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读中国孩子如何能去新加坡读高中政府中学?

问: 苏州中学国际部教授什么课程?
答: 我们致力于建构取中外课程之长、优势互补的融合课程。我们的3年制国际融合课程包含1年衔接课程 (“入泮课程”)和2年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课程”),既彰显中国国家课程的优势,又引进国际文凭教育先进的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问: 苏州中学国际部的师资如何?
答: 苏州中学国际部教师团队由资深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组成。资深教师包括江苏省苏州中学的骨干教师和深耕IBDP多年的教师(他们中有IB阅卷官、IB考官、IB培训官、IB授权官等)。青年教师大多是具有海外本科和/或研究生学历的苏州中学毕业生。
教师队伍中,超过半数是硕士,四分之一是博士,平均教龄15年。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比例为2:1。问: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苏州中学国际部?
答: 我们在寻找这样的学生:
他们不会只关心分数,不是只关心自己;
他们不机械记忆、盲目刷题,不把考试成绩当作学习的唯一目标;
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创新;
他们尊重并包容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他们是一群能思想、富兴趣、善社交、志远天下的年轻人。问: 学生如何报名?
答: 请访问苏州中学国际部OpenApply报名系统https://szzx.openapply.cn.问: 学生报名有截止日期吗?
答: 我们采取滚动申请模式,不设固定的截止日期,但学位非常有限,请尽早申请。问: 我可以在学年中间插班入读苏州中学国际部吗?
答: 我们的课程体系是渐进累积式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只有在开学初入学才能最快过渡并适应我们的课程。在极少数情况下,当产生空余学位时,我们可能会在学年中滚动招收个别符合录取标准的学生。具体情况可以联系招生办公室(0512-65198202)。问: 苏州中学国际部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怎样?
答: 我们的毕业生主要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德国、日本等非英语国家也是受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问: 学生毕业之后是否可以参加高考?
答: 由于苏州中学国际部的高中课程为国际融合课程,学生原则上不参加高考,国际部也不提供针对高考的辅导和课程。想要参加高考的学生,请参照高考年度政府部门相关政策。问: 苏州中学国际部的学生是否需要找校外机构做大学申请?
答: 苏州中学国际部拥有专门的升学指导中心和经验丰富的升学指导老师。升学指导老师在学生入学后即开始大学申请的指导工作,并在学生在校期间全程跟踪指导。
升学指导老师会提供专业的选课和活动指导意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了解世界优质大学的申请要求与流程、寻找最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大学和专业。进入12年级的大学申请季后,升学指导老师也会对学生的大学申请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所以,请学生和家长相信学校,充分配合升学指导老师,独立完成自己的大学申请。问: 苏州中学国际部提供住宿吗?
答: 我们对有切实需求的学生提供住宿。住宿需要提前申请。问: 苏州中学国际部如何管理学生手机、电脑?
答: 电脑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工具,我校会对不宜网站进行过滤和阻断。我们对学生手机的管理严格按照《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办法》执行。问:学生是否可以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科?
答:原则上每个学生须在六个学科组(语言与文学研究、语言习得、个体与社会、科学学科、数学、艺术学科)中各选一门课程,但是IB允许学生不选艺术学科,而是在其他学科组中(数学除外)另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需要选择三门高级课程和三门普通课程。问:学生学过除英语外的其他语言,能否在DP阶段继续学习这种语言?
答:苏州中学国际部要求母语为中文的学生必须选择中文A。同时,大部分学生的申请方向为英语国家,因此英语也是一门必选语言。有些学生接触过英语之外的第二门外语,但是无法达到语言B的初始要求(能够运用该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因此我们不建议这些学生选择该语言作为DP阶段的语言课程。问:是否有中考分数要求?分数线是多少?
答:学生需至少达到苏州四星高中录取分数线。问:苏州中学国际部学业评估的内容有哪些?评估标准是什么?
答:我们期待一个极具多样性的学生群体,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与个体差异。因此,我们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在校成绩,兴趣特长,团队合作,数学及英语综合能力等。问:学校是否统一组织义工活动?
答:义工活动、社会服务是IB创造、活动与服务课程(CAS课程)的一部分,是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在苏中国际部特有的CAS课程——“忧乐课程”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意愿及关注点,为学生提供、整合资源,创造机会,以实现“发现问题、深入了解、提出方案”的成长目的。IB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因此,义工活动并不是学校统一安排,而是学生在“忧乐课程”中通力合作,深入调查本地社区的实际需求,主动提供长期、有效的社区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孩子如何能去新加坡读高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