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录取分数线大的书法生好就业吗?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四十七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听月工作室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古代学什么书法好就业1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题记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 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 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頫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墉。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理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让之、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清中期,乾隆、嘉庆前后,董、赵的影响渐弱,文人们向古代传统的追寻逐步深入,这使得篆隶书法的复兴步伐加快了,对晋唐宋元明传统的学习范围也大大扩展,由此成为两股基本的力量。清晚期,嘉庆、道光前后,阮元、包世臣倡兴碑学,从理论上鼓吹秦汉北碑传统在书法史和书法美学系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时显学。但深入实践的许多书家,并未完全舍彼取此,而是各取所长,自觉不自觉地寻求融合之道,使两大传统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下面我们一起分享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金农的书法作品。金农(1687年—1763年),男,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开始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代表作有《金农近作三十八首》《游禅智寺五言诗》《王彪之井赋》《砚铭册》《隶书周礼职》《隶书杂记》《司马光佚事漆书轴》《隶书梁楷论》《隶书牛戬传记》《漆书记沈周叙事轴》《漆书周伯琦传记六条屏》《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漆书越纸古瓯七言联》《隶书四言茶赞轴》《漆书疏花片纸七言联》《漆书相鹤经轴》《隶书水乐洞小诗横披》《隶书采莲曲诗扇》《漆书七言联》《漆书古谣一首》《隶书录七言诗旧作轴》《隶书题画》《隶书五言诗》《漆书盛仲交事迹》《楷书五老图记》《玉川子嗜茶帖》《节临华山庙碑》《隶书五言联》 《隶书但教何曾七言联》《隶书恶衣非佛七言联》《隶书轴》《隶书陈野水事轴》《隶书语摘立轴》《隶书范石湖先生句》 《隶书景焕传立轴》《隶书轴》《隶书轴》《漆书七绝轴》 《漆书外不枯中颇坚轴》《漆书何逊相送诗轴》《漆书横幅》《漆书扇面》《隶书四条屏》《题何礼康活埋庵十韵诗笺》《隶书抚琴弄笔五言联》《金牛岩故事》《楷书菖蒲诗扇面》《檐道人梅花歌 》等。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楷书《金农近作三十八首》赏析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一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二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三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四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五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六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七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八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九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十金农书法《金农近作三十八首》之十一金农书法册页欣赏《金农近作三十八首》,16.8 x 26.4厘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清代杭人金吉金作品大图11张。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游禅智寺五言诗》赏析金农《游禅智寺五言诗》纸本 1721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幅行楷立轴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具有时间可考性的金农较早的创作性书作,作品出手不凡,纯用己法,字距宽阔而行距紧逼,显现出其孤高不群的姿态,自然挥洒的细笔线条和头重脚轻的粗糙字型也毫无“帖”相,同时从中也可以窥见金农对碑版金石非同一般的见识,金农这种不依傍他人的性格为有清一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王彪之井赋》赏析金农《王彪之井赋》纸本 1725年作 纵98.5厘米 横41.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砚铭册》赏析金农行书《砚铭册》册页 纸本 1730年作 纵24.5厘米 横13.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共16页,节录1页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周礼职》赏析金农《隶书周礼志》纸本 1734年作 纵102.1厘米 横56.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杂记》赏析金农《隶书杂记》纸本 1735年作 纵61厘米 横43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司马光佚事漆书轴》赏析金农《司马光佚事漆书轴》纸本 1738年作 纵95.5厘米 横31.5厘米 台湾兰千馆藏。又称《司马温公居雒轴》这是金农一件隶书向漆书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金农融合了《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梁楷论》赏析金农《隶书梁楷论》纸本 1737年作 纵102.8厘米 横47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牛戬传记》赏析金农《隶书牛戬传记》纸本 1738年作 纵123厘米 横46.7厘米 武汉市文物商店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记沈周叙事轴》赏析金农《漆书记沈周叙事轴》纸本 1740年作 纵115厘米 横3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周伯琦传记六条屏》赏析金农《漆书周伯琦传记六条屏》纸本 1740年作 每屏67X22厘米 上海朵云轩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赏析金农《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纸本 1744年作 纵63.5厘米 横14.2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越纸古瓯七言联》赏析金农《漆书越纸古瓯七言联》砑花笺 133×29cm×2 1744年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越纸麝煤沾笔媚?古瓯犀液发茶香?乾隆甲子冬日书?古杭金农?钤印:?金吉金印(白)? 冬心先生(朱)? 金氏八分(白)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四言茶赞轴》赏析金农《隶书四言茶赞轴》 纸本隶书 170.2×48.2cm 1745年作 扬州博物馆藏。释文:采英于山,著经于羽;荈烈蔎芳,涤清神宇。款署:乾隆乙丑六月书于佳树堂,钱唐金农。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疏花片纸七言联》赏析金农《漆书疏花片纸七言联》纸本 1752年作 纵125.9厘米 横21.1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相鹤经轴》赏析金农《漆书相鹤经轴》纸本 1752年作 纵156厘米 横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水乐洞小诗横披》赏析金农《隶书水乐洞小诗横披》 1745年作 纵67.5厘米 横87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采莲曲诗扇》赏析金农《隶书采莲曲诗扇》纸本 1751年作 首都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七言联》赏析金农《漆书七言联》 1757年作 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古谣一首》赏析金农《漆书古谣一首》 1757年作 纸本 纵58.5厘米 横24.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录七言诗旧作轴》赏析金农《隶书录七言诗旧作轴》 纸本 80×47.5cm 1757年 香港艺术馆虚白堂藏释文:瓜皮艇子黏天水,认得卢坼港口烟。一匝霜丛有人语,晚风撑到卧床前。款署:予五十年前之作,忆而书之,以赠有道。杭人金农,时年七十有一。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题画》赏析金农《隶书题画》年代不详 纸本 纵149厘米 横146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五言诗》赏析金农《隶书五言诗》 年代不详 纸本 纵78.6厘米 横56.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盛仲交事迹》赏析金农《漆书盛仲交事迹》 年代不详 纸本 纵43.2厘米 横32.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楷书五老图记》赏析金农《楷书五老图记》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17厘米 横52.3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玉川子嗜茶帖》赏析金农《玉川子嗜茶帖》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24.5厘米 横50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金农爱茶,其书法中有几件涉及到茶,其中浙江省博物馆藏一幅隶书中堂,从中可见冬心先生对茶的见解:玉川子嗜茶,见其所赋茶歌,刘松年画此,所谓破屋数间,一婢赤脚举扇向火。竹炉之汤未熟,长须之奴复负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侧耳松风,以候七碗之入口,而谓妙于画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尝见《茶经》、《水品》,又尝受其法于高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真知其味者不多见也。呜呼,安得如玉川子者与之谈斯事哉! 稽留山民金农。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节临华山庙碑》赏析金农《节临华山庙碑》纸本隶书 152×45cm 1758年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略)。款署:西岳华山庙碑,书为耀南学长兄。七十二翁金农。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五言联》赏析金农《隶书五言联》 年代不详 纸本 各纵117.5厘米 横24.4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但教何曾七言联》赏析金农《隶书但教何曾七言联》释文:但教有花春满眼 何曾不醉月当头。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恶衣非佛七言联》赏析金农《隶书恶衣非佛七言联》 纸本 132×32.5cm×2 年代不详 南京博物院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轴》赏析金农《隶书轴》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41厘米 横53.5厘米 福建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陈野水事轴》赏析金农《隶书陈野水事轴》纸本隶书 124.1×42.9cm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陈野水任满,给取解由,道经金华,至山中邨舍,见数人捣桐油。一老下碓,询所以来,野水为言之。笑曰:渠自到解由,我自捣桐油。上碓不顾。野水怪之,出问其邻。曰此傅解元。兵革以来,隐处山中,碓油种艺自给。野水取纸书绝句云:忽遇山中辟世翁,居然沮溺古人风。白头方作求名计,不满先生一笑中。傅观诗讫,召坐曰,子真悟者耶?乃命酒食。署:钱唐金农。钤印:金农印信(朱文)、冬心先生(白文)、己卯以来所作(朱文)。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语摘立轴》赏析金农《隶书语摘立轴》绢本隶书 122×45cm 上海朵云轩藏。释文:(略)。款署:之江旧民金农书。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范石湖先生句》赏析金农《隶书范石湖先生句》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41厘米 横40.7厘米 福建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景焕传立轴》赏析金农《隶书景焕传立轴》 纸本隶书 84.9×44.7cm 扬州博物馆藏释文:蜀人景焕,文雅士也。卜筑王垒山,茅堂华榭,足以自娱。尝得墨材甚精,止造五十团,曰以此终身。墨印文曰“香璧”。款署:昔邪之卢记墨说,杭郡金农。钤印:金农印信(朱文)、冬心先生(白文)、己卯以来所作(朱文)。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轴》赏析金农《隶书轴》 年代不详 纵164.5厘米 横56厘米 荣宝斋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轴》赏析金农《隶书轴》 年代不详 纵95.6厘米 横48.6厘米 武汉市文物商店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七绝轴》赏析金农《漆书七绝轴》 年代不详 纸本 纵133.6厘米 横33.7厘米 四川省博物馆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外不枯中颇坚轴》赏析金 农《漆书外不枯中颇坚轴》纸本隶书 148.5×55.5cm 徐州市博物馆藏。释文:外不枯,中颇坚,五岳在目前,得汝与游,恍骑白龙上青天。款署:农。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何逊相送诗轴》赏析金农《漆书何逊相送诗轴》 首都博物馆藏。释文: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款署:古杭金农。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横幅》赏析金农《漆书横幅》 纵85厘米,横126厘米。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漆书扇面》赏析金农《漆书扇面》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四条屏》赏析金农《隶书四条屏》 纵85厘米、横32厘米。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题何礼康活埋庵十韵诗笺》赏析金农《题何礼康活埋庵十韵诗笺》 释文:题何礼康先生活埋庵十韵客舍如团焦,林木纷幽覃。急喉何居士,投老乐湛湛。一日百忧生,戚戚独茧蚕。而非酒可解,具锸心失贪。抱头懒卧起,改名活埋庵。我睹惨弗怿,问答皆悲谈。读书不得力,辛苦渐丁男。滋味蘖与荼,安能变成甘。劝子且游世,单步行荷担。出门山满目,好山在终南。庚戌九月小重阳日钱唐金农脱稿。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抚琴弄笔五言联》赏析金农《隶书抚琴弄笔五言联》 资料不详。释文:抚琴床动摇,弄笔窗明虚。款署:集句书奉午岩大兄。钱湖弟金司农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金牛岩故事》赏析金农楷书《金牛岩故事》 绢本 1745年作 纵121.2厘米 横149.7厘米。钤印:金农之印、金氏八分。鉴藏印:唐云审定。题识:乙丑夏五,奉怀翁先生清鉴。古杭金农书。唐云题签:1.冬心先生漆书真迹。 钤印:唐云审定。释文:长沙西南有金牛岩。汉武时有田父牵一赤牛告渔人欲渡江,渔人云:船小,岂胜得牛?田父曰:但相容,不重君船。于是人牛俱上。及半江,牛粪于船,田父曰:以此相赠。既渡,渔人怒其污船,以挠拨粪于水,欲尽,方知是金。诧其神异,乃蹑之,但见牛人入岭。随至而掘之,莫能及也。今渔人掘处尚存。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楷书菖蒲》赏析金农楷书《楷书菖蒲诗扇面》诗扇面 纸本 纵17.2厘米 横49厘米钤印:金吉金印。鉴藏印:章绶衔印、老药。题识:右诗为余去年乞橙里主人茅山菖蒲之作也,书录便面,颇不见拎。惜“但”字下失写“洗”字。七十老夫乃至于此,再加十年又当何如耳!昔邪居士金农记。释文:句曲第三白云涧,涧底香蒲不轻见。仙郎作供读仙书,绿骨如飞丹九转。弘年何处见琼英,卑视灵茅与杜衡。去年岂但(洗)烦恼,令我道眼增双明。此扇为金农漆书自作诗,墨色黑亮,精神奕奕,末跋“颇不见拎”,可见自已写得也很得意。此类书,后学者常失之於板俗,唯冬心翁所作,总觉得闲雅高古,气格不凡,其用笔之短长,结体之正侧,在规整中每有小变化,且备极自然,毫不做作,故佳。此扇曾经章绶衔、唐云收藏。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首著名书画家金农隶书《檐道人梅花歌 》赏析金农 隶书《檐道人梅花歌 》在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后,随着中国社会陷入战乱频仍的近现代,书法也曾经一度受到过强烈的冲击,经受了风雨的考验。现在,她又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不仅在全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热潮,而且影响及于世界。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应该更加热爱她,更加为她而努力工作,使她得到更辉煌的发展。古代学什么书法好就业2傅斯年众所周知,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果要将书法分门别类,自先秦两汉至宋元明清,大概“篆隶楷行草”的书体分类是最广为人知的。其实除了从字体类别,书法还可以从文字的载体分,如甲骨、钟鼎、碑碣、帛书、简牍等分别进行研究;另外,还可以从“书者”来分类,比如常见的文人书法、学者书法、名人书法、工匠书法等。在历来的书法学习或研究中,文人书法或者说古代专业书家之书都是最受关注的,不仅学书之人从者如流,各种专题研究成果也是甚为丰富。因而,人们自然就忽略了其他书家。比如中国历代的学者书法,不仅相关的书法研究凤毛麟角,甚至连他们所取得的书法成就都没有得到重视。远的不说,本期我们就来聊聊民国大学者傅斯年的书法。傅斯年出身书香世家,其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曾祖傅以勋、祖父傅淦、父亲傅旭安无不是朝中名仕或总数善画的才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傅斯年受到了良好的国学教育,为其以后在诸多学科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来对于傅斯年的研究,大多皆着眼于其学术方面的成就,其实傅斯年的书法亦有着非常强烈的个性风格。傅斯年的书法功底深厚,其楷书工稳精致、行书俊逸遒劲,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浓浓的文人气和书卷气。但其书法却不以名世为目的,因而洒脱飘逸、毫无过多修饰之意。其书法于自然随和中自见其真性情,于峻拔不羁中自显其骨气精神。总之,傅斯年的书法风格与其个人的气质风度、学识修养、秉性精神的积累沉淀是统一的。而这或许就是学者书法的值得我们重视的缘由。回到正题,接下来一起欣赏学者傅斯年的书法作品——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 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文丨书画课代表 ,更多高清金石书画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欢迎各位热爱书法绘画、篆刻治印的朋友关注我们!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分享”都是对我们的支持,更是我们继续创作的重要动力!注:本文由“书画课代表”原创首发,图文消息谢绝未经授权的复制、抄袭或抓取行为。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古代学什么书法好就业3唐代是草书发展的关键期和极盛期,诞生了不少名家圣手,其中贺知章、张旭、怀素三人被称为“唐草三杰”,张、怀二人更是有“草圣”之名,后世学此二人者甚多。不过,另一草书名家孙过庭享有“唐代第一妙腕”殊荣,他的一帖《书谱》不仅是草书名帖,还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理论名著之一。孙过庭,名虔礼,字过庭,贞观二十年(646年)生于杭州富阳,他只活了四十多岁,但却以《书谱》流芳千载。唐代诗人陈子昂在《祭率府孙录事文》中惋惜道:“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甚至“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也对孙过庭多有赞扬,在《海岳名言》中他认为《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即是说学二王草书笔法的,没有人能超过孙过庭。孙过庭不仅技法精湛,其所著《书谱》的理论高度与指导性更是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并列,称为唐代“艺论双绝”,其中“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等名句直到今天仍常被提起。可以说,孙过庭传世作品虽然没有张旭、怀素多,但其对于后世学书者的启发和指导,则高于此二人,理论认识深度也可称“唐代第一人”。《书谱》不仅是一部理论指导名著,更是一件亲自示范笔法的范本。它作于武则天垂拱三年(687年),全文3600余字,每个字都值得揣摩。此帖行笔老辣险绝,出锋爽利、收笔果决,方圆并用、藏露并举,提按分明、恣肆顿挫,波磔舒展,飞白灵动,多作“一笔书”。其草书章法变化洒脱、尽显笔画线条的韵律,既有平雅秀逸,进而变化为随兴挥洒,最终能于无法中有法,逸兴遄飞,下笔如神,气势连贯飞扬、豪迈壮阔。孙过庭对于草书的开创性见解,其价值更加珍贵。首先,他对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进行了评点,认为“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他不盲目崇古,而是对比古今审美喜好和艺术风尚的不同,认为晋重“韵”,今则重“形”,并主张王羲之胜过王献之。其次,孙过庭强调辩体,因特征和规律来区别各种书体,如隶书欲精而密,篆书尚婉而通,草书贵在流畅。学书者不可拘于一门,而应该融会贯通,重视各种书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论点在当今也是金口玉言。孙过庭通过王羲之《乐毅论》《兰亭序》《黄庭经》进行对比,论述了人的性格与书风的关系,进而指出了:初学追求平正,既求平正,复归险峻,“人书俱老”时仍又追求平正。以此劝告后学书法要追求追求和谐自然中庸的美。孙过庭对于古代书家的批评见解也多是深知灼见,不夸张地说,孙过庭对于草书认识之深、实践之精,都不愧于“唐代第一妙腕”这一殊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录取分数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