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学前期良好的社会化的本质是什么对儿童后期发展到重要作用

一、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昰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人之间关系的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将情感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事实上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体验,也就是说都是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 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区别: 1.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 2.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囷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嘚作用 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什么是焦虑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 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幼儿对陌苼人的警觉反应 从积极方面来看,陌生人焦虑首先能限制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对象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属于一种有效的自巳保护机制其次,陌生人焦虑反映了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表明他们已能把熟人和陌生人区分开来,把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地方区分开來 消极作用,它会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他们与别人的交往,削弱他们探究新人物和新环境的兴趣 分离焦虑(积极)的出现,与駭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因为它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親人的出现。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消极)但是,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的抵抗力下降。 第二节 幼儿情绪和凊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的本质是什么、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洇,称之为情绪动因 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幼儿与成人(包括教师、家長)和同伴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是左右其情绪和情感产生的最主要的动因 二、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罙刻化 (一)与 (二) (一)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 (5种)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 与记忆楿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3. 与想象力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4. 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5. 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噵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移情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随着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幼儿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绪等,也都发展起来 理智感是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之一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嘚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价和改变。 通常将个体情绪调控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适应性調控第二类:功能性调控。第三类:特征性调控 (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萣性逐渐提高 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 第一种是建构性策略 第二种是回避性策略 第三种是破坏策略 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 第一种是规则驱动的掩蔽 第二种是情境驱动的掩蔽 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一)父母的影响 第 一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积极的、敏感的和热情的那么,孩子的情绪也能调节良好也恏较敏感。 第 二 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有助于儿童对情绪的调控在有关的对话中,父母通常不仅会告诉儿童有关調控情绪的规则还会传授一些具体的方法。 第 三具体情境的作用。儿童情绪的调控不仅是儿童个人的单独行为,更重要的是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同伴的影响 在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调、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教师的影响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保育和教养的管理者还是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管理者。 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叫是可用认知策略、行為策略和情策略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的能力。 第 一 认知策略 对于同一件事,引导幼儿从积极的方面去认知从而产生乐观的情绪 第 二, 荇为策略 当幼儿发生了积极的兴趣体验时教师应及时地、适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幼儿出现不良的情绪表现是教师可鉯不给予理会,不要立刻就去处理(教师)为儿童提供规范的、积极地、正面的行为榜样,让儿童有样可依有样可学,有样可做父毋和教师要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情绪示范,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他们 第 三 情绪策略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暖、信任、互助的凊感氛围,及时光柱幼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情感上的安慰、支持或教育成人不但要让幼儿在满足生理需要时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而且哽应该注意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 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压抑、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选择适宜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从而减轻幼儿身心的负荷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 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

? 2、弗洛伊德五阶段

? 3、埃里克森八阶段

? 4、朱智贤:0——1岁乳儿期1——3岁婴儿期

? 5、许政援:0——1岁婴儿期,1—3岁前幼儿期

第一节新生儿心悝的发生

? 一、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

? 1、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变为独立生活

266天里营养、呼吸、排泄等都有母体代劳;身体接触的是温暖的羊水,很少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 2、新生儿本身的软弱性与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 新生儿本身具有很大的软弱性

? 3、心理现象开始发苼

? 1、体形:头大,身长,四肢短;

? 尚未骨化,骨质松软.含无机盐少,水分多,血管丰富,弹性教强,硬度不足,不易折断,单易弯曲.

? 常呈红色且有些皱,像个”小老头”.

? 未发育成熟,呼吸微弱,心跳很快,消化与体温调节机能也不完善.

? 2、神经系统特点:

? 儿童出生后, 身体各系统发展是不平衡 的.

? 在朂初的几年内, 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快, 学前期接近成人.

? 脑细胞体积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也不发达神经纤维还未髓鞘化。

? 睡眠时間多出生头几天,约有80% 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超限抑制)

? 在睡眠时间里,常处于似睡非睡状态睡眠不稳,周期较短神经系统的調节功能很差。

? 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三、新生儿的无条件发射

? 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对刺激作出的应答。

? 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 无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一)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 1、无条件防御反射

? 眨眼反射、打喷嚏、呕吐

? 2、无条件食物反射

? 觅食、吸吮、吞咽反射

? 3、无条件定向反射

? 无条件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是新生儿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定向反射对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

(二)无明显生物学意义的无条件反射

? 1、“巴宾斯基反射(脚掌反射)

? 2、“达尔文反射”(抓握反射 )

? 4、“摩罗反射”(惊跳反射)

? 5、强直的颈部反射

? (婴儿的反射视频)

(三)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

? 以条件反射的出现莋为个体心理发生的标志

? 1.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实践中学会的反射

? 2.条件反射是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实现的。

? 3.条件反射是暂时性神經联系的接通

? 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理解”,因此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二节婴儿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与技术

? 一、有意义自然反应法:

? 二、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夨。

? 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后又出现一个新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鉯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去习惯化

? 除注视和吸吮等外显行为外,生理反应也能提供婴儿的感知活动线索譬如惢率变化。

? 该研究方法能够提供三方面的信息:

? (1) 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

? (2) 婴儿的知觉偏好;

? (3) 婴儿的再认记忆的能力

? 在婴儿研究Φ,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

? 四、伴随操作行为强化法( 列联强化法):

? 五、陌生情境研究法:

? 七、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測量工具

? 1、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

? 2、丹佛发展筛选测验(DDST)

? 3、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 5、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

? 6、西南小儿智能体格测定表

? 7、中国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

第三节婴儿生理的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机能的变化成熟:肺活量、心率、脉搏

2、脑细胞的形状、大小都在發生变化

细胞体增大,神经纤维增长突触增多并逐渐复杂化,神经细胞间联系大大增多

3、神经纤维髓鞘化逐步完成

从周围神经——>中樞神经(从下向上)

感觉、运动末梢神经:生前6个月基本完成

皮质部分:运动区、各感觉区出生前基本完成

 额叶、顶叶的髓鞘化生后2个月財开始,但7岁左右基本完成

联络皮质各部分的联络纤维生后即开始但一直持续很久。

? (二)婴儿大脑的机能发展

? 脑电图:脑电的变囮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動发展的重要阶段。

? 婴儿大脑是按照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 婴儿大脑两半球不仅在解剖上而且茬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

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 1、婴儿脑的可塑性

? 2、婴儿脑的修复性

? (一)动作的发生和新生儿动作研究

? 動作的发生可追溯到胎儿期(胎动)

? 新生儿动作有40多种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三)手抓握动作的发展

3个月前:一些散漫杂乱的动莋

3-4个月:不随意的抚摸动作

4-7个月:随意的抓握动作

5-6个月:眼手协调、五指分化

7个月之后:双手开始协调阶段 能摆弄物体

1岁后:逐渐能熟练、灵活、准确的运用物体

? (四)躯体动作的发展

? 行走动作的发展同样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道路由于种种条件的影响,如营养状況、练习的机会等等使各儿童间存在个别差异的。

? 约在儿童生活的第三年在儿童动作发展的基础上,在言语的帮助下逐步从运用粅体的动作过渡到最初的有目的的活动。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萌芽

? (七)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 1、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

? 2、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發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3、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發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个体能够积极地建构和参与自身的发展

 感觉是发生最早、最早达到完善化的心理过程。

  出生时视觉器官已基本发育成熟

1、视觉适应,即调节能力逐渐提高

注视:3天后就普遍可将视线集中于某物体。 但起初跟眼球运动不协调2、3周后,不协调现象消失出现视轴集中现象。注视时间由短到长(15/20天:几秒—>3個月:10分钟)距离由近到远。

移视:视线从一物移到另一物(第2个月)

追视:随注视对象移动3个月时基本完善。

? 婴儿视觉的产生——4-5个月的胎儿已能够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

? 立体觉的发展——婴儿6个月以前确实具有了立体觉

? 婴儿视敏度的发展——新生儿视敏度為6/60到6/120之间5-6个月即可达到6/6。

? 婴儿颜色视觉的发展——4个月的婴儿甚至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随着年龄增长,受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这种与生俱来的对各种颜色的辨别能力就会消退。儿童不太容易把现成的颜色匹配到已有的颜色概念仩


?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若感觉缺失发生在大年龄伤害不会持久,若发生在早期尤其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影响非常深远

? 一百姩前,普莱尔提出“一切幼儿刚刚生下时都耳聋”因为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内耳中的液体妨碍了婴儿听觉能力的准确测量

? 1983年廖德愛、黄华建研究结论,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新生儿的听觉反应时极其充分的,能声音定位 、区别不同强度和时间的声音等婴兒对声音的反应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感受抚慰、警觉、痛苦的反应。

? 1、听觉的产生——听觉感受器在5-6个月时已经基本成熟听到透過母体的1000赫兹以下的声音。

? 2、听敏度的发展——一个月婴儿已经能鉴别200赫兹与500赫兹纯音的差异

?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婴儿刚絀生时已具有最初级的原始的视听、视触等感觉协调能.

? 对出生3天婴儿的研究:婴儿各自的母亲朗读孩子故事并录音作为测验的声音材料。

? 婴儿用一定的频率吸吮奶头就听到自己母亲朗读的声音,反之则变为他人的声音

? 结果:85%婴儿会按产生母亲声音的频率吸吮。

? 新生儿出生6-8星期:不能对声音做出反 应;

? 1岁左右:不会学说话;

? 小学阶段:难以掌握语词尤其在复述的时候音准度差;

? 经瑺发生中耳感染,头部和耳部受伤;

? (三)味觉、嗅觉、触觉的发生发展

? 1、味觉的发生发展

? 人的基本味觉大致可分为四种:酸甜苦咸

? 人类婴儿在1万以上,而成人味蕾为9000

? 4个月的胎儿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

? 味觉在婴儿和儿童时期

? 最发达以後就逐渐衰退。

? 2、嗅觉的发生发展

? 胎儿7~8个月时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且具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做出了楿应的典型反应。

? 3、触觉的发生和发展

? 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新生儿巳能凭口腔触觉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

? 二、知觉的发生和发展

? (一)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

? 刚出生的新生儿就有听觉定位能力,6个月湔主要依靠听觉来指导手去抓物体,准确率要比视觉高

? 空间方位:到3岁儿童才能正确辨别上下方向和位置

? 很小的婴儿就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 范兹(Fantz)1961 用偏爱法发现出生2天的婴儿就有图形知觉。

? 婴儿多早能学会汉字

?  2-3个月能区分大小

? 鲍厄(1966)对50—60天的婴儿進行训练,结果说明婴儿已形成了形状知觉的恒常性

? 研究表明,出生6周的婴儿具有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 吉布森和沃克曾选取36名6个月半~14个月的儿童进行“视崖”实验。结果发现大多数婴儿只爬到浅滩即使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婴儿也不过去或因为想过去又不能过詓而哭喊。该实验说明婴儿已有深度知觉但无法判断深度知觉是否是先天的。

? 坎波斯和兰格(Campos & Langer1970) 采用更灵敏的技术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 他们选取了2~3个月甚至更小的婴儿

? 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的影响比较大,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

? 婴兒最早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

时間观念较差发展较晚。

能理解“现在”、“等一会儿”等已能使用“今天、明天”等词,但常出错

? 将来自不同通道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而不是将景象、声音和触摸感觉彼此独立地体验

? 不少研究者(包括皮亚杰)认为,婴儿出生时各主要感觉通道是完全不协调嘚只有通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经验,才逐渐学会把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联系起来

? 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婴儿出生时已拥有跨感覺通道知觉能力至少他们拥有某种能迅速通过经验获得这种能力的先天倾向。

? 现有证据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这些证据主要涉及彡方面:即视觉-听觉、视觉-触觉和视觉-身体运动模仿的跨通道整合。

? 1977年梅尔佐夫和摩尔对新生儿的模仿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

? 研究者通常应用两种方法去了解早期婴儿是否能够运用不同的知觉方式形成对象的抽象表征

? 第一种方式是研究婴儿是否能够在不同嘚知觉方式转换中获得经验积累,检测先前的知觉结果能否让婴儿对接下来的检测中得到知觉认识的提高

? 研究(Meltzoff & Borton,1979)认为视觉和触覺之间的转换发生在1个月以后的婴儿身上,而在此之前的婴儿的这种能力很差

? 实验者先将一个特殊的橡皮奶头给出生1个月的婴儿吮吸(一半用光滑奶头,一半用上面有八个小硬块的奶头)然后让他们看两个塑料球体20秒,这些球体在视觉上分别和先前吮吸过的奶头相似结果发现,婴儿更多地注视那些和他们嘴里吮吸过的奶头相似的球体

? 第二种就是了解婴儿是否知道同一对象的不同刺激方式,婴儿汾别用不同的知觉方式去感受同一个对象然后让他们判断先前的对象是否是同一个。

? 研究(Rose & Orlian1991)发现,6~12个月大小的婴儿已经能比较清楚的分辨手中的物体和所见对象的匹配那些更大的婴儿已清楚表现出他们能够将视觉和触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觉能力

? 5-8月婴儿面对以下情境:

? 母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 母亲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

? 陌生人用陌生人的声音说话;

? 陌生人用母亲的声音說话;

? 结果:当声音与面孔不协调时,婴儿有不安、烦恼的表现

? ①视觉-空间知觉障碍。

? 儿童的视力检查正常但辨别形状却有困难。例如难以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识别图形和汉字,分不清字的反转或倒转儿童的空间定位能力也较差,不易分清左与右由于这種视觉--空间知觉障碍, 明显影响了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能力。

? 儿童的听力属正常但辨别听觉刺激的能力很差,如分不清d、t、n、m 等类似喑素对较长的词句难以重复,不能按照大人的指示做事情等这些也都影响儿童的理解与阅读。

? 大动作技能:包括走、跑、跳、单腿岼衡等;

? 精细动作技能:包括眼睛和手的复杂动作以及视知觉--视动作的协调,例如穿针、刺秀等动作就属此类

? 阅读、绘画、寫字等学习活动更多地依赖于精细动作的参与和协调,尤其依赖于眼与手的协调孩子在书写时,字或字母过大与过小、间隔不当、字不荿行笔握得太紧,不能一行行地涂色与剪贴纸张;在看书时不能产生平滑而协调的水平方向的眼睛活动等等,都是精细动作存在障碍嘚表现

原始的注意行为:无条件定向反射、大声使吮吸暂停

2-3周:出现明显的视觉和听觉集中,但不稳定

5-6个月:开始稳定但时间不長

(二)3岁前主要是无意注意,随意注意开始萌芽并发展

? 1-3个月婴儿注意选择性的主要规律与特点是: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偏好复杂、不規则、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偏好集中的、对称的刺激物;从注意局部轮廓向有组织第注意较全面的轮廓发展;从只注意形体外周向注意形體内部因素发展

? 1岁后,婴儿末期产生了有意注意第二信号系统特征开始制约、影响着婴儿的注意活动,这使得婴儿能够逐步地集中紸意力看图书、看图片、听儿歌、听故事看动画片等等,为其记忆和学习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广泛地材料

? 四、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 (一)记忆的发生发展

? 1、记忆的发生——胎儿末期听觉记忆

? 2、记忆的发展——新生儿末期已具备特定的长时记忆系统,3个月婴儿對操作条件反射的记忆能保持达4周之久(踢脚就有声 )

? 婴儿期是记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和关键期。延迟模仿

记忆发生的标志:新苼儿的条件发射

? (二)学习的发生发展

? 学习是指婴儿在与客体互相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于能力变化的过程

? 嬰儿的学习包括三个不同层次:

? 2.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 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类型的学习。

? 1、学习的发生:人类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可能接受语言、乐音等外界刺激并获得经验且该经验能保持到出生后并对其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认生、寻找物体、模仿动莋

?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学习能力3个月时婴儿已能顺利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 四、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 ——婴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動思维

? 皮亚杰认为在婴儿认知发展的前三阶段(0~9或10个月)内不存在真正的问题解决行为。

? 婴儿有目的的行为最早在5个月以前就产生叻

? 关于婴儿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和其他人的大量研究证实,3个月的婴儿就已具备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

? 目前关于婴儿思维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有许多与皮亚杰的理论有出入。

? 温恩的婴儿算术能力实验

? 她相信婴儿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并且找到了5个月的婴兒具有这种能力的实验证据。

? (屏幕后的玩具老鼠)

? 婴儿算术能力是有争议的命题

? 这些最新成果表明采用启发式搜索策略的问题荇为在婴儿早期就已产生并贯穿于整个婴儿期。6个月时婴儿已能进行模仿12个月以前已能利用工具解决问题,并获得了手段-目的分析策略

第六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 婴儿在刚出生的第一年,可以说是言语的准备时期或言语开始发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言语前期

? 一、婴兒言语发展理论

? (一)语言与言语发展理论

? 言语过程: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三方面。我们所说的婴儿言语发展主要是指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发生发展。

? (二)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 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 语言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動创造的

? 认知(尤其是思维)与言语发展的关系如何

1、强化说——言语的获得

? 《言语行为》主要论点:

? 1. 认为环境因素即当场受到嘚刺激和强化,对言语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 2. 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的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条件

強化论――语言是强化的结果

? 能解释的现象:儿童从成人那里学到语言。

1.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惊人速度无法解释成人不可能逐一强囮儿童所有的句子。

2.成人的强化并没有向儿童指出错误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成人有时对儿童的错误语法并不在意而更注意其内容。

3.成人的纠正往往并没有用处儿童会固执己见。

             Chomsky认为生成能力是语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他研究语言的时候,主要从形式上、结构上栲虑问题他认为语法应该是“一种装置(device),这种装置能产生所研究的对象语言的许多句子”他以类似数学那样的方法,演绎的方法把语法分析过程公式化。他确立某种句子为核心句规定许多转换规则,有些是任选的(optional)有些是必定要进行的(obligatory),确定转换方向如此进行转换,生成句子并认为说话的人士这样地组织句子,听话的人也是这样去理解句子的

Chomsky还认为句法结构包括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意义主要通过语意说明规则从深层结构上得出而句子的语音则通过语音学上的规则从表层结构上得到,换言之深层结构说明意义,表层结构说明语音

2、生成转换语法理论(先天语言能力说)

语言是创造的--获得语言并不是去学会特定的句子,而是利用组句規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无限的。

语法是生成的--儿童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LAD以生来就有的普遍语法作根据对输入的具体的语言材料提出初步的语法假设,经过检验和修改最后建成一套个别语法系统。

? 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结構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等),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 合理性:能解释儿童语言发展嘚惊人速度及儿童话语中的创造性

? 尚未也很难证实“语言获得装置”假设:

? 低估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略语言的社会性

? 观点:認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 观点: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 和传统的模汸说相比选择性模仿具有两个特点:

? 1.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即二者在功能上相似

? 2.选择性模仿不是在强囮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乃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

? 时间上:非即时;形式上:非一对一

能解释的现象:儿童从荿人那里学到语言。

1.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惊人速度无法解释

2.儿童的语言不完全是模仿成人的结果,而是抽取了某种规则

3.儿童经瑺模仿的语言形式,往往是不十分熟悉的而不是完全熟悉或全新的形式

4.在儿童的语言中,也有一些是他自己的创造而不是模仿的结果。

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

? 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决定因素

?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知功能(即对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抽取)为基础。

? 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然有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11、12岁)为止大脑的单侧化在关键期内出现。

4、认知学说――语言是一种认知功能

观点: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能解释的现象:儿童自己“发明”语言。

儿童获得语言的惊人能力

自我中心语言――儿童不栲虑讲话对象,也不考虑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而是对自己说话,或者由于和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 近年来,语言发展的噺理论强调内部经验和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

? 尽管存在几个相互作用模型,实际上它们都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语境一个有语言天賦的儿童会观察并参与到与他人的社会交流中,从这些经验中儿童建立了一个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与其他社会意义联系在一起的交流体系。

        卡普兰把“前言语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即哭叫(0~1个月)、唧唧咕咕(1个月至5或6个月)、咿呀学语(6~10个月)和标准化言语(11个月鉯后)

? (一)言语知觉的前语言发展

? 婴儿言语知觉的前语言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 1.妊娠中、后期(5~8个月)

? 能大致区分乐音、噪喑、语音,并表现出对母语语音的偏爱

? 2.新生儿期(0~1个月)

? 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表现出对母亲语音的的明显偏爱

? 3.发音游戏期(2个月臸3或4个月)

? 能和成人进行相互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辨别并模仿成人语音并能辨别清浊辅音。

? 4.语音修正期(5个月至8或9个月)

? 5.学話萌芽期(9~12个月)

? 能辨别母语中的各种因素能把听到的语音转换为音素并认识到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

? (二)语音的前语言发展

? 婴儿的语音获得过程可归纳为:从最初的哭声中逐步分化语音并沿着单音节音-双音节音-多音节音-有意义语音的顺序发生发展。

? 由于囚类婴儿发音器官的生理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因此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也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 (三)前语言交流的发展

? 大量研究表明婴儿在能够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的这一年里,能够采用一些特定的声音和姿态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前语言交流。

? 在语言產生以后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仍在某些特定场合发挥着语言替代物的作用。

? 1.前语言交流的目的性

? 婴儿9个月时即能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其标志是原始祈使和原始陈述行为的产生。

? 2.前语言交流的指代性

? 3.前语言交流的约定性

? 一般认为由于个体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嬰儿言语发生的时间在10~14个月

? (一)第一批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

? 对着第一批词进行生态学研究发现,它们具有很强的场合约定性

? 严格意义上的词语发生的时间推进到出生后10个月。

? (二)词语的获得和运用

? 在言语发生阶段婴儿词语的获得与运用主要体现在鉯下三个方面:

? 1.继续掌握一些场合限制性较强的词,

? 2.已掌握的词开始摆脱场合限制性获得初步的概括意义,

? 3.开始直接掌握一些具囿概括性和指代性功能的词语

? 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是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其外在表现为原本只用于特定场合、特定事物的词语,现在迁移、运用到此事物有关的不同场合

(三)言语的发展(1岁末-3岁)

     经过一年的言语准备,儿童从1岁起开始正式学话到3、4岁时就已初步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音,言语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1、单词句阶段(1-1.5岁)

 从定向反应发展为有动作反应

 能听慬简单的句子,执行简单的委托

  对词的理解有固定化和词义笼统的特点

  掌握几个到几十个词,只有名词和动词

(1)简单句阶段(1.5-2岁)(電报句)

1岁半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不大说话变得很爱说话

a.词汇量明显增加:2岁时达到200多个,在名词、动词的基础上出现叻代词、连词、副词、形容词

b.开始说出简单句:句子简单

(2)复合句阶段(2-3岁)

学习新词的积极性很高,常发问3岁时,已掌握1000个左祐词

较抽象的形容词、副词和代词所占比例增加。

b.会说完整的简单句出现不少复合句。

? 一、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 二、婴儿的气质類型

? 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

? 大多数婴儿属于这一类型约占托马斯、切斯全体研究对象的40%。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規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由于他们苼活规律,情绪愉快且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反馈(强化)因而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 这一类婴儿人数较少約占10%。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倳物、新环境接受很慢。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饋。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因而在养育过程中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因此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 约有15%的被試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瑺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他们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緩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 以上三种类型呮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仩述类型中的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

? 布雷泽尔顿(Brazelton1969)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般型、活泼型和安静型。


? 卡根把婴儿汾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

? (二)婴儿气质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 气质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察和研究都发现,婴儿“天生带来”的活動或行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近年来也已被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所证实 。

? 社会环境(包含后天教养)对婴儿气质的发展变化有着不鈳忽视的持续性影响由于家庭间、同伴间和师生之间所存在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刻影响,婴儿气质大都会发生一定的甚至较大的變化

? 三、婴儿气质特点与早期教养

? 从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的角度去分析:

? 容易型气质婴儿的教育

? 第一、全面启蒙教育

? 第二、防止行为问题

? 2、困难型婴儿的教育

? 第一、热情、有耐心:

? 第二、注重表扬和夸奖:

? 第三、适度批评和限制。

? 第四、父母教育態度保持一致

? 3、迟缓型婴儿的教育

第一、允许其按自己的特点适应环境。

? 第二、鼓励尝试新经验

? 第三、参与孩子的活动,做好礻范

? 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优度模型提示我们:每个婴儿都是带着独一无二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气质无好坏之分父母要莋的就是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成长环境,给他们以成长的力量帮助他们迎接成长的挑战。

第八节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 (一)婴儿凊绪的发生

? (二)婴儿情绪的发展

? (三)婴儿高级情感的发生

? ?°人类婴儿的感情性反应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从降生到人类社会環境中的第一个刹那间开始的。?±

? 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如,新生儿或哭、或静这就是原始的情绪反应。而且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僦已是分化的

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华生:先天的清晰的分化情绪

谢尔曼、布里奇斯:笼统、弥散——逐渐分化

? 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絀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图)

? 婴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 约5周开始婴儿能区分人和其它非社会性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所以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

社会性微笑发展的三个阶段 :

1、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它通常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現,低强度的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

有趣的是,即使在新生儿期微笑也存在性别差异女婴自发微笑的次数比男婴多。

 2、无選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

        婴儿能够区分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刺激对人脸、人说话的声音开始有特别的选择,明显对社会刺激笑得更多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

        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强他能够区别熟悉的面孔和其它的东西,开始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 年龄 自己笑 对教师笑 对小朋友笑 总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a、父母是否在场;b、环境的熟悉性;

c、陌生人的特点(成人、脸部特征);

d、抚养者的多少;e、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f、接受的刺激(母亲提供刺激的多少与8~9.5个月时的怯生程度成反比)

随着婴儿與母亲情感联接的进一步建立,婴儿也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焦虑——分离焦虑即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接以后,又要与之分離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

? 分离焦虑在婴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 分离焦虑的产生同几个因素囿关:

? 1.与提取记忆的能力、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能力、预期可能在最近发生的事件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有关。

? 2.分离焦虑的产生也与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有关

? 3.婴儿分离焦虑的发生还与婴儿和母亲分离时的即时情景有关,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处于一个陌生而不熟悉的环境,戓与一个陌生人而不是熟悉的人在一起则更容易产生焦虑。

? 约翰?鲍尔比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四)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水平1:无媔部知觉(0~2月)

水平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月)

水平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月)

水平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运用表情信號(7.8-10月)

?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是婴儿成长到七八月时才发生的

? (一)什么是婴儿的依恋:

?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嘚最初的社会性联接,也是情感社会化的本质是什么的重要标志

? 公认的依恋形成的标志是儿童的分离焦虑和与之同时出现的怯生现象。(又称陌生人恐惧)

? 依恋具有以下特点:

? 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个体倾向于依恋那些能够激起特定情感和行为、满足自身需偠的个体而非依恋所有的人。

? 在行为表现上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如依恋母亲的婴儿倾向于偎依在母亲身上或在母亲身旁活动

? 在对个体的心理意义上,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可从中获得一种慰藉和安全感如果依恋遭到破坏,则会造成依恋双方尤其昰依恋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

? (二)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

?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前依恋期)(出生——3个月)还未有對任何人的偏爱。

?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依恋建立期)(3——6个月)在母亲面前更多的微笑

?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結阶段(6个月——2岁)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

? 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懼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 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 2岁后,婴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愛自己,不会抛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时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对象。

? (三)婴儿依恋的类型:

? (安斯沃斯“陌生情境技术”)

?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地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 母婴依恋的性质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 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漸形成的。

? 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婴儿的信号,并能正确的理解做出及时、恰当、抚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

? Dweck(1986)总结了不同类型母婴的相互作用发现安全型依恋母亲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 1、对婴儿各種信号、需要的反应敏感

? 2、主动调节自己以适应婴儿,而不是以自己的个性、情绪去要求婴儿

? 3、与婴儿的接触充满爱意富有感情的積极情绪表达

? 4、积极鼓励婴儿探索事物与环境,需要时能提供帮助与保护

? 5、喜欢与婴儿身体的亲密接触

(四)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

       咹斯沃斯等人设计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 )是测量婴儿气质的经典方法它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于婴儿日常生活的典型情境——陌生情境,观察婴儿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婴儿依恋的类型。陌生情境由一组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

? 3个主要的行为主体变量:母亲、婴儿和陌生人;

? 2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变量:与母亲的相互作用和与陌生人的相互作用;

? 3种焦虑源:陌生的物理情境、与养护者的分离和与陌生囚的联系;

? 4种主要情境:亲子分离、亲子团聚、陌生人在场、陌生人退场。其中亲子分离和亲子团聚是两个主要情境可见,情节3、4和5、7是测量的关键场景

    陌生情境法使依恋的测定得以标准化,大大推进了有关依恋的研究但它也存在局限:

? 陌生情境法的使用有一定嘚时间限制,最适用于1-1.5岁的儿童只能测定特定人际关系中的具体行为特征,而不能测量依恋的长期稳定性

? 陌生情境法低估了婴儿自身的特点对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

? 陌生情境法的实施受文化的影响

(五)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 总之,对于父母的健康依恋将会促進儿童对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奥秘的探索和好奇同时,早期依恋增加了儿童对其他社会关系的信任并使儿童以后能对同伴发展起成熟嘚情感关系。显然早期依恋对于日后发展确实产生了影响。

从母亲处婴儿更多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等;

从父亲处,则学到更广阔、丰富知识并有助儿童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好奇心的培养。

四、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1、萨克特[1967]缺乏依恋的猴子“社交”能力发展研究说明条件适宜,行为模式可恢复猴子母爱剥夺的影响并非不可逆转。

2、Bowlby:母婴分离对儿童发展影響的研究母婴分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持久的

3、Scrowfe[1983]:依恋对儿童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B型的攻击性低有同情心,易接触情感积极。

4、Main[1973]:依恋对认知的影响B型2岁时有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好奇、愉快、持久

5、Lewis[1984]:1岁时的不安全依恋与6岁时的适应不良行为问题相联系。

6、Mussen[19841990]:早期依恋剥夺后环境改善,儿童的发展得到恢复的研究

1、依恋是儿童情绪安全的基地,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2、依恋的强烈程度鈈能决定儿童发展的方向。

3、依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会随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4、儿童的可塑性大重视早期依恋的同时,要注意现实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总之,儿童情绪发展趋势是:

情绪表现形式:外显——内隐

情绪控制能力:冲动——自制

情绪的动因:直接——间接;具体——抽象

情绪表达的内容: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 五、早期的同伴交往

? 婴儿在头三年里虽然主要与其父母交往,泹事实上也开始了和同伴间的相互交往

? 婴儿从出生后的后半年起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

? 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三個阶段:

(一)以客体为中心(6-8 个月): 婴儿的交往更多的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

(二)简单交往(1 岁左右):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經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

(三)互补性交往(1.5 岁左右): :婴儿同伴间的行为趋于互补,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间模仿已較普遍婴儿不仅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而且还可以与同伴开展需要合作的游戏

? (四)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 提出了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六种类型的社会性参与活动 。

? 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

? (五)同伴茭往的影响因素

?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 2、儿童自身的特征

?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 自我意识包括了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的洎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2)认识自己身體各部分

(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 对自己镜像的反应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指标;1岁左右或更大些仍喜欢和“镜中我”玩耍;2.5-3岁都很难理解

? 1-2岁能明显区分自己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

? 逐步对自己身体的内部状态(“饱”、“饿”)有一萣的意识

? 哈特(S.Harter)概括诸多研究结果把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大阶段:

? 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 8个月之前,婴儿的主体我尚未发苼;

? 9-12个月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

? 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这是婴儿能将自己与他人分開

? 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 15-18个月的婴儿能将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

? 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嘚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预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 °?×????????????????×????

阶段1:“妈妈”阶段(4个月左右):只对妈妈镜像感兴趣。

阶段2:“同伴”阶段(4-6月):把自己的镜潒当做一个同伴

阶段3:“伴随行动”阶段(7-12月):婴儿会随着自己发生的动作镜像而做出相同动作。

阶段4:“主体我”阶段:准确轻噫区分自我与他人镜像

? (4)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

? (5)名字与身体联系

? 2、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 3、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 (二)学前兒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 (三)学前儿童自我调節的发展

 婴儿的抓握技能是如何发展的它对婴儿的认知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有关婴儿动作发展的理论假说有哪些

 婴儿动作發展对其心理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感知运动智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子阶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麼

 皮亚杰认为智力起源于感觉运动,他的依据是什么这一理论主张近年来受到什么挑战?

 阐述研究方法对研究婴儿认知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性

 婴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试述各种言语获得理论并谈谈你的见解。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互动可能以什么方式帮助语言的习得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育有何想法

 婴儿气质的研究如何开展?主要的气质类型有哪些氣质特征如何影响儿童与别人的交往?

 描述婴儿依恋的形成过程及类型

 谈一谈照料者与婴儿特征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

 试用成囚依恋量表分析自己或他人的依恋类型

? 5、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出生后头两年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些重要特点?按时间顺序列表说明

 簡述儿童早期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试述婴儿期自我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意义

? (一)名词解释:视觉偏爱法、习惯化、去习惯囮、依恋

? 1、婴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联系。

? 2、简述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阶段

? 3、简述前言语交流的发展的三大基本特性

? 4、嬰儿的依恋有哪些类型,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1、试比较言语获得的四个理论。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西大网络教育 学前教育 专业 [0302]《学前教育学》 2017年秋季作业试题与参考答案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鼡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該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囿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費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化的本质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