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琢为什么黑华为

华为很热,我们都知道,华为很牛逼,华为非常牛逼。但是,华为为什么这么牛,以至于让这么多人如此害怕?

《亮剑》里有一段话,一个团队的创始人是什么样子,他的灵魂会深深地刻进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就会是什么样子。

华为为什么这么牛逼?根本原因,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身上。

华为凭什么?就凭任正非;任正非又凭什么?就凭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还是那个霸道、不讲规则的世界,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可以任人欺负的中国了。

一、老实人任正非,带出了踏实的华为

有个段子说,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用苹果手机的,都是月薪3千到1万的,而用华为手机的,都是月薪超过1万的。

这可能不仅是一个段子,而是一个真实的场景。

就在2018年10月,北京三里屯,苹果手机XR上市,门可罗雀;同一天,华为Mate 20出售,门店爆满。

当我们对华为的印象还停留在手机上时,华为其实早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商,服务着170个国家、世界1/3的人口,拿着70%的海外收入给中国纳税。

人怕出名,一出名就会被放大为成功传奇。尤其是像任正非这样,44岁才半路出家创业的人,经常有媒体把他夸大成传奇。

媒体夸任正非:“离开体制,创业是明智之举。”

但任正非很老实地说:“40多岁创业,是因为活不下去,不得不找条活路。”

原本当兵的任正非,当时被辞退,身体查出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而妻子生意正做得红红火火,家庭地位悬殊,两人闹着离婚。

一儿一女、老父老母、弟弟妹妹,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任正非肩上。他去找工作,没人要他。他凑了21000,创办了华为,只想让全家人吃上一口热饭。

媒体夸任正非:“在母亲肚子里就想称霸世界,小学成绩好,大学有理想,当兵想当将军。一做华为就想做世界第一。”

任正非很老实地说:“我小时候成绩不好,当兵也不是优秀的兵。从小就想做伟大领袖,一创业就想做世界第一,这不符合实际。人一成功后,容易被媒体包装他的伟大,它没看到我们鼠窜的样子。”

媒体夸任正非:“很神秘、很伟大。”

任正非很老实地说:“其实我知道我自己,名实不符。我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而隐藏起来,而是因害怕而低调的。”

对于媒体的修饰和包装,任正非说的最多的,就是“那不符合实际”。

他从小受穷,成年参军,行事作风极其朴素踏实。做一说一,不喜欢说空话,也不喜欢听吹捧,就喜欢踏踏实实做事情。

他这么做人,也这么做华为,这么招华为人。

《任正非传》记录着这么一件事儿:一个北大高材生进华为之后,没有任何实操经验,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

对公司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发展方向发表了一通见解,那个高材生大概以为这样会让任正非对他刮目相看。

没想到任正非看完后,建议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批复如下: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病那就建议辞退。

当然,任正非也承认北大高材生肯定是有实力的,但他强烈反对的是,没有调查,就发表宏大见解,一点都不踏实。

不针对个人,任正非对每个华为人的要求都是踏实肯干。这种精神,在今天,极其稀缺。

华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今年更是超越苹果,越居全球销量第二位。

但任正非仍然不满于现状,74岁的他每天都在给团队打鸡血,鼓励大家踏实前进,稳住5G市场。

他甚至还严肃地告诉媒体:“不要再吹嘘华为的成绩了,这很影响华为员工的士气。”

对内,任正非更是发话:“不许内部员工说华为能够打败谁,在销量上取得了成绩并不代表华为已经成功。”

不争做第一,把第一踏实做出来。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一准则。

二、任正非:“还过个屁年”

有一年,在华为的节前座谈会上,任老板发飙了。

这是华为的传统。新年前,老任都会和各个部门坐下来,轻松地聊一下这一年的感悟得失,让主管们聊聊存在的问题和明年的想法。

据说,在一场精心组织的某部门座谈会上,发言主要有三类:

第一种,邀功求赏型。花90%的时间来总结业绩,只有10%的内容来谈一个不痛不痒的问题,然后草草结束。

第二种,指鹿为马型。说存在的问题很严重,客户意见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给客户提供了很多服务,客户自己都没有事干了,所以意见很大。

第三种,避实务虚型。“人工智能”讲了好几遍,“云”讲了好几层,貌似已经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科技,但就是不讲实实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样。

忍无可忍,老任总结的时候喷着怒火道“还过个屁年”!

三、怕死的任正非,带出了有忧患感的华为

任正非特别怕死,或者说,他求生欲特别强。

之前讲过,他40多岁办华为时,已经全身满是重病。换成别人,家里有人要养活,找份工作呗。一时找不到,多找找总是有的。实在找不到,有什么办法?我也是个病人啊。

他不是,他办企业,给自己找个未了的心愿做着,逼着自己要挑起重担来。“生命有所负重,更能前行。”这样逼着自己,不得不好好活着。

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就像他自己说的:“华为20年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和家人才能体会。不然怎么可能在很短时间,完成产业转换和产业升级呢?”

华为不留懈怠的员工,任正非经常告诫员工:“30多岁就想躺床上休息,我都不敢想。”

任正非特别怕死,忧患意识特别强,带华为,他首先想的总是怎么活下来。

2003年,应该是华为这30年来最难的一年了。

一方面,跟思科打着知识产权的官司,另一方面,内部股权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一堆事儿。

以任正非的性格,本来就容易居安思危,那一年他简直焦虑到不行。

他最最焦虑的,是华为会亡。

唯有行动才能对抗焦虑。

任正非没有时间焦虑,他得赶紧行动起来,让华为占住市场份额,只有硬场面撑起来了,企业做强做大了,内忧外患才能一步步解决。厂子没了,还解决个屁矛盾。

说干就干,就是2003年,华为手机业务部正式成立。原来重心在通讯上的华为,也开始关注手机领域。

唯有技术才能立稳脚跟。

任正非是一个非常实在又焦虑的人,在他看来,只有硬实力才是支撑一个企业走远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就是硬实力的核心。

这二三十年来,华为更是年年加大在科研上的投入和产出。

有数据统计,国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在1%以下,华为是其10倍以上。

怕死的任正非,付出比别人狠,而回报他的则是华为以每天10个的速度出产专利。

每天10个?!这很配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任正非。

△年轻的科研尖兵任正非

四、一根筋的任正非,带出一往无前的华为

任正非大学毕业就当兵,一当就当二十年。军事化的简单生活,塑造了任正非一根筋的行事作风。

创业时,选通讯行业纯属偶然,但选了就一条路走到黑。就像军队里,接到命令之后,只管执行到位,决不回头。

刚决定做通讯时,任正非其实一点也不懂。但他不怕,只管学,他相信行动的力量,相信只做一件事肯定能做好这个朴素的道理。

到2000年,华为已经做成一定规模了。当时最能捞钱的行业,不是通讯,是房地产。

很多企业都开始拓展房地产业务,政府也一直在强调房地产的重要性。

也有不少人劝任正非做房地产:“华为也可以做做房地产嘛。”

任正非表面不说什么,但华为至今从来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念头。他心里有谱,一个企业只把一件事做成已经不容易了。

任正非即使贵为华为董事长,也不摆架子,经常坐地铁出行。

△任正非在华为食堂排队打饭

早几年,华为已经名气挺大了,总理去深圳视察,对任正非说:“你要什么条件我支持你,你资金紧张,给你解决3亿人民币好不好?”(人民网记载)

任正非说“好好好。”但实际上没有再接这件事。

他办华为,希望在通讯行业做出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最近十年,他又努力让华为成为全球都能记住的伟大企业。

他希望华为为国争光,又不希望它跟政治走得太近。

所以,今天我们想起华为,首先想到手机,其次想到通讯,而不是一个面目模糊、什么都做的大公司。

单纯做事,一条路走到黑,做出辨识度。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三准则。

五、利他的任正非,带出打不散的华为

任正非出身穷苦人家,家里有9个兄弟姐妹,父母没有把谁送人,再穷一家人也要在一起。

他回忆过:“我小时候,多吃一口面包,弟弟妹妹都有可能饿死。”

穷到这个地步,实在难以想象。但这种童年却给任正非上了一层底色——不能自私。或者说,任正非从小起,就懂得做人必须利他。

印象中,任正非是一个几乎从不公开谈成功的企业家,以他的实干精神,他不认为目前华为已经算成功,还是继续攀登。

唯有一次,他松口说:“华为有今天的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这是从父母身上学的。”

一说到华为,大家很自然而然想到狼性文化,想到加班可怕。

可实际上,狼性背后,任正非洞察员工真正的需求。华为讲情怀,讲实干,但讲这些之前,先谈钱。任正非的名言就是:“钱给多了,不是人才的人也变成人才。”

他是一个最实在的老板,给钱眼都不带眨的。

华为年薪超100万的超过1万人,超500万的超过1000人。

任正非一手创建了华为却只占1.01%股份,把剩下98.6%全部分配给华为的员工。

给员工的,任正非都超舍得。

当然,华为也会流失人才。有一回,走的骨干李玉琢是任正非特别看好的。

任正非派了一个大神三顾茅庐,再请李玉琢出山。

他还是不愿意,任正非死心了。但任正非告诉李玉琢的上司,等到12月31日再同意他的离职申请。

硬是拖着不让人找下家?才不是。

华为有规定,在当年12月31日前离职的员工,一律不发放年终奖。

任正非感恩李玉琢对华为的一切付出,所以为他保留年终奖。

那骨干拿到年终奖时,非常意外。整整200万,是他在华为拿过的最高的一次奖金,万万没想到离职之后还有惊喜。

2017年春节,73岁的任正非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明明一身慢性病还飞到玻利维亚过年。玻利维亚天气可比西藏还要恶劣,但他只说想去陪陪华为派驻当地没法回家的员工过年。

这样的事情常有。利比亚开战、阿富汗战乱……只要华为所在的地方有危险,任正非就是第一个赶赴现场的人。

这个“怕死”的老干部,在员工的安危面前,越来越“不怕死”。

任正非经常这么鼓励员工:“我们每打赢一仗,就会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多一碗饭,多捐一点钱给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孩子们读书。”

任正非有这么多利他的点滴,才有华为星火燎原的现在以及未来。

金刚手段,菩萨心肠。这是任正非知行的第四准则。

六、打不垮的任正非,带出世界第一的华为

创业之路,99%都是九死一生。

任正非的创业史,也是九九八十一难。

刚刚创华为时,任正非的健康状况就非常堪忧。创立华为初期,任正非是典型的没钱、没文化、没技术,只有勤劳肯干、真诚感人。

他一个一个客户去磨,人家有什么需求,他就一个一个去改。

那时候累坏了,身体又添了多项疾病。更惨的是,两度癌症找上门。

看不出吧,抗癌病人任正非带着一只狼性队伍,把华为冲到世界第一。

除了身体,任正非还有心理病。

2000年前,任正非被确诊为忧郁症,多次想自杀。他太焦虑了,太担心华为会活不下去。

就在2000年,任正非面对了大背叛。“心腹”李一男离开华为创立港湾科技,还从华为挖核心人员,一度发展到和华为抢生意。彼时,华为内外交困,处在濒临崩溃的边缘,甚至公司很多人效仿港湾,运用华为的技术,模拟华为的运作,蚕食华为的市场。

2001年1月8日,任正非母亲在昆明买菜时遭遇车祸,当时任正非正跟随国家领导人在伊朗访问。等任正非赶回昆明时,母亲已撒手尘寰。

2003年1月24日,通讯巨头思科在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华为提起专利诉讼,欧美市场很多客户都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

好几次,任正非在华为瓶颈期时带着团队探索,探索到绝望时,他飙过狠话:“做不成,我就从这里跳下去。”

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16个钟,还是没法阻止华为滑向崩溃的边缘。面对一手打造的华为,任正非是满满的无力感。

好在以往的军旅生活习惯告诉任正非: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他很快调整情绪,从丧母、背叛和抑郁的情绪中走出来。

他很快带着华为重组骨干团队,赴美打官司,终于技术战胜抄袭,正义打败邪恶。

2006年,曾经挖华为墙角、抄袭华为的港湾,被华为收购。而华为的叛徒李一男成为阶下囚,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而打不败的任正非带着华为继续挺进。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搞定欧洲150个国家的通信基站,让他们的地铁通上信号。

我们总以为外国人高大上,在地铁里都读书,而他们要感谢华为让他们在地铁也能刷手机。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走向全世界,让全世界知道“华为——中华有为”。

我们看世界杯,崇拜的球星梅西就用着华为手机,为华为手机做全球代言。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把运营、企业和手机三大业务做到2个世界第一、1个世界第二。

是任正非,带着华为做成一个不上市的世界500强奇迹,少有的百分百中国控股的民企。

美国邀请华为,任正非拒绝:“我们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做中国的民族品牌。”

这气势,跟他当年对记者说:“华为不需要吹捧,我不想华为的员工因此浮躁。”一样酷。

我告诉你,凭任正非;凭任正非身上那股子劲儿,精气神儿,那是中华民族这个群体最具有代表性,最硬核的精气神儿;凭中国人用40年时间,让中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二。

作家冯唐说:“为什么中国最有潜力,靠的就是中国13亿朴素的、低调的、勤劳勇敢、有忧患意识、以奋斗为本的民众。”

任正非,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今天就到这里,喜欢记得给我点赞,我写文才会勤快点,“关注”就不会错过精彩!谢谢亲们!

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公众号:HRD学堂 与你分享职场与数据的故事。曾经是名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和数据专家,目前在深圳从事数据和战略咨询顾问,以及个人和企业知识管理咨询的工作,得空的时候免费帮助应届毕业生修改简历,内推一些岗位,想通过写一些自己的工作实践干货,和心得给大家呈现不一样的职场感受。

20年前,刘鹤认为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增长。20年后,刘鹤在达沃斯年会上的发言,说的却是质量。这是他认为中国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相信这也代表决策者。如何精准理解“改革灵魂人物”刘鹤在达沃斯的演讲?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就是“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三大攻坚战”。这个总要求,就是把高增长转为高质量。从20年前的总量扩张,到20年后的质量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而且“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这个总要求展开”。了解了这个总要求,了解了这个总需求的历史变化过程,我们就更知道,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领头羊,极可能是从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科技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而绝不会是茅台。

20年前,刘鹤认为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增长。20年后,刘鹤在达沃斯年会上的发言,说的却是质量。这是他认为中国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相信这也代表决策者。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就是“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三大攻坚战”。这个总要求,就是把高增长转为高质量。从20年前的总量扩张,到20年后的质量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而且“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这个总要求展开”。了解了这个总要求,了解了这个总需求的历史变化过程,我们就更知道,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领头羊,极可能是从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科技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而绝不会是茅台。

对于中国楼市,造成2016年房价不得不大涨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地方债务已严重危机!中央一边痛批运动员,坚持“不救助原则”,另一边联合运动员搞起了经济改革运动。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这场去库存运动,至少会透支中国人民10年的劳动力。百姓是城市发展的得利者,同时也是灾难的接盘侠。只是,如果下一个黑洞出来,老百姓是否还有力量继续去补这个黑洞?纵观这几年,老大哥把美国用过的凯恩斯主义的“刺激内需”、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时代前沿的互联网+、里根的供给侧改革甚至熔断机制都使用了一遍,最后又不得不重新回到房地产经济拉动上。从地方债危机开始逐渐推演,其实这是唯一可以快速有效解决危机的方法,至于之后该如何挤出泡沫,只能拭目以待了。

如果我们要维持经济增长,那就要靠其他因素填补就业增长贡献的减少。我们能靠什么填补呢?人口红利消失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我们的增长源泉是什么?过去我们主要是靠投资,提高资本密集程度,让资本劳动比提高。如果未来投资不可持续,我们能靠什么?我们应该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明显提高,我们的经济增长就不可持续。不能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拉美现象。如果这样理解中等收入陷阱,我们会低估它的危害,而且抓不住问题的要害。我们要认识到,中等收入陷阱与人口红利消失密切相关。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不能靠人口政策调整。即使现在放开生育限制,我们也不可能扭转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出路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增长。

“苏州不需要底端产业!这种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被淘汰了活该!租不起工厂的滚出苏州!房地产和金融业才是苏州的未来!”不管这是一种真实心声,还是网友的反讽,我们的的确确看到一个个产业转型的城市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路上迷途了,当政府可以依靠土地财政获取收入,也就不再有动力招商引资。地方政府想要高大上的产业,有意驱赶低端产业,而年轻人也越来越不愿意到工厂当一个打工仔,这种彻底抛弃“低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思路是从上至下的。但是这种驱赶的破坏性极大。往大了方面说,经济腾笼换鸟不是一招便成,本土企业如果不能完成接力,世界工厂恐怕会未强先衰。从民生来看,外资的撤退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裁员,如果是巨头企业,受到影响的会是当地大大小小的中小微代工企业,倒闭潮、失业潮随之而来。苏州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也能看到中国工业城市必然要经历的转型阵痛。

特朗普大降税后,中国企业家赴美投资热情高涨,福耀玻璃在美国的经历正是镜鉴。从1995年尝试国际化到2014年在美国大规模投资建厂,福耀玻璃为全球化准备了19年。即便这样,它的美国工厂仍然屡遭挑战。多位拥有全球化经验的受访人士表示,企业出海的显性成本容易看清,但隐性成本就像海面下的冰山。中国企业一定要对海外投资保持敬畏,毕竟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数来数去也就华为、联想、海尔、福耀玻璃几家企业。“中国企业家的生意敏感度高,很容易关注到国际市场上显性的收益、商机,为此不惜冒风险,忽视法律、文化和管理效能方面的隐性成本。其实,走出去是非常不容易的。”

企业家更关心的就是,不仅仅是我创造了财富,我还创造了一个能保护这些财富的社会制度。还有一套法律,如果没有法律来保护人民拥有财富,就不会有人去创造财富。中国目前缺的恰恰是对企业家群体的社会地位认可和保护。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保护,让企业家可以很放心的去创造财富,并且拥有财富的话,那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社会公益里头,除了要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还要解决一个最终社会进步的问题。

段永基问华为的股份构成,任正非介绍,主要是内部骨干员工持股。段永基问,那你本人占多少股份,高层一共占多少股份?任正非说,自己占的股份微乎其微,不足1%。高层加起来3%的样子。段永基问,那你有没有考虑到,有一天其他员工可能联合起来将你们赶走?任正非答:“就现在的情况看,还不可能,因为这个企业还在艰难的发展中,他们还需要我。如果有一天他们不需要我了,联合起来推翻我,说明企业成熟了,我认为是好事。”这段对话令我记忆深刻。因为,股权是困扰四通多年的难题。四通1993年匆忙在香港上市,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产权的人格化问题,尤其企业人的动力问题。那一刻,我感觉到,境界已然分明。代表民营企业新体制、新做法的华为,正在接过四通头顶飘扬了十年的旗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李玉琢我为什么离开华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