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区,哪所全日制英语学校在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方面表现突出?

短短40年时间,深圳教育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现代化大都市教育的跨越。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教育人,坚守深圳教育阵地,用大爱、智慧和实践,为深圳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深圳教育的发展成就离不开这些人的点滴付出,更离不开那些敢闯敢试的拓荒者。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的重要时刻,我们记录一些深圳教育拓荒者的故事,向他们致敬的同时,也期望他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拼搏、全身心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感染、激励更多深圳教育人,从而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以及深圳教育更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金式如深圳实验学校创校校长贯彻“健全人格教育”打下特区素质教育基石不惑之年南下深圳,金式如是深圳特区建立之初万千建设者中的一分子。上世纪80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冲击着充满教育情怀的金式如。1984年,41岁的金式如毅然辞去上海一所重点中学副校长的工作来到深圳闯荡,不到一年时间,他便着手筹建创办深圳实验学校。32年的时间,他带领着深圳实验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成为了全国知名教育品牌,至今,深圳实验学校仍是深圳市民公认的最好学校之一。2017年9月9日,教师节前一天,金式如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离世,享年75岁。他曾说是深圳给了自己舞台,如果自己当初不来深圳,这份事业照样要有人来做。但作为深圳基础教育改革的拓荒者与奠基人之一,金式如的贡献有目共睹。他矢志推广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为深圳素质教育先行发展打下牢固基础。借址办学一年开创深圳名校“来深圳,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金式如曾在采访时透露,自己母亲和妻子都不赞成他南下,但他很坚决,因为在他看来,在之前的岁月里,耽误的时间太多了,再不改变就没有机会了。回忆南下经历时,金式如说在广州转车时感觉仿佛到了另一片天地,“说话也听不懂,随处可见的霓虹灯显示着无尽的繁华”。到深圳那天,金式如从火车站走路到教育局报到。那正是深圳大刀阔斧改革、大步流星奋进的绝佳发展时期。1984年,深圳一年便新建了10所中学,在这一背景下,来深不足一年的金式如就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机遇——负责筹建“深圳实验学校”。当时,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简陋房间,就是他们的筹备办公室。虽然深圳实验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校园建设停停建建,只能临时借用园西小学校舍开学;筹建极为匆忙,9月1日开学,8月20日从上海、北京借聘的20多名教师才陆续抵达……但最终还是办了起来——1986年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建成,1987年中学部建成,1988年幼儿部建成,形成“一校三部”格局。1988年,深圳实验学校第一批高中生毕业时,升学率名列深圳第二。199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6%,名列深圳第一。直到今天,深圳实验学校依旧是深圳高中“四大名校”之一。将爱国主义教育注入实验人血液深圳实验学校是深圳市最早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之一。金式如在1987年12月制定的《深圳实验学校整体改革计划纲要》中写道:“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健全发展的人,和现代化相适应的真正健全的人。”在他看来,开展健全人格教育是深圳实验学校探索素质教育的核心,其中,爱国教育就是该校健全人格教育的基石。在深圳实验学校,国旗无处不在,而高唱国歌,则是对全体师生员工最基本、最严格的要求之一。在这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系列,成为传统,激励师生“努力成为中华民族脊梁”。正如金式如说所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核心就是责任感。”晚年的金式如,在回想起与实验学校一起度过的22年时曾表示,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实施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培养有科学思想、人文精神的国家未来的主人”的办学理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柳斌对深圳实验学校的整体改革实验给予高度评价:“我一直在思考,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应是什么样子,应有什么特点,在深圳实验学校,我得到了很好的启示,有了一个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丰富了我的思考。”建校之初为学生买天文望远镜之所以叫“实验学校”,因为它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了改革实验探索,其中一项就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金式如在深圳实验学校开展的开创性工作之一,就是打造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他说:“一定要把活动课程放到一个相当的地位才可能实施素质教育。”早在1985年建校之初,正值60年一遇的哈雷彗星回归,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金式如依旧选择掏出一笔钱购买了一台110牛顿望远镜。“我们认为,认识天文活动对学生科学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这也令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颇为受益。”2001年6月21日的非洲日全食是21世纪初的第一个日全食,金式如组织学生赴非洲观测。经过多次辗转,他们在津巴布韦拍摄到了非常精彩的照片。恰逢北京申奥成功,《天文爱好者》杂志就选取了他们拍摄的日全食照片,组成奥运五环的形象。从1988年起,深圳实验学校就逐步开设了科技制作课、形体课、陶艺课等,由于内容与形式新颖,陶艺课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1992年,学校率先在全市引入世界领先的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并于1993年4月首次推出三门STS课程。在金式如的引领下,实验学校的课程探索和建设,一直走在深圳前沿。金式如甚至还把牙科诊所开进了校园,提出把保护学生的牙齿、眼睛等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2007年金式如退休,但他仍然闲不住,就又回到了学校,能帮忙就帮忙。用20多年的时间,金式如将深圳实验学校打造成了深圳的金字招牌,而“金式如”三个字也与“深圳实验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深圳这座城市忘不了的人。【整理】徐峰陈难先深圳育才学校创校校长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城市相匹配的人陈难先是育才领路人,也是深圳教育拓荒者之一,他先后创办育才中学、育才二中、育才一小、育才二小4所学校,为深圳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示范样本。40岁受邀来到深圳,退休17年,如今,77岁的陈难先生活依然与教育息息相关。陈难先曾率先在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口语课,引进香港牛津版英语教材供学生使用。在国际化概念未出现时,他就提倡中外交流,接纳外籍学生插班。他提出“低进高出”才应该是教育努力的方向,蛇口工业区管理期间,育才中学从未设置入学分数线。在陈难先看来,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仅要保障学生能够学习,更要“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早期的深圳教育是一张白纸,可以说,陈难先带领育才在摸索和实践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将育才建设成为一流学校。“七八顾茅庐”成育才首位员工陈难先工作前,从未想过会从事教育行业,也未曾想过当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切都像“意外”。1982年他接到昔日同窗电话来到蛇口,起初他仅在工业区的培训中心教书,1983年初,工业区要组建子弟学校,便找到陈难先,请他出任校长。一开始陈难先拒绝了,“别说校长,连教导主任都没做过,我不敢贸然接下这个任务”。但那时候,陈难先是工业区为数不多在中学、大学都有任教经验的教师,人事部干部一次次拜访他,前后去了七八次,陈难先终于接下了这个重担,成为育才首位员工。“一个人不要好高骛远,但也不要妄自菲薄,既然当了校长就要做好。”此后,他一边当校长,一边学习与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担任校长前,他考虑到自身没有当校长经验,还常看教育相关的书籍、报纸来弥补。1983年,深圳交通相对不发达,文化底蕴也不深厚。要买些教学用品,蛇口没有就跑去南头,南头没有就要跑到广州,很多东西确实要在广州才能买到。同样波折的还有那条通往育才一小的路,学校开办之初,陈难先从住的地方去学校,遇上下雨天,便全是积满水的坑洼道路。“骑自行车想着要冲过去,结果还是倒在坑洼处。”陈难先说。在陈难先的记忆里,以前南山区创建的学校与山区里的学校没有什么差别。“几间旧屋子,三四位老师,在蛇口边上的大铲岛上,仅一所小学,且只有一、二两个年级。”但1983年的育才不仅是深圳最好的3所学校之一,也是深圳最漂亮的中学,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彼时,家喻户晓的《花季·雨季》小说和电影都在这所学校诞生。用新教材办新活动让学生紧跟社会发展在育才学校的起步阶段,外资进入中国,对英语文化有较深理解的陈难先就率先提出“培养善于和资本主义打交道的人才”,而这种国际化的办学主张至今仍具有其价值。“那时候国门还没有完全打开,但我觉得总有那么一天,外语能力就要加强,要了解世界的情况。”于是,陈难先借助深圳经济特区“特事特办”的条件,为育才的学生引进了全市最早的牛津版英语教材《English for to-day》,这套教材是当时香港的学生正在用的。在陈难先看来,办学校,尤其是办特区的中小学,一定要让学校跟得上城市的发展速度,要培养出与城市相匹配的人。“要让孩子的眼界、视野、思维能力各方面都紧跟社会的发展。”不仅如此,陈难先还提出了“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育才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书画展览会,学校也拥有自己的芭蕾舞队、交响乐团,甚至有育才芭蕾舞团的小姑娘长大后在德国成为了专业芭蕾舞演员。学生感兴趣什么,他就做什么,为此,他还主动为学生开电脑课。“不管是兴趣课程,还是课堂教育,关键是整体的育人能力。”陈难先希望学校带给孩子一个科学合理具有综合性的“包裹”,同时还要在“包”里装进“创造性思维”与“动手能力”,而育才正是深圳教育发展早期的“包裹”样本。【整理】徐峰龚国祥深圳外国语学校创校校长补上外语人才自主培养一环让国际化城市有国际教育创建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第一所公办外国语学校、建立深圳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1946年出生于广东梅县的龚国祥,38岁来到深圳,自1990年初创办深圳外国语学校以来,他的名字与“深外”便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创新引入学生评教,只有通过学生考核的教师才招;他强调课堂语言实践,老师一定要用全英文教学;他采用全新的国际学校办学模式,让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子女在深圳能受到国际教育……日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龚国祥名列其中。深外成为“深圳速度”新注脚龚国祥回忆,来深圳前他与爱人在惠州博罗县教书,1984年,复习了近4个月后考入深圳,调到深圳中学。那时,深中是深圳最好的学校,但他住处却是“窑洞式”的房子,之前在博罗县他们临水而居,房子有两层。龚国祥说即便落差很大,但他没有怨言,一直期盼着深圳的未来会越来越好。1990年1月的一天,龚国祥接到深圳市相关部门通知,陪同有关领导考察北京、天津的外国语学校,为创办深圳的外语学校汲取经验。考察回来,他受领导委托对深圳市外语人才的需求做了一个详细调查。通过走访,他发现深圳市外语人才的缺口非常大,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当年2月,龚国祥将报告上交深圳市委。3月,深圳就决定创办外语学校,“6月下编制,7月招生,9月就开学。”深圳外国语学校从筹备到开办,整个过程只用了半年时间。对于这所新办的外国语学校,深圳可谓鼎力支持。为了给予学生最大的保障,当时深圳决定深圳外国语学校学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就给予中专文凭,方便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该方案通过审批后,也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特事特办的一个事例。龚国祥回忆,这个“特权”深圳外国语学校从来没有用过,因为从第一届开始,所有毕业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先行先试外语教学走出特区特色从最初的几十位学生,到如今深圳外国语学校一校八部的万人大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因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受到市民认可,而这也得益于龚国祥在外国语学校办学实践中的学习与探索。龚国祥表示,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好的学校。因此,深外特别注重把好教师入口关,引进教师都要经过面试、试用、考核、转正,才能调进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外国语学校还引入了学生评教的环节,只有通过学生考核的教师才会招进来。为保证办学特色,深圳外国语学校在英语教学上也进行了很多探索性实验,如学校直接选用了原版外语教材;强调课堂语言实践,老师一定要用全英文教学,并尽量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2001年,深圳外国语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3所可以保送20%的应届毕业生上国内重点大学外国语学校之一,自此,保送生人数一直稳居全省之首。2009年初,龚国祥退休,在功成名就之时,他毅然接手了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创建,又一次扮演探路者和先行者的角色。龚国祥回忆,当时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深圳需不需要办一所国际学校?彼时,深圳提出要建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国际化的城市必然需要国际教育,以解决实现国际化过程中需要的教育配套。“我在深外工作19年,我愿意为深圳外国语学校继续服务,愿意为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建设、为深圳市教育国际化做一些新的探索。”龚国祥说。创办深外国际部是一项全新的使命,因为此前深圳并没有举办公办国际学校的先例。2010年,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成立,相继招收了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深耕教育30余年,龚国祥为深圳教育补上了外语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一环,可谓名副其实的深圳教育拓荒者、引领人。【整理】徐峰俞仲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白手起家创建深职院揽数十个高职教育全国第一“到了广东,才知道什么叫开放;到了深圳,才知道什么叫创业。”俞仲文笑着说。1984年,37岁的俞仲文离开任教的同济大学,前往深圳寻梦。此后,他作为深大第61号职工亲历了深圳大学的建设,从教师、系负责人、校办主任到当时深大最年轻的校党委副书记,经受了巨大的锻炼;到45岁那年,他牵头创建深职院,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旗舰”。被赋重任创建深职院俞仲文至今记得在同济大学任教时听到的一位德国教授讲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次年,英国的一个代表团到战败国德国访问,看到满目疮痍的颓垣败瓦、残楼废墟,代表团团长对德国人说:光是把这些战争垃圾清除出去,你们也得花上30年时间。可是德国人自豪地回复:他们只花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不仅把战争垃圾清除干净,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而造就这一奇迹的就是德国人称之为“秘密武器”的职业教育。俞仲文深刻意识到,发展职业教育,这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不发达到发达、从贫穷到富裕的必由之路,而且职业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1992年,对于俞仲文来说是重要的一年,那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将筹建创办深职院的任务交给了他,自此开启了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探路的艰辛历程。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圳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光需要博士、硕士、教授、高级工程师,还需要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高级技师。深圳需要创办一所能培养大批高素质操作型、技艺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即深职院)应运而生。1992年7月3日,时任深圳师专、教育学院副院长的俞仲文,被任命为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备组组长,全面负责学院的筹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从1978年改革后兴起,最高峰时全国约有126所短期职业大学,但由于理念不清、政策不稳定等原因,高职教育陷入了低潮之中。俞仲文回忆,当时深圳要“逆势”创办一所高等职业学院。在艰难中迎来首批59名学生俞仲文走马上任时,深职院还仅仅是个构想,没有正式编制和人员、没有经费、也没有校舍,可谓“三无学校”。后来,俞仲文邀请当时深圳教育学院的10位人士作为筹备组成员,一起来参与创业。虽然他们明白要建一所与普通大学不同的高职院校,但对于职业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到底有何区别以及如何办学,却一片茫然。于是,他们决定去企业寻找答案。1992年炎热的7月,俞仲文和同事们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一家家找企业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希望学校开设怎样的课程、需要怎样的人才。在与企业的一次次交流与深度调查后,俞仲文对学校初期的办学思路、办学目标以及专业设置等都开始逐渐清晰。他认为,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走一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的新路子,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是既要懂理论又要懂实践的“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是“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学校刚起步就面临着种种困难,而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招生。该校要1993年开始招生,即边筹建边招生,但当时的学校还只是一片荒地,也无可盖楼的资金。最终在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确定用地500亩、建设17万平方米的校舍、总投资2.35亿元,这对当时的深圳来说是一项不菲的支出。学校在复议中通过评审,拿到招生“准生证”,但如何招生却又让俞仲文犯难。在广东省相关领导的协调下,深职院通过单独招生、单独命题的方式,以广东省大专班的名义进行招生和录取工作,才迎来了第一批59名学生。俞仲文说:“单独招生、单独命题,从全国来说是近几年的事,但是深职院却在27年前就敢为人先了。如果没有这一突破,深职院不可能诞生。”尽管学校建设初期非常艰苦,但俞仲文对学生的投入却十分“舍得”,他曾花费8万元买电脑绘制软件,让学生学习电脑绘图;为了给学汽车专业的学生弄到一台发动机,学校老师曾跑到广州交通事故处理中心待了一天,最终感动对方,花低价买回发动机。时刻为高等职业教育鼓与呼如今的深职院,已有17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达80个。建校以来已累计培养12万余名全日制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也成为全国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回忆起这段艰苦而辉煌的创业经历,俞仲文感慨颇多也很自豪。深职院作为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创造了“数十个高职教育的全国第一”,但他认为,深圳职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回答了什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如何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拓荒者和深职院的创始人,在俞仲文身上镌刻着一个学者对中国现代高职教育的思考、实践和追求。即便2007年11月从深职院退休,他也时刻关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撰写发表很多文章,并且在不同的场合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鼓与呼。他认为,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要成为技术应用源和技术创新源,并能够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提供优秀的产业大军。【撰文】孙颖曹衍清深圳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创建者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探索者把深圳教育做好做强整合+融合、名校带新校,如今在教育上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已不是新鲜事,追溯集团化办学源头,坐落于深圳南山的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创建该集团的曹衍清更是堪称集团化办学的“第一人”。来深圳前,曹衍清创造了大名鼎鼎的“黄冈神话”,帮助无数农家子弟走进名校;来深圳后,他创建了广东省第一个公办教育集团,之后又担任深圳第一个市级教育集团总校长,可以说,他为全国的集团化办学探索提供了深圳思路。从内地到沿海寻求更多可能2002年,曹衍清放弃在湖北的市教委主任之职,投身于深圳经济特区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他说:“这是难舍的校长情结使然。”来到深圳,一些深圳人期待他在这里续写另一段“黄冈神话”,但曹衍清的一系列举动似乎与高升学率无关。他倡导开设了100多门高考科目以外的“课程超市”,包括桥牌技巧、花卉艺术、影视文学欣赏等,学生高中三年必须选修完成一定的学分;聘请前国足主教练曾雪麟为校足球队教足球,聘请乒乓国手陈新华来校当顾问,组建交响乐团……即便不追求分数,曹衍清的做法依旧得到了深圳人的认可。担任育才中学校长两个月后,南山区教育局决定让他兼任另一所区属中学的校长。之后,一个新的想法在互动中萌发了。打造广东省第一个公办教育集团在曹衍清上任前,蛇口工业区已经有育才中学、育才二中、育才二小,当时在育才一小旁边还有代管分部,即育才三小。曹衍清看到育才学校的大棋盘格局,寻思要整合这些学校资源,发挥规模效应,让育才的学子们可以连续受到高质量教育。在这样的考量下,广东省第一个公办教育集团——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诞生。曹衍清说,集团化办学为的就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新学校能高起点办学、让参差不齐的老学校能够崛起,“当年,深圳发展很快,社会对于优质教育需求量高,新学校不可能一两天就成名校,因此共享资源成为最合适的选择”。将教育集团命名为“蛇口”,他希望其继承蛇口精神,不忘初心、鼓励创新。“育才教育集团以公办学校为主体、旨在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我并不认为集团化办学就一定比办一所学校好,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脱离实际单纯追求规模效应是不可取的。”曹衍清说,蛇口有很好的集团化办学基础,在一定时间段内缓解了社会需求过多与优质学位不足的矛盾。如今集团化办学蓬勃发展,不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曹衍清很欣喜看到当初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经验与样本。期待深圳教育续写更多新故事在南山教育界工作不到5年,2007年1月,曹衍清调任深圳实验学校,接管深圳第一个市级教育集团,担任该集团总校长,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深圳样板添砖加瓦。2014年,曹衍清从深圳实验学校退休。回望深圳教育发展的40年,曹衍清感慨,虽然有许多东西还要学习,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如深圳一样,用如此快的速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他指出,国内教育发展到今天,需要再次寻求突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深圳可以在诸如办学机制上先行先试,为全国教育发展作出示范。在基础教育发展上,曹衍清更是直言,基础教育口号不能喊得太大,要着眼于学生,让他们有强大的基础面向未来,成为高素质人才。同时,他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教育人续写深圳教育的新故事。【撰文】徐峰禹明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创校校长南山课改重要践行者让国家课程改革在特区先行2019年,深圳图书馆收藏了一本新书,名为《南山教育记忆(1979—2006)》,书中记载着南山教育过去的点点滴滴。这本书的主编是禹明,原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创校校长。1992年,禹明来到深圳南山区,亲眼见证了南山教育从起步到屡创教育界辉煌的发展历程。今年71岁的他,回忆起深圳教育的点点过往,眼里泛光。初到南山从零开始1992年,禹明从湖南来到了深圳。当时的他还是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时兼任湖南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原本只是打算到深圳“试试水”,不想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南山区教育局的面试当中,他获得了留在深圳的机会。回想起初到深圳时的模样,他记忆犹新:“差不多30年前,这里到处都是山,整个南山教育局周边是菜地、鱼塘。”报到第一天,天上下着小雨,地面黄土泥泞,禹明的内心有些失落,“从常德到南山,就像城里进了乡村”。不仅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禹明还要面临身份上的落差——要从一名内地教育界颇有影响力的领导变为普通的中学教师。报到后,有位领导跟他说:“禹明,你在这里没有市场。”话语一出,禹明似乎被泼了一盆冷水。后来转头一想,他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深圳是一个不相信过去辉煌的地方,内地的成绩都属于过去,到了这里,就意味着重新开始。”为了重新证明自己,禹明从普通教研员起步,并在南头中学兼课。凭借先前丰富的教研经验,他在南头中学进行的英语课堂改革取得不错的成效,一年后,就被升为教研室副主任。“只要你有能力,就会受到重用。”禹明回忆说,“教育局的领导视野开阔、胸襟宽广,南山教育就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广开大门,广纳贤才。”南山“课改”的最佳“操盘手”对禹明来说,深圳教育的每一天都令人难忘,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激情燃烧的十年课改岁月。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山借助上世纪90年代打下的基础,抓住了课改的机遇,走上了全国课改的舞台。禹明作为课改实验的“操盘手”,从争取国家级实验区到启动国家级实验区,全程参与了工作。“南山接到国家的课程改革任务后,从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以及中考改革方面,一一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要求。”他回忆道。在前期进行了充足的筹备后,2001年9月1日,南山各公立学校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当时,南山区以“综合课程”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所谓“综合课程”即将原先的政治、历史、人文地理整合为“历史与社会”,化学、生物、物理、自然地理整合为“科学”。课程改革的落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南山课堂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课改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行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经过该次课程改革,学生的素质明显提升了。2002年2月,教育部基教司在南山区召开全国课程改革试验区工作会议,肯定了南山区课程改革起步阶段的工作。后来,南山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课改的一面旗帜”。2009年,中国—欧洲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大会在海牙举行,禹明作为代表向欧盟教育同行介绍南山课改经验,使“南山课改”走上了国际论坛。创办南二外理念付诸实践2004年到2009年,禹明穿梭在南山教科中心和南山第二外国语(下称“南二外”)之间,风雨无阻。筹备创建南二外、出任校长是禹明教育生涯中浓墨重彩的又一笔。南二外是深圳市第一个教科中心附属学校。学校初中部成立后,禹明坚持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同时鼓励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扎实。南二外初中生第一次参加教育部的检测就取得区第一的成绩,第一批初中生中考名列全区前茅,三年办学,一举成名。“南二外不是靠好生源办好学校的,而是办好了学校受到社会和家长认可的。”禹明如是说。如今,谈起南二外,禹明依旧充满深情:“创办二外,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段宝贵经历。这5年,是我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5年。”2010年,禹明成为影响深圳教育30年30人提名人选。退休后,禹明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的专家和市督学工作室主持人,依然活跃在深圳教育这片沃土上。关于退休后的生活,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将自己的一点经验和老师们、校长们分享,给予他们些许启示。”【撰文】蔡敏玲【来源】南方日报

集训式学习中心
教学、饮食、住宿一体化,全日制沉浸式学习,叫早查寝、早晚自习,集中管理模式
科学教学体系
多分数段课程可选,总有适合你的入口班级;完善的讲、练、测、评教学体系
学霸孵化基地
30年经验沉淀,多名学员成功见证,享誉海内外的雅思/托福学霸孵化基地
甄选好课
甄选课程讲练结合,1:1复刻雅思/托福模考,口语陪练,个性化针对性指导
全明星教师团队
严选7.5分+雅思教师,海归硕士教师团队,深耕教学教研,备考实力保障
星级品质
全天陪伴式督学,实现开营前、开营中、结营后精细化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