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师,问一下药品入库出库怎么做账是按进价记帐,入库出库怎么做账是按什么价记入库出库怎么做账?

在初级会计考试中,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是一个常考点,但不是难点。本节文章主要为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读者在上一讲的基础上作更深入详尽的解答,有些内容可能已经超出初级考试的要求,已掌握的可以略过。需要说明的是,发出存货不仅仅是“出售存货”,同一个企业流水线需要用上一个流水线的产品,内部移转也是发出。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举例以出售为主。另:上一期特辑推荐特辑:半小时搞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思维导图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讲解实际成本法下,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四种: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1.1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它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可以理解为发出去的存货每个都不一样,所以只能一个个算钱。类似于牙签按根卖,每一根买入卖出都根据其长短、颜色分别定价),按照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扣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举例:你购买5串珍珠项链,第一串成色最好,花了100元,第二串次之,花了99元,以此类推,第五串花了96元。你卖的时候,也严格的对应着按串卖,成本按所卖的那一串算(但不一定是按购买的顺序),假设你卖的第三串,那成本就是98元。项链进出和成本流转完全一致,一一对应。优点:计算最准确(一一对应,哪能不准确嘛)。缺点:工作量大,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以上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你买了50000串,采用个别计价要一一对应的话估计会计要疯)。1.2先进先出法假设前提:先购进的存货先按购进价格发出(先买到的先卖,这也符合正常的商业操作,不然库存商品后进先出,先进仓库的变质了岂不浪费),即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但在计算中,盯的是成本,而非实物(也就是成本流和实物流不一定一致)。举例:还是买珍珠的例子。你顺序购买5串珍珠项链,第一串成色最好,花了100元,第二串次之,花了99元,以此类推,第五串花了96元。你卖的时候,假定你卖的实际是第3串,成本却是100元而不是其实际成本98元。范围再扩大一下,5串改为5批:你顺序购买5批珍珠项链,第一批100串成色最好,单价100元,第二批100串次之,单价99元,以此类推,第五批100串单价96元。如果卖出150串的话,那这150串的成本计算:首先,根据先进先出,这150串成本得分成两批,第一批100串单价100元(先进的先出去,出完轮到第二批。哪怕你实际卖出去的是第五批,但是成本依然紧盯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和第二批50串(第二批总共100串,只出了50串,所以轮不到第三批)单价99元的。总成本就是100*100+50*99。这就是成本流和实物流就不一致的解释。特别注意:我国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我国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我国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有的读者想询问有没有后进后出法,其实后进后出法就是先进先出法。计算过程教材描述:按先进先出的假定流转顺序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优点: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 缺点: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一批批的对应,难度也不小),其工作量较大。 在先进先出法下,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这个举例子就能明白了:2018年11月1日采购100串,单价为80元;2018年11月10日采购100串,单价为90元;2011年11月20日采购100串,单价为100元;2018年11月20日销售60串时,如果按照先进先出法核算的话,成本就是80元/串*60串=480元,而实际上11月20日的采购成本为100元/串60串=600元,如果假设收入不变,而物价持续上涨,成本比实际低,利润=收入-费用,所以利润不就高了嘛。同时,存货成本市场价是100*240=24000,实际成本是40*80+100*90+100*100=22200,所以也会低估存货成本。1.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原理:存货成本看进价(只需要用进价来计算存货成本,出价的成本要利用先算出的进价的存货成本才能算):当月的进货成本+上月的留存成本,就是本月存货的总成本;当月进货的总数量+上月留存的总数量,就是本月存货的总数量;用本月存货的总成本/本月存货的总数量就是本月存货的单位成本;出货的成本就是本月存货的单位成本*出货数量。因为每个月末只算一次总数量和总成本,因此叫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过程教材描述: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以上一大堆公式看得人发昏,还是举珍珠的例子:18年10月31日,仓库还有100串,单位成本100元;18年11月1日,买了50串,单位购价110元;18年11月10日,又买了50串,单位购价105元。那么11月珍珠项链的单位成本就是:(10月底成本10000+11月两次购买价格10750)/(10月底数量100+11月两次购买数量100)=103.75/串。有了单位成本,剩下的就好办了。假设11月20日卖出150串,则卖出的珍珠项链成本是150*103.75=15562.5;剩下的50串成本就是103.75*50=5187.5.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一个偷懒的办法,优点是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缺点是平时无法从账簿中查询存货的收发及结存金额,需到月末才能计算出相应的结果,不利于存货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因为只有到月末才能知道本月到底进了多少货,分子的金额和分母的数量才能确定下来)。1.4移动加权平均法原理:存货成本计算看进价(只需要用进价来计算存货成本,出价的成本要利用先算出的进价的存货成本才能算):当次的进货成本+上次的留存成本,就是本次存货的总成本;当次进货的总数量+上次留存的总数量,就是本次存货的总数量;用本次存货的总成本/本次存货的总数量就是本次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次出货的成本就是本次存货的单位成本*出货数量。因为每来一个批次都算一次总数量和总成本,成本随着批次的后移也跟着移动,因此叫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相比,作了一些改进,主要是不需到月末才能计算出相应的结果,来一批就算一次存货成本。不过这样一来,会计工作量又增大了。计算公式教材描述: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照例珍珠例子:18年10月31日,仓库还有100串,单位成本100元;18年11月1日,买了50串,单位购价110元;18年11月10日,又买了50串,单位购价105元。那么11月珍珠项链的单位成本就是:11月1日存货单位成本就是当期存货总成本/总数量=(100*100+50*110)/150=103.33;假设11月2日发出100件,则发出的100件单位成本就是103.33,这个容易理解;18年11月10日,又买了50串,单位购价105元,则11月10日存货单位成本就是当期存货总成本/总数量=(50*105+50*103.33)/100=104.17。2.计价方法的比较2.1个别计价法和先进先出法的比较:个别计价法对不同价格购进的商品做单独登记,卖的是哪个,就用哪个进价做成本。而先进先出法,卖的货物成本并不一定就是买该货物的价格,而是按先购进的单价发出,出完了前面的成本再出后面的,有一定的顺序。还是买珍珠的例子:顺序购买5串珍珠项链,第一串成色最好,花了100元,第二串次之,花了99元,以此类推,第五串花了96元。你卖的时候,假定你卖的实际是第3串。在个别计价法下,发出成本是98元;在先进先出法下,发出成本却是100元而不是其实际成本98元。2.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比较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跟移动加权平均法区别主要是计算方法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较简便(月末集中算一次成本,而移动加权平均法至少算一次),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月末才知道成本,平时并不知道,所以不利于管控;但移动加权平均法因为每次都计算,因此随时都可以知道)。移动加权平均法能够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平均的次数更多)。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太适用。2.3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比较加权平均法顾名思义,要比先进先出法多加权平均的环节。举例:12月31日库存存货100件,单价100元;1月1日购进100件,单价120元。1月2日发出100件,然后整个1月就没有再购入发出。按先进先出法,发出的100件单件成本是100元;按加权平均法,发出存货的单件成本是110元。计算过程:(100*100+100*120)/220=110。2.4精确度比较注意:该图只是大致对比。由于价格变动,也有可能会出现反转。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最准确,最符合实际情况;先进先出法如果价格有趋势性(逐渐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最不精确,在其他情况下精确度如何我还没有计算,不过考试不会考这么细;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相较移动加权平均法,精确度低一些,但比先进先出法要精确。2.5计算工作量比较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一般最简便,个别计价法一般最复杂。剩余两种由于发出存货频次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结果,难以对比出确切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库出库怎么做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