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亚动力DT1990 PRO历史新低价2999元,它会不会是组装机?

这个天真的也是没谁了,热炸了,连续好几天高温黄色预警。出门一动不动两分钟汗流浃背 。。。好,抱怨结束。。。

首先呢,我也是个圈的新人,也没玩过什么耳机,首先对品牌就有一定的依赖感,这个没办法,毕竟新手上路总得走宽敞点的路,然而大品牌的耳机起码不会太差,相对放心一点 ,也是在多方“半吊子”耳机圈的朋友询问下,感觉一步到位不可能,低价位我又觉得不够B格儿,最后决定是3K价位左右。原因是一来这个预算在我的圈子里面不低可以秀一秀,二来这个预算的专业大耳机已经算素质比较可以的,所以就这么决定了预算。

然而这个预算下,其实我所了解的品牌也就,AKG,拜亚,,歌德这几个厂子。。。在这里面选,的有两款一个是1000X是便携的,Z7据说口碑一般,森海跟歌德这个价位的耳机说实话我并不认识几个。。。 (搜索的时候是根据关键词跟预算搜索的)然后看了拜亚的DT1770,想起之前在一个朋友家里听过DT880觉得这家的东西感觉很厉害,于是乎就挑了一家便宜的店,就下单了。

其实有点慌的,毕竟天猫卖3K7,这家说是亚太行应该就是水货吧只要2K85,便宜这么多如果不是问了某贴吧的老司机还是不敢买的。

店家服务还是比较专业的,包括问的一些问题给出的回答都很专业,因为他们的专业甚至让我觉得我问的问题有点幼稚 。。。咳咳,Whatever 今天早上到的货,开一箱子。

快递小哥来的时候满头大汗,衣服已经粘在背上,这天气还要天天往外面跑而且还要带着一大堆东西,真的也是很辛苦,依稀记得几个月前他的皮肤还是黄色的,然而。。。好,言归正传,还是比较大的一个箱子,而且还挺有分量。

包装比较严实,垫了不少气泡垫子,外包装没有严重磕碰跟损坏。

这种耳机包装上没贴封条跟胶带正常么?

好像正面能打开,还以为能让我先一睹风采。结果。。。好吧你赢了。。。

打开后,盒子里面冒出了一丝丝的微凉,伴随着一股刚开盒子时都有的那种味道,说不出来的味道。两本说明书。

耳机盒很精致,上面是什么材质不清楚,不过看起来B格儿还是不错的。有顺毛跟逆毛手感呵呵呵,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像我妈用的去毛刷的手感。

打开耳机盒,一副耳机安安稳稳躺在里面,头梁下面盒子下面能明显看到还有一对颜色不一样的耳罩。

整体看起来比较有机械感,全副武装的样子。全金属的外壳摸上去一丝凉爽。

头梁比较结实,比较硬,初戴觉得有些夹头,不过时间长了应该会有所好转?

里面还藏着两根线,一根电话线一根黑长直。

试音设备,嗯~ 也就只有了

刚好今天收到了我前天花了二十元天价购买的Type-C转3.5的转接头(因为原装的掉了),配合一只。

反正不是烧友,我想应该也不用太专业吧。 全部配件总览。

就直接开了网易云找自己喜欢听的歌。直接进了我关注的朋友的歌单,可以安利么?(网易云用户:天宿之翼 我朋友收集的歌单比较丰富各种曲风都有)。

随便点了一个,刚一开声就稍微有那么一点小震撼。声音好通透,感觉像水一样流过。果然跟先前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而且歌曲中小孩的合唱层次分明,不会觉得糊在一起,背景也很清楚。让我这种初听这种风格的耳机的人不禁颤抖了一下。

其实我并不知道什么冷声暖声的,我只是从生理上觉得用这个耳机听一些轻慢的歌会让我心境,甚至感觉没那么热没那么烦躁了。不过这个耳机直推听摇滚还是不行,的镲就像对着脑门子来一棍子一样的感觉。

这个坑,算是一只脚踏进去了吧。。。而且据说HIFI单反都比吸毒还花钱?好慌。。。

从细节上看,DT1770可以用“精致”来形容,据我所知好像确实都是德国大胡子做的,整体的工业感很强,单元上的支梁像是铝合金材质,拉丝工艺,头梁感觉上像是真皮,两个耳罩一个偏柔软,一个就是皮质耳罩,鉴于自己手残并不敢换 。。。

体验了半个小时,稍微有点夹头,头梁拉长一些后稍微好点,不过还得用一段时间可能才能很舒适,线有点长,感觉有点不方便,经过各种不同曲风的切换,目前个人感觉特别适合听一些声线比较细的女声,声音很细腻悠扬,伴随柔和的声相当舒服。而且声音并不闷,反而很通透。听旁边的同事说稍微有点漏音,也能也是因为我音量开的有点大。而且手机都能直推 250欧姆阻抗的耳机手机也能直推,而且声音还能很大,可以说是比较牛逼了。。。

优点:T喵的不愧是四大厂的耳机,B格是真的相当高,做工也很精致,从整体外观到细节看都很有德系的机械感,一点严肃的美感。声音没话说,就我这种新手都一下子比对出区别,那个音乐的细节感觉一下多了而且还不乱,很干净。

缺点:头梁实在是有点紧,线太长不是很方便,接口有点太“专业”了,不是很亲民,手头还有之前的耳机留下来的3.5mm接口的线想试试都没法试。听摇滚那个镲实在有点承受不了,力道太大,不知道是不是手机推的原因,还是新买的没煲。

说实话我对这个产品的价格没啥概念,我特意去查了一下上市价格,2015年九月份左右,好像是四千七,这两年不到官方价格跌到3K7,我入手价格2849,我感觉应该是相当低了。至于产品价值,我认为性价比算是比较高了,像新手,我觉得还是按着大品牌的耳机来,而且多问问人。然后这种应该算是专业的耳机吧真得多准备点预算来折腾前端了。不多说了我去搬砖了。。。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15:51 编辑 重新补充加在开头的重要提示:买过的第二个DT1990pro和第一个略有不同,第二个DT1990pro高频更亮,金属味更重,更像传统的拜亚耳机。第一个则柔和蓬松些。

刚开箱,完全没煲,所以只是非常简单的评价,煲机之后才会做更具体详细的评测。

为什么要写简评,因为我看了中关村的评测,必须要说几句才行!

听过拜亚新特斯拉单元系列耳机的发烧友应该会觉得这些耳机与传统的拜亚耳机有明显的不同,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声音的整体变厚。对于这个改变,老拜亚迷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来适应,但这并不是说这样的的改变不好,就笔者个人的观点而言,拜亚目前的这种变化在强化耳机“韵味”的方向上又迈出了一步。过去我们听拜亚的中高端耳机会觉得硬素质高,妥帖严谨,整体脱胎于监听风,但韵味上略差那么一点意思,新特斯拉单元系列耳机则有意识地对这方面进行改良,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改变。

既然被定位为新的次旗舰,DT1990 PRO就难免与T90进行比较。总的来说这两副耳机的声音整体素质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拜亚中高端耳机中正均衡的传统在DT1990 PRO这里被继承下来,这就体现了品牌精神内核的延续。而整体声音的变厚使得DT1990 PRO相比T90的声音要来得更加饱满,在表现古典乐时气势明显要高一个档次,显示出充沛绵密的内力。不过,虽然DT1990 PRO整体声音变厚,却在通透感上并没有打折扣,这副耳机拥有宽阔的声场,比T90更宽,纵深则差不多,然而T90你会觉得通透宽阔之余稍有点空,而DT1990 PRO则将T90那些感觉空的地方填补起来,同时又保证了声音的整体通透性。

DT1990 PRO的高频相对T90要稍微暗淡一些,但解析力丝毫没有下降,细节非常丰富,让人应接不暇。中频的变化令人惊喜,饱满而润泽,声音距离要比T90更近一些,解析恰到好处,擦弓触弦宛如眼前,但又不至于高清到让你感觉不适,听弦乐相当舒服。人声表现也很不错,距离适中,结像精准,与乐器的分离度自然而清晰,对歌者音色的音染极小,或许PRO系列人声表现较弱的说法可以在DT1990 PRO这里终结了。低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包围感上,DT1990 PRO的低频包围感要优于T90,这也使得它演绎大编制交响乐游刃有余,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不过低频量感的增多并没有对下潜和弹性造成影响,低频的解析也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应付重型摇滚乐也不觉得吃力。

说到这里笔者其实有点困惑,因为同为新的PRO系列,DT1770 PRO更像传统的监听耳机,而DT1990 PRO虽然还有一丝监听味,但整体已经明显偏向常规版的路子,拜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真是搞不懂啊。但不管怎么样,DT1990 PRO作为新一代次旗舰可谓是实至名归。


  写的逻辑性很好,很多地方说的很到位,但是,楼主看出中关村编辑对声音的理解还是有不足。


DT1990系列是与老DT系列以及T系列在声底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与T90的对比没有说到点上——T90有老DT分辨率低的技术限制,也有旗舰特斯拉能量感强的新技术,而DT1XXX系列,加厚了中频的饱满度,但降低了高频的延展度。"2017年8月6日更新:头版DT1990的金属味很淡(后来我买的1990都有金属味了)"(DT1770的金属味还是明显的),声音是偏细腻柔顺的,这点与传统的拜亚声差别很大,具体的分析会在以后的评测中下。


2.中关村对于DT1770pro和DT1990pro的理解也有点失误,虽然楼主自己购买的是DT1990pro,DT1770pro仅仅是试听(为了更准确的对比又购买了全新DT1770,和之前试听的样机走向一致),但我还是认为,DT1770pro并不是所谓的【监听味】,而是实际上在某些方面DT1770pro就是要比DT1990pro更【正确】,我到手第一耳对DT1990pro的音乐性感到满意,甚至觉得1990比1770更值,但是经过更深度的还原性测试,发觉DT1990pro的音乐性建立在部分改变DT1770pro正确性的基础上,简单概括为

1)1990比1770更松弛、膨胀,结象变大(想象一下变大的棉花球),拉近了低频的距离,增加了高频的润滑感,但降低了结象精准度和凝聚力

2)1990比1770松散,对声场边缘小发声体反应更敏感,更注重声场混响与残响,但声场重心更加粗糊,降低了对中心发声体的基音刻画力和定位感

再举一个简单的参考例子,K812/HE560蓬松的低频大家应该很熟悉了,DT1990pro要比DT1770pro更蓬松,导致密度下降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小细节差别,比如1990要比1770中频暗(没错我说的是中频暗而不是高频暗,DT1770的中频明显比DT1990凝聚明亮刺激),但高频更滑甜一点。这些会在以后的评测细说。


但有一点是肯定确定的,1770和1990完全是同单元一个级别的声音!只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中关村给DT1990的打分高于1770是完全错误的。


3.中关村对T5P二代的理解也不到位(另一篇中关村的评测,对T5P二代的打分低),还夸大了T1二代与T1一代的差距,这些会在T1二代的评测中再细说。

另外一点小提示,DT1990和T1二代增大200-400hz的结象大小,减低1-2KHZ的清晰感,绝对是败笔。但不能说因此这两个耳机就是差耳机。

——————————————————————————正式评价——————————————————————————

拜亚动力在监听领域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其收入大头也来自于专业市场。T1领衔的T系列是拜亚在民用市场的发力,而传统DT系列却久久没有更新,直到最近才更新了也采用了特斯拉技术的的新监听系列DT1770pro和DT1990pro,结合拜亚的官方说明,DT1770pro和DT1990pro可以看做是DT770pro与DT990pro的升级。

遗憾的是我没有DT770pro和DT990pro,并不清楚DT1770pro和DT1990pro的提升有多大,不过DT880和DT990虽然并不是监听系列,但也拜亚传统调音的耳机,对比DT880和DT990还是可以感受到新系列确实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而且是DT系列风格的继承,与T系列的风格略有差别。

相比DT880和DT990可以明显感受到新系列的声音更加饱满沉稳,中低频信息量增加,声音更加厚与满,简单的说就是更加真实完整。提到传统DT系列耳机的缺点,往往是金属味、干薄、高频刺激,而新系列相比旧系列,改进的主要就是这些问题,高频更加柔顺,中频更加丰满,低频更加充沛,整体更加温暖,这是技术提升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么DT1770pro和DT1990pro的区别在哪里?据我推测,二者的区别应该类似与DT770pro与DT990pro之间的区别,可惜我没有,只能单独对比1770和1990了。

设计结构而言,1770是封闭式的,1990是开放式的,而且二者使用的耳罩也是不同的,1770带有一个天鹅绒耳罩和一个皮耳罩,1990使用的是两个天鹅绒耳罩,但耳罩背面皮圈各打了4个洞与20个洞。

实际听音而言,1990要比1770更加松散柔顺轻浮,同时混响残响也更明显,声场与结象的大小同比例增大。打一个简单的比喻,DT1990是蓬松了的DT1770,DT1770则是凝缩了的DT1990。

我推测二者的差别与声音发散程度有很大关系,1770聚拢声音的效果更好,所以声音的密度更大,能量感更强,结象更加清晰。就像看固定分辨率的电影,画面越小,颗粒感越小。而1990则是在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放大了电影画面,固然提升了器乐泛音的残响丰满度,和低频残响的量感,这样听上去高频与低频的听感更好(1770的低频比较硬实干瘪,1990比较松软丰腴,1770的高频比较生涩干脆,1990的高频更加肥大圆滑,1770的齿音也比1990尖锐,1990的齿音则是很少的),但也有缺点,缺点就是结象虽然放大舒展了,但没有那么凝聚清晰了,密度降低了,有点轻浮的廉价感了(K812相比T1 HD800的廉价塑料感正是因为密度不够)。

1770是聚拢声音,1990则是发散声音,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因为聚拢,1770的声音比较干净,中频的金属味道也重一些,显得比1990明亮些,因为发散,1990的声音比较舒展丰满,残响丰富,更加柔顺轻松,相比1770多了一种奶油般的流畅水润感。

如果是听流行音乐,我觉得1990比较舒服轻松的听感,膨胀松软的低频更讨好耳朵,但1990对人声的刻画没有1770真实凝聚,感觉1990的人声比自然界的人声要肥大发散。

如果是听严肃音乐,1770的刻画要更清晰和轮廓感明确,但1990流畅的乐感,丰富的混响,有着很好的氛围感与音乐性,相比之下1770就有点偏重还原性,而且1770的高频和低频的生涩局促感也影响了还原的真实性。

以上就是二者的差别,但二者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一个耳机采用不同的调音,都是面粉做的,一个是馒头(凝实),一个是花卷(蓬松),但本质都是面粉(监听耳机对声音还原性的追求)。

DT1770pro和DT1990pro还是典型拜亚风格的耳机,追求中性自然,拥有较高的还原度,音染较少,虽然解析、声场、高频细节、低频质量以及音乐性等方面赶不上一些更有特色的耳机,但从专业(混音、录音、监听、教学还有耐用度、价格等)角度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Professional耳机了。

希望拜亚能够继续努力,在专业领域做出更好的耳机,并期待DT1880pro也能够上市,这样不满意DT1990pro过于松散或者DT1770pro过于凝聚的人,就能有一个中合的选择。

PS:不要乱换耳罩,不然声音会有很大的变化,而且换耳罩一定要看说明书,不然很难换上。说明书的参数挺全的,比如DT1990耳罩压力是6.6N,DT1770耳罩压力是7.2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亚动力dt880pro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