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各有什么优缺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网络用户发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下载音乐。其它非正规网站的音乐中可能带有版权保护等信息相关,会引起你这种情况。在WMA中尤其盛行,只能重新下载没有版权保护的文件,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有什么问题留言给...查看完整版>>

09.在网上下了个 自释放格式档案文件 的游戏 安装的时候说 此档案文件格式未知或已经损害 是什么意思?
你把文件后缀直接改成“.zip”或“.rar”,改文件类型的时候会提示“更改文件名可能导致文件无法打开或使用,确定要更改吗?”,你选择“是”,然后用WinRAR或WinZIP打开。有的自释放格式的档案文件这样可以打开的。...查看完整版>>

10.用电骡(E-mule)下载的winRAR文件,打开时提示“文件格式未知或数据已损坏”,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你下载的文件已经损坏,再下吧,网上有rar修复软件,winrar本身也有修复功能,但请不要抱太大希望.最好从网上换个地址再下一次,下来不能用可能是偶然的(原文件可能损坏),可是要记住换个地址呦...查看完整版>>


哪个是最好的音频文件格式,WAV还是MP3?
人们常常对不同类型的音频文件格式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区分它们。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不同音频文件格式各自的特征,同时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我们特别提供了这篇指南,为大家详细介绍十大常见音频文件格式,并提供恢复已删除音乐文件的有效方法。
和电子图片一样,声音文件也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种类的音频格式来保存。其中一些格式对图片进行有损压缩,另一些则采用无损压缩技术。虽然都可以存放图片,但这些不同的音频文件格式有自身独特的功能,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第1部分:未压缩的音频格式

在所有音频格式中,首先推荐大家使用未压缩格式存储的文件。顾名思义,这些音频文件本质上是未被压缩的。也就是说,它只是将真实世界的声波转换成数字格式保存下来,而不需要对它们进行任何处理。未压缩音频格式最大的优点是真实,可以保留录制音频的详细信息,但需要占据较大的存储空间。最主要的未压缩音频文件格式有下面3种:

WAV格式是音频文件中使用最广泛的未压缩格式之一。它的全称是Waveform Audio格式,在1991年由微软和IBM共同推出。音频容器使用未压缩技术,主要用于在CD中存储录音。

尽管目前这种格式在用户使用端不是很流行,但它仍然广泛运用于音频录制。因为WAV遵循标准的14位编码,并且采用未压缩技术,所以它的文件比较大。理想情况下,一分钟未压缩WAV文件的大小约为10 MB。不过,用户仍然可以选择使用无损压缩技术来压缩WAV文件。

和WAV一样,AIFF文件也是未压缩的。AIFF文件格式基于IFF(可互换文件格式),最初由苹果公司推出,这也是苹果公司制造的设备主要支持该格式音频的原因。AIFF格式是在存储CD录音的WAV格式之前3年推出的。目前,苹果用户主要使用的AIFF-C格式就是AIFF格式的压缩版本。

PCM音频格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未压缩格式,它主要用于把音频文件存储到CD和DVD中。PCM代表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可以将模拟音频文件转换为数字格式的技术。为了达到理想情况,机器会以不同的间隔对音频文件进行采样,这就对应生成了文件的采样率。线性脉冲编码调制(LPCM)便是用于存储音频文件的PCM格式的子类型之一。

AIFF与WAV之间的实际差异并不突出,二者只是版权归属不同。WAV归微软所有,而AIFF归苹果所有。但二者的相同点是非常显著的,即这两种格式都需要依赖PCM技术将模拟声音转换为数字格式。也就是说,PCM是AIFF和WAV都包含的技术。而具体选择哪种格式主要取决于用户拥有的设备类型。


第2部分:无损压缩的音频格式

未压缩的原始音频文件会占用大量空间,因此我们建议先压缩这些音频文件再进行存储。通过使用拥有高级算法的无损压缩技术,用户可以在缩小文件体积的同时保留原始数据。理想情况下,无损压缩技术可以使文件大小减小2到5倍,同时仍保留原始数据。常见的无损压缩音频格式有下面3种:

FLAC全称为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自2001年推出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免费的开源压缩格式,适用于音频文件的日常存储。该格式可以将音频文件压缩到其原始大小的60%,而不会丢失任何位原始数据。目前,FLAC格式被认为是广为流行的MP3格式的最佳替代品,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音频文件的原数据。

ALAC代表Apple无损音频编解码器,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项无损音频压缩技术,于2004年首次推出。为了推广ALAC格式,苹果公司在2011年公开了它的压缩算法,该文件格式因此流行。ALAC编码的两个主要文件扩展名是.m4a和.caf,它们分别代表iOS和Mac的本机压缩格式。由于iOS设备不支持FLAC压缩,因此苹果用户默认使用ALAC扩展。该压缩技术保留了音频的元内容,文件的大小通常只有WAV音频的一半。

WMA代全称为Windows Media Audio,由微软开发。WMA兼有无损和有损两种压缩模式可供用户选择。无损的WMA压缩技术仅支持DRM格式,不像FLAC和ALAC拥有良好的兼容性。此外,它主要由本机Windows用户使用。总之,WMA无损只是一种适用范围狭小的压缩技术,不建议用于数据传输或分发。

在所有无损压缩音频文件格式中,人们使用最广泛的是FLAC。由于计算机设备的不同,苹果用户大都使用ALAC,而Windows用户更喜欢WMA。就文件自身而言,FLAC和ALAC都是免版税的压缩技术,而WMA则不是。此外,WMA遵循严格的DRM限制,传播性比不上FLAC、ALAC。


第3部分:有损压缩的音频格式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并不希望音乐文件占用大量设备空间,因此人们常常使用有损压损的音频格式。它们采用有损压缩技术,可以大大减小文件体积,但音频的原始数据也会受到损害。有时,以此格式存储的音乐文件听起来甚至与原始音频毫不相像。

MP3无疑是各种领先平台和设备都能接受的最流行的音频格式。它代表MPEG-1音频第3层,于1993年由运动图像专家组首次推出。该压缩技术消除了人耳无法听到的所有声音以及噪声,专注于实际音频数据,这可以将音频文件的体积减小75%到90%。MP3也被称为通用音乐扩展,因为几乎每个媒体设备都支持此种开放格式。

OGG是一个免费的开源容器,主要与Vorbis文件相关联。由于Vorbis的发布,文件容器(和扩展)在21世纪初广为流行。虽然OGG的压缩技术非常复杂,但它并未取得成果,目前也没有在市场上被广泛使用。

AAC代表高级音频编码,可用作常见扩展的容器,如.3gp,.m4a,.aac等。它是iTunes,iOS,Sony Walkmans,Playstations,YouTube等设备的默认编码技术。此压缩格式是在MP3发布后不久开发的,于1997年正式发布。虽然它不像MP3那么受欢迎,但人们普遍认为AAC文件的音质更好。

自从1999年微软发布WMA格式以来,它经历了许多发展演变。WAM格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采用有损压缩技术或无损压缩技术。它可以在保留大部分数据的同时大幅减小音频文件的大小。虽然该格式的输出文件质量优于MP3,但它的版权独属微软并且使用受到DRM限制,因此没有受到广泛欢迎。

这四种技术都采用有损压缩技术,但它们彼此之间完全不同。由于其开源优势,MP3是使用最广泛的格式之一,而OGG是最不受欢迎的。AAC主要用于流媒体以及索尼和苹果的设备。WMA则多为微软用户使用。虽然AAC和WMA提供的压缩文件质量比MP3更好,但它们不如MP3受欢迎。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今天的人们仍喜欢将音乐播放器称为“MP3播放器”而不是“AAC播放器”,这有力地证明了MP3格式无与伦比的普及度。


第4部分:最佳音频格式

由于不同音频格式有不同的功能特征,我们很难选出任何一种单一的压缩技术称为最佳音频格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用户在不同场景中使用不同的音频格式。

如果用户不在意对音频文件的大小没,只希望保留音乐的原始质量,那么就可以使用未压缩的音频格式。但是,最好议不要将它们用于流式传输。

我们建议用户使用无损压缩技术来保持音乐质量和音频文件大小之间的平衡。这样不仅音频的尺寸小于原始文件,而且音乐质量将得以保持。

这是一种有损技术,毫无疑问音频的大小和质量都会被降低,甚至音乐的原始声音都会被改变。但是,这些格式适合用来进行数据传输和流式传输。

下面是一张不同音频格式的快速检索表:



第5部分:其他类型的音频文件

除了上面列出的音频文件格式之外,还有其他几种扩展名。虽然它们对比已列出的音频格式不那么受欢迎,但我们仍然可以简要地了解一下。

  • AU:由Sun开发,采用PCM编码进行无损压缩音频。
  • APE:一种无损压缩技术,现在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 AMR:AMR格式代表自适应多速率音频编解码器,多用于录音而非存储音乐。
  • RAW:这是一个原始数字文件,使用PCM编码,只是简单地将音频转换为数字格式。

第6部分:如何恢复音频文件?

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使用何种格式的音频文件,都可能因为意外丢失它们。要解决这一问题,用户需要向音频恢复软件寻求帮助。万兴恢复专家就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恢复已删除音频文件的便捷方法。作为一款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它能够帮助用户高效地恢复所有遗失的媒体文件。

第1步:选择要扫描的来源

首先,在系统上启动万兴恢复专家,然后选择要扫描的位置。它可以是系统的内部分区或任何连接的媒体,如SD卡,MP3播放器,外部硬盘等。

第2步:扫描源文件以查找丢失的文件

软件会自动扫描磁盘以查找用户丢失或删除的内容,用户只需等待一段时间便可以完成。

扫描完成后,用户可以在万兴恢复专家界面上查看检索到的内容。然后选择需要恢复的音频文件并将其保存到受信任位置即可。

现在,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以上十种主要的音频文件格式,并且可以轻松地将它们彼此区分开来了。此外,如果不想再为意外删除或损坏心爱的音频文件而苦恼,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万兴恢复专家。作为一个专业的音频恢复工具,它安全高效、使用方便,可以帮助用户从不同的来源检索并恢复各种丢失的音频文件。

数字化医学图像庞大的信息量和储存空间以及高昂的储存费用一直困扰着各家使用数字化医学图像储存的医院。另外,数据量庞大的数字化图像在网络上传输时所占用的巨大的带宽和缓慢的传输时间,也一直是PACS系统设计中头痛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数字化医学图像的储存空间和储存费用,以及减少数字化医学图像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和加快网络传输速度。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数字化图像进行数据压缩可以大大减少数字化图像的数据量,并且有损压缩的效果要明显高于无损压缩。DICOM标准协议中包含了图像数据压缩的内容。但对于非常严肃的医学影像领域,却最多还停留在无损压缩的程度,而对于采用具有更大压缩比的有损压缩,目前还有争议。
本文探讨有损压缩在医学影像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对DICOM格式医学图像的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上海岱嘉医学影像系统有限公司的PACS系统。ADV影像工作站。BARCO公司的高亮度高分辨率MGD521型专业医用竖屏双屏显示器2组(分辨率),以及所附BARCO公司的高亮度高分辨率的5MP2专业双头显卡。柯达公司的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CR仪ACR2000I。柯达公司的X射线专用胶片数字化仪LS40。GE公司的数字化胃肠机; 飞利浦公司的数字化胃肠机; GE公司的DSA;

从2001年4月至今我院PACS系统中取得的DICOM3.0格式的图像共2000幅,其中胸部CR图像1000幅,骨骼系统的CR图像250幅,骨骼系统的扫描图像(专用X射线胶片扫描机)共250幅,消化道钡餐造影共500幅。

DICOM图像压缩方案

我们通过PACS的系统软件,对所获得的2000幅DICOM图像分别进行了三种压缩比的DICOM压缩处理。压缩比分别无损压缩(压缩比3∶1),标准有损压缩(压缩比10∶1)和高压缩比的有损压缩(压缩比20∶1)。

由两位医生参与读片评片。用肉眼评判比较无损压缩与标准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差异,无损压缩与高压缩比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差异。
整个评片过程采用双盲法,即DICOM的无损压缩图像和相应的两种压缩比的有损压缩图像分别被随机显示在两个相同的及相邻的高分辨率专用医学影像显示器上,而读片者事先无法知道哪台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是有损压缩或无损压缩的。让读片者判定两台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有无差异,哪台显示的图像质量更好,是否影响诊断,并作记录。最后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对读片者用肉眼评比的图像质量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表示。若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与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相同,即无法区分两者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用“0”表示。若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低于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用“-”表示,若高于无损压缩图像质量用“+”表示。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低于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并注明图像质量的差异是否影响诊断。
从表1知,经对甲乙两医生读片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有1947幅的图像是“0”,即两者图像质量相同。占97.35%。另外有25幅图像为“+”及“++”,这可能是读片误差所致,但至少可以认为这些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在肉眼视觉上不低于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另外有28幅图像为“-”及“--”,即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低于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但两位读片者都认为这些图像不影响诊断。
从表2知,经对甲乙两医生读片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有1727幅的图像是“0”,即两者图像质量相同。占86.35%。另外有4幅图像为“+”及“++”,这可能是读片误差所致,但至少可以认为这些高比率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在肉眼视觉上不低于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另外有269幅图像为“-”及“--”,即高比率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低于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但两位读片者都认为这些图像不影响诊断。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人肉眼无法区分DICOM无损压缩(压缩比为3∶1)及DICOM标准压缩比(10∶1)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甚至较难区分部分高压缩比(20∶1)的DICOM有损压缩的图像,即在视觉上无法分辨。因此DICOM有损压缩的图像完全可以运用到临床影像诊断中去,即DICOM图像适度的有损压缩不会影响临床诊断。
DICOM有损压缩图像在储存空间及网络传输时间上和无损压缩的图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院的PACS系统上DICOM图像压缩有三个方案: 即无损压缩、标准压缩比有损压缩、高压缩比有损压缩。DICOM原始图像到DICOM无损压缩图像的压缩比为3∶1,到标准压缩比的DICOM有损压缩的图像的压缩比为10∶1,到高压缩比的DICOM有损压缩的图像的压缩比为20∶1。即一幅10MB大小的数字化CR胸片图像,转为DICOM无损压缩格式的图像大小为3~ 4MB,在100M网络上的传输时间为0.4~0.5s左右; 转为DICOM标准压缩比压缩格式的图像大小为1MB左右,在100M网络上的传输时间为0.13s左右; 转为DICOM高压缩比压缩格式的图像大小为500kB,在100M网络上的传输时间为0.067~0.08s左右。可见有损压缩可以较大程度上地减少图像的数据量,节约图像的储存空间和储存费用。并可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医疗行为是非常严肃的行为,虽然DICOM有损压缩图像可以带来较大的压缩比,并且对于用肉眼进行的医学影像诊断的医疗行为来说并无任何影响,即“无视觉损失”,但从理论上来说图像被有损压缩了,有部分视觉上无法分辨的图像信息被丢失了。在某些发达国家,有损压缩有时还会引起法律和医疗问题。因此合理地谨慎地使用DICOM有损压缩图像,以及合理地选择DICOM有损压缩的压缩比。对于PACS储存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院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下解决的。
为了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医学影像报告的准确性,在医学影像科内部进行影像学诊断和供门急诊及病房临床医生近期在线调阅的DICOM图像是使用压缩比(3∶1)的无损压缩格式。即PACS在线数据库内保存的3个月以内的在线图像是无损压缩的。
为了减少PASC图像的在线储存空间和降低在线储存费用,同时又能为临床提供优质的绝不影响临床诊断的DICOM在线图像,供临床医师随时调用,我们采用的是标准压缩比(10∶1)的有损压缩方案。即PACS在线数据库保存的3个月以上到18月内的DICOM图像是采用标准压缩比的DICOM图像。
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和从对病人认真负责的角度出发,我们脱机永久保存的医学图像是采用标准压缩比3∶1的无损压缩的DICOM图像格式,使用媒质为DVD-R光盘。
对于将来院外远程医疗时传输的医学图像,可根据远程医疗网络带宽的实际情况采用高压缩比(20∶1)有损压缩的DICOM图像,或标准压缩比(10∶1)有损压缩DICOM图像。

就医学影像诊断的图像质量来说,医学DICOM标准有损压缩的图像质量,与DICOM无损压缩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即无任何视觉上的差异。因此DICOM有损压缩的图像完全可以被应用于医学影像的诊断。
DICOM有损压缩图像可以大大减少图像的储存空间,可以大大降低图像的储存费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由于图像的数据量大大减少,因此对于图像在PACS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大大减轻的大批量图像传输时对网络的压力。也可大大减少图像传输的时间。这对于网络带宽本来不是很宽的远程医学图像会诊时尤为重要。
但为了避免医疗法律纠纷和从对病人认真负责的角度出发,应合理地谨慎地使用DICOM有损压缩图像及合理地选择DICOM有损压缩的压缩比。希望我院的设计方案可以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av是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