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四川传媒学院学费多少是几本是艺术类几本

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1
1.中外合作办学背景学生特殊性
1.缺乏自律,学习意识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院录取控制线低于本科二批录取线,学生多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欠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虽然有国外学校合作背景,但是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高,且水平差距大,为教育教学共组带来一定的压力。
2.生活优越,心理素质弱: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的学院收费较高,录取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在加上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的呵护多,自我意识强,自立和自理能力差,在社会交际、学习生活、感情上遇到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需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和适当的心理引导。
3.思想活跃,活动能力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招收的学生多数思想活跃,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在文体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表现欲望强,对集体性的文艺活动具有较强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语言表达、活动组织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理想远大,生活定为高:中外合作办学的部分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人生选择定位较高,不少家庭愿意支持学生出国留学。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很高的期望,渴望成功,因此他们很注重个人的发展,远大的理想的理想和较高的生活目标如果利用得当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2.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必要性
第一,第二课堂改革是第一课堂教学实施的有益补充。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阵地,传统教学中第一课堂多以理论灌输为主,难免枯燥乏味,而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书本中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间接获得新的理论知识,从而对第一课堂进行升华与延伸。第二,第二课堂改革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和品格完善与健全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二课堂活动既需要调动学生实际的感性生活体验对现象进行观察、测验,又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观察、测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性、开拓性的品格对培养锻炼创新能力、养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第二课堂改革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中外合作办学追求的目标,其与国外学校对接的优势有利于吸取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课堂开展的先进经验,从而使教师、学生的传统观念得以改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实践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重视。传统教学将注意力多放在第一课堂上,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教学设计都予以倾斜,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在整体上未纳入正规呃年度专业培训计划,没有按照专业培训课程设置设立相应科目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认为学生第二课堂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群体性活动,存在随机性强、受客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其次,行动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积极。受思想重视程度的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较大,一方面开展次数有限,规模上多以学校、学院举办的活动为主,以系、专业、班级为主的活动较少。时间上多以学期为界限,具体到每月、每周的活动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不高,多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社团成员为主,达不到第二课堂开展的全员参与目的。最后,形式上对第二课堂开展不丰富。受第一课堂教育模式影响,教学内容的被动性选择使得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受到限制。当前第二课堂的许多形式仍是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讲座、体会交流、演讲比赛等,没有紧密与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1.抓紧一条主线:
即将第二课堂教学同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如何将第二课堂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第二课堂只是单纯完成学生处、团委布置的活动的模式,以就业升学为目的,突出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应围绕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原则,同时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成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突出两个主体:
即重视辅导员能力提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两支力量之一,是第二课堂改革和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第二课堂是辅导员教师的主阵地,辅导员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投入到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落实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党团组织、班级和社团等组织来进行,一支信得过、靠得住、有凝聚力、工作扎实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第二课堂活动得以有声有色开展的基础。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他们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挥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成才的促进作用。
3.坚持三个结合:
首先,坚持与第一课堂相结合。树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育人观念,建立双向互动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及一体化课程体系,健全系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分学管理制度,不断强化两个课堂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其次,坚持与社团组织相结合。学生社团活动可在各个环节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创新等能力,同时社团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开展的领域。最后,坚持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第二课堂改革要形成学科方面的特色,强调学习的实践性,专业的知识性要不断拓展,专业内涵要不断深化。让学生能够在突出专业知识的二课活动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
4.完善四个保障: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2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英语第二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Effective Mode of the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ANG Yi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Beijing 100048)
Abstract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beneficial supplements to classroom English learning. They were widely carried out in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activities is far from satisfy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ffective teaching, English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designed for efficiency, effect and benefit. The effective activities should reduce teaching inpu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output, should help students make progress and achieve their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should give students useful and practical skills that are needed in the socie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extracurricular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effective teaching
1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因为受时间、场地和对象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些困难。例如,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学课时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另外,高职学生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后自主学习习惯,学生课下不进行练习巩固,教师仅凭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各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理论上说,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否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却鲜有研究的议题。
2 有效教学理论
在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人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此后这一概念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①西方英语教育界的学者们针对英语教学展开了大量的有效教学研究。②③④如今,这一议题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也备受关注。⑤⑥⑦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学应该是有效率、有效果和有效益的。第一,有效率指的是教学活动的产出(即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的比值。教学投入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投入。这需要我们的教学能够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第二,有效果指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得到的收获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学习并得到了进步和发展。第三,有效益指的是教学的效果符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学生对教育的需求。⑧
3 关于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调查
目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正在各高职院校火热开展,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也在广泛进行,但是却很少有人思考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虽然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有别于第一课堂的课堂,但它仍然是一种在学校情境中由教师为学生组织的“隐性课堂”(hidden curriculum),仍然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并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课堂性”仍应是其本质属性。因此,第二课堂活动也应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
为了了解目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我们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的8个自然班296名学生中开展了一项“关于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调查。调查发现,第一,多数学生对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满意度一般,31.8%的学生认为在第二课堂中的收获不及第一课堂大。第二,虽然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认可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33.4%的学生认为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基本没有效果或者完全没有效果,而对于听说读写译这5个单项语言能力的提高,认为基本没有效果或完全没有效果的学生分别占30.4%、31.1%、43.9%、45.3%和39.5%。
4 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探索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善现状,提高第二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效教学的理论,从效率、效果和效益三因素考虑,探索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有效模式。
4.1 提高效率需要减少教学投入并增加教学产出
学校在规划和设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教师只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在高职院校可以开展的这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晨读、晚自习、英语学习讲座、英文电影欣赏、英语广播站、英语类的校报校刊、校园英语学习网站、微博及微信平台以及各类英语竞赛活动。
(1)晨读和晚自习。高职学生多数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果不加引导,要他们一开始就能够自主地进行晨读和晚自习,这不现实。教师可以在开始阶段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督促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并在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和帮助他们。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应逐渐淡化角色,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英语学习讲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当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开设英语学习讲座的目的正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现状为学生规划系列英语学习方法讲座,例如英语发音训练方法、口语训练方法、听力训练方法、词汇学习方法和写作训练方法等。教师规划好讲座的主题之后,可以将学习讲座的组织任务交给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自己组织和开展,而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
(3)英文电影欣赏。英语学习兴趣是影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一项重要因素。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们精选一些难度适当的电影,如《罗马假日》、《魂断蓝桥》、《海底总动员》和《风中奇缘》等。教师只需做出要求或安排,其余事务由学生组建的英文电影社团负责,如张贴电影海报、组织放映等。
(4)多种媒体的英语第二课堂。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渗入多种媒体,深入学生的各种群体之中。例如,学校可以组建校园英语广播站、英语类的各种校报校刊、校园英语学习网站以及微博及微信平台等。这些也可以借助学生自己的力量,组建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己筹划、组织、开展、宣传和维护。由学生自主开展的这类第二课堂往往更具生机和活力,更能吸引其他学生的关注,也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类第二课堂中,教师也只需要做指导和引导的工作。
(5)各类英语竞赛活动。在高职院校,各类英语竞赛活动一直是英语第二课堂的传统项目。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吸引到有专项特长的学生,可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些英语实践机会。这些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竞技类,如英语百词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另一类为表演类,如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朗读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和英语戏剧比赛等。这类活动也可以交给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己进行策划、筹备、组织和汇报演出。
4.2 提高效果需要切实让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并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一,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能盲目开展,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并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师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使第二课堂活动能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补充的作用。例如晨读和晚自习,就应当引导学生就当天或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或预习,而不能漫无目的、随意地开展。在多种媒体的英语第二课堂中,例如微博和微信平台中,应当就当前的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信息。第二,学校在规划第二课堂活动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学习动机是为了就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一般集中在提高听说能力上。适合为他们开展口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比赛等以听说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果学习动机是为了考试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往往是提高词汇量和读写能力,那么这部分学生则适合参加英语学习讲座、英语词汇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校园广播、英文校报校刊、校园英语学习网站等活动。第三,学校应为第二课堂活动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开展每一项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对于参与的学生有考勤记录和成绩评价。对于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要进行奖励,对于努力参与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对于较少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则要及时进行督促。
4.3 提高效益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实用”能力
有效果是指学生学到了东西,有结果。而有效益则指学生学到的东西能够有用,有益处。如果学生在第二课堂上学到了东西,但这些知识或本领本身对于学生将来工作是无用的,那么这种第二课堂活动即使有教学效果,但依然谈不上有教学效益。要做到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效益,就需要使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符合社会的需求,具有社会应用价值。也就是说,学校进行的第二课堂活动,需要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需要满足学生未来就业、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教师在规划和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参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第二,学校应当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了解每年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反馈,了解社会的需要,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地调整第二课堂方案,从而培养出能够学以致用、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基金项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1142)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人民教育,2001(6).
② Brown, A. V.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effectiv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 comparison of ideal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9(93).
③ Facella, M. A.; Rampino, K. M. & Shea, E. K.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2005(29).
④ Murray, H. G.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s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In J. C. Smart (Ed.),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 New York: Agathon Press,1991.
⑤ 胡信华.高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分析.职教论坛,2010(1).
⑥ 杨惠中.提倡有效教学——从“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谈起.外语界,2011(2).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3
[关键词]第二课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5-01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他的育人功能与作用不断凸显,然而,传统的第二课堂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将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分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引导策略。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一)高校管理者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高校管理者不重视或忽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认为第二课堂不是“正业”,甚至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不开展。很多高校的校领导因忙于事务,只是象征性参加较为大型的学生第二课堂个别活动启动仪式或偶尔视察活动基地。甚至于一些高校第二课堂没有校领导主管,只是由学校的行政机构教务处或团委代管。
(二)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缺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更多地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青年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局限,还不能充分地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客观、正确性的价值判断,造成了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第二课堂的育人功不能完全发挥。
(三)第二课堂缺乏系统规划和设计,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人数激增,产生了人均教学设施不足情况,很多高校满足第一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更无法去为第二课堂提供教学设施。这样给第二课堂管理和指导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种现象极大挫伤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使第二课堂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体现。
(四)缺乏稳定、专业、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活动层次和水平难以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为学生配备专门教师,但情况不一,各有不同。有的高校只为了满足第二课堂配备教师数量,把一些工勤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任教师。有的高校把专职思政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这些人员在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中受专业水平和技术的限制,对学生个体素质提高缺乏专业化指导,导致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受损。
二、第二课堂建设引导策略
(一)建立第二课堂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管理机构。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校情,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领导体制。建立了校院系三级或院系二级领导体制,学校(院)党委书记负总责,学院(系)党总支书记负全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重点抓、全校教师人人抓的“四抓一落实”工作体制,并在机构中设立专管部门,由学校的教学部门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确保人、财、物等方面协调统一,真正构建起第二课堂的领导机构,并把第二课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着高校的政策倾向。随着第二课堂作用的突显,高校应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时纳入高校整体教学体系,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实现一二课堂的联动与协调发展。
(三)建立学分制
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把活动课程以数量计分的方式固定起来,达标的准许正常毕业,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各高校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建立第二课堂量化学分制。将第二课各项活动分值化处理,把学生参加活动按学时的多少给予分值计量,分值可以冲抵第一课堂的任选课学分或相关专业课学分。
(四)建立学生实践考评与质量监控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4
【摘要】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而言,第二课堂尤为重要。在学校体育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而且大多都是以输入为主,然而对于同等重要的输出而言,课堂上却无暇顾及,这就对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和开展现状,分析第二课堂的应用效果,为第二课堂将来更好地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 体育专业课 第二课堂 应用效果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指的是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很好地促进学生专业技术的提高。它的学习空间范围更加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比第一课堂形式更加灵活,时间更加自由。借助第二课堂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
一、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开展情况分析
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主,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兼容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艺术体育学院作为二级学院,是河北省内首家将艺术与体育相结合、走艺体交叉融合之路的二级学院,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创新的征程上逐步发展壮大。艺术体育学院开设表演(体育)和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在俱乐部、教学、电视台等岗位的第一线,在能就业、就好业的同时,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推进艺术体育学院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丰富表演(体育)技术课教学资料,艺术体育学院开展了表演(体育)技术课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工作。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同时也结合各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制定第二课堂的补充内容,各课程负责人制定教学大纲以外的补充内容,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或采用摄像或采用资料搜集整理的形式,将不同项目的动作和套路设计好,制作成册,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使用。
1.教师教学现状
目前,艺术体育学院表演(体育)技术课的教学资料短缺、教材内容陈旧,教师手中的教学资料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停留在技术传授的层面,对于技能和技艺的传授无法有效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课程发展情况调整适宜的教学内容,改编或创编多套技术动作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学生学习情况
目前,学生手中技术课程教学资料较少,影响课下预习情况。在学习新课程时,学生技术学习不扎实,易遗忘技术要点与技术动作。 课上学习效率一般,多数停留在技术模仿和技术学习阶段,未能提升到技能与技艺掌握的阶段。
二、艺术类高校体育专业课第二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艺术体育学院体育专业课在学校中属于是边缘学科,如何使体育专业课在艺术类院校中求生存,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使在校生除了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内容以外,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夯实专业基础,准备好竞争与敢于竞争的基础与条件,变专业劣势为优势。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第二课堂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第二课堂的开设的素质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从目标的确定到实现,在艺术体育学院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牵头,将任务安排下去,责任到人,时间节点清晰,目标明确,促进了任务更好的开展和落实,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提供保障。
2.提升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
对于第一课堂来说,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了第二课堂的存在,各教师可以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架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的时间。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促进学生系统、灵活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求知欲望大大增强,为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高校,课程相对较为自由,业余时间也比较多,但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限,学生通过图册,补充课堂专业学习中的不足,对不同的动作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使其向一专多能、社会人转变,从而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潜在创造力。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除了课堂所学知识以外,能蜃灾鳌⒆跃醯难习图册,并能很好地对动作的构成进行解析,提高了实践和动脑的能力。
4.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
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将各项目做成图册,根据专业下发到学生手中,在图册的制作与印刷过程中产生较高的资金费用,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加大对此财政资金的投入,保证第二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是当代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仅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活动范围的扩大或活动场所的变更,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独立的育人平台。做好第一课堂的本质要求,提倡第二课堂的开展,实现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两个渠道并行的育人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校论坛.2010.3(3):21-23
[2]刘当远.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5-186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5
[关键词]第二课堂 就业竞争力 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丁娟慧(1981- ),女,江苏常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江苏 南京 21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语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BFDY04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13-02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
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为680万,但初次就业率仅为77.8%,有近150万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再加上往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的,就业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而当今这样的社会就业问题的形成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原因所造成的,还有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之道,缓解就业压力。
1.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目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与职业缺乏规划,没有根据自身特长与优势去确定目前需努力的方向和未来就业的方向,以至于到了毕业的时候迷茫无措,在择业时不知该去向何处。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再加上对就业期望过高,又有点眼高手低,对就业政策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竞争意识薄弱,也造成了就业的困难。
2.高校方面的原因。近几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就业市场人才出现了相对过剩,而社会又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满足所有大学生的需求。高校的教育体系与现实社会脱节,专业设置不够灵活,创新意识不够,对实践性也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强,给就业增加了困难。同时,也没有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没有根据学生需求来规划,指导形式单一,课程安排时间短,没有起到应该发挥的指导作用。
3.用人单位的因素。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高学历,还对工作经验有要求,甚至还对相貌、身高有要求,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之高也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障碍。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除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是我们不可控的之外,高校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是高校第二课堂教学可以改善提高的。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第二课堂不能再仅仅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而应该肩负起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教育环节。
二、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就业竞争力的意义
第二课堂是高校第一课堂的拓展延伸,是对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它的具体含义是指在教学大纲之外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总称。在目前各高校的初步实践探索中,我们已经发现第二课堂有着第一课堂所无法替代的存在意义,它可以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丰富性和现实性。具体来说:第一,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充满自主性。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第二课堂教育,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性,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形式充满多样性。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开展各种各样的第二教育形式,促进思维的相互碰撞,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素质特征。第三,第二课堂更具综合性。它克服了课内教学仅局限于各个科目书本内容的片面性,更强调各种综合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让学生可将所学知识更有效地结合。第四,第二课堂有极强的实践性。传统课堂教育只注重理论传授,而第二课堂则突破这一局限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动手机会,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健全其人格,增强其心理素质。
可以看出第二课堂有着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它将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有机结合。虽然现在高校已普遍将第二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但有关第二课堂的组织方法没有固定的形式,各个学校的开展状况也各不相同,在实际的第二课堂开展中,仍有一系列的不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高校仍认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课外补充,处于一种从属地位,高校的重心仍然在专业课堂教学上。而且第二课堂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对于第二课堂,学校任由一些组织自由发展,不管不问,没有资源、经费以及时间的保证,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也不会花时间去协调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也就无法顺利开展。由于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不足,导致第二课堂的“边缘化”相当严重。通常高校内承担第二课堂教育的仅仅是团组织和学生工作组织,虽然高校内也会有学生活动中心,但与此相关的人员与经费都是尽可能地精简节省。可以看出,在这种缺乏规划、没有管理、产生了边缘化的情况下,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构建有关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构建
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际教育意义,增强其系统性,笔者在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经验基础之上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开展构建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5P模型,如图所示:
1.理念指导。理念指导是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的起点,只有解决了理念指导的问题,其他有关就业问题才有可能继续解决。而在构建理念指导机制时,我们应该将传统的与现代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多引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化成为学生自发的学习行为。首先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如学生党组织、团组织加强理念的宣传和指导,将一些会议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认识了解,接受教育。其次,还可以开展各类讲座进行理念的指导。可以请成功校友、各领域的专家名人等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增强学生的决心与信心。最后,还可以同时开展辅导交流,也可以单独开展专门辅导,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提高和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当然,理念指导的开展形式还可以多种多样,重点是要贴近学生群体,采用他们更易接受的方式,如网络、电影、演讲等,构建全方位的理念指导机制,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保障支持。第二课堂的真正开展必须有各方面的保障支持,由政府、社会、高校、校内组织等形成支持系统,独立进行运作、实施和管理。目前高校内的第二课堂主要由二级学院和校团委负责,但显然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开展第二课堂为主的,而且学校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支持。学校首先应该对第二课堂重视起来,给予一定的平台支撑系统,形成专门的第二课堂实施、管理机构和学校社团辅助机构,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且配备有经验的教师提供指导。同时要给予这个平台一定的经费支持,平台机构再寻找一些赞助费,保证平台机构的良好运行。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比如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增加各类宣传牌等,让学生时刻得到提醒,引导其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营造出一个敢于冒险且容忍失败的环境氛围。最后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各类第二课堂相关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创建平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平台、环境和活动的全面支持,也意味着学校为开展第二课堂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支持。
3.活动开展。第二课堂的开展必须依赖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且要与第一课堂教学的理论与知识相对接,让学生所学可以有地方展示。首先是各类竞赛的开展,例如现在高校比较流行的“挑战杯”、辩论赛、运动会等,不局限于一个学科,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学习专业之外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其次是有关就业的各种讨论活动的开展,例如创业沙龙、就业论坛等,并请有经验的或成功的人士参与交流。最后是学生组织的成立,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这些学生组织更加锻炼学生的整体能力,可以施展他们的个人才华,还可以挖掘他们的潜能。大学生参加这些学生组织不仅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课余时间,还可以收获很多的实践经验,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并在活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且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4.实践机会。实践是第二课堂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考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开办实践基地和校办企业、创建模拟公司和创业培养班,让有兴趣且也有这个能力的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实践,亲身体验就业相关的经历,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同时也促进学校的就业氛围。当然还要增强实践的吸引力,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专业学习的价值;也将校内和校外的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就业所需的技能,同时感受到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还应对实践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在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同时也鼓励还没参与实践的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环境激励。
5.反馈提升。一个体系的良好循环必须要依靠信息的及时反馈,将前面每一阶段的进度、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做得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则要探寻原因进行改正,如果前面的努力没有得到恰当而合适的反馈,那么就不可能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因此,要及时恰当地对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前四个环节进行反馈,通过过程和成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奖惩机制,让师生可以定期看到自己的成长点以及失败的地方,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让自己再一次得到提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师生间的沟通以及加强与家长、社会等多种途径的沟通将第二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反馈,增强第二课堂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江丹.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山西科技,2012(5).
[2]蒋利平.高校第二课堂励志教育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3]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
[4]李华,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4(3).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6
1 法学专业硕士“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类型
一方面,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存在共性,第二课堂的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适用于这两种硕士的,总体而言,以下活动均可以同时适用于法学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
(1)专业辩论赛。对于法科学生而言,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迅速反应能力都是必需具备的基本要求,对于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法学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均可在辩论赛中学习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技能,对于两种类型的硕士培养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模拟法庭。在平时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实践的接触比较少,模拟法庭恰恰为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实践、培养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模拟庭审活动在对硕士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都是值得借鉴的。
(3)旁听庭审及参与律所开放日。国内很多法学院与法院及律师事务所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学生在课余闲暇时间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践第一线亲身感受法律实务的魅力,进而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4)法律志愿服务。法律志愿活动包括法律服务进社区以及定期的法律知识讲座等,旨在让法学院学生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践,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文体活动。学生自己组织筹划以及参与的文体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到了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另一方面,法学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在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灵活调整内容。
(1)法制讲座。针对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不同特点,讲座内容可以有所侧重。针对科学硕士的讲座应主要涉及法学学术领域的热点争议问题,引发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而面向专业硕士的讲座应主要涉及法律实践领域和实务经验。
(2)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是法学院研究生重要的活动形式,对于法学科学硕士来说,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重点选择理论上的争议问题,而专业硕士则应该更加关注实践领域中的疑难问题。
(3)张扬个性、培养特色的学生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尽管这种差别的实际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倘若忽视这种差别,第二课堂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完善法学专业硕士“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要点
2.1 制度先行,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第二课堂的整体开展
无论目前的实际状况如何,第二课堂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首先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致力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第二课堂属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一般都会安排专门的机构予以统筹和管理,由于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辅导员或分管领导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所以有很多活动是通过学校资助、学生社会组织的形式开展的。但是在实践中,大量的活动无人问津,学校的经费被白白浪费,广大的学生却有一种敷衍了事、草草收场的感觉,这给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必须从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
2.2 结合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差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法学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差异决定了在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也应结合不同的培养模式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的相应变化。科学硕士的理论教育指向要求针对科学硕士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以理论教育为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专业硕士注重的实务操作和运用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在针对专业硕士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应该重视与实践的结合程度,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灵活应变能力的锻炼。
2.3 强化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设计的自主性
第二课堂的效果来自于学生的热情,而持久、有效的热情只能来自于兴趣。这就要求第二课堂的活动流程、框架和具体内容的设计一定要民主,尽可能吸收学生参与、发挥学生自主性。
2.4 大力突出第二课堂的研究性和创新性
拓展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通过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研究能力。为什么要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因为没有学生参与,仅仅依靠辅导员或分管领导的策划,是不可能设计出贴近学生的课外活动的,也就谈不上引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本身就具有突出的研究性和创新性指向,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一定要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结合两种硕士培养目标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策划和参与。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法。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2.5 大力突出第二课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
学术研究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需要众志成城的合作。即使是强调个人努力和付出的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合理的分工也是成功的条件。在组织讲座、辩论赛、参加模拟法庭的过程中,离开学生之间的合作,这些第二课堂活动的成功几乎没有可能。而在申报课题、开展社会调研、撰写研究报告等专业性很强的学术科研活动中,团队协作精神也是这些活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毫无疑问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7
关键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能力;网店经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58-03
作者简介:廖卫红,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由于受学制及课时的限制,学生往往在学习完每门课程的课堂里那几十个小时之后,总感觉到还是学得不够,似乎觉得还有很多知识技能没学到手。但学校正规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学生就没有多少机会再去接触某门课程,除非他们课后自发地再去探究学习。因此,如果从学校层面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的掌握,将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第二课堂
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强化职业岗位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实践教学,组织高效的第二课堂教学;建设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生产、研发、创业)基地;使高职课程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
1.什么是第二课堂?
所谓第二课堂,不是传统意义的“第二课堂”:课外补课、课外活动,等等。它是学校整体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它以专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学校教育的整体看,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包括所有自习、周末和假期)不应仅仅用来消极地完成书本作业,而应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密切结合。所有的课余时间应当逐步成为第二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只可能在第二课堂实现。
2.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
(1)兴趣活动组。以第一课堂为基础,每位任课教师都可以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兴趣组活动的项目可以与课程整体设计中的“课程项目”相结合,也可以向纵深扩展。兴趣小组数量的多少、层次的高低、活动时间的长短、内容的繁简,都可以灵活处理。
(2)技能俱乐部(专业协会、专业服务社、专业项目制作组)。技能俱乐部围绕第一、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专业竞赛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开展活动。俱乐部教练必须是本专业有实践经验的、能带领学生完成复杂项目的专业教师。
(3)教师工作室。某些技能适合于采用“师傅带徒弟”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成立以知识、能力、经验、素质合格的教师为中心的专业工作室。结合该教师的第一、第二课堂教学或教师自己的研究开发工作,组织学生在工作室中与教师一起完成综合项目。
(4)技能竞赛队。目标瞄准特定的赛事,成立相应的竞赛队,确定明确的参赛目标,选派合格的教练和参赛队员。根据竞赛性质的不同,竞赛队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常设的。
(5)学生创业园。专业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外)设立学生创业园,解决开展创业活动的场地、设备、工具、教练等条件。学生在教师、企业人员带领下,参与解决直接来自企业的课题(任务))。学生可以带薪工作,可以参与科研或设计,可以申报专利,可以与毕业设计、就业准备等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自己创办经济实体。随着活动的开展,师生们会创造许多新的第二课堂教学形式。
3.第二课堂的工作内容
第二课堂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学生方面的工作、教师方面的工作和管理工作。首先是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本专业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参加相应的选题、指导、教练、培训、展示、竞赛等活动;然后是组织学生学习、训练、展示、竞赛。第二课堂必须以活动型的项目教学为主。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专业实训室、学校实训中心、计算机房、学生创业园甚至企业现场进行,这是以项目为中心的活动。第二课堂的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教学。所有的活动都要以项目为目标,围绕项目的完成,安排所有的活动。这里的项目必须是贴近岗位实际的综合、实际的具体工作。
4.为什么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1)职业能力仅靠第一课堂是练不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可以通过传统课堂形式传承,但娴熟的操作能力在课堂中是很难练出来的。而第二课堂为学生锻炼职业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2)只有兴趣和自信才是学生的内在动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对上课没有兴趣,但对动手操作,他们的兴趣相对较大。只要学生对课程项目(职业活动)产生兴趣,做出成果,就会产生相应的动力。
(3)只有完成目标明确、成果明确的综合实训项目,学生才能培养兴趣、自信和成就感。
(4)正确安排第二课堂教学,可以使分层次、学分制、模块化教学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5)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可在竞争的成果展示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
(6)第二课堂的教学时间之长、方式之灵活是第一课堂所无法比拟的。
5.如何评价第二课堂教学的效果
对第二课堂工作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能力水平和项目的成果水平。通过学生展示完成项目的成果水平,展示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校需要掌握的,一是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专业实践能力。而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显得更为重要。专业实践能力可以理解为实际动手能力,这里的实际动手能力主要是指实际能完成某个岗位工作的能力。现在,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人才市场,雇主希望聘请来的大学生能顶替某个岗位实际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而不需要太多的培训。现在,在电子商务实际就业市场,更多岗位主要集中在两类:一类是管理类岗位,另一类是技术类岗位。技术类岗位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来说,一般很难胜任,这类岗位通常是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这类岗位一般有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等。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一般是管理类岗位,包括网店运营、网店客服、网站网络推广、网站搜索引擎优化等岗位,而且由于当前网购市场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开店,如此,更多的岗位与网店经营相关,包括网店美工、网店活动策划与推广、网店客服、物流,等等。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主要包括网店经营能力和网站网络推广技能(网站搜索引擎优化也是一种网站网络推广手段)。重点需要培养的网店经营能力有:
1.物质采购能力
经营实体商品的网店,需要不断地从货源地购买商品。学生在进货过程中,将会遭遇很多故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物质采购方面的能力,包括预测、议价、把握时机、了解商品市场行情等很多方面的能力。
2.网店美工技能
网店美工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一个很重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一个公司的地位不可或缺,是公司老板很看重的一个工作岗位。因此,掌握这种技能是相当重要的。网店美工技能主要包括做好网店整体装修(网页色彩风格的把握,整体布局等),摄影技术的掌握(要完美地拍出商品的照片,包括商品的细节图等),掌握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美化处理,设计好促销广告,等等。这些技能都可以在网店实际经营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如果一个网店开得很成功了,这些技能也就应该掌握得差不多了。
3.推广活动的策划能力和推广方法的理解把握能力
要真正把网店做大做强,做出成效,就必须做推广。而做任何一个推广活动,之前必须做好活动策划,只有策划做得成功了,网店销售才可能达到一定规模。要做好策划,必须要对平台上各种推广方式方法了如指掌,通过对网店多次反复的做活动推广,必然会使学生掌握掌握好各种推广方法。在电子商务企业网店推广岗位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生能够自己开网店,就是娴熟地掌握了推广技能,那么求职成功并胜任工作也是毫无问题的。
4.客户服务技能
客服服务技能技巧更多地需要在实践中锻炼,通过实际的锻炼,必能掌握消费者心理状态,积累客户服务的经验,而个人开网店自然也就锻炼了学生的客户服务经验。
5.物流管理能力
如果每天只有不多的订单,并不需要动太多的心思就能把货准确无误地发出去。而当订单大量进来时,就需要比较强的物流环节管理能力了,否则就会造成发货出错率大大提高,影响网店形象,影响网店信誉的成长。
6.数据分析能力
一个网店经营得好不好,通过看店铺和行业的相关数据就会很清楚。只有及时解读出相关数据的背后意涵,才能正确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掌握好量子恒道和数据魔方两种统计工具,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网商技能。
三、“第二课堂”教学对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由于“第二课堂”的教学以兴趣为基础,操作真实的项目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因此“第二课堂”教学对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第二课堂”教学直接弥补了“第一课堂”教学的种种不足,尤其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第一课堂教学,在习惯、学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很难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状态,因此存在种种不足。而第二课堂就弥补了这种缺陷,它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带着目的,带着激情,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真实项目(如自己开网店),而且很快就能看到成果,如此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使这种形式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不是割裂的。由于学生对实际操作更感兴趣,在实际操作时必然又要用到相应的理论知识,第二课堂教学其实也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由于掌握好了理论知识,反过来又正面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是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受到的不是单一的技术教育,而是实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自然体现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综合内容,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单纯书本知识学习的弊端,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的新教学模式主要特点应是极大强化第二课堂教学,极大强化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未来的第二课堂必将逐步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主战场。所以目前在解决教改观念的同时,解决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基地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问题,就成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叔清.网店经营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8
[关键词]第二课堂 英语科技能力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32-0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精通英语且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目前高校大多数学生仍然面临着努力提升自我但成效不大的困境,工科院校学生更是如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造就高素质且具有科技英语能力的人才,使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相适应是本研究的重点。
一、大学生科技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进行的班级授课活动,传统的大学生科技英语学都来自于第一课堂,它起着主渠道的作用。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英语科技第二课堂,则是指把在第一课堂所学到的英语科技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加以练习,达到熟练应用。[1]
通过对大学生课余学习的调查表明:在校生课内与课外时间比是44:56,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余学习时间。[2]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有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则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语言的学习过程为:输入吸收消化输出,示意图如下。
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是实现科技英语学习过程最佳的途径。两种课堂的有机结合,能够开拓出学生在积极的输入与输出信息的实践中,掌握英语的广阔天地,实现快速提高科技英语能力。
此外,第二课堂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重要帮助。因此,大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全面搞活英语科技第二课堂,既可起到促进教学,增强校园学习氛围的作用,又能提升个人科技英语水平及综合素质。
二、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英语活动丰富多彩,但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项目和数量比较欠缺
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科技能力对工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具有实际作用。因此,很多院校开始注重并开展第二课堂英语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较为丰富。例如有很多高校开展英文演讲赛、英文原版经典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沙龙、英文话剧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大都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内容为主题,未能有效地针对大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结构开展语言活动。这些活动无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和促进作用,且与英语科技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加之此类活动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比较高,使得学生的参与率过低,达不到营造工科院校第二课堂科技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二)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提高科技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
目前,国内高校举行的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大都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在活动举行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和提高,但缺乏长期有效的坚持,并未达到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起到提高其科技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学生缺乏长期坚持学习英语科技的兴趣爱好、意志力和自信心,这又成为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面临的另一重要难题。
(三)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待探索和完善
在过去,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大都以选拔人才为主,其性质属选拔性测试。此种方式过于强调结果,大部分学生通过一次或几次的测试就会被淘汰,学生的成果和成绩不易得到肯定和信任,且此种方式只选出少数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部分学生仍游离在重点培养对象之外。因此,我们必须要寻求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全面科学的方法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另外,在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中,专业知识和能力是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而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却一直处于次要甚至不被提及的地位。同时,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待加强。总之,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研究
针对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现状,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和多年毕业生“双选会”的调查,提出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以下四大模块。
(一)设立活动目标
本模式旨在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科技能力、交际能力,智力及道德品质。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在于科技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智力及道德品质也有一定帮助。它能实现外语教学交际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双重目的,使学生在获得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智力得到逐步的开发,英语科技运用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二)分析活动实施的条件
活动条件涉及学生情况、时间空间、设备设施、社会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水平及环境资源等。通过分析活动实施的条件,可制订出合理的活动方案。而活动实施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学生情况分析可帮助组织者掌握学生兴趣点、知识结构、英语水平等多方面。然后结合时间和空间定好活动组织的日期和地点,再安排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同时利用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来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增加砝码,且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水平对活动的质量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例如:可立足于现有的教学设备,提高视听教室的利用率;集中视听资料,开放听力自习室、录像室;开放计算机室,进行学生网络自学、教师网络辅导答疑等。[3]
(三)提出活动方案
在这一模块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既是主要手段,又是重点。我们提出建立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管理模式应通过以下两大管理方法。
1.建立活动过程管理体系。首先应明确组织人员管理及机构人员的职责,组织者按照自己所负的责任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方可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进行活动过程管理及计划实施总结,计划可明确活动的流程及应注意的各个事项,在活动结束以后,通过总结归纳出活动举办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以便以后开展活动作为前车之鉴。再者,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及内容收集归档。档案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保留档案对日后的工作管理和查询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所参与活动的归档,对学院活动资料的收集及个人的档案记录都有极大帮助。
2.建立活动组织管理体系。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配套的过程管理体系,还需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在高校,构成这一体系的机构和单位有:教务处、教研室和班级;校团委、团总支和学生会;院党政、院学工和班主任。教务处同教研室及班级是一个系统相连的体系,教务处的任何教学通知和教学活动都通过教研室来联系学生,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校团委、团总支,学生会是组织活动开展的部门,三个部门是上下级关系,校团委属管理部门,团总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会则是开展活动的主要执行力量,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院党政、院学工、班主任是学院引导并促使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指导者,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构成教学系统的教务处,教研室和班级为学生举行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奠定英语和科技知识基础;构成管理组织系统的校团委、团总支和学生会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帮助;构成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院党政、院学工和班主任为大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塑造提供思想保障。
(四)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传统选拔型的评价体系随着大学的发展已逐渐不能适应其要求。我们必须在新形势下找到适合现代大学发展目标的新体系。本课题的研究者根据多年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评价标准和方法,同时提出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式方法。
1.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传统的评价标准以选拔人才为目标而设,而我们提出的评价标准则以达标性、诊断性、激励性为主要目标。通过达标性的评价标准,就对在校全部学生提出普遍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例如通过在第二课堂内容上设置英语科技学分,要求每个学生有选择地参加一定数量的英语科技活动,并且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必须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诊断性的评价标准则要求对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做出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并弥补不足;激励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信念和信心,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参与此类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个人科技英语能力及提升个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道德品质的效果。
2.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是通过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书面成绩来给予认定,这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英语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中,采用自评和他评,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等。
3.采用有效的奖励方法。奖励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奖励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和奖励优秀。通过自我对比,学生可以看到个人的前进程度,同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个人不断上进,为个人拼搏提供持久动力和信心。鼓励进步是针对所有学生,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例如通过参加活动的数量及获奖的名次等方面来衡量学生取得的进步程度,并给予奖励的一种方式。奖励优秀则是针对在活动中获奖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四、总结
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科技能力模式是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前提下、设立“模式的活动目标”,分析“模式活动实施的条件”, 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倡导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奖励优秀等手段,展开评价,突出一般工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多角度、多层次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提供广阔的活动场所和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励课堂学习,使学生学与用相互加强,互为动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基础宽、能力强、适用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袁绿茵.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6(26):42.
[2] 李兰萍,李晓玲.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77.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9
论文摘要: 本文探索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指出了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具有优化语言实践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的积极作用,总结了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实施的效果和经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几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而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分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旧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度强调阅读,并成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忽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应试教育色彩浓厚。这导致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上重点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使相当数量的学生患上了“外语聋哑症”。“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特有名词的应运而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欠缺。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同于其它科目的学习,它不仅需要有足够的通过课堂学习而获得的语言输入,还需要有足够的机会在适当的情景语境下进行语言输出的练习与实践,继而达到巩固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和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一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第二课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真实环境与条件。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环境和指导。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上学习,学与用互相加强、互为动力。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而且有利于丰富校园与文化生活,活跃英语学习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1.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
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起步较晚,发展很快,效果很好,空间很大。早期的英语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组织的形式多以学生社团(大学生英语俱乐部)发起,挂靠系部的形式为主,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英语第二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体现。然而近几年来,我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归功于语言文化学院领导对开辟与建设第二课堂的高度重视和校团委领导下的大学生英语俱乐部的不断成熟与壮大。我院领导在抓好第一课堂建设和改革的同时,致力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组建学科辅导团队,积极发动青年教师,形成固定的成员,为参加各类竞赛的学生专门辅导,把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加大了投入,在启动我校英语改革工程时,加强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被定为一项重要的子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一和第二课堂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在我校的实施。
1.1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语言文化学院加强了对英语角,大学生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并先后成功举办了口语技能竞赛、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两大赛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我院以全国大学生“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契机,组建兴趣小组,指定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参赛学生,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专项技能。在全国性的英语竞赛和比赛当中,认真组织好竞赛的初赛组织工作,做好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代表我校参赛,以彰显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展现我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风采,扩大我校的影响力。大学英语部组织我校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西门子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全国大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全国性的高水平英语竞赛,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各类竞赛的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逐年增加,我校大气科学系02级林娜同学在2005“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一等奖,综合得分在三名获一等奖的选手中排位第一,并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获得优秀奖,实现了我校学生参加英语演讲类比赛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改写了该奖项的一等奖一直由少数高校包揽的历史。2007年我院04级秦岭同学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2008年我校08级应用物理专业赵?同学获得三等奖,07级国商英语专业蒋欣获得优胜奖。大学英语部由于出色的组织表现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多位参赛选手的辅导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同时,我院还组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2008年我校共有870名学生参赛,我院英语专业的黄戈同学获得b类一等奖;05级气候专业徐婉筠同学获得c类特等奖;0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赵畅获得c类一等奖。我院主办的“语言文化周”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品牌。我校建立了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专门场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文化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学风建设都更上了一个台阶。
1.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语言实践环境。
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扩展英语第二课堂的范围,优化语言实践环境,精心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基地。我院利用无线电波播音系统,创办了“空中英语课堂”,在课余时间,结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听说学习内容,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英语学习方法讲座,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使英语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随着我校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实施和深化,我校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顺利建成并已经投入使用,广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可以利用大量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英语水平,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自主英语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为第一课堂中由于大班教学中很难解决的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好的吃不饱,差的撑肚皮的”难题,使第二课堂成为了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语院先后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担任大学英语口语、视听、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环境。语院还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如外教讲座、名师讲座、学习方法讲座等。为了加强学生四级后的英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过四级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如英语口译班、英语实用能力培训班、英语提高班,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选择包括跨文化交际、外教口语、视听等课程在内的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起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基地。但是我校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提高之处和巨大的拓展空间。
2.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
2.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第一阵地仍然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所以,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充分利用不断改进教学环境,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校目前已经拥有英语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自主网络学习中心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是目前的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应该在今后的第二课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效率,进而反作用于第一课堂教学。
2.2重视英语第二课堂,加大投入。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抓好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对于推动学校学风建设和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公认。很多学校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了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校加强了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搞好了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大学英语部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挥了外籍教师和大学英语部教师对英语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为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强了对英语角活动的指导,邀请外籍教师进行指导,努力使英语角的活动特色鲜明,并成为学生进行自由语言表达、思想交流、运用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进行英语会话、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场所,使每学年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和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投入。
2.3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
我们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联合各相关部门和学生社团,努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具有南京信息工程的大学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进而推动我校学风建设。在继续保持和加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传统三大板块(英语角、宣传窗、讲座)基础上,联合团委和学生英语社团应该不断发掘新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丰富英语第二课堂的内容。同时利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利时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实施“五个一”英语学习工程的号召,使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效,有成果。未来可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包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英语活动月”系列活动,包括各类英语竞赛(英语小品,口语,写作,翻译,英文卡拉ok,英文书法,知识问答,词汇)、学习交流活动(校际英语学习交流活动)、电影赏析、学术讲座(外教讲座周,四、六级名师讲座等)、英语游园、大型英语文艺晚会,等等。创办“大学生英语学习报”使其成为我校大学生展现英语才能和学习成果、了解英语学习和英语动态、交流英语学习体会心得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大校际间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交流,和兄弟院校交流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经验,联合举办大型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内容丰富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加强和搞好我校英语学习网站建设,已经具备了各个方面的条件,是适应和深化大学英语教改工程的需要和重要成果之一。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要使活动形式多样化,有丰富的内容,更要始终体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特色,坚持走创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的发展之路。
3.结语
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实践,实践的进行需要理论的指导。我们在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边实践边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际建设相结合,提高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和效率,把实践中的经验升华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经常组织开展全校范围的关于第二课堂活动及效果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我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2]高燕.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62,64.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1.引言
随着新的培养模式的转变,原来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近年来,国内、外结合培养模式,相继改革大学生培养体系,各高校结合实际开展“分大类”招生,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第一课堂”)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社会发展需求使得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成为热点研究问题,相继有创新试点研究示范,与之对应的“双创”竞赛“第二课堂”等积极规划。“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偏重于按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创新教育方面,重在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上向个性化发展,比如开展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管理、投资入门等课程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导向,提高参与性的教学;“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重点依托学科竞赛,或邀请些业界人士开展创新创业的指导性讲座,借助于部级、省级、校级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为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践与发展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如“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占比矛盾;师资不足、教学时间冲突,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基础”与“特色”不清;课程设置不能统筹安排“个性化”与“系统化”等问题,使原有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新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创新试点学院培养人才水平,建设与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重点研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实践方法、课程衔接等内容,打通“课堂内”与“课堂外”孤立界限,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为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2.实施措施和关键问题
课程改革与体系优化主要从“第一课堂”建设与优化,“第二课堂”修订与完善,与二者的衔接、融合、互补进行研究,从“理论”+“实践”强化课程体系进行建设。具体包括:(1)完善第一课堂课程体系,解决“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渗透关系。“反馈-修正-完善”课程体系,完成制订招生计划和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分层、设置和细化课程设置,“基础”与“特色”的关系。(2)按“课程群”建设突出培养目标,理清“分而共建”、“监督管理”与“互学互促”等关系,从“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建设集中体现和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3)以项目为驱动的“启发式、探究式”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优化。建设重实践,强应用“第二课堂”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解决“重理论、轻应用”的培养误区和协调发展实践培养课程体系,统筹“个性化”与“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4)以“三赛一练”为牵引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强化实践实训课程平台;建立科技竞赛课程培养体系,开设以应用为目的的大学生科技竞赛课程培训,使第二课堂实践实训课程设置系统化。(5)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衔接与互补、互促。解决“师资矛盾、教学时间矛盾,课程内容重复”等矛盾,把专业课程建设与“创新试点学院”课程建设相统一,细化与融合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课程衔接设置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传媒学院学费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