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双语学校招校医吗?

综合门诊/全科医生 行业分类 公司性质

工作类型 工作经验 薪酬福利

美国医生马海德前往陕北苏区受毛泽东欣赏

解说:美籍医生马海德对毛泽东有怎样的印象?

周苏菲:觉得毛主席嘛,就是共产党的领袖嘛,他也觉得很随便,而且很幽默。

解说:新中国成立,马海德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

周苏菲:他在延安时候就想要加入中国籍。

解说:鲁豫有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为您讲述抗战时期洋红军的故事。

中村京子提到的马大夫,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生于美国,父亲是篱笆嫩移民。1933年年仅23岁的乔治·海德姆从瑞士日内瓦大学毕业,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为考察东方流行的热带病前往上海。原计划在中国逗留一年,但命运却使他留在了中国。1936年中共中央想邀请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去陕北。宋庆龄推荐了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和乔治·海德姆前往陕北苏区。1937年2月,乔治·海德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将自己的美国名字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马海德的妻子名叫周苏菲,曾经是一名电影演员,也做过电影导演。不过现在人们很少把她的名字同她演过或导过的电影一同提起,而总是把苏菲同她已故的丈夫,著名医生马海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称她为马海德夫人。

陈鲁豫:您家那边搁那么多马,全都是马。

周苏菲(抗战时期的洋红军):因为马海德,他说他是姓马。

周苏菲:他喜欢马,他说姓马嘛,到处都是马。人家也知道我们喜欢马也送马,所以越来越多。

陈鲁豫:您跟他平常生活当中是讲中文讲英文,还是讲什么?

陈鲁豫:讲中文,那他中文很好。

周苏菲:他有那个学语言的天才,真的,写字不行,他给我写情书都是我看得懂,别人不一定看得懂,这是专门的情书。他都是比如说“为”字吧,他总是丢了一点,或者是丢了一撇,一看吧,像是这个字。但是实际上呢可能差一点,他就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写信丢三落四。但是我一看就懂了。

陈鲁豫:你们两个在生活当中,生活习惯,后来慢慢的就变得一样,一开始有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周苏菲:有的,你比如说我们入城的时候,他呢多半都是愿意吃点西餐。所以经常中午就是他是一盘什么土豆泥,炸土豆,一块或者两块猪排、牛排什么这样的。我呢坐在他对面呢,都是炒绿豆芽,什么蔬菜。他说我像牛就是吃草,他呢就是吃肉,我们东半球西半球,两个吃不一样的饭啊。他也愿意吃点米饭,后来我们规定就中午呢就是面食,晚上呢是米饭,那么就是中餐啦炒点菜这样的,这个生活上吃饭多少有一些,但慢慢就同化了,都多半他还是跟着我走了。因为生活在中国嘛。

陈鲁豫:我看他的样子其实是个脾气特别好的人是吧?

周苏菲:对,是。他跟我是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一直到故去了,都没有发过脾气,真的。

陈鲁豫:感觉是一个说话挺幽默,很有童心的那样的人。

周苏菲:是是是,你像文化大革命嘛,他和米勒·汉斯经常在外面走一走,他上班不愿意坐车,因为卫生部就在旁边嘛,他就想都走点路,就绕着胡同一圈进这个家门,进来时候一进门,他那个经常叫我叫妹妹,妹子,他就陕北话嘛,妹子我回来了。我就赶快跑出去迎他,他就说我又长学问了,我说你长什么学问了?他说中国字啊,打了八叉我也认识,他说不但打八叉我认识,我也能认识倒过来我也认识,不是文化大革命很多人的名字都倒着嘛,他说我也认识,我真长学问了。他就这样,本来很悲哀的事,给他一说就特别可笑,他很幽默的。

陈鲁豫:马大夫一到,一到延安,当时一到西北的时候就见到了毛泽东了吗?

陈鲁豫:他给您说过第一次见毛泽东的情景吗?

周苏菲:他说过,他那时候脑子里头没有那个以后的那种观念,觉得毛主席嘛就是共产党的领袖嘛,他也觉得很随便。

陈鲁豫:那时候看毛泽东还没有那个光环是吧?

周苏菲:对,没有没有,而且就他告诉我,他说第一个印象就是毛主席抽烟,不断的抽烟,还有不断的喝茶,喝很浓的茶,他就两个印象,而且很幽默。

解说:毛泽东一连好几个夜晚同斯诺和马海德谈话,并让他们在陕北苏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采访和考察。红色中国让两个外国年轻人深受感动,后来斯诺返回燕京大学,写下了他的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而马海德决定留下来,他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提出改进苏区医疗事业的建议。毛泽东十分欣赏他这份实事求是的报告,任命他为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顾问。不久马海德有了自己的中国名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医术精湛,苏区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平民百姓,许多人都接受过他的救治。人们亲切的称他为马大夫。

陈鲁豫:您第一次去见他也是病人跟医生?

周苏菲:对,我到延安时候啊,生活特别不习惯,因为是真的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头啊,到了那儿,那就真正的就是小米饭了,没有别的东西吃,天气又冷,你想10月份到了以后,紧接着就是11月12月,那个也没有暖的什么,暖气更谈不到了。

陈鲁豫:所以生活挺苦的,不习惯,就很快就病了吗?

周苏菲:对,病了,首先是感冒,鼻窦炎,而且肠胃不适应,吃什么就是消化不良,那么马大夫是鲁艺的校医,当然找他了。所以他呢可能一见就已经看上了,我还不太知道那个时候。所以呢他就给我配药,另外给你写一个说明书,也是很漂亮的信纸,他能找到很漂亮的信纸。

陈鲁豫:就给您的药方是用很漂亮的纸吧?

周苏菲:那给别人绝对不是,挺有意思的。

陈鲁豫:您还记得对他的第一印象吗?

周苏菲:第一印象很好的,但是那时候就是胡子拉碴啊,我并不觉得他是一个外国人,就是一个跟中国人一样的,他们也穿着军装,有时候也是很旧,破破烂烂的。可是精神面貌非常好啊,都很乐观。

周苏菲:帅,帅,他还是挺帅的。1940年的春节晚上,那是大概在2月份吧,我们就有个跳舞晚会,马大夫跳舞是跳的最好,三步,这个真的像波浪似的那样,特别漂亮。虽然没有好的衣服,穿着那个军服,可是跳的舞姿是特别优美。从我旁边走过,我们就是看热闹。后来他就说,给我打招呼,希望我也跳,我说我不会,他说我教你,以后他教我,把我楞拉下海了。跳着跳着呢,我很快,因为我音乐什么都懂啊,所以这个节奏很容易掌握了,我也就跟着他跳,一直跳到差不多夜里,我们的跳舞都是通宵的,都很晚了。散会了我到了,我和林兰是两个人一个窑洞的,里头还有一个窑洞,是一个李大姐住在里头,她怀孕了,那一天晚上她也没有去参加舞会,肚子很大。完了我们回到窑洞里头呢,她就哼哼,就要生孩子了。后来我们想起来要找一个医生来接生啊,就想起了马大夫,我和林兰两个人拿着两个电棒,我们就上去找马大夫。我们是在山底下,完了以后马大夫太晚了跳舞完了以后住在萧三的窑洞里,不知道萧三的窑洞是在哪儿,两个人找不到,又想到大姐要生孩子,我们两个人蹲在窑洞门前就哭了。真是巧,这个窑洞就是萧三的窑洞,他们两个听见那个门口有什么声音,就打开窑洞一看就我们两个蹲在那儿就在哭,说干什么呀?一看正是马大夫,高兴极了,拽着他就要走,他说我不会接生,我没有接着过生,他说我不会,我不是这方面的医生。那不管怎么着,你总比我们强,拉着他就跑,不放他,他也只好跟着我们下山。

解说:苏菲给马大夫当了一回助手,黎明时分,孩子顺利出生了,苏菲和马海德全然没有困意,马海德邀请苏菲到延河边散布,朝阳悄然升起时,他俩已沉浸在融融爱意之中。

周苏菲:慢慢的他就想吻我,我也就很自然的就同意了,就两个人就拥抱接吻,那么就是在这一步呢,他说能答应我结婚吗?我说同意,他二话没说,扭头就跑了,到了马棚骑上他的马,跑,跑到一口气,大概还是早晨7钟点就到中政治部,王稼祥是政治部主任,他就冲进去了,冲进去以后呢,王稼祥还在床上呢,就赶快起来,起来第一句话就我要结婚了。大家都一愣,他跟谁啊?他说苏菲,苏菲,还是挺有有名的了,小有名气了。我们结婚了,延安一般的都是没有什么仪式,组织批准了以后呢,就是连被褥都没有,就是把女方的被褥抱过去,两个就同居。

陈鲁豫:两个人住在一起。

周苏菲:凑在一起就是结婚了,到了进洞房那一天晚上,我就忽然那一天晚上,我是真的就想到了有一点后怕,那个你懂吗?

陈鲁豫:不是后悔了吧?

周苏菲:不是后悔,有点后怕。后怕,因为在这之前呢,马大夫也恋爱过在延安,那个女同志说,我说我怕,说为什么你们恋爱那么好了就不结婚呢?她说我怕生一个杂种,这是我听到的马海德的名字。

周苏菲:和他的后果,就是要生个杂种,所以我那时候那一天晚上,那心里头就是也不是后悔,就是就感觉到,这个问题好像是有点严重了。

马海德在中国投入医疗工作 4年救治4万余人

陈鲁豫:对于马大夫来说,在延安待的时间长了,周围的人还是拿看外国人的眼光看他,他会不会觉得挺不舒服的?

周苏菲:跟马海德结婚就是为想吃面包和黄油,他在延安时候就想要加入中国籍,周总理就答应了他。等解放以后,全中国解放以后,他说我第一个批准你,真的是第一个。现在的名字叫马海德,他还活着,而且他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好朋友。

解说:鲁豫有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为您讲述抗战时期洋红军的故事。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21岁的苏菲开始与30岁的马海德携手人生旅途,毛泽东高兴的称马海德为中国女婿,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保护下,这位中国女婿没有因为被怀疑是特务而遭受太多的苦难。1942年马海德调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大会上为整风运动中使不少人蒙受不白之冤,向大家脱帽、鞠躬、致歉,这件事给马海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更加相信他选择红色中国是正确的。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医疗工作,有一份资料显示,1944年至1947年,经马海德救治的伤员病患就有4万多人。

陈鲁豫:对于马大夫来说,在延安待的时间长了,周围的人还是拿看外国人的眼光看他,他会不会觉得挺不舒服的?

陈鲁豫:但是在延安那时候整风运动,马大夫应该是赶上了。

陈鲁豫:他当时会不会也被调查。

陈鲁豫:别人不信任他。

陈鲁豫:经历过这些吗?

周苏菲:经历,经历,包括就我也受他的连累,比如说结婚以后在延安,也是整风时候批斗我,说是跟马海德结婚就是为的想吃面包和黄油。我心想那时候哪有面包黄油啊,有两个馒头就不错了,没有办法。而且那时候,那还是毛主席和总理都保了他,他们就要把他说成特务啊,他就觉得一个外国人,尤其是这么一个博士,大学毕业日内瓦医学院毕业的,那么一个有学问的一个医生,在美国那真的。

陈鲁豫:为什么来这吃苦。

周苏菲:对,为什么要在这里吃苦。

陈鲁豫:那马大夫那时候他的境况需要,上面谁帮他说话吗?

周苏菲:就是要啊,要啊。

陈鲁豫:谁帮他说话呢?

周苏菲:那个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是他们两个。

陈鲁豫:帮他说什么话呢?

周苏菲:一拍桌子,他说你们别想打他马海德的注意,马海德的情况我了解。

陈鲁豫:这是毛泽东说的?

陈鲁豫:马大夫是新中国一成立他就加入中国籍了?

周苏菲:他在延安时候就想要加入中国籍,周总理就答应了他,等解放以后。

周苏菲:全中国解放以后,他说我第一个批准你,真的是第一个。他的那个加入中国国籍的有一个证书嘛,就是一号令。

陈鲁豫:就在1949年1月1号吗?

周苏菲:对呀,对呀,而且是第一个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总理说话算数。

陈鲁豫:他拿到那个证书很高兴吗?

周苏菲:他很高兴,他把那个证书好好收起来,他老带着。因为有的时候上火车啊什么的,开始我们外国人要是到别的省去,离开北京,外国人就是挺麻烦的,他有了这个证就很方便了,他是中国人了,样子像外国人,那在火车上什么地方他都人家问他,他说我新疆人。

陈鲁豫:倒是有点像。马大夫他一个人在中国,他跟您说过他会想家吗?想他在美国的家人啊?

周苏菲:他也想,到1962年,他父亲在一个美国的报纸上看了一个消息,有一个美国人叫乔治·海德姆,现在的名字叫马海德,他还活着,而且他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好朋友,他父亲看了那个条以后啊,兴奋的不得了,把报纸上那个一块剪切下来,剪下来就给马大夫的妹妹叫索非亚,他就说你现在马上到银行给我取5000块美元,5000块钱,另外给我准备两个箱子,我要到叙利亚去见我的儿子。他妹妹说你,她说她父亲你是可能是已经疯了吧,这怎么可能呢?他就把报纸剪下来给她看,因为那时候中国和美国还没有建交啊,只好到第三国家去。以后他老人家买了飞机票真的去了,那时候和黎巴嫩还没有建交,只有叙利亚建交了,他就到了叙利亚以后呢,到了我们大使馆。到了大使馆呢,他说我要看我的儿子,他们父子两个特别像,那个大使夫人看完了以后,他说没错,这就像马大哥,一模一样的,没错,不会错的。后来确定了,是,是马海德的那个父亲。那么叙利亚的大使马上通过内部电报,给外交部,北京的外交部,外交部那时候的部长是陈毅,陈老总,他一看这消息以后,他说要他们全家马上去,马上走。把我们三个人,儿子,我和马大夫三个人的护照一个礼拜之内就给我们都签证办完了。

解说:马海德带着妻子和儿子前往叙利亚,见到了阔别30多年的父亲。这时,马海德已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学生成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医学专家。他清楚中国有为数不少的麻风病人需要救治,在中国消灭麻病是他新目标,麻风病在中国曾经长期是一种谈虎色变的疾病,一位接受过马大夫救治的患者感动的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25年来,第一个同自己握手的人。1986年,中国的麻风病患已从1949年的50万人减少到7万人,马海德曾经提出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设想。但是由于晚年身患癌症,使马大夫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病逝,他的骨灰一部分被安置在北京,一部分撒在陕北的延河,一部分带回了美国家乡。马海德的一生赋予传奇色彩,他是第一位进入陕北苏区的外国医生,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他一生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止和研究,并取得世界范围的成果。马海德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陈鲁豫:你跟马大夫在一起生活了也是有40多年,50年?

周苏菲:我是特别想争取一个金婚,不是50年就是金婚嘛,结果差2年,我们1940年3月3号结婚的挤,没有争取到50年,多遗憾啊。

陈鲁豫:没关系,还有下辈子呢。

周苏菲:下辈子,不知道有没有真的有小辈子。他去世的时候在协和医院去世的,我都不敢去那医院。有一次我的牙坏了,一定要在北京医院看那个韩院长帮我看,我坐到那个,坐到那个手术台的时候,我就马上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就想到这个椅子他也坐过,他的牙不好,都看过病,我就马上就难过极了。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德学校学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