊、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咨询。
针对《招生章程》中一些表述不太清楚或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考生和家长也一定要提前咨询清楚。
如学费问题,一些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将各专业所需学费数额规定得清清楚楚。
但有些高校却在打马虎眼儿,没有注明具体学费数额多少,只公布一句“学校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
明确学位和颁发证书等信息。
关于二级学院问题,个别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中,不但没有注明二级学院的文凭种类, 反而以这些文凭与校本部文凭没有差异为招生宣传主要着眼点,结果导致二级学院学生毕业时与校方矛盾重重,更有甚者引发了群体性事件。
- 3 -
各位考生们你是否有同样情况?
以下是特级教师给高三考生们,考前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最后附一些同学们的问题解答,看看你有同样的情况吗?
1.规划学习有所侧重
离高考1个月,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如何做到明确规划、合理利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每天的复习就要有所侧重,不可能科科都兼顾。 对此有老师认为:每天晚上,只要重点复习两个科目就行了。
具体来说,当天老师重点复习课本的科目,回家后可做适当的练习题;当天老师重点讲练的科目,回去后要回归课本,对知识做个梳理。
另外,课堂上老师复习细致的内容,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及时消化;课堂上老师复习不够完整的,课后要强化。 一周结束时,不忘在周末回顾这周的复习。
2.见缝插针利用时间
要懂得见缝插针利用空余时间。
比如早上可以在脑子里快速过一遍昨晚的复习内容;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段有心的同学完全可以利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留下来再做一篇英语(课程)阅读、背一首古诗词,把比较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
3.归纳总结查缺补漏
在大部分学生们眼中,无论哪个阶段的复习,懂得归纳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项都很重要,一个小漏洞就是一个潜在的失分点,必须“分毫必较”。
所谓的归纳总结,有两个方面,对课本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对练习、试题的归纳总结。
可以试着归纳课本知识体系,从全局着手由大的知识板块到各个小的知识点,分析各部分联系,形成一张网络,通过联想延伸来记忆。
这样一来,哪部分比较薄弱就可刻意加强。
同时,对于典型题目,要归纳出各种常规方法,但不要满足于只用常规方法。试着用发散思维,思考有否其他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最为简便。这样做既锻炼了思维也巩固了知识。
4.劳逸结合精力充沛
人不是机器,脑子也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当发现自己读不下去或心情烦躁时, 应抛下书本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像看看电视、打打球,甚至是上上网。
玩是为了有更好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应毫无顾虑地放松。
当然,放松也不是无限度的,不玩那些需要时间长、会让自己沉迷于其中的。
像看电视,最好不要选择连续剧;看闲书,可以选择杂志,不去看太长的小说。
最好是在玩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像一些时政新闻,就是不错的选择。等情绪调节好了,再回到书本中。
另外,越临近高考越要注意进行适当的运动,打羽毛球、散步、跑步,每天坚持半小时至1小时的运动, 劳逸结合不仅能排解考前的压力,更能帮助自己恢复精力、健康迎考。
- 4 -
典型问题解答
问:考前这1个月,一天的时间具体该如何安排?
答:这段时间,可以按照高考模式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尽早适应。
比如高考一般是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那么,在考前可以安排早上7:00~7:30起床、吃饭,8:00后开始复习语文,中午11:30后休息,下午2:30开始复习数学,依此。
一天复习两科足够,不要排太满,这样复习才能比较细致。晚上不要熬夜,在11点左右就可以休息,最迟不要超过12点,考前熬夜不利于状态的保持。
问:怎样提高作文成绩?
答:提高作文成绩,一要下工夫;二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方法。
平时可以多背诵诗歌,多看看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参考其中的语言、体例。另外,积累、阅读在考前的最后几个月很重要,多读些综合性质的杂志如《读者》《散文》等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
方法上,平时可以写好一些优美的开头、结尾。
在每次模拟考试中练习,临场套入话题;也可以强化练习某一种或几种模式,考试时若无从下手可以采用固定模式套入。
注意:作文改卷主观性较强,同一篇作文,常因改卷老师的不同而打分悬殊。像诗歌、戏剧这类体裁,平时没怎么练习的,在高考作文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为好,避免因风险太大而失分。
问:回答大题时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 回答大题时,可以贯彻“多写、多分点、多写术语”的三多政策。
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东西都搬上去。考试改卷时,多写不扣分,少写却绝对得不到高分。
多分点,这样显得答题有条理。尤其要把分点的序号、小标题写明显。考试改卷时,老师往往没有时间完整看完,都是提纲挈领看分点、看标题,分点明显可避免老师把两点看成一点造成失分。
多写术语,高考答案要简练而且术语化,要达到这个要求,平时做题时就要把自己的答案与标准化答案对比一下,比较差距。
问:文言文翻译平时该怎么复习?
答:要熟知课本中每个文言字词的意思,同时,把课本上学到的一字多义的词列出来,每个意思举出一两个例子。 这个阶段也别丢下课本,每天抽几分钟朗读文言文,对培养语感很有好处。
问:英语的完型填空、阅读题如何提高得分?
答:英语也是很看重语感的科目,每天早读时花上15~30分钟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此外,还要讲求方法。
做题时可以先快速通读一篇,然后再带着题目去阅读。
做题时结合上下文,尤其注意那些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汇,这些词往往是掌握文义、帮助推断的关键。
另外适当的练习不可少,一天最好能有4篇阅读理解,坚持下来益处不少。
问:英语作文总是不上不下,有没有突破瓶颈的方法?
答:写完作文后,要注意与老师交流,找出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课外要注意归纳不同文体的写作模式,适当积累些高级句型、词汇作为英文写作的“亮点”。
另外每次试卷的标准例文或者例文中的某些出彩的通用句型、句式,都可以作为自己英语写作的素材积累下来,在下次写作时有意识地运用进去。
问:准备拿英语一轮复习的习题从头过一遍,现在做可行吗?
答:英语语法的时态、语态不仅变化多,而且非常零碎,到了高三下学期的复习阶段,最好不要打算从头看起以免浪费时间, 可以针对平时做错的语法题去翻阅课本,或者是针对薄弱部分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
问:那么多练习卷、试卷,整理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平时的小考和练习卷,每次做完一定要整理。 用红笔勾出老师强调的题目、比较典型的题目、自己做错的题目三部分,这样醒目而且印象深刻,方便记忆。
经典题型和错题都是整理试卷的重要内容,可以专门做收集归纳,列出详细解答过程、写出自己错误的原因,然后回归课本寻找相关知识点。
高考前发的文综、理综练习卷、例年高考卷、省市质检等大考的试卷,里面的题目要认认真真地一题一题过,经典题、错题更不可疏忽。
问:这一阶段复习课本和做练习的时间怎么安排才合理?
答:最后一个月大多是专题复习阶段,可以多做一些练习,做完练习后针对错题或者薄弱题再回头复习课本知识。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题,那些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可以舍弃,而新题还是要适当做一些,防止高考时自己因为对题型陌生而胆怯。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每日直播时间
为了帮助更多高考生及家长,刘毅教授及团队内专家老师们将持续为大家直播解读报考志愿技巧,政策解读等专业内容,各位考生及家长千万别错过, 抖音&快手搜索“刘毅说高考”, 每天早8点,下午3点、晚上7点都有直播! 也可关注视频号“刘毅说高考”,持续更新高考/大学/就业等相关内容▼
立即加入2023刘毅高考微课堂
(或添加助理微信:liuyizhulik,邀您进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不少家长存在疑惑:什么是“3+1+2”模式?新高考改革后,学生该如何进行选课?别着急,这些问题,小编一个一个给你解答。什么是“3+1+2”模式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3+3”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因此,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00分,采用原始分计分。“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原来“6选3”选科的20种组合,锐减成为12种组合,物理、历史分道扬镳。对于高一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由20种选择变成12种选择,难度显著降低,但是根据已经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经验来看,12种组合全部开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在进行预选科的时候,避免成为小众选科组合而被迫重新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选科选专业1选科重要参考指标(1) 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2) 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3) 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2选科与未来选专业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门科目要求、有2门科目要求、有1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关的选科数据,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种选科组合可报专业、不可报专业的的简要信息,以供高一学生和家长在预选科时进行参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的组合,将来大学里99.4%的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如果选择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只有52.9%。其他的学科组合可以填报的专业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不选政治、历史、地理三门科目的组合,在大学专业选择范围上都不会太受限。物理历史到底怎么选我们都知道多个省份是实行“3+1+2”选考模式的,“3”就是语数外三科主科,“1”就是物理或者历史二选一,“2”的话就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科。所以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都各有6种组合。选择物理的话,有以下几种组合:1.物理+化学+生物;2.物理+化学+地理;3.物理+化学+政治;4.物理+生物+地理;5.物理+生物+政治;6.物理+地理+政治。选择历史的话,有以下几种组合:1.历史+地理+政治;2.历史+地理+化学;3.历史+地理+生物;4.历史+政治+化学;5.历史+政治+生物;6.历史+化学+生物。那么说了那么多,到底是应该选择物理还是选择历史呢?其实高中历史呢,基本是属于单纯的记忆性内容,你对历史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基本就能答题,但是物理呢就不一样了,物理在做题的时候则是需要更多地去衡量判断。对于选择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时,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对于未来就读专业选择面来说都是差不多同等水平的,也就是说文学类,哲学类等学科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都是不受影响的。然而,对于其他的工科,理科专业来说的话,选择物理明显更有利于未来专业的选择,所以如果是以后想要学工科、理科等的专业,选择物理,是比较有利的,而选择历史的话,可选专业范围相应会较窄一些。新高考12种选科方案分析1首选物理 再选:化学-政治新高考改革下“学霸组合”一方面是“物理+化学”组合的高难度,加之政治科目中大量的“背诵+理解+拓展应用”的知识点,使这个组合难度飙升。以2017上海高考为例。604分以上人数仅有45人(满分660分,3门选考科目满分70分,全部参考人数4.3万人左右),而选择“物理-化学-政治”组合的学生考分大量出现在505分以上,接近于湖北高考满分750分情况下的590分左右。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选考科目未选择政治的话,大约会存在1-2年的知识断档期。直接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选择这类科目组合的考生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1.理科优势较大,且有较强的自信心;2.对于背诵较为擅长,兼具较好的文科推理思维能力;3.对未来步入大学有着明确的计划,有考研准备。一般适用学生:1..各类区重点学校,全校排名至少前30%的考生;2.对于其他学校的考生,一般全校排名至少前3~5%,建议通过全市统考进一步了解自身在全市的位置(排名建议全市50%以上可以尝试)。2首选物理 再选:化学-生物"3+1+2"考试的标准理综组合新高考改革后,这种组合依旧有一定的人群选择。新高考改革:首选物理100分,取卷面成绩;再选:化学100分,生物100分;取等级赋分成绩(等级赋分制)物理在这三门中的分值比重其实是下降的,而且由于物理题目普遍偏难。一般适用学生:1.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度优于文科水平;2.目标基于985/211工程类院校的学生们。3首选物理 再选:化学-地理地理类专业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属于理科地形、地貌、气象、气压等诸多知识,几乎都围绕着各种物理、化学知识作为工具。比如:山体岩层的侵蚀现象(物理、化学);极光、太阳黑子现象(物理);喀斯特地貌(地理);这三个科目其实是互为工具、相辅相成的。即使不选择地理类学科,这种学科组合也可以涵盖大部分的理工类科目,并为这些科目打下坚实基础。一般适用学生:1.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的学生;2.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目标基于各大高校的科研课题(考研方向)。4首选物理 再选:生物-地理这类组合选择上没有明确的职业性取向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再选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相比于历史和政治)。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一般适用学生:1.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2.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5首选物理 再选:生物-政治有物理科目,存在一定实际难度只是由于生物科目本身难度比化学略低,所以这个科目选择的组合可以视作第一个组合的“缩水版”。同样的,选择物理-生物-政治组合的选择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多数是选择理工类专业的深入研究方向。由此可以发现,选择“物理-生物-政治”的学生多数属于以下几类之一:1.物理成绩不错,而且有报考医科方向深造的想法的学生;2.希望选择理工类专业深造,物理成绩不错,但是化学成绩不佳的。一般适用学生:1.重点学校:这类学生往往居于整体学生的55%-75%左右区间;2.其他普通校:整体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单独设计固定课程的时间表。6首选物理 再选:政治-地理属于“最难理科”+“相对简单的2 个文科”的组合鉴于历史科目虽然看似简单,但是高考中细节知识过多,往往难度不低。这个组合的专业选择比例为81%,实际上可选的专业范围还是很广的。对于物理+双文科组合中,双文科组合较为简单的一个选项。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一般适用学生:1.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2.文科相比于理科整体有优势,但是往往成绩属于不温不火的中游水平类型。7首选历史 再选:化学-政治选择这个组合其实理由很简单,不喜欢物理,那么化学就是首选,而生物学科并没有太大优势,专业就业前景也并不乐观,所以这部分同学就在文科当中选了两科。历史是文科当中的优势学科,而政治在考研以及考公务员等方面又比较有优势,所以选这三科也还算不错。历史+化学+政治组合既能考跟化学等相关的理科专业,又能报绝大部分文科类专业,专业选择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部分名牌大学的工科专业不能报,因为它们要求必须选物理这科,对物理要求高,但是对一般考生没有太大影响。选择这个组合,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选了自已喜欢的科目,并且能够把它学好,将来高考能考一个高分,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而对于想考工科的尖子生或者是想考军校的学生来说,这或许不是最佳选择,因为物理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学了物理才有机会考进名校的相应专业学习。8首选历史 再选:化学-地理这种科目组合主要是为文科生提供选择方案由于三文科(史地政)在高考普遍难以选择很好的专业。于是一些退而求其次的“2文科+1理科”的组合就渐渐应运而生了。属于文科生优先选择的“准学霸”组合。一般适用学生:1.文科比较优秀的学生;2.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佳;3.初中阶段化学基础不错;4.往往对于理科新知识的接受速度较慢。9首选历史 再选:生物-政治优势:偏文的组合,相对好学,适合文科强理科弱的学生。劣势:全国院校专业覆盖率低,专业报考受限严重。一般而言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往往处于文科生的中游,原因也很简单,文科中选择历史和政治,本身说明学生个人喜好,以及擅长科目集中于文科领域,选择第三门科目为理科,往往也是因为高考招生专业的科目限制。一般适用学生:1.比较偏好文科,历史、政治成绩在校内较为优秀;2.对生物有一定喜好,或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10首选历史 再选:化学-生物适合虽然理科强于文科,但是理科成绩也较为平平的学生通常而言,化学-生物-历史这样的科目组合不推荐任何学生去选择。原因在于三点:1.化学-生物组合,尤其是化学科目属于非常偏理科的科目,以上海为例,高分段(600+)的理科生超过55%都选择了化学科目。可见化学属于理科生的高分段学科;2.历史属于文科的半高分段学科,同样以上海为例,文科生高分段(550+)的学生有将近50%都选择了历史,选择历史的学生数仅次于地理科目,多于政治科目;3.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这种组合往往只适用于具有一些特点的学生,并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孩子往往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适用学生:1.相较于文科更喜欢理科的知识,往往数学成绩不错,有着不错的分类思考方式,但是往往会出现计算错误;2.物理成绩不佳,但是化学成绩,尤其是涉及到实验的化学考核部分往往能获得高分;3.十分喜爱阅读一些历史小故事,而且往往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11首选历史 再选:生物-地理选择历史-生物-地理学科组合方案,高考志愿填报中可以选择报考的专业覆盖率比较低,在专业选择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这种学科组合方案可以报考的理工类院校的专业领域类别比较少,可以报考的热门专业类别也比较少,致使专业只能偏文科方面,今后的就业范围比较窄,对个人今后的就业方向和个人发展比较具有一定的制约。历史-生物-地理学科组合方案分别可以选择报考的具体专业领域类别:1.历史学科,可以选择报考的专业领域有:中国共产党史、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地理学、政治学、汉语言文学类、世界历史、历史学师范教育类等专业;2.地理学科,可以选择报考的专业领域有:旅游类、地质勘探类、酒店管理、城市规划类、水利水电类、气象类、资源管理类、地理教育类、地图测绘类等专业;3.生物学科,可以选择报考的专业领域有:水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学、生物工程类、动物生产类、植物生产类、草类科学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师范教育类等专业。12
首选历史 再选:政治-地理这种“老文综”组合的专业会受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科专业,在新高考提供了 12 种组合(8省新高考)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传统的文科组合,要么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对新高考不了解导致。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政史地三科的特点是容易得分,但是很难得高分,适合中下游的学生选择,第一、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的选科数据中政史地组合选择的人数排名很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选择比不上新高考之前的传统文科,因为传统高考文理分科,非理即文,文科生有许多优秀者,高校招生指标也有特定划拨给文科的,文科生还存在许多优势。新高考形势下,高校招生的文理计划被打破,这种选择就显得有点被逼无奈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把其中的一两门科换成理科,可能对考生的高考志愿选择会产生更大的空间。从可报考专业范围来看,物理将会是首选王牌科目,“物理-化学-政治”的选科方案报选专业最广,“老文综”专业报考受限严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花怎么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