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为什么会和喜欢小学不喜欢初中生说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她说了很多和她年龄不符的话,感觉她好像压力很大

很多孩子都会有做作业或者做事情磨蹭的现象,我觉得要帮助孩子克服和改变磨蹭的行为,要先针对孩子磨蹭的行为进行观察,看看孩子的磨蹭属于哪一种类型,再对症帮助孩子来克服和改变磨蹭的不良习惯。(一)对抗性磨蹭生活中家长催促孩子的事情在大部分家庭可能天天在发生。如催促孩子“快点吃,不然来不及了”、“快点做作业,还没有弹琴呢”、“快点走,马上就要迟到了”、“快点睡,明天起不来了”“………”有机构对青少年做过问卷调查,话题是“你最烦心的 事”。有20%的孩子认为“最烦心的事”就是家长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父母的“催促”和“唠叨”。可见家长无心的“催促”和“唠叨”更多的是让孩子觉得烦躁,产生不良情绪。 所以,猫妈从孩子的角度想对家长说的是:有的孩子会用“磨蹭”来对家长的“催促”和“唠叨”表示对抗和愤怒,你注意到了吗?故事一:我的同事小曾,她经常和我说她d儿子默默,做事情有很慢,惹得她经常是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来“催促”和“责骂”孩子要求他去完成某件事。她说:有一次周天带孩子去上美术课,早上起来孩子就磨蹭,出了门还磨蹭,因为害怕迟到,就想拉着他一起走,这样可以走的快一点。可孩子不干,偏偏走在后面,我急火火的说‘快点、快点’……,不停的催。这时小区一个认识的奶奶拦住我说‘别生气了,和孩子慢慢说,总吼孩子不管用’。 这里提示家长思考:难道“催促”能使孩子变得麻利吗?
接着说默默的故事:默默上小学后,下午放学经常来办公室,我看见在孩子做作业时,我的同事小曾仍然是不停的“催促”孩子快点完成作业。不到15分钟的时间就“催促”孩子3-4次。在这个期间我看到孩子做做作业时仍然是保持自己的节奏:写一行字,喝一次水;再写一行字,拨弄和翻看一下桌上日历;总之,做5-6分钟作业就会离开座位一次。每次默默来办公室,我都留心观察默默的行为。后来我发现:小曾在与不在时,默默是判若两人的。即:妈妈不在的时后,默默做作业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并不像小曾说的那样的 “磨蹭”。有几次小曾有事要外出,我都主动说 “你放心去吧,我来照看默默”。默默做作业的时候,我做自己的工作,只要默默对作业没有疑问,我们两个人是不会说话的。有时我要离开办公室,只是向例行公事一样告诉他一声,然后关上办公室的门我就走了。每次我回到办公室,默默不仅完成了作业,还帮办公室浇花和打扫卫生,我看他的动作是比较娴熟和协调的,并没有“磨蹭”的现象。“为什么妈妈在的时候,默默会有“磨蹭”的行为呢?有一次小曾不在,我看默默很快吧作业完成了,就问默默说“默默你今天完成作业很快啊,是不是作业少?”默默说“不是啊,今天和平时一样多的”,我说“今天好像比昨天快哦?”默默不假思索的说“今天妈妈不在没有人说我啊,我心情好,也没有浪费时间,所以快”。后来还悄悄对我的说“妈妈老是说我,我觉得有时候说的不对,我明明一直在写作业,可是妈妈一直在旁边问‘写完了没有,快一点’我不喜欢妈妈催我” 。其实,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停的叮咛、催促和唠叨,一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二是会打乱孩子自身的节奏,三是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故事二: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里,不管是学校的作业多还是少,她都要到睡觉前才完成。对此我有留意过,发现孩子在作业本子的旁边放有图书和水彩笔等。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女儿作业做到大半的时候,她会看图书或者在书上和本子上画她喜欢的小动物和动漫人物,那些画看起来还真活灵活现的呢。快到睡觉的时候,我问女儿作业做完了没有,她会拿出剩下的一点作业给我说“还是一点了,马上完成”。一段时间我感觉女儿的学校作业不到睡觉的时间是不会完成的,但是查看她的作业量感觉也不多,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因为之前的时候女儿做作业是不会“磨蹭”的。为了搞清楚原因,有一天我对女儿说“你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后再做其他的事情多好啊,这样的话可以安心的看书、画画了”。女儿的回答惊到我了。女儿说“我提前做完作业后,你是不会让我看书和画画的”,我说“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女儿看着我说“每次我快快做完作业后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你每次看我做完作业,就给我布置家庭作业”。原来女儿是在用“磨蹭”和我对抗给她布置家庭作业这件事。孩子产生的对抗的形式:一些内向的和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由于家长的权威暂时不支声,但是孩子会变得紧张和恐惧,可能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一些外向的和年龄大些的孩子会直接和家长争吵;还有一些孩子会用慢来表达对家长的愤怒或者反抗。有时候妈妈表现出的急躁,孩子会很无奈,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妈妈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催促”孩子是你心急。(二) 注意力分散、时间概念模糊上面分享的是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由于家长的“催促”和“唠叨”,使孩子产生了用“磨蹭”来表示对家长的愤怒和对抗的方式。小朋友默默的案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用“磨蹭”的方式来表达对快节奏妈妈不满的案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因为注意力分散、时间概念模糊、生活节奏不规律等,也是造成“磨蹭”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问我孩子“磨蹭”怎么办?我告诉家长说:“孩子‘磨蹭’是体验,家长‘催促’是心急;对于孩子的‘磨蹭’家长要在关注中做好督促;在督促中和孩子一起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第一,孩子慢是因为他们与大人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大不相同的。所以,家长不能将孩子对生活的探索和学习过程视为“磨蹭”。学龄前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慢的主要原因是:(1)注意力分散 2-5岁的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不够,所以在从事某一活动时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自然会放慢活动的节奏,甚至直接从正在从事的活动中抽身而出转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去。比如:正在吃饭,家里的小猫叫了一声,孩子就可能会跑过去看个究竟或者一起玩起来了 本来要去洗脸刷牙,可是在去卫生间的时候,可能摸到一件东西就玩起来了;
正在画画时,电视里的一句话可以让他放下画笔专注到电视屏幕上。
(2)时间观念模糊5岁前的孩子对时间概念比较模糊,通常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孩子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比如:孩子穿衣服磨蹭,妈妈说“给你3分钟时间必须要把衣服穿好,否则就别吃早饭了”,结果3分钟到了,孩子依然没有穿好衣服,有的孩子还会说“不吃就不吃”。
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ta如果尽快做完一件事情后有什么更好的结果,或者做慢了有什么不好(成人知道饭吃慢了饭会凉,吃完饭还要做其他事情,而孩子不会明白许多)。(3)生活节奏不规律4-5岁的孩子晚上9点半睡觉,早上6点半叫醒后迅速起床,然后由孩子自己完成穿衣、洗漱、吃饭等,如果7点十五或者7点半出门去幼儿园时间是足够的。但是如果孩子晚上10点半以后睡觉,早上6点半有可能叫不醒或者叫醒后还要懒床,如果到6点四十五或者7点起床,7点十五或者7点半出门时间就显然特别的紧张。
第二,不论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孩子“磨蹭”,家长多少会有“催促”,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由于家长的“催促”,孩子无法以自身成长中的节奏来完成当下的事情,经常会发生的行为是:穿了衣服不系扣子;刷牙只是随便漱漱口;洗脸不用毛巾,先把手打湿再把脸随便摸一下;吃饭不细嚼慢咽,饭菜洒落一地;整理玩具不码放整齐;作业粗心、涂改、页面脏乱;……看见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又会说“看看你每件事情都做不好……”;情急之下不仅“催促”甚至动手包办代替:孩子穿衣服慢了,妈妈就帮助穿;孩子吃饭慢了或者吃不干净,大人就干脆抢过碗来喂;……诸不知这样做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学习体验的机会,一方面还会养成孩子的惰性,不知不觉“磨蹭”变成了习惯。家长的催促会影响到孩子的原有节奏,也在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性。比如:忽略了孩子的节奏养成;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忽略了孩子的体验过程;第三,我们可以将催促、责怪、帮忙转化为和孩子一起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我有一个朋友和我聊过她在儿子小的时候曾经为了陪伴孩子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了自己一整天的生活节奏,尤其是在家里的生活节奏的,使孩子得到了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现在看来是很值得的。2009年的时候我朋友在深圳工作,那里的生活节奏特别的快:快速起床、快速吃饭、快速出门,连走路都是小跑。有了孩子后,就感觉一天的日子在忙乱中渡过。但那时并没有真正理解节奏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包括自己身体也是在快速和忙乱的生活节奏中受到影响。孩子上幼儿园后,朋友接触到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日生活常规),深深的感受到:节奏对孩子真的很重要!于是朋友第一次为孩子让自己慢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使之与和孩子一天的生活节奏相近或者相匹配。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几年中,她每天都是很有规律的生活,比如下午5点半接孩子回家后,就买菜、做饭,朋友做饭的时候让孩子自己阅读或者玩喜欢的玩具……家里基本是7点之前用晚餐,8点前洗漱,8点半故事时间,9点熄灯睡觉。早上朋友是6点起床,孩子7点起床,包括双休日都基本都遵照这样的规律。2014年朋友回到西安,还是遵守这样的生活节奏,这样的节奏让朋友和孩子真正受益了,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完全知道哪个点该讲故事了,哪个点该刷牙洗脸了,洗漱完孩子就知道接近睡觉的时间了。孩子上上小学后,生活自理能力很强,自己的事情都能自己做,不用朋友操心。可能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将自己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调整到与孩子相匹配。那几年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惑。在我女儿上幼儿园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我和她爸爸也是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每天晚上陪伴在女儿身边。因为,那时候我经常上夜班,她爸爸经常出差,所以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女儿就和外婆在一起。由于多人照顾女儿,所以她的生活规律不是太规范,主要是晚上睡觉的时间上跨度较大。比如:晚上是外婆陪伴她,九点钟女儿听了一个故事就睡了;我和她爸爸陪伴的时候,女儿就比较兴奋,听了一个故事后,还要在听第二个、第三个,想着这样可以弥补女儿,我们就会满足她的要求,这样一来有时候十点多了还没有睡呢。女儿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都是睡到自然醒,可是上了幼儿园后早上按时起床就显得比较困难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女儿就是再早上床也要到十点半以后才睡着。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叫好几遍都醒不过来,因为心疼女儿,所以我们急的时候,不等她睡醒就开始给她穿衣服。由于早上起的晚,女儿经常不能参加班级的早操和晨练活动。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生活节奏还影响到了女儿在幼儿园的午睡呢。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一件事,听了后我又气又好笑。原来,女儿中午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总是睡不着(可能是因为早上起的晚吧),但是她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这天班上有个孩子不仅自己不睡觉,还影响其他小朋友,老师可能是想吓唬一下这个孩子,就说你再不睡觉就把你放到老鼠洞里面去,说着就领着这个孩子往卧室的门外走,我女儿就悄悄起床跟在后面,等老师和小朋友到了卧室门外,老师停下来和这个小朋友讲道理的时候,发现我女儿猫着腰轻手轻脚的跟在后面,老师好奇的问我女儿为什么跟在后面,女儿说想看看老鼠洞是什么样子的。六一前夕,女儿跟我说“妈妈,六一我们班级要表演健美操,老师让我站在第一排带操,以后我要早点到幼儿园了,行吗?”。其实对于女儿晚上睡觉晚的这件事情,我一直都想改变一下,于是我到家后就制定了一份作息时间表,还附上了相关注意事项和要求。我们还开了家庭会议,把作息时间表贴在大家都能看得见的地方,我的想法是不管是谁在家照顾女儿都要按照作息时间进行。当天晚上我们就开始执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女儿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了,每天早上我们为女儿放的起床音乐一响,女儿就醒了,然后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我们不再为女儿睡觉和起床的这件事情头疼了。中午在幼儿园也能睡觉了。第四,建立孩子的生活节奏是我们在帮助孩子与大自然更牢固的连接。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节奏的世界里。每周七天的轮转,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缺,四季的更替,这些宇宙节奏都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当我们建立起节奏,我们也是在帮助孩子与大自然的节奏建立更牢固的连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小学不喜欢初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