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查看四年前的中考语文批改试卷该怎么办呢,四年前批改过的语文中考试卷是谁批改,该如何查询呢?


每一位教师,都是自己的主角。
原创视频:每一名教师都是自我人生的主角
1
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老师
每一位教师,都是自己的主角。
站在人生的舞台上, 他会遇见一群又一群登台的孩子,期待他传道授业。他会带着年少的他们,在台上唱响心灵的歌谣,从台上眺望未来的世界。
舞台很大,辽阔的帷幕缓缓拉开,暗淡的灯光渐渐亮起,映入眼帘的,有乡村,有城市,有窄巷,有长街,有随波摇曳的渔船,有呼啸而过的高铁,有身边繁华的生活,有曾经贫脊的岁月。孩子们在他的带领下,在人生的剧情里穿梭、起舞、奔跑、攀爬、跨越。
舞台背景不断更迭,有初现天际的晨曦,有席卷而来的乌云,有纷飞飘落的大雪。从初春到暮冬,从黎明到深夜,他在朝阳下升起国旗,在夜色里家访学生,在讲台边传播知识,在灯火前批改作业。
在一幕幕故事里,他从风华正茂到年过花甲,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他用自己的人生,陪伴着孩子们的人生,引导孩子坚持对真的追求,学会对善的付出,诠释对美的理解。
掌声响起,每一群孩子毕业,走向更大更远的舞台,都会与他挥手作别。他叮嘱孩子们,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在面对黑暗时,要点亮心灯,照亮台阶;在没有观众时,要相信自我,坚持不懈。
在他人生电影的字幕上,刻有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孩子,都值得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不可或缺。他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自我人生的主角。
图: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人人是自己的主角
2
在孩子们的人生剧情中
此刻,坐在时光的舞台下,你看到台上的自己了吗?
多年前,在狭小的教室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认真的你,好学的你,用镰刀削尖铅笔头,埋头写着难解的作业。
多年前,在松软的田坎上,在欢快的小溪流边,逃学的你,叛逆的你,用蛛丝糊成捕虫网,提脚追逐飞舞的蝴蝶。
举着奖状的孩子,辍学在家的孩子,收割稻谷的孩子,趟水过河的孩子,哪一个是你?
在岁月的某一个瞬间,在人生的某一个角落,在追光灯很难打到的地方,老师和蔼可亲地走过来,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过来,老师气喘吁吁地走过来,老师心急如焚地走过来。哪一位是你的老师?
“老师为你骄傲!”“跟我回学校去!”“读书才能有出息!”“不要耽误自己!”
你听到多年前耳畔的话语,有鼓励、有安慰、有劝诫,这些出现在你人生电影里的经典台词,最为真切,最为温暖,最为体贴,陪伴你走出年少时心灵深处的漫漫长夜。
这里面,或有心灵的点亮,或有人生的重塑,或有命运的改写。
多年后的你,从台下望过去,看到这些时光的影像,是否心有所动,是否热泪盈眶,是否想起身对当年的老师,道一声深深的感谢!
很多年后,老师的身影,可能湮没在滔滔时光和茫茫人海中。但是,微笑的他们,一直在最难忘的记忆里,是孩子们成长星空中的一轮明月。
3
致敬我们平凡的好老师
每一位好老师都值得尊重,他们大多数人都很平凡。
他们或许从未被评为“优秀教师”,从未被评为“师德模范”,他们或许一辈子就在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教书,孜孜不倦地治学。
但平凡的他们,让你我生命中有了最动人的情节。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永不磨灭。
那些劝学时的走访,风雨中的护送,课堂上的鼓励,病榻前的慰藉,引领每一个平凡的孩 子 心怀勇气 ,无论遭遇贫穷、疾病、困苦,决不向命运妥协。
我们走进了老师的人生,老师也走进了我们的人生。那些多年来珍藏在你我心灵里的故事,历经时光的检阅,总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善良而美好,淳朴而炽烈。
每一位教师都是主角。
老师好!我们共同致敬心中的好老师,深情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打开时光的大门,共同翻开心灵的书页——
这里面,有教育的本质,有大爱的细节,有人生的境界。
*本文亦作为武汉汉阳区教育局《我和我的老师》书序
图:武汉市汉阳区郭茨口小学学生
【3X时光影像计划-致敬平凡人记忆深处的好老师】
1. “我边吃边哭,感觉特别温暖,这个画面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讲述人:李迎春,33岁,宜昌市夷陵区,工人
记录人:宜昌市小溪塔二小302班学生 涂昕钰
当时我刚上初三,父母相继去世了,只有一个哥哥相依为命,家里特别困难。
我的班主任王俊峰老师就让我天天放学了去他家吃饭。有一次,我感冒了有点不舒服就没去,晚自习的时候,老师给我带来了一盒热腾腾的饺子,还有冲好的感冒药,把我叫到办公室喝药吃东西。
我边吃边哭,感觉特别温暖,这个画面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2. “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几乎考了零分”
讲述人:吴先华,44 岁,上海馨翼机械有限公司,法 人
记录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304 班学生 张钰妍
小时候村里很穷,村里人小学毕业就不错了,读个初中就算文化高的了,而我是大山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一切都归功于我的启蒙老师。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几乎考了零分,因为学借位减法那天,我没有上学,在家帮爸妈干活,所以考试时什么也不会。
试卷发下来那天,老师走了六里山路,把我送回家,给我爸妈做工作。此后,爸妈不仅不让我务工,还鼓励我学习。得益于启蒙老师的帮助,我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总想起老师对我的教导,并深深感谢他。
3. “张老师居然翻过很高的院墙来我家家访”
讲述人:高铁成,35岁,黑龙江省桦南县明义乡团结村,工程测量员
记录人:宜昌市小溪塔二小305班学生 高梓毅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张兆宏老师。
当时家里准备让我辍学,张老师专门来家访。结果我家前面的院子门紧锁,张老师喊了很久没人回应。说实话,父母也不想去应。最后,情急之下,张老师居然翻过很高的院墙来我家家访,和我的父亲说了很多关于我学习的事,还和我沟通了很久,最后我决定重返校园。现在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张老师想尽办法来家访,我可能就早早地辍学了。
4. “陈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窘迫,将我调整到队伍最前面”
讲述人:刘芬,39岁,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师
记录人:宜昌市绿萝路小学503班学生 刘橙梓
26年前,我上六年级,我的班主任是陈彩云老师。那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我们到街道去表演。每个同学都穿着整齐的校服,欢天喜地;只有我穿着一件粉色衬衣,走在队伍里显得格格不入。
我恨不得钻进地缝,让所有人都看不到我!不是我忘记穿校服,而是当时家里爷爷和三叔接连病重、去世,我实在不知道怎样开口向爸妈要钱买校服。
陈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窘迫,将我调整到队伍最前面,把班旗交给了我,我临时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旗手。活动结束后,陈老师对我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拿出精气神来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谢谢您,陈老师!是您用智慧的方法,及时保护了一个孩子小小的自尊,还教会了我——比在意别人的眼光更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5. “上了饭桌,我才知道老师有个残疾的孩子”
讲述人:王晓练,33岁,成都中创信达科技有限公司,职员
记录人:成都高新区新华学校三(3)班学生 刘浩然
上小学时,我很调皮,经常不做家庭作业,爸妈忙生意也没时间管我,班主任老师看到这情况,每天把我叫到她家里,让我好好做作业,不懂的可以问她,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吃饭。我害怕老师骂我,就假装专心做作业。有一次到饭点了,作业还剩很多,老师怕我饿着了,就叫我一起吃饭,上了饭桌我才知道老师有个残疾的孩子,吃饭要人喂,做什么都得别人帮忙……
这顿饭我吃得很快,因为我心生愧疚,老师每天上完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回家还要照顾自己的残疾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却还关心我的学习,还那么有耐心。
老师,我好后悔给您添麻烦了。
6. “张老师竟然把自行车拆成了零件”
讲述者:王仁才, 43岁,武汉拜耳集团公司,销售经理
记录者:汉阳区钟家村小五(3)班学生 王昱月
我翻到一张老照片,上面有几个小男孩。我好奇地跑去问爸爸。爸爸说道:“我上五年级那一年,国家办亚运会,我们西大街小学的同学们都去桥头迎接火炬,就有了这张合影。”我又问爸爸:“你小学有没有喜欢的老师啊?”
爸爸说,数学张老师很敬业,有一次推了一辆自行车来到教室,当着大伙儿的面,把这辆自行车给拆了,你要知道那个时候,自行车可金贵了,拥有的人都会很爱惜的。张老师竟然把自行车拆成了零件,一边拆,一边给大家讲数学知识,比如小齿轮如何带动大车轮,这里面有杠杆理论;比如刹车里面有摩擦力……”
爸爸突然笑了起来:“我作为小学生,不光只学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于是——”爸爸停顿了起来,我赶紧说:“爸爸别拖时间,快点说啊!”爸爸说:“之后有一天,你调皮淘气的爸爸把家里唯一的闹钟给拆了,那时闹钟都是机械的,不是你们现在用的电子闹钟,有很多很多的齿轮和零件,拆完后,我发现装不回去了!”
我和爸爸捧腹大笑。爸爸说,张老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让他印象深刻,很是受益。
7. “老师告诫我们,以后一定要等那个女生进教室后才能关门”
讲述人:项春风,43岁,江汉油田油建公司,财务会计
记录人:潜江市江汉油田油建学校601班 刘颖洁
30多年前,我上初一,班上有位女同学患有小儿麻痹症,要用拐杖才能走路,走得很慢,容易摔倒。她的座位在教室后面,平时都从教室后门进来,那样更近更方便。一天下午,第一节是英语课,快打上课铃了,那个女同学才到,她刚走到后门口,门却被关上了,是一位同学无意中关上的,他并没有看见那位女同学。那位女同学只好从教室前门绕一圈进教室。
英语老师正好走在那位女同学后面,看到了这一幕。下午放学时,英语老师先让那位女同学回家了,然后把班上其他学生都留下来,问清楚关门的那个学生是不是故意的。之后,老师告诫我们,以后一定要等那位女同学进教室后才能关门,大家要多细心照顾行动不便的同学。
从那以后,只要那位女同学的座位空着,教室的后门就一定开着。
8. “他的口音只有收音机里才有”
讲述人:赵必珊,51岁,江汉大学,教师
那个年代,我们老家是不说普通话的。我们不知道世上还有普通话。
村里小学老师上课也用方言。不知哪一天,学校来了一位年轻老师,他一开口,我们就惊奇地发现,他的口音只有收音机里才有!无疑,他给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有一天,我壮胆问他讲的是什么话。他笑着说,这是普通话,走出村子,走向城市,走向北京,都要会讲普通话。
这时,我才知道,村外有村,村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在村外生活,不会讲普通话可不行。我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大,但大世界无疑吸引了我的好奇心!我暗下决心,好好听这位老师的课,学会普通话,长大了到外面去看世界!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用普通话上课时,就会想起这位老师,他用普通话打开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心灵世界,给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9. “几人合抬,硬是将我抬去了学校”
讲述人:施吉安,51岁,红安县太平桥镇马井中学,校长
上初中时,我读不进书,逃学回家。李祚栋老师发现后,带着几个同学来我家,苦心劝我返校读书,后见无效,便是边哄边说,几人合抬,硬是将我抬去了学校。
到校后,在他的鼓励和安抚下,我慢慢喜欢上了学习,三年后顺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到这所初中任教,与他成为了同事。
李老师那双手因长年累月批改作业写备课,总是微微颤抖,在讲公开课时,更是因为认真、热情而手抖。都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路走来,我能成长为一校之长,多亏他严父般的教诲,犹如黑夜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我的李老师已于2015年因病去世,在他病重期间,我经常去看望他,极度虚弱的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你是我的骄傲”,我当时内心很感动也很难受。我想,要把感恩化作动力,薪火相传,深耕于我们热爱的教育事业。
10. “他一手一个,把我俩扶了起来”
讲述人:杜云华,66岁,宜昌市,退休职工
记录人:宜昌市绿萝路小学402班学生 屈墨满
上世纪70年代,我刚上初中。在我记忆里,为了响应号召,我们都要学工、学农。初中主要课程就是劳动。我们经常去田里劳动,有时还去修路。
有一次,我们又去下田,我和一个女同学分到的任务是挑粪,去田里施肥。本来,我们两个一前一后挑得好好的,可没想到,我脚下被一块石头一绊,人朝前一扑,摔倒了。挑着的粪桶泼了,泼得我俩浑身上下都是屎和尿,其他同学看见了,捂住口鼻,吓得躲得远远的。
这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跑了过来,一点也不嫌弃我们身上的臭味,一手一个,把我俩扶了起来,带着我们找到附近农家,帮我们借衣服、打水清洗。
那一刻,我觉得老师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
11. “看不出你还会捉鱼?比老师强多了!”
讲述人:陈仲武,48 岁,武汉富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录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404 班学生 陈芷睿
写完作业,我采访了爸爸,听他讲自己读书时记忆最深的老师。
爸爸从小生活在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爷爷还有一门当木匠的绝活,农闲时就帮乡邻做点木工活,赚点学费,因为手艺好,在那一片村庄很出名。
爸爸念书的小学很破旧,不仅学生少,老师也很少,于是就把一二年级组一个班,三四年级组一个班,五六年级组一个班。爸爸那时上到六年级了,每次一二节课老师就讲五年级的课,三四节课就讲六年级的课。班上没有好的学习氛围,上课时学生都等着下课,爸爸也是。
有个周日,爸爸趁着小河涨水,跑去捉 小鱼小虾,这时听到有人在叫他,扭头一看,原来是数学老师何老师。何老师笑呵呵地说:“你是陈师傅的小儿子吧?”爸爸放下鱼篓点点头。
“看不出你还会捉鱼?比老师强多了!我原本就觉得你脑瓜挺灵的,学数学应该是挺快的,怎么样,想不想跟我一起挑战数学,这可比你把时间花在捉鱼上强。以后不要来捉鱼了,容易溺水呢!”
爸爸得到老师的肯定,可高兴了,也有了学数学的兴趣,每天都乐于挑战数学,还把这种兴趣一直保持到了大学。如果当时没有在小河边何老师的鼓励,爸爸说他肯定不会考到镇上的初中、县里的高中、更不会考上大学。他也许早早地辍学在家,来武汉打散工了。所以读书改变命运是真的。爸爸说,多鼓励人也是很重要的。
12. “有的是胡老师的单衣,有的是胡老师的围巾”
讲述人:傅海棠,71岁,湖北潜江日报社,退休干部
记录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403 班学生 傅思源
六十四年前,我刚满七岁,上了镇上的小学。我的班主任胡老师是一位满头白发的女教师。那是秋天的中午,她像往常一样照顾我们在破旧的课桌上午睡。
当我和同学们醒来时,才知道天下起了雨,还发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件东西。有的是胡老师的单衣,有的是胡老师的围巾,甚至有胡老师家的床单…… 胡老师说,怕我们着凉,下雨的时候,她赶紧跑回家拿来了这些东西。现在我七十岁了,这件事情一直刻在我记忆深处,让我懂得,人世间,老师对学生的爱是贴心的。
13.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讲述人:王莉,35岁,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教师
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年轻的刘老师,这在90年代的农村小学是不容易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们,都特别珍惜喜爱刘老师。课堂上刘老师既严格又风趣,课后他就跟着去孩子们的家中,看看孩子们家里的情况。
还记得当时班上有一位智力有问题的同学,已经13岁了,才跟我们一起上一年级。一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刘老师耐心教了不下10多遍。从开始我们孩子们的不耐烦,到后面我们渐渐安静下来,当她终于能够读出“五星红旗”时,我们所有孩子兴奋地为她鼓掌,也为我们的刘老师鼓掌!
这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而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师,那句“五星红旗”一直久久萦绕耳旁,我们鼓掌的情形也一直留在脑海!
14. “那双鞋好大好大,我的脚一直往前顶才到头”
讲述人:张霞,43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人,自由职业
记录人:宜昌市小溪塔第二小学602班学生 胡子晨
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学校离家很远。
家里有很多农活,父母没空接送,都是自己同生产队小朋友一起结伴上学。记得有一次,半路下雨了,等跑到学校鞋子都湿透了。杨红忠老师看到我鞋子湿了,赶紧把自己刚换掉的雨鞋穿起,把自己带的棉鞋拿给我换上,记得那双鞋好大好大,我的脚一直往前顶才到头。
鞋子里暖暖的好舒服,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暖暖的。
15. “看到她对我那满是鼻涕和血的脸,一点都没有嫌弃”
讲述人:夏旭东,33岁,浠水县团陂镇松山初中,教师
初一那年,有一天午睡时,我鼻子突然流血了。我没有卫生纸,低着头用手抹,抹着满脸都是,细心的潘玲老师看见了,马上带我到水龙头边,让我低着头,用手先帮我把脸洗了,又用手在我后脑勺轻轻拍,还把我带到她房间,用毛巾擦干净。她说让我不要担心,很快就会好的。听她说话时,我都快哭了。那年,她刚毕业分到我班,二十出头的女老师,我还记得,我一抬头的时候,看到她对我那满是鼻涕和血的脸,一点都没有嫌弃。
之后每次流鼻血,我都想起潘老师焦急和心疼的样子,她教会我什么是关心。
16. “有一天,突然有老师敲锣打鼓来到我家”
讲述人:王静,35岁,武汉铁路职业学院,教师
初三那年中考,我是镇上第一名,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可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母亲不让我读了。她说女娃读书没用,终究要嫁人,还不如把钱省着给弟弟娶媳妇。
校长得知后我的情况后,很是犯难。有一天,突然有老师敲锣打鼓来到我家,当着父母的面,送来录取通知书。他们说,这个女娃是学校的骄傲,也是家里的荣耀。老师还跟我母亲说,等以后考了大学,就会找到工作,帮着减轻家里的负担。就这样,老师们想方设法做通了我母亲的工作,帮我申请了困难补助,让我如愿上了学。
我现在也是大学老师了,没有当年老师的帮助,我应该在家里种地。
17. “买来了8本课外书,用线穿了挂在教室后面的墙上”
讲述人:邓远梅,44岁,钟祥市南湖学校,教师
在九里乡李家台村山头上,有两排低矮的平房,那是我就读的小学。
学校没有围墙,地面是黄土,每当扫地,教室全是灰尘。老师都是半边户,如果只教书,就养不活一家人,他们一上完课,就回家劳动。我们课后没人管,可以大闹天宫,玩到天黑才回家,老师们都说我们班学生最调皮。
我读三年级,学校来了一位年轻老师,叫朱启发。朱老师长得瘦瘦的,头发剪得很好看。他的到来,让我们班16个学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最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朱老师自己掏腰包为我们买来了8本课外书,用线穿了挂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让我们自己取下来看。
至今我已记不清具体的是哪8本书,但记忆犹新的是那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下吸引了我。我下课不再跟同学疯闹,而是静静地看书,身边几个女生也加入看书的队伍。课间,我们三年级教室一下子安静了许多,隔壁班的老师路过时,还好奇地伸长脖子看看我们。
书中的白雪公主、小矮人、皇后,让我爱,让我恨,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我偷偷把书装进书包,带回家看。当时,家里只有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我趴在床头美美地看着,比我大9岁的姑姑也瞅过来,跟我一块儿看。
我们看得很入迷,不知不觉灯油烧完了,我们还不知道。第二天,挨了妈妈一顿训,说浪费煤油。虽然这样,我仍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快乐无比。
课上,朱老师让我们谈读书体会,让我们写小片段,然后挑出好的片段在班上念。我写的小片段是:天上的云,像淘气的娃娃,时而跑,时而跳;又像一只小兔子,长着长长的耳朵;还像一只飞翔的大鸟。朱老师表扬我用了比喻,写得很好,还要努力,同学们要向我学习。听到朱老师表扬的话语,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看书的劲头更足了,开始带头交作业了。
此外,朱老师还带我们做游戏,让我们带锅碗盆瓢到山上野炊……在朱老师教我们的日子里,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第一次看了课外书,第一次野炊……当时,在我幼小的心里,悄悄埋下一颗种子——当老师。长大了,我也要像朱老师一样当老师,带着学生阅读、野炊、爬山……
我们要到赵庙小学去读书了,因为只有赵庙小学有六年级。走的时候,我们舍不得朱老师,大家都哭了。后来听说朱老师去外地工作了。我在朱老师的感染下,在梦想的指引下,顺利考取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赵庙小学,当了一名小学乡村教师,后来又到南湖学校当初中老师。
时至今日,我依然感念朱老师,我爱看书,爱走出家门欣赏大自然美景,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职业,这些都得益于朱老师,是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感恩人生中遇到的好老师,我将继承你们的衣钵,带着你们的情怀守望成长。
18. “点亮煤油灯,把亮拨到最大”
讲述人:查松福,51岁,武穴市梅川镇吴畈小学,校长
最难忘的是,在下程小学教我三到五年语文的张在群老师。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我们老师都是本地的老师,都不会拼音和普通话。三年级开始上语文课时,我们发现来了一位戴眼镜、个头很矮的中年人,接着说起“鸟语”,大家哄堂大笑。
张老师严肃地对大家说:“这是普通话,大家都要学会。以后,你们长大了,走出了家乡,只有说普通话,双方才能听懂。”等三天新鲜劲过去了,同学们觉得太拗口了,这个广济腔的普通话太让人别扭了,又想说我们的土腔。
张老师一改笑眯眯的常态,目光严肃,眼珠子如果不是隔着镜片,我们都担心会爆出眼眶来。他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讲,在校园里讲,甚至在家里也要讲普通话。
如果在家访时,问我们的父母,得知我们没有坚持在家讲普通话,那眼珠子又瞪起来了。只用了一个学期,我们都学会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多年后的普通话测试,我拿到一级乙等证书时,张老师的目光如在眼前。
农村那时候很穷,手表、钟都是稀罕物。一个村子里找不到一块表。整个村子里有座钟,有闹钟的也才一两家,何况他们家也不一定有人上学。常常是父母以为快到上学时间了,就把孩子喊起床,然后一个孩子出门喊更多孩子上学,一垸子的七八个孩子就结伴摸黑到学校了。
只要听到门口小孩的喧闹声,住校的张老师就起床把我们叫到他房间里,点亮煤油灯,把亮拨到最大。我们这些同垸不同班的学生就开始读书。张老师不厌其烦地教那些快到四五年级的孩子,从头学拼音、说普通话,让他们成为一颗种子,一束光,燎原的星星火。
一年过去了,我们在校园里习惯而流利地说着普通话。多少年后,那挑灯诵读的身影模糊而又清晰,矮小而又高大!那个年代,听说公办老师月工资也才十几元。张老师一半的工资都买了煤油,等把师娘娶进门时,他们俩都是三四十岁啦。都怪当年的我们太不懂事,让张老师的工资化成了煤油,照亮我们求学的路!
无数梦中,萦现恩师!
19. “ 事隔多年,我还清楚地记得捐了132元 ”
讲述人:孙志刚,47岁,团风县但店镇溢流河学校,校长
在我10岁那年,父母离异,妹妹跟着父亲。母亲带着我,嫁给当地一位中年丧偶的老师。我和母亲、继父住在中学教工宿舍里。1989年,我读初三时,继父因病过世,我们娘儿俩一下子没了生活来源。
老师和家属在学校食堂吃饭是要交钱的,母亲和我连吃饭都成问题,每天总是等到别人吃过了,母亲才带着我到食堂。那时,学校也穷,食堂工作人员看在去世继父的面子上,往往会打两碗白米饭,我们端回宿舍,就着咸菜吃下去。
当时,我的班主任张德军老师了解情况后,找到学校领导,学校同意让母亲帮着厨房做一些杂活,来抵我们的饭钱。
张老师还在班上发动学生给我家捐款,事隔多年,我还清楚地记得捐了132元。事后,张老师怕我自卑,把我叫到他的宿舍语重心长地说,“困难是暂时的,挺一挺会过去,同学之间就要互相帮助,再困难也不要放弃。”
母亲现已快70岁,还时常跟我念叨:张老师,好人哪!
现在我也是一名从教快三十年的老师,每当想起张老师,总免不了热泪盈眶。他那高大瘦弱的身形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关心爱护学生、尽己所能帮助别人的品质一直教育着我,影响着我。张老师80多岁了,真心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美满!
20. “你看那些电线怎么都没有把它拉直?”
讲述人:李唐郑,45岁,长阳县榔坪镇乐园中学,校长
小学五年级,我们在学校寄宿。上学时,我们把一周的米、菜放到罐子里,用一个竹制的背篓背到学校,放假时又把罐子背回家。学校离家很远,往往要走上好几个小时。
一次放学回家,我无意中和一位老师走到了一起。他叫李仁光,是当时学区的区长,我们俩回家的方向是一致的。
一路上,很难说有什么好的聊天,多数是李老师问,我回答。
当时每一个问题都是眼前所见,随机而问的,可对于我,却又显得新鲜、刺激,触动着每一根神经。其中有几个问题至今都还记忆犹新,而且多次成为我回忆学生生活的话题:
比如说,看到路边的电线杆时,李老师就问我:
“你看那些电线怎么都没有把它拉直?”
“你说这些电线杆下半部分怎么都用火烧黑了?”就这样,一路上看到什么就问什么,而绝大部分我都难以开口回答,李老师也不给我答案。但这些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激发了后来我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后来,我试验过用一根导线去触碰电源的两极,因为听人说会喷火;我也问过物理老师:“假如一直向下打洞将地球打穿,然后往洞里扔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将会如何运动?”
……
后来,我的物理成绩一直都很好,是我学习上的最大骄傲和资本。
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起这些,才恍然大悟:也许,生活中的一场邂逅、一次聊天、一回同行,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在心中感激着李老师那一路的陪伴与交流。
或许,这就是对孩子的唤醒艺术!
21. “音乐老师让我们每人唱一支歌当作考试”
讲述人:覃恩东,49岁,长阳县资丘镇资丘小学,校长
我的小学是在长阳大山深处的水连坪村教学点读的,全校50多个学生,4位老师,陈卫姿老师是唯一的女老师,她除了给本班上课,还要上全校的音乐课。
小学一年级快结束时,有一天上音乐课,陈老师让我们每人唱一支歌当作考试内容。没想到,我是第一个,我不敢唱,因为唱得不流畅。陈老师微笑着看着我,不住地向我点头,我硬着头皮唱起来,陈老师便向我竖起来大拇指,并用眼神制止大家的嘲笑,于是我便结结巴巴地唱,我不停地卡壳,不停地卡壳,一直到下课铃响时,我才终于唱完了“前前前进”。陈老师带头鼓起掌来。
43年过去了,陈老师已近80岁了。我永远忘不了老师的微笑、点头、大拇指、掌声,我也会把这份爱传递给我的学生。
22. “煤油灯的光亮不大,还会有很大的黑烟”
讲述人:董烈华,44岁,京山市宋河镇合兴中心小学,校长
35年前,我在一所农村小学读书。
在那里,我碰上了影响我一生的翟礼军老师。80年代的农村小学,条件非常艰苦。记得我们是第一届六年级,为了不至于连初中都考不上,学校要求我们晚上在学校自习,点的就是气味很大的煤油灯。
煤油灯的光亮不大,还会有很大的黑烟,时间长了,鼻子里都是黑黑的。稍不注意,还会碰翻煤油灯,那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偏偏那天我一不小心,就把煤油灯碰翻在地上,煤油四溅,同学们都看着我,让我尴尬极了。我摸黑手忙脚乱地捡地上的碎片,一不小心手割破了,鲜血直流。翟老师赶快过来,轻轻帮我拔出手指里的碎片,用肥皂洗净我手上的煤油,用布细心帮我包扎好,最后拿扫帚打扫了地上的碎片。
说实话,当灯掉到地上炸响时,我内心很忐忑,生怕老师责骂。但我等来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关心,让我很意外。
多年以后,当我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在我的课堂上,出现文具盒掉落,或是抽屉不小心关上之类刺耳的声音时,我总会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从来没有因为孩子的不小心批评过谁。因为我会想起多年前的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黑夜里用笤帚扫去我内心阴霾的翟老师。
23. “我看了老师一眼,默默地穿上了鞋”
讲述人:田幼学,44岁,蕲春县桐梓中学,校长
1986年,我上小学二年级。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气格外冷,走在晨光中可以看见地上的霜。我光着脚去学校上早读,坐在黄泥地的教室里大声读着书,双脚不敢沾地,一会儿放在凳子下面的横枨上,一会儿又靠到桌子腿上,詹海龙老师进来时,我本能地将小脚丫藏到凳子底下,生怕老师发现了。
老师在教室转了一圈就回房去了,同学们继续早读,我也安心地读着。虽然老师离开了教室,但是我们的读书声是不敢减小的,因为詹老师要求严格,学生们都很敬畏他。我却不怕老师,觉得老师看我的眼神总充满关怀,或许是鼓励,还带有一丝慈爱。
突然,老师从后面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跟走。来到教室隔壁他的小房间,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双很破旧的解放鞋放在我面前,“靸着吧,垫垫腿底,打这么重的霜,你还打个赤脚”,老师温和地说。
我看了老师一眼,默默地穿上了鞋,没有说什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当我转身离开时,老师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这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这双鞋的确很破旧,脚后跟的帆布几乎没有了,只剩下前面大半部分,像是一双拖鞋,但洗得干干净净。我当时就有两点疑惑:一是我故意藏起来的小脚丫子老师是怎么发现的;二是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么破旧的鞋子洗干净留着。我当时是学生,不敢问老师,后来我们成了同行,我依然没问起此事,只是每次遇到詹老师,我都会想起当时的情境和感受。
十三年后,我师范毕业回到家乡,在当地初中当起了老师。詹老师还在本村小学当教师,我们又是一个村子里的,有过很多的交集,我一直没有从老师口里找寻当年的答案,而是像我的老师一样,用行动来践行爱的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每当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而难以决定时,只要那双破旧的解放鞋在我脑海闪过,马上便有了答案。
从1999年到2019年,我在鄂皖两省、蕲太英三县交界的大别山深处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工作了20年,那里离乡镇政府还有二十多公里,离县城九十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这期间,我有多次机会走出大山,到更好的地方工作,但我每次都选择了留守。我觉得自己身上乡村教育的情怀,包括我选择并坚持从教,都与詹老师不无关系,与那双很旧却很干净的解放鞋不无关系。
詹老师退休后,跟着子女去了外地,我们就很少见面,现在老师也年过古稀了吧!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再相见,聊一聊当年那个小男孩心中的疑惑!
24. “冷不防,胡老师带了两个同学来到小溪边”
讲述人:胡雄文,53岁,武穴市大法寺镇中学,校长
我的启蒙小学是芭巷小学,在离村子不到500米的山丘上。最吸引我的是上学一路上,春季有绿油油的禾苗,还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捉蝴蝶,捕蜜蜂,流连忘返。夏季,我们在小溪里抓小鱼、螃蟹,在稻田里抠黄鳝,虽有点小怕,但不亦乐乎,比起上课有趣得多。
现在,村小已拆并了。但我总在梦里想起这所学校,因为这里有一位胡勋敏教师,他的举动深远影响着我的一生。记得读小学二年级时,胡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是班主任。语文课,胡老师喜欢讲点小故事,我很喜欢听。他上完数学课后,总是当堂练习,错题多了,就留下来订正,这是我萌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厌学的原因之二,我家兄弟姐妹六个,家大口阔,全靠父母在村里挣工份供我们读书。每年家里都是入不敷出。父亲读过私塾,虽没找到轻巧事,但总想我们六个当中有人能读书有出息。家里吃饭很困难,虽说那时书费不高,但五人读书也不容易,只好轮流给我们交书费。记得二年级是八毛钱,父母开学没钱交,我没发新书,当时就觉得比其他同学矮半截,真想回家放牛。加之那天胡老师上数学课,检查背诵乘法口诀,我背不下来,又被留校了。
那时我人在教室,心却在田野上,打算不读书了。趁胡老师外出拿东西,我在黑板上写下“打倒胡老师”,一溜烟就跑了。就这样,我在家放了两天牛,第三天早上放完牛吃过早饭,我就跑到小溪边抓小鱼小虾去了。冷不防,胡老师带了两个同学来到小溪边,“胡雄文,快起来上学去”。“没书,我不读了”我低着头说。
“没书,晚上把我的书带回去看,白天再带过来”,就这样两个同学拉着我,胡老师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说:“雄文,雄文,就是要多学文化撒,你背不了乘法口诀,还说打倒胡老师,哪有这样的学生”。我哑口无言。从那个时候起,我晚上借胡老师的书看了写,写了看,原本感到枯燥的数学课竟然一听就懂。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行为是多么幼稚无知,而胡老师是多么宽容大度,多么用心良苦。我曾看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内心深受震撼。我觉得胡老师和魏敏芝老师都是那个时代乡村教育的拓荒牛,奉献者,引路人。正因为当年胡老师没有放弃对我的教育,我后来才有幸走上三尺讲台,从教35年,从教师到班主任到校长,教育学生,永不言弃。
25. “资金不够,光老师把家里鸡蛋换成了油印机”
讲述人:光伟,37岁,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东路,企业经理人
记录人: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601班学生 光沐生
当年,我们乡村小学的孩子连报纸都不多见,光老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我们全班订了几份不同的报纸,还自己筹备资金,带领我们办了全市第一份校办报《春芽报》,上面有学校各年级学生的优秀习作,也有光老师自己写的文章,甚至还有镇上其他学校学生的来稿。一时间,我所在的学校声名鹊起。只有我们这些学生知道,光老师为了办成这份《春芽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心酸。
资金不够,光老师把家里鸡蛋换了油印机;稿件质量不高,光老师在昏黄的灯光下,一篇篇修改订正,再亲手一个字一个字刻上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光老师的带领下,学校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加入了报社。我们办的报纸成了每个乡村孩子最珍贵的童年回忆,在物质和精神都匮乏的年代,这些给我们留了一片值得回忆的芳草地,直接培育了我对纸质书籍异于常人的感情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乡村小学的光老师,现在已经是省特级教师,前年还被评选上“荆楚好老师”,他的著作《放飞的是希望》、《守望花开》,精心记录了他从教多年的心路历程。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光老师永远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26. “我拿回家缝一下”
讲述人:潘艳林,54岁,罗田县白庙河镇肖家坳小学,校长
在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是集中联片办学,又是寄宿制,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每个学生就要用一根扁担挑一个“挑儿”去上学,“挑儿”的一头挑着柴,另一头挑着装着米、咸菜和书包,这是那时候寄宿学生的标配。
虽是到了八十年代,但我们的小山村还没通公路,每次上学,我们都要挑着“挑儿”走十几里的山路,才能到学校。等到学校时,大家个个累得精疲力尽。
唐艳梅老师的家就在我们学校旁边的湾子里。每天放学后,附近的学生都回家了,我们山上的学生就在校住宿。刚开学时,大家都想家,也不适应在校住宿。每天放学后,看着其他同学回家,我们住宿的孩子一个挨一个地趴在围墙上,望着自己家的方向,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更不为过。唐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把我们组织起来,让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起烤蔸子火,还给我们讲故事,讲学习方法……就这样,唐老师带着我们,熬过住宿最煎熬的时光,感受到母亲的温暖。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肚子填饱。那个年代,教师工资低,有的老师连自家都顾不上,但唐老师却总是把她家种的南瓜、红薯拿到学校来,让厨房的工友放在蒸饭桶里蒸熟,还特意叮嘱我们山上来的孩子多吃点,就怕我们饿肚子。
同学们穿的衣服,也是补丁连着补丁,很多同学玩耍时稍一用力,一不小心就把屁股后面的补丁扯开了,补丁就像一个大蒲扇,走一下扇一下,那真是“走路生风”呀!唐老师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总是笑眯眯地说:“你娃儿怎么搞的,又把裤子扯开了,快钻到被窝里,把裤子脱下来,我拿回家缝一下。”
我也记不清,她给我们缝了多少次衣服,带着我们烤了多少次“兜子火”,给了我们多少吃的。想起这些,心里总是感觉暖暖的……
27. “我一边割,王老师一边收捆,一捆捆的收割在一起”
讲述人:岳述翠,55岁,当阳坝陵办事处荣耀村,农民
记录人: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303班学生 龙佳悦
我是1966年出生,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初中班主任王永德老师。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小学、初中主要课程中,大多部分都是干农活,那时学校自己有田地,我们都要定期到田里干活,放学回家还要帮爸爸妈妈分担农活,照顾弟弟妹妹。
我在学校里干活最拿手的就是拿着镰刀割麦子,麦秆一捆捆地割下来,我一边割,王老师一边收捆,一捆捆的收割在一起,连旁边干活的校长都在夸师生们配合得最默契。
上初三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最能干的大姐落水,发生意外离开了我们。我感觉家里重担落到了我的身上。每当下完课,我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回到家一边放牛,一边打猪草挖野菜。家里兄弟姐妹多,口粮不多了,就挖点野菜熬粥填饱肚子。基本上忙完了,就到深夜了,很晚了才睡。突然有一天,王老师跟在我身后,一声不吭地帮着我忙活起来。
从那天以后,校里的劳动王老师都不让我干重活,让他和同学们抢着做。一学期结束后王老师和同学们给我做了一副手套,虽然款式普普通通,带在我手上瞬间感觉暖暖的,不知不觉眼泪掉了下来。
直到现在还记得王老师的点点滴滴。
28. “他总是把自己积攒的柴火点起来”
讲述人:姚玲,35岁,湖北省恩施市崔坝镇水龙潭组,全职妈妈
记录人: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二小405班学生 姚柯妍
三十年前,我才4岁,同龄孩子那个时候,还跟在父母身边,我启蒙比其他孩子都早,所以早早就入了学堂。
当时住在一个叫龙潭的小村子里,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特别要脱下鞋、卷起裤管趟过一条河。那个时候总是早早起床,跟着大哥大姐一起去上学,过河的时候,总由哥哥姐姐们背着过河。一遇到阴雨天,那个时候穷,没几家有雨伞,我们披了一张用肥料袋子做成的雨衣去上学。到了学校,衣服、裤子、鞋子全湿透了。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叫谭怀堂。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把自己积攒的柴火点起来,给我们这些小点的孩子烘烤衣服,让我们身上暖洋洋的。现在想起来,我仍然心怀感激!
29. “路上碰到龚老师,聊天时龚老师对我父亲十分尊重”
讲述人:黄德元,34岁,荆州市洪湖市石码头村,医生
记录人: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 周会芳
高中时家里穷,父亲患有甲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长得不高,驼着背。在那个叛逆的年龄,总觉得父亲丢人,不想让他来学校。高二开学,父亲帮我搬行李,路上碰到龚老师,聊天时龚老师对我父亲十分尊重,还叮嘱我:要照顾好父亲,每天都要吃药,要吃无碘盐……
时隔多年,或许老师早已忘记这件小事,但却一直温暖着我的心!这么多年来每逢教师节,我都会真诚送上祝福。老师 “龚自清”的名字也印刻在我心里。
30. “我穿着一条老家亲戚给缝的棉裤就去了学校”
讲述人:何伟,57岁,湖北省政府文印中心,退休职工
记录人:武昌实验寄宿小学美林校区教师 陈静
1973年,因为你外公工作的调动,我们全家迁到武汉定居。那一年我九岁,成为了湖北省水果湖第一小学的一名转校生。从河南的小县城搬到湖北的大城市,心里的自卑感,在校园里尤其盖不住。
有一次冬季长跑,我穿着老家亲戚缝的棉裤去了学校。到校后,我发现班上同学都穿着运动服。你不知道我当时心里那股子难为情,恨不得掉头就跑回家去。
让我万万没想到,长跑开始前,我的班主任曾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一条运动裤让我换上。我特别诧异地望着她,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棉裤太厚了,哪里跑得动?这条裤子是我女儿的,你应该穿得下!”那件事情我真是记到现在。就是那条裤子,扫光了我那个时候所有的窘迫!这样的好老师,我会在心里记一辈子!
31. “同学们都忍不住在底下吸鼻涕”
讲述人:陈小全,44岁,武汉市,工程师
记录人:武昌实验小学美林校区四3班学生 陈知栗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班上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女老师,教我们所有的课程。我到今天都特别清楚地记得那天她穿着一条非常漂亮的连衣裙。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站在讲台上跟我们说话的时候,同学们都忍不住在底下吸鼻涕,好像生怕被她看到我们脸上脏兮兮的样子一样。
老师的第一节课也很特殊,不是教我们文化知识,而是教我们以后早晨都要洗脸刷牙,衣服可以旧,但一定要干净。现在再看,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那个小山村里难得的素质教育。
32. “当老师看到我的作业本和笔时,在全班表扬了我”
讲述人:付守珍,73岁,老河口市,教师
记录人: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二年级1班学生 张锦洋
1959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当时家庭条件差,生活很艰苦,没钱买毛笔。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做一支毛笔,我用很细的柱子剖开,把刺角芽开的毛状花插在一个更细的竹签上,用线缠绕结实,再固定在剖开的竹棍中间,一支毛笔就做好了。蘸上墨汁,就能写大字了。另用小竹棍一头削尖,中间用棉花加墨汁塞满,可以当钢笔写小字。
当老师看到我的作业本和笔时,在全班表扬了我,还将这发明告诉了校长。校长也肯定了我的制作,让我加油。“只要动脑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从那以后,我遇事总能动脑、动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真是终身受益!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到这些事还记忆如初。
33. “娃儿,为啥拿的是语文书,也可以多看看数学书嘛”
讲述人:王芳,26岁,郧西县六郎乡,厨师
记录人:郧西县第一中学高一青松班学生 李娜
十五岁那年,我走在放学回家路上,手上拿着语文书,边走边看。
我的右边是一段矮矮的围墙,下边就是阴沟。突然,一个酒气熏熏的大叔从我的旁边闯过去,撞的我的肩膀生疼,令我难过的是,我的书掉到阴沟里了。
这可怎么办,我真的是急疯了,想翻下去捡出来,可是下面又窄又脏,全都是臭水和垃圾。我的泪水快要涌出来时,我看到了我的数学老师,他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给他说明了一下,他思索了一会儿就爬上围墙再跳下去。我看着他在水沟里踩着垃圾,为我捡起书本,心里暖暖的。
他爬了出来将书递给了我,“娃儿,为啥拿的是语文书,也可以多看看数学书嘛。”
看着老师风趣的笑容,我也笑了。
34. “我们第一次被老师如此信任,全班同学都非常激动”
讲述人:余璐,36岁,武昌实验寄宿小学美林校区,教师
记得五年级下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语文老师王老师。她虽然年轻,但是教学细心,我们都很喜欢她。
记得有一次,王老师承担了区里的公开课,校领导十分重视。当时我们班学习习惯不够好,校领导要王老师在其他班上课。王老师听到后说:“我相信我自己的孩子们,他们很聪明,只是之前习惯没培养好,我有信心在这个月把他们的习惯调整过来。”我们第一次被老师如此信任,全班同学都非常激动。
最后公开课上得如何,我如今已不记得了,但这种被重视和信任的感觉我依然记得,依旧感动。我现在就是这样信任我的孩子们。我相信,孩子的心都是最纯粹的,信赖能创作出最美的境界。
35. “后来,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廖老师就没有再来我们家了”
讲述人:龚池香,49岁,湖北省应城市范河村,村民
记录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404班学生 邱子溢
40年前,我们家当时很穷。没有钱读书,家里有5个孩子。家里粮食都喂不饱我们,每天起床还要跟着大人去田里帮忙,插秧,除草,弄一身泥巴回家。大人们没时间管我们,他们还要捡柴火生火烧饭。
记得8岁那年,隔壁家的孩子上学了,我们家因为穷就不让我们上学。也是那一年,有一位廖老师主动到我们家里来,她个子不高,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放学后,都会来我们家,给我跟姐姐带本子跟笔,教我们写字,读拼音。
家里的大人有时不让廖老师来我家,说小女孩子读书浪费,每到这时,廖老师总是摇摇头,什么话都不说。但是,每天放学后,还是会来我们家来教我跟姐姐。
后来,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廖老师就没有再来我们家了,听老人说,她生病去世了。也有人说她去别的地方教书了。我和姐姐多么希望,她是到别处去教书了。
这么多年,回想起来,学写字是我跟我姐姐最开心的时候,现在脑子里,还记得廖老师的面容和她的声音。
36. “将来就买汽车啊,这个汽车也是带轮子带喇叭的”
讲述人:张和平,45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记录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404班学生 吴若谷
小时候,我在巴东县野三关核桃坪长大,在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小上学。学校离家很远,没有车可以坐,要走几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住在学校里。那时生活艰苦,吃的,用的,跟你们现在光谷四小都不能比。我在学校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滚铁环的故事。
我跟同学在课间玩滚铁环,就是用铁钩推铁环。我们一边推啊,铁环一边向前滚动。滚动的铁环就像滚动的汽车轮子。但是,铁环没有汽车喇叭的滴滴声,对吧?
恰好有一个小伙伴,送了我一个很小很小的口琴。我就把口琴放在嘴里吹,假装是汽车喇叭在滴滴地叫。我后面跟着很多小朋友,我们想象是跟着一辆汽车往前跑动,浩浩荡荡的,蛮壮观的。
那这个情景呢,就被我们冯才双老师看见了。冯老师在课堂上就跟我们从推铁环这件事谈起,一谈就谈到梦想。他说你看张和平啊,很会推铁环,还用口琴当喇叭滴滴叫。那你要努力学习,将来就买汽车啊,这个汽车也是带轮子带喇叭的,对不对?那你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得努力学习!
那时的我就想啊,我们生活条件这么差,平时都难得看见一辆车,更不要说坐车,买车了,那是好遥远的事情!不过既然老师说努力就能实现这个目标,那我就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实现。
冯老师的这番话,深深地教育了我们,给我们很大的鼓励。现在我和当年的那些同学经过努力,都有了汽车。所以说,滚铁环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老师点亮了我们最初的梦想。
37.“她拿出针线,把它们小心地缝在一起了”
讲述人:许锦景,49岁,蕲春县蕲州镇实验小学,校长
我小时候很调皮,五岁多时,伙同几个小伙伴,把垸子里一户人家房子烧着了。六岁时,把自家的鸡偷到树林里,学做“叫花鸡“。至于打架,那更是家常便饭。七岁那年,我已经到了读书年纪了,在家人催促下,我背着母亲手工缝制的书包,跟着姐姐去村子里的小学读书。
那时的孩子们虽然没有电视、游戏机陪伴,但玩耍起来,也还是丰富多彩的。女孩们喜欢玩跳房子、耍石子,而男孩们就喜欢玩打珠子、甩板。甩板就是用两张纸折叠成一个厚方块的板,用自己的板去把对方的板砸翻个面,就算获胜。胜利者就可以把对方的板收为己有,而输的人往往不服气,再拿出一个板寻求反败为胜。在那个年代,手上如果有几十上百个板,那绝对是值得炫耀的。
记得开学还没多久,有一次下午放学了,几个伙伴们就在一起甩板。那天实力和运气都不好,没一会儿,我兜里几个板都输光了。看着其他小孩玩得兴高采烈,我在一旁心有不甘。可是手上已经没有板了。怎么办?我的目光被丢在一边的书包吸引住了。对了!书包里不是有书吗?我先用这书纸折两个板,赢了以后,再把这几张纸粘好就行了。
说干就干,于是我就把还散发着油墨香的语文书扯了几页,用来折板,与小伙伴们再战起来。还没一会儿,新折叠的几个板也输光了。于是再折再输,直到一本语文书都输光了。
第二天上学,别的小孩桌上都摆着课本,可我的桌上是空空的。教我一年级语文的是陈玉英老师,她当时有四十多岁,性格很和蔼。她发现我没有课本,就来到我跟前问原因。我忐忑地站起来,把自己如何将语文书输出去的经过说了出来,并且也作好了被老师抽打一顿的准备。可是没想到陈老师听了以后,并没有责打我,还用手抚摸着我的脑袋,轻声轻气地说:“你这个小糊涂虫!看你以后怎样去读书写作业!”我听了以后,也非常后悔。唉,谁叫我当时这么糊涂呢?
下午放学,我背着空书包准备离开,陈老师喊住我,把我带到办公室,拿出几页作业纸,只见那毛糙的纸上工整地抄着几篇课文。陈老师摸着我的脑袋说:“读书的小孩怎么能没书呢?我下午只抄写了这么几课,你先拿回去读。以后可得要爱惜了!”我接过这几页纸,更加羞愧了,小心地放进书包里。
第二天早上,陈老师又把我找到办公室,说:“我昨晚把剩下的几课也抄给你了,现在我们把它缝好吧!”于是,陈老师又从桌子上拿起一叠抄了课文的纸,和昨天的几页纸放在一起。她拿出针线,把它们小心地缝在一起了。于是我就有了一本特殊的缝制的“书”。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它一直刻在我的脑子里。如今,我也是一名教师了,我也深信,对待学生的错误,有时候宽容比责罚可能更有教育力!
38.“老师真的把油布披到我身上,让我趴到他背上”
讲述人:陈绍能,58岁,麻城市福田河镇双庙关小学,校长
我家住大别山与河南安徽交界处。
六岁那年,我被父亲送到了一个教学点读书,入学时,别提多高兴了。可是,家离学校有近十里路,都是山路,每次放学回家,腿都软下来了,真的一点劲都没有。只新鲜了一个星期,我便不想上学了,于是就有了回家不想去学校,去了学校又不想回家的想法,死活不去学校了。
母亲哄父亲嚷,怎么都不去,山路太难走,是名副其实的羊肠小道。老师见我没上学,晚上来我家了,知道我是不想走那么远的路时,老师就跟我讲起学校同学的故事。总之,是劝我去学校学习,老师说着说着,看我还是没答应,就说,“这样,你晚上好好睡一觉,我明天大清早来你家,背你去学校,同学们都盼着你呢。”
第二天,我刚被叫起床,老师就在雨中向我家走来。他头戴斗笠,披着油布进门后,对我说,“陈绍能同学好样的,起得这么早,快吃饭吧,吃完我背你去学校”,我当时蜷缩在母亲怀里没出声,接着就是什么“乖呀,真懂事呀”,“很听话”一类的话语传到我耳里。连吃饭就被夸,心里有点小高兴了。
吃完了饭,老师真的把油布披到我身上,让我趴到他背上,就这样离开家去学校。走着走着,雨越下越大,老师背着我让我抓紧他,话音刚落,老师脚下一滑,我被老师甩到了一边,滚到了路边的泥沟里。老师连忙起身扶我,问我摔倒没有、疼不疼。见我没事后,老师又说,“我牵着你走吧”,我点头答应,谁知老师刚抬脚要走,整个身体又歪了下去。
这次我哭着去扶老师,老师说“我现在走不了了,可能是左腿折了。这样吧,你别哭了,去前面地方喊人帮帮我们吧”,于是我去前面湾里喊了人,几位乡亲们把我们背到了学校。
从那以后,上学我再也没有让老师和家长费心了。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老师的举止感染了我吧。那么现阶段,我们在控辍保学过程中,是不是也可以像我的启蒙老师那样去“背”我们的学生呢?
来源
夏风教室
编辑
白衣
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
010-82296739(康老师)
2022中小学生分年级暑假劳动清单
中小学必背古诗文345篇(2022版)
开学时,每个孩子眼前都有一座宝藏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试卷是谁批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