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的地动仪哪去了为什么会从教科书中删除

在我国的古代出现了非常多的能人异士,他们运用匠人智慧做出了非常多的发明创造,最有名的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了。不只是那四大发明,我国还有很多其他的精巧发明,例如木匠之祖鲁班所发明的鲁班锁,看似非常简单实则蕴藏了无数奥妙,因此鲁班锁也被称为“难人木”、“莫奈何”。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也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发明创造之一,根据《后汉书》中的记载,地动仪成功检测到了京师数百公里之外的陇西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因此闻名于天下。地动仪也表示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探测地震的能力,要比西方国家(1856年意大利人发明了一台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在以前的历史课本上地动仪也经常露面,可是最近新编的历史课本中却没有了地动仪的踪迹,这是为什么呢?地动仪不是代表着我国古人的智慧吗?考古的持续推进,考古专家对地动仪的作用产生了质疑,甚至是否真的出现过地动仪都是一个未知数。这样有争议的物件自然不再适合出现在教科书中,编纂者便将地动仪删除了。原来老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地动仪并不是张衡所制造的地动仪,而是1951年王振铎教授根据《后汉书》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有关地动仪的记载仿造的。在《后汉书·张衡传》中有一则短篇便是记录的地动仪的故事。东汉时期地震频率很高,33年一共就震了26次,科学家张衡便立志要造出地震仪。阳嘉元年(132年),张衡终于成功,他造的地动仪像是喝酒的器皿,周边有八条口中叼着球的龙,若是有一个方向发生了地震。铜球就会从龙口中掉落,被下面的铜蟾蜍接住。地动仪制成后没多久,西南方向的龙口中的铜球就掉了下去,可是之后并没有发生地震,世人都嘲笑张衡。没想到几天后驿馆便传来了消息,说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所有人都开始称赞张衡和地动仪。听上去似乎非常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东汉时期毕竟离现在太过遥远,地动仪早就已经不见了踪影。1951年王振铎教授按照《后汉书》中记录的地动仪的尺寸仿造出来一台地动仪,可是他发现地动仪的实际价值实在是很低,中科院院士傅承义还说:“在房梁上吊块肉都比地震仪准确。”此后考古队员一直在寻找地动仪或是与地动仪有关的古籍,但是直到现在都没能发现任何地动仪的踪迹,而记录地动仪相关事迹的史书只有魏晋时期所著的《续汉书》、《后汉纪》、《后汉书》三处,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几乎一致,而南北朝之后任何古籍都没有发现地动仪或是类似记载。按理说地动仪这种利国利民的仪器皇帝应该不会让它失传才对,可是事实却非常古怪,所以很多专家都怀疑张衡是否真的创造了地动仪。当然也可能是张衡的地动仪还有其他的机关后世人并不知道,毕竟我国古代还是有很多未解之谜的,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够解开地动仪的谜团。

2023-07-14 09:50
来源:
史小策V发布于:天津市
相信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都学习过《后汉书·张衡传》这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介绍了后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生平经历与他的各种发明,其中对于张衡发明的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更是着墨甚多。
但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这篇文言文不知何时被悄悄移出了教科书,甚至还有专家称“地动仪”是“房顶掉块肉都比它强”,难道张衡的地动仪真的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张衡的“地动仪”
“地动仪”的初次面世是在东汉时期。
据史料记载,当时正是地震多发年间,20年内光是史书上记载的地震次数就达到30余次。
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一旦遭受地震,无论是屋舍,还是耕种田地都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这对农业社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连年的地震使百姓流离失所,一时间流民四起,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引起上位者的担忧。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也为了安抚民心、维护统治,当时的皇帝汉和帝便下令让当时在朝中任职的张衡发明一种可以预测地震的机器。
张衡此人自幼喜爱读书,并且通晓五经六艺。在当时推崇读书入仕的社会风气下,张衡却有着他自己的想法:读书可以知天下事通学道理,但注重实际也很重要。
于是从小的时候开始,张衡就对器物的使用与发明十分感兴趣,他还曾经通过观察星空与钻研古籍探究出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
朝野上下无不知晓张衡的才学之甚,汉和帝也是听说了张衡的出众才能才将这个任务交付于他。
不负众望,张衡果真通过实践与研究发明出一种叫做“地动仪”的器具。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这个地动仪上分别均匀的八个方位的龙首,每一个龙首口中衔着一枚龙珠,每个方位下面对着一只张口的蟾蜍,当有地震发生,对应方位的龙首便会松口将龙珠坠入到蟾蜍之中。
在地动仪刚刚发明出来时,朝中许多人还对此表示怀疑。
有一次,有一条龙首坠下了珠子,但却没有地震的消息传来,众人纷纷猜测是不是地动仪预测错了,直到几天后陇西地震的消息才被快马加鞭地送来。
原来在地动仪发动的时候,陇西真的发生了地震,只是古代交通落后,这个消息隔了几天才送到都城。
除了张衡传,许多关于地动仪的记载也说地动仪可以准确地预测地震的方位,可见张衡的地动仪实用之说并非空穴来风,那又为什么会引发后人的争议呢?
出自仿制品的争议
1951年,有一位名叫王振铎的科学家决心仿造张衡的地动仪。
关于地动仪的记载并不多见,最详细的也就是《张衡传》了,但是光凭《张衡传》中描写地动仪的196字完全弄不懂地动仪能够预测地震的原理依据为何,于是王振铎只能根据地动仪的外表描写仿造——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从材质到造形,王振铎都力图做到精益求精,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已经和书中描写的并无两样。
由于最早的地动仪早已经遗失,不知去向。所以当《张衡传》被选作教科书中的课文时,为了使课文更加生动,也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言文中所描述的内容,这篇《张衡传》课文选用的配图就是王振铎先生所制作的仿制地动仪。
不仅如此,王振铎先生制作的地动仪还被放在了博物馆中,用来观览。
但这个仿制的地动仪哪怕王振铎极力去还原,甚至在地动仪内部设置了“直立支柱法”来创造预测地震的条件,都没有成功。
一直以来,关于地动仪的原理猜测有两种,一种是制造摆锤感应震动的“悬垂摆法”,另一种便是王振铎先生使用的通过固定杆子下端,利用悬空的上端感应震动的“直立支柱法”。
王振铎先生一直认为“直立支柱法”就是制作地动仪的机关核心,但这么多年来利用“直立支柱法”仿制的地动仪从来没有真正感应过地震的发生。
于是介绍这个地动仪的时候,介绍员只能口头讲解,并不能让大家直观的看到这个地动仪的运作原理。
久而久之,关于这个仿制地动仪的争议就越来越大。
一部分人认为古书中所说的张衡的地动仪其实只是虚构出来的产物,所以连科学家都不能研究出来,并不能作为课本的内容教与学生们。
另一部分人认为《张衡传》中所说的地动仪是真的,只是地动仪的制作工艺早已流失。但同时他们也认为,既然课本中的配图仿制地动仪并不是真正的地动仪,那么就不应该刊登在课本上来误导学生。
后来就连王振铎教授也认为自己仿制的地动仪只做到了外表上的相似,比之真正的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还大有不足。
在这样的争议下,后来经过教育局的思量商讨,最终决定将这篇有争议的课文从课本上移除出去。
那为什么会有“房梁上吊块肉都比它强”这样的批判声呢?
其实这个批判是对王振铎的仿制地动仪发出的,而并非针对古籍中的地动仪。
这是1956年归国的科学家傅承义所说,傅承义本身便是专攻地震学的专家,他对王振铎用“直立支柱法”制作的地动仪秉持着不同的观点,他更偏向于“悬垂摆法”的猜测,所以对于王振铎仿制的地动仪不屑一顾。
但也因为这样,许多人误解了这句话是在批判张衡的地动仪。
后来傅承义先生为中国的地震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关于地动仪的真实原理,傅承义先生也未能真正研究出来,或许这个迷题还要留给后人去解答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0-03-30 07:26
来源:
米酱读书
你还记得张衡和他的地动仪吗?
据报道,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不再收录张衡地动仪的相关内容。
事实上,在2018版课本中,“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程的“课后活动”栏目仍明确提到了“东汉张衡发明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只是删除了正文介绍。
2018版初中历史课本
而,2016版历史课本却显示,在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课程正文、“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中都没有提到张衡与地动仪。
2016版初中历史课本
实际上,2010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就选择暂时拿掉了“张衡地动仪”这一知识环节。
原历史课本内容
张衡地动仪为何被从教科书删除?
早在2010年11月28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称:
“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王振铎(考古学家)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货色,事实上,那珠子掉不出来”。
这条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被转发数万次,评论近过万条。
在大家感觉被骗的时候,其实原来的教科书中有提示到该地动仪乃复制品。只是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而已。
《后汉书》中记载的“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风地动仪,其实早已失传,没有留下实物与图样,只留下一些简略的文字记载。
1951年,王振铎着手设计这台卵状体上含有8条飞龙的模型,即是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地动仪。
不过由于存在原理性错误,这个复原模型不能正常工作,一直受到中外科学家的质疑和否定。
旧人教版教材(2010年之前)介绍了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课文称:“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方舟子就曾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现代复原地动仪并不科学,古代地动仪的故事更是编造的。
而早在宋朝,江少虞一文《宋朝事实类苑》提出质疑:“如岭表兼海中洲渚频动,居人以为常也。此仪可验,则扬州之分,日日时时落丸也。”
意思是,山海一带地震频发,那东南扬州方向是不是要天天有铜丸掉下来?这样说来,地动仪确实有诸多可疑之处。
上世纪60年代,张衡地动仪就被美国、日本等国地震界的权威专家质疑。
日本专家关野雄在1972年就用精密计算方式否定了“直立杆原理”,他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地震学的专家所承认。
1984年,美国地震学权威专家博尔特院士更斩钉截铁地说:“张衡地动仪模型工作原理模糊,模型简陋粗糙。由于机械摩擦太大,降低了地动仪灵敏度,对地震的反应低于居民的敏感,其作用应予以质疑,而且利用铜丸的掉落方向来确定震中也是不确定的。”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家们也质疑声不断。中国地震学奠基人、中科院士傅承义曾当着王振铎的面说:“房梁下吊块肉都比你那个模型强”。
正因为学术界对“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的真实性争议较大,所以教育部早于2010年暂时删除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内容。
2017年投入使用的统编本
不仅如此,我们的老师也早就质疑张衡发明地动仪。在北京某初级中学教历史的韩老师说,他们一般不会刻意向学生说明历史课本图片上的地动仪是原物还是复原模型。他介绍地动仪时,只会跟学生讲“里面有机关,发生地震就能感受到,珠子就会掉下来”。
尽管质疑声不断,我们仍不可否认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至于它的科学性还有待后人进一步去验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衡的地动仪哪去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