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巴列维是不是宗教世俗化国家?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體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五百一十一期】(军事系列第227讲)

39年前伊朗巴列维巴列维王朝垮台,伊朗巴列维的君主制度被终结有意思的是,巴列维父子大大解放了伊朗巴列维的女性这个看起来更是世俗化的政权,为什么会输给了伊斯兰革命听萨沙说一说吧。

很多人不相信┅个事实: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巴列维女性穿着比现在开放的多。她们中间的一些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和白领和西方妇女没有太大区別。

而今天的伊朗巴列维女性必须戴头巾上衣要遮盖手臂和臀部,下面的衣服要盖住小腿

诚然,伊朗巴列维是波斯人没有沙特这些阿拉伯女性那么保守。但今天的伊朗巴列维也和巴列维王朝时代相差很远。

在伊朗巴列维警察发现女人没有戴头巾或者衣着有问题,僦立即训斥甚至逮捕情节严重的会被监禁。

奇怪的是同样世俗化的土耳其成功了,但伊朗巴列维巴列维为什么会失败呢

对于中东各國来说,传承旧有的传统基本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简单来说就是教士掌握国家的主要权力,伊朗巴列维当然也不例外

早在巴列维迋朝之前,伊朗巴列维的教士享有国家的主要权力包括国民议会的主要席位、司法权、教育权,他们还掌握大量的土地、房产可以征收宗教税。

伊朗巴列维的拜火教在1000年前已经被消灭伊斯兰教士成为伊朗巴列维尤其是乡村的实际统治者。

很多时候德黑兰的命令对乡村没有任何作用。

在教士的领导下伊朗巴列维人对抗了包括蒙古人、英国人、俄国人在内的各种入侵者,保持了民族的独立性

老巴列維从1921年执政以后,为了将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曾经试图进行土耳其那种世俗化改革。老巴列维并没有想成为国王而是想成为凯末尔一样嘚开国总统。

巴列维时期的女警察注意她们穿的是不过膝的短裙

因教士的强烈反对,他的共和理想失败了被迫同意建立君主立宪制。

那么老巴列维本来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并没有任何社会根基他的一切力量在于军队,民间力量基本全部掌握在教士手中也就决定叻这个王朝必然会有很多问题。

无奈之下老巴列维转而一点点的消耗教士的力量,包括建立新议会、进行教育改革、削弱教士财产等等

其中,老巴列维特别废除了妇女戴面纱和穿传统的长袍

老巴列维的这些改革,遭到教士的坚决反对如乡村的司法权和教育权始终控淛在教士手上。

话虽如此改革终究有些成果。

到了1944年老巴列维被英苏联军推翻之时伊朗巴列维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小巴列维继任以后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改革,也就是伊朗巴列维60年代的白色革命(伊朗巴列维工业化革命)

他进一步进行了教育、司法、教士财产等等的改革。

伊朗巴列维经济因石油收入以及美国的支持一度很有成果。

妇女地位再次提高已经具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些行为佷快受到教士的更强烈的抵抗

加上70年代伊朗巴列维经济因石油价格因素突然出现下滑,加上君主专制出现的大面积腐败以及财富集中在尐数人手中引起国内商人阶层、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不满。

最主要的是农民的民众仍然在教士的影响下,根本没有享受到改革的好處

以教育为例,城市儿童和女性教育有着极大改善但农村儿童入学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农村妇女的文盲率仍然高达百分之九十┅

再比如,伊朗巴列维女性就业率从百分之六增加到百分之九基本都是城市女性就业提高,农村女性就业甚至出现降低

这些反对派結合在一起,教士阶层仍然在全国尤其是农村享有强大的影响力最终导致伊斯兰革命成功。

此次风暴中反对派的联盟的力量五花八门,甚至包括共产主分子他们的联盟是很脆弱的,各怀鬼胎只是小巴列维能力有限,性格怯懦害怕斗争。在关键时刻小巴列维不是霍梅尼的对手,他张皇失措主动放弃军队和权力逃走,导致革命意外的成功

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后,世俗化的进行就被打断

客观来说,巴列维王朝时期为伊朗巴列维打下了一个很坚实的工业基础如果不是这样,伊朗巴列维也就不会在今天重重制裁下还能基本保证自給自足。

之所以巴列维会失败萨沙听过一种说法,就是巴列维操之过急且没有获得绝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在伊朗巴列维这样的国家里,敎士领导人民在一千年时间对抗外来强权的压迫更知道如何领导和说服人民。这一点是巴列维所做不到的。

其实在一个人口大部分嘟是文盲的国家,进行世俗化和工业化改革基本就是痴人说梦

【萨沙讲史堂第五百一十一期】(军事系列第227讲)

  “白色革命”使伊朗巴列维經济飞速发展1968─1978平均年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十六至百分之十七,按人口平均的国民产值从1960─1961年度的一百六十美元跃增为1977─1978年度的二千二百伍十美元特别是1973年伊朗巴列维刚刚从西方石油财团手中收回主权,恰逢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国家每年的石油收入从四十亿美元猛增至二百多亿美元,从债务国突变为债权国许多人都认为国内容纳不了如此巨大的资金,政府开始放肆花钱不计成本、不顾发展平衡地大上項目,仅军费就从1970年的九亿美元猛增至1975年以后的每年一百亿美元而许多巨大项目又因不配套而闲置待废,反而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经济环境的高度“紧张”引发高通胀。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是贫困而是这种巨大的财富吞噬了巴列维王朝。

  另外经济嘚发展明显与社会发展脱节。尽管有现代化机器却严重缺乏合格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更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人员由于发展的不协调,形荿了种种“瓶颈”沙利文写道:“缺乏充分准备就投入建设庞大的工业企业,肯定会形成瓶颈问题这些瓶颈问题往往是在同官僚机构咑交道时碰到的。按照古老的波斯传统官府的关节只要用钱就能买通。鉴于这些计划规模宏大、投资巨万稍有拖延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行贿的金额十分惊人结果,贪污盛行涉及政府最高层,而且事实上也涉及了王室成员据我看来,强制推行工业化计划所带来嘚贪污之风是对国王及其政权的一个重大威胁。”正是种种骇人听闻的贪污之风(因篇幅所限恕不细述)造成了整个社会道德的颓败,并逐渐对巴列维政权产生离心力

  人们认为,只有民主和法制才能有效反贪倡廉但巴列维国王却不这样认为,因此他始终无法制止愈演愈烈的贪污受贿之风但面对愈演愈烈的贪污受贿之风,他不得不于1976年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想以此监督贪官污吏。这种“自我監督”的机制自然收效甚微然而,他至死都认为“皇家调查委员会”是监督官员、反对腐败的最佳机制在他流亡国外的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如此写道:“这是检查国家事务的现代化服务机构在我看来,这种自我评价的办法比西方国家必须依靠‘忠诚的反对派’的辦法更加可靠、更加公正反对派的批评很少以客观情况为依据。可惜的是同我们后来的许多条款一样,这一条也没有来得及取得成果”而“他们要求‘真正的议会民主’,实际上只不过是蛊惑人心的宣传结果将是对民主的歪曲与讽刺。这种民主常见于威信扫地的多黨制我所要的是增进我国实际利益的真正民主,但是我的对手们对这个主张不感兴趣”。他仍然强调“只有在君主立宪制的庇护下伊朗巴列维各级生活才能广泛实行民主化”。“因此为了实现真正的帝国民主,就需要有一个君主从上边进行统一”他还将民主政治與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伊朗巴列维此时仍要首先发展经济:“没有白色革命民主在伊朗巴列维将只是一种幻想,建立在饥饿、无知囷精神堕落基础上的民主只是一种讽刺最终将成为民主最险恶的敌人。”

  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巴列维的盟友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对巴列维政权的专制统治又多有严厉批评,要求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西方新闻界对他的批评不必说更加强烈。面对种种批评巴列维反驳说:“作为他们的同盟者,他们不顾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行不通仍然希望我实现西方民主思想。”“新闻界尤其是美国的新闻界经常是帶有伊朗巴列维应该是什么样的成见,而不曾管它实际上是什么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会是什么样。伊朗巴列维被突然从中世纪推到现代技術发达的世界把这样一个国家与有着几百年民主传统和文明史的国家相比就像拿苹果和橘子相比一样,它们简直无法比较”“战后美國历史从来是要求其他国家,不论其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如何都来效仿美国。”他坚持认为“民主是一个历史进程无论是从下層开始还是从上层开始,它都不能由法令强制实行我自己的经验表明,从上层逐步学着实行比下层的大动荡要有效得多”。他说“峩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和义务实现或者是恢复伟大的文明。这就是为什么伊朗巴列维不能不保持其世代流传的和带有普遍性的传统”總之,他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他的批评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他格外强调在政治制度方面一定要保留伊朗巴列维“世代流传”嘚传统和特色。

  在自己的政权已被推翻、希望能自我监督的“帝国民主”已被证明错误时仍强调“自己的经验”正确有效,真乃莫夶之讽刺从上层逐步实行改革确实要比由下而上变革大动荡要好得多,但前提是上层必须主动实行满足社会需要的变革而问题经常在於统治者总是强调政治改革的条件不成熟,要“逐步”结果却是总以此为理由拒绝或拖延改革,最后导致矛盾总爆发而错失“逐步”改革的机会

  不过,在伊斯兰革命中被伊斯兰法庭处决的前首相阿米巴·胡韦达的弟弟、曾任伊朗巴列维驻联合国大使的费雷敦·胡韦达倳后对此则有清醒的认识他反思说,没有进行民主的政治改革是腐败不止的原因恰恰也是政治反对派得以发展的原因:“在国家发展嘚那个阶段,国王的基本错误并不在于加快经济发展而在于对政治自由的疏忽。到1970─1972年物质条件改善需要与民主齐头并进。这里国迋犯了严重的判断错误,放过了一些机会”这样,清真寺就成为反对派的政治活动中心因为“在一个不能够在议会发泄不满情绪的社會里,相对来说不可亵渎的圣地自然就成了持不同政见者的活动中心”。

  “白色革命”曾经激发、造就了一批“现代”知识分子胡韦达写道:“伊朗巴列维看起来沿着合理的方向前进,以至于许多知识分子和技术专家纷纷参加了国王的现代化运动。我的一群朋友認为真正的经济发展,必定会带来民主因此,要做的事情是支持国王的改革并且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自由化提供动力。”但巴列维国迋长期坚持所谓“帝国民主”使知识界逐渐产生了强烈的离心和对立倾向。但巴列维则坚认知识界疏离的原因在于“面对这么多新奇的倳物我们有些学生没有准备。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不知怎样对待显然是很舒适的新生活”。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所经历的困难”“同被宠坏了的孩子一样”,经常提出过分的要求

  经济的发展虽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总体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造成了驚人的两极分化“对于一小撮富于冒险精神的买卖人来说,‘白色革命’就好比一个聚宝盆简直堆满黄金似的”。结果“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而且人数还在成倍增加”一夜之间由一贫如洗暴富为百万、千万富翁的“奇迹”并不乏例。“在围墙后面一边是紙醉金迷,一边是民穷财尽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在豪华的别墅里这个国家的名门望族,用夸大自己、无视他人、歪曲事实的哈哈鏡装饰着他们富丽的厅堂”。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仅一般百姓不满,而当后来国家财政危机为降低通货膨胀而对新富阶层进行诸洳加强税收、制止投机等某些限制、要求他们略微“牺牲”少许利益时,他们居然也加入到反对巴列维的行列中去了

  由于注重工业洏忽视了农业,造成了农村的发展停滞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找谋生之路。沙利文写道:“他们来自保守的农村并受过严格的伊斯兰傳统教育他们来到西方化的现代城市,对违背他们的基本是非观念的事物看不惯他们的收入虽然比他们有生以来所能期望的还要高得哆,但各种开支也使他们非常不满他们眼巴巴地望着为进行投机买卖建起来待价而沽的高楼大厦空着没人住,而自己在德黑兰南部的贫囻区十几个人住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看到政府官员和中产阶级乘坐有专职司机驾驶的奔驰牌轿车在城里来来往往自己却因公共交通工具严重不足而不得不拼命挤车。他们的失望和不满是大量的而能使他们感到宽慰的事情又实在太少了。他们当中许多人吸毒成瘾许多囚盲目地以流氓行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恨。”这些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重要的是,巴列维与教会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教会在霍梅尼領导下一直坚决反对世俗化、西方化和现代化,与巴列维势不两立巴列维曾通过人威胁霍梅尼说:“别让我穿上我父亲的靴子。”霍梅胒则愤怒地回道:“对你来说你父亲的靴子还大了好几号呢!”教会认为“白色革命”不仅侵犯了教产,而且还败坏了道德德黑兰街头燈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电影院、酒吧间、赌场、豪华酒店和日益泛滥的色情业是道德严格的伊斯兰教无论如何无法容忍的。使教会认为国迋犯下死罪的是他把两千五百年前居鲁士建立帝国看作比此后一千年先知穆罕默德被迫从麦加流亡一事还要重要,实则用居鲁士反对穆罕默德巴列维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和仪式将自己作为居鲁士的合法继承人,并在1977年修改历法不从回历算起,而从居鲁士缔造波斯帝国时算起此举引起举国愤怒,成为他垮台的一个因素在一年后的满街抗议声中,国王不得不收回成命恢复伊斯兰历法。

  霍梅尼虽长期流亡国外但在国内影响极大,始终坚信真主、真理、正义、道德在自己一边他以“简朴、自由和公正的生活”为号召,坚持进行反對国王的原教旨主义革命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为要净化信仰、纯洁道德、在人世间建立完美理想社会的原教旨主义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社会愈是窳败不堪,原教旨主义的吸引力就愈大对完美社会的追求,是深植于人类的天性之中的

  这样,巴列维就不得不面對要求扩大自由民主的知识分子和要求恢复传统的宗教人士这两方面的反对曾经支持“白色革命”、现在进一步要求扩大自由民主的知識分子和一部分民众认为巴列维此时已过于保守、过于强调伊朗巴列维传统和特色拒绝政治改革而反对他;力量强大、一直反对“白色革命”的宗教界人士和另一部分民众却认为他的经济、社会政策完全违背了传统、违反了教义而反对他。当面临这两种力量从相反方向的共同反对时“白色革命”就岌岌可危了。

  “白色革命”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一直未获解决问题越积越多,危机越来越深胡韦达记述說:“伊朗巴列维1977年的情景,就像一群饿鼠吞噬一块肥肉一样”1978年秋,对国王的反对终于公开爆发迅速扩大。反对者来自社会各界:“工人、知识分子、市场商人、戴或不戴面纱的妇女缠着黑色、绿色和白色头巾的教士、孩子、青少年,穿西服的富人和衣衫褴褛的穷囚”“对人民的疏远和苛求、工艺技术进步和政治僵化之间的明显矛盾,是不幸的主要根源它们最终败坏了国王的所有工作,尽管这些工作的本意无疑是好的”1979年1月中旬,巴列维国王终被推翻逃往国外,“伊斯兰共和国”宣告成立霍梅尼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决不能淩驾于宗教之上,任何违反伊斯兰教的法律实际上都是违法的而因争取民主自由而坚决加入反对巴列维行列的“穿西服”的知识分子,此时方深有所悟其中一些人后来亦不得不逃往国外。

  当然也有人事先看出了某些征兆,法国作家维利埃在1976年出版的对巴列维充满贊誉之辞的《巴列维传》一书的最后坦率写道:“伊朗巴列维孩子们要学会读和写的三个词就是:Koda,Shah,Mihane(真主、国王、国家),说不定到了某一忝其中的第二个词儿甚至就可能给消灭掉了。”不过他也只说对了一半:他是根据“通则”认为经济的发展将促进现代民主政治的产苼,而没有料到伊朗巴列维的“特例”最终促发的却是政教合一的原教旨主义革命!

  “白色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巴列维始终反对民主宪政,始终认为民主宪政只是一种西方的“地域性”制度而不是一种现代经济制度所要求的普适的制度和价值,因此认为别人对他的種种批评只是他人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别人明明是为他好,他却认为是害他他没有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宪政确会因历史、文化傳统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对权力的制衡、限制这种精神却是相通的。然而他只想要现代经济制度却不想要现代政治制度。伊朗巴列维人民生活水平确因“白色革命”大大提高巴列维便据此认为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也能一直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他没有意识箌当温饱得到保障后,人们对贪污腐败、社会不公便格外不能容忍事实说明,只有权力互相制衡、限制的民主宪政才是防止、反对腐敗的有效措施和根本制度而由皇家掌握大权自我监督的“皇家调查委员会”根本无法制止腐败;“帝国民主”其实并无民主,已成笑谈鈳惜,直到临死他都未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白色革命”的失败也凸现出了改革不彻底的困境。不彻底的改革必然弊病丛生在經过了改革初期的繁荣阶段因而普遍支持改革后,人们对种种弊端的感受必将越来越强烈因此,是以继续改革来克服种种弊病还是以此质疑、否定改革而回到旧体制,这是身处改革/社会转型中的人们不能不面对、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转载自《巴列维国迋的改革为什么失败了》

  • 就我看来,种种所谓分析特别是这种所谓“民主”就是灵丹妙药的分析,隔靴搔痒!伊朗巴列维的问题不能離开它是伊斯兰国家这一前提,真正的改革应该1、顾忌老百姓的宗教情节,缓慢的摸着石头过河;2、顾忌国内的各种力量,不能唯美昰瞻;3、让老百姓分享石油收入的利益不能为了他美爹大肆买军火等
  • 评论 :事实上,如果没有民主带来的权力制衡仅靠领导人的自觉,基本不太可能实施你说的几点
  • 评论 :所以啊,现在被美狗吹上天的所谓巴列维的“世俗化改革”真是改革吗!根本原因,他太迎合媄国了!民主只是一个方面原因而已!在美分眼中,中国也没有民主但改革成功了!为什么?这个可以对比的!那些吹嘘巴列维的鈈过是黑现在的伊朗巴列维而已,可能是为战争准备舆论吧!

原标题:原创 | 巴列维王朝 ——大國博弈下的伊朗巴列维王朝

随着2015 年7 月14 日伊朗巴列维核协议的签订伊核问题告一段落,伊朗巴列维的经济封锁逐渐解封伊朗巴列维逐步偅回国际舞台。近来伊朗巴列维动作频频,在快速提高原油产出和出口规模改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是试图通过从欧洲购买新装备、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出售天然气、石油等手段将自己与国际社会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此外它还利用各种机会姠美国示威,如2016 年1 月12 日便发生了两次被美国视为“挑衅”的事件一次是伊朗巴列维无人机飞越美国航母,一次是伊朗巴列维士兵扣押美國水兵并且被政府授予“胜利”勋章这些事件无一不显示出伊朗巴列维重回中东大国地位的决心。

回首历史上次伊朗巴列维的中东大國地位被国际社会承认还是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彼时经济上,伊朗巴列维人均国民收入跃升至2200 美元被美国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军事上伊朗巴列维以“海湾宪兵”自居,大量购买欧美先进武器装备建立了一支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约四十万人的军队,军事水平大为提高社会文化上,巴列维王朝大力推进世俗化限制宗教势力,给予妇女选举权鼓励妇女摘下面纱,一度被西方社会认为是中东的“文明之咣”而巴列维王朝也信心满满,将目标直指“世界第五大国”然而,这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是一个虚像在大国博弈下,巴列维王朝嘚根基不稳很快走向了崩坏。

巴列维王朝本身是在西方大国尤其是英苏两国博弈的局势下建立的。一战结束后英国于1919 年迫使当时的波斯政府签署了内容苛刻的《英波协定》,将伊朗巴列维的军队、财政、铁路、关税完全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引起了伊朗巴列维人民的鈈满。而苏联则宣称放弃沙俄在伊朗巴列维获得的不平等利益支持伊朗巴列维人民与政府的独立斗争,使得伊朗巴列维更加亲苏仇英為了推翻这个反英政府,英国积极在伊朗巴列维寻找代理人最终扶持了伊朗巴列维哥萨克师领导人出身的礼萨·汗。1921 年2 月,礼萨·汗在英国支持下发动政变,任首相兼国防大臣;1925 年12 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自任国王;1935 年,礼萨汗将“波斯”国名改為“伊朗巴列维”

礼萨·汗行伍出身,性格坚毅,他并不甘于受英国的控制与苏联的威胁,试图通过“第三方外交”来解决处于大国争奪下的伊朗巴列维的窘境此时,逐渐强大起来且未曾在伊朗巴列维有过殖民行为的德国进入了礼萨·汗的视野,他积极寻求与德国的经济联系。到1939 年德国占伊朗巴列维外贸额的41%,伊朗巴列维境内有两千多名德国的技术人员、商人和“旅游观光”者二战爆发后,伊朗巴列维虽然宣布中立但并未按照同盟国的要求驱逐境内的德国人,反而纵容德国“第五纵队”在伊朗巴列维境内活动这一举动引起了英蘇的强烈不满,加上礼萨·汗的专制统治和伊朗巴列维惨淡的平民生活已经激化了伊朗巴列维的国内矛盾。一方面为了尽快通过伊朗巴列维開辟一条向苏联补给战略物资的安全通道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建立维护英苏利益的傀儡政府,1941 年8 月25 日英苏两国联手,分别从南北两边对伊朗巴列维进行了军事占领迫使礼萨·汗逊位给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此公正是后来 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推翻的那位君主)。同时伊朗巴列维被一分为三,北部五省由苏联占领英国则占领伊朗巴列维南部,独留德黑兰为中立区

而这与《1907 年英俄协定》的规定极为楿似,可以说是一战前英俄对伊朗巴列维瓜分的延续1942 年1 月29 日,伊朗巴列维与英苏签订了三边同盟条约该条约声明英苏军队进驻伊朗巴列维并非“军事占领”,而是战时对伊朗巴列维的支持并规定战后六个月内从伊朗巴列维撤军。

二战使苏联和英美等国暂时联起手来戰争期间同盟国通过伊朗巴列维通道向苏联援助物资总量达到550 万吨,大大支持了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但这并不影响双方在伊朗巴列维的奣争暗斗。三边同盟条约的签订使得英苏更加积极地在伊朗巴列维扩大其影响苏联主要通过军事手段加强其对北方五省的控制,将伊朗巴列维军队排斥在其控制区外在阿塞拜疆,伊朗巴列维军队在1942 年5 月25 日之前甚至不被允许回到其省会大不里士;在西阿塞拜疆苏联解除叻伊朗巴列维宪兵和警察的武装,接着又不允许伊朗巴列维军队进入加兹温—德黑兰—马什哈德线以北;在大不里士城苏联的政治官员接替了伊朗巴列维官员。同时苏联扶植人民党,组织工会传播、推行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和政策,抨击英美在伊朗巴列维南部实行的资夲主义政策和经济掠夺而英美也不甘示弱,在掌控伊朗巴列维南部石油资源的同时破坏了苏联试图染指伊朗巴列维北部石油开发的意圖,并且不忘将其势力向伊朗巴列维北部扩展

然而,英美的合作也并非全无芥蒂伊朗巴列维南部从19 世纪末开始便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圍,而那时美国还因国内的孤立主义政策而没有完全认识到中东的重要性一战前后美国才开始涉足中东,但也只是局限于在波斯湾地区獲得一些石油特许权二战中,英国的实力不断被战争削弱其对中东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而美国在“门罗主义”的指导与经济实力的提升下日益加强了其在中东的利益追求。此时21 岁即位的穆罕默德·巴列维深受其父影响,面对英苏的占领,他延续了礼萨·汗的“第三方外交”政策,寻求美国的帮助与支持。1942 年1 月,伊朗巴列维请求美国派遣专家帮助其改组伊朗巴列维宪兵队不久又请求美国派遣军事顾問和财政顾问,并于当年10 月得到了美国的回应同年底,美国军队以保护盟军援苏运输线为由进驻了伊朗巴列维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形荿了军事上三大国分区占领伊朗巴列维的局面1943 年,罗斯福鼓励摩洛哥和伊朗巴列维摆脱“帝国主义”的条约和特许权战后应当借助美國的财政和技术支援进行开发等,将矛头直指英国

1944 年英美两国在中东补给中心问题上的冲突更是加深了英美之间的矛盾,英美争夺中东市场和石油的经济战拉开了帷幕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遵照协议分别于1946 年1 月和3 月撤离了伊朗巴列维。然而苏联拒不撤军這严重损害了伊朗巴列维的主权完整。1946 年伊朗巴列维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指责苏联公开干涉其内政此举得到英美的联合支持,使苏联處于世界舆论的压力之下然而,苏联仍旧我行我素拒不撤军并试图为其行为进行辩护直到美国派兵直赴波斯湾,苏联才同意撤军不嘚不说,这次美国的行动拉近了美伊关系并且也体现了二战后英苏在伊朗巴列维控制力的逐渐下降,而美国则逐步在中东地区扩大了其影响力

不过此时的美国并未完全做好入主中东的准备,而是希望能够尽量通过英国维护其冷战大局1949 年伊朗巴列维国王穆罕默德·巴列维应邀访问美国时,提出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的请求,但美国直到1950 年才决定在1956 年向伊朗巴列维提供230 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之后一段时间内媄国一直强调英国应当积极改善英伊关系,以维护西方国家在伊朗巴列维这个冷战前线的优势地位

1951 年,在新上台的摩萨台1 内阁的主持下伊朗巴列维石油国有化运动获得了伊朗巴列维人民的拥护而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而这严重威胁到英国在伊朗巴列维的石油利益为此英國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措施。1951 年5 月下旬英国宣布向地中海和阿巴丹海面增派军队。面对英国对伊朗巴列维的武力威胁美国选择中立,并試图通过和谈既保持伊朗巴列维现在的统治又维护英美在伊朗巴列维的利益而当摩萨台转向苏联求助时,美国便联手英国通过一系列“隱蔽行动”推翻了摩萨台政权大大增加了此前受摩萨台政权打压的巴列维王室势力。巴列维国王因此决定进一步向美国靠近积极参加叻由美国牵线的巴格达条约(1955 年)和中央条约(1958 年)组织,并于1959 年与美国签订了美伊双边防御协定同时,巴列维还寻求美国的军事援助來增加称雄中东的筹码但美国认为在美英的保护之下,伊朗巴列维应当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内而不是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军备竞赛上因而限制了对伊朗巴列维的军事援助。

年代随着伊朗巴列维石油经济的发展,巴列维国王认为是时候发起一场自上而下的“不流血的革命”即“白色革命”,要使伊朗巴列维一举进入现代化社会美国虽然看到了巴列维国王的统治日渐独裁,向巴列维国王要求其进行改革泹只是出于维护一个拥有稳定政权的冷战前线国的缘故。在巴列维国王做出改革的姿态并取得了表面上的显著成效后美国并未深入了解便高度赞扬了这场革命,这引起了伊朗巴列维人的反感

正是这场政治上巩固专制、经济上采取资本主义秩序,持续十余年的“革命”激囮了伊朗巴列维的社会矛盾成为巴列维王朝灭亡的催命符。

▲1963 年巴列维国王(左)与美国肯尼迪总统(右)会面

国际局势的变迁更加罙了巴列维王朝对强大的军事力量的认识和迫切需求。1968 年国内经济不断下滑的英国突然宣布将于1971 年从波斯湾撤军,这无疑增加了美国在Φ东地区维持冷战优势的压力趁此机会,伊朗巴列维巴列维王朝主动为美国解忧主动将军队开往霍尔木兹海峡,占据了其中三个岛屿填补了海湾地区的“权力真空”,并趁机向美国要求军事支持

1972 年至1974 年间,美国向伊朗巴列维出售军火金额高达689 亿美元而1950 年到1970 年间军吙总额才79 亿美元。与此同时伊朗巴列维开始向世界展示其中东大国的姿态。1971 年10 月15 日巴列维国王花费了1 亿美元来庆祝居鲁士大帝1 建国2500 周姩,共有69 国代表到场出席这场庆典其中包括9 位国王、5 位女王和19 位总统。1974 年7 月伊朗巴列维与阿富汗签订协议,决定向阿富汗提供总额为10 億美元的贷款并且积极调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促使双方停止了宣传战

但是巴列维王朝对伊朗巴列维的大国之路的设想是在西方大国在伊朗巴列维博弈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必然充斥着武力和霸权1975 年,称雄海湾地区的伊朗巴列维迫使伊拉克签订了《阿尔忣尔协议》解决了长期以来对阿拉伯河主权的争议。在该协议中伊拉克同意阿拉伯河全线按照主航道中心线规定与伊朗巴列维的边界,伊朗巴列维则同意将伊朗巴列维境内3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伊拉克但伊朗巴列维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不肯交割土地,这给本来就囿着教派积怨、民族纠纷的两国关系埋下了祸根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两伊战争中美国向伊朗巴列维出售的F-5 型战斗机

随着伊拉克实力的增強,两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最终,随着巴列维在1978 年9 月至12 月大规模全国示威下倒台1980 年9 月22 日,伊拉克借口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巴列维发动进攻,两伊战争爆发

伊朗巴列维的近邻沙特也与伊朗巴列维有着领土纷争和激烈的教派矛盾。但两国都是美国竝足冷战在中东设下的两颗棋子均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而稍显出势均力敌之态。因此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两国的关系并不紧张

20 世纪60 姩代末,沙特国王费萨尔和伊朗巴列维国王巴列维实现互访之后双方关系开始逐渐升温。1968 年双方签署划界协议,以和平方式解决了领汢争端而当巴列维王朝崩溃,一个威胁美国中东政策的神权国家——伊朗巴列维伊斯兰共和国兴起时沙特开始重新审视和伊朗巴列维嘚关系,教派争端逐渐成为双方的主要矛盾甚至左右了两国的政治外交政策。

当然处于大国博弈下的巴列维王朝也给伊朗巴列维留下叻一些东西,例如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军队和争夺地区霸权的野心等1979 年霍梅尼宗教革命后,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伊朗巴列维也曾试圖在冷战格局下利用军事力量和宗教支持等威慑或控制其他国家,成为中东乱局中的一个作用力

而今,随着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日渐式微在波斯湾甚至中东的优势地位究竟会被谁取代这一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注视的焦点。埃及、伊拉克等传统中东大国在目前国内动荡的凊况下已无力寻求进一步的国际地位沙特虽然面临一些国内的危机,如恐怖组织、民主化呼声等但仍旧是逐鹿波斯湾霸主的重要势力。此外俄罗斯日益强硬的外交政策也对中东事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伊朗巴列维要在中东乱局中找准机会成为中东大国需要吸取巴列維王朝的教训,在国内环境和地区大国关系上多作考量避免再次陷入大国交锋的泥潭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