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Unicron求中文翻译


昨天,我一个同学向我咨询“智慧建筑”的问题,我很直接的回复她:”这个课题太大了,我回答不了,也没做过深入的研究。“

后来我们俩就对这个话题大开了一下脑洞,不着边际的讨论除了谈到智慧城市,还扯到了“宇宙大帝”。

时值岁末,又碰到疫情反复和感冒高发,难免会让人浮想连篇,今天这篇文章就属于此列。


我想在讨论“智慧建筑的归宿”话题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下建筑的缘起和演变,才比较容易展开联想。所以我从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建筑“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学习。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天然岩洞”,后来才演化出“巢居”和“穴居”,再后来逐渐变成“半穴居”和“地面建筑。(如上图)

巢居:原始社会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区在树上挂巢而居的方式称为巢居。

穴居:原始社会在良好的土质中挖洞做穴,穴上覆盖草顶的做法称为穴居。

最初的建筑,是人类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产物,是人的“庇护之所”

无独有偶的是,在西方同样有这样的描述。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讲述了建筑起源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在感受到火的光芒与温暖后,人们就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生活。这促使他们想要定居下来,为了适应所处的环境,慢慢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庇护方式。人类的身体需要庇护,灵魂需要一个栖息地,建筑就这样产生了。

建筑的产生,还伴随着精神性的要素和功能,满足人类寻求精神家园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在礼仪表达上的特征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世俗人伦,古代开始建筑逐渐把区分男女之礼作为一种要求,要求建筑高度必须能区分男女之礼。

二是区别君臣之礼,这就是空间等级秩序意识,社会等级之分的萌芽体现。(如下图)

三是宗教的仪式,这在我国体现比较少,而在西方有个说法:一切建筑皆与宗教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分类越发的细致。有按照功能划分的,比如建筑规范是如下划分的。

1、 民用建筑: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以下两类:

(1)居住建筑: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也有按照建筑风格划分的,比如西方的建筑流派是下图这么区分的。


建筑风格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每个人对于风格的偏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审美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但凡是个人,对于建筑都能说上两句,其实多数指的是个人对建筑风格的好恶。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a.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b.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建筑是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社会经济理念等学科的综合载体。近40年来,随着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应用于建筑行业,形成了智慧建筑的理念。

智慧建筑:智慧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慧建筑采用了物联网、传感技术、多媒体融合、定位与导航、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

用数字化方式定义建筑空间,并将以往缺乏连通性、互操作性、协调同步工作的多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协同起来,拉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重新诠释人们对智慧建筑体的认知、触达和体验

那么,智慧建筑的终点是什么呢?


一说到“智慧“,我们大多数人会联想到的生物可能有两种。一种是”长相类似外星人“的生物,如下图这个弱不禁风的身体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的家伙,代表着宇宙中未知的”文明“。


另一种是”自己会思考、做决定的机器人“。一开始就是个机器,但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居然变得会自己思考了,而且还拥有坚不可摧的身体。


电影《SKYNET》中,人类第一台AI——天网防御系统,被应用在了军事上。结果,天网上线后,产生自我意识,它控制所有电子设备、电子系统,开始反扑人类。

而这两种形象也许正代表了智慧建筑发展的两个方向。我画了下面这张图来说明一下。



向左走,大家可以理解为:既然肉体很弱,那干脆放弃肉体,让灵魂永生。而现在很热的话题“元宇宙“(Metaverse),我感觉就是这个方向。一切皆可虚拟,还要现实干什么呢?。

先有今年10月28日,扎克伯格忽然宣布:将Facebook改名为”Meta“


在扎克伯格的描述中,它是这样的:

在元宇宙中,你家里的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都不再是实物,而是一张张”全息图“。

你上班不用通勤,只要带上VR眼镜,就能在虚拟办公室里,和同事一起开会,打扑克,观赏街头艺术······




元宇宙是一 个身临其境的互联网,你并不是仅仅使用或看着它,而是身在其中。

接着出现了”元宇宙炒房“

今年11月,许多人开始真金白银购入虚拟房产。仅一周时间,元宇宙房地产交易额就超过1亿美元。歌手林俊杰,还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购买的三块”虚拟土地“。


你或许想不到,一块元宇宙中的”数字土地“,能卖出200多万美元,远超现实中很多大城市的房价。

再到这两天,万科郁亮在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祝贺‘崔筱盼’获得了2021年万科总部优秀新人奖,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这位新人名叫“崔筱盼”,是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崔筱盼“今年2月1日正式“入职”,这位小冰框架孵化的虚拟地产人,已在万科集团财务部悄悄工作了十个月,并取得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成绩。

从土地出让到造房子的人,再到系统构架的人都在元宇宙中”深耕“,未来的”智慧建筑“有什么理由不在”元宇宙“中”永存“呢,还要什么实体建筑呢?


其实元宇宙的概念并不是个”新鲜事物“,早在1990年,我国的钱学森院士就有很明确的阐述。


1990年11月27日,钱学森给时任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同时也是自己的弟子汪成为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一词翻译成“灵境”。

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史上,钱学森是最早的几个倡议者之一。20世纪80年至90年代之间,钱学森曾于多个场合提出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并公开倡导国家智能计算机计划的实施和推进。



钱学森的人工智能思想用八个字来表达,就是“人机结合,以人为主”,人在机器的帮助下变成“超人”。

在他的设想中,“人机结合”的发展是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的。从人在电脑的辅助下学习、工作的“浅层次、合作性”结合,最终发展到“深层次、进化性”结合。而“灵境”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与计算机的“深度结合”在将来成为可能。


向右走,大家可以理解为: 原来由各种材料构成的建筑,人类通过”科技“不断的给它赋能,到一定阶段,它就变成了“会思考,自己能做决定的建筑了。 而恰巧这样的案例还真有 ,在《变形金刚》里就有一个角色叫宇宙大帝”(Unicron)。


宇宙大帝是超越时空超越次元神的存在,体积之大,甚至如同一颗星球一般!初次登场时,宇宙大帝就是以移动星球的状态出现!


从智慧建筑到智慧城市,再到智慧星球,人类一直试图让身边原来”死“的东西智慧起来,而随着我们的地球越来越智慧,”宇宙大帝“的出现,还会远吗?


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可能每个读者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用能源来划分人类的工业革命史,我们大致可以用人类的能源史划分为三个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和电力时代。

1860年,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煤炭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被人们称为“黑金”,这个能源时代我们称为:煤炭时代。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了第一口具有现代意义的油井:德雷克井!

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研制出了柴油机,1903年,几乎所有的商船都开始更新换代,用柴油机代替了煤炭,随后舰艇,汽车,农业机械全部装备了柴油机,大约在1920年左右,人类正式迈入了石油时代!

人类步入21世纪之后,以太阳能、风能、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成熟发展,给电力的工业化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以电力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动机正在全世界遍地开花。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我们现在任何一栋建筑物,如果没有能源是否还可以正常运转?

如果没有能源,电灯就不亮了,晚上就只能用蜡烛

如果没有能源,WIFI就没信号,等于没有了”空气“

如果没有能源,大冬天我们的空调就是个摆设,取暖基本靠”抖“

如果没有能源,我们的监控就形同虚设

如果没有能源,我们的建筑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上图是海南国茂清水湾小区的部分业主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困守,防止辛辛苦苦买的房子被拆除。因为他们新买的房子属于违建,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智慧建筑的终点,应该是能源的”智慧“,

建筑如何自己产生(找到)能源?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宇宙大帝“吗?

一个在宇宙中靠着吞噬来获取能量的机械生命体。它吞噬着路途中的一切物体,从垃圾到整个星球。

智慧建筑、甚至是智慧星球,最后都是需要能源来支撑的。就算是”元宇宙“也得有能源支撑才能去”虚拟“现实,一旦断了能源,那就一切皆空了。

所以,我猜想:智慧建筑的尽头是”宇宙大帝“,一个到处掠夺能源的庞然大物。

为什么它自己不能生产能源,自给自足呢?

第一,高等生物维持生命和进化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所以需要大量的能源,新能源未必能足量配给。

第二,高等文明对于低等文明是降维打击,动动手指就能得到的能源,何必自己辛辛苦苦去生产呢?


就像霸天虎为什么会从赛博坦星球到地球来,就是因为自己家乡能源枯竭了,到地球抢夺能量块(kuai)。而人类和机器人争夺能源,就是以卵击石。

威震天喝的能量块和特斯拉的家用电池Powerwall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众所周知,特斯拉是市值万亿 (美元) 的电动车企业,一时风光无限。 被称为”宁王“的宁德时代市值也达到了1.34万亿 (人民币) ,可能知道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2010至2020年,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量增长了174倍,动力电池产能增长了107倍,出货量增长了190倍。宁德时代以29.9%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第一,高于LG、松下、 比亚迪 等企业。真的是一块电池撑起了万亿市值。

所以如果再要有家长问我:孩子考大学报什么专业?我一定建议选和能源相关的专业。

不管是建筑师朋友转行,还是结构专业的朋友”提桶跑路“,再就业最好选择和能源相关的行业吧。


如果选择灵魂出窍,那么元宇宙就是归宿; 当选择灵魂附体, 那么”宇宙大帝“可能横空出世。

人类为自身的文明成就感到骄傲,然而从宇宙的视角来看,我们存在的全部辉煌历史和人间一切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在一颗微不足道的“暗淡蓝点”上演绎而已,地球如此渺小脆弱,只是在广袤宇宙中漂浮的一粒微尘。

人类文明的延续,还得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智慧建筑也好,智慧星球也罢,都得在人类的掌控下服务于人,“人机结合,以人为主”

当人类 在宇宙中的存在从单点变成网络时,人类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ain popularity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