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哪里有事业编培训?136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多国专家学者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不断推进本国人权事业发展,并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斯里兰卡共产党总书记维拉辛哈表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政府重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国推进本国人权事业发展,也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事务委员会负责人赛义德·乔杜里认为,中国在推进本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大学教授、国际法和人权问题专家克里斯托瓦尔·柯尼列斯说,中国持续制定和实施四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将保障人民权利以及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约旦中国问题专家、作家萨米尔·艾哈迈德认为,中国在短时间内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中国为人民提供的最好的人权保障。中国在人权事业发展方面积累的成功、独特和宝贵经验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巴勒斯坦人权问题专家伊斯兰·阿亚迪说,中国在关心、尊重和保障人权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不是少数国家可以歪曲抹黑的。2021年中国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年)》,提出将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相信中国将履行承诺,为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乌兹别克斯坦知名记者沃比多夫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各项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少数国家将人权当作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将带来危害。

  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推进人权法治保障,人民的权利得到尊重和重视,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波黑政治评论家埃尔明·查特加说,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了不起的人权成就,也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塞·路易斯·罗瓦伊纳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减贫、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动人权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参与记者:徐烨、冀泽、柳伟建、李碧念、蔡国栋、张修智、朱婉君、车宏亮、唐璐、白林、王欢、蒋超)

(责编:崔译戈、燕勐)

  阳新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县域面积2780平方公里,现辖22个镇(场、开发区),386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乡村人口79万),是一块美丽富饶、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的红色土地,更是一块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 

  阳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西汉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革命战争年代,是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中心,诞生了王平等十多位共和国将军,20万英雄儿女献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塑造了“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革命老区精神,是全国著名的“烈士县”。改革开放以来,孕育了“全国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王贤田、“全国十佳中小学青年教师”、“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月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阳新是百万人口大县,也是全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和劳务经济开发先进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在27万以上,其中从事制鞋业的熟练工人达11万人,仅温州、东莞两地就有9万人。“阳新鞋匠”吃苦耐劳、技术过硬,备受各地制鞋企业的青睐,2009年被评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2010年由著名导演王大鹏执导的电视连续剧《阳新鞋匠》拍摄成功。 

  阳新区位优越,设施完善。地处武汉“1+8”城市圈,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地带。东临长江,西接京广铁路,南及京九铁路,北靠武黄(沪蓉)高速,距离武汉市120公里、黄石市50公里。武(汉)九(江)铁路纵贯南北,106、316国道横穿东西,大(庆)广(州)、杭(州)瑞(丽)两条高速公路(共100公里)交汇境内,长江黄金水道过境45公里,棋盘洲万吨深水码头(一期9个泊位、吞吐量690万吨)正在建设,连江支流富河过境80公里,兴国新港已经获准筹建,城乡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超过10万户,光纤网络、广播电视已实现“村村通”,水、电、天然气供应充足,可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阳新国际大酒店、国贸大酒店等星级宾馆相继开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中心城区已建成16平方公里,人口已达18万,城东新区“五路一桥”等基础设施即将开工建设。龙港、富池、枫林、浮屠等口子镇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了县城—中心镇—集镇联动发展的城镇体系。 

  阳新资源丰富,物产富饶。阳新是全国有名的富矿县,是全国百家重点产煤县和八大产铜基地县之一,地下矿藏种类多,储量大。现已探明矿藏40余种,其中,金120吨、铅38万吨、锌40万吨、钨4.5万吨、硅灰石800万吨和膨润土930万吨,储量均居全省之冠;银2032吨、铜128万吨、铁607万吨、锰164万吨、钼1.3万吨,储量均居全省第二;稀有金属镉、锗、硒储量十分丰富;煤炭和煤矸石2亿吨、石灰石50亿吨、大理石100万立方米,还有大量的方解石、花岗石、石英石和钟乳石,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阳新是全国著名的苎麻之乡、油茶之乡和林业示范县,是湖北省产粮大县、油菜大县、水产大县。现有耕地8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78万亩(水田48万亩、旱地30万亩);山场221万亩,其中宜林面积196万亩,有林面积119万亩,林木蓄积量2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5%,;共有富河、海口湖等6大水系、69条河流和114个大小湖泊,共有水库145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富水、王英),中型水库3座(蔡贤、罗北口、青山),总水面60万亩,可供养水面40万亩,素有“百湖之县,鱼米之乡”的美誉。 

  阳新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境内峰峦叠翠,植被良好,有七峰山、父子山、白马山等八大山脉,其中七峰山南岩岭海拔862.7米,为黄石市最高峰。网湖湿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0万亩,现有鱼类74种,盛产全国独一无二的国之瑰宝——中华绢丝丽蚌;现有鸟类2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29种,是全国仅存的大天鹅种群栖息地之一,现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境内有苏东坡、岳飞、海瑞等多处古代名人遗迹,有荆楚第一奇湖仙岛湖、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群,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阳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县工业初步形成了以安达汽配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华新水泥、华新骨料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远大富驰医药化工、驰顺化工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业,以远东麻业、富川油脂、宝加鞋业、劲牌酒业为龙头的轻工纺织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是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农业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苎麻、蔬菜、畜牧、水产、林特等六大特色板块,现有优质稻基地3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3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5万亩、油茶10万亩、河蟹14万亩、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小区67个。现有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绿色品牌11个,无公害产品28个。2012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亿元,增长20.2%;财政收入10.38亿元,增长2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5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8亿元,增长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3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5551元,增长13.1%。 

  阳新政策优惠,环境宽松。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比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优惠政策,是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城北工业园已完成“三通一平”4平方公里,沿江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已获得省政府批准筹建。凡来我县投资新办的企业,对投资过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和投资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期间实行零费制,免收县级行政事业性所有规费;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过5000万的工业项目,企业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实行“两免四减半”;对一次性固定投产投资过1亿元的工业项目,实行“两免六减半”。同时,在服务保障方面,我们对所有的重点项目实行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套班子服务、享受重点保护。近年来,我们成功引进了宝成集团、远大集团、华新水泥、安达汽配、劲牌酒业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制鞋基地、全球最大的汽车轴瓦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小曲原酒及灌装基地。2010年2月11日,被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世界500强全球合作组织联合推选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之一。 

  阳新县历史悠久,是全国有数的古县之一,陶唐时为荆扬之域,虞、夏、商属荆州,西周为鄂王辖地,春秋归楚,秦属南郡。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属江夏郡。汉、三国、晋、梁、陈、隋、唐,历名下雉、闰光、阳新、奉新、安昌、永兴、富川。宋、元、明、清先后称兴国军、路、府、州。1912废州设县,1914年定名阳新县,沿用至今。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阳新,建立人民政权,隶属大冶专区。1952年6月改属黄冈专区。1965年7月起改属咸宁地区。1997年1月1日起划归黄石市管辖至今。 

  阳新县现辖16个镇,3个开发区,4个管理区,即兴国镇、富池镇、黄颡口镇、韦源口镇、太子镇、大王镇、陶港镇、白沙镇、浮屠镇、三溪镇、王英镇、龙港镇、洋港镇、排市镇、木港镇、枫林镇,阳新工业园、黄石(阳新)新港物流园、金海开发区,军垦农场管理区、综合农场管理区、半壁山农场管理区、荆头山农场管理区,全县共有392个村民委员会,3350个村民小组。 

  阳新县总集水面积6771.4平方公里,其中客水3991.4平方公里。境内独自流入长江水系6条,以富水为主,其次是韦源湖、海口湖、菖湖、袁广湖、上巢湖。按5公里以上河流统计,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河道总长度985.5公里。有大小湖泊250处,总面积349.32平方公里。万亩以上湖泊有网湖、朱婆湖、宝塔湖、十里湖、牧羊湖、北煞湖、葵赛湖、赛桥湖、海口湖等,大中小型水库145座,总库容24.1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王英水库2座,中型水库有蔡贤水库、青山水库、罗北口水库3座。 

  长江过境段 长江自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进入阳新县境,流经韦源口镇、黄颡口镇、半壁山农场、富池镇,至富池上巢湖天马岭流入江西瑞昌市。阳新境内流程45.4公里。境段最大江面宽(海口段)2200米,最小江面宽(半壁山段)630米。以中泓为界,阳新一侧江面面积54.6平方公里。历史最大流量75700立方米/秒(1954年8月7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700亿立方米。 

  河流 县境直接流入长江的水系有6条。按流域面积的大小依次为: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海口湖水系、袁广湖水系、菖湖水系和上巢湖水系。全县大小河港365条,按5公里以上河流计算,河道总长度985.5公里。 

  富水水系 富水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干流长196公里,河道总落差613米,平均宽约43公里。流域内5公里以上支流有130条,其中一级支流30条,二级支流52条。富河下游(阳新县境)一级支流主要有:龙港河、三溪河、北煞湖、牧羊河(三八河)、西湖港、牛湖港、樟桥河、双港、网湖;二级支流主要有:朝阳河、桂花河、王英河、国和河、猴儿山河、长港、南坦湖、良荐河等。 

  大冶湖水系 大冶湖,又名韦源湖、金湖,位于县境北部,跨阳新、大冶两县市。流域面积1151.2平方公里,阳新县辖232.7平方公里。发源于大冶市猫儿铺北麓。大冶湖流域主河流在大冶市境内,河流起点为淡桥朱谢湾,出口于大冶市与阳新交界之河口。河长70公里,落差82米,平均坡降1.17‰。 

  海口湖水系 流域面积168.5平方公里。流域起点在筠山半山董,河长20公里,河流落差187米,平均坡降9.3‰。流域内的水由重建的海口闸流入长江。 

  袁广湖水系 发源于筠山峨眉头。自豹坑王流经小港李、蔡家湾、竹林赵、冯家畈、石家畈、张良畈,入袁广湖,又连接郝矶湖,在老渡口西北侧注入长江。1972年以后,郝矶围垦,改经沙村、郝矶之间的新港入江。湖底高程16.6米。流域面积67.6平方公里,河沟长16.4公里,落差139米,平均坡降8.5‰。 

  菖湖水系 发源于凤凰山、牛角山北麓,流经沙港冯、牛角垅后入菖湖,来水原经菖蒲港注入长江。1965年以后,改经菖湖闸入长江。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河沟长8公里,落差288米,平均坡降12.2‰。湖底高程16.1米,常年水位18.00米。 

  上巢湖水系 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市贤金邓家山。入上巢湖后,经鲤鱼山东北麓山脚注入长江。流域面积6.6平方公里,客水面积1.6平方公里.河沟长4.4公里,落差41米,平均坡降9.3‰。 

  水库 全县在册水库有145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40座。小型水库中,小㈠型25座,小㈡型115座。小型水库共拦截来水面积875.76平方公里,总库容达9088万立方米。 

  大型水库有:富水水库和王英水库。 

  富水水库是一座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围垦、养殖、灭螺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发电引水管、电站及灌溉渠道组成。省水利厅直辖管理。富水水库由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大坝为1级建筑物。坝顶高程65.5米,防浪墙顶高程66.7米,最大坝高45.5米;坝顶长941.6米,坝顶宽6.5米。该工程于1958年7月6日正式成立“湖北省富水工程指挥部”,由黄冈地委宣传部长兼阳新县委第一书记温英任指挥长,省水利工程二团张志诚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是年8月12日正式破土动工。参加施工的除阳新县外,黄冈地区所属的红安、新洲、麻城、浠水、罗田、英山、黄冈、蕲春、黄梅、广济、鄂城、大冶等13县共6万民工,组成22个民工团。经过一年半的奋战,于1960年1月30日大坝合龙。1964年大坝基本完成。1966年9月,1号机组发电,1972年4月,2号机组发电。水库主要特性指标:承雨面积2450平方公里,总库容16.65亿立方米,死库容4.21立方米(死水位48.0米),调洪库容8.0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4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81亿立方米。 

  王英水库位于阳新县富水下游北岸支流三溪河上游主干王英河上,坝址距阳新县城关30公里,距三溪镇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灭螺、城镇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由省水利厅直辖。控制流域面积24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23.9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86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49亿立方米。该水库由主坝、副坝、泄洪隧洞、坝下埋管(输水管)、发电站等建筑物组成。总库容5.817亿立方米,调洪库容1.08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43亿立方米,死库容2.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9.4万亩,防洪保护范围300平方公里,其中农田20万亩、灭螺面积1.5万亩;发电站装机容量250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100万kw·h。 

  地下水资源 阳新地下水资源有自流泉和动储。较明显的自流泉水245处,水量约400万立方米。《咸宁地区水利志》载:阳新县地下水模数为18.52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年,动储量为5.12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4.769亿立方米,平原区0.3646亿立方米,平原与山丘间重复水量0.01亿立方米。丘陵、垅畈利用浅层地下水打井,用于群众生活用水或农田灌溉。而滨湖、汊洼地的地下水,离地表0.1~0.6米,由于长年溢流,水湿低,对农作物有冷浸危害。 

  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已发现矿产资源35种。金、铜、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于湖北省的前列;其中铜矿查明资源储量112.07万吨,占全省查明储量的25.23%,是全国九大铜生产基地之一;金查明资源储量67.48吨,位居全省前列,年产值占全省的28.19%;建材资源以水泥用石灰岩为主,其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全县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20多处,其中共、伴生矿占35%。主要共伴生矿产有钨、钼、铅、锌及伴生有益元素铼、镉、硒、碲等,具有分布集中,含量高、资源储量大的特点,但由于赋存状态复杂,采、选、冶技术难度大,目前尚未综合利用。我县水泥用灰岩矿产,含矿层位稳定、厚度大,矿石质量好,常构成大中型矿床;此外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资源蕴藏量大,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将成为我省东部以水泥用灰岩为主的建材、冶金熔剂开发基地。 

  阳新县土地总面积 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12%;建设用地面积19172.4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9%;未利用地面积86238.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99%。全县耕地面积56644.9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6%。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9888.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3%;园地面积7057.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4%;林地总面积87277.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36%,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21886.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6%。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4225.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204.43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8448.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10.52平方米。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6498.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4%。 

  阳新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麓,湖北省东南部,处东经114°43′;北纬29°30′~30°09′;最高处为七峰山南岩岭,海拔862.7米,最低点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7米,东西横距76.5公里,南北纵距71.5公里。县境东北与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东南紧邻江西省瑞昌市,西南接通山县和江西省武宁县,西北连咸宁市、大冶市。县境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西北、西南、东南部多低山,且向东、中部倾斜,构成不完整山间盆地。东部临江,有狭长小平原,中小湖泊较多,被誉为“百湖之县”。富水自西向东南横贯县境,自湄潭以下,两岸湖泊星罗棋布,岗地坡度平缓,分布在山丘河流湖泊之间。阳新县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6.8°C,极端最高气温41.4°C(1966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4.9°C (1969年2月1日),无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时数1897.1小时,日照率44%。平均降雨量1389.6?,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年均降雨日147个,夏季最多,4-7月平均降雨量739.9?,雨量多,强度大,常造成洪涝灾害。 

  截止2011年12月底,阳新县总人口102.0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8.68万人,城镇人口23.36万;男性54.17万人,女性47.87万人;县城关地区常住人口15.30万人;县城流动人口2.94万人,农村外出经商务工17.04万人;乡村劳动力41.02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2.6万人,女劳动力18.4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63人;人口平均寿命74.86岁;老年人口比例为6.32%。 

  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 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3.3倍;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2.4倍,比“十 一五”目标值增长1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比“十一五”目 标值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5年的5.3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 3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3.2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108.9%; 外贸出口是2005年的9.4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5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是2005年的1.68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2005年的1.96倍,比“十一五”目标值增长46.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上级确定的目标以内。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国家宏观调 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工业结构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冶金行业受到 巨大冲击。富水下游和大冶湖沿岸镇区遭受了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给当地群众 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非同寻常的困难,全县人民在县 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扎实推进“三大建设” 统筹发展社 , 会事业,较好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地方生产总值 完成110.7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5.3%;财政 收入7.2亿元,增长2.96%;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93.6亿元,增长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增长22.1%;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459元,增长 10.7%。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农业效益逐步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种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 粮大户达1896户、承包面积14.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6%,增 长7.7个百分点。军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年产100万只蛋鸡、 7.5万头生猪、1500万斤食用菌和万亩绿色蔬菜等项目初具规模。中粮集团陶港 生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荆头山生猪养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增油茶种植1.65 万亩。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全县1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2.1亿元,增长 15.5%。昂运铝轮等22个技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3.2亿元。第三产业持续 活跃。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8.3%。国际大酒店建成投入运营,仙 岛湖景区创3A、烈士陵园创4A 全面开展,红色旅游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工商 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新发展市场主体2530户,新培育注册商标58 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37%,超过同期 存款余额增幅12个百分点,新增中小企业贷款7.7亿元、支农贷款4.6亿元。认真 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3452万元。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引进和在建的各类项目共有64个,计划总投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资55.6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23.6亿元。宝加鞋业一期、安达汽配二期等6个 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远大富驰医药工业园、劲牌枫林小曲酒、九州和三磊标准化 厂房等11个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16万美元,增长 15.1%。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23个,总 投资4.5亿元。枫林蜡烛山、黄颡口余家湾两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获得省级批准 立项。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军垦万亩土地整理成为全省精品工程。积极 向上申报项目用地,保证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方面:一是就业再就业取得进展。2010年,通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859人,创业成功984人,带动就业387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6人,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31%、129.5%、136%和15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00人,完成年目标任务235%。宝加、安达等重大项目招工较好开展,20集《阳新鞋匠》电视连续剧制作完成,劳务品牌宣传再掀高潮。二是扩面征缴扎实开展。2010年,我县继续实行专班推动扩面征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有较大提高,农业小三场职工、村主副职干部和农民工等群体社会保险顺利完成,全县净增参保1861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1%,累计参保人数达到33.79万人。征缴社保费21480.58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3%。三是岗位设置绩效管理全面推进。全县应纳入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469个,应纳入首次岗位设置人数15600人。已上报批复437个,占93%,已完成备案核准岗位11389个,占73%,已被批准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32个423人,已完成人员聘用岗位7513个,占48%。以绩效工作管理为契机,严格事业单位1.5万名工作人员2009年度考核,考核为优秀1798人,合格12948人,不定格223人,不合格5人。全县6692名在职教师和1566名退休教师的绩效工资和生活补贴审批工作全面完成。全县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基本落实。四是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继续加强。积极服务全县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组织县水利局等用人单位在武汉人才招聘会达成意向性协议35人。县三支一扶办到省直高校签约支医、支农、青年志愿者6人,支教120人。公开招聘教师99人和社会管理类公益性92名。推荐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选2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人选6人。全县乡土拔尖人才选拔推荐省级2人、市级18人,表彰县级乡土拔尖人才20人,全县推荐的各类专家、拔尖人才在工作一线比例达到了100%。全县实现专技人员网上注册12000人,建立农村乡土实用人才数据库4688人,示范基地140个。继续做好湖北省博士后黄石科技行的后续服务工作,正在组织实施阳新泰鑫化工公司一科技项目的人才引进工作,该项目已完成小试和中试,申请了国家专利,正进行产业化实施阶段。五是职业教育培训健康发展。一技校坚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特色办学”,加大校企合作,拓宽安置网络,全年安置毕业生300余人。新校区建设稳妥推进,完成了土地划拨、用地协议和建筑规划图、效果图的报批和评审。同时,全县职业培训机构主动深入镇区、村组,瞄准农业、水产、旅游等资源项目,送教上门、灵活开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112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人,再就业培训5149人,就业前培训1253人,在岗培训2417人,创业培训843人。继续教育培训2762人,晋升职称人员微机应用能力培训、外语培训356人次。六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并办结124起,结案率100%,为劳动者挽回经济赔偿200余万元。以打击非法用工和工资拖欠为重点,对综合砖厂、新环电器等311家企业进行了用工排查和劳动监察年检,下达限期整改书48家,提请法院强制执行整改1家。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17件,结案115起,结案率98.3%。调解或追讨民工拖欠工资191.5万元。同时,始终坚持领导班子信访接待日、信访包案等制度,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1263人次,受理并回复信访件31件。34名符合条件的企业军转干部各项生活困难补助费、医疗门诊补助费等待遇全部落实到位,全年未发生一起企业军转干部到省、市上访的事件。 

  二是民政工作方面。目前,全县社会保障机构设施建设情况是:集养老、托孤、康复、健身、娱乐和教育诸功能为一体的县社会福利中心,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床位1600张,计划总投资1亿元,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床位500张,投资4800万元,已于2010年12月份正式开工建设。 

  主要成绩:减灾救灾扎实有效。2010年7月份,我县境内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县广大民政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临时紧急转移和疏散群众8960人,发放救灾应急资金152.6万元,发放建房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帮助562户倒房户重建家园,有力地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做好冬春灾民生活困难救助工作,推进了“国家减灾日”的宣传,积极创建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城乡低保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全县常年生活救助对象达到7.2万人,占总人口的7.2%,下拨各类社会救助资金0.9亿元。着力抓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新增农村低保对象9760人,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2010年上半年,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一次性临时补助金;同年底,为全县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6个月价格补贴,并对全县城乡低保家庭增发一个月低保金作为春节慰问金;春节前夕,又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贴。2010年是我县城乡低保对象得实惠最多的一年。城乡医疗救助有效推进。取消了病种限制,将救助对象范围扩大至低收入人群,提高了救助标准,最高封顶线提高至12000元。全年救助重大疾病患者1659人,人平救助5600元,共计支出救助资金929万余元。开展了针对农村0—14岁参合儿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医疗救助工作。临时救助有效进行。进一步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标准,规范了临时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加强了临时救助资金使用的监管,最大程度的解决了我县贫困群众遭遇突发灾难后的困难救助。开展了对全县应届贫困大学生助学临时救助工作,共救助贫困大学生29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43.1万元。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完成“明天计划”各类手术11例,完成“重生行动”35例,争取北京慈善项目“慈福行动”2个,完成“光明行动”80例。加强了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撤销了5个乡镇婚姻登记点。全年共为6户居民办理了国内收养登记,登记合格率100%。全年福利彩票总销量达2042万元,同比增长15%,共筹集公益金160万元,为我县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慈善事业成效显著。组织向玉树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共接收到社会各界捐款73.7万元。坚持慈善助学,共筹集各类助学资金135.8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41人。召开了慈善总结表彰和换届选举大会。 

  2010年省市下拨到我县的各项民政资金总额达到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资金总额及增长额均位居全省前列。白沙镇福利院院长石教海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白沙镇平原村民委员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百佳村民委员会”;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授予2010年度全省救灾工作先进单位;县民政局计财科被省民政厅授予2010年度民政财务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县募办被省民政厅授予2010年度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组织工作三等奖;龙港福利院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兴国镇山川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贤菊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县民政局救灾科长方君被省民政厅授予2010年度全省救灾工作先进个人;白沙镇民政办刘元泉被省民政厅授予2010年度全省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富池镇富池口社区支部书记袁子荣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立君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 爱心奉献个人;王英镇福利院王全务被省老龄委授予全省“孝亲敬老之星”。 

  阳新县现有体育机构1个,即业余体校;县体育总会1个,老年体协1个;其它各类协会5个。全县拥有各种体育设施351个,其中篮球场251个,包括看台灯光篮球场1个,排球场37个,门球场24个,小运动场38个,2006年兴建体育馆1座,拥有2000个座席;2007年兴建室内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田径、武术、游泳、棋类等,自1971年以来,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共获省、市级以上奖牌1344余枚,从1999年开始,中考一律加试体育类项目,向省市输送人才累积达53余人次。每年举办种各类大型体育比赛10多次,2003年第一次承办了全省老年人门球赛;2005年举办了黄石市第六届街道老年人运动会和中南五省武林雷台赛;2008年参加黄石市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获得31块奖牌,5金6银3铜,团体总分第一名;2008年成功举办迎奥运系列比赛活动;2009年参加黄石市第八届运动会五个类别,十个大项,69个小项的比赛,取得金牌19枚,银牌18枚,铜牌8枚的成绩。1998年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被省体委授予“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005年富池镇被评为“湖北省体育先进乡镇”;2005年县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体协”,2009年被评为“全省先进老年体协”;2006年文化体育局被省体育局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黄石市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2010年老年体协被省体育局评为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阳新县共有文化团体200余个,其中乡镇186个。地方剧种为阳新采茶戏,属省重点扶持保留剧种,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累计演出6000余场,获奖剧目有《闯王杀亲》、《楼台会》、《张无奈拾印》、《回娘家》、《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等,其中《回娘家》一剧曾在中央和省电视台播放。全县有专业从事文艺创作人员30人,先后创办《富河》、《富川诗词》、《半壁》、《乡音》、《缘分》和《富川》等报刊,自1971年以来,专业创作文艺作品1600余篇(幅),获奖作品420件。现有图书馆(室)46个,共建农家书屋70家。县图书馆被文化部列为“二级图书馆”,文献资料总储量12.5万册,2005年列为国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湖北省基础中心,2007年开办电子阅览室。新华书店1个,开通图书门市、批发、流动供应三大销售渠道,近几年发行图书1788万余册,成为我县唯一强势文化企业。2008年阳新县龙港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文化体育局被授予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0年成立了“吴国伦文学奖”,并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吴国伦文学奖”评选活动。2010年龙港纪念馆作为中国科学发展观优秀场馆之一,配合中宣部、央视分别完成了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电视系列专题片和《爱我中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巡礼》专题片的拍摄工作。2010年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麒麟作品铜奖,2010年文化馆被省农民体协授予湖北省第十三届农民运动会暨第六届秧歌舞大赛团体第三名、健身球第二名、规定秧歌套路第四名、自选秧歌套路第三名 

  阳新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于清道光年间在龙港一带兴起,与流行于江西武宁、瑞昌等地的采茶戏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受到黄梅采茶戏和汉剧的深刻影响,是我省地方保留剧种之一。阳新采茶戏唱腔为正腔和小调两类。正腔中有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均属板腔体音乐。小调约40余支,分专用小调和插曲。其传统演唱形式为人声帮腔,锣鼓伴奏,其乐队仅有武场面,演唱时锣鼓贯穿始终,或作唱腔前奏,或作腔句间奏,或配合演员动作。武场人员还担负着帮唱的任务。1964年组建阳新采茶剧团后,阳新采茶戏音乐的声腔板式改锣鼓伴奏为丝弦伴奏,在运用表演程式上和技巧上不断提高。1972年秋,大型创作剧目《石头岭》在武汉公演,剧组人员受到了张体学等同志的亲切接见。1974年,毛主席观看了采茶戏移植剧目《平原作战》选场和《杜鹃山》选段的电视演出。大型创作剧目《闯王杀亲》、《张无奈拾印》、《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等分别荣获了编剧、导演、音乐、表演、舞美等各项省级大奖。以优秀教师王月娥为原型创作的现代采茶戏《载梦的小船》在2003年度湖北新人新作展演出中获八项大奖。2007年11月17日晚作为全国23台祝贺剧目之一,参加“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分会场演出,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2008年采茶戏《母女会》、《三回头》参加湖北省首届地方戏曲艺术节并获优秀演出奖,演员费丽君和柯春莲分别荣获表演二等奖和三等奖。2008年演员费丽君、白瑛还荣获湖北省第八届牡丹花奖。2010年12月2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给阳新发来邀请函,邀请阳新县采茶戏剧团于明年1月8日至1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2011年春节戏曲晚会的节目录制工作,作为华中地区唯一地方戏剧种参加兔年戏曲春晚演出,也是鄂东地区地方戏有史以来首次进入央视戏曲春晚。 

  阳新布贴 阳新布贴是农村妇女用缝衣时裁剪下来的边角,多在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上,精心拼贴成的各种五采斑斓的图案。它用于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童玩等。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1986年首次在《湖北省民间美术展览》上露面后,才被世人所知。1987年进京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展出后,竟使中外游客和专家叹为观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装饰》等多家报刊竟相载文刊图,称阳新布贴具有“使人触目难忘,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1988年第3期的《中国文学》英文刊物率先把阳新布贴的专题文章连同一组照片传向海外,更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红杏出墙”。1989年-1990年间,阳新布贴被送往捷克斯洛代克、苏丹、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许多外国友人争相拍摄和临习,并被收入国家美术辞典和本省教科书。阳新布贴图案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观音坐莲、凤戏牡丹、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随意拼贴而成,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成,成为出口创汇产品。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制作的“阳新布贴”作品在上海世博会上进行了展示并赴山东参加了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被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麒麟作品铜奖。 

  人口与计生 

  2011年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6.1‰,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7.6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9,已婚育龄妇女总数为207255人,累计采取各类节育措施170862人,节育率为82.44%,其中已婚无孩育龄妇女8290人,一孩育龄妇女66569人,上环49540人,结扎856人,上环结扎率为75.7%;二孩育龄妇女81027人,上环6007人,结扎64843人,结扎率为80.03%;多孩育龄妇女51369人,上环540人,结扎48830人。统计年度内,女性初婚人数为6988人,其中早婚562人,早婚率为8.04%,晚婚3390人,晚婚率48.51%。全县全年累计施放各种节育计生手术14248例,其中男性绝育1421例,女性绝育2932例,放置宫内节育器8256例,皮下埋植30例,人工流产1424例,引产185例。全年共出生人口16445人,其中出生男孩9067人,女孩7378人,分孩次性别比情况:一孩出生8861人,其中男孩4536人,女孩4325人,性别比为104.9;二孩出生6933人,其中男孩4101人,女孩2832人,性别比为144.8;多孩出生651人,其中男孩430人,女孩221,性别比为194.6。 

  全县国有(集体)医疗卫生机构391家,其中:县直9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儿医院、县三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县血防所、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县血防机务队);乡镇卫生院17家、农场职工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村卫生室360家。全县卫生系统正式职工4126人,其中:在职职工2375人、离退休(含内退)1751人;全县乡村医生1168人;4家农场职工医院现有职工161人;个体医疗从业人员153人。 

  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初级保健为基础、不同层次、布局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医疗服务网络,卫生技术力量配套,具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条件。全县人民获得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上达到了与小康水平相适应的健康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1年参合人数733585人,参合率达98.3%,按人均200元计算,新农合资金达14671.7万元。随着新农合筹资水平的提高,住院补偿封顶线可提高到5万元,住院报销比例乡镇为80%(目录用药报销比例达90%),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达60%左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50%左右。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做到保障水平与筹资标准相一致。健全县、镇、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管理信息化网络,探索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互连互通。加强管理,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完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与“退出”制度。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限额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基金监督管理体系,发挥使用效益。 

  重点医院简介 

  阳新县人民医院  建于1949年12月,二级甲等医院,职工近480人高级卫技人员70名,病床300张,设有20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万元以上设备达120台(件),医疗设备资产达3000万元,年门诊量10万人次。获湖北小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多次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2年被省消协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2003年被推荐为“全国卫生先进集体”。 

  阳新县中医院 成立于1980年11月,是突出中医特色的综合性医院,中医治疗肾病和肝病享誉,现有职工248人,其中高、中级卫技人员118人,病床160张。2007年被省厅授予“优秀二级中医院”。 

  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 建于1956年,始称阳新县血吸虫病防治站,1992年更名为阳新县血吸虫防治所,同时挂牌阳新县血防医院,1996改为现名,是突出血吸虫预防、科研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现有职工319人,拥有万元以上的设备26台(件),病床200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阳新县妇幼保健院 成立于1980年,始称阳新县妇幼保健所,1992年更名为阳新县妇幼保健院,同时挂牌称阳新县妇女儿童,是以妇产科、儿科为优势,特色的综合性医院,为全县“孕产妇急救中心”,现有职工1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热病),病床40张。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授予“爱婴医院”称号,2000年被省消委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2007年县妇儿医院妇产科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荣誉称号。 

  阳新县精神病医院(阳新县精神卫生中心) 2010年9月,经省卫生厅发文批准,成立阳新县精神病医院。该院位于兴国镇宝塔村,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全院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现有职工4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休克治疗仪、音乐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二十余台(件)。该院坚持“健全破损心灵,重塑美好人生”的服务宗旨,为阳新精神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多层次的医疗服务。 

  2010年,县人民医院被省司法厅授予“湖北省司法鉴定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劳动局授予“黄石市劳动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先进单位”;县中医院被省授予“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县中医院检验科被市卫生局授予“黄石市优秀临床检验室”;县卫生监督局获得“全省卫生系统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卫生监督执法先进县”荣誉。 

  2011年,全县有中小学学校552所,其中高中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完中3所、初中29所、完小195所、初小189所(教学点120个),幼儿园119所;在校学生近20万人,其中小学10.66万人、初中6.64万人、高中阶段2.3万人;教师共有11447人,其中在职公办教师7402人、聘用制教师2147人、离退休教师1898人。全县幼儿园119所,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81%,三年毛入园率52%;全县幼教从业人员1772人。全县中小学校园总面积433.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27.4万?,运动场235个30.7万?,其中,小学校园277.4万?,校舍65.8万?,运动场179个81.1万?;中学校园156.5万?,校舍61.6万?,运动场36个32万?。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项目14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近亿元,新建校舍70724m2,消除危房17668m2,教师周转房、特校整体搬迁、校舍安全和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活动,实施小学教师“三全”培训、资教生“种子计划”、教师“三考”目标管理工程,开展高中教师“六个一”综合技能竞赛活动。其中国家级培训925人、省级培训1108人、市级培训87人、县级培训8773人、普通话培训275人。对资教期满的08届资教生,按照95%的比例考录收编74名;考录50名11届资教生到小学任教;接收6名免费师范生,招考15名高中教师;安排50名城区学校教师到乡镇支教。教育公平不断扩大。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中职学生1055名享受免学费211万元,3253名享受国家助学金244万元;发放高中助学金1056万元,惠及7047名学生;发放“一补”资金2581万元,惠及2.8万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680万元,惠及2800人;接受社会助学捐资300万元,校内助学200多万元。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考高分人数有大幅度增加,全县600分以上人数84人,同比增加54人;全县文理科上一本线316人,上二本线851人,上三本线1802人,本科上线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全市高考质量现场会在阳新召开。今年中考有10364名考生,“四高一低”水平在去年基础上有进步。职教中心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重点专业;全省电大系统教务技能大赛首次在县级电大(阳新电大)举办,并获得第三名成绩;50位学生参加黄石中职学校技能大赛,27名学生获奖,学校荣获优秀单位奖。 

  阳新一中 前身可上溯至开办于1910年的“兴国州中学堂”,1989年搬迁至竹林塘湖畔。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00余亩,楼房建筑总面积7.3万平方米,运动场共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合理、绿化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设施装备日趋完善。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学生4560人,专任教师272人,其中高级教师130人,研究生学历30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50人。先后荣获“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活动先进单位”、“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 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武大优质生源基地”、 “黄石市示范学校”、“黄石市教科研十强学校”、 “影响黄石发展100品牌” 、“阳新县红旗单位”等一系列称号。 

  阳新县实验中学 1910年创办,原名“兴国州中学堂”,是鄂东南地区历史悠久、规模最大、声誉最卓著的全日制完全中学。现有教职工516人,在岗教职工421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3人,开设教学班85个,学生5900余人。历年来,学生累计获国家奖135人次,省市奖700余人次。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研兴校示范单位”、“国家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全国地理教学先进集体”、“全国百县中小学英语最优化实验研究基地”、“2010年中国基础教育综合实力百强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学校”、“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北省教育考试先进考点”、“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北工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优质生源基地”、“黄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黄石市示范高中”、“影响黄石一百品牌学校”、“黄石二中优质生源基地”、“黄石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党组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先进工作队”。 

  阳新高级中学 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桃花山上,校园内高楼林立,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古泉明澈环境清幽。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鄂东南一颗璀璨的明珠。学校现有教学班55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在编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232人。现有特级教师一人,高级职称教师5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4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3人,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5人,省级骨干教师和省级优秀教师20多人。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制定了“依法治校,特色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教育方针,形成了“敬业、博学、协作、创新”的教风和“勤奋、善思、乐学、进取”的学风。2011年,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奖140人次,省市级奖600余人次,学校教师有15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出版专著5部,潘龙美校长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视公开课活动优秀校长奖,柯岩老师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视公开课活动一等奖;建成579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改造学子第一食堂,新建学子第二食堂,建成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刷黑2600平方米校园道路,整修校门及保卫科,安装59个班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刷新3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4栋学生宿舍。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单位”、“全国少儿书信文化活动先进单位”、“黄石市文明单位”、“黄石市校园管理先进学校”、“湖北省后勤管理先进学校”、“黄石市花园式单位”、“黄石市绿色学校”“黄石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荣获“黄石市高中教学金马奖”、“黄石市艺术特色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影响黄石市民生活品牌100强”、“黄石市高中课改样本校”、“黄石市最受人民满意的学校”“黄石市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等称号。2011年学校后勤工作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绿色生态文明校园”“放心食堂”“放心超市”“文明寝室”。 

  实验小学 创办于1903年,现有60个教学班,4500名学生,272名教职工,其中中、高级职称240人。是湖北省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湖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黄石市安全文明校园、黄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1年被评为阳新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11年,县科技局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29项,立项22项,共计争取上级科技资金448万元。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2个,国拨资金总计100万元;省研究与开发项目立项4个,省级资金总计190万元;市社会发展、农业攻关、科技示范园等项目立项15个,认定市级校企研发中心1个,市级总资金158万元。另外,由阳新县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油茶籽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入选“十二五”期间国家星火计划;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12年项目4项,其中预立项1项,通过省部级专家网上项目联合评审3项。 全县企业申请专利160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专利结构得到优化;完成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登记6件;湖北驰顺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纯甲基氯化物生产新工艺”获2011 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县科技创新网建立了网上技术交易平台。 

  水等基础设施情况 日生产水3.5万吨/日,日供水能力5吨/日;供水管网口径DM100MM以上;总长度79KM;采用液氯消毒,余氯、细菌总数等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生活标准》。水质经阳新县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生活标准》。 

  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 阳新县宝塔湖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8月开工,工程征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万吨,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3万吨,出水水质为国家一级B标准,项目总投资4700万元,2010年投产使用。 

  垃圾处理场基本情况 阳新县垃圾处理场工程占地面积为100亩,项目总投资3385万元,建成后垃圾日处理量为238吨/日,渗滤液处理规模130吨/日,填埋场使用年限为10年,总库容为110万立方米。2010年投入使用。 

  二水厂基本情况 二水厂扩建工程位于阳新县十里湖,距城区4.5公里。该项目2003年立项,总投资需3800万元,二水厂原有日供水能力2万吨/日,扩建后,现日供水能力5万吨/日。2009年5月26日正式启动了二水厂扩建项目厂区建设,2010年投产使用。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阳新交通便利,武九铁路自西向东横贯阳新境内57公里,国家一级干线,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列车通过能力176对/日。阳新火车站位于县城城北官桥,三级站,每日停靠旅客列车16次(含新增武九线动车组),可直达汉口、武昌、西安、洛阳、重庆、成都、温州、杭州、福州、上海、汕头、南昌、厦门、深圳、东莞等地,2011年旅客吞吐量53.65万人次;铁路货运中心有2条货运装卸线,1条牵引线及货场、仓库等设施,设计货物吞吐量60万吨/年,2011年货物吞吐量20.75万吨。全县交通运输线路里程达到4231.1公里(不含城市道路),公路通车总里程为404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两条100公里(杭瑞高速和大广高速阳新段),国道1条(106国道阳新段)58.8公里,省道5条227公里。农村公路公里,其中,县道16条计272.2公里,乡道154条计公里,村道2317.93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中,二级47.3公里,三级43.578公里,四级公里,等外级公路公里(等外公路皆为联村公路和通自然湾公路);按路面结构分高级路面公里、次高级路面394.506公里、低级路面公里、无路面公路470.7公里;列养县乡公路287.57公里(县道225.82公里,乡道61.75公里),非列养公路公里。全县行政村通了油路或水泥路。县内通航水道除长江45.5公里的过境段外,富河81.3公里河段为境内主要航道,县城至富池口的30公里河段可常年通航100吨级船舶。全县设有公路客运站9座、货运站2座、物流企业26家。2011年公路客货汽车拥有量5205辆,年客运量1200万人次,货运量558.9万吨。城市公共客运出租车280辆,城区公共汽车152辆,共完成客运量3577万人次。境内长江航道三洲、黄颡口、老渡口、富池口和富河沿岸的各港口统称为阳新港,客货码头泊位86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5000吨级,年货物吞吐能力约780万吨;营运客货船舶保有量198艘2.15万总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800万吨。棋盘洲港区深水码头建设工程,设计10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00——5000吨级,设计年货物吞吐量共800万吨,已完成2个泊位,4个泊位正在施工;华新水泥集团阳新富池建筑骨料码头建设工程,设计3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设计年货物吞吐量共1120万吨,已建成一个泊位;娲石水泥散货专用码头建设工程,设计3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设计年货物吞吐量共200万吨,已完成钢引桥——钢筋混凝土架空桥建设。 

  水利 一是继续实施富水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工程。总投资2.871亿元,圆满完成富水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并启动实施富水下游干流半壁山堤、五里湖堤、五里湖隔堤防洪灭螺治理应急工程。二是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2012万元,完成了罗北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通过市级验收;总投资1875万元,完成了后山、太郁、南冲、雁门、十八折1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并通过市级验收;开工建设枫林的楼下、木港的北山垅、白沙的阮儿堍、洋港的张山垅4座水库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继续实施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总投资9516万元,完成富池口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总投资1.27亿元,实施富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已完成军山站、下羊站、春湖站更新改造,且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牧羊湖站、北煞湖站、五里湖站、宝塔湖站更新改造。四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2190万元, 解决我县2010年度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78万人和农村学校师生1万人,项目涉及11个镇(场)46个行政村,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处和农村学校管网延伸工程11处,工程于12月底基本完工。五是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总投资1668.18万元,完成了2009年度实施项目,通过省水利厅验收;2010年度实施项目正在组织实施中。六是启动三溪河近期治理工程,工程批复概算投资2997.55万元,目前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七是其它水利工程。总投资为223万元,完成了兴国镇宝塔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兴国镇宝塔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投资40万元,完成了长江干堤菖湖段崩岸加固;总投资475万元,完成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田小农水基础建设项目;整险加固河港堤150处,小水库10座,涵闸泵站15处,完成维修疏通灌渠370处105km,硬化渠道32处17km,新建和维修改造当家塘600口,堰500座,为防洪保平安、蓄水保抗旱提供了可靠保障。 

  电力基础建设 

  2011年阳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8136万元,主网工程完成110千伏海口、阳新及35千伏木港等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新增总容量100兆伏安;阳新变1#主变由2万千伏安扩容至5万千伏安。新建35千伏宝木线,总长11千米。110千伏枫林、城东变电站及35千伏大德、排市等2012年新建输变电工程的选址、征地、关系协调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配网工程完成投资2609.4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00千米、低压线路64千米;新建改造配变台区135个,总容量15.8兆伏安。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阳新县有黄石供电公司辖220千伏姜家垅、韦源口变电站2座,主变4台66万千伏安,110千伏棋盘洲变电站1座,主变2 台10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共21条,总长度296千米。阳新县供电公司所辖35-110千伏变电站18座,6-10千伏开关站4座,主变30台,总容量631.8兆伏安;35-66千伏输电线路共3条,总长度38千米;6-10千伏线路202条,总长度3729千米;380/220伏线路7046条,总长度9767千米;配电变压器3485台,总容量43.2万千伏安。全县基本形成以220千伏姜家垅及韦源口变电站为中心、110千伏为骨架、10千伏网络覆盖城乡的农村电网。 

  广电 继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之后,2011年,国家大力实施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第一期工程。阳新县采取直播卫星方式建设完成了所涉及的17个镇(区)、53个行政村、150个自然村,2201户;在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同时,积极推动全县有线联网工程,加快网络升级改造步伐,基本建成了以省市网络为源头,以兴国城区为中心,辐射全县22个镇(区)的广播电视光纤传播网络,全县广播电视光纤干线总长达380公里、支线达1100公里。2011年,在城区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共转换和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8万户,在镇(区)逐步进行数字电视转换,已转换和发展数字电视用户1万余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3.3万户(城网3.8 万户,农网9.5万户),有线电视覆盖421个行政村、2013个自然村,分别占全县行政村、自然村和农户总数的91%、70%、67%,加上无线覆盖和卫星直播两种技术方式,全县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人口总数的98.8%以上。 

  通讯  中国电信阳新分公司在全县设置了 55个电话接入局点,以及490个室外语音接入点,设备总容量达15万门,长途中继电路3300 路。阳新电信的宽带数据网络采用了行业内尖端的汇聚设备和接入设备,为用户提供了光纤到桌面、FTTB、ATM、ADSL等多种接入方式,接入速率从2Mbit/s到1000Mbit/s不等。 55 个室内接入点和490个室外ADSL接入点覆盖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使昔日偏僻的乡村也能用上宽带登上互联网同世界握手。目前阳新电信的宽带出口带宽已达 14G。2010 年CDMA1X基站已达到187个,无线村村通基站33个,基站总数达到了220个, C网信号覆盖率和通话质量明显提升,城区和发达的乡镇实现了3G信号覆盖,用户总数14万余户。 

  联通公司GSM2G基站总数已达到230个,已实现全县无缝覆盖。CDMA3G基站92个,下载速度7.2Mbit/s,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覆盖最广,使用用户最多的3G网络。也已实现城区镇区全覆盖。ADSL宽带接入点15000个,覆盖阳新80%行政村组,业内最先实现4M宽带光纤入户。到目前为止联通整体用户已突破10万户。 

  移动公司用户达30万,基站建设300个,宽带用户2000户,完全实现全县无缝覆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城哪里有月嫂培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