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是指哪所大学

  经济法学院是西南政法大学建立较早的法学院系之一,现设有经济法基础理论与房地产法、企业法与竞争法、金融财税法、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5个教研室,拥有经济法学、环境资源法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经济法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程、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首批高校创新团队、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自2000年起,在中国管理科学院组织的全国研究生培养水平评估中,经济法学科点均被评为A++级,位居全国第一。环境资源法学是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重庆市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占81.9%,辅导员8人,占8.5 %,行政管理人员9人,占9.6%。此外,校级外聘教师9人,院级外聘实务导师53人。学院教职工中,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人民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司法部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

  在77人的专任教师队伍中,从职称结构上看,教授18人,占23%,副教授34人,占45%,讲师(包含未定职称的博士)25人,占32%;从学历结构上看,已获博士学位的65人,占84%,其中包含11名海外博士,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占5%,两相合计,博士化率近90%;从年龄结构上看,29岁及以下的4人,占5%,30岁至39岁的29人,占38%,40岁至49岁的32人,占41%,50岁及以上的12人,占16%,30岁至50岁年龄段的教师是学院师资的中坚力量;从学缘结构上看,最高学历毕业于本校的48人,占63%,毕业于国内其他高校的18人,占23%,毕业于海外高校的11人,占14%,此外,拥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22人,占29%。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6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共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此外,学院重视协同创新,设有包括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重庆市重点人文基地)等在内的13个科研基地(机构),并承担了地方立法、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评估清理等相关工作。

  优良的办学传统、雄厚的办学实力、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以及广大学子的勤奋努力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00余人。

  经济法学院本科共有法学、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两个专业。近年来,学院全面地推行了本科生学分制改革,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稳定招生规模,创新培养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推行师生双向互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本科生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比例超过20%,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为90%以上。

  经济法学院共有经济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层面设置了财税金融法实务与企业法实务两个方向。近年来,学院重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内涵发展和精英培养,通过提升生源质量、搭建学术平台、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手段、促进国际交流等举措,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学院所培养的研究生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8人获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奖,30余人获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10余人成功申报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学院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院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为基石,以培育实现适应未来的复合型法学人才为目标,为第二课堂学生活动搭建了理论学习平台、学生志愿与公益平台、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平台、文化艺术发展平台、社团组织工作平台五个平台。经济法学院的莘莘学子们在这些平台上施展他们的才华,取得了累累硕果。学院学生会的品牌活动“廌论法谈”系列讲座,是西南政法大学第一个学生自己的组织,它致力于以组织交流的形式为西政学子与老师、律师、法官搭建法学学术交流与讨论的平台,至今已开展20期,被评为校级5A级精品学术类文化活动。2009年至今,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累计招募各类志愿者1000余人,开展阳光爱心家教、温暖义卖行、益呼百应、愿动力支教、环型使者、市民学校、阳光法律之行等精品系列活动10余个,举办公益系列活动20余个,举办活动百余次,参与人数达2700余人次,通过多渠道有效整合学校青年志愿者的力量,回馈社会、服务社会。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得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获铜奖等国际级荣誉1次,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法知识竞赛、全国模拟环境法庭大赛、全国法律英语大赛演讲比赛等国家级荣誉20余次,重庆市及校级荣誉近百次。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学院面临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全院教职工正在积极作为、务实进取,充分依靠国家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科的优势,整合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资源,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打造高层次的学术精品,培养高素质的政法人才,为建设全国一流的法学院而努力奋斗!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时间转瞬即逝,而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无论前面的复习之路有多么艰难,相信他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的。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启航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帖子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108-7500)进行删帖处理。

  • 2023考研全年集训营

  • 2023考研二战集训营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规则

(一)诚信考试。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考点工作秩序。

(二)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时间和地点进场参加考试,二者缺一不可。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证和对随身物品进行的必要检查。因迟到耽误考试后果自负。

(三)只能携带全市统一规定的考试文具进入考场,不准携带书包、文具盒、各种自备垫板和任何书籍、报纸、纸张等与考试无关物品进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四)入场后,对号入座,将《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放在课桌的座号签旁以备查验。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位置准确、清楚地填(涂)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凡漏填、错填或书写字迹不清的答卷、答题卡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考生答题前,须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完整抄写“考生笔迹确认部分”内容并签名,书写联系电话和日期,否则,该科考试成绩无效。

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可举手询问,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开考后,再行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偿;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五)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考生必须用现行规范的语言文字答题。

(六)迟到15分钟后不准进入考点参加当科目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

(七)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答题。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答题卡规定区域以外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在答题卡上的规定区域外做任何标记。

(八)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草稿纸,不准传递文具、物品等,不准将试卷、答题卡或草稿纸带出考场。

(九)各科试题在考试结束前均为国家秘密。若向外泄露,将追究法律责任。

(十)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全体起立。按草稿纸、试卷和答题卡的前后顺序整理好,放在桌上,经监考员检查同意后,有序退出考场,退出考场后不准再返回考场,也不准在考场周围逗留和喧哗。

(十一)如不遵守考试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作弊等行为,教育考试机构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一)考生必须凭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然后准确无误地在《考场签到表》上签名。考生进入考场后,一律不得再出考场。除了《座位通知单》上规定允许携带的工具外,考生不能带其他任何工具或物品进入考场。

(二)考生应认真学习自学考试网上答题规范;认真阅读《考场规则》,诚信参考;完整抄写答题卡中笔迹确认部分的文字,凡是未按规定抄写该段文字的,该课程考试成绩无效。

       (三) 考生参加考试须遵守考试纪律,严禁考生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违反者,一律按照作弊处理。有替考行为的,还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 参加考试时,考生应提前40分钟到达考点。考试开始15分钟后迟到考生就不能进入考场,考试结束前30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场。

二、答题卷规范化作答示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检法喜欢五院四系还是2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