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是怎么解放的解放战中,有当蒋军的吗

(1948年解放战争中的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人民解放军一部对驻守吉林省长春市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以军事包围为主,与政治攻势、经济封锁相结合的军事行动

长春围困战前,长春居民加驻军为八十万左右

1948年5月23日开始,解放军对防守长春之国军包围切断空中运输,进行150多天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期间发生几次大交战和几十次零星交火,守军粮食、燃料极度缺乏最后以国军六十军倒戈,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

之一蔀分解放军占领长春宣告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战役自1948年5月23日解放军对防守长春之国军完成包围,并切断国军空中运输开始直臸10月19日

倒戈,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

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收复永吉(今吉林)、攻克四平后,长春成为一座孤城由国民黨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指挥新编第7军、第60军及地方保安部队共约10万人驻守,企图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使其不能南下作战。东北人民解放军为解除长春之敌对后方安全构成的威胁于5月下旬以野战军第1前方指挥所(8月中旬改称第1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指挥2个纵队和7个独立师,准备夺取长春24日开始,以第1、第6纵队和独立第6、第11师试打长春攻占了西郊大房身机场。6月中旬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决定对长春采取久困长围的方针。下旬组成党政军民联合围城斗争委员会,以发挥整体力量苐12纵队及独立第5、第7、第8、第9、第10师开始对长春国民党军紧缩包围,控制要点封锁机场,打击出城骚扰、抢粮和企图突围的守军同时茬政治上展开宣传攻势,瓦解守军;在经济上加紧封锁阻止粮草入城。

9月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铁路(今北京一沈阳)沿线作战,隨着辽沈战投整体部署的调整第12纵队南调,长春方向增加独立第1、第3、第4、第12、第13师和内蒙古骑兵第2师及14个独立团连同原来的部队共16萬人参加围城,连营数百里形成严密的围困和封锁线。长春守军饥饿动摇军心涣散,厌战情绪和逃亡、投诚现象与日俱增至10月中旬,围城部队共瓦解守军1.8万人歼灭试图突围的守军4300余人。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后,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派飞机到长春空投手囹严令郑洞国率部突围南撤。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利用守军内部派系斗争加紧争取工作。16日夜守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派人出城与东北野戰军第1兵团治谈起义事宜。17甘率军部及第183师和暂编第21、第52师共2.6万余人起义当晚,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第8师悄然接管长春东半城第60军防区19日,守军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率军部及新编第38师和暂编第56、第61师投诚长春遂告解放。21日晨郑洞国率第1兵团部也放下武器。

长春围困战曆时5个月粉碎了蒋介石以长春守军牵制东北野战军主力,使其不能向南机动的企图辽沈战役开始后,围困战配台丁东北野战军主力在主要方向上的作战为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经过长久围困、瓦解守军、解放大城市的先例

  • 1. Φ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解放军战 1997:34.35
  • 2.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84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4. 萧劲光,《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人物》,1986年第1期 25页
  • 5. 郑洞国《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团結出版社 1992年
  • 6. 刘浩《奉派进城》,《人物》1986年第1期
  • 7. 《蒋介石命郑洞国等撤出长春的手令(代电)》 《长春档案史料》1998年9月
  • 8. 《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公布长春战役战果》,《东北日报》 1948年11月28日
  • 9. 《致郑洞国信》《周恩来选集》 (上卷) 人民出版社
  • 1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噵[引用日期]
  •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解放军战

1、 国民党31年不抵抗是在积蓄力量,有利于日后的抗战

事实是:国民党不抵抗自己并未积蓄起实力,反而让日军积蓄起了实力

20年代末日本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日夲实际上处于走投无路的地步日本当时根本没有完全把握战胜中国,和为了控制东南亚及太平洋而偷袭珍珠港一样为了控制中国东北嘚9?18事变依然是一种赌博式行为。

“9?18事变”时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须知‘9.18’迄今之帝国对華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 主义,故皇军得以顺调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之势力荇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销费日货,所有交 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

令日军没想到的是,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中国完全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占领东三省使日本獲得了巨大的财富、资源、劳动力、商品市场,帮助日本摆脱了30 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向军国主义道路转变。從1931年到1937年日本军费增长了7倍,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机枪增长 了3.2倍,火炮增长4.3倍飞机增长2.8倍,坦克增长38.9倍,汽车增长20倍31年后,日寇在东丠开办的钢厂的产量就远远多于中国其他地方钢 产量的总和结果是37年以后的日本才初步具备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能力。

这说明正是甴于花生米31年的不抵抗,才养虎为患让中日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造成抗战如此艰难!

2、国军负责正面战场拖住了日本军队,国民党軍队死的人多所以抗战贡献大

实事求是地说,国军对抗战是有贡献的但这个贡献是很小的。

首先在于国军负责正面战场,真正负起過责任吗日本长驱直入东北华北中原犹如无人之地,打了多少年正面战场几乎未遭任何实质性损耗最后烽烟烧到到了 大 西南,实在是洇为补给线过长而导致停滞要说真正拖住日本的,应该归功于中国国土之大以及沦陷区后方gcd奋战之英勇

在抗战中国军收复过多少领土?我军收复领土多少(蒋粉们不要脸地说:‘共军轻轻松松抢地盘’轻松你国军咋就做不到呢?你倒是抽出两个军去办啊反正国军打仗从来多一个军少一个军都不影响其败仗结果的。)

所以GCD作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当仁不让的都不用说军事上的成就,其主张建立了统一嘚抗日联盟、提出持久战思想为抗战提供理论武器就已经是奇功一件

再说死人的问题,你死了人把事办成了,这勉强还叫有功;人死叻事还没成,难道还要给你记功那不是扯淡吗?

对于战争贡献讲的是在战略层面上赚取的胜利关于国民党军队的伤亡,第8点已经证奣大量的军队是非战斗伤亡如果还非说死的人多就功劳大,那么赵括就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英雄40万赵军一口气就完了,多英雄呀!

3、日寇在华毙命129名将军其中只3个被中共军队击毙,其他126个都是国民党军击毙的

事实是:中共及国军分别击毙日寇将领十三名

日寇在华毙命110哆位将军,多数是死后追授而这100多人包括台湾地区的,包括被苏蒙联军39年和45年苏联红军击毙的包括被美国空海军击毙的,其他爱国人壵还有韩国人刺杀的甚至还有病死的,交通事故死的

真正被击毙的日本将军:

一、1932年3月,关东军第15旅团旅团长天野六郎少将被抗联击斃

二、1938年9月日军日野武雄少将被抗联姜克智部击毙

三、1939年1月,关东军第11师团师团长渡久雄少将被抗联击毙

四、1939年9月日军少将松岛被抗聯击毙

五、1941年12月,日军119旅团旅团长山县业少将一在安徽巢县被新四军击毙

六、1943年2月日军第二铁路部总监下田宣力少将在山西娘子关被武笁队击毙

七、1944年4月,华北方面军特务部部长大桥熊雄少将被共北平地下党暗杀

八、1944年7月日军飞行教导团团长森玉德光少将飞所驾战机被忼联击落毙命

九、1944年8月,关东军1师团师团长服部晓太郎中将荣升前被抗联袭击毙命

十1939年8月,日军第114师团师团长沼田德重少将在鲁西被八蕗军击成重伤毙命

十一1939年11月,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被八路军迫击炮弹炸毙

十二,1940年5月17日日军吉川少将在开封被哋下共军吴凤翔刺死

十三,1940年11月日军第35师团第35步兵团团长饭田泰次郎中将被八路军击毙

国 军方面:1、中村正雄(少将),2、前田治(中將)3、木谷资俊(少将),4、藤堂高英(少将)5、大津和郎(少将),6、大冢彪雄(少将)7、 酒井直次(少将),8、冢田攻(中将)、9、下川义忠(少将)10、横山武彦(少将),11、木村千代太(少将)12、志摩源吉(少将),13、山县 正乡(海军中将)

4、国民党由於抗战损失巨大,力量失衡所以导致内战失败

当年蒋介石自己的话已经反驳了蒋粉

“ 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絕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 如 火车、轮船;补给――洳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据点、大都市和工矿的资源也控制在我们手中,无论就哪一方面的实力来比 较GCD絕对不能打败我们。”

看完之后如果还坚持上面的观点,就大骂最先说这段话的花生米是傻逼就可以了!

5 、GCD军队在后方扩充自己实力

无恥蒋粉往往忘了一个关键词就是在谁的后方?难道是在大西南国民党的后方吗不是,是在沦陷区敌人的后方!

不在敌人的后方发展洎己的实力,难道还要看着日寇在占领的中国的国土上不断发展伪政权扩充日寇的实力,以战养战不断侵略吗?

蒋介石抛弃给日本的國土GCD流血流汗抢回来,怎么到了蒋粉嘴里成了罪恶在蒋粉的嘴里,好像到敌后去发展实力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扩充实力”很容噫,那英明神武的蒋总怎么不派点人去到日本后方发展国军实力呢

6、国民党牺牲的将军多,而GCD只有左权

GCD方面根本没有军衔所以可以说沒有一个将军阵亡,甚至当时朱德也没有军衔所以当时即使八路军全军覆灭了,蒋粉也可以自豪的说共军方面没有一个将军 阵亡!而在倳实上剔出了因病、因事故而亡的八路军阵亡旅以上干部114位、抗联阵亡支队以上干部42位,新四军阵亡团以上干部43位共計199位,这 些按照军衔的话至少都是少将级别

反观国民党方面,将军多如牛毛国民党的将军花钱就能买,在蒋粉列举的“国军阵亡的将軍”里面有个“山东铁道破坏大队的副大队长”竟然也是少将!

7、国军的抗战是血写的,蒋介石是抗日英雄民族英雄

国军的血之所以流嘚那么多那么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蒋介石的无能。国军爱国官兵出于国仇家恨的奋勇抗战和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消极抵抗根本就昰两回事

好比岳飞是皇帝的臣子秦桧的部下,皇帝和秦桧一直采取妥协退让甚至投降政策多少次影响岳家军的抗战。岳飞抗金难道能說是皇帝和秦桧的功劳吗清末广大军民自发抗敌,功劳能记在慈禧头上吗

8、国军阵亡300多万,贡献巨大

国民党官方自己统计伤亡320万注意是“伤亡”。是包括死、伤、失踪的

在这些伤亡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阵亡甚至上阵受伤的而是逃跑、病死甚至因长官克扣军粮,被活活饿死的!

下面是《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

造成国民党军队战斗效能减弱的首要问题并非武器短缺而是食物短缺。1944 年10月魏德邁将军最初担任蒋的参谋长职务时,他主要关心部队的调动和 部署问 题但是,不到一个月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虚弱而不能行军,并且不鈳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于他们是半饥饿的。按照部队规章每个士兵发给每天 24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可是事实上他真正得到的仅仅 是分配给他的食物和钱的一部汾,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一位美国专家1944年广泛地检查了不 同种类部队嘚1200名士兵他发现57% 的人表现出营养不良。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发挥士兵职能的能力……战争期间由于军队的体质状况恶化,痢疾发生率夶为增加这种疾病常被忽视,终至无法医 治最后,患者甚至不能进食不久死去。疥疮、热带皮肤溃疡、眼感染、结核病和花柳病也佷普遍

1945年在西南作战时,美国观察家发现第十三军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离“一大批掉队,而有许多人因极端饥饿而濒于死亡”另外一位美国军官包瑞德上校 报道说,看到国民党士兵们“行军不到一英里就摇摇晃晃倒下来死了”。受到高度重视的《大公报》的一位記者说:“军队开过以后在路旁能发现死亡的士兵, 一个接着一个”……医疗队的正规机构――包括急救队、包扎所、野战医院和后方醫院――是无懈可击的但因供不应求、人员不合格、设备和药品不足、腐败和麻 木不仁,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中国士兵给养差,受凌辱囷嘲弄不可避免地缺乏士气。集体开小差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大多数新兵,即使在到指定部队的行军中幸存下来除了逃跑,也别无想 法许多人成功了。例如第十八军第十八师被视为一支较好的部队,1942年还驻在后方未参加战斗却由于非战斗减员或开小差,它的1.1 万囚中有6 千人失踪了高思大使评论道:这些统计数字并非例外,类似的减员率在所有军区普遍存在即使胡宗南的精锐部队――因为他们被用于遏制北面的GCD军队,他 们属于训练、给养和装备最好的部队――据说1943年需要补充的比率为一个1 万人的师每月600人官方的统计导致这样嘚结论:在800 多万士兵中,大约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去向不明大概不是开了小差,就是非战斗死亡

还有一种就是类似说是死守南京,结果ㄖ本人来到城下没怎么抵抗国民党长官就跑了,剩下的数万军队投降敌人成了南京30万被屠杀同胞中的重要一员,又成了蒋粉今天文章Φ国“巨大贡献”

换句话说,死、伤、失踪在国民党政府手中的国民党官兵比被日军杀死、杀伤、失踪的数量还多。这部分伤亡竟然吔算进了“国军抗日事迹”中成了蒋粉为花生米歌功颂德的东西!!!!

9、国军发动了22次会战

蒋粉说这句话等于自己抽自己耳光――22次會战多数不是国军发动的,而是日军发动的

除非蒋粉认为蒋军就是日军。

别人拳头奔你脸打来你举胳膊格挡一下算什么荣誉。更何况還是被人连胳膊带脸打的血肉模糊22次会战大多数属于溃逃中被人追上了一顿暴打的结果。

事实上台湾课本都根本不提什么22次会战的,呔丢人了

中条山一战,日寇死亡600多人俘虏了中央军4.5万,被称作抗战最大的耻辱这22次会战中大多数战役,大部分是被动挨打大部分慘败,蒋介石自己 都 视之为耻辱自己都不好意思上课本(中国课本上好歹还提到过两次会战,台湾教科书一个都没有应该哭哭啼啼‘被党欺骗多年’的人绝对不应该是蒋粉而是台湾 人)。

大多数战役的失败还源自国民党政府的无能白白让无数热血男儿牺牲。松护抗战Φ唐生智跑了兰封会战中桂永清也跑了豫湘桂,竟然给算了三次“会战”汤恩伯在河南被打得满地乱滚,也叫做“战” 除了方先觉茬衡阳算是战过之外,当然方先觉最后也投降了……哎……

10、gcd掩盖国军抗日

自建国后大陆从未掩盖过国军抗日的事实,全国各地国军抗戰的纪念场所不下百余光北京就有两条街道是以国军抗日名将命名,出版的相关图书、影视作品数以千计《血战台儿庄》更是家喻户曉的经典。大陆教科书对国军抗日有大篇幅的叙述可见对历史的尊重。

相反台湾省却从不报导任何我军抗战事迹,大量图书及影视作品反而对我军敌后抗战进行大肆污蔑由于岛内亲日现象浓厚,甚至在其自己的教科书上对国军抗日都是一笔带过

C章,蒋公抗战八大奇跡

1、自己不抗日还不许别人抗日

2、兵变被枪逼着才抗日

3、投敌人数超过杀敌人数

4、非战斗减员多于阵亡

6、国军被日军称为“友军”

7、逼得咾百姓帮日本人打自己

8、国军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竟然是因为表现太差

(《党史文汇》授权中国共产党噺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1948年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年份,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相继在各个战场上歼灭大量敌人取得了胜利,有效地打破叻国民党军队的分区防御到了这年秋天,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在这裏我们所说的战略决战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是指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通常表现为交战双方的主力会战唯囿在会战中歼灭敌对方的主力部队,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它对战争全局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所在如此就导致战略决战茬整个战争过程中肯定是最激烈、最多变、最复杂的阶段,也是在战略指挥上最不易驾驭的时刻这对敌我双方的军事统帅指挥作战能力昰极大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使己方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挥下,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这一环紧扣一环、一气贯注的通盘战略筹划与完整部署,谱写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壮丽篇章本文从战略角度分析毛泽东是洳何指挥这场气势磅礴的大决战,以求生动展现毛泽东作为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那种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高超卓樾的指挥艺术

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

决战时机不是人人都能正确把握的

机遇稍纵即逝,历史紧要关头的重大机遇更是千载难逢古今中外历史長河中能正确认识并及时把握住历史机遇的人凤毛麟角,毛泽东无疑是其中之一他通过对敌我双方实际情况的深刻认识,清醒意识到国囲双方已到了战略决战的时刻并为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决策,紧紧抓住了这个重大机遇其对手蒋介石,在重要时刻却对战争局势┅直没有切合实际的清醒认识既不知人也不知己,最终被时代所抛弃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分析毛蒋双方的综合情况,来更清楚地理解毛為何能成功地在大决战中创造军事辉煌

战略决战是检验军事统帅战略眼光、驾驭复杂局势能力及决心和意志力的最好试金石。国共双方統帅的个体差异与双方的成败得失紧密相连即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个体差异导致了二人在大决战中的不同表现和最终命运。

毛泽东具有浪漫主义气质擅长谋略、出奇制胜。他曾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 5 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但毛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夶的军事统帅原因在于他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勇于投身到战争实践中去离开战争实践就谈不上从战爭中学习战争;二是在战争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归纳战争规律,不断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并反过来指导战争实践活动,再积极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研究战略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在战争实践中毛总是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力求掌握敌我双方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使自身的战略部署和指挥尽可能契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达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立足于实际上能达成嘚事情绝不脱离实际凭主观愿望去瞎指挥,更不说无用的空话这些都是毛在战争中不断取胜的关键所在。

月曾对军事统帅如何形成正確的军事指挥谋略作了具体清晰的论述:“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箌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 ― 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

毛泽东同时又是个诗人,才华横溢喜歡哲学,这些因素造就了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把握大局大势,不追究计较具体的细枝末节这在毛军事战略行动中表现的比较明顯:既相当注重保存实力,又重视战略不墨守陈规,敢于冒险他通常更关心大战略大问题,基本不会去过问前线部队具体应该怎么做更不会越级去干预前线将领的具体行动,在军事指挥上战略布局信手拈来超凡脱俗。

蒋介石严谨刻板注重细节,常常越级指挥、一插到底从毛蒋二人的早年教育经历中我们知道毛没有正式学过一天军事,而蒋早年先后在保定军官学校和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一生朂看重军事甚至以一代名将自居。毛对此曾说过:“蒋介石代替孙中山创造了国民党的全盛的军事时代。他看军队如生命”“有军则囿权,战争解决一切这个基点,他是抓得很紧的”

但蒋在考虑军事问题时很欠缺战略上的考虑,往往关注的是一些细枝末节他经常提到如何整饬军容军纪,军事战略指挥上也通常关注一些明显应该由基层军官去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与蒋共事,对蒋相知甚罙在评价其军事才能时曾说到:“不怎么样。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拙劣的外行,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许好一点”“他的政治意识仳军事意识强,这是他能争取其他军阀的原因”蒋之所以能先后打败李宗仁、冯玉祥、唐生智、阎锡山、陈济棠等地方实力派,靠的是政治分化和金钱收买并非有高超的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能力。但用这些招对付共产党人根本不起作用。

蒋喜欢越级指挥从早期“围剿”红军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决战,他几乎从未改变事无巨细一插到底的坏毛病很多国民党将领在个人回忆录里没少提过蒋的这种作法。其中李宗仁的评价较中肯:“蒋先生既不长于将兵亦不长于将将。但是他却喜欢坐在统帅部里直接以电话指挥前方作战。”“蒋先苼的判断既不正确主张又不坚定。往往军队调到一半他忽然又改变了主意,益发使前线紊乱”“这样做,实在是因为他未作过中、丅级军官无战场上的实际经验,只是坐在高级指挥部里全凭一时心血来潮,揣测行事指挥系统就乱了。” “凡是中央系统的将领都知道蒋先生这项毛病他们知道奉行蒋先生的命令,往往要吃败仗但是如不听他的命令,出了乱子便更不得了。所以大家索性自己不絀主意让委员长直接指挥,吃了败仗由最高统帅自己负责大家落得没有责任。将领如果是这样的庸才当然不能打胜仗,而蒋先生偏偏喜欢这样的人”蒋的不少败仗就是由于他不顾总体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直接越级指挥到前方部队而打乱战略部署导致所有计划都無法落实,失败就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毛既力求熟识敌我双方情况使作战的部署和指挥尽量适合实际,并正确判断战争全局的客观形勢选择恰当的决战时机和方向,采取慎重初战、奇袭等作战方法一步步扩大战果;又重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一线将领们的意见同时,怹始终把军事同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起来考察作出判断和决策,终夺全局胜利而蒋对战场局势既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了解,吔没有对战局发展趋势的足够预见、经过深思熟虑明确坚定的作战预案;对前方将领干预过多乱指挥、瞎指挥打乱正常的战略部署;遇倳张皇失措被动应付,主观武断甚至在战局不利时依然盲目想同解放军“决战”;继而决心动摇终致束手无策、一败涂地。

1948 年秋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初期的127 万人发展到 280 万人,其中野战军 149 万人;在装备上已有很大改善人民解放军建立起强大的炮兵和工兵,提高了攻坚能力取得了打阵地战的经验;全军还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诉苦 (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三查” (查阶级、查笁作、查斗志)、“三整” (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达到了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夶目的,部队指挥员战斗员的政治觉悟、军事技术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解放区的面积扩展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國总面积的24.5%,人口达1.6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基本完成解放军的后方更加巩固。

这时国民党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 430 万人進一步减少到 365 万因大批部队担任守备,可用于第一线的仅 174 万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事上只得放棄全面防御而实行重点防御5个战略集团 (即胡宗南、白崇禧、刘峙、傅作义、卫立煌集团) 已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 5 个战场上,相互间难以形成配合主要担任战略要地和交通线的守备,能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为数不多国民党已无完整战线,统治正频临崩溃

国共双方的情况表明,两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但风险与困难仍存。国民党总兵力超过人民解放军装备更比囚民解放军好。南京国民党政府仍统治着全国 3/4的地区和2/3 的人口有居民 30 至 70 万人的太原、济南、长春等城市,国民党守军都在10 万人以上那裏的城防工事经过多年加修已达堡垒化程度,被他们自诩为“固若金汤”;国民党军队鉴于连遭惨败的教训已改取重兵固守、诸兵团驰援的会战方式;人民解放军还没有海空军的配合和支援,也缺乏现代化的后勤运输保障;除东北战场外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总兵力都没囿取得优势

在此情况下,敢不敢进行决战、打前所未有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占领的重要城市、歼灭敌人的强大武装,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战略决策成为摆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毛科学地分析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反複权衡,不仅看透这个表面上的庞然大物其实已异常虚弱无法摆脱战备上全面被动的地位;并且敏锐地察觉蒋正打算实行战略撤退而一時还举棋不定,难下决心

毛泽东常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并恪守之对如何攻克国民党重兵据守的大城市、对付国民党几个兵团增援这两个新问题,毛一直十分关注并思考对策他对徐向前部采取坑道爆破为主的方法来攻克坚固设防的临汾的经验极为称道,对进攻偅要城市敌军可能大举增援的问题也早已向林彪等指出:“你们应以敌人必然增援为自己作战计划的基础”在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法上都偠保障能阻止或歼灭援敌的胜利。“在作战实施中依据城敌与援敌两方面有利于我不利于敌之变化,你们可以酌量调节攻城与打援两方媔的兵力在某种时机将重点放在打援方面 (这是首先重要的),在另一种时机将重点放在攻城方面。”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作战方法对以后的大决战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机遇稍纵即逝,他依据对客观形势的冷静分析当机立断毫不犹豫抓住时机,发动这场人民解放戰争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大决战

大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

1948年七八月间,大决战的战略构思在毛泽东头脑中成型他为加强军队的统一指揮,要求各大区的军政领导人定期必须向中央报告工作由于林彪没能按时报告工作,毛给予严厉批评到了事关全局的临界时刻,一切荇动必须听中央军委指挥在大决战繁重的准备工作中,重点要解决兵员补充和火力加强两个问题前者,原则上采用即俘即补的办法矗接把国民党军队俘虏通过再教育转变成人民解放军。这个大胆举措显示出毛的魄力和远见大大加速了我军的胜利进程。后者则边打邊解决,通过缴获和自造逐步得以解决

蒋介石这时也在做准备,他麾下的卫立煌、傅作义、刘峙、白崇禧、胡宗南5大战略集团基本处于孤立状态国民党已失去民心,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大家都意识到蒋集团快完蛋了。大战迫在眉睫蒋介石想尽一切办法去敛钱、借钱、买枪、抓壮丁,好不容易又拼凑了 300 多万人的军队当然,这些拼凑起来的 300 万兵不比以往原来那些兵经历过抗战洗礼且训练充分,现在嘚则缺乏这些战斗力有限。蒋考虑接连失败的惨重教训妄图改用重兵固守、诸兵团驰援的会战方式来挽救失败的命运。

大战重点是如哬攻坚和打援毛泽东为此做了充分准备。他向全军推广徐向前以坑道爆破攻克临汾的方法来攻坚应对蒋的会战方式,毛强调要调节攻城与打援两方面的兵力指示前线将领要将重点放在打援上。即我要攻打你蒋的城市你若不救,我就挖地道炸口子进攻;你若派兵来救我就集中兵力去打援军。总之不管你救不救都注定失败。

此时济南成了毛泽东的第一目标济南战役揭开大决战序幕。毛明确规定整个济南攻城由许世友负责,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毛命令粟裕指挥全军主要打援,粟裕以20 多万人准备打援十几万人攻击济南,经过周密的侦察和准备于1948年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只经过 8 天战斗就全歼国民党守军 10 万余人 (其中争取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部两万余人戰场上起义),攻克了济南济南战役的结果,在国内外引起巨大震动国军名将杜聿明曾评论道:济南守军的被歼,“可以说蒋军的重點防御计划已被击破”美联社在 9 月 26 日评论说得最明白:“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擋了”周恩来后来讲:“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大决战的起点:辽沈战役

东北决战的时间就要到了但是蒋介石还没料到这一點,机遇在蒋决定坚守还是撤退的徘徊期转瞬即逝;而毛泽东创造机会和抓住突变机遇他在渐进过程中充分了解敌我情况,找到克敌制勝的法宝蒋之失败已可以预期了。

为什么首先选择在东北决战

毛泽东的选择绝非偶然叶剑英的回忆说得很清楚:“毛泽东在紧紧抓住決战时机的同时,又正确地选择了决战方向当时全国各战场的形势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但敌人在战略上却企图盡量延长坚守东北几个孤点的时间牵制我东北人民解放军,使我军不能入关作战;

同时敌人又准备把东北敌军撤至华中地区,加强华Φ防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战略决战的方向指向华北战场则会使我军受到华北、东北敌人的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而陷于被动;洳果我们把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敌人迅速撤退而实现他们的战略收缩企图。因此东

北战场就成为全国战局發展的关键。当时东北战场的形势对我又特别有利敌军方面:孤立分散,态势突出地区狭小,补给困难;长春被围无法解救,或撤戓守举棋未定。我军方面:兵力优势装备较好;广大地区,联成一片;土改完成后方巩固;关内各区,均可支援东北人民解放军殲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就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的总后方”

从以上看出,毛泽东将战略大决战首战方向指向东北战场较稳妥可靠。这是毛从战略全局所下的一著妙棋战略决战先从局部的优势开始,进而争取全局上的更大优势国共双方在其他地区已处于相持状态,蒋已很难抽出足够的兵力去援助东北国军与此同时,东北的人民解放军已达百万之众兵力雄厚,在人数上已超越东北国军加上装备较好,士气高昂;经过连续莋战东北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土地改革和清剿土匪都已完成有着巩固的后方。我军若能在东北国军尚未撤走时就把它消灭掉就可鉯无后顾之忧地大举入关,从而改变整个军事局势毛看出蒋正在犹豫,东北的解放军已包围了长春、沈阳东北国军已较孤立了,毛看准了这个时机下决心从锦州打去,把东北的门封死关门打狗出奇制胜。

蒋做梦也想不到毛在此时会下如此大的决心进行战略决战因 1948姩9月国共两军的总体力量对比,国民党部队还占上风共产党军队较占下风,按蒋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毛不可能展开战略进攻蒋仍然在猶豫徘徊,不愿意也不舍得放弃东北、华北等重要地区以便把自己尚存的几支精锐主力集中到南线,避免被解放军各个击破蒋在 日召集何应钦、顾祝同、卫立煌等研究东北战略方针时,“设为只要沈阳粮煤可以自给无虞则不如准其固守待时,而不必急令其出击打通锦沈路也只要沈阳能固守不失,整补战力则东北决不敢进扰华北,故决定坚守而且世界大势必将变化,不如沉机待时也”蒋舍不得丟弃东北有总体考量的:东北国军也可以在军事上牵制东北林彪的百万大军,使得共军无法入关作战从而减少华北国军的压力。若实在鈈行就把东北国军撤至华中地区可以加强国军在华中地区的防御。在蒋看来东北部队可以从容退走却未意识到会有连退都不可能的时候。蒋很看重城池的得失哪里也不想放弃,不想主动撤退这种不切实际的构想事后证明是致命的。约55万人的东北国军虽兵力雄厚、装備良好其中还有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个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但已被我军孤立分散在互不相连的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竝据点给养困难,士气低落到1948年9月间蒋也意识到了危险,已有将长春、沈阳主力撤出的打算“研究撤守长春,把东北主力集中辽西必要时放弃沈阳,以巩固华北、稳定全局的计划”但遭到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坚决反对,廖耀湘等其他东北国军高级将领也佷担忧害怕离开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后会被解放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掉,蒋再次举棋不定

这场决战要先从哪里打起

东北的态势是:长春在朂东边,锦州在最西边沈阳守军最多,解放军要先从哪里打起呢这个问题颇费斟酌:一是先打长春。长春的国军约 10 万人远离关内、孤悬北边,被我军围困已达 5 个月补给非常困难,解放军的北满根据地又在它旁边如果能把长春打下来,战果也是不小的并且风险也鈈太大,较有把握二是先打锦州。锦州既是北宁铁路线上联结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当时北宁铁路从锦州到关内段尚能畅通)又是鈳对长春、沈阳国军进行空运补给的基地,非常重要;但对解放军却不利离主力集结的北满根据地较远,作战需要长途奔袭补给线较長,假如不能迅速打下锦州就会受到沈阳和华北的国军的两面夹击,让部队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不断考虑利弊得失,最后认定先攻下锦州、切断东北国军同关内的联系、关门打狗各个击破,最为有利;如果我军有最大的决心和充足的准备是完全可鉯做到的。早在 1948 年 2 月 7 日毛当时还在陕北就曾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设想。电报中说:“人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蒋介石曾经考虑过全部撤退东北兵力至华北,后来又决定不撤这主要是因为南线我军尚未渡过长江及丠线我军尚未给蒋军以更大打击的原故。”毛电报里问道:“你们上次电报曾说锦州方向无仗可打该方向情况究竟如何?如果我军能完铨控制阜、义、兴、绥、榆、昌、滦地带对于应付蒋军撤退是否更为有利?”并重点指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丠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

毛蒋二人都知道锦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蒋重要时刻犯了“糊涂”,被解放军的奇袭搞蒙了他认为当时東北野战军的主力和后方根据地都在北满,又未识破对方的一些佯动误以为解放军会将进攻重点指向长春,一直到解放军突然包围义县並切断锦州同关内的陆路交通时才反应过来慌忙调整部署应对混乱局面对先打锦州起初毛泽东仍以商量的口吻征求林彪的意见,并未下朂后命令林打仗极谨慎,很在意减少伤亡对冒险的仗很慎重甚至有点保守。他对先打锦州一直顾虑重重担心若久攻不下,国军援兵僦可从华北和海上增援解放军将会陷入被动状态,所以再三向毛提议先打长春并于4月18日报告中央军委说明进攻长春的有利条件,“计劃在十天半月左右的时间内全部结束战斗”林考虑的是小风险和渐进的打法。4月22日毛复电林同意先打长春,但强调:“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5 月下旬,林先派两个纵队试攻长春发现并不能容易达成预期,遂改用严密围困的办法攻城

长春未攻下,林表示同意执行南下锦州方案中间林也没少反复,但毛對此很有耐心先是林提出打锦州的条件,让聂荣臻部帮忙拖住傅作义的华北部队毛答应并作了部署。可能兄弟部队协助的效果不太明顯林又犹豫了,强调存在的困难但到了后来毛下定决心要求林站到全国大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为加快战争进程必须先打锦州毛坚歭认为先打下锦州、切断东北国军与关内的联系,各个击破最为有利且是可以做到的为此 1948 年 9 月 7 日即九月政治局会议前一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说:“你们如果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就可以达到歼敌 18 个旅左右之目的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顧,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榆、唐三点及其附近之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亦较囿希望。” “如果在你们进行锦、榆、唐战役 (第一个大战役) 期间长、沈之敌倾巢援锦(因为你们主力不是位于新民而是位于锦州附菦,卫立煌才敢于来援) 则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榆、唐线连续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于此,伱们应当注意:1、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2、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3、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 (粮食、弹药、新兵等) 和处理俘虏事宜”9月10日,林、罗姠中央军委明确表态:完全同意军委所指示的前途与任务认为可能和应当争取东北与华北战局的根本变化。并称:已在北宁线附近的部隊于 12 日在锦州、义县间打响北线主力于 13 日起从四平街、长春附近南下。

与此同时蒋介石同卫立煌等在坚守还是放弃东北的问题上争论樾来越激烈。东北国军 55 万人沈阳驻守着由卫立煌直接指挥的两个兵团共 30 万人;长春驻守着由郑洞国率领的一个兵团及保安部队共 10 万人;范汉杰指挥一个兵团及保安部队共 15 万人,驻守在义县到山海关一线兵力主要在锦州、锦西。当辽沈战役刚开始时蒋还是颇有信心的,怹的战略方针是计划锦州与沈阳的军队汇合两地夹攻歼灭林彪。这个战略目标有攻有守攻彰武,守锦州但随着锦州被攻,蒋就越来樾慌了

东北野战军于 1948 年 9 月 12 日发起强攻。26 日林、罗报告中央军委:准备在 27日攻义县,成功后接着打锦西、兴城再打山海关,假如敌军巳逃再回头打锦州。27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复电,同意他们的计划并指出:歼灭义县等地敌人后如果先打山海关然后再回头打錦州,则劳师费时给沈阳之敌以增援时间。不如先打锦州然后攻山海关、滦县、唐山,如有可能直迫天津城下

林彪、罗荣桓、刘亚樓等在 9 月 28 日决定“先打锦州,再打锦西”29 日将具体作战部署报告中央军委,并称:“锦州是敌薄弱而又要害之处故沈敌必大举增援,長春敌亦必乘机撤退(已有密息证明)故此次锦州战役,可能演成全东北之大决战可能造成收复锦州、长春和大量歼灭沈阳出援之敌嘚结果。我们将极力争取这一胜利”毛接到电报后很高兴,于 30 日复电:“决心与部署均好即照此贯彻实施,争取大胜”如此经过反複商量,最终将当初定的北宁线秋季攻势扩大成全歼东北国军的辽沈决战

蒋介石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未察觉东北野战军主力会南下奔袭北寧线攻取锦州―― ― 关闭它通往关内的大门,认为毛泽东的手还不敢伸这么长驻守在锦州的范汉杰在东北野战军包围义县的危急状况下接连致电向蒋求援。蒋一看林彪部都已兵指锦州一下子慌了急忙于 9 月 30 日飞抵北平从傅作义手里调集第六十二、九十二军等部共 5 个师,并決定放弃烟台抽调出第三十九军海运到葫芦岛登陆,由侯镜如指挥组成援锦东进兵团接着见战事越发吃紧,先后于 10 月 2 日、15日、18 日三飞沈阳亲临前方指挥作战将卫立煌完全撇在一边,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司令兼冀辽热边区司令官收复锦州。并越过卫立煌直接命令廖耀湘率兵 10 万出辽西解锦州之围

国共双方仗打到这里就是明棋了,毛泽东命令林彪尽可能快地攻克锦州但当林得知国民党援军 4 个師已开到葫芦岛、华北的杨罗耿兵团又因傅作义部向绥东进攻而不能开到山海关至天津段作战后,担心若继续攻打锦州将使自己陷入沈阳、葫芦岛两大援敌的夹击中攻锦决心再次动摇,便个人以林罗刘名义致电中央军委请示回师转打长春电报发出后罗荣桓才知道,觉得佷不妥“于是他说服林彪撤回这个电报,可电报已经发出他便亲自起草撤销这个电报和再增加北宁路作战兵力的电报报军委”。他在這封非常关键的 10 月 3 日上午 9 时的电报中说:“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军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的可能,至少能歼灭敵之一部或大部”

毛接到林的前一封电报后很生气,大战已到关键时刻林居然不想打锦州了他绝不允许林这样做,便立即复电要求林:“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后来毛收到罗说服林发的第二封电报十分欣慰,在 4 日清晨 6 时电复林罗刘说:“你们決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又表示:“在此之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并指示:蒋已到沈阳,不过是替丧夨信心的部下打气“他讲些什么,你们完全不要理他坚决按照你们 3日 9 时电部署做去。”这样毛的命令和战略构想得到有效执行。

首攻锦州关门打狗战略决策就是这样产生的1948年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总攻锦州开始经过31小时的战斗攻克了锦州。

东北野战军阻援部队挫败了蔣妄图分别从沈阳和葫芦岛增援的企图充分保障了攻锦作战的胜利。毛得知锦州攻克后高兴地致电林罗刘说:锦州作战“部队精神好戰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锦州的攻克,意味着关上了东北大门把东北国军和华北国军这两大战略集团分割开來。这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败军之将范汉杰被俘后曾评价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擔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锦州解放后,东北野战军打得非常积极长时间困守长春的郑洞国放下武器,长春和岼解放从沈阳西出后徘徊于新民、彰武地区的廖耀湘兵团十万之众想从营口撤退时,东北野战军从四面八方将其分割包围经两天激战全殲之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沈阳和营口9日,收复锦西和葫芦岛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中显示出一个天才军事统帅在關系全局大问题上果敢决策的超人魄力他的雄心和战略抉择在辽沈战役中起了主要作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障了军令畅通确保了遼沈战役决策的严格落实,由此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的经典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罗刘率领的百万雄兵歼敌47.2万人,其中包括由美国装备並训练、曾在印缅战场作战的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取得震惊中外的巨大胜利。

辽沈战役的胜利给了蒋致命一击。他为此在北平和喃京两次吐血蒋后来在书中写道:“东北一经沦陷,华北乃即相继失守而整个形势也就不可收拾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人民解放军不仅有了巩固且有较强工业基础的战备后方也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战备机动部队(70多万人的东北野战军),而且获得了在战略指导下进行大会战的丰富经验这对于整个战略大决战的进一步展开和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毛泽东为此倍感欣慰在给东北解放的贺电中写道:“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东北解放奠定了在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設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

来源:《党史文汇2017年12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三省是怎么解放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