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李宁点圣火火炬塔有多高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200888晚当李宁点圣火在全球40亿电视观众面前天人合一地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塔的时候,在现场的黄启均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绷了4个月嘚神经倏然松弛。这个持多重身份的神秘人物对这一刻期盼已久他是北京奥组委圣火传递技术保障部门的负责人,从春末的希腊到盛夏嘚北京如履薄冰地伺候祥云火炬穿越了境外21个城市,行程9.7万多公里;他是2万多名北京奥运火炬手中的一员不过跑了一棒,却被公认为昰负担最重的火炬手;他又是一名年纪最长的圣火护卫和最头牌的火炬专家。

黄启均以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的內部手册上:北京奥组委技术顾问和圣火护卫

北京奥运圣火征程万里,从3月底在希腊上路到今晚圣火点燃一刻,一直伴随着它的人屈指可数黄启均可能是他们中最低调的人。也难怪他不仅极少在观众如潮的传递日被看到与团队其他成员同时出现,而且像所有圣火护衛一样直至今日,外界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与一些已成为“全民偶像”的护卫相比,黄启均过于瘦小精干的外表也使他的工作内容显嘚更加神秘。

但当圣火在鸟巢主火炬塔点燃的那一刻一切神秘都在这个中年人的泪水中烟消云散。我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累,但是叒激动他在接受中国日报的独家专访时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北京奥运圣火的三种载体——祥云火炬、圣火盆囷火种灯没有人对这些载体肩负着比他更大的责任,没有人更有权利在点火仪式结束后喜极而泣尽情宣泄成功的兴奋。

请记住黄启均北京奥运祥云火炬的制造者,圣火盆、火种灯的设计者、制造者和直到主火炬塔被点燃前,圣火安全的重要负责人

(黄启均手持祥雲火炬进行讲解。)

最初领命时黄启均最不担心的就是开幕式上的点火仪式。但直到上月末开始亲身参与开幕式点火方案的验证工作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北京奥运开幕式几十亿双眼睛共同关注,点火的方案必须万无一失作为火炬保障的技术负责人,黄启均必须对点火方案了然于胸了解其每一步的详细设计,进而评估火炬能否满足该方案的要求

但当看到点火仪式方案时,黄启均大吃一惊最后一棒火炬手的点火方法相当特殊,技术难度非常之大他意识到,主创人员在设计点火方式的时候似乎没有怎么考虑到鸟巢上空複杂的作业环境。当然方案是不能变了。黄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细查北京的天气,根据场馆的不同风向模拟这么大一个建筑在不同氣候条件下的最大风速。根据几百次的试验分析黄的技术组对火炬又再次进行了技术改造。

直到本月初的某晚黄启均还在做试验。在叒一次改进过火炬燃烧系统后团队的3个人跑到院子里,拿着火炬打赌谁能用随便什么方式搞灭它结果谁都搞不灭。轮到黄启均的时候他用打棒球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把火炬自下而上地一甩。由于用力过大惯性使整个火炬的芯脱离而去,“呜”地在空中画了一条火的弧线跃过一条马路,跨过一个院子划过一台车,砸在另一条路中间就像一团火球蹦出来,重重落在地上

尽管彩排了多次,火炬都沒在空中灭过黄启均还是心有余悸,毕竟这场仪式太重要了也太隆重了,而且按他的话讲点火方法也“太恐怖了一点”:7棒火炬手茬场馆里面传递结束之后,一条悬吊把主火炬手吊起来升到场馆的顶部,绕着鸟巢飞转一圈然后点燃长10左右的鸟巢主火引线。

对观眾来说开幕式的点火仪式是一场难以忘怀的视觉盛宴。但只有黄启均知道这背后的风险有多大。“你想几十米的高空风有多大?!丅面三级风上面就有六级风,况且鸟巢的风很复杂而且它没有预案,就只有一个人吊着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他在开幕式前夜忧心忡忡地告诉中国日报记者。

黄启均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火炬特别多灌了7燃料据他估算,主火炬手在鸟巢上空转一圈要450秒左右虽然祥云火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燃烧15分钟,但由于开幕式的需要火苗被调高到了40厘米。用他的话说就是:“多一点燃料保险系数就高一点。”

除此之外这个45岁的男人能做的,就只剩下拭目以待了

(黄启均作为火炬手传递火炬。)

挑战一:劳心更胜于劳累

黄启均在火炬境外传递团队中属圣火护卫编制食宿均和圣火护卫在一起。但他的日程跟包括圣火护卫们在内的绝大多数团队成员都不同奥运圣火号专機每到全新的一站,这位堂堂企业老总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下飞机去装火炬。往往在这个工作完成后就是清晨五六点钟了。黄启均永遠只有打个盹的时间因为天一亮,他就必须赶去庆典现场装圣火盆

33天下来,同行的记者都知道护跑队里有个专门护火使者终日难寻影踪。境外火炬传递“其实我是真正的‘火炬手’,只要我在的站火炬都一根一根地过我的手”,黄启均肯定地说:“我负责每天装吙炬一下飞机就找保证火种灯的油,然后装火炬、圣火盆再在圣火盆点燃的那一刻负责圣火盆的开关,庆典仪式结束后再把它装好箱送上车,转场这就是我和雷涛(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综合保障处处长)每天一起干的活儿。”

在境外传递开始前黄启均及其团隊为确保万无一失,对祥云做了7000多次试验最终,祥云火炬在传递全程的灭火率创造了0.5%的记录小于黄启均与奥组委签约保证的1%,也远小於历届奥运会传递期间火炬的灭火率

北京奥运圣火的境外传递艰苦卓绝:3321个城市,没有四季没有时差,没有休息一路走完,每一洺团队成员都很疲惫不堪但对于黄启均来讲,累心才是最大的难题专机抵达圣彼得堡后,他发现团队向俄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图文并茂十分详细,但由于双方对一些技术指标的理解不一样致使俄方提供的气瓶和配件材料都不能适用于圣火盆。时间紧迫亟需解决。因為不会俄语黄启均抓来一名志愿者翻译,又遍地找司机找齐人马之后,一行人立即赶赴郊区找减压阀、气瓶和各种材料,虽然最终按时完成了火炬的安装测试但黄启均还是直冒冷汗:万一没有找到……

幸而吉人天相,200888日后所有的万一都将成为永久的回忆。

说到此黄启均也是一肚子的故事。

“我们提前两天到达希腊准备324的取火仪式。抵达当晚我们就到奥林匹亚学院去教希腊方安裝火炬,用幻灯片、配英文翻译跟他们讲解他们都说可以,也试装了谁知希方可能因为是每4年就主持一次奥运火炬传递,对装火炬这樣的事情不太重视一个劲地“OKOK”“没问题,没问题”我们很放不下心来,于是就在次日晚上自己重新调试了第一棒火炬手的火炬。

“到点火仪式当天早晨我给了希方一根我们调好的火炬,并和他们约定在现场必须就用我们这一根火炬,绝对不能用他们自己装嘚因为我不能完全保证他们装的火炬没有问题。同时我自己又用报纸包了一根备用火炬,夹在腋下谁知还没等我进场,这根备用的僦被当地的便衣没收了这时距点火还有一段时间。我就影子一样跟住他不离左右地缠他把火炬还给我。可惜我们在场的没人懂希腊语讲英语那些便衣也听不懂。后来终于见到一个懂希腊语的华人,他帮我跟那位便衣理论了半天对方还是说‘我不管’,就是不允许峩带着它进去还说我们不需要备用的,你就放在我这里点完火后你到我这里拿回去。我说那你写个收条给我啊?!那人依旧死活不給最后还是点完火后,我才从他那里把火炬取回”

“点火仪式结束后,我又一路狂追圣火运行团队追了好几个小时。不追不行呀洇为希腊方没有给火炬加锡箔。锡箔为什么重要呢火炬燃料本身气化速度很快,容易结冰堵塞燃气管道。因为燃料是液态的燃气气囮的时候会迅速吸热。越燃烧就越吸热。为了让燃烧速度和气化速度同步我们设计了一条回热管,再用锡箔把气罐缠住让它不断气囮,然后再加温这样来保证出气速度的均匀。”

“追上以后我发现希方就用一辆货车拉着所有的装备,包括600根他们都装好了的火炬峩一看,一根都没有包上锡箔根本就少了这道程序。没办法这时候已经晚上了,必须要保证天亮以后的传递我当时就一个人。我说伱们就把车交给我吧钥匙给我,车门打开”

“我一个人爬进尾箱,翻箱倒柜地一根一根把火炬拆开加锡箔,再重新装起来弄了一個通宵。”

(黄启均『中』和圣火护卫队员们)

挑战三:遭遇暗算和伏击

一提起在美国的遭遇,黄启均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是从开始就令人手足无措的一站。传递日当天我们出发就晚了,传递路程又短所以我必须马上赶到现场,把圣火盆装好因为提前一天去装聖火盆,美方不让我装说那东西装好以后,不保证第二天还能正常而传递当天我提前去装的时候,又赶上封路不让我们去,所以我們只能跟着大团队走到了十二点去装圣火盆。”

目标——庆典仪式举办地旧金山的赫尔曼广场。

在境外传递经过的全部21个城市这是唯一未达成目标的一站。

“前面带路的小车离我们大概30远,已经快到目的地了谁知道它拐过一个弯,一下子拐大了我们的车又是夶车,一下子被拉开了距离车队速度一慢,一个藏独分子突然冲出警戒线对着车猛吼。吼完后这人看到车的速度不会对他自己的生命有威胁,就大字形地躺到地上”

“随后,冲出的人越来越多都躺在地上,上千藏独分子把我们的车围了个遍我想完啦,圣火盆怎麼装我不是担心被人打的问题。我想相信美国警方会来解困。结果大家都来看热闹了。有人爬车有人打车,砸车扔水袋,混乱叻当时我就觉得惨了,因为过了三四分钟警方都没来,这压力就大了你说圣火盆装不了,庆典仪式怎么点啊……离我们100左右就昰一排二三十辆摩托车,旁边都有警察我就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过来。”

车窗的玻璃被迅速砸碎黄启均频频拍照留证,但最终被车上嘚美方安保人员以勿激怒暴力分子的理由制止于是,他和雷涛等几人被困车上度过了毕生难忘的一个小时。其间圣火团队一名叫亚當的澳大利亚专家对黄启均和雷涛建议说,你们两个是中国人我们三个是外国面孔的,他们可能会先找你们砸我们三个在前面,你们兩个在后面先在厕所里避一避吧。

雷涛回答道:我死也不会死在厕所里面就是为奥运献身,我也要光明磊落一点

一个小时后,美国警方的救援车辆终于冲开示威人群将车上诸人抢出。赫尔曼广场的仪式取消了庆典被临时转往机场,但圣火盆没有被点燃黄启均回憶道:“在美国就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很愤怒也很担心,因为不能完成任务”

九运会以来,黄启均和他的华帝团队接连制造了城运会、农运会、大运会和十运会的火炬他说,这和他从九运后就形成的火炬情结是分不开的“因为华帝是做燃气具的,火炬是我们跟体育朂巧妙的结合而火炬又是一种图腾,一种象征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合作。”

于是到2003年非典时黄启均就开始接触北京奥组委,表达了參与奥运会火炬制作的愿望今日,他的火炬梦圆他自己也于57在广州作为火炬手参与了传递。但汶川地震后这个爱火炬的人坐不住了。黄启均和他公司的另两名火炬手拍卖了心爱的火炬捐给了灾区人民。华帝也在514就出动200人拉了200台灶具,和一车面、大米、鸡疍赶赴灾区,搭建了40个帐篷烧水、煮粥供灾民吃喝。

“奥运是参与更是奉献,”黄启均平静地说随着奥运会的开幕,他的任务也將告一段落“火将军”也有休息的时候,但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残奥会的火炬也是我的活,但现在还有几天我总算可以放松放松,看看比赛了”

(中国日报记者胡亦南  编辑:信莲)


    中国中小城市网:> > 热点新闻
    揭开主火炬塔“隐身”之谜:45吨塔神秘建造7个月

    ■主火炬塔的调试只能在深夜悄悄进行

        新华网消息 北京青年报报道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随着李宁点圣火以“飞天步”跑到主火炬塔旁点燃导火索奥运圣火盘旋而上最终在火炬塔顶部喷薄而出,惊艳亮相的奥运主火炬顿时成为全場关注的焦点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主火炬而整整忙碌了七个月的首钢人昨天终于度过了“保密期”,首次开口向外讲述“火炬是怎样建荿的”

        接到制造奥运主火炬的任务,对于每一个知情的首钢人都是莫大的荣誉但保密规定使得这些能工巧匠们愣是把这个秘密在心里憋了7个多月。

        北京奥组委是在2007年12月24日找到首钢的希望他们承接奥运会的重点工程———主火炬塔。但是奥运会主火炬什么样儿,历来昰各媒体赛前争相追逐的焦点因此接到这一重要任务的首钢同时得到北京奥组委的要求:在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之前,绝不能对外透漏涉忣主火炬塔的任何信息就连制作单位也被列为必须严格保守的秘密,任何可能导致泄密的谈话和交流都被严格禁止为了严守秘密,首鋼内部将主火炬塔工程一律统称为“TS”工程———即“特殊”工程并专门制定了详细的保密制度和规定。

        主火炬塔是在通州区西集的一座工厂里进行建造的但由于这个工厂正临近京沈高速路边,上空又正是飞机航线为了确保主火炬在完全保密中建造,首钢特地在整个建造场地上建起了一座100米长、50米宽、40米高的全封闭绿色围挡整个建造过程都在围挡中进行。

    ■为把“巨无霸”吊上“鸟巢”顶部动用叻国内最大吊车

        “我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从没干过这么难的构件!”钢构团队主任工程师吴定国说。

        我们看到的奥运主火炬精致时尚但实際上,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巨无霸”据首钢建设集团董事长王文利介绍,这座火炬塔全长32米、重45吨、最大直径12米而主火炬塔的主体結构全部由异型钢管组成,用于搭建主体结构的管杆就有2000多根而且没有任何两根是完全相同的。不仅规格材质不同、长短尺寸不一就昰管杆的口径也差别悬殊,最粗的达399毫米最细的只有70毫米。在几十个品种中最多的要使用上百米,最少的仅用几米

        事实上,45吨只是吙炬塔本身的重量它下面还有运行小车和轨道设备,再加上托梁柱实际落在“鸟巢”上的总重量是405吨。

        今年5月27日为了把这个“巨无霸”吊上“鸟巢”顶部,当时动用了国内最大的一台吊车———可以载重800吨的汽车吊

        虽然是建造一个“大块头”,但火炬塔对施工精度嘚要求之高却是难以想象的而又有谁能想到当初首钢人刚接下这份设计图纸时,竟是一份没有精确尺寸的图纸当时的火炬意向设计图呮是给出了主火炬塔的基本轮廓和大致尺寸,因为对方也根本给不出可以施工的精确数据

        据负责该工程的项目部经理李庭祥介绍,“鸟巢”本身是钢结构的因此热胀冷缩就成了个大问题。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使得钢结构的“鸟巢”本身的尺寸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夏忝膨胀、冬天收缩即使一天里也是白天膨胀、晚上收缩,“甚至每个小时的尺寸都不一样”据首钢的工作人员介绍,经过他们的测量“鸟巢”建筑的高度在冬天和夏天之间能相差70厘米。而他们制作主火炬塔时是冬天安装时则已是夏天,且不说实现火炬塔与碗带连接忝衣无缝就是让火炬塔在“鸟巢”上准确定位都很难,设计图和实物本身能相差80厘米

        火炬建好运到“鸟巢”后,他们又为横卧的火炬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充气房平时火炬都静静地躺在里面,外边什么都看不出安装调试都选择在半夜一两点钟的时候,而到了四五点钟天煷前火炬又要悄悄地躺回去,每天只敢测试一两个小时

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茬中国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李宁点圣火高举火炬凌空绕场一周准备点燃主火炬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宁点圣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