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连大楼是哪个街道的?

闹市的喧嚣逃得无影无踪

每条小巷都向我妩媚地展开

——胡野秋《园岭赋格》

2020年,一批深圳文化学人共同书写园岭,出版了《园岭叙事》。书籍通过对园岭街道数十位社区居民的面对面访谈,从拓荒岁月、园岭新居、馥郁人文、往事如昨等多个角度,为深圳社区留下值得记忆的城市故事。

此书纳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的专注书写深圳人文非虚构的《我们深圳》系列丛书,已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欢迎大家关注。

园岭街道成立于1983年11月,是深圳市建成最早的街道之一,当时辖区大致东起红岭路,西至华强路,南抵深南路,北达泥岗路,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为大园岭。

如今,园岭辖区东起红岭路,西至华强北路,南至红荔路,北至泥岗西路。这些道路和建筑的变迁,都见证了福田的发展,深圳的发展。


▲福田八卦岭、白沙岭片区


红荔路是贯穿福田东西的主干道与公交主干道,也是重要的景观大道,全线运营时间已超过15年了。



▲深圳十周年庆祝晚会,在红荔路上举行


▲红荔路在交通与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改造后,完善了道路智能感知与服务设施

园岭新村,是深圳最早的公务员小区,属于特区拓荒牛一代的落脚,始建于八十年代。


▲园岭是基建工程兵最早建设的住宅小区

@江飞泉在园岭新村居住多年,记忆尤深的是园岭的建筑结构颇为奇特,如果从高空俯瞰,颇像迷宫。除了外围几栋是排屋,里面大抵是连廊结构,栋和栋之间像一株株榕树一样,手扣着手,连接得十分密致。


▲“密”,是人们对园岭新村的第一印象

@廖春柳眼中,最富纪念的莫过于在园岭停车场旁边的士多。小时候口袋里有点钱,就会去士多买玻璃装的汽水来喝。中秋节的时候就买纸质的灯笼、荧光棒,然后就一闪一闪地满小区跑。士多的老板总会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事,逗他们玩,每次去都有新的发现。现在士多老板关铺回老家了,她也长大了。

城市日新月异,许多人的生活节节高升,最初最老的一批新村居民,如今估计都搬离得七七八八了吧。然而园岭新村原在,这深圳老区的一片风景犹在,总有不尽的旧户搬出新人又进来,照旧开启对于他们来说全新的生活。


31层的园中花园在当时算是超高建筑,由城建集团开发,内有游泳池,健身会所@落梅站在顶层,发现整个园岭和八卦岭尽收眼底,甚至远处的笔架山都小如微缩玩具。


“深圳人的一天”是园岭著名的城市公共艺术雕塑。

其主体是以1999年11月29日这一天,被雕塑家们在深圳街头随机寻访的18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市民翻制成青铜等大的人像。

辅以四块雕刻着当天深圳城市生活的各种数据:股市行情、农副产品价格、天气预报,以及当天深圳晚报版面等的黑色大理石浮雕墙。


▲“深圳人的一天”雕塑

197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立。2002年,妇幼保健院与原深圳市妇女儿童医院合并,成为深圳市唯一一家妇幼专科三甲医院。

刚来深圳时由于水土不服,@冰凌花和女儿经常跑医院,最早去的是离家较近的市妇幼保健院,经常是人满为患。


▲这里提供着集妇幼保健、诊治、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服务。图源@一个深圳

园岭小学是这园岭新村片区第一家小学,1984年10月份开学。第二家是园东小学,第三家是园西小学。


红岭中学是深圳特区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所中学,有深圳“中心城区第一学府”之称。前身是深圳市第三中学,始创于1981年8月。




▲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

短短3.6公里的红岭路,位于深圳的黄金中轴,红岭路东属于罗湖区,路西属于福田区。两侧分布着深圳政、经、文、教最核心的资源,也是一条见证着深圳这座城市传奇的一条路。

@子安对荔枝公园的最初记忆,是一块秋日时有人放风筝,平素只是供游人席地而坐的草坪,在上面铺上瓜果点心,绵软的草坪绿茵萋萋,舒服坐着不愿起身。当时深圳有个“荔枝节”,地点就在荔枝公园。

1999年春天,18岁的@颜弋琴来到深圳,住在福田园岭姨妈家里。他的姨父是第一批转业到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除了上班,他会在荔枝公园练拳,不是公园里老头儿老太太伸伸手、弯弯腰,而是太极拳里面最繁难的一套。

@彭娟第一次慕名去荔枝公园,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那样惊呼不已。她觉得这里不像莲花山公园那般受到众人敬仰,也不像海滨公园那般激情澎湃,而是恬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默默地见证着一个又一个旷世奇迹。而这种恬静,正是脚步匆匆、四处奔波的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


荔枝公园简直可以称作园岭人的后花园@闫玲月回忆,每逢节日,火红的灯笼在仿汉白玉桥上一字排开,游人或在桥上眺望荔湖上的游船,以桥湖船为背景笑对镜头留下美好瞬间。


@董韶华回忆,深市最早的“老五股”深原野公司在园岭一期临街也有一处营业点。1990年初原野股票发行时,杂志社派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记者拿回来5000股原始股票认购证,10元一股,谁要谁交钱。


@笑笑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上过不少课外班,语言表演、民族舞、独唱班、珠心算,几乎双休日都在赶场。


▲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既有释放青春活力的空间也有安静思考的角落

红荔路头南侧,楼顶有个大圆球的建筑,就是“青少年活动中心”。1997至1998年,@水去先生住宝安南路大信大厦,每周日,便送小侄女去到活动中心,学绘画学音乐学舞蹈。2006年,他重返深圳,住在新沙路,出于对于旧时光的眷恋,偶尔重回寻至青少年活动中心。那楼顶球体的老楼还在,只是曾经高大天篷的大家乐舞台却已拆了,时过境迁。

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不像现在有各种娱乐设施,大家乐舞台是当时最火爆的活动。@黎明华回忆,“大家乐”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最独特的表演场,90年代开始一改“卡拉OK”独唱形式,逐步向系列化、专题化活动发展,既有公益义演和自荐表演活动,也有著名歌星表演,深受当时在深青工的喜爱。


▲大家乐首创于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图源@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欣欣雨至非常怀念老图书馆,那里有她的苦读记忆。记得当时排队一个通宵,就为了能够办个借书证,大清早到图书馆等着开门,就为着能够占个位置。


▲1994年8月4日,深圳图书馆门前等候办理借书证的人们。图源@罕见老照片


▲深圳市图书馆(老)的前身如今已成为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一个深圳

1994年,在深圳市图书馆的东侧,有一个职工专用的单车大棚,不停单车,却人来人往,热火朝天。那就是读者长廊的前身,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在这条单车棚改造的长廊上,不论是大老板还是打工仔,都必须站着读书,但也享受“想读到什么时候,就读到什么时候”的自由。


▲读者长廊作为深圳图书馆首届书展展区留影

华强,寓意“中华强大”。华强北这条中轴主干道南北长900多米的街区,占据了深圳九成以上的电子数码产品交易份额,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

最早的时候,华强路只是上步工业区内的一条道路,谁也没想到,当时这条普通厂区道路的一小段,许多年后会因为电子街铺林立,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80年代,华强北和深南大道



▲1979年9月29日,粤北山区的三家三线厂共同迁入深圳,组建了深圳华强电子工业公司


▲1997年的华强北商业街,图源@刘廷芳


▲1998年7月,华强电子世界正式开业


▲深圳华强北,这里也是腾讯、金蝶、大族激光、海能达等知名企业的发源地。图源@腾讯新闻


▲2004年的华强北商业街,图源@刘苇诚

1980年,深圳市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成立,规划了上步工业区和八卦岭工业区


▲1980年,上步建设。


▲1982,上步工业区

@罗鸣楷1979年搬迁落户华强北,这里还是荒芜的一片,没有水就自己打井,没有电就自己用柴油机发电,没有房就自己动手建。


▲1985,建设中的上步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华强北与罗湖相比,还是郊区的土地上,建立了以电子通讯产品为主的上步工业区。@赵倚平记得,鼎盛时期,工业区内的大小工厂达数万家,诞生于其中的爱华、京华牌产品,老一点的深圳人可能还有温馨的记忆。

@达玲早年在深圳蛇口打工,不上班的时候,她就和工友一起骑着单车到上步路附近,逐家敲门,询问当地人是否有新的“走私港货”卖。“有么野卖?”是她们最先学会的粤语。每次回家探亲,她们总能给家人带去最新的物品,“大包小包的,就像从香港回来探亲。”


▲深圳上步至罗湖,图源@陈宗浩

1981年9月,高69.9米共20层的电子大厦也成功建成,一度成为深圳的地标建筑。


▲建设中的深圳电子大厦。图源@周顺斌。

1982年初,@付清从内地调入特区。特区初创,除了东门老街这被岁月风雨侵蚀的街道外,只有坑坑洼洼的深南中路刚落成的市委大楼和首座电子大厦,举目四眺,到处都是稀稀拉拉几间平房和毛竹搭成的建筑工棚,尘土飞扬,真是满目苍夷荒凉,百业待兴。


▲电子大厦,也曾是深圳网红打卡点

@程一木讲述,当时北京单位的同事来深圳出差,都要到电子大厦门口照张相。1984、1985年那个时候,即使在北京,这种大楼也不多。所以大家都愿意在这边照相。

80年代中期,深圳所有的电子企业都被整合聚集在赛格电子广场,随着电子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赛格广场不得已扩建甚至推倒重建。


▲曾经热闹的赛格电子配套市场

@五味子说,赛格电子配套市场应当这是华强北的受精卵,是华强北的原点、华强北的雏形,是华强北王国最重要的础石,之后华强北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它那里发散并形成,它的领袖和灵魂的作用,至今也没有消失抑或削弱。


▲90年代正在建设的赛格大厦

@赖海京见证了华强北的成长和蜕变。她记得,华强北工业区最早林立的,不是今天的商业城,而是色调一致的厂房。九十年代的华强北,繁华地带就只有天虹商场、万佳百货和免税店天虹商场的物品价格相对较高,万佳百货采用的是当时刚兴起的仓储式经营方式。免税店的进口服装以好口碑吸引着消费人群,服装真是又少又贵,拥有一件商场里购买的服装,那就只属于正式场合才可以美一把的奢侈!


▲上世纪9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深圳人周末最爱逛的地方是万佳百货

2005年,20出头出头的@小意曾想在华强北开店,手头只有4万元,想要在寸土寸金的华强北租个档口,谈何容易?

思前想后,她把目光定在了赛博数码广场五楼(现代之窗大厦),此卖场为华强北四大老牌卖场之一,位置也处于华强北商业圈中心。一至三楼客流密集,档口门庭若市,租金自然高昂。而四楼、五楼的档口却不冷不热,特别是五楼,门庭冷落,鲜有人来。为了吸引租户,卖场也使尽各种促销手段,以交一年送一年租金的方式来进行招商,还给商场起了一个与淘宝网谐音的名字“掏宝城”

她在招商平面图上选中了一个转角档位,B区108,约5平方米,合同一签,一次性交上了2万6千多的租金,再花了1千多元装修了几个玻璃柜台。最后,只剩1万2千元作为进货周转,整理出了一份完整的进货清单,首先主打产品是MP3、MP4,外加一些电脑摄像头、鼠标、U盘、读卡器、耳机等等相关的电子产品。


▲2009年,深圳华强北的3G手机批发中心,人潮涌动。

@阿海回忆,华强北开始喧哗起来,最热闹的是女人世界。稍后顺电商场才在旁边开了一层楼,之后得以迅猛发展,短短几年功夫从一楼升至六楼,将整个大楼独占。


▲1995年女人世界开业

最早的时候,华强路只是上步工业区内的一条道路,只是谁也没想到,当时这条普通厂区道路的一小段,许多年后会因为电子街铺林立,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上步区虽然没有了,但是福田还有上步路,除此之外,还有上步北路、上步中路、上步南路......



▲“上步区”就是现如今的福田区

@黄萍是深圳拓荒牛。她回忆,深圳创业伊始,物质条件很差,生活艰苦,外调干部大部分没有住房,一日三餐,都在市委机关饭堂排队就餐,中午孩子们就回到饭堂对面的荔园小学玩耍,大人就在办公室打个盹。晚上全家人挤在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招待所,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等到1982年末终于分到了住房,新房坐落在通心岭,是一套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打开房门,洁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窗,客厅里铺着当时极为时髦流行的淡绿色方块地砖。“哇,好靓啊,过新年住新房,一家团圆喜洋洋。”孩子们欢呼雀跃。

▲基建工程兵在深圳从事建筑的画面


▲创办于1981年的荔园小学也是园岭发展的见证

泥岗西路是城市景观主轴线,分布着重要的公共建筑及城市标志性建筑。

忘了具体是哪一年,陕西足球队与深圳队有一场甲级联赛。那时,@崔敏跟女朋友去看。女朋友大呼小叫为陕西队加油。他四下望了望,说你别喊了,这可是深圳的主场,当心深圳球迷扁你。女朋友剜他一眼,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他观察了一下,观众都在看球,没人在意这个疯丫头。后来想想,真是瞎操心。深圳是座新移民城市,人员五湖四海,北调南腔,包容性就强。


▲深圳体育馆,图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八卦岭不仅是工业区的名称,工业区中多条道路也据此命名。南北向的八卦路连接笋岗西路和泥岗西路,此外还有东西向的八卦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六路、七路、八路、九路,如网状一般纵横交错。


▲30年前,八卦岭还是一片荒山,装备了重型机械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在“七通一平”施工中大显身手。图源@杨洪祥


▲八卦岭工业区。图源@深圳特区报

@陈志清记得,当年的八卦岭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园,进进出出的都是年青的打工仔和打工妹。正因为如此,那里也是栖身的好地方,吃住都便宜,床位十元一个,快餐最低三元起,许多繁华地段走路就可以到达。

1990年,@蒋清国被派到八卦岭工作,公司就在528栋一层。当时,每个公司无论大小至少会有一辆双排座,也叫人货车。前面两排可座五个人,后面拉货,限重2吨半。那时深圳的街头跑得最欢见得最多的是这种双排座人货车。

@金国先生回忆,90年代在八卦三路旁有一家颇具规模的电话机生产厂家,整整一层楼都是忙碌的装电话机的人们,这里生产的电话机品种规格多质量好,据说大部分用来出口。那个年代电话紧俏,入户要排队,要交4500元的入户费,是人们最重要的通讯工具,家家都不能少。不像现在,智能手机兴起,很多家庭都将固定电话停了。


▲1989年,八卦岭工业区某工厂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从楼下排到楼上。图源@深圳特区报

@崔敏曾在八卦岭帮弟弟看店。他回忆,当年八卦岭比香蜜湖热闹,工业区,熟人也多。那时手机(模拟移动电话)远未普及,打工仔打工妹之间相互联系,主要依靠传呼机。每到下班时间,打传呼的人络绎不绝。有个姑娘特别逗,要求给对方留言,“梅花开在腊月里,我的心中只有你”。那是个东北姑娘,口音很重,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他依稀记得。多可爱的姑娘,如此坦诚率真,而这样鲜活的语言,在书本里是学不到的。

@陈昌华42岁飞来深圳,随后被分配到集团在八卦岭鹏盛村的一间单身公寓。公寓30多平方米,朝南的内凉台一半是厨房,一半是洗手间,布局还算合理,一个人住绰绰有余。鹏盛村当时算是新建不久的建筑,在八卦岭这个老工业区显得有些鹤立鸡群。当时集团专门配置了一辆六十多座的豪华进口大巴作为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早上坐了大半车人,而下午下班,不少人为了自由活动,不坐班车,偌大的车厢,坐了稀稀拉拉几个人,显得空空荡荡。

@少华记得90年代初的八卦岭是个已具规模的老工业区,一憧接一幢的工业厂房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企业就座落在千篇一律的标准厂房里,如果不仔细辨认那大同小异的招牌和门面,你很难区分企业间的差异。





@陈丽在八卦岭单身宿舍居住的时候,常常去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看书,在浩瀚的书海中常常一站就是几小时

八卦三路的512栋是图书批发市场,近水楼台,@心莲没事就跑去转转。八折,前前后后,共买了将近四百本书。


▲八卦岭图书业独占鳌头。图源@陈志清

2004年仲夏,@曲辰来深圳照顾外孙,寓居在八卦岭女儿家中。傍晚俯视楼下通宵夜市灯火如织、车流似水,耳听开张店铺的鞭炮声、划拳猜令声,使人久久不能入眠。


▲经过更新改造后,八卦一路美食街以全新整洁形象重新亮相

1997年8月,@真王老吉从4000公里之外的黑龙江边陲小镇,只身来到深圳这座陌生的城市打工。“面点王”的面食成为他的慰藉,第一次吃就与几位同事一共点了十几种面点和凉盘,还喝了几支深圳老金威。


▲2012年,面点王入选深圳老字号品牌。

百花片区是深圳重要的教育基地,从百花一路到百花七路,从名校到日常生活,无处不透露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1996年金秋,@黄萍第三次乔迁,搬到昔日荆棘丛生的白沙岭,今日高楼林立的长城花园一套128平方米的四房二厅。拥有了一间15平方米梦寐以求的大书房,从此,她的上万册书籍有了归宿。


▲1985年,深圳笔架山下的白沙岭片区。图源@周顺斌

@宋炳新回忆,白沙岭的高层住宅是深圳最早的高层住宅小区,在建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执行,不同于后来的房地产开发。“我们一开始也不是很理解,因为当时北京上海都没有多少高楼。”现在回过头来看,宋炳新发现深圳市领导的眼光是很超前的。

1983年的春节,是@王先明在特区度过的第一个新年。那时,由于计划经济,物资供应较紧张,大米、肉类、粮油都是凭票证供应。市委为了改善机关干部的生活,将市府后面的荷塘放水捞鱼,作为年货分给大家,而且还分了一些腊肠等食品。

1992年3月下午四点,@李敏乘坐的列车到达深圳。出了站台,走得筋疲力尽,终于在快天黑的时候,按照亲戚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位于长城大厦的招待所,登记到了一个床位,三十五元钱一晚,还是最便宜的。


@胡野秋在物质生活书吧有过许多美好的记忆,他说,须知在2000年以前,深圳只有一家罗湖书城,中心书城、南山书城等都还闻所未闻,在物质生活书吧诞生六年后,中心书城才从天而降。至于既卖书又卖咖啡的书吧形式,除了日本、台湾以外,在大陆也较为罕见,我不敢说物质生活是第一家书吧,但至少也应该是第一批书吧。


▲2000年物质生活书吧。图源@物质生活书吧


▲2010年物质生活书吧。图源@物质生活书吧


▲2018年物质生活书吧。图源@物质生活书吧

周边原有三家书店,除了物质生活书吧外,还有五车书坊和叮当达。@喵子最喜欢五车书坊,二楼很大,书的种类挺多,还有很多艺术类的书和画材,当它被拆时心里很是不舍。她六岁随家人搬到百花,十五岁赴美读书,看着新的围栏建起来了,熟悉的店铺又搬走了几家,楼下种着木棉树,但花坛被填平了。她缓慢而坚定地从儿童成长为成熟、自立的成年人,百花也在缓慢而坚定地成长成新的模样。

建校已有26年历史的深圳艺术学校,一直在福田区百花路的一角,培养了李云迪、陈萨、张昊辰和左章等青年钢琴才俊。


▲深圳艺术学校让深圳的艺术教育名声大噪,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百花小学创办于1991年8月,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六路,地处深圳市著名商业区华强北,占地8000平米,校舍原有建筑面积10000平米。


▲百花小学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百花六路

1985年4月,来深不到一年的金式如迎来他人生中最大的机遇——负责筹建“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实验学校筹备室不足六平方米;虽然校园建设滞迟,只能临时借用园西小学校舍开学;虽然9月1日就要开学,8月20日,从上海、北京借聘的20多名教师才陆续抵达。


▲深圳实验学校,图源@一个深圳



百花片区内集聚十一所学校,是深圳标杆性的教育基地,有4岁至6岁学龄期儿童约3500人,7岁至14岁少年儿童超过1万人。

2016年,深圳率先系统性提出“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目标。福田区作为首善之区,第一个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园岭街道百花街区作为深圳最知名的书香街区,成为市级第一个儿童友好型社区试点。


▲最宜学,打造街区的慢行天堂


▲最友好,打造快乐成长的场所空间


▲更人文,打造文化内涵的设施品质


▲更艺术,打造现代艺术的建筑界面


▲更智慧,打造智慧管控的未来街区。


从来没人猜透它昨天的身世

曾经的山丘除了荒凉还是荒凉

不舍昼夜地转动了四十年

收藏着这片土地所有的故事

注:本文图文来源:庠序邻家 (全民阅读+写作O2O服务平台),内容及图片除注明外,版权归庠序邻家、《园岭叙事》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

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

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

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

城市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我心中的生态城市是有生物、

有高楼大夏、有汽车、有游泳池、有运动场等等的东西。

可在现实生活中,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

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

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

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

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

我们要保护好这美丽的生态城市!要保护好自己的家

【你知道吗?】临沂市区主要街道名称的来历

以位于银雀山北麓而得名。“银雀”之名,与“金雀”一致。相传过去山上遍布一种木本野草。春夏花开,形同云雀。东山花色金黄,故名金雀;西山花色银白,故名银雀。

该路1973年名红星路。1980年地名普查中,因银雀山曾出土大量珍贵历史文物而闻名世界,故命名为“银雀山路”。

8.金坛路(在南坛前面加上“金”字,原金三 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染科大楼可以临街道建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