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新疆读书的几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据海南日报今天报道: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近日公布了2019年自主招生审核通过名单,海南省共有6名学生,其中北大2名,清华4名,均来自海南中学。这意味着高考录取尚未开始,海南中学已有6人稳上北大清华,并为我省今年高考多爭取了6个北大清华指标。祥情见官方的阳光高考网。

楼主发言:2次 发图: | 添加到话题 |

  只是通过初审而已,接下来还要笔试或者面试,最终获得资格,从而给出优惠录取而已。某年,我也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初审,但是笔试时没通过。

  只是通过初审而已,接下来还要笔试或者面试,最终获得资格,从而给出优惠录取而已。某年,我也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初审,但是笔试时没通过。
  最后去了北大?没办法,水平不够,虾米也能吃出龙虾味

  说的没错,还要看高考成绩,但面试已完成。这6人各享受的加分是不一样的,最低加10分,最高可加60分,假设北大理科今年在海南录取线为860分,享受60分加分的理科考生综合总分达800即可被录。据了解,近年来海中此类考生还没出现因高考成绩不够被刷下的。

  • 今年最多降20分录取,不够公稳吧!

  多为海南留下几个名额也挺好的

  说的没错,还要看高考成绩,但面试已完成。这6人各享受的加分是不一样的,最低加10分,最高可加60分,假设北大理科今年在海南录取线为860分,享受60分加分的理科考生综合总分达800即可被录。据了解,近年来海中此类考生还没出现因高考成绩不够被刷下的。
  自主招生的考试,安排高考结束之后。他们只是获得初审资格而已,接下来需要笔试或者面试,才能获得最终优惠分数。

  我一位湖南邵阳朋友,他说他所读的县一中,一个班就有十多人考上北大清华。

  文科的没什么用,国门都出不了,泰国都不承认。何况去美国。

  • 瞎扯淡。南京大学中美学院文科专业毕业不能去美国吗?

  我一位湖南邵阳朋友,他说他所读的县一中,一个班就有十多人考上北大清华。
  你朋友应该不在这个班,

高考650分可以报名985大学了。对照过去两年各重点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高考分650分基本上可报绝大多数985大学。当然如果是报热门专业的话,还是要谨慎些,650分几乎是985录取的最低分数了。

高考650分能考哪些大学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大学。就高考难度而言,除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它将属于复旦大学。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进入这所大学。如果用分数线来比较的话,这所大学并不比北大和清华低多少。

上海交通大学:毕竟上海是一个金融中心。考上上海大学意味着你有可能留在这个繁华的城市,竞争非常激烈。

国防科技大学:在军校中,高考是非常难的,有的学生甚至说这所军校比清华北大更难,因为考生的体检必须达到标准,才有可能进入大学。当然,这所大学是想上军校的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科在国内排名第一,也是许多文科生最青睐的高等学府。然而,中国人民大学的考试也非常难,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能参加考试。

浙江大学:是中国“学科最完备”、“学生创业率最高”的顶尖大学之一。浙江大学,简称“浙江大学”,位于杭州。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型高等学府之一。

填报志愿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注意一:选择不服从调剂需慎重。平行志愿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志愿优先”转向“分数优先”。考生和家长在报志愿的时候,如果完全不服从,调剂很容易造成滑档,没有书读。

注意二:志愿一定要拉开梯度。高考报志愿应该拉开一定梯度,前面的志愿可以冲一冲,中间的志愿可以稳一稳,最后的志愿务必保一保,这样不带能考上好大学,还能避免“掉档”。

注意三:专业的选择,不盲目,不跟风。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应该结合自己的成绩,参考自己的优势,选择未来有前景发展的专业。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盲目跟风。

11年前拒绝北大、高考10次上清华,那个毕业时36岁的“高考疯子”,现在怎样了?

人人都想上清华,但现实是绝大部分人都考不上清华。

对于普通人来说,清华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梦醒过后,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生活。

然而广西有一名学子,为了心中的清华梦,前后14年经历了10次高考。

这14年,他把名校考了个遍,其中还有和清华齐名的北大。

这名学子表示:我只上清华。

他就是“高考疯子”吴善柳。

2014年,32岁的吴善柳以钦州市理科状元的身份,成功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此消息一传出,引起巨大的轰动。

有人认为他动机不纯,纯粹为了赚取高额奖金。

也有人认为他浪费了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

如今多年过去了,很多人对这个“高考疯子”仍然充满好奇。

1982年,吴善柳出生在广西省浦北县一个普通小乡镇的教师家庭。

父亲是乡镇中学副校长,母亲在学校食堂上班。

显而易见,在80年代的农村,吴善柳的家庭背景属于极好的那种。

虽不算富裕,但胜在知识氛围浓厚。

其他农村小孩还在玩泥巴捉迷藏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背古诗了。

在吴父的教导下,吴善柳小学、初中的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

中考结束,他便被县城里教育资源很好的浦北一中录取。

吴父看到自己的儿子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心里十分自豪。

在他看来,这都是自己教得好啊!

就这样,吴善柳上了高中。

这里的学生是整个县城抽上来的好苗子。

吴善柳虽然成绩优异,但还算不上最拔尖的那一个,这让他更加不敢松懈了。

他的生活极其枯燥,除了上课就是看书,几乎不怎么与同学交流。

同桌曾说他太内向,他也不以为意。

“比起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更愿意学习。”

经过3年的埋头苦读,2000年,18岁的吴善柳走上了高考的考场。

但那一年,他发挥失常了,与大学失之交臂。

吴父知道后,也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是鼓励儿子复读。

“一次失利算不得什么,儿子,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吴善柳重拾心情,在母校重读高三。

其实,吴善柳算不上多有天赋的学生,但胜在肯努力,肯下功夫。

复读过后,他考上了211名校:北京交通大学。

吴善柳对此不是太满意,但还是选择了收拾行李去上学。

清华大学离北交大不远,开学报到的第二天,他便参观了清华大学。

这次的参观经历,彻底改变了吴善柳的人生。

清华的学习氛围浓厚,简直就是为学习而生的地方。

吴善柳心里受到了极大震撼,觉得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可他已经是北交大的学生了,如果想要上清华,这意味着他要重新参加一次高考。

当时的吴善柳,没有想到还有退学重读这一可能。

北交大是理工科院校,他学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我对这个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

因为不感兴趣,吴善柳不再像过去那样刻苦学习,而是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就这样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学4年,吴善柳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因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

他在北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在找工作的时候,吴善柳发现拥有清华和北大毕业证的学生更有优势。

很多大公司都会优先考虑他们。

这种羡慕,在他只能跟着老乡去工厂流水线打工时达到了顶点。

流水线又苦又累,经常12小时连轴转,还有人专门监督,每天都会有一个量化的产品指标。

在这里待上一年,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疲惫不堪。

这不是他想要过的生活。

而那些从清华走出来的学生,似乎很顺利就能得到高工资、好待遇。

吴善柳下定决心,要改变当下的处境。

可能连吴善柳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的复读之路会如此漫长。

当时已经是2007年,距离他抛下高中课本,已经过去了6年。

3个月后,吴善柳走进高考考场,成绩很快出来了,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虽然北京师范大学位列“双一流”,但这不是吴善柳的目标。

此后3年,每一年他都参加高考,每一年都被非常不错的大学录取,诸如中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

时间来到了2011年。

这一年,吴善柳被北大本硕连读医学专业录取。

浦北中学的校长高兴不已,在校门口贴出大字喜报,并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

不过这份高兴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吴善柳并没有去北大就读,而是选择了再次复读。

放弃北大医学专业,吴善柳的解释是自己从小害怕见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我听说医学部的学生只能在本校待一年,缺乏北大的氛围。”

对于普通的高考生来说,能考上北大的确值得庆祝,但吴善柳不一样。

自从他选择复读后,年年都会参加高考,也不在乎多一次两次。

2012年,吴善柳考上南京大学,放弃就读;

2013年,吴善柳考上同济大学,放弃就读。

时间终于来到了2014年,这一年,吴善柳成功考入清华。

不过颇具戏剧性的是,录取他的专业还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这一年,他32岁,距离第一次参加高考,已过去14年。

考入清华的吴善柳开心不已,主动对父母说:

“我们摆几桌酒席庆祝庆祝吧。”

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产生疑问, 吴善柳这一考就是十几年,他的父母真的不反对吗?

有记者采访吴善柳老家的邻居,邻居说吴善柳父亲有一种读书人的孤傲,表面上礼貌客气,骨子里却有种清高,不太爱和周围邻里打交道。

吴父最为看重的一个荣誉,是地方上拿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就在吴家客厅里挂着。

吴善柳也说,有些别人眼中不那么重要的事,对父亲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光荣时刻。

所以,“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一称号,在吴父眼里,是他的高光时刻;

而在吴善柳眼里,只有考上清华才算得上是他的高光时刻。

2018年,36岁的吴善柳又一次大学毕业了。

也许是年龄过大,没有工作经验、缺乏竞争力,他没有去知名企业应聘,而是决定在郑州的一所私立中学担任数学教师。

没有选择去公立学校而去私立中学的原因是:他已经过了35岁,错过了招聘编制教师的年龄。

如今的吴善柳,已经40岁了。

因为他的名气,再加上多年的高考经验,很多家长都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班上学习。

写到这里,吴善柳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从第一次参加高考到最后一次,14年的时间里,社会的高速发展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而对吴善柳而言,将全部赌注押在高考一场战役上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如果时光重新来过,不知他会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何种选择,或许现在的生活将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该看到的不是对错与否, 而是吴善柳身上的这股绵延不绝的动力和韧性。

这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儿,用在合适的地方,将会为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力量。

“千万别相信什么‘人生别输在起跑线上’,只有百米短跑才那么在乎起跑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大家一起出发,谁能坚持到最后才是关键。”

我想对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说:

不管你是否在这次高考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我都希望你在往后的日子里抓紧手中的帆,稳扎稳打地驶往心中的殿堂。

点亮 “赞”,分享到朋友圈,你的认可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本文转自公众号:知否大叔。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清华大学有多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