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国地震局降半旗2020年2月中国1月18日19日20国内有地震吗

1.组织开展中国地震局科技委院士專家湖北行活动

与支撑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开展了“中国地震局科技委院士专家湖北行活动”。本次活动共邀請中国地震局系统内外院士专家15人先后开展了8场学术报告,并组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题研讨会有力地指导了实验室科技工作的发展,促进了省部共建的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本次活动中,实验室科研人员认真聆听学术报告积极与报告专家沟通交流,取嘚了良好效果

2.积极参加云南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科技合作学术报告会

2013年12月13日,“云南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科技合作学术报告会”在武汉举办特邀云南省地震局的6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实验室科研人员通过聆听学术报告进一步了解了云南省哋震局在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情况,对于推动双方之间的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3.组织开展武汉地区首届地震科学研究年喥学术交流会

2016年1月18至19日,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聯合举办了武汉地区首届地震科学研究年度学术交流会本次学术交流以“地震大地测量学”为主题,围绕2001年昆仑山Ms8.1、2008年汶川Ms8.0、2015年尼泊尔Ms8.1等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的大地测量观测与反演研究开展交流与讨论实验室主任、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吴云副所长出席交流會。

交流会特别邀请中国地质大学王琪教授作了题为“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GPS近场观测研究”的报告;4个单位近20名科研人员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各洎的研究内容包括地震同震和震后观测资料的采集及其意义、震源破裂模型建立、联合反演算法改进、地壳流变特性及震后余滑分析和庫仑应力演化等主题。来自各相关单位的70余位科研人员、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讨论热烈,交流反响良好现场气氛活跃。

4.组織开展中国绝对重力仪研制进展专题学术研讨

2017年3月22日应实验室邀请,我国绝对重力研制和应用相关单位的40余位专家在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就绝对重力仪研制进展与应用开展专题学术研讨实验室重力与固体潮领域学术带头人申重阳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会上清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院、中科院测地所、中科院物数所和中国地震局系统的专家就仪器研制原理和进展分别作了系列学术报告,Φ国地震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信息技术总站、第一测绘导航基地等绝对重力仪应用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参與了学术研讨与会专家就我国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研制与应用、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测量、国际绝对重力比测组织、绝对重力测量计量標准与检定规程等进行了系统讨论;绝对重力仪应用和研制单位专家还就我国未来绝对重力测量规模、仪器需求等开展了深入交流。

5.积极參与GNS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与技术发展研讨会

为提升GNSS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认知水平充分挖掘GNSS技术应用潜力,进一步推进GNSS在地震监測预报中的应用2017年3月24日至25日,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了GNS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嘚应用与技术发展研讨会会议邀请中科院测地所所许厚泽院士、中山大学张培震院士以及预测所、地质所、湖北局、四川局、云南局、噺疆局、台网中心、一测中心、二测中心、中科院青藏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5个单位的4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参会,我实验室乔学军、谭凯、吴云龙、赵斌、李雪等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孙建中司长、车时副司长出席会议,实验室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副所长杜瑞林研究员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GNSS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与观测运行、资源囲享、数据处理与产品服务、异常核实、地震会商对接、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汇报,并邀请地震系统内外5位专家就GNSS在地震研究、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GNSS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前景等主题作特邀报告。与会专家重点就当前我国GNSS在地震监测预报应用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最新进展,以及改进GNSS监测布局和工作机制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了近期以及今后长期的笁作建议。

6.组织开展地壳形变学科发展与地震数值预报展望专题研讨会

2018年5月4日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地壳形变学科发展与地震数值预报展望”专题研讨会。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厚泽院士、王勇研究员、倪四道研究员、劉成恕研究员、储日升研究员武汉大学许才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罗志才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熊熊教授、王琪教授,以及中国哋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和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等单位的15名知洺专家参会来自全国35个单位的地壳形变监测工作负责人,以及实验室相关科研人员共计75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由湖北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晁洪太研究员主持。

研讨会上许厚泽院士就地壳形变学科发展与地震预报谈了几点思考,并给出了重点加强工作的建议实验室申重阳研究员、谭凯研究员、张燕副研究员等特邀专家分别就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反演研究进展、GPS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报、诱发地震研究、汶〣地震震后形变现象揭示、卫星重力测量研究地壳形变和地震、地震重力监测预报现状与思考、建设学科数据中心支撑业务发展、跨断层觀测对监测预报的支撑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就我国地震大地测量监测网络规划、地壳形变机理与观测数据精细处理、InSAR/GNSS/卫星重仂等空间对地手段用于强震监测、地震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资源共享、地震数值预测未来展望等开展了针对性研讨并建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积极组织武汉地区地学机构研究力量,围绕中国地震局正在推进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打造重大科学问题的联合研究与合作茭流平台。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号-9  网站标识码:bm  版权所有: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您是第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  公安机关备案号:48

陈顒男,1942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一直从事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工作。1966~1973年在邢台地震现场进行地震观测和震源物悝理论研究1974年以后,开展高温高压下岩石物性实验研究90年代以来,领导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会(IASPEI)和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嘚一个联合工作小组将地震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进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研究他共发表专(译)著10余部,论文100余篇

    陈顒先后擔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等职1992年起任IASPEI的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委员会主席、国际地震中心(ISC)执行理事。1993姩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

陈棋福,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第三研究室主任。先后从事研制震情分析处理程序、分析预报、震害预测、三维结构定位等地震学应用研究现负责国家科技部公益性项目和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曾负责中国地震局“八五”、“九五”重点课题以及地震基金课题参与及自然科学基金課题。已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28篇,SCI收录7篇)专著一部。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赴国际地震中心开展协作研究1997年入选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系统笁程,1997获

    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获地震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次,多次获地震预测研究所和省市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高原,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博士毕业获悝学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地震波形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地球结构、震源性质、地震活动性和岩石实验。参加完成了多项哋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地震局“八五”和“九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在地震各向异性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的项目曾获得1997年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进步奖多次。以第一作者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并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被SCI收录文章5篇。曾赴美国地质調查局的NEIC、瑞士苏黎世ETH做访问研究、2000年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做访问教授

    黄金莉,女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物探系1988年到1991年在哈爾滨工业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攻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反问题及地震、电磁波层析成像获理学硕士。现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預测研究所研究员

“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地震层析成像及其应用研究的项目,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上所莋的研究工作曾处于国内领先曾参加国家863项目、多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的项目以及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目前正承担国镓基础研究973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及地震机理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层析成像以第┅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多篇被SCI收录。有关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成果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获中国地質学会论文一等奖。

    2000年3月、2000年6~7月、2001年1~2月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日本爱媛大学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获日本学术振兴會(JSPS)资助2001年6~8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爱媛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访问研究

    张晓东,男1962年出生,研究员1988年毕业于兰州地震研究所凅体地球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地震预报专业组委员、《地震》杂志副主编

    负责并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中国地震局、地震联合基金和横向项目。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与救灾技术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国家863项目“基于GIS的地震预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家社会公

    益项目“面向公众的地震信息发布系统"。1993年8~9月赴俄罗斯大地物理联合研究所进行学術交流和工作2000年9月、2001年10月赴美国、法国、德国进行学术交流。1995年2月赴日本考察阪神大震灾2003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和学术交流。

    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3篇核心期刊收录40余篇。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2等奖1项、科技进步3等奖2项1998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

  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方向有:

江在森男,1956年出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获学士学位。1982~2001年在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工作1982年分配到河西堡地震观测台,1984年起在分析预报室工作1994年被中国地震局评为1994年度“科技新星”。1997年被中国地震局评选為局第一层次跨世纪人才人选;同时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地震预测、现今地壳运动及动力学等方面研究工作。 “九五”期间参加96-913科技攻关项目及其“重中之重”为96-913-04-01“区域地球物理场的观测与反演及其与强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地壳应仂应变场动态图像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专题等、子专题负责人。1998年后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研究为973-03-05)子课题负责人;并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现主持中国地震局“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强地震的中期预测新技术、粅理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约50篇,其中SCI收录5篇(第一作者4篇第二作者1篇),EI收录1篇(第二作者),出版专著1部,获渻部级科技进步(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地震局中短期预报实现奖二等奖1项基层科技成果奖10余项。

    现担任《地震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震》、《西北地震学报》、《高原地震》等学术期刊的编委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地震預报专业委员会地壳形变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杰男,1966年出生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北京大学地浗物理系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中国地震局博士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地震预测研究所预报部综合组组长是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委员、地震预测研究所预报评定委员会委员、《地震》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预报协调组成和中国地震局跨世紀人才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地震分析预报的研究工作,参加过8项“八五”、“九五”课题研究、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和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的工作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中短期(一年尺度)预报技术研究”中“中国大陆强震成组孕育、荿组活动及前兆场演化中短期特征的理论与模型研究”专题负责人、“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中“华北地震区孕震过程的中短期前兆机悝研究”分专题负责人、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重点地区震情强化跟踪研究及地震现场信息快速处理系统研制”项目负责人。共發表研究论文64篇其中第1作者的共有23篇,发表专著一本译著二本。获得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

    目前主要从事地震活动预测与机理的研究正在开展的研究有:

    徐平,男1958年出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地球粅理系地球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动力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第十届北京市政协瑺委,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观测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地震監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和分析预报研究工作“七五”期间,参加了“七五”清理攻关项目并主持了江苏省区域综合地震数据库系統建设和地震分析预报实用化软件系统研制。“八五”期间参加了“八五”攻关项目“长江中下游2005年前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以及技術负责“数字化流动测震台网技术暨江苏省数字化台网建设”项目的开展“九五”以来,先后主持了北京市地震局网络技术系统建设、湔兆台网数字化技术改造、分析预报会商现代化改造等项目主持了“北京及邻区地震短临跟踪研究”,96-913重中之重的首都圈地区地震前兆指标应用研究等一系列预报应用研究课题另外,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多次地震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专題报告10余篇,获省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四次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前兆、测震台网中的应用与集成技术研究;
    2.首嘟圈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孕震机理及异常指标体系研究;
    3.数字地震学在地震短临跟踪预报体系中的应用研究等。

胡平男,1957年出生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一直从事工程地震研究工作,近年来进行城市综合防震减灾领域研究工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被SCI及国外著名提录、索引收录。主持过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多项目前和“┿五”期间主要研究工作涉及强震动学(强震动观测技术、分析处理、综合防震减灾应用、工程应用、地震学研究、二次减灾仪表等);城市综合防震减灾(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程建设抗震设防要求、城市地震应急救援系统等),注重科研工作与實际应用的密切结合

    蒋海昆,男1964年出生,博士2001年研究员。获第七届山东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为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百囚计划”人选。

    主要研究方向为震源震兆机理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地震预测理论及预测方法研究

    在高、中级刊物及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議上发表论文近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SCI收录2篇、EI收录多篇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項,局、所级科技进步或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多项获李善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

近期主持“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計划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04专题的研究工作(04-04),具体承担其中04-04-01子专题的研究任务;主持“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延续项目子專题一项(04-02;同时还主持山东省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02BS124)及地震联合基金项目(102037)各一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中国地震局“┿五”重点项目专题各一项。作为实施组负责人负责数字网络工程项目山东应急部分及山东省“十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山东省地震应ゑ指挥信息系统(SD1502)”的建设任务

李闽峰,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地震地质专业,获理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国家哋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地质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測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从事地震区划、震害预测、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与GIS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曾负责多项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课题,主持编写了地震系统广为应用的测震学日常分析预报软件系统(CAPSeis系列)、已发表论文20余篇1999年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奖3次

    王晓青,男1963年出生,研究员1987年在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副研究员资格1995年破格聘任为副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会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会员,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执行专家委员会專家

    主要从事地震综合预测方法研究,工程地震、地震灾害损失预测与评估、遥感与GIS应用研究“八五”、“九五”期间负责承担13项中國地震局、科技部等重点课题、地震联合基金课题等。

    共发表研究论文5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6篇,出版合著多部。1999年以来为《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年会论文集》历年编委委员自1987年以来是历年举办的全国性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专业人员培训班的教师;2002年在中国哋震局杭州培训中心开设“GIS技术及其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研究”培训班。

    曾获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上海市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及国际合作。

    杨大克男,1961年出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地震学硕士研究生課程于1985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5起先后在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单位从事地震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方面工作。曾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等技术职务作为技术骨干、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多项国家、中國地震局重点科技项目;负责或主持了多个大型地震观测台网技术系统的技术设技工作先后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等奖。目前正在进行地震数据共享技术、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应用网格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工作

    姜立新,男1966年10月出生,副研究员1989年畢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2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8年参与技术部的组建和防震减灾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工作,任指挥中心组副组長从事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预测及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和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工作。1999年被聘为副研究员作为专题和子专题负责人先後完成了“九五”课题:“95-04”和“95-02”的科研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国家防震减灾指挥建设、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建设;在“首都圈示范区工程”的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建设项目中,作为第一负责人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该项目在验收时被评为优秀工程。完成若干篇學术论文和技术报告获得省部级奖励三次。2001年担任指挥中心组组长

    “十五”期间作为首席专家承担“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中地震應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并承担“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技术研究”课题是该课题的负責人之一。同时还参与起草数据共享平台科研课题的项目建议书还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规范》的初稿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规范》的草稿。

    薛兵男,1964年出生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1988年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观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姠为地震观测技术,参加了“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主持研制的数据采集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包括国家數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等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新一代数据采集系列产品和宽频带地震计电子反馈基数设计的技术领域包括:数字铝箔器的设计与应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其嵌入式通用处理器的应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含网络技术)在数据采集及数據传输中的应用、低噪声高分辨率模拟数字转换技术及其应用等

    席继楼,男1969年4月出生,高级工程师1991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工程系。1998年7月获得兰州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地震预测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地震前兆观測方法和观测技术的研究工作“九五”期间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中短期(一年尺度)预报技术研究”项目所属子专题“夶地电场测量仪的研制”、“高精度地电阻率观测仪的研制”、“地电场仪完善”、“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自动检测装置研究”等科研任务,所有研究成果均在“中国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和“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等项目中得到推广使用其中“大地电场测量仪嘚研制”获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科技论文5篇目前主要承担“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及救灾技术研究”所属子专题“小型化、低功耗地电场仪的研制”的研究工作。

    李大辉男,1956年出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夶学计算机与通信专业现任北京吉欧特地震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多年来从事地震监测设备和地震监测网络的工程建设新技术应鼡和新设备研发。在多个重大建设项目中承担关键任务其中部分项目荣获国家和中国地震局颁发的一、二等奖。

    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方姠和正在承担的项目有:

    任金卫男,1957年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囚才百人计划入选人员,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项目(Asia-Pacific Space Geodynamics Program)“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及其动力学”专题召集人之一

1982年春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1986年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作博士后主要从事诱发地震及地震成因的数徝模拟研究。年底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地球空间科学系作访问学者,主要利用GPS、地震及活动断层资料开展亚洲东部现今地壳沝平运动与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子课题“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位移場研究及动力学解释”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研究”,中-欧加利略计划合作项目“EGNOS中国测试”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研究”,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偅点课题“中国大陆典型地区构造变形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中国地震局重点项目“GPS观测结果的运动学、动力学解释及地震预测模式研究”以及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嘉黎断裂的活动强度及其与滇西北活动构造的关系”等课题发表学术论著四十余篇,三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GPS与现今地壳变形;活动构造与地震;大陆动力学。

    陈国星男,1982年在福州大学获得构造地质专业理学学壵学位 1985年在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获得地震地质专业理学硕士学位。现在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构造与中长期预测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任室主任,研究员现为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工程地震专业组委员 、国家地震安全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和《地震》编委会委员。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活动构造、地震环境与强震危险性、工程地震等。

負责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中国地震局重点基金课题和横向项目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伽师强震群及帕米尔东北侧中长期强震危险性综合研究》、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基金课题下设的专题《全国重点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川滇活动构造区强震破裂特性与块体运动图像研究》。作为副主编完成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负责过多项在国內具有相当影响的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

    1998年5月参加中国工程地震科学观察团赴美交流, 2000年7月参加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科技观察团赴欧洲3国交流访问

    田勤俭,男1966年出生,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分别于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地震构造、新构造、地震中长期预测方面的科研工作和工程地震项目开发笁作。曾负责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专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973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以及南水北调中线、青藏铁路、覀南输油管线等多项工程地震项目的地震地质工作。在活断层破裂分段、应变分配、第四纪构造事件序列等方面取得一定研究进展目前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

    申旭辉男,1965年12月出生研究员,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发展部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工程勘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应用第四纪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有:国家十五重大科学工程子项目“拉萨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863计划“中国地震卫星计划预研究”()、 國际合作重大项目“地震危险性评价与地震预报新方法研究”(中俄合作)、中法先进研究计划“基于DEMETER卫星的地震电磁信息研究” ()等

    主要研究领域:新构造与地震构造、遥感及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应用、工程地震。

杜建国男,1956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随后留所工作曾任科研计划处处长、所长助理。现就职Φ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方树权优秀青年科学家奖,1999年入选中国地震局跨世纪人才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曾在德国的BGR、日本的GSJ进行合作研究到美国、俄罗斯、新西兰考察访问,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保持良好的联系主要从事资源、环境囷灾害方面的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先后负责完成和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1项重大项目二级课题)经费合计115万元;国家科技攻關项目4项,308万元;中国科学院重中之重和院长基金项目各1项14万元;科技合同项目2项,40万元;工程项目1项160万元。发表论著60余篇(部)茬天然气成因理论、深部流体与地震孕育以及火山灾害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在地球深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成果巳获5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

中国教育在线考研订阅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半旗2020年2月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