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如何应对给惠国的保护措施

    我国科学家4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亚洲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研讨会”上指出气候变化将继续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以负面为主的重要影响。

    此间发布的一份最新完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工作组第四次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评估》预计气候变囮将造成冰川融化,增加亚洲地区的洪水、泥石流风险;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淡水资源减少;本地区的沿海地带特别是人口密集的三角洲地区受洪涝的威胁;同时也将造成部分地区粮食减产,并将冲击亚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

    中国科学家说,我国每年因干旱、暴雨、热浪、台风等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因灾害损失的粮食有4300万吨,每年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荿经济损失平均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中国目前应对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发展节水灌溉。从1998年以来重点支持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节水农业,形成近500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00万公顷。

    二是调整作物布局双季稻栽培的北限已由北纬28°北移到北纬30°,麦稻两熟从长江流域延伸到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带向北移动了200—300公里。

    三是推广集雨灌溉解决干旱缺水地区农村饮水和部分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水池、水窖560万处,蓄水容积18.3亿立方米发展抗旱保苗补水灌溉面积264.67万公顷,解决了3600万人和250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五是组织实施“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林业、水资源和沿海地区海平面的影响评估”等一系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研项目。(记者 范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