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阳区鲍峡有没有混凝土搅拌站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十堰市郧阳区人大常委会从坐镇前线的常委会领导,到日夜坚守的人大机关及乡镇人大干部,再到由无惧风险的各级人大代表,他们逆行而上、勇往直前,医治患者,捐钱捐物,把守关口,社区防控,复工复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不畏艰险、顽强战斗的英雄壮歌!

指导督导冲在前 领导带头坐镇前线

125日,大年初一,十堰宣布封城。郧阳区人大常委会所有党员干部,在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取消休假,返岗待命。

郧阳城区人口密集、武汉返乡人员多、疫情防控压力大,是全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必须由一名情况熟悉、经验丰富、驾驭力强的领导同志坐镇指挥,区委将这副千斤重担交给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焦宗啟。大“疫”当前,焦宗啟不分一线二线,主动担当作为,义不容辞扛起城区疫情防控重任,同时还兼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组组长。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统筹全局,快速部署,每天上午在区指挥部统筹、调度亟需的防控物资,下午在城关镇召开城区疫情防控研判会,同时走进城区各社区深入调研,常常工作到深夜。面对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极其短缺的严峻现实,他领导物资储备组紧急筹集资金730万元购置新CT机等医疗设备,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

“武汉返乡人员排查到位没有,是不是全员监测登记体温?”“小区卡口是24小时值守吧?”“社区还有什么困难?”……疫情防控期间,焦宗啟走遍了城关镇20多个村组(社区)、82个网格、1300多个楼栋小区、100多个卡口,详细了解情况,及时建议区委派出1322名党员干部担任小区楼栋长,全天值守监测,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

常委会副主任杨干兵、王帮林、翁仁国、雷绵云、刘桂丽、邓兴忠一个不少,坐镇包联乡镇指导督导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深入村组一线,严格督促落实隔离措施、摸排汉返人员及关联人员、指导处置发热人员……最偏远的白浪镇、刘洞镇因与河南淅川、陕西商南交界交错,外防输入压力大、隔离难度大,翁仁国驻地指导督导近两个月,实现无疫乡镇目标。刘桂丽包联茶店镇,每天巡回24个村(社区)督导战“疫”,驻地与家里隔江相望56天没回家。

出台决议聚合力 法治支撑筑牢防线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区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决定,经过紧张筹备,215日下午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决定〉的决议》。

这份《决议》是在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省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决议精神,学习吃透传染病防治法的基础上,深入各区域、各战线巡查督导,掌握了解情况,征求群众意见,通过网络充分沟通、充分发表意见,一致通过形成《决议》。

《决议》规定了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支持并授权区乡人民政府在道口筛查、社区管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方面采取必需的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带头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区“一府一委两院”及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决议,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健全防控体系,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法治支撑,实现了从“应急防控”向“依法防控”转变。全区根据此决议共发布指挥部令、公告、各类通知300多个,依法处置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00多起。

逆行而上战疫情 代表行动不下火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在这场事关生与死、义与利的抉择中,各级人大代表,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全力投入融入到疫情防控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区人大代表、女村医刘英,身板瘦小,一人肩负五峰乡黑滩垭、彭家湾两个村卫生室。疫情来袭,在家的3651181人医疗卫生保障全落在她身上,每天穿着白大褂,骑着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挨家挨户测报体温,掌握健康状况。为减少村民出行,她主动上门看病、送药,变身“快递员”帮忙采购日用品,还自费收购农户滞销的价值2000元的农产品,捐给了乡政府。

“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理应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区人大代表张建林是白桑关镇庄房村两委干部,每天坚持上门宣传防控知识、测量体温,群众买不到口罩,他免费发放300多只口罩。听说一线疫情防控部门缺少蔬菜,他自掏腰包收购蔬菜1.8万斤,送到镇福利院、派出所、交警队、卫生院等防疫一线单位。

“您好师傅,请问从哪里来?有没有通行证明?”“请车内所有人员接受体温检测和实名登记。”市人大代表、鲍峡镇分水岭村干部雷运,坚守在316国道分水岭卡口详细检查登记过往车辆。316国道是鄂川陕交通主干道,只有严防死守,才能有效控制人员流动,一顶帐篷和一张简易床就是战斗营地,他一守就是15天,共劝阻、劝返、劝导300多辆车、500多人次。

区人大代表郑来是谭山镇派出所辅警,大年三十夜里接到电话后,就立即驾车赶到该镇与河南省交界处疫情防控卡点值守。这里社情复杂,不管面对蛮横的大爷大妈,还是哭哭啼啼的妇女,他总是不厌其烦、晓之以理地宣传,耐心做好劝返工作。值守的54天里,吃过的泡面盒子堆起来一人多高,实现零出入、零感染目标。

省人大代表、白浪镇党委书记周吉森驻守“一脚踏三省”的白浪镇两个多月不停歇,市人大代表、柳陂福利院院长胡士华用心用情守护260多名五保老人的健康,区人大代表、青曲镇曲远河店村女干部周高香当起“剃头匠”上门为村民义务理发,青曲镇人大代表、镇农技站长常发杰免费为农民配送生产资料……有的代表抗疫不忘履职,提出“关于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关于开展无疫单位创建”等建议100多件,部分已转化为区委的决策部署。全区共有1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在医护一线的就有130多名,捐资捐物200多万元,构筑了一道坚强防线和最美风景。

坚守基层把好关 人大干部下沉一线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情况熟,还是派我去!”“我单身没有牵绊,我也去!”……区人大机关党组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决定成立2支党员突击队分别到包联社区网格和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一线开展疫情防控,人大机关近20名党员干部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办公室主任王雄担任机关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做好常委会领导服务、办公室、包联社区和包联村四个阵地的后勤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还兼任社区网格内楼栋长。

“请开下门,我来为你们测测体温”“你家有没有武汉以及外地来的亲戚朋友?家人有没有咳嗽、发热的?”第一党员突击队包联城关镇北门社区网格80多户,突击队队长王甫宏带领队员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检测体温,特别对4名武汉返乡及15名关联人员密切关注,向居民赠送体温计、口罩等物资,代购生活用品,慰问困难居民13人次。队员朱磊请岳母帮忙照看孩子,自己驻扎帐篷服务居民1个多月,4岁女儿只能把脸贴到电视荧屏中看爸爸的脸上,他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报道。

第二党员突击队包联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该村在家3021102人,其中武汉返乡1627人、关联人员78人,省外返乡53人。队长张兴亮大年初二离开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和生病的妻子,驻村排查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对重点人员、重点卡口实行封控,打造了首批“无疫村”。

各乡镇人大主席及人大干部全部战斗在一线。茶店镇人大主席陈勇担任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无惧风险建好管好高新区隔离点,完成全镇武汉返乡人员722人、关联人员195人、密切接触人员2535人的防控战斗任务。区人大机关干部秦华、陈静、贺军家住十堰,因小区封控无法返岗,就地下沉到所在社区开展防控。机关干部还踊跃捐款,奉献爱心,向红十字会捐款10000多元。

“扶工扶产”促发展 依法履职兜住底线

复工复产重在“扶工扶产”。常委会一班人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解百难”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宣讲惠企政策,了解企业在用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所联系企业复工率达100%。疫情初期,在用工、交通运输、原材料供应等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多方协调兵兵药业、长江医药等药企迅速复工复产,新引进康荣公司3天实现投产,保障了全市口罩、隔离衣、消毒液等急需物资供应。领导班子每人担任两家以上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官”,焦宗啟先后深入佳恒、梨花村酒业、大运等30多家重点企业调研,帮助解决用工保障、融资贷款等问题70多个。

“交通受阻,寸步难行!”“好不容易联系到工作,去了要自费隔离14天!”“咱湖北人今年出门打工难啊!”……很多群众闲散在家,反映就业难。对此,常委会立即组成执法检查组,启动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督促地方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建议区政府扎实做好就业法规宣传、信息对接、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确保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目前已采取“点对点、一站式”向深圳、东莞、杭州、上海等地送人到岗1.1万人,动员在区内就地就近务工达1.6万人,开发公益岗位8000多个。

为妥善化解疫情造成的巨大冲击,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委会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将重点听取和审议区政府脱贫成效巩固、环郧阳湖5A级景区创建、神定河流域治理、畜禽标准化养殖等工作情况报告,并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加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狠抓重大项目谋划、争取和落地,强化招商引资,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危难时刻,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履职尽责,展现出人大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8月10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济民深入郧阳区鲍峡镇、柳陂镇等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地区调研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要求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人水和谐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强化责任、勇于担当、科学研判,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汛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王济民实地查看了鲍峡镇大庙村、鲍家店村、鲍峡集镇及柳陂镇白鹤铺水库、李家岗村等洪灾现场,并在柳陂镇政府召开会议。王济民强调,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一手抓受灾群众安抚工作,一手抓水毁设施灾后重建,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各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抢险救灾,确保遇难群众家属情绪稳定,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二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县乡村三级党委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适时召开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会,凝聚抗灾救灾共识,坚定抗灾救灾必胜信心。三是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安不忘危、防患未然,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实地仔细排查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制定科学避险救灾重建方案。四是及时预测预警预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切实做好预测预警预报,有组织地引导群众主动避险、科学避险、成功避险。五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要从保安全、保功能、保基本等方面出发,配齐乡村防灾救灾应急人员和设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住。六是严格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查岗督办,督促基层干部实地巡险查险、处置及时得当,全力减轻灾害损失。

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余荣江发言时要求,全市水利部门要按照先急后缓、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突出重点、科学谋划,切实抓好水利设施灾后恢复。当前仍处于主汛期,前灾待救,后患依存,要把防洪保安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统筹规划,实行防汛与恢复重建连锁,分类进行指导;对高水位运行的水库、塘堰和堤防严防死守、科学调度,同时要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工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析研判,制定科学整治措施,限期整改;组建灾后重建专班,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坚持标准、规范建设,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最优质量完成受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促进受灾地区早日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确保一年受灾一年恢复。

市委办、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文局等单位负责人,郧阳区委、政府相关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鲍峡晚上怎么到十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